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省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间件选型(论文文献综述)
秦万强[1](2021)在《携能网络中管理与调度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利用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携能网络管调平台(携能网络管理与调度平台),用以管理与调度射频能量套件,同时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人群实现密度检测,并加入步进电机,使射频单元能量可以被当前用户接收能量。本文中的携能网络管调平台主要由管理模块与调度模块两部分组成。在管理模块中,为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性,降低用户信息泄露后对用户造成的危害,将用户敏感信息转换为信息摘要存放。提取信息摘要的方法为SHA1算法与MD5算法,两者互相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不法人员恶意修改传输数据,本平台同样在数据传输部分增加了签名验证信息。另外,本平台使用基于区域分组技术,对各射频单元进行有序管理。在调度模块中,携能网络管调平台结合无线单元ESP8266与无线图像上传单元ESP32-CAM,共同完成图像上传功能。管调平台使用MQTT协议与硬件单元ESP8266相连,ESP32-CAM单元以第三方网络云平台为图床,并与其相联接实现存放、推送图片的功能,并且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人群密度进行辅助性判断。本携能网络管调平台的创新点为将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于人群的密度预测工作与射频能量单元的管理工作相结合,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使射频单元工作数量的多少和人群密度的高低进行匹配,为下一步达到随着人群密度的高低自动增加或减少射频单元工作数量的目的,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系统的智能程度做基础。
李玲颖[2](2021)在《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现代电网的安全生产运行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其可靠性决定了系统能否安全的运行,同时对国家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调度业务向“调控一体化”全面转型,运行机制、业务范围、安全职责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保障电网调控实时安全和调控业务稳定运行的自动化专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降低长时间单相接地带来的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解决大城市配电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同沟电缆设备群伤和人身触电安全风险,解决调度人员处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凭经验、无依据的人工拉路现状,本人深入研究和拓展创新,实现了主站端接地选线方法的实用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对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配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现状、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流程,对配网智能选线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了B/S结构体系、J2EE平台、地理信息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Java语言等技术研发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可以促进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本文所研发的智能选线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电气接线图管理、配网线路监测管理、智能选线管理、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本文采用需求分析法对智能选线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网络拓扑、总体功能、详细功能以及数据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结,再采用软件结构化设计思想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设计,采用Java语言和B/S架构完成了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开发,同时搭建仿真测试平台对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进行了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基本满足笔者所在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
王涛,刘利军,李翔宇[3](2021)在《发展驱动技术 技术赋能服务——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回顾(2008-2018)》文中指出2008年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启动,10年以来,信息化建设在网络、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方面完成了重大变革。文章梳理湖北省图书馆的技术发展路径,为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研发提供借鉴。湖北省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全面提升对推动全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胡美娟[4](2020)在《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尾矿库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危险源,我国在用尾矿库占世界总量的60%,且多数为高风险的上游式尾矿库,其潜在溃坝风险给下游居民、设施、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尾矿库在线监测与风险预报技术逐渐成熟,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尾矿库灾害在线监测体系,对尾矿库灾害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灾害仿真等技术的发展,现有尾矿库监控系统在风险判定的精确性、灾害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论文选取杨家湾尾矿库为背景,针对现行主流二维监控系统无法实现空间数据分析;简单依据单因素预警,无法实现致灾因素关联分析等不足,以三维GIS技术为基础,构建涵盖三维地形地貌、坝体结构、交通路网等信息的三维实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规范开发监测预警功能;另外为了实现多元化监测数据的采集以及跨平台数据读取,开发了通用性物联网网关;其次建立了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实现了多因素协同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详细信息如下: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了解了国内外对于尾矿库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及技术发展趋势,确定了本论文的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研究内容,并对实现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需要使用的技术做了详细概述。