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古鲁克墓出土毛织物上蓝色染料的分析与鉴定

扎古鲁克墓出土毛织物上蓝色染料的分析与鉴定

一、扎滚鲁克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军,孙旸,白子竹,冯徐根,杨萌[1](2021)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分析技术以仪器分析为主,大量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中天然植物染料的成分分析。本文介绍了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并对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荧光光谱法(FL)、拉曼光谱法(Raman)、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纺织品中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做出简要综述。

李玉芳[2](2020)在《几种常见中国古代天然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染料是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纺织品抹上了绚丽多彩的颜色,而且美化了人类生活。这些从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获取的天然染料,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颜色往往发生了变化,为了还原这些珍贵纺织品文物原始的颜色,对其所用染色材料的分析鉴定、了解其老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根据古代文献上记载的染色方法,选用茜草、苏木、红花、姜黄、栀子、槐花、黄檗、紫草8种我国古代常见传统植物染料对纯桑蚕丝绸和纯棉布进行模拟染色,并选用290-800nm波段光对模拟实验中染色的所有纺织品进行光老化,利用色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对老化前后的纺织品进行测定,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测定样品上染成分老化前后的变化,为研究这些常用染料的老化褪色机理奠定了基础。由于UHPLC-Q-Tof-MS方法具有超高分辨率,适合纺织品文物染料样品含量低的特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作为主要的分析手段。在利用UHPLC-Q-Tof-MS法对染料的分析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对纺织品纤维上的染料进行有效的提取是关键,该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的两步提取法,该方法由于其较强的溶解性且较为温和的特性,对纺织品纤维上的染料有较好的提取效果。通过优化UHPLC-Q-Tof-MS的试验参数,结合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的两步提取法提取纺织纤维上的染料,利用较少的样品准确检测到了光老化前后各种植物染料的主要上染成分。经过试验研究检测到了茜草根中主要上染成分-蒽醌衍生物、奈醌衍生物以及少量三萜化合物;苏木中主要上染成分-苏木素类和查尔酮类化合物,此外还有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红花中主要上染成分-红花苷;姜黄中主要上染色素-姜黄素类化合物及少量倍半萜类化合物;栀子中主要上染成分-环烯醚萜化合物如栀子苷、京尼平苷等,此外还检测出了有酸类化合物及少量黄酮类化合物如叶黄素和芦丁;槐花中主要上染色素-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黄檗中主要上染成分-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小檗碱、药根碱含有极性基团较多的化合物,还有少量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紫草根中用于染色的主要成分-萘醌类紫草素的衍生物。本研究还首次在一些植物的上染成分中检测到糖苷类化合物,如茜草根中的茜根酸(1,2-二羟基蒽醌-2-O-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姜黄中的姜黄素-β-D-葡糖苷酸,槐花中的异鼠李素-3-芸香苷和山奈酚-3-芸香苷。此外,该研究还尝试探索了古代纺织品染色常用媒染剂-明矾的鉴定方法。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对染色后的纺织品纤维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质量归一化处理,确定了判断染色纺织品是否以明矾作为媒染剂的方法。最后,将成熟的染料提取方法和UHPLC-Q-Tof-MS检测手段应用于唐代、明代及清代的几件纺织品文物的染料鉴定工作中,确定了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品中红色和棕色丝线所用染料均为茜草,蓝色丝线所用染料为靛蓝;紫色丝线由紫草染色而成;青海海西州出土唐代纺织品碎片检测结果显示红色样品选用茜草进行染色,黄色样品选用了栀子进行染色;明代荆恭王墓出土纺织品主要植物来源为大黄;清代公主坟出土包袱皮中黄色丝线选用栀子作为植物染料来源;蓝色上染成分为靛蓝;床罩纱的绿色有可能来源于鼠李。该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人们对这些珍贵纺织品文物的科学认知,而且为其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张云,谷岸,陈杨,雷勇[3](2020)在《故宫院藏缂丝挂屏中染料的快速筛查分析》文中认为缂丝文物珍贵,保存要求高,受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脆损和褪色,为染料的鉴定带来极大的挑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库对故宫毓庆宫惇本殿"长"字缂丝挂屏中的染料进行分析,不同颜色的丝线经优化后的两步萃取法剥色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并采用天然产物库对结果进行筛查,能够快速鉴定出该缂丝挂屏中的黄色"长"字是由黄檗染色的,红色"绵"字是红花和黄檗共同染色所得,蓝色的托背布和青色的背纸是靛蓝染色而成的。利用该方法对染料进行研究能够大大提高染料分析的效率,及时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文物的合理展陈和保存提供指导。

