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品包装检测实验室的规划布置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庆[1](2021)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建筑44万平方米面积、总床位数量达1800床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文简称北大国际医院)是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非营利性大型综合医院,项目的超大规模与体量、国际医院的高起点高定位、投资与运营方式,使之从前期策划、立项、设计到建设、投入使用均为世人瞩目,为媒体争相报道。北大国际医院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影响了数家大型新医院的建设(如天坛医院新院区)。建成使用过后,一方面运维反馈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在使用后长达5年期间医院各处历经大小改造共400余次,其原因值得深究、经验值得总结,类似北大国际医院这类全新建医院投入使用后即进行改造的情况,在我国当代医院建设中绝对不是孤例。我国为了补上每千人医院床位数的欠账,在很多城市的远郊区县,全新筹备创建了很多医院,这些医院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建设过程中医院建筑的图纸修改量占比高达40%~60%,施工完成后需要立即拆改量为3%~5%,造成大量的浪费。为此本研究搜集整理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设资料,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走访、访谈建设过程中关键人物等,全面了解开业至今该医院的使用情况和改造情况。在梳理改造项目详情基础上,逐一分析改造原因,并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深度挖掘背后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设计实践,本研究将改造影响因素分为非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两类进行探讨。非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政策调整、医学技术进步、国际医院规划设计理念变革、主导医院建设的决策人员变动、建筑使用群体未参加设计决策过程等。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设计阶段图纸设计深度不足、专项设计不到位、建筑师对医疗工艺不够熟悉等。最后,本研究总结了北大国际医院可进行推广的优秀建设经验,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对于非设计层面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应采用弹性设计策略,以适应未来医院建筑发展变化。对于设计层面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建筑师应注重提升医院建筑设计深度,最大限度避免投入使用后因设计不合理而引起改造。
魏东格[2](2021)在《基于LabVIEW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无线监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与安全使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使用数量大、种类多,同时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全面的监管手段等。本文以危化品储存环节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套基于Lab VIEW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无线监管系统,本研究意在构建一套全面且高效的监管系统来提升危化品储存过程中的管理水平,达到预防和减少危化品事故的目的。本文介绍的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危化品仓库环境参数无线监测系统和人员及药品日常操作管理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和Zig Bee无线通讯技术的技术特点,并对将二者技术相结合构建出无线监测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一套环境参数无线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按照参数种类划分为环境参数采集装置、气体参数采集装置。装置由采集和无线通讯等模块构成,论文详细介绍了各模块元件选型要求、结构、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原理,最终通过Zig Bee无线通讯技术实现远程无线监测。操作管理系统软件采用Lab VIEW软件开发平台编写,凭借二维码技术的辅助对如何存储和记录危化品仓储信息进行了细致的规划。论文还对管理系统软件各部分功能及实现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其中用户登录、人员管理、药品信息查询、出入库登记、文件上报、监测与报警等多个功能模块共同组成管理系统,模块化设计加强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二维码扫描、指纹验证等技术应用于人员分级管理、药品记录登记等环节,提高了管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后分别对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用可靠且在安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宋金链,杜文玲,郭培,张键鑫,李润喜[3](2021)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现状与困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见,法律法规主要阐述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规定,大都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进行规定,并未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数量、方法给出具体要求;在数量管控方面,法律法规中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了规定,也提到了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存放要求,但是对于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工业小包装、少量化学试剂的储存并未作具体要求。这使得科学研究、教学、药物研发、医疗、实验中少量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面临两难的困境,已逐渐影响到科学实验和研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应该高度重视并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危险化学品依法监管、理性监管和科学管理水平。