其次,通过对杨家湾尾矿库工程概况的了解,确定了杨家湾尾矿库的监测项目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以及用户需求,然后针对具体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设计,编写了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数据采集、物联网网关、数据传输以及应用系统的实现四部分,将监测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到最后的应用做了概括说明,同时也将总体方案分解为硬件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三维场景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这五部分设计方案,将该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针对预警模型做了详细研究,该系统中将定量以及定性预警结合使用来进行预警,定量预警中包括单因素预警以及多因素联合预警,并将预警模型应用于该系统中。最后,采用B/S三层结构模式进行开发,使用PHP语言作为服务端语言,使用Vue框架用于前端界面展示,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监测数据,最终实现了对尾矿库监测数据及模型的展示、数据查询以及预警等功能,并通过搭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以及网络环境来模拟真实环境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樊帆[6](2019)在《基于开源WEBGIS的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在我国的产地分布高达19个省、985个县(市、区),现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柑橘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多数果农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盲目施用化肥和农药,科研人员在研究柑橘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柑橘资源数据,却由于传统报表的展示方式造成管理问题。面对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WebGIS的信息展示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柑橘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柑橘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发现国内的柑橘信息系统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农技人员和广大果农的实际需求,引进当前最新的Web技术和开源GIS空间信息技术,采用轻量级开发框架设计和开发了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展示、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并完成以下工作:(1)本文对一系列开源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对比,并对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设计,选用Openlayers地图框架作为前端支撑、开源GeoServer服务器作为地理处理服务共享支撑、开源PostgreSQL作为后台数据支撑。(2)按照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服务规范,结合柑橘种植区的施肥采样点数据、病虫害采样点数据和柑橘病虫害文本资料,对数据库表格与字段进行设计,建立一套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为数据可视化及分析提供数据保障。(3)本系统设计并实现了采样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基础数据管理、专业推荐等功能。其中采样数据查询方式由Popup查询和条件查询组成;数据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展示柑橘采样数据中土壤和叶片营养要素间的数量关系;空间分析模块基本实现了柑橘施肥采样点的插值分析和柑橘病虫害采样点的缓冲区分析;基础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存储模式等内容;专业推荐则包含养分丰缺计算器、推荐施肥计算器和在线病虫害诊断的功能。(4)为提高柑橘病虫害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及推理方法引入到病虫害诊断模块的设计中,依据病虫害特征诊断的特点构建一种柑橘病虫害的模糊推理诊断模型,通过计算用户输入症状集合和知识库症状集合间的相似度完成病虫害类型的诊断。
王欢[7](2019)在《锂电池化成分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新能源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源,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厂商纷纷投入巨资建设全自动化生产线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抢占市场的主导地位。本文以某锂电池生产商的一期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帮助其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通过对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了解了当下最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结合该锂电公司的具体情况,依次对其电池生产工艺的物流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并对两个立体仓库的基本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最后根据生产工艺物流流程和立体仓库的布局规划出整个物流系统的布局,通过层次分析法去评价两个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由于整个系统庞大而复杂,仅仅只做到规划布局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物流设备的选型、配置做相应的规划设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物流设备的设计主要包括设备的主要能力参数设计。货物存储策略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库区货物周转的效率,从而影响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建立货位分配的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相关知识去求解,从而得出一个比较优化的货位分配模式,来达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目的。