一、我院应对SARS疫情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邬巧玲,应娇茜,马亮,崔勇[1](2021)在《综合医院“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实践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平战结合"的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建设"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以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为主体,微生物实验室和药学部PCR实验室为应急补充。对比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公共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不同阶段、不同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样本检测时长和检测质量,评价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效果。结果:医院公共检测实验室累计检测SARS-CoV-2核酸样本310376份,其中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及药学部PCR实验室检测样本量分别为39.09%、56.42%和4.49%,累计检测出阳性样本34份,平均检测时长426.00±212.00 min。各实验室检测时长和检测质量均满足国家相关要求,不同实验室核酸检测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体系,解决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核酸检测实验室不足的困境,不挤占医院日常医教研资源。
毕九川[2](2021)在《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非典、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等多次国际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外交在应急处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开始于非典疫期间期间经历了由“被动融入”到“探索性参与”的过程。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应对国际压力的考虑,开始尝试建立应急卫生外交机制并强调国际卫生合作。在多边层面,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内强化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在东亚区域基于已有的地区多边框架和共识,建立应急卫生新机制,积极开展应急卫生合作。在双边层面,中国主要围绕争取国际理解支持和尽快恢复中外交往展开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后非典时期,中国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双边和多边卫生外交不断发展。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是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的重要节点。此次疫情期间,中国不仅早于世界卫生组织数月开展对外应急卫生援助,还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迅速启动国内应急卫生机制,创新应急卫生外交运转机制,强化全球应急卫生合作。在多边层面,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下开展多边应急卫生行动。在双边层面,除了对疫情国家开展史无前例的应急卫生援助外,中国还与美欧等国加强卫生合作。中国此次应急卫生外交取得了积极效果,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软实力。后埃博拉时期,中国卫生外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不断扩大卫生外交范围,强化在全球、区域和次区域层面的卫生外交行动。新冠疫情是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兼顾国内与全球卫生安全,初步成熟。中国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应急卫生外交机制,从“三级联动”到“中央统筹—归口管理”,更加细化和完善。外交行动表现出引领性参与全球应急卫生治理的特点。在多边层面,中国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全面合作,维护其权威;在全球、区域和次区域全面开展多边磋商、交流与合作。在双边层面,中国强化与各国“云”交流;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外应急卫生援助和发展合作。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取得显着成绩。应急卫生外交是中国外交和全球卫生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呈现出立体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发展趋势;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呈现出方向转变、区域扩大化、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各个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因素、中国参与应急卫生外交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变化的动因。
汪晖,徐蓉,曾铁英,胡娜,胡凯利,杨阳,王成爽,王颖[3](2020)在《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防护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抗疫一线的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应激的风险增加。本文结合我院在抗疫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的经验,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防护长效机制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在日常、疫中和疫后三个阶段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的策略。日常心理建设包括职业心理训练、心理支持网络搭建、职业健康护士储备;疫中心理支持包括强有力的领导、规范化的培训、充足的物资保障、正向的激励和及时的疏导;疫后心理康复包含全面支持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孙静,冯靖祎,郑骏,吕颖莹,熊伟,顾国煜,梁廷波[4](2020)在《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是医疗机构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关键保障。为了将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使用率最大化,本文面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要求,依托医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基于以往SARS、禽流感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实践经验,结合疾病诊治指南,根据医疗设备相关国家管理要求,联系医院多院区运行实际,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该应急调配机制在我院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医疗机构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设备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徐勇军[5](2020)在《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永远是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有报道称,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接近60%的死亡病例是由医疗质量差造成的,由此可见医疗质量的缺陷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1]。而在应急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更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2019年12月8号,武汉报道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有报道称,这种不明原因肺炎被发现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该病毒为目前发现的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3],并于2月20号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列为乙类甲级传染[4],武汉于1月23号果断“封城”,据统计,2月20号报道全国有31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其中确诊人数就接近1800人,除医护人员外,武汉包括湖北及全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不断增加,甚至有蔓延全球的风险[5][6],截至2020年3月1号上午09:09,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包括港澳台共计79968例,死亡2873例,这一结果远超2003年的非典,这是典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7]。