徐鹏[4](2020)在《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直接服务于宁夏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支撑地区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以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急剧增加,品类需求越来越广泛,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车辆、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上升,道路交通环境日益复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起数、经济损失都逐年上升。相较普通运输事故,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除了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危险源的诱发,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是危险货物监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提出通过建设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进行安全监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鉴于此,基于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业务需求,以信息化监管为核心,安全监管及已有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对拟建安全监管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接着,从系统建设目标入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最后,对系统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控,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可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节约社会管理资源,为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的其它省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倪闰霞[5](2020)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很大比例的危险货物都是通过铁路进行运输,随着“公转铁”货运结构改革的深入,危险货物铁路运量快速增长,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因货物种类众多、中间环节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存在较大风险。为了提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系统深入地研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层级关系,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和深层次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1)从事故涉及的危险货物类别、事故类型、事故原因3个方面对119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2)以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为主,事故统计分析为辅,对初选的指标进行合并、删除等优化调整,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相对全面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3)结合DEMATEL和ISM两种方法的优势建立了完整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针对构建直接影响矩阵时受专家打分主观性与随意性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区间值犹豫模糊熵计算指标权重进行改进。(4)应用改进DEMATEL-ISM模型计算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引入虚节点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分析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心度排序前三的因素为:技术业务素质、安全管理制度、办理站及专用线的设置。原因因素排序前三的因素为:安全管理制度、办理站及专用线的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结果因素排序前三的因素为:技术业务素质、载运工具、危险货物的包装。层次结构共划分为9层:作业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危险货物包装、载运工具这3个因素位于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上层,属于直接诱因,需重点关注;安全防护设施等16个因素位于中间层,起过渡作用;安全管理制度、办理站及专用线的设置位于最底层,属于根源性影响因素。
黄永强[6](2019)在《基于精益生产的H公司机加工车间设施布局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尤其是近两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全球经济增速指标看来,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在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的大环境下,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全球经济与航运市场需求持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而与之紧密相关的船舶制造行业,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营困境,整个行业都在重新审视,在漫长的市场低谷中找到新的、不同以往的生存和发展方式。H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船用大功率燃油喷射系统研发生产厂家,同样面临如何在日益增大的市场压力下优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质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精益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工厂布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合理的工厂布局不但能够减小产品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更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物流和设备利用效率以及合格品的数量。同时,将精益化理念融入到系统布置设计中去,更能够优化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本文以精益思想和系统性规划设计布局为主题,意在通过H公司机加工车间布局的应用研究,对布局设计的全过程做较为深入的阐述。以实例形式介绍精益思想和系统性设施布局,并对众多尚未导入精益思想、计划导入精益思想或正在导入过程中的企业提供启发和借鉴,进而为精益生产在国内多品种少批量产品结构的制造企业中的进一步普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其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精益思想和系统性规划设计等基础理论工具方法。通过系统化设施布置规划理论设计优化H公司机加工车间内设施布局,同时以建立局部精益单元生产线的精益布局案例研究和全过程的介绍,系统阐述了布局设计的思路和工具,并以精益思想、系统化设施布置规划理论方法为重点,突出理论工具的实际运用。在案例论述的结尾,以量化和非量化指标对比获得最优方案,同时以局部精益单元生产线的改善应用成果展示了精益思想的威力,并指出精益体系中的各种工具和理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特点。最后本文总结了布局优化的步骤,简要分析了优化改善的优点及其限制,从人员、计划和企业眼光等方面对“智能工厂”之路提出建议,强调精益思想理论推动公司持续改善的重要性,为公司未来提升指明了方向。