李艳玲[4](2019)在《小考敦煌文书中的“蓝”》文中研究指明敦煌文书中有关"蓝"的记载并不多,目前学界多将其认定为红蓝花。但通过梳理古代汉文文献对"蓝"的记述,综合既有的考古资料,可以发现敦煌文书中的"蓝"与红蓝花并非同一种植物或其制品,"蓝"实为染青的蓝草。

张晓宁,龚德才,龚钰轩[5](2019)在《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缯绣的染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潮湿埋藏环境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极为珍贵,但由于染料信息的大量流失,使得其原本色彩难以辨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缯绣衾被残片所使用的染料做了分析,在其萃取液中检测到了苏木的染料成分。结合科技鉴定结果以及文献记载分析,确定苏木为织物原始的上染染料。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西汉时期除了茜草和蓝草以外,苏木也被用于丝织品的染色。这将植物染料中苏木的使用提前至西汉乃至西汉以前,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纺织考古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为潮湿环境出土织物的染料研究提供了借鉴。

苏淼[6](2019)在《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瑞典、俄罗斯等地保存有大量俄罗斯彼得大帝军队所用的军旗,这些军旗中的大部分是用17世纪的中国丝织品制成的。这批丝织品是目前存世最为集中的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丝绸实物。本文以瑞典陆军博物馆藏300多面彼得大帝军旗为重点材料,以其他国家博物馆藏彼得大帝军旗等文物为辅助材料,对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本文利用文物调查与分析、图案复原与图像分析、文献整理与互证等方法,并辅以必要的科学实验手段,对用于彼得大帝军旗制作的中国丝织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分作八章论述。论文第二、三章对彼得大帝军旗的历史背景及中国丝织品制作的军旗装饰样式和形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彼得大帝军旗按使用场合分为步兵旗、骑兵旗和龙骑兵旗三大种类。将这些军旗归纳出两种不同的装饰主题、27款主要形制,概括了中国丝织品在彼得大帝军旗上的选用目的和使用方式。论文第四、五、六、七章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实物为研究对象,全面整理并分析了这些中国丝织品的艺术与技术特征。首先是图案复原工作,共复原出最具代表性的152款丝织图案,作为图案研究和工艺分析的基础材料。然后对每款丝织图案的布局、丰富的纹样题材及图案的造型特点进行了艺术研究。再是对用于制作彼得大帝军旗的中国丝织品的主要品种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单层提花缎织物、平纹地暗花织物和平纹绢的织物品种与工艺特点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提花丝织品的五大类产品特点。在艺术与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佐以年代测定、染料鉴别等科学实验手段,互证了这些用于彼得大帝军旗的中国丝织品是17世纪在中国织造并染色的产品,这些丝织品有些生产于明代末年,但大部分生产于清代初期,且均不晚于1700年。这批丝织品呈现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丝织品的图案类型、艺术风格与技术特点。论文第八章对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来源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中俄两国17世纪外交档案及相关文献中关于丝绸、丝绸制品及丝绸贸易的记载,提出对俄丝绸外交的概念,并分析外交用绸的品种、来源及去向。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是17世纪中俄官方外交及中俄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的珍贵证据。论文第九章选择所用中国丝织品较为典型的三件彼得大帝军旗实物进行了案例分析,对典型军旗的装饰样式与形制、所用丝织品的艺术与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部分织物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付昶,王博[7](2018)在《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颅骨研究》文中认为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采集了14个个体的颅骨,通过对其进行性别、年龄鉴定,形态观察和测量,初步得出他们的形态特征、牙齿卫生和健康状况。将这些数据与同一墓区M14出土颅骨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扎滚鲁克地区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生存状况。