从古至今,公共卫生类危机频发,不但威胁公众健康,而且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8]。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新冠疫情给我们武汉人民和中国百姓以及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国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就出台了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制度流程,即我们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实施,至今已有17年。由于武汉疫情尤为严重,几乎占全国患者总人数的60%以上,我RM医疗集团又是武汉医疗单位的龙头企业,所以最早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集团之一,也是被国家定为武汉第三批收治新冠肺炎的医疗单位,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我RM医疗集团效果显着,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表彰。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概括了当今社会医疗发展现状及新冠肺炎相关状况,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概括了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冠肺炎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相关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级、标准预防及医护人员防护级别、马斯洛需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还结合RM医疗集团临床实际和患者现实需要,总结并创新实施了一些优质的医疗服务理念。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的基本情况,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现状,通过PEST和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第四部分是通过对RM医疗集团运营现状和抗击新冠肺炎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合实际的方法,发现我RM医疗集团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第五部分是本研究讨论重点,主要阐述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我RM医疗集团运用PDCA理念,解决和优化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医疗问题。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对我RM医疗集团和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展望,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应急突发公共卫生方面的处置能力。
储晓天[6](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血尿酸影响因素探究及聚类分析初探》文中认为背景: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异常所致疾病,通常认为HUA在绝经前女性中并不常见。近年来,女性HUA患病率逐渐升高,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从痛风专病门诊经验中得出,除遗传因素外,绝经前女性HUA患者还常合并代谢紊乱。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及临床评估,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月经紊乱或疑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提示以上因素可能与其发生HUA相关。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往往同时存在性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大组征的疾病,但目前学界对PCOS患者的血尿酸(sUA)关注和相关研究均较少。我们认为,对PCOS患者尿酸和代谢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女性HUA特点,加强对女性HUA危险因素的认识,同时了解sUA在PCOS代谢紊乱评估中的作用,并进行更好的综合管理。目的:比较PCOS患者与健康体检对照sUA水平和高尿酸比例的差异,初步探讨PCOS患者sUA影响因素及sUA与性激素、其他代谢组分的关系。识别不同临床表现的PCOS患者,对其初步分类。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首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确诊PCOS且临床资料完备的患者共计102例,分析临床特点,分别与年龄匹配和BMI匹配的健康体检青年女性进行对比。通过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探讨sUA水平和出现高尿酸的影响因素。对PCOS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初探,比较各类临床特点。结果:(1)本研究中PCOS患者平均年龄27.48岁(15-39岁),平均BMI为24.28kg/m2,sUA 均值为 322.71 μmol/L,高尿酸比例 28.4%,sUA、甘油三酯(TG)水平和高尿酸、TG异常的比例均显着高于年龄或BMI匹配的健康体检女性(p<0.05)。(2)Jonckheere-Terpstra检验提示BMI、总胆固醇(TC)、TG、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睾酮(T)水平变化趋势随尿酸四分位升高而升高(p<0.05),而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p<0.05)变化趋势与尿酸四分位变化方向相反。(3)多重线性回归提示sUA水平与BMI、FINS呈正性线性关系(模型p<0.001,调整后的 R2=0.394),二元 logistic 回归提示 BMI≥24kg/m2(OR=9.08,95%CI:1.67-49.31,p=0.011)、FINS 异常(OR=11.14,95%CI:2.80-44.35,p=0.001)可能是高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4)通过系统聚类将PCOS患者聚成4类,从第1类到第4类代谢问题呈加重趋势,在代谢问题较轻的两类中无人出现高尿酸问题,代谢问题最重的组中所有患者均出现高尿酸。结论:PCOS患者可能为女性HUA高危人群,在诊疗过程中需注意询问病史或筛查。PCOS患者中BMI和FINS可能为影响sUA的关键因素,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在PCOS患者发生高尿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PCOS患者sUA异常与其他代谢紊乱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需加强对PCOS女性血尿酸的关注和对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综合管理。背景: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患者以发热、咳嗽、喘憋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为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1月23日,武汉封城,各级医疗机构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疫情排查、防控和肺炎救治工作。作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在本次COVID-19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包括疫情排查、科普宣教、疾病诊疗和管理等在内的多重职能和工作,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全科医生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也是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至今的一个缩影,但是少有研究关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科医生职业选择带来的影响,另外从全科医生主观角度进行描述的研究也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关注全科医生在疫情中的主观感受,以期加深对我国全科发展现状的认识,并对全科医生工作大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2020年3月14日至3月24日期间,研究者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目前正在接受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2名全科学员进行了电话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COVID-19疫情对受访者继续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影响以及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对全科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等。访谈过程录音并转录为文字稿,通过Nvivo 11软件进行编码,并以扎根理论和主题分析法为基础,最终归纳出疫情期间影响全科医师职业选择的因素。结果:(1)疫情对不同受访者继续从事全科医疗事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面不同,12人中有8人表示疫情后仍愿继续从事全科工作,其中有3人明确表示疫情后对选择全科更加坚定;2人对是否继续当全科医生感到犹豫;1人考虑转行政工作;1人因个人兴趣而非疫情影响考虑去上级医院从事专科医生工作。(2)产生的编码可归纳出4个主题代表疫情期间影响全科医师职业选择的因素,分别为疫情爆发、疫情中全科的定位和工作、我国全科现状、个人因素,每个主题分别由4个分主题构成。结论:(1)疫情对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疫情后大多数受访者仍选择继续当全科医生,犹豫或考虑转行者多在疫情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关想法,疫情可能加重了此类负面情绪。(2)受访者在疫情中对全科医生的职责和工作定位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并表达了对我国全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工作大环境得到改善的期望。