刘禹璐[7](2019)在《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大众对于物流的认识也有所转变,逐渐认可物流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近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物流,行业当中的一些不足也慢慢浮现出来,引起广泛关注。危险品物流首当其冲。由于危险品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并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比较少。但是由于其性质特殊,危害巨大,特别是近几年危险品事故频发,如何保证危险品物流安全、快速、有效也成了新的研究课题。具体到企业而言,使用危险品的企业跟其他大部分企业一样,关注的都是如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从而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第三利润源之类的物流理论开始传播开来,人们开始认可物流服务降低成本的作用,物流外包的理念就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上提出的。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数据都可以证明,将物流业务外包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专注度,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在具备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上,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总的来说研究物流外包和危险品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本文笔者选取了A公司为论文研究切入点,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成熟的物流外包观点,创造性的将物流外包和危险品物流糅合起来,以优化物流外包的方式为A公司寻找合适的危险品物流模式。文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了A公司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为A公司设计物流优方案。最大限度的帮助A公司实现危险品物流外包的战略目标,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罗彦舟[8](2019)在《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民爆行业产品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大量领域,尤其是在基础工业及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施工应用中,素来被称作“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民用爆炸物品属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其生产、销售、储存等环节风险较大,因此,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民爆行业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心,对民爆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标准也要明显高于普通生产企业,为了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设,有必要利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对民爆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本文选取江西省内某民爆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工程思维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的办法。本文的重点是利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对民爆生产企业从原、辅材料到产成品,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设施,从生产工艺到仓储运输,对民爆企业的各个环节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以及对民爆企业典型安全事故的分析。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安全因素的分析,结合工业工程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民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标识与分级、安全应急预案建设以及事故信息报送与处置各个环节的改善方案。
邓静音[9](2019)在《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产业也逐渐往更深更细方面研究,国家对于科技人才及其科学研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因此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也持续增加,危化品实验室具有内容复杂性、实验过程未知性且都进行独立实验等特点,因此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针对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法规少之又少,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为评估实验室安全提供有利依据,对减少事故的发生,顺利进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危化品实验室特点与近20年的事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并结合工艺保护层分析(LOPA)将实验室安全划分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应急救援六个方面。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共包括21个二级指标和78个三级指标。在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后,运用DEMATEL-ANP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和安全管理要比实验室应急救援略重要,这也符合实验室的实际安全管理状况。最后以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安全现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刘益昶[10](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地发展,危险品行业受到国内外相关经营管理者的大力重视,同时也成为一个庞大而又极为特殊的行业。受危险品理化特性的影响,危险品运输事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物资的损失。而及时有效的事故救援能大幅降低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损失。为了力求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本行业亟需对城市危险品应急物资的布局做相关研究。本研究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探究城市危险品应急物资的布局方案。