陈玉珍,赵静[8](2018)在《吐鲁番胜金店墓地15号墓葬出土毛织品的修复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显微镜、色差仪、台式扫描电镜、能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胜金店墓地15号墓葬出土毛织品的纤维、染料、污染物等成分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文物本体的保存现状,选用干洗法对此件毛织品进行清洗、平整,后选用法国绉丝纱对文物本体进行双面包覆加固,使毛织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张林玉[9](2017)在《古代纺织品中染料成分的鉴定和染色工艺的探究》文中指出纺织品考古在近代考古学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对古代纺织品中使用的纤维和染料成分的鉴定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与传播,同时对古代的染色工艺进行思考与探究。通过对古代纺织品纤维老化的研究、和染料成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纺织品在收藏和展览环境进行更好的设置,以防止在存储过程中对纺织品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与损失。通过对染色工艺的推断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色彩进行复原,接近失传的古代染色流程,对文物的修复和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优化提取条件,使用温和的萃取方式,对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明黄色、红色以及其他色系的纺织品文物中的染料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古代文物染料提取液及中国古代常用于染色的植物提取液进行分离检测,通过指纹谱图的比对推断其相应的染料来源,并对其使用的染色工艺进行探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温和的提取方式对明黄色纺织品中的染料成分进行提取,纺织品提取液和古代常用染黄的天然植物(槐米、黄檗、栀子、姜黄)染料提取液进行UHPLC-Q-ToF-MS液质联用检测,对比纺织品提取液和植物染料提取液的指纹图谱,鉴定出纺织品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小檗碱和痕量靛蓝三类色素。确认染色植物为槐米和黄檗。采用ICP-MS对纺织品提取液中的金属媒染剂离子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推断该明黄色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使用到了明矾作为媒染剂以提高其色牢度。结合古代文献相关报道以及色彩复原实验,判断该明黄色纺织品经过槐米和明矾反复多次媒染后,再使用黄檗和靛水套染而成。2.基于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清代红色纺织品提取液以及红花、苏木和茜草三种红色植物染料进行分离检测,对植物染料中的主要色素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分析。通过色谱质谱图的比对,结果显示该清代红色纺织品中使用的植物染料是苏木,经过铝盐媒染而成;粉笺纸样品表面的粉色物质则是由碱式碳酸铅作为基底,通过苏木染色而来,苏木染色文物在展出时容易受到光照的影响,目前常用的LED灯照射容易引发褪色,因此建议使用卤素灯作为展示用灯。3.对清代末年部分文物样品(宫灯穗、蓝色缂丝、蓝色壁画背纸和印花画布)中的染料成分进行提取,应用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提取液进行分析鉴定。经分析,绿色宫灯穗样品由黄檗和靛蓝套染而成;黄色宫灯穗中的染料经鉴定为碱性嫩黄O,根据工业染料合成与传播的历史推断该黄色宫灯穗最早于清代光绪十三年后染色而成;蓝色缂丝样品和蓝色壁画背纸样品均为靛蓝染色而成,我们首次在文物提取液中发现磷脂酰胆碱类物质,推测是在靛蓝染色过程引入;印花画布样品中粉色花瓣区域经鉴定为罗丹明6G染色而成,由于经历年代久远,其染料成分也存在降解情况。此结果为古代文物中染料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影[10](2017)在《新疆出土斜编毛织物研究》文中认为斜编毛织物,是通过斜编技法编织而成的织物。而斜编技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手工编织技法之一,则是采用两组经线交叉编织的方法。根据斜编织物的编织技法,可以将斜编的组织结构分为平纹、重平纹、斜纹、双层组织和斜绞复合组织五种结构。从时间范围上讲,斜编技法的时间跨度很大,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人字形的编织物印痕。本文研究的墓葬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到汉晋时期。其中最早时期的为小河墓葬,处于距今40003500年的青铜时代早期;扎滚鲁克墓葬群也比较早,墓葬年代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其间延续了14个世纪;山普拉墓地处于公元前1世纪4世纪末的汉晋时期;克里雅为战国到汉晋时期。从墓葬出土斜编毛织物的考古发现上来看,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斜编毛织物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斜编毛织物保存状况较好;克里雅河墓地出土的斜编毛织物其次;小河墓地出土的斜编毛织物品种单一,只有腰衣一种类别,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与墓葬距今的时间长短相符合。从斜编毛织物的应用上来看,斜编技法的使用范围很广,在新疆的多个墓地均有斜编文物发现,这其中出土的斜编毛织物种类繁多、技法精湛、图案精美,被广泛地应用于先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装饰中,如斜编毛绦裙、套头上衣斜编绦、毛单斜编绦、斜编腰衣和各类斜编绦带等,其编织的结构虽有所不同,宽窄不一,却展现了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另外,从斜编毛织物的编织技法来看,文章通过对新疆出土的各类斜编毛织物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深入探究其编织工艺和组织结构,并从不同时期斜编绦带呈现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古老的编织技术,更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揭示了平纹、重平纹、斜纹、双层组织和斜绞复合组织等斜编组织结构和斜编式绦类的编织及制作工艺。此外,为了更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斜编技艺,特选择了其中两件最具代表性的毛编绦缀裙残片和条格、菱格纹编织毛绦进行复原编织,复原从其组织结构、图案、色彩、编织技艺、编织方法和编织动作以及编织的辅助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复原出了两件斜编毛绦的编织技法和组织结构。

