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陶叡,蔡湘隆[1](2013)在《西部大开发人才政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界定问题、政府议程到政府出台等政策过程分析了西部自身及外部环境,西部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西部人才问题的途径,认为国家在政策层面应采取对口支持政策、大学生人才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西部地方政府应制定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同时注意人才政策的连贯性,完善相关设备,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刘廷廷[2](2012)在《南海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及其实施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南海作为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海域,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及旅游业等资源。由于涉及多个国家的多个双边关系,同时还受到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影响,近几年以来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性,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缺乏南海开发人才导致南海区域开发进程缓慢有关。为此,本文在简要阐述人才学、激励理论及人才流动理论等相关理论和分析国内外区域人才战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等案例,从中总结出能够为南海开发可以借鉴的人才战略及其实施策略。根据南海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油气、生物资源等实际,本文依据适应性、柔性和稳定性等原则,确立了南海开发中人才战略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够支撑南海主权维护、实现海洋综合管理、适应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同时,根据国家人才政策、南海开发及南海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南海开发中的人才类型及其人才预测的依据。在人才战略实施的载体南海开发总公司构建的前提下,探索了将海南作为南海开发的基地,加大南海区域相关人才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重视海洋开发人才教育等一系列开发人才、选拔人才、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策略。同时,在南海开发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用,政府要发挥其远景规划和概念形成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加强海洋法制建设及宣传,为南海开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苏树军[3](2011)在《以“人才强国”战略促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地缘优势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则日益显示出其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全面阐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现状,指出实施人力资本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先决条件,并由此提出了以"人才强国"战略促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陈少林[4](2011)在《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水土资源组合极端不均衡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45.9%,而83%集中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利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水利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遵循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匹配的基本模式,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从系统阐述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入手,全面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利发展进程与现状,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进行区域比较与评价,运用数理模型实证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估算,结合西南大旱旱情以案例形式对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给出今后十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国外水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国外水利发展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的水利发展给本文如下启示:水利建设和发展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这些启示的获得,有助于破解制约我国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水利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第二,第一次系统预测了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本文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入手,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分析西部各省(区、市)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变动情况,再利用灰色系统关联来分别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受制于直接测算水利需求在数据获取和技术分析方面均有一定难度,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预测几无涉猎。本文采用上述计量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进行估算是一次新的尝试。第三,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系统全面的阐释了2010年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教训。本文研究发现,西南大旱的发生,自然气象因素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主观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本次旱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海拔区域水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水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即水利欠账太多。原本水资源储量丰富的云南寻甸县发生严重旱情的事实表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水生态保护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第四,提出了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总体战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西部水利事业应把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建设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等具体战略措施,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水利条件和发展取向分别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文明[5](2010)在《要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战略》文中认为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西部当前最短缺的主要是创业型领军人才。西部大开发呼唤创业人才群的崛起。"三线建设"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创业型人才乃西部开发的关键"。笔者建议:要优先确定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
恩和特布沁[6](2010)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围绕着人才竞争展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人才资源共同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宝库。少数民族人才是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相对滞后。建设一支素质高、规模大、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人成才、行行成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民族地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在浩繁的人才资源开发及人才强国战略研究中,对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西部地区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或以某一具体民族地区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而对于少数民族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方面具有广泛意义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理论支持。为此本文以人力资源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实施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归纳并梳理了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少数民族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自己对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和培养的研究尽一己之薄力。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介绍了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归纳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历史和现实。首先归纳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历史,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现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人才资源的开发是加快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首先,归纳总结了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人才观以及对我国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的指导意义。其次,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才观及其对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梳理。