首先,本文从危险品运输行业特点、布局系统框架概要、主要功能分析和系统相关算法介绍这四个维度出发,构建起了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系统研究框架。其次,本文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危险品运输网络信息提取的方法,面对数据存在漂移、冗余和偏差等异常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基于相关标准规范对字段类型进行了转换,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网络范围、路段通行时间、路段交通量和危险品种类等运输网络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基于空间聚类算法对危险品运输路段类别进行了划分。再次,本文探究分析了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问题,将救援效率、路段和企业重要性、成本和设施等级等四个指标引入模型中,以最大允许成本限制下整个危险品运输网络的加权救援效率最大为目标,构建了考虑效率衰减的应急救援物资布置点选址模型,然后提出了救援效率等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求解思路,同时利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换为单目标规划问题。最后,本文以A市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的布局方案为研究对象,基于提取出的运输网络信息,对A市危险品行业发展状况、危险品运输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TLAB和Lingo等软件联合求解了应急物资布局方案,同时从成本和设施等级两方面对应急物资布局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分析。
二、危险品包装检测实验室的规划布置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危险品包装检测实验室的规划布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题目来源 |
1.2 研究背景 |
1.2.1 医院建设呼吁理性指导 |
1.2.2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独特性 |
1.2.3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建设经验值得推广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5.1 医院建筑设计变化的研究现状 |
1.5.2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访谈法 |
1.6.3 实地调研法 |
1.7 研究框架 |
第2章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展历程 |
2.1 医院筹设缘起与过程(2002-2014) |
2.1.1 “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 |
2.1.2 参与建设各方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能 |
2.2 医院建成投入运营(2015) |
2.2.1 规划布局概况 |
2.2.2 建筑设计概况 |
2.2.3 运维管理概况 |
2.3 医院调试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2015-2019) |
2.3.1 非设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2.3.2 设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设计层面因素促成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1 政策标准的调整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1.1 医疗环保政策的升级 |
3.1.2 DNV标准的认证 |
3.1.3 生殖医学中心IUI的报批 |
3.2 技术的革新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2.1 设备设施的迭代 |
3.2.2 新型材料的运用 |
3.3 医疗流程的优化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3.1 使用模式的优化 |
3.3.2 医护团队的更换 |
3.3.3 医疗服务的完善 |
3.4 科室功能的调整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4.1 功能的扩充 |
3.4.2 功能的置换 |
3.5 运营成本的控制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3.5.1 能源的集中监控 |
3.5.2 能源的集约利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层面因素促成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1 安防管理的完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1.1 门禁系统的完善 |
4.1.2 安保系统的完善 |
4.2 院区交通及停车的优化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2.1 院区交通流线的重构 |
4.2.2 标识系统的优化 |
4.3 室内流线的修复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3.1 提高视线的可达性 |
4.3.2 减少流线的交叉与折回 |
4.4 空间细部设计的完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4.1 提升人性化设计 |
4.4.2 满足无障碍设计 |
4.4.3 完善使用功能 |
4.5 感染控制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5.1 预防交叉感染 |
4.5.2 新冠疫情下发热门诊的建设 |
4.6 物理环境的改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
4.6.1 热环境的改善 |
4.6.2 光环境的改善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对当下医院建设的启示 |
5.1 应对非设计层面因素可采用的弹性设计策略 |
5.1.1 采用模块化的组织体系 |
5.1.2 采用以人为本的环境布局 |
5.1.3 采用适应技术进步的空间模式 |
5.1.4 采用高承载预留的建筑结构 |
5.2 应对设计层面因素需掌控的设计深度 |
5.2.1 注重应用BIM系统 |
5.2.2 灵活应用相关规范 |
5.2.3 加强专项细化设计 |
5.2.4 提升材料选择把控度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4-2019 改造项目统计及对吕品主任的采访笔记 |
附录二:笔者对李立荣院长的采访笔记(节选) |
附录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2)基于LabVIEW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无线监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传感器 |
2.2 无线通讯技术 |
2.2.1 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 |
2.2.2 ZigBee网络体系 |
2.2.3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
2.3 危化品管理理论 |
2.3.1 危化品分类及储存方式 |
2.3.2 危化品存储禁忌 |
2.4 系统可能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结构及功能需求分析 |