最后运用Demo3D来建立模型,将模型参数化,通过各种连接功能可以很好地将各设备、传感器等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运行模型,可以输出所需要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线进行分析就可了解规划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也可以根据数据对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仿真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后,最后就是项目的实施。设计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不仅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在施工上的投入、保障项目能够顺利通的过调试验收,对工程师们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杨林[8](2018)在《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与周边制造环境的信息集成问题已有多种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解决方案,但工业物联网人机互操作(Human-IIoT Interoperation)中邻近服务发现与连接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在人机服务请求发起阶段,人机互操作中服务建模与需求捕捉的时空动态性问题;在人机服务发现阶段,本地分布式工业物联网服务发现过程中拥塞问题;在人机服务连接阶段,邻近群集设备探测过程中无线连接过载与扫描盲目性问题。论文围绕智能工厂中人机互操作问题,在人机互操作的服务集成、服务发现、服务连接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社会化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的人机互操作架构。针对智能工厂中人机互操作的“扁平化”直接交互需求及时空异构性问题,引入设备社会化网络,构建社会化D2D工业物联网架构;引入智能物件(Smart Objects)中间件技术,开发了一种以人为中心中间件的人机服务与属性封装技术;引入EPCglobal扩展协议,设计了一种服务互操作记录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为人机移动性接触与隐式社会关系构建提供数据基础。(2)提出了一种位置触发的按需服务发现方法。针对人邻近区域服务流动性及拥塞问题,构建了一种人机互操作的请求与服务映射系统;引入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与人工势场理论,构建了一种多代理系统的人机需求势场模型;考虑人机需求中的位置与社会化距离因素,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工业物联网服务按需发现算法,为目标服务发现提供了选择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好的提升人机互操作的服务均衡性。(3)设计了一种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服务连接优化策略。针对人邻近区域服务群集导致的目标设备无线连接盲目性问题,考虑人机互操作历史记录中隐含设备链接关系,引入图论与马尔科链路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局部动态社会化D2D图探测方法;引入接触概率模型与社会网络评价指标,设计了一种隐式社会关系随机接触构建算法;借助人机设备隐式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从人机D2D网络能量优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服务连接方法,为目标服务的无线扫描与连接提供了优化策略。合成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显着提升人机网络无线通信能效。(4)开发了人机互操作仿真原型系统。针对人与工业物联网服务互操作仿真平台匮乏现状,结合人机服务的位置移动性与互操作历史记录,引入theONE开源框架与Mason多代理仿真工具包,构建了人与工业物联网服务互操作仿真实验平台。选取隐式人机互操作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车间装配线Andon系统,以Chaku-Chaku精益生产中工人与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协作搬运为例,分析了隐式人机消息传播对生产线平衡性的潜在价值。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理论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工业物联网人机互操作系统能效。
付柏侨[9](2016)在《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配网自动化是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规划中提到的重要建设方向,其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良好的配网自动化水平能够带来更高效的清洁能源利用,可以降低污染排放,符合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升环境保护力度等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同时,配网自动化也能够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的考虑。本文重点研究在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时,通过研究与分析,构建出一套既有通用性也有针对性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可行、可靠,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文章主要以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为案例,首先对我国电力系统配网现状以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框架进行介绍,初步了解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项目进行介绍,了解贵阳供电局配网建设详细情况和现有配网系统的不足,并充分掌握到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设计之初考虑的各种可变和不可变因素,如:一次供电系统的规模,配电网结构,配电线路情况,配电设备配备情况等;最后,按照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构成模型,结合贵阳供电局配网现状,提出具体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并能满足贵阳供电局对于配网建设的具体实际要求,提高贵阳供电局的配网建设水平,提高企业供电满意率。
季斌,汪波,许翠萍[10](2013)在《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配网生产抢修的管控是智能化配网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设和打造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这一信息化支撑平台,用最优方法整合配电自动化信息、PMS/GIS信息、95598信息、GPS/多媒体信息,用电采集信息和视频等信息,实现以生产和抢修指挥为应用核心,满足配网日常运行高效精益的管理目标,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结合湖北配电网管理现状,提出了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系统的集成架构与功能的设计思路,并对平台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二、湖北省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间件选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间件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携能网络中管理与调度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现状 |