二、扎滚鲁克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扎滚鲁克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
    1.1按色系分类[1,2]
    1.2按应用特点分类[1]
    1.3按照化学组成分类类胡萝ト素类、黄酮类、萘醌类、蒽醌类、苯并吡喃类、单宁类、生物碱类等,具体可见表2。
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光谱法
        2.1.1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
        2.1.2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2.1.3 荧光光谱法(FL)
        2.1.4 拉曼光谱法(Raman)
    2.2 色谱法
        2.2.1 气相色谱法(GC)
        2.2.2 液相色谱法(LC)
    2.3 质谱法(MS)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 结语

(2)几种常见中国古代天然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
    2.1 染料发展史研究
        2.1.1 染料起源
        2.1.2 染料发展历史简述
    2.2 染料分类研究
        2.2.1 按来源分类
        2.2.2 按颜色分类
        2.2.3 按分子结构分类
    2.3 古代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2.3.1 直接染色工艺
        2.3.2 媒染染色工艺
        2.3.3 复色染工艺
    2.4 植物染料分析方法
        2.4.1 化学分析法
        2.4.2 光谱法
        2.4.3 色谱法
        2.4.4 质谱法
        2.4.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5 小结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方法研究路线
    3.3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4 模拟染色及光老化试验
    4.1 模拟染色
        4.1.1 茜草染色
        4.1.2 苏木染色
        4.1.3 红花染色
        4.1.4 姜黄染色
        4.1.5 栀子染色
        4.1.6 槐花染色
        4.1.7 黄檗染色
        4.1.8 紫草染色
    4.2 模拟样品光老化
    4.3 模拟样品的光老化前后染料颜色对比
        4.3.1 红色样品光老化前后颜色变化
        4.3.2 黄色样品光老化前后颜色变化
        4.3.3 紫色样品光老化前后颜色变化
    4.4 小结
5 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纺织品光老化进程的研究
    5.1 红外光谱测试条件及方法
    5.2 模拟染色样品光老化前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5.2.1 空白丝绸及空白棉布光老化前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5.2.2 染红色样品光老化前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5.2.3 染黄色样品光老化前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5.2.4 染紫色样品光老化前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5.3 小结
6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的染料光老化进程分析
    6.1 染料提取实验方法及UHPLC-Q-Tof-MS测试条件
        6.1.1 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6.1.2 UHPLC-Q-Tof-MS测试条件
    6.2 红色染料测试结果
        6.2.1 茜草
        6.2.2 苏木
        6.2.3 红花
    6.3 黄色染料测试结果
        6.3.1 姜黄
        6.3.2 栀子
        6.3.3 槐花
        6.3.4 黄檗
    6.4 紫色染料测试结果
        6.4.1 紫草
    6.5 小结
7 纺织品媒染剂分析方法研究
    7.1 SEM-EDX的媒染剂分析方法及测试条件
    7.2 SEM-EDX的媒染剂分析结果
        7.2.1 茜草-明矾媒染纺织品金属离子检测结果
        7.2.2 槐花-明矾媒染纺织品金属离子检测结果
        7.2.3 紫草-明矾媒染纺织品金属离子检测结果
        7.2.4 无媒染纺织品金属离子检测结果
        7.2.5 五倍子-绿矾媒染纺织品金属离子检测结果
    7.3 小结
8 古代样品植物染料分析检测
    8.1 分析步骤及测试条件
        8.1.1 测试条件
        8.1.2 样品染料提取
    8.2 唐代样品分析
        8.2.1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染料分析
        8.2.2 青海海西州出土唐代纺织品染料分析
    8.3 明代荆恭王墓出土纺织品染料分析
    8.4 两件清代纺织品染料分析
    8.5 小结
9 讨论
    9.1 模拟染色结果及光老化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9.2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9.3 染料提取及检测结果分析
    9.4 媒染剂分析方法及结果探讨
    9.5 古代纺织品植物染料分析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故宫院藏缂丝挂屏中染料的快速筛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验条件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条件
        1.2.1 样品信息与样品采集
        1.2.2 样品前处理条件
        1.2.3 质谱条件
        1.2.4 液相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黄色“长”字染料和红色“绵”字染料的鉴定
    2.2 蓝色托背布和青色背纸中染料的鉴定
3 结 论

