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东,董玲[1](2021)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发展“三性”思维品质》文中提出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以思维品质最为重要,它能够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发展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解读与复述有助于发展"逻辑性"思维,追问与讨论有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演绎与创编有助于发展"创新性"思维。
谢路[2](2021)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归因研究》文中指出
何银敏[3](2021)在《外研版新编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玉梅[4](2021)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于康凤[5](2021)在《学科育人目标导向下的教材文本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高懿川[6](2021)在《思维品质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
王硕[7](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者思维品质培养行动研究 ——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已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在其阅读方面也体现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2017年版)》也阐明英语学科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如何就学生当前水平设计既发展阅读能力又培养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课仍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重点。因此,本研究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系统和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山东省J市实验中学七年级4名英语教师和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该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思维品质培养行动研究,旨在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思维品质现状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2)如何实施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英语阅读教学?(3)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为回答上述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两轮行动研究。首先,本研究在行动研究前的准备阶段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初中生阅读前测试卷对教师及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其次,根据前测调查结果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步骤等方面设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的英语阅读教学来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最后,在前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轮研究。在收集和分析两轮行动研究数据后,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初中生思维品质偏弱,教师缺乏对其思维的相关培养工作。(2)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英语阅读课堂流程为激活背景知识、进行文本分析、深挖文本知识、加强读后练习与课后巩固,并依据该流程在读前、读中与读后环节设计不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3)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且提升效果显着。研究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可行的,尽管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但切实探讨了以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为导向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和路径,以期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
刘王娟[8](2021)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观察研究 ——优质课和常态课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教育的基础之一。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各类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焦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优质课和常态课初中英语老师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异同。借助于课堂观察,本研究从问题类型、提问策略和引起回答的方式三方面对老师们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记录分析。并通过访谈,了解常态课老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看法和相应教学行为。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优质课和常态课初中英语老师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有什么差异和相似点?2.常态课老师对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看法?在此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些教学行为?为了回答研究问题1,笔者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优质课和常态课各6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发现常态课相比优质课来说,几乎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常态课中低阶问题过多,其高阶问题都集中在应用型问题中,主要是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优质课更多关注文本内容,且优质课老师在课堂上灵活的使用了四类高阶问题,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是优质课中高阶问题的使用还存在不足,很多问题没有达到原有的效果。在提问策略方面,优质课和常态课老师都倾向于用追问策略,追问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深层信息,检查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以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但是追问策略在他们的课堂上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从应答方式来看,优质课和常态课老师各偏爱不同的应答方式。优质课老师更多是让学生自愿回答,而常态课中,学生则多是集体一起回答。不同的回答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优点和缺陷。为了回答研究问题2,笔者访谈了常态课的几位老师,发现老师们对批判性思维认识很少,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在提问方面,她们会提前设计各种提问,但是指向批判性思维的提问却很少涉及到。在课堂中,老师们也很少有意识的用提问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也受到了考试、时间、学生水平等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结论,在理论学习,提问技巧,测试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建议。首先,老师们应该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和学习。通过专门的一些培训和学习,逐步在教学中进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第二,有效的利用好各种提问技巧策略。老师一定要提前设计好课堂上的提问,并在实际课堂中,用各种提问策略技巧来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第三,老师们之间要进行讨论,反馈。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提问。第四,设计相关的考察方式。新的考察方式不再像传统方式一样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他们的看法观点。
魏晓雅[9](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培育什么样的人才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为应对此挑战,我国正努力谋求由“教育大国”发展为“教育强国”,因此探索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此背景下,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即基本素质,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即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其强调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提出“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对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即在皮亚杰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OLO分类理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地理学科教学目标由知识点的了解、理解和记忆升级为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培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与应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本文以SOLO分类理论为指导,探索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的设计策略,旨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文献研究法,确定了研究方向、意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总结了国内外关于SOLO分类理论、SOLO分类理论在地理学科应用方面、课堂提问和问题链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确立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框架。第二部分:使用文献研究法确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观察的三个维度:问题设计情况、问题实施情况、教师理答情况,依据SOLO分类理论,选取相关课堂视频进行课堂视频观察,发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使用问卷法对当前高中一线地理教师使用SOLO分类理论、单元教学、单元问题链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1:问题设计方面:问题设计愈加倾向于考查学生能力,问题间层次性、梯度性较差。2.问题实施方面:不同思维层次问题出现次数、发挥作用存在差异,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足。3.教师理答方面:局限于问题本身,反馈缺乏思维深度性,留给学生反思时间短,对学生回答专业度要求不高。第三部分:基于上述调查,以SOLO分类理论为指导,进行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原则和策略的探究。并选择《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这一自然单元为例进行案例设计。