1.2.2 射频能量的发展研究现状 |
1.2.3 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携能网络管调平台整体架构 |
2.1 管理模块的整体结构介绍 |
2.1.1 管理模块中后端总体与技术语言结构 |
2.1.2 管理模块中前端总体结构 |
2.2 调度模块原理、组成及实现 |
2.2.1 调度模块中的硬件基础 |
2.2.2 调度模块中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
2.2.3 调度模块中的MQTT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鉴权与区域分组技术在管理模块中的应用 |
3.1 后端组成和鉴权、SHA1及MD5算法细节 |
3.2 前端组成及HOOK技术细节 |
3.3 区域分组技术及其技术细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群密度识别算法在调度模块中的应用 |
4.1 ESP32-CAM、ESP8266及图床的使用与联合 |
4.2 调度模块中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
4.2.1 卷积神经网络的概念及应用 |
4.2.2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组成及应用 |
4.2.3 卷积神经网络在人群密度的识别与处理中的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原型平台展示 |
5.1 携能网络管调平台简介及功能测试 |
5.2 运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群密度识别结果 |
5.3 射频单元的精细化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小电流接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软件开发技术 |
2.1 引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分析 |
2.2.2 配网单相故障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
2.2.3 结构化程序设计 |
2.3 软件开发技术 |
2.3.1 J2EE平台技术 |
2.3.2 GIS技术 |
2.3.3 B/S和C/S结构 |
2.3.4 SQL Server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
3.2.2 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 |
3.2.3 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 |
3.3 系统功能的详细需求分析 |
3.3.1 基础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3.3.2 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需求 |
3.3.6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总体网络设计 |
4.2.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3.1 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
4.3.2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设计 |
4.3.3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设计 |
4.3.4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设计 |
4.3.5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功能设计 |
4.3.6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设计 |
4.4.2 数据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与实现环境 |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
5.3.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电网电气接线图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4 配网线路监测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5 智能选线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6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的实现 |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功能测试 |
5.4.3 测试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发展驱动技术 技术赋能服务——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回顾(2008-2018)(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的考量 |
1.1 背景分析 |
1.1.1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
1.1.2 湖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迫切需求 |
1.1.3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机遇 |
1.2 湖北省图书馆的基础和数字图书馆构想 |
2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十年历程 |
2.1 论证设计阶段(2008-2012) |
2.2 建设阶段(2013-2014) |
2.2.1 硬件平台 |
2.2.2 软件系统 |
2.2.3 资源、服务和标准建设 |
2.3 应用与发展阶段(2015-2018) |
3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效 |
4 启示 |
(4)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尾矿库监测研究现状 |
二、尾矿库安全预警研究现状 |
三、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技术概述 |
第一节 尾矿库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尾矿库类型 |
三、尾矿库等别和安全等级 |
第二节 尾矿库事故及安全影响因素 |
一、尾矿库事故概述 |
二、尾矿库安全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关键技术 |
一、物联网技术 |
二、GIS技术 |
三、B/S模式 |
四、VUE以及CESIUM框架 |
第二章 杨家湾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
第一节 杨家湾尾矿库工程概况及监测项目 |
一、工程概况 |
二、监测内容 |
三、监测点精度 |
四、监测点布置 |
第二节 需求分析 |
一、功能需求分析 |
二、性能需求分析 |
三、用户需求分析 |
第三章 尾矿库安全预警方法研究 |
第一节 尾矿库安全预警理论 |
第二节 单因素预警 |
第三节 多因素联合预警 |
一、技术分析 |
二、模型理论设计 |
第四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一节 设计原则 |
第二节 总体架构设计 |
第三节 硬件平台设计 |
一、监测设备选型及布置 |
二、物联网网关设计 |
第四节 软件架构设计 |
第五节 三维场景设计 |
第六节 功能模块设计 |
第七节 数据库设计 |
一、数据库操作流程 |