(5)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缯绣的染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超景深三维显微光学系统
    1.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1 样品预处理
        1.3.2 色谱条件
        1.3.3 质谱条件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景深三维显微光学系统分析
    2.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2.1 质谱正模式
        2.2.2 质谱负模式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2.4 缯绣织物原始色彩分析
3 结 论

(6)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概述
        1.1.1 课题缘起
        1.1.2 概念界定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彼得大帝军旗的研究现况
        1.2.2 关于 17 世纪中国丝织品的相关研究
        1.2.3 有关 17 世纪中俄交往及贸易情况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性与不足
    1.4 研究材料
        1.4.1 实物材料
        1.4.2 文献材料
        1.4.3 图像材料
2 彼得大帝军旗的历史背景与收藏情况
    2.1 彼得大帝军旗历史追溯
        2.1.1 彼得大帝其人其事
        2.1.2 17世纪中叶至18 世纪初的俄罗斯军事情况
        2.1.3 大北方战争及几场重要战役
        2.1.4 彼得大帝军旗概况
    2.2 彼得大帝军旗的收藏情况
        2.2.1 瑞典藏彼得大帝军旗
        2.2.2 俄罗斯藏彼得大帝军旗
        2.2.3 其他地区藏彼得大帝军旗
3 彼得大帝军旗的装饰样式及中国丝绸制旗之形制特点
    3.1 17 世纪俄罗斯旗帜的制作
    3.2 彼得大帝军旗的装饰样式
        3.2.1 彼得大帝军旗装饰主题的传统样式
        3.2.2 彼得大帝军旗装饰主题的新样式
    3.3 彼得大帝军队所用中国丝绸制军旗的典型形制
        3.3.1 彼得大帝军旗的部位名称
        3.3.2 中国丝绸制彼得大帝军旗的典型形制
4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图案的复原与布局
    4.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图案复原
        4.1.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图案复原的目的与方法
        4.1.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图案的复原实践
    4.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图案的布局
        4.2.1 丝织品图案布局的概念
        4.2.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图案的排列方式
5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图案的纹样题材及造型
    5.1 植物纹样
        5.1.1 花卉类纹样
        5.1.2 瓜果类纹样
        5.1.3 其他植物纹样
    5.2 动物纹样
        5.2.1 神兽纹样
        5.2.2 自然动物纹样
    5.3 自然景观纹样
    5.4 器物纹样
        5.4.1 杂宝纹
        5.4.2 八吉祥纹
        5.4.3 暗八仙纹
        5.4.4 博古纹
6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品种与工艺
    6.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品种概述与命名
        6.1.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品种概述
        6.1.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命名
    6.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单层提花缎织物
        6.2.1 单层提花缎织物的相关概念
        6.2.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缎织物的品种
        6.2.3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缎织物的工艺特点
    6.3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平纹地暗花织物
        6.3.1 平纹地暗花织物的起源与发展
        6.3.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平纹地暗花织物的品种工艺
    6.4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平纹素织物
        6.4.1 平纹素织物的相关概念
        6.4.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平纹素织物的品种工艺
    6.5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色彩与染料鉴别
        6.5.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色彩情况
        6.5.2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染料鉴别
7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设计特点
    7.1 图案设计的自然性与装饰性
        7.1.1 自然主义的图案
        7.1.2 装饰主义的图案
        7.1.3 自然主义与装饰主义的共融
    7.2 作为符号的纹样及其象征性
        7.2.1 纹样的象征性寓意
        7.2.2 符号的表现手段
    7.3 设计风格的“东西”基因
        7.3.1 典型的中国传统基因
        7.3.2 东方织物上的西方元素
    7.4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产品特点
8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来源分析
    8.1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来源途径
    8.2 公元 17 世纪中国对俄罗斯的丝绸外交
        8.2.1 17 世纪中国对俄罗斯外交用绸的品类及来源
        8.2.2 17 世纪中国对俄丝绸外交的方式与对象
        8.2.3 17 世纪对俄丝绸外交对中俄关系发展之影响
9 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的典型案例分析
    9.1 典型军旗案例分析一
        9.1.1 军旗形制与装饰主题
        9.1.2 军旗所用丝织品分布情况及品种
        9.1.3 军旗所用丝织品的图案
    9.2 典型军旗案例分析二
        9.2.1 军旗形制与装饰主题
        9.2.2 军旗所用丝织品分布情况及品种
        9.2.3 军旗所用丝织品的图案
    9.3 典型军旗案例分析三
        9.3.1 军旗形制与装饰主题
        9.3.2 军旗所用丝织品分布情况及品种
        9.3.3 军旗所用丝织品的图案
10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彼得大帝军旗用中国丝织品典型案例信息卡
东华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表
致谢