吴春星,宁波[7](2020)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流行期间小儿骨科门急诊及住院手术感染防控建议》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12月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开始肆虐武汉,并且波及全国。我院作为上海市儿童SARS-CoV-2感染唯一定点接收治疗单位,要求各科室、各部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面做好抗疫防疫工作。我们查阅国家公布的有关条例和最新研究,根据SARS-CoV-2理化性质和传染特点,遵从国家、医院制定的防控方案,结合小儿骨科临床实际,制定出适合小儿骨科临床实践的SARS-CoV-2感染防控措施,从小儿骨科门诊、急诊、住院和手术等各环节防控SARS-CoV-2感染,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儿外科亚专业及其他医院防控SARS-CoV-2感染提供参考。
章欣[8](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陈虹[9](2011)在《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近年来,我国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关键机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是医院应对能力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尚没有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保证获取研究数据的可行性,结合本单位在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的多年经验,我们选择军队数字化医院做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目的:一、构建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二、编制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三、建立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四、利用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和综合评价模型,调查、分析和评价军队数字化医院的应对能力五、基于以上研究,找出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的不足,为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的建设和提高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构建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后续两轮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和权重。依据前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建立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加权线性模型,量化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结合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的结果,对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成功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2、构建的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检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研究;3、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公式: Z=1000*0.16*[0.35*(0.40*C1+0.28*C2+0.32*C3)+...+0.30*(0.26*C7+0.32*C8+0.32*C9)]+...1000*0.15*[0.34*(0.29*C46+0.23*C47+0.21*C48+0.27*C49)+...+0.30*(0.30*C53+0.20*C54+0.22*C55+0.28*C56)]。其中Z为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综合得分,C1、C2、C56等表示所对应三级指标的实际调查得分。4、军队数字化医院具备较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在应急制度、监测预警、院内外医疗处置、应急储备、人员和设备安全、教育与改进6个方面均有不足。特别是在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数字化医院以上6个方面能力上,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5、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发现:中心医院以上级别医院强于中心医院,教学医院强于非教学医院,SARS重灾区医院强于非SARS重灾区医院、收治过SARS患者/疑似患者医院强于未收治过相应患者医院,东部医院强于西部医院,南部和北部医院应对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合理可行的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本研究调查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在应急制度、监测预警、院内外医疗处置、应急储备、人员和设备安全、教育与改进6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结合数字化手段提升医院以上6个方面能力上,还有较大潜力。3、中心医院以上级别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强于中心医院,教学医院强于非教学医院,SARS重灾区医院强于非SARS重灾区医院、收治过SARS患者/疑似患者医院强于未收治过相应患者医院,东部医院强于西部医院,南部和北部医院应对能力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创新性:1、首次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首次编制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问卷,对抽取的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3、首次建立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对军队数字化医院相关调查结果,对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上研究首次对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的建设和提高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宋雪艾,于燕波[10](2009)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前期预防的病区护理组织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威胁,我科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特点,从本病区实际出发,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进行理论与操作训练;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工作规程,为应对疫情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我院应对SARS疫情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应对SARS疫情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医院“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实践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方案 |
1.2.1“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过程。 |
1.2.2 各实验室布局与功能。 |
1.2.3 各实验室逐级启动方案。 |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
1.4 评价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实验室SARS-CoV-2核酸样本检测情况 |
2.2 不同人群SARS-CoV-2核酸样本检测情况 |
3 讨论 |
3.1 综合医院建设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的困难 |
3.2“平战结合”理论用于综合医院建设公共检测实验室 |
3.3 医院“平战结合”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效果 |
4 结论 |
