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RIME-TD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ijiachuan Watershed,the Loess Plateau,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康洁,张维江,李娟[1](2015)在《TRIME-T3管式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宁夏泾源地区的标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比TDR(时域反射仪)法与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率,针对TDR在宁夏泾源县的土壤水分测定进行了标定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TRIME-T3 TDR不适用于精确的表层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在TDR标定过程中采用分段标定的方法能够取得相关性更好的标定方程.
迟秀全[2](2007)在《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小流域含沙量是研究土壤侵蚀规律的重要参数,也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的基础数据。小流域泥沙含量的连续、快速、准确和动态监测,为研究土壤侵蚀动态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的参数,同时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过渡。目前,一般采用烘干称重法测量小流域含沙量。这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受采样随机性影响很大,同时烘干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研究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利用红外线测沙仪测量含沙量,设计了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应用于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实验基地,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用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红外线测量含沙量的可行性。通过理论证明了红外线法测量含沙量完全可行;大量试验证明含沙量和红外线强度值相关,相关系数达0.99以上。(2)结合红外线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设计了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实现了自动定位、含沙量自动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和管理功能。(3)详细设计了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承担仪器率定和数据分析的任务,极大地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实验效率。
刘鑫,毕华兴,李笑吟,李俊,郭孟霞,林靓靓,郭超颖[3](2006)在《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分析》文中提出选择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典型坡面,应用同一尺度(20 m×20 m)取样方法机械布设土壤水分监测点(313个),用TDR水分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测定时间:2005年,分两个季节:4月和8月;土壤剖面分两个层次:030cm和3060 cm),基于kriging插值的方法生成了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并结合观测季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状况,研究土壤水分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月份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高于3060 cm土层,而8月份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高于3060 cm土层;4月、8月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基本相当,而底层土壤水分含量8月明显低于4月;8月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小于4月;4月份030 cm3、060 cm土壤水分含量多集中于1015%之间,而8月份030 cm土多集中于1015%之间,而3060 cm土壤水分均低于10%,生长初期土壤水分能支持植物生长的需要,而生长旺季植被的耗水明显增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明显增加。
李笑吟,毕华兴,李俊,刘鑫,郭孟霞[4](2006)在《晋西黄土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2004年7—10月、2005年4—10月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水分状况的监测,分析研究黄土区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变化、变异特征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剖面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剖面土壤水分呈上高下低的分布特征,2005年剖面土壤水分呈小幅度的递增变化;土壤水分在剖面上的变化包括先减少后增加“<”型和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倒“S”型、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波浪型;在观测期,土壤剖面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在随时间变化呈现减少趋势,与降水量关系显着;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地表(020cm)最大,0100cm土层呈减小趋势,100200cm土层基本保持不变,将100120cm土深作为土壤水分速变和稳定的分界限。
李笑吟[5](2006)在《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以及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观测,使用统计学、地统计学、GI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状况、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尺度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特征以及坡面土壤水分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等涉及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主要问题。在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实验区土壤水分均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特征随取样尺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不同空间尺度上,20m×20m网格取样的变异函数块金值、拱高、基台值、变程均大于2m×2m网格取样的参数值,20m×20m网格取样的土壤水分总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远大于2m×2m网格取样;20m×20m网格取样的土壤水分变异函数变程为505m,大于2m×2m网格取样的变程27.4m。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特征也随取样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月份变异函数的块金值、拱高、基台值、结构比均小于4月份,体现了8月土壤水分较低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15日尺度总的时间异质性程度远大于1日尺度;1日尺度基本可以揭示土壤水分时间上的微观变化结构特征,而15日尺度不能全面揭示更微观变化的结构特征;15日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异函数变程为133.5日,1日尺度的变程为5.6日。基于土壤水分空间和时间的变异函数模型,通过克立格插值方法,绘制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和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2m×2m网格取样较20m×20m网格取样,1日尺度较15日尺度能更为细致的反应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20m×20m网格取样较2m×2m网格取样,15日尺度较1日尺度土壤水分变化范围增大,变化程度增加、变化情况更为复杂。将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图与坡面地形因子属性图进行叠加,生成土壤水分与地形因子相关的属性数据库,并对影响土壤水分的地形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在0cm30cm土层,坡向为主成分,高程的影响程度次之,坡度最小;在30cm60cm土层,坡度为主成分,高程的影响程度次之,坡向最小。对主成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坡向按顺时针方向292.5°112.5°为一类(阳坡),112.5°292.5°为一类(阴坡),与传统地学的坡向划分基本相吻合;坡度划分为5°20°和20°35°二类。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对不同地类对应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回归分析,
李笑吟,毕华兴,刁锐民,刘利峰,李孝广,李俊[6](2005)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域反射仪 (TDR)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土壤水分监测仪器 ,具有便利、快捷、准确的特性 ,并能连续、自动地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在众多的TDR产品中 ,TRIME TDR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介绍了时域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TRIME 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的组成、构造和在黄土地区的实地安装、标定、使用 ,以及影响其测值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二、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RIME-TD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ijiachuan Watershed,the Loess Plateau,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RIME-TD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ijiachuan Watershed,the Loess Plateau,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TRIME-T3管式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宁夏泾源地区的标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地点及试验方法 |
1.2 数据采集及处理 |
1.2.1 点聚图筛选 |
1.2.2 误差计算 |
2 结果分析 |
3 结语 |
3.1 结论 |
3.2 讨论 |
(2)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泥沙测定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文缆道全自动采样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含沙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2 实验区基本情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实验区基本情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土壤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技术路线 |
3 红外测沙仪工作原理及试验设计 |
3.1 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
3.1.1 发光器件 |
3.1.2 红外线测沙原理 |
3.1.3 传感器 |
3.2 信号处理与记录仪表 |
3.3 红外线光电测沙仪的测量过程 |
3.4 含沙量-电压关系验证实验 |
3.5 小结 |
4 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总体设计 |
4.1 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介绍 |
4.1.1 单探头模式 |
4.1.2 多探头模式 |
4.2 系统结构 |
4.2.1 AT89S8252单片机