二、数据库表的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一节 系统实现 |
第二节 系统测试 |
一、测试目的 |
二、测试环境 |
三、测试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基于开源WEBGIS的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柑橘产业信息化研究进展 |
1.2.2 WebGIS技术研究进展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柑橘信息系统技术选型 |
2.1 可视化技术 |
2.1.1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
2.1.2 Google Maps API |
2.1.3 Openlayers |
2.2 地理处理服务技术 |
2.2.1 OGC规范 |
2.2.2 GeoServer |
2.2.3 MapServer |
2.2.4 对比与小结 |
2.3 HTML5 Canvas技术 |
2.4 Echarts图表可视化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3.4.1 柑橘种植区的数据管理 |
3.4.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4.3 数据库选型 |
3.4.4 概念设计与数据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
4.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4.1.1 开发环境 |
4.1.2 运行环境 |
4.2 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
4.2.1 基础数据展示 |
4.2.2 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 |
4.2.3 WebGIS综合分析 |
4.2.4 专业推荐 |
4.2.5 基础数据管理 |
4.3 系统模块展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锂电池化成分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
1.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 |
2.1 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工艺的介绍 |
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相关概念 |
2.3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
2.3.1 总体规划设计基础 |
2.3.2 货架的尺寸设计研究 |
2.4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锂电池化成分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 |
3.1 项目简介 |
3.2 设计条件 |
3.2.1 基础数据 |
3.2.2 设计要求 |
3.2.3 其他设计要求 |
3.3 流量分析 |
3.4 锂电池化成分容工艺物流流程设计 |
3.4.1 高温静置库出入库物流流程设计 |
3.4.2 化成工艺物流流程设计 |
3.4.3 二次注液工艺物流流程设计 |
3.4.4 分容工艺物流流程设计 |
3.4.5 常温静置库出入库物流流程设计 |
3.5 系统设计 |
3.5.1 高温静置库货架的设计 |
3.5.2 化成区设计 |
3.5.3 二次注液区设计 |
3.5.4 分容区设计 |
3.5.5 常温静置库货架的设计 |
3.5.6 整个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 |
3.6 自动化立体仓库货位分配模式的设计 |
3.6.1 货位管理 |
3.6.2 货位分配问题的分析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
3.6.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货位分配模式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选型、方案评价及相关流程设计 |
4.1 主要物流设备的选型研究 |
4.2 方案评价 |
4.3 相关流程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emo3D的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
5.1 Demo3D仿真软件介绍 |
5.2 自动化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
5.2.1 Demo3D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
5.2.2 系统主要设备参数设定 |
5.2.3 系统控制参数设定 |
5.3 仿真结果分析及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B 货位分配模式设计关键算法 |
(8)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人与工业物联网服务互操作相关理论 |
2.1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集成 |
2.1.1 智能工厂以人为中心的特征 |
2.1.2 人与工业物联网环境集成理论 |
2.1.3 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架构相关研究 |
2.2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发现 |
2.2.1 人与工业物联网环境隐式服务交互理论 |
2.2.2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拥塞问题相关研究 |
2.3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连接 |
2.3.1 人与工业物联网设备连接特征 |
2.3.2 工业物联网设备对设备无线连接理论 |
2.3.3 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设备连接策略相关研究 |
2.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
2.4.1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封装与互操作技术 |
2.4.2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拥塞问题 |
2.4.3 人机社会属性对工业物联网服务连接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与工业物联网服务集成与互操作架构 |
3.1 引言 |
3.2 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架构 |
3.2.1 人与工业物联网环境的互操作模型 |
3.2.2 社会化设备对设备工业物联网架构 |
3.2.3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车间物流案例 |
3.3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集成技术 |
3.3.1 人的服务模型 |
3.3.2 人的服务互操作参数封装 |
3.3.3 社会化设备的服务模型 |
3.3.4 社会化设备的服务互操作参数封装 |
3.3.5 参数触发的人机服务集成技术 |
3.3.6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按需集成案例 |
3.4 人机互操作的记录分布式存储技术 |
3.4.1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直接引用范式 |
3.4.2 人机互操作的记录分布式存储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机需求势场建模与按需服务发现技术 |
4.1 引言 |
4.2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拥塞问题分析 |