3.2 环境参数无线采集装置 |
3.2.1 温湿度采集模块 |
3.2.2 无线通讯模块 |
3.2.3 多参数无线采集装置 |
3.3 气体参数采集装置 |
3.3.1 气体传感器选型 |
3.3.2 气体循环模块 |
3.4 药品及人员管理模块 |
3.4.1 二维码管理药品机制 |
3.4.2 指纹仪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监管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整体需求分析 |
4.2 软件总体设计 |
4.2.1 虚拟仪器开发软件 |
4.2.2 软件功能模块图 |
4.3 参数设定模块 |
4.4 监测信息采集及报警模块 |
4.4.1 参数显示 |
4.4.2 参数处理 |
4.4.3 报警模块 |
4.5 药品管理模块 |
4.5.1 查看药品 |
4.5.2 入库管理 |
4.5.3 出库管理 |
4.6 人员管理模块 |
4.7 互联网传输模块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论 |
5.1 测试目的 |
5.2 环境参数监测系统测试及结果 |
5.2.1 测试内容 |
5.2.2 测试方案及结果 |
5.3 人员及药品管理系统测试及结果 |
5.3.1 测试内容 |
5.3.2 测试结果 |
5.4 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现状与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1 危险化学品储存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情况 |
1.1 我国的法律体系 |
1.2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相关法律法规 |
1.3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相关标准 |
2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情况 |
2.1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情况 |
2.1.1 规划选址 |
2.1.2 安全距离 |
2.1.3 仓库要求 |
2.1.4 管理规定 |
2.1.5 特殊机构场所 |
2.1.6 特定数量 |
2.2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相关的标准情况 |
2.2.1 储存货物分类 |
2.2.2 储存条件要求 |
2.2.3 储存养护要求 |
2.2.4 包装标识要求 |
2.2.5 储存数量要求 |
2.2.6 禁忌物配存要求 |
2.2.7 储存管理要求 |
3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困境 |
3.1 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标准缺乏全行业的细化、量化 |
3.2 化学试剂储存、使用单位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标准依据不具体 |
3.3 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监管的部门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科学、理性监管规范 |
3.4 相关标准修订工作滞后,不适应包装、储存条件变化的现实情况 |
3.5 少量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具体规范的层级较低,强制性不强 |
4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建议 |
4.1 做好危险化学品储存规制顶层设计规划,提升标准规范的强制性 |
4.2 统一危险化学品监管部门,完善法律规制,统一执法尺度 |
4.3 加强危险源细化分级研究,细化化学试剂类等少量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分级管理 |
4.4 及时补充、完善、修订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和标准 |
(4)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概述 |
2.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概述 |
2.1.1 危险货物的定义 |
2.1.2 危险货物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
2.2 危险货物基本特性与运输安全要求 |
2.2.1 爆炸品 |
2.2.2 气体 |
2.2.3 易燃液体 |
2.2.4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及水中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
2.2.5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
2.2.6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
2.2.7 腐蚀性物质 |
2.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
2.3.1 危险货物运输特征 |
2.3.2 宁夏危险货物运输监管范畴 |
2.4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 |
2.4.1 建设必要性 |
2.4.2 建设目标 |
2.4.3 建设内容 |
2.5 事故树分析法 |
2.5.1 “事故树分析法”的概念 |
2.5.2 “事故树分析法”的编制程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
3.1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基本情况 |
3.1.1 宁夏危险货物运输概况 |
3.1.2 宁夏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概况 |
3.2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
3.2.1 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3.2.2 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 |
3.2.3 安全管理问题的根源分析 |
3.3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信息化系统现状 |
3.3.1 应用系统现状及差距 |
3.3.2 数据资源现状及差距 |
3.4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功能需求 |
3.4.1 总体功能需求 |
3.4.2 不同主体的功能需求 |
3.5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性能需求 |
3.5.1 系统运行性能要求 |
3.5.2 系统扩展性能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1.1 总体布局 |
4.1.2 总体架构 |
4.1.3 业务架构 |
4.1.4 系统边界 |
4.2 系统应用建设方案设计 |
4.2.1 应用系统综述 |
4.2.2 行业监督管理系统 |
4.2.3 行业信息服务系统 |
4.2.4 信息交换共享系统 |
4.3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
4.3.1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交换平台 |
4.3.2 地理信息系统服务 |
4.3.3 数据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
5.1 关键技术 |
5.2 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应用与实现 |
5.2.1 车辆监管功能 |
5.2.2 预警管理功能 |
5.2.3 考核管理功能 |
5.2.4 车辆报障功能 |