(7)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颅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性别和年龄鉴定
二、形态观察
    1. 颅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
    2. 连续性形态特征
三、形态测量
四、牙齿
    1. 牙齿磨损程度
    2. 牙垢
    3. 龋齿
    4. 齿槽脓肿和根尖脓肿
    5. 异常磨损
    6. 牙齿竖向裂缝和釉质崩落
    7. 多生齿
五、骨质异常
    1. 眶顶板筛孔样病变
    2. 骨关节病
六、小结
    1. 性别和年龄状况对比
    2. 颅骨形态对比分析
    3. 牙齿健康状况对比
    4. 病理对比分析

(8)吐鲁番胜金店墓地15号墓葬出土毛织品的修复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胜金店墓地15号墓葬基本情况
二、现状记录
    2.1保存环境
    2.2保存现状
    2.3病害调查
    2.4形制分析
    2.5制作工艺
三、检测分析
    3.1组织结构分析
    3.2纤维分析 (2)
    3.3染料分析
    3.4污染物分析
    3.5色彩记录
四、修复技术路线
五、修复材料及工具
六、修复过程
    6.1消毒
    6.2清洗
        6.2.1表面清洁
        6.2.2斑点实验
        6.2.3局部清洗
    6.3平整
    6.4修复
    6.5包装与保存
七、修复后文物状况分析
    7.1修复后现状描述
    7.2修复后显微镜分析
    7.3修复后色彩记录
小结