(2)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点和不足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案例选择说明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卫生外交的演进与全球卫生外交 |
一、卫生外交的演进 |
二、全球卫生外交 |
第二节 应急卫生外交 |
一、应急管理与应急外交 |
二、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与应急卫生外交 |
第三节 中国卫生外交历程和中国应急卫生外交 |
一、中国卫生外交历程简要回顾 |
二、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相关概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起步:应对非典疫情 |
第一节 中国应对非典疫情概况 |
一、最初预警和初步反应期 |
二、全面卫生应急期 |
第二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
一、全国防治非典肺炎指挥部之下的外交联动机制 |
二、全国防治非典肺炎指挥部之下的外事组 |
第三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 |
一、全球多边层面:与WHO合作 |
二、区域多边层面:东亚东南亚区域合作 |
三、双边应急卫生外交 |
第四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及影响 |
一、非典疫情时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 |
二、对后非典疫情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影响(2004-2013)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发展:应对埃博拉疫情 |
第一节 埃博拉疫情及国际社会应对概况 |
一、埃博拉疫情概况 |
二、国际社会应对概况 |
第二节 埃博拉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
一、国务院联防联控的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
二、对外应急援助机制 |
第三节 中国“援非抗埃”的应急卫生外交行动 |
一、中国“援非抗埃”的多边应急卫生合作 |
二、中国“援非抗埃”的双边应急卫生合作 |
第四节 中国“援非抗埃”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及影响 |
一、中国“援非抗埃”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 |
二、对后埃博拉疫情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影响(2014-2019)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逐步成熟:应对新冠疫情 |
第一节 新冠疫情及应对概况 |
一、中国国内卫生应急期 |
二、中国国内防控常态化与全球卫生应急期 |
第二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
一、国家元首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层面 |
二、国务院层面 |
三、外交部层面 |
第三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全球与区域多边合作 |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与WHO全面合作 |
二、全球大国协调:G20 框架内合作 |
三、在东亚东南亚区域的多边应急卫生合作 |
四、全球多边与区域多边应急卫生合作的有机融合 |
第四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双边援助与发展合作 |
一、医疗技术双边援助和防疫能力合作 |
二、应急医疗物资双边援助 |
三、关于疫苗的双边援助与合作 |
第五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评价 |
一、有效促进疫情防控 |
二、有力维护海外公民权益 |
三、应急能力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
四、建设性参与全球应急卫生合作 |
五、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发展变化 |
第一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发展 |
一、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立体化 |
二、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规范化和公开化 |
三、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专业化 |
第二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的变化 |
一、应急卫生外交行动的方向转变和地域范围的扩大化 |
二、应急卫生外交的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 |
第三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变化的动因分析 |
一、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自的特点 |
二、全球卫生治理力量的影响 |
三、中国开展应急卫生外交的意愿 |
四、中国开展应急卫生外交的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防护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日常心理建设 |
1.1 职业心理训练 |
1.2 心理支持网络搭建 |
1.3 职业健康护士储备 |
2 疫中心理支持 |
2.1 有力的领导 |
2.2 规范的培训 |
2.3 充足的物资 |
2.4 正向的激励 |
2.5 及时的疏导 |
3 疫后心理康复 |
3.1 全面支持,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 |
3.1.1 及时追踪,主动进行心理干预 |
3.1.2 完善职业环境的组织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 |
3.1.3 加强个体及群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
3.2 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
4 小结 |
(4)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制定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医疗设备清单 |
2 分析医疗设备应急调配过程要素 |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管理医疗设备 |
4 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
5 医疗设备的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 |
6 应急调配机制运行成效 |
7 讨论 |
(5)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理论意义 |
3.现实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和难点 |
2.研究创新之处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2.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3.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4.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5.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6.突发传染疾病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示意图 |
(二)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及标准预防相关理论 |
1.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观点 |
2.新冠肺炎患者人文关怀 |
3.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安全 |
4.院感和传染病 |
5.标准预防 |
(三)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研究 |
1.医疗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研究观点 |
2.医疗服务质量其他方面内容 |
3.健康内涵 |
4.患者服务态度和满意度 |
(四)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1.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
2.医疗质量服务评价特征 |
3.医疗服务质量评价要求和原则 |
4.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目的 |
(五)本文相关研究理论 |
1.马斯洛需要理论 |
2.认知行为理论 |
3.健康信念模式 |
4.PDCA理论 |
三、RM医疗集团公司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医疗服务现状 |
(一)RM医疗集团抗击疫情医疗服务PEST分析 |
1.政策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及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介绍 |
1.RM医疗集团概况 |
2.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科室概况 |
(三)抗击疫情相关科室医疗服务运营现状分析 |
1.感染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2.重症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3.呼吸科医疗服务运营现状 |