5.3 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应用与服务 |
5.3.1 车辆动态信息统计分析 |
5.3.2 移动手持执法平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效益评价和风险防控 |
6.1 效益评价 |
6.1.1 经济效益 |
6.1.2 社会效益 |
6.2 风险防控 |
6.2.1 风险识别 |
6.2.2 风险管理 |
6.2.3 保障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宁夏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记录 |
附录 B 数据资源建设费用估算表 |
附录 C 支撑环境投资估算表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现状概述 |
2.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本概况 |
2.1.1 铁路危险货物定义 |
2.1.2 铁路危险货物分类 |
2.1.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特点 |
2.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
2.2.1 事故涉及危险货物类别分析 |
2.2.2 事故类型分析 |
2.2.3 事故原因分析 |
2.2.4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 |
3.1.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3.1.2 建立指标体系的依据 |
3.2 建立指标体系的流程 |
3.3 指标体系的初选 |
3.3.1 从业人员素质指标筛选 |
3.3.2 运输设备设施指标筛选 |
3.3.3 附属安全设施指标筛选 |
3.3.4 危险货物的性质及包装指标筛选 |
3.3.5 安全综合管理指标筛选 |
3.3.6 环境因素指标筛选 |
3.4 指标体系的调整 |
3.5 指标体系的重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成DEMATEL-ISM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
4.1 集成DEMATEL-ISM方法简介 |
4.1.1 DEMATEL方法的基本思想 |
4.1.2 ISM方法的基本思想 |
4.1.3 集成DEMATEL-ISM方法的理论依据 |
4.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DEMATEL-ISM模型的算法步骤 |
4.3 集成DEMATEL-ISM方法的不足及改进 |
4.3.1 集成DEMATEL-ISM方法的不足 |
4.3.2 区间值犹豫模糊熵的基本思想 |
4.3.3 区间值犹豫模糊熵计算权重的步骤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EMATEL-ISM模型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应用研究 |
5.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1.1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5.1.2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5.2 集成DEMATEL-ISM分析 |
5.3 模型结果分析 |
5.3.1 重要性分析 |
5.3.2 原因因素分析 |
5.3.3 结果因素分析 |
5.3.4 层次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精益生产的H公司机加工车间设施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精益生产理论与方法 |
2.1.1 精益生产的起源 |
2.1.2 精益思想的核心 |
2.1.3 精益思想的基本原则 |
2.1.4 精益改善工具 |
2.2 设施规划理论与方法 |
2.2.1 设施规划的含义 |
2.2.2 系统化设施规划法(SLP)概念及模型 |
2.2.3 系统化设施规划法(SLP)阶段划分 |
2.2.4 系统化设施规划法(SLP)设计步骤 |
2.2.5 物流分析 |
2.2.6 作业区域相关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公司机加工车间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H公司机加工车间的现状及分析 |
3.2.1 第三车间概况 |
3.2.2 产品特性分析 |
3.2.3 生产组织方式分析 |
3.2.4 物流现状分析 |
3.3 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公司机加工车间布局优化 |
4.1 原始资料分析 |
4.1.1 产品P-Q分析 |
4.1.2 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
4.1.3 作业单元分析 |
4.2 物流分析 |
4.3 作业单元非物流分析 |
4.4 作业单元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
4.5 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的绘制 |
4.6 作业单元布局的改善方案 |
4.7 作业单元内设施布局的改善方案 |
4.7.1 确定详细布局研究对象 |
4.7.2 针阀偶件产能需求分析 |
4.7.3 节拍时间计算 |
4.7.4 加工工步分析 |
4.7.5 操作位计算 |
4.7.6 线平衡分析 |
4.7.7 生产在制及物料供应规划 |
4.7.8 设备布局设计 |
4.7.9 实施 |
4.8 H公司机加工车间总平面布置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公司机加工车间布局方案评价 |
5.1 物流量对比 |
5.1.1 搬运量对比与评价 |
5.1.2 搬运距离对比与评价 |
5.1.3 综合方案量化指标对比与评价 |
5.2 非物流因素对比与评价 |
5.3 优化后的局部单元化布局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6.2.1 本文创新点 |
6.2.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九种典型产品工艺流程 |
附录2 九种典型产品物流线路图 |
附录3 综合相互关系计算及等级划分 |
详细摘要 |
(7)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危险品定义 |
2.2 危险品物流 |
2.2.1 危险品仓储要求 |
2.2.2 危险品运输和配送 |
2.2.3 危险品从业要求 |
2.2.4 国内外理论研究 |
2.3 物流外包概述 |
2.3.1 物流外包模式 |
2.3.2 国内外理论研究 |
2.4 危险品物流外包 |
第三章 A公司物流外包现状分析 |
3.1 A公司的概况 |
3.1.1 A公司物流外包需求 |
3.1.2 A公司物流外包运作模式 |
3.2 A公司物流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外包模式简单 |
3.2.2 危险品管理不规范 |
3.2.3 配送差错率高 |
3.2.4 工作重复以及资源浪费 |
3.3 A公司物流外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无供应链战略模式 |
3.3.2 外包企业管理水平有限 |
3.3.3 双方信息不对称 |
3.3.4 企业自身遗留问题 |
3.3.5 集权式管理 |
3.3.6 物流服务商选择不合理 |
3.4 外包优化的必要性 |
第四章 针对A公司的物流外包设计优化 |
4.1 物流外包优化方案设计总体目标 |
4.2 物流外包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
4.3 危险品采购管理优化 |
4.3.1 组织结构优化 |
4.3.2 采购流程优化 |
4.4 危险品外包商选择优化 |
4.4.1 危险品物流相关规定 |
4.4.2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职责 |
4.4.3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选择 |