特别是总结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含义及内容,科学人才观与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重要性。最后,归纳分析了国内外主要人力资本与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介绍了主要发达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积极经验以及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和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战略构想。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战略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实施加快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当然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好人才开发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此外,“人人可以成才,行行可以成才”应该成为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第五章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首先,要创新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和机制,从而使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有制度保障和机制制约;其次,要优化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再次,确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结语指出,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宏伟的战略规划,本文只是对该问题关注和研究的起始,接下来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会继续关注并作进一步的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的政治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加快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需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我国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和谐、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海军[7](2009)在《浅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西部民族地区如何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区域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键在于重视并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以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马玉祥[8](2008)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法制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面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和各族人民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缩小东西部地区日益拉大的差距,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西部各族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进一步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所应遵循的目的宗旨和根本性的归宿。
王铎[9](2006)在《西部开发系统论》文中研究表明系统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提出的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就是一项蕴含系统运行的总揽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开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开发战略予以指导。制订适合西部的最佳开发战略,使西部经济得以健康、持续、有序发展,是目前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力求紧密联系西部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实际,根据生态、经济、社会等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我国西部开发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具体的措施,为国家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和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唯物辨证法作为分析和认识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基本的方法,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同时采用系统分析和经验分析方法作为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 本文从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部开发的系统思维,提出学习和掌握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运筹全局,正确分析判断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文章第二部分运用系统论观点考察西部大开发从而揭示出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协调状态,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进一步验证系统观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第三部分提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如何使用系统论的观点给以指导,以及这些观点在西部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文章最后阐述针对西部开发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即有效的制度安排,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论述了如何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以及到西部地区的实践和考察,使我对西部地区的现状有了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系统开发西部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西部存在于全国这个大系统之中,西部大开发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的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和东、中部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西部开发的问题,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系统思维方法。然后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探询西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寻求西部开发的最优途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系统的系统个性和运动规律。由于西部大开发这一系统的内在构成和运作的复杂性、多样性,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思路、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宣国军[10](2006)在《西部大开发新疆应如何实施人才战略》文中研究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为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新疆各项事业的全面腾飞,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面对这一来势迅猛的历史发展机遇,新疆应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说:"在西部大开发中、各地要重视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国务院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发展科技
二、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南海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及其实施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和难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才学理论 |
2.2.2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理论 |
2.2.3 人才激励理论 |
2.2.4 人才流动理论 |
2.3 区域人才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区域人才战略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区域人才战略国内研究现状 |
3. 案例分析 |
3.1 国外案例分析 |
3.1.1 美国西部大开发案例分析 |
3.1.2 英国的人才强国战略 |
3.2 国内案例分析 |
3.2.1 中国西部大开发案例分析 |
3.2.2 珠三角经济区人才开发战略分析 |
3.3 案例启示 |
4. 南海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分析 |
4.1 南海开发人才需求背景分析 |
4.2 人才战略制定原则 |
4.3 人才战略规划目标 |
4.4 人才战略规划依据 |
4.4.1 国家人才政策依据 |
4.4.2 南海开发人才类型预测 |
4.5 南海开发人才总体战略 |
5. 南海开发人才战略对策研究 |
5.1 构建人才战略实施载体 |
5.2 开发人才策略 |
5.2.1 将海南作为南海开发的重要基地 |
5.2.2 建立动态的人才预测系统 |
5.2.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
5.2.4 重视发展教育 |
5.2.5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
5.3 吸引人才策略 |
5.3.1 创新人才观念和人才政策 |
5.3.2 加强吸引人才载体建设 |
5.3.3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
5.4 选拨人才策略 |
5.4.1 建立南海地区公务员招聘政策 |
5.4.2 建立海洋人才的市场选拔模式 |
5.5 激励人才策略 |
5.5.1 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激励 |
5.5.2 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环境 |
5.5.3 专业社会机构的测评 |
5.6 留住人才策略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0.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0.3 研究的内容框架 |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0.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0.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 |
1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