(9)古代纺织品中染料成分的鉴定和染色工艺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古代染料的历史发展
        1.1.1 赤-红色系植物染料
        1.1.2 青-蓝色系植物染料
        1.1.3 黄-黄色系植物染料
        1.1.4 黑-黑色系植物染料
        1.1.5 其他色系植物染料
    1.2 中国古代传统染色工艺概况
    1.3 古代纺织品的分析检测
        1.3.1 古代纺织品纤维成分的鉴定
        1.3.2 古代纺织品染料成分的鉴定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清代黄色系纺织品染料成分分析及常用黄色植物染料成分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纤维检测
        2.2.3 金属离子的检测
        2.2.4 古代纺织品中染料成分的提取
        2.2.5 植物染料成分的提取
        2.2.6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清代明黄纺织品纤维成分分析及染料来源的判断
        2.3.2 清代常用黄色植物染料提取液中其他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2.4 小结
第三章 清代红色系文物样品染料成分分析及常用红色植物染料成分的分离鉴定
    3.1 引言
    3.2 清代红色纺织品中染料成分的确认和染料来源的判断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清代粉笺纸样品中染料成分的鉴定与识别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清朝末年其他文物中染料成分的鉴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文物中染料成分的提取
        4.2.3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绿色宫灯穗样品中染料成分的分析鉴定
        4.3.2 黄色宫灯穗样品中染料成分的分析鉴定
        4.3.3 蓝色样品中染料成分及其他成分的分析鉴定
        4.3.4 壁画中粉色颜料的分析鉴定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10)新疆出土斜编毛织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概念界定
2 新疆出土斜编毛织物的考古发现
    2.1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斜编毛织物
        2.1.1 1/1、1/2 组织的斜编毛绦
        2.1.2 2/2 组织的斜编毛绦
        2.1.3 3/3 组织的斜编毛绦
        2.1.4 双层组织和斜绞复合组织的斜编毛织物
    2.2 克里雅河遗址出土的斜编毛织物
        2.2.1 1/2、1/3 组织的斜编毛织物
        2.2.2 2/2 组织的斜编毛织物
        2.2.3 斜绞复合组织的毛绦
    2.3 小河墓地出土的腰衣
    2.4 扎滚鲁克出土的斜编毛织物
        2.4.1 斜绞复合组织的毛绦
        2.4.2 2/2 组织的斜编毛织物
    2.5 本章小结
3 斜编毛织物的特点与应用
    3.1 斜编毛织物的特点
        3.1.1 材料特点
        3.1.2 色彩特点
        3.1.3 图案特点
    3.2 斜编毛织物的应用
        3.2.1 用于装饰套头上衣
        3.2.2 用于缀织毛绦裙的下摆
        3.2.3 用于缝缀组成多彩毛绦裙
        3.2.4 用于系扎的绦带
    3.3 本章小结
4 斜编毛织物的技法研究
    4.1 斜编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4.2 斜编组织结构的分类
        4.2.1 平纹
        4.2.2 重平纹
        4.2.3 斜纹
        4.2.4 双层组织
        4.2.5 斜绞复合组织
    4.3 不同组织结构的斜编织物的差异
    4.4 编织工具和编织方法
        4.4.1 编织工具
        4.4.2 编织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斜编毛织物的复原研究
    5.1 对毛编绦缀裙残片 (96MH1:1) 局部的复原研究
        5.1.1 选择复原对象的情况说明
        5.1.2 实物分析
        5.1.3 编织工艺的确定
        5.1.4 复原编织
    5.2 对条格、菱格纹编织毛绦 (84LSⅠM01:388)的复原研究
        5.2.1 选择复原对象的情况说明
        5.2.2 实物分析
        5.2.3 编织工艺的确定
        5.2.4 复原编织
    5.3 复原研究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图录
附录2:表录
附表3:山普拉墓地出土斜编毛绦
附表4:克里雅出土斜编毛织物
附表5:小河遗址出土斜编毛织物
附表6:扎滚鲁克出土斜编毛织物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扎滚鲁克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天然植物染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 韩军,孙旸,白子竹,冯徐根,杨萌. 分析仪器, 2021(03)
  • [2]几种常见中国古代天然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研究[D]. 李玉芳.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3]故宫院藏缂丝挂屏中染料的快速筛查分析[J]. 张云,谷岸,陈杨,雷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01)
  • [4]小考敦煌文书中的“蓝”[J]. 李艳玲. 史林, 2019(06)
  • [5]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缯绣的染料研究[J]. 张晓宁,龚德才,龚钰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3)
  • [6]彼得大帝军旗所用中国丝织品研究[D]. 苏淼. 东华大学, 2019(06)
  • [7]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M64出土颅骨研究[J]. 付昶,王博. 吐鲁番学研究, 2018(02)
  • [8]吐鲁番胜金店墓地15号墓葬出土毛织品的修复与研究[J]. 陈玉珍,赵静. 吐鲁番学研究, 2018(02)
  • [9]古代纺织品中染料成分的鉴定和染色工艺的探究[D]. 张林玉.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10]新疆出土斜编毛织物研究[D]. 李影. 东华大学, 2017(05)

标签:;  ;  ;  ;  

扎古鲁克墓出土毛织物上蓝色染料的分析与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