4.4.4 危险品物流外包商的维护 |
4.5 危险品运输配送优化 |
4.5.1 设置危险品中转中心 |
4.5.2 配送路线优化 |
4.5.3 配送信息化 |
4.6 危险品仓储管理优化 |
4.6.1 危险品库区规划 |
4.6.2 仓库管理制度设计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工业工程理论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外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分析的研究 |
1.2.3 国内民爆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分析的研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工业工程和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述 |
2.1 工业工程概述 |
2.1.1 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 |
2.1.2 工业工程的定义 |
2.1.3 工业工程的特点 |
2.2 工业工程方法的概述 |
2.2.1 工作研究与图表分析法 |
2.2.2 PDCA戴明环改善法 |
2.2.3 ESCR法与5W2H分析法 |
2.2.4 防错法 |
2.3 工业工程方法应用于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述 |
第3章 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JA企业概况 |
3.2 JA企业安全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流程及关键工艺参数情况 |
3.2.1 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
3.2.2 生产线关键工艺技术参数 |
3.3 J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3.3.1 JA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
3.3.2 J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
3.3.3 JA企业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 |
3.4 JA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 |
3.5 J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分析研究 |
4.1 工业工程方法对JA民爆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4.1.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
4.1.2 危险原材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4.1.3 半成品危险性分析 |
4.1.4 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
4.1.5 贮存、运输过程及理化分析、试验危险因素分析 |
4.1.6 总平面及工艺布置危险性分析 |
4.1.7 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
4.1.8 其它危险因素分析 |
4.2 工业工程方法对安全事故的分析及应用 |
4.2.1 鱼骨图因果分析法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分析 |
4.2.2 ESCR法与5W1H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分析 |
4.2.3 PDCA戴明环改善法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应用 |
4.2.4 防错法在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
4.2.5 目视化在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
4.3 工业工程方法在JA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分析应用 |
4.3.1 SWOT方法在JA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分析应用 |
4.3.2 PDCA持续改进在JA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应用 |
4.3.3 工业工程(5W2H)在JA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设中的分析应用 |
第5章 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与完善 |
5.1 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建设完善措施 |
5.1.1 制订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目标 |
5.1.2 安全工作任务要点 |
5.2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 |
5.3 JA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设 |
5.3.1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
5.4 JA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及信息报送办法 |
5.4.1 事故报告程序 |
5.4.2 信息报告与通知 |
5.4.3 信息上报 |
5.4.4 信息传递 |
5.4.5 应急响应 |
5.4.6 信息发布 |
5.4.7 后期处置 |
5.4.8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
5.5 安全工作及重大危险源监管建议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全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9)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
2.1 危化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分析 |
2.1.1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
2.1.2 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2.1.3 事故物质类型统计分析 |
2.1.4 事故发生环节分析 |
2.1.5 事故原因分析 |
2.2 危化品实验室风险分析 |
2.2.1 危化品实验室特征及风险 |
2.2.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制约因素分析 |
2.3 中外危化品实验室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1 中外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1.1 实验室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
2.3.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
2.3.2 中外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2.1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
2.3.2.2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内容 |