罗小娟[10](2021)在《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制度改革以来,化学作为非必选高考科目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地位逐渐弱化,控制价值理论指出学生的课程和职业选择与他们对本学科的价值认可程度息息相关。基于以上背景和假设,本研究首先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对化学学科价值进行维度分类,其次以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有机化合物》单元的内容为知识载体,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了解292个高中学生和9名一线化学教师对这一单元的价值认同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高中生对这一单元的价值认同分为三个维度:应用价值、认知价值和社会情意价值。三个因子在性别变量上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年级变量和成绩变量上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发现教师有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意识,对化学学科价值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方面还比较欠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最后设计了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方案,以期待为后续更多体现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发展“三性”思维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读与复述: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
(一)深入解读,发展逻辑性思维 |
(二)概括复述,发展逻辑性思维 |
二、追问与讨论: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
(一)巧妙设问,发展批判性思维 |
(二)善用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 |
三、演绎与创编:发展思维的创新性 |
(一)生动演绎,发展创新性思维 |
(二)有效创编,发展创新性思维 |
四、结语 |
(7)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者思维品质培养行动研究 ——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思维 |
2.1.3 思维品质 |
2.1.4 行动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
2.2.2 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
2.3 思维品质的研究现状 |
2.3.1 思维品质国外研究综述 |
2.3.2 思维品质国内研究综述 |
2.4 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2.5 文献简评 |
第三章 行动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教育行动研究法 |
3.3.2 访谈法 |
3.3.3 实验法 |
3.3.4 问卷调查法 |
3.3.5 文献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程序 |
第四章 思维品质培养行动研究具体内容 |
4.1 行动研究准备阶段 |
4.1.1 发现问题 |
4.1.2 初中生思维品质问卷调查 |
4.1.3 阅读试题成绩分析 |
4.1.4 初中生思维品质培养教学实况访谈分析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行动研究计划 |
4.2.2 行动研究实施 |
4.2.3 行动研究的结果、反思与调整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行动研究计划 |
4.3.2 行动研究实施 |
4.3.3 行动研究的结果、反思与调整 |
第五章 行动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 |
5.1 数据收集 |
5.2 数据分析 |
5.2.1 思维品质倾向问卷结果分析 |
5.2.2 阅读成绩的结果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思维品质倾向问卷 |
附录Ⅱ 阅读前测试卷 |
附录Ⅲ 阅读后测试卷 |
附录Ⅳ Unit4阅读课教案 |
附录Ⅴ Unit7阅读教案 |
附录Ⅵ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Unit4&Unit7阅读材料 |
致谢 |
(8)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观察研究 ——优质课和常态课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Critical Thinking |
2.1.1 Defini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
2.1.2 The Models of Critical Thinking Structure |
2.2 Teacher Questioning |
2.2.1 Definition of Teacher Questioning |
2.2.2 Question Types |
2.2.3 Questioning Strategies |
2.2.4 Ways of Raising Questions |
2.3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eachers’QuestioningAbroad and at Home |
2.3.1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eachers’Questioning Abroad |
2.3.2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Teachers’Questioning at Home |
2.4.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4.1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Cognitive Domain |
2.4.2 Scaffolding Theory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Participants |
3.3 Research Method |
3.3.1 Classroom Observation |
3.3.2 Interview |
3.4 Research Instruments |
3.4.1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
3.4.2 Interview Protocol |
3.5 Research Procedures |
3.6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Research Results |
4.1.1 Observation Results of Question Types |
4.1.2 Observation Results of Questioning Strategies |
4.1.3 Observation Results of Ways of Raising Questions |
4.1.4 Interview Results |
4.2 Discussion of Research Results |
4.2.1 Discussion of Question Types |
4.2.2 Discussion of Questioning Strategies |
4.2.3 Discussion of Ways of Raising Questions |
4.2.4 Discussion of Interview Results |
4.3 Suggestions |
4.3.1 Suggestion for Teachers |
4.3.2 Suggestion for Student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I Observing Scale |
Appendix II Interview Protocol |
AppendixⅢ Transcription |
Appendix IV Interview Transcripts |
Acknowledgements |
(9)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1.1.2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驱动 |
1.1.3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SOLO理论 |
2.1.2 单元教学 |
2.1.3 问题链 |
2.1.4 单元问题链 |
2.2 理论基础 |
2.2.1 深度学习理论 |
2.2.2 问题式教学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学习层级理论 |
3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
3.1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问题层次划分 |
3.1.3 调查过程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1.5 小结 |
3.2 高中地理SOLO分类理论、单元问题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
3.2.1 调查目的 |
3.2.2 问卷设计 |
3.2.3 数据结果分析 |
3.2.4 小结 |
4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策略 |
4.1 加强教师对SOLO分类理论的学习 |
4.2 .确立明确的单元范围,挖掘地理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
4.3 依据SOLO分类理论,确立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
4.4 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 |
4.5 进行提问预测,做好预案 |
4.6 为学生提供关联度较高的问题材料 |
5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案例设计 |
5.1 内容选择 |
5.2 单元内容分析 |
5.3 依据SOLO分类理论,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
5.4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问题链设计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1.1 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提问现状 |
6.1.2 SOLO分类理论、单元问题链使用现状 |
6.1.3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优质课例样本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致谢 |
(10)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目标和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6 研究重难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调查研究设计 |
3.1 课标和教材中的学科价值元素分析 |
3.2 问卷设计 |
3.3 访谈提纲 |
3.4 研究实施过程 |
4 调查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分析 |
4.3 调查结果与讨论 |
5 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 |
5.1 教学背景分析 |
5.2 基于STSE落实化学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 |
5.3 教学设计总结 |
6.研究结论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发展“三性”思维品质[J]. 刘明东,董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4)
-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归因研究[D]. 谢路. 石河子大学, 2021
- [3]外研版新编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内容研究[D]. 何银敏. 西南大学, 2021
- [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 何玉梅. 集美大学, 2021
- [5]学科育人目标导向下的教材文本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D]. 于康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思维品质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的个案研究[D]. 高懿川.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7]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者思维品质培养行动研究 ——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D]. 王硕.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8]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观察研究 ——优质课和常态课对比分析[D]. 刘王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9]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D]. 魏晓雅.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中化学学科价值认同状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D]. 罗小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