4.急救中心服务运营现状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疫新冠肺炎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RM医疗集团人力组织框架图 |
1.抗击新冠肺炎之前的原有组织框架图 |
2.抗击新冠肺炎之后的组织框架图 |
3.对比分析 |
(二)RM医疗集团科室布局情况 |
1.疫情之前原有科室布局情况 |
2.疫情之后科室布局情况 |
3.对比分析 |
(三)RM医疗集团患者就医状况 |
1.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门诊患者就医现状 |
2.RM医疗集团疫情之前住院患者状况 |
3.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门诊就医状况 |
4.RM医疗集团疫情之后住院患者状况 |
5.对比分析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存在“人机物法环”问题 |
1.“人员”方面问题 |
2.“机器”方面问题 |
3.“物料”方面问题 |
4.“方法”方面问题 |
5.“环境”方面问题 |
6.“人机物法环”问题小结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一)运用PDCA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
(二)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人员”方面提升对策 |
1.提高抗击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整体防护意识 |
2.加强医护人员院感和防护方面培训学习 |
3.优化医护人员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
4.关爱一线人员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合理要求 |
5.合理快速安全转运和安置患者 |
6.灌输人文关怀理念 |
(三)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机器”方面提升对策 |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
2.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3.依托信息技术,注重环节管理 |
4.优化和合理利用医院现有仪器设备 |
(四)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物料”方面提升对策 |
1.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一切合理需要 |
2.防护物资合理利用和筹集 |
3.医护人员日常生活物资必需品的优化利用和筹集 |
4.进一步优化医院硬件设施,满足患者需要 |
(五)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方法”方面提升对策 |
1.快速高效的优化入院诊断标准,简化入院手续 |
2.严格掌握出院标准 |
3.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指南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
(六)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环境”方面提升对策 |
1.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合理规划和整改病房 |
2.为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环境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血尿酸影响因素探究及聚类分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血尿酸影响因素探究及聚类分析初探 #5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背景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背景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雌激素与高尿酸血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流行期间小儿骨科门急诊及住院手术感染防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人群 |
2. 适用人群 |
3. 建议产生过程 |
4. 总体原则 |
5. SARS-CoV-2理化性质和COVID-19临床特点 |
6. SARS-CoV-2感染流行期间小儿骨科门诊、急诊、住院和手术流程 |
7.“普通患儿”防护 |
8.“风险患儿”防护 |
9.“疑似患儿”防护(包括确诊患儿) |
(8)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
二、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六、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
(一)主要监管机构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
(一)起步阶段 |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
(三)快速发展阶段 |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后续研究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
发表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技术路线及方法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研究现状 |
一、基本概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研究现状 |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章 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与评价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数字化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探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数字化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节点探析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1 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件2 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件3 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
附件4 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10)应对甲型H1N1流感前期预防的病区护理组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护理人员培训 |
2.1.1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 |
2.1.2 理论培训 |
2.1.3 操作培训 |
2.1.4 实地观摩 |
2.2 制订科室应急预案 |
2.3 应急预案的演练 |
2.4 制订科室工作流程 |
2.5 人员管控 |
2.5.1 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
2.5.2 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理 |
3 体会 |
3.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是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基础 |
3.2 制订应急预案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环节 |
四、我院应对SARS疫情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医院“平战结合”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实践及效果评价[J]. 邬巧玲,应娇茜,马亮,崔勇. 中国医院, 2021(12)
- [2]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D]. 毕九川. 外交学院, 2021(10)
- [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防护的思考[J]. 汪晖,徐蓉,曾铁英,胡娜,胡凯利,杨阳,王成爽,王颖. 中国护理管理, 2020(06)
- [4]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研究[J]. 孙静,冯靖祎,郑骏,吕颖莹,熊伟,顾国煜,梁廷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0(06)
- [5]RM医疗集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 徐勇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血尿酸影响因素探究及聚类分析初探[D]. 储晓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流行期间小儿骨科门急诊及住院手术感染防控建议[J]. 吴春星,宁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02)
- [8]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9]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评价研究[D]. 陈虹.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7)
- [10]应对甲型H1N1流感前期预防的病区护理组织管理[J]. 宋雪艾,于燕波. 护理管理杂志,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