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技术》手稿

《铁路建设技术》手稿

一、《铁道建筑技术》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资永祥[1](2017)在《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文章根据从事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介绍了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探讨了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等级的评价,分析了前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地下水评价过程中的评价等级划分、项目所在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水文地质试验及参数计算、地下水污染源确定及影响预测、污染防治措施的确定等方面构建出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框架,提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思路,并以完成审批的电力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温玉清[2](2006)在《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 ——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上)》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和综述,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发展变迁的整体系统,探寻中国建筑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深厚学术内涵的学科体系其内在基本规律,反思其成败得失,力求对未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参照。作为学术史研究,本文以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发展之时代顺序为叙述理路,结合大量第一手档案史料之整理,基本厘清、还原了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各相关学术机构、研究者及其研究情况的历史面貌,并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二、《铁道建筑技术》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道建筑技术》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
2 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等级的评价[1-7]
    2.1 电力工程对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2.2 电力工程对地下水的评价范围
3 电力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3.1 电力工程渗水试验及参数计算
    3.2 电力工程抽水试验及参数计算
4 电力工程地下水污染源的确定及影响
    4.1 电力工程地下水污染源
        4.1.1 电力工程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4.1.2 电力工程影响地下水污染源强分析
    4.2 电力工程预测时段及预测结果分析
5 结语

(2)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 ——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史学史?”
    二、中国建筑史学核心价值的阐释
    三、中国建筑史学史的历史分期
    四、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五、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方法概略
    六、创新之处及未尽事宜
上篇
    第一章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导
        一、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溯源
        二、20 世纪初叶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导概略
        1 、先导之一:东方学(Orientalism)与欧洲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2、先导之二:20 世纪上半叶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3、先导之三: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勃兴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滥觞
        一、文献传统:《营造法式》的发现和校勘
        二、匠作传统:中国古代工程籍本的搜集整理
        三、清代“样式雷”图档的整理研究
        四、中国古代建筑调查与测绘
        五、困境与坚守
        六、式微
        1、《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及《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2、梁思成着《中国建筑史》及《图像中国建筑史》
        七、本章小结:中国营造学社学术贡献概述
    第三章 1950 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综述:以研究机构及其学术活动为中心
        一、1950 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概略
        1、建筑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
        2、高等院校中国古建筑测绘及其研究情况
        3、文物保护及考古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
        二、“中国建筑研究室”: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机构之肇端
        三、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办“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
        四、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分水岭:“1958 年全国建筑理论及历史学术讨论会”
        五、本章小结
下篇
    第四章 1960 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综述——以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中心
        一、核心机构:建研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1958~1964)
        1、创办背景
        2、研究情况述略
        3、《建筑理论及历史科学研究中进行调查考察工作的体会》简述
        4、曲终人散
        5、恢复及延续
        二、“建筑三史”:中国建筑史学史的历史坐标
        1、“建筑三史”
        2、《中国古代建筑史》之最初稿本
        3、《中国建筑简史》编写过程概略
        4、“建筑三史”之意义
        三、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始末
        1、《中国古代建筑史》之第五稿
        2、《中国古代建筑史》之第六稿
        3、《中国古代建筑史》之第七稿
        4、《中国古代建筑史》之第八稿
        5、《中国古代建筑史》之最终付梓
        6、1964 年8 月15 日《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鉴定会议记录
        四、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其他重要学术成果撷要(1959~1966)
        1、梁思成主持《营造法式》研究及《营造法式注释》(卷上)
        2、刘敦桢主持苏州古典园林研究
        3、陈明达、莫宗江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着述举要(1959~1966)
        4、天津大学建筑系清代皇家园林测绘及研究
        5、《文物》创刊初期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论文简析
        6、清华大学建筑系主编《建筑史论文集》(1964)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述评——以1980 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为中心
        一、1980 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复兴与转型
        二、当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学术组织概要
        三、文化遗产概念引入与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拓展
        四、1980 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重要学术成果述略
        1、《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2、《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及《营造法式》研究的深入
        3、《华夏意匠》
        4、东方建筑研究与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5、《中国建筑艺术史》
        6、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
        7、当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学术期刊概况
        五、近二十年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及着述分类概览
        1、中国古代建筑通史研究及着述
        2、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
        3、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及修缮技术研究
        4、中国传统建筑理论及建筑文化研究
        5、中国古代建筑专题研究及着述
        (1)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研究
        (2)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研究
        (3) 中国古代礼制及祠祀建筑研究
        (4) 中国古塔研究
        (5) 中国古代石窟寺研究
        (6) 中国古代陵寝研究
        (7)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8) 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
        (9) 中国古代桥梁研究
        (10)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研究
        六、1980 年代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概述
        七、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史略——从1935年“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谈起
        一、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与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时期(1935~1948)
        二、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时期(1949~1955)
        三、古代建筑修整所与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时期(1956~1965)
        四、“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全面停滞(1966~1973)
        五、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时期(1974~1990)
        六、中国文物研究所时期(1990~至今)
        七、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后记
附录部分
    附录一:《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总目录
    附录二:中国营造学社编辑出版图书目录
    附录三:《文物》创刊初期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论文简目(1951-1965)
    附录四:建研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所出版的着作目录简录(1959-2002)
    附录五:建研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室)所发表论文简表(1959-2002
    附录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及建筑史学分会简表
    附录七: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大事纪略(1935-2005)
    附录八:中国文物研究所历年古建筑保护工程项目简表(1949-2005)
    附录九:《营造法式》研究文献(中文)(1919-2002)
    附录十: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项目统计简表(2000-2006)
    附录十一:刘敦桢对《中国建筑简史》第一册的若干意见
    附录十二:1961 年建筑史编写工作情况报告
    附录十三:1961 年5 月10 日《中国建筑简史》编写会议记录
    附录十四:1961 年5 月12 日《中国古代建筑史》(苏联稿和教材稿)讨论会议纪要
    附录十五:1961 年5 月13 日《建筑历史讨论简报
    附录十六:1961 年5 月19 日《编史结束座谈会发言记录》(摘要)
    附录十七:1961 年5 月12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一号)
    附录十八:1961 年5 月14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二号)
    附录十九:1961 年5 月16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三号)
    附录二十:1961 年5 月18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四号)
    附录二十一:1961 年5 月23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五号)
    附录二十二:1961 年6 月15 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写情况简报》(第六号)
    附录二十三:刘敦桢先生在修订《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期间信函(共三十九封)
    附录二十四:《卢绳先生学术传略》

四、《铁道建筑技术》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 资永祥.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7)
  • [2]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 ——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上)[D]. 温玉清. 天津大学, 2006(06)

标签:;  ;  ;  ;  

《铁路建设技术》手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