1.1 水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
1.1.1 水资源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
1.1.2 水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
1.2 水利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 |
1.2.1 水利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
1.2.2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
1.2.3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
1.2.4 水利发展保障西部地区改善民生 |
1.2.5 水利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
1.3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
1.3.1 水利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1.3.2 水利发展在西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
1.3.3 水利发展在西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
1.3.4 水利发展在西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
2 西部大开发十年水利发展概况 |
2.1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状况 |
2.1.1 西北地区 |
2.1.2 西南地区 |
2.2 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
2.2.1 前期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
2.2.2 骨干工程支撑西部发展 |
2.2.3 民生水利普惠人民群众 |
2.2.4 节水改造推进节水社会 |
2.2.5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
2.2.6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
2.3 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1 调控能力不足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
2.3.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
2.3.3 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
2.3.4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 |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比较研究 |
3.1 东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
3.1.1 东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
3.1.2 东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
3.2 中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
3.2.1 中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
3.2.2 中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
3.3 西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
3.3.1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
3.3.2 西部地区各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
3.4 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比较 |
3.4.1 水利投资情况比较 |
3.4.2 水利发展政策的比较 |
3.4.3 东中部水利发展对西部水利建设的启示 |
4 国外水利发展情况及对西部水利发展的启示 |
4.1 美国水利发展情况 |
4.1.1 美国水资源概况 |
4.1.2 美国水资源管理结构 |
4.1.3 美国水利政策的特点 |
4.2 印度水利发展情况 |
4.2.1 印度水资源概况 |
4.2.2 印度水资源管理结构 |
4.2.3 印度水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 以色列水利发展情况 |
4.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
4.3.2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结构 |
4.3.3 以色列水利政策的特点 |
4.4 日本水利发展情况 |
4.4.1 日本水资源概况 |
4.4.2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结构 |
4.4.3 日本水利政策的特点 |
4.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示 |
4.5.1 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
4.5.2 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 |
4.5.3 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 |
4.5.4 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 |
5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西部大开发对水利需求的特征分析 |
5.2 目前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
5.2.2 MALMQUIST 指数分析 |
5.2.3 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
5.3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部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5.3.1 灰色关联模型 |
5.3.2 西部地区用水需求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
5.4 西部地区用水量需求预测 |
5.4.1 灰色系统预测的基本分类 |
5.4.2 GM(1,1)预测模型 |
5.4.3 实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与西南大旱—云南寻甸教训与启示 |
6.1 西南大旱旱情回顾 |
6.2 寻甸基本县情及水情 |
6.2.1 基本县情 |
6.2.2 水资源概况 |
6.2.3 降雨概况 |
6.3 寻甸县水利发展现状 |
6.3.1 蓄水工程概况 |
6.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状 |
6.3.3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情况 |
6.3.4 农村饮水安全及农田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
6.3.5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
6.3.6 引水工程概况 |
6.4 大旱至灾凸显的水利发展问题 |
6.4.1 水利“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
6.4.2 水利投资方向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不受重视 |
6.4.3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抗旱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
6.4.4 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
6.5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 |
6.5.1 应从战略上重视水利与水务工作 |
6.5.2 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6.5.3 应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 |
6.5.4 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6.6 对策与建议 |
6.6.1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
6.6.2 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
6.6.3 完善抗旱非工程性措施 |
6.6.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7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
7.1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
7.1.1 指导思想 |
7.1.2 基本原则 |
7.1.3 基本目标 |
7.2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选择 |
7.2.1 总体战略 |
7.2.2 具体战略 |
7.3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7.3.1 西北地区水利发展措施 |
7.3.2 西南地区水利发展战略 |
7.4 实施建议 |
7.4.1 编制实施西部水利专项规划 |
7.4.2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7.4.3 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 |
7.4.4 创新西部水利发展机制 |
7.4.5 加大对西部水利工作的领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要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线建设”的历史启示:创业型人才乃西部开发的关键 |
二、西部大开发的人才瓶颈 |
1、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人才根源 |
2、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深层症结:制度性人才短缺 |
三、建议:要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 |
四、西部大开发呼唤创业人才群的崛起 |
(6)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相关研究述评 |
三、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二章 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的人才观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观 |
二、列宁、斯大林的人才观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才观 |
一、毛泽东的人才思想 |
二、邓小平的人才理论 |
三、江泽民的人才观点 |
第三节 科学人才观与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开发 |
一、民族地区与科学人才观 |
二、健全制度有序开发 |
第四节 现代西方人力资源理论 |
一、现代西方主要人力资本理论 |
二、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开发实践 |
三、新时期我国人才开发战略 |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历史与现实 |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历史 |
一、革命战争时期:吸纳少数民族优秀分子参加革命 |
二、建国初期:注重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 |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
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现状 |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状况 |
二、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政策措施 |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特点 |