4.2.1 智能工厂的人邻近服务发现流程 |
4.2.2 人机互操作的服务拥塞问题 |
4.2.3 以人为中心的移动交互系统模型 |
4.3 服务需求势场建模方法 |
4.3.1 工业物联网服务多代理架构 |
4.3.2 位置约束的多代理系统模型 |
4.3.3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人工势场方法 |
4.4 位置触发的按需服务发现技术 |
4.4.1 用户邻近服务时空划分模型 |
4.4.2 服务代理网络内服务节点发现技术 |
4.4.3 位置触发的按需服务发现算法 |
4.5 方案性能评估与分析 |
4.5.1 场景描述与仿真环境 |
4.5.2 方案评估指标与理论分析 |
4.5.3 计算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机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服务连接优化策略 |
5.1 引言 |
5.2 智能工厂人机互操作设备无线连接机理 |
5.2.1 智能工厂隐式社会关系与无线通信网络 |
5.2.2 社会关系辅助的人机设备无线连接机理 |
5.2.3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无线网络模型 |
5.3 人机混杂网络的隐式社会关系构建方法 |
5.3.1 隐式关系挖掘的社区和中心度指标 |
5.3.2 隐式关系及人机互操作数学模型 |
5.3.3 隐式社会关系的随机接触构建算法 |
5.4 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服务连接能耗优化策略 |
5.4.1 目标服务连接的邻居探测能耗问题描述 |
5.4.2 隐式社会关系辅助的服务连接算法 |
5.5 方案性能评估与分析 |
5.5.1 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集 |
5.5.2 方案评估指标与影响因素 |
5.5.3 计算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智能车间物流的人机隐式交互案例 |
6.1 引言 |
6.2 Andon系统中人机隐式互操作 |
6.2.1 工业4.0 车间物流Andon系统 |
6.2.2 Andon系统中人的信息集成 |
6.2.3 Andon系统中人机生产异常 |
6.2.4 生产异常触发的隐式人机互操作 |
6.3 隐式互操作模式下人与AGV协同搬运案例 |
6.3.1 关键技术在人机协同搬运中的应用 |
6.3.2 人机隐式互操作仿真平台架构 |
6.3.3 人与AGV协同搬运的性能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二、专利及软着 |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人与AGV协同搬运的车间布局及隐式关系示例 |
五、主要数学符号表 |
(9)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电力系统配网现状 |
2.1 我国电力系统配网现状 |
2.1.1 中国配网建设分析 |
2.1.2 数据指标不会说谎 |
2.2 我国配网自动化水平差、建设难的主要原因 |
第3章 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 |
3.1 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
3.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
3.2.1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
3.2.2 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 |
3.2.3 配网自动化终端 |
3.3 配网自动化通信介绍 |
3.4 配网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3.5 配网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项目介绍 |
4.1 贵州电网公司简介 |
4.2 贵阳供电局配网现状 |
4.2.1 一次系统现状 |
4.2.2 供电可靠性现状 |
4.2.3 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 |
4.2.4 配电网通信现状 |
4.2.5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状 |
第5章 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5.1 项目总体介绍 |
5.1.1 建设背景 |
5.1.2 项目目标 |
5.1.3 项目范围 |
5.2 项目建设遵循原则、标准与要求 |
5.2.1 系统安全性原则 |
5.2.2 数据交互标准 |
5.2.3 系统可扩展性、性能和可靠性 |
5.3 解决方案 |
5.3.1 硬件层技术架构解析 |
5.3.2 软件技术架构 |
5.3.3 系统交互技术架构 |
5.3.4 配网业务管理子系统功能 |
5.3.5 配网运行分析DMS子系统 |
5.3.6 图形组件功能 |
5.3.7 与其他系统集成应用 |
5.3.8 基础数据源 |
5.3.9 系统数据交互设计 |
5.3.10 数据通道 |
5.3.11 物理通道架构 |
5.3.12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维培训设计 |
5.4 关于配网建设的延仲和探讨 |
5.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湖北公司配网生产抢修管理现状 |
1.1 配网生产抢修管理现状 |
1.2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
2 平台建设思路 |
3 集成方案 |
4 功能架构 |
5 实施与应用 |
6 结论 |
四、湖北省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间件选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携能网络中管理与调度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秦万强.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城市配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智能选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玲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发展驱动技术 技术赋能服务——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回顾(2008-2018)[J]. 王涛,刘利军,李翔宇. 图书馆论坛, 2021(03)
- [4]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D]. 胡美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基于开源WEBGIS的柑橘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樊帆.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7]锂电池化成分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D]. 王欢.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以人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D]. 杨林.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9]贵阳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研究[D]. 付柏侨.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10]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 季斌,汪波,许翠萍. 智能电网,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