2.4 基于LOPA理论的实验室安全指标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构建实验室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流程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流程 |
3.2 指标的选取 |
3.2.1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3 指标的确定 |
3.3 指标的阐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研究 |
4.1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1 DEMATEL-ANP方法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1.3 建立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
4.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4.2.1 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 |
4.2.2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要素层权重计算 |
4.2.3 最终混合权重的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5.1 实例概况 |
5.1.1 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情况简介 |
5.1.2 科研院评价范围 |
5.1.3 实验室设备设施 |
5.1.3.1 通风空调系统 |
5.1.3.2 电气系统 |
5.1.4 实验室安全管理 |
5.1.4.1 安全科研生产责任制 |
5.1.4.2 HSE检查 |
5.1.5 实验室防护 |
5.2 该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计算 |
5.2.1 各指标专家评判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5.3 评估结果分析及建议措施 |
5.3.1 结果分析 |
5.3.2 存在问题与建议措施 |
5.4 本结果与安全检查表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筛选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间影响关系的问卷调查 |
附录3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的问卷调查 |
附录4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的问卷调査 |
附录5 —某科研院安全检查表评估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及创新点 |
1.2.1 研究问题界定 |
1.2.2 研究创新点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研究现状 |
1.4.2 研究综述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系统框架研究 |
2.1 城市危险品运输行业特点分析 |
2.2 应急物资布局系统框架概要 |
2.3 布局系统主要功能分析 |
2.3.1 危险品运输网络运行状况分析 |
2.3.2 应急物资布局优化 |
2.3.3 事故应急物资调用 |
2.4 布局系统关键方法求解思路 |
2.4.1 不同来源的数据融合方法思路 |
2.4.2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提取方法思路 |
2.4.3 应急救援物资布置点选址方法思路 |
2.5 布局系统相关算法介绍 |
2.5.1 聚类算法 |
2.5.2 神经网络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危险品运输网络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
3.1 方法所需基础数据 |
3.2 GPS数据预处理方法 |
3.2.1 漂移数据处理方法 |
3.2.2 冗余数据处理方法 |
3.2.3 偏差数据处理方法 |
3.3 字段类型转换方法 |
3.3.1 道路等级字段转化 |
3.3.2 时间字段转化 |
3.3.3 速度字段转化 |
3.3.4 危险品种类字段转化 |
3.4 危险品运输网络基础信息提取方法 |
3.4.1 危险品运输网络范围确定 |
3.4.2 路段通行时间确定 |
3.4.3 路段交通量和危险品种类确定 |
3.5 危险品运输路段类别划分方法 |
3.5.1 字段相关性分析 |
3.5.2 车辆行驶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3.5.3 路段交通量影响因素分析 |
3.5.4 基于空间聚类算法的路段类别划分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考虑效率衰减的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布置点选址模型研究 |
4.1 问题描述 |
4.2 应急救援物资布置点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4.3 考虑效率衰减的应急救援物资布置点选址模型建立 |
4.3.1 模型参数 |
4.3.2 目标函数 |
4.3.3 约束条件 |
4.3.4 关键指标计算方法 |
4.4 求解思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市关键区域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研究 |
5.1 案例描述 |
5.1.1 A市危险品行业发展情况 |
5.1.2 研究范围 |
5.2 A市危险品运输网络特征分析 |
5.2.1 危险品运输路段交通量分布特征 |
5.2.2 危险品运输路段行驶速度特征 |
5.3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求解 |
5.3.1 基本条件 |
5.3.2 求解过程 |
5.3.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危险品包装检测实验室的规划布置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D]. 张广庆.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基于LabVIEW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无线监管系统设计[D]. 魏东格.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3]危险化学品储存及其数量规制的现状与困境[J]. 宋金链,杜文玲,郭培,张键鑫,李润喜. 化学试剂, 2021(03)
- [4]宁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D]. 徐鹏.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2)
- [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综合分析[D]. 倪闰霞.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基于精益生产的H公司机加工车间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 黄永强.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2)
- [7]A公司危险品物流外包优化研究[D]. 刘禹璐. 广西大学, 2019(06)
- [8]JA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D]. 罗彦舟. 南昌大学, 2019(02)
- [9]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 邓静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物资布局研究[D]. 刘益昶. 东南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