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 |
第三节 中国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战略选择 |
一、改变狭隘的人才观 |
二、转变少数民族人才开发观念 |
三、树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意识 |
四、创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
五、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强区战略 |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战略构想 |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战略的时代性与必然性 |
一、经济全球化与少数民族人才开发 |
二、知识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人才开发 |
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少数民族人才创新 |
第二节 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 |
一、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的指导思想 |
二、关键在于少数民族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
三、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与少数民族人才开发 |
第三节 因地制宜制定少数民族人才开发规划 |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少数民族人才开发规划 |
二、依据规划优化配置少数民族人才资源 |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战略的价值取向 |
一、创新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的评价体系 |
二、"人人可以成才,行行可以成才"的整体人才观 |
三、实施整体开发少数民族人才战略 |
四、创建学习型少数民族人才社会 |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对策 |
第一节 创新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的体制和机制 |
一、坚持党管少数民族人才 |
二、以少数民族能力为核心 |
三、选少数民族用少数民族 |
四、少数民族人才合理流动 |
五、少数民族人才激励保障 |
六、少数民族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
七、创新人才开发观念,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协调发展 |
第二节 优化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环境 |
一、优化民族地区舆论环境 |
二、优化民族政策环境 |
三、优化少数民族人才用人环境 |
四、优化少数民族人才生活环境 |
五、优化民族法制环境 |
六、优化民族地区人文环境 |
第三节 确立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重点目标 |
一、培养少数民族党政人才 |
二、培养少数民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三、培养少数民族骨干教师队伍 |
四、培养和开发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 |
五、培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 |
六、开发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 |
七、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旅游人才 |
八、大力开发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 |
第四节 落实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措施 |
一、少数民族党政人才培养措施 |
二、少数民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
三、少数民族骨干教师培养措施 |
四、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培养措施 |
五、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措施 |
六、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
七、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旅游人才资源 |
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开发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浅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
(一)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二) 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为西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
二、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 |
(二) 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部门、行业间的人才流动及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滞后 |
(三)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人力资源开发主体过于单一 |
(四)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较低, 开发能力有限 |
三、关于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建议 |
(8)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法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宏伟决策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内容 |
三、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
四、建立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法律体系,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 |
(—) 制定有关西部开发的法律: |
(二) 关于西部开发基本法或西部开发促进法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三) 西部开发的基本法的体系和结构要适应西部开发的需要, 要保障国家给予西部的各项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 同时切忌照抄照搬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内容, 要保障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 对西部开发战略及其法制建设的设计应当从国家全局出发, 找到切实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我们认为, 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有效的协调区域发展, 把西部开发同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持续优先发展结合起来, 只有如此才能盘活国家的资源, 才能按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抓住重点难点, 实现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
(9)西部开发系统论(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
第一章 西部开发的系统思维 |
第一节 西部开发系统的战略特征 |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征体现出的系统特质 |
第二节 西部开发系统观的表征 |
一、西部存在于系统之中 |
二、西部必然要在系统中开发 |
第三节 系统发展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
一、西部大开发要打破封闭和孤立的状态 |
二、西部大开发要注意与外界环境的交流 |
三、西部在与外界交换过程中要有所选择 |
四、西部开发要充分利用信息反馈功能 |
第二章 西部大开发系统中内在矛盾的分析 |
第一节 区域分割、行业分割阻碍西部经济的整体运行 |
一、西部开发中的区域分割问题 |
二、西部开发系统中的行业分割问题 |
第二节 西部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
一、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所引致的环境问题 |
二、面临两难选择,寻找“双赢”战略 |
第三章 系统观在西部开发中的实践 |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要牢牢把握整体性原则 |
一、整体性原则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
二、整体性原则在西部开发中的应用 |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要切记系统开放性特征 |
一、西部大开发要与大开放紧密结合 |
二、对内开放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要体现时序性特征 |
一、系统有序性的涵义 |
二、建立西部大开发的时间秩序 |
第四章 系统安排西部开发制度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
第一节 对西部开发的制度分析 |
一、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二、我国制度变迁造成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
三、西部开发中的制度创新分析 |
四、西部大开发的有效制度安排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西部和谐社会 |
一、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职能必须转变 |
二、西部开发的“和谐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四、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大开发人才政策分析[J]. 陶叡,蔡湘隆. 新西部(理论版), 2013(Z2)
- [2]南海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及其实施对策研究[D]. 刘廷廷. 海南大学, 2012(11)
- [3]以“人才强国”战略促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探析[A]. 苏树军. 中国西部人才强国战略专家论坛论文集, 2011
- [4]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 陈少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5]要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战略[J]. 文明. 学习月刊, 2010(21)
- [6]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D]. 恩和特布沁.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2)
- [7]浅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 胡海军. 发展, 2009(02)
- [8]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法制建设研究[J]. 马玉祥. 未来与发展, 2008(05)
- [9]西部开发系统论[D]. 王铎.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2)
- [10]西部大开发新疆应如何实施人才战略[A]. 宣国军. 时代先锋——中国区域经济杰出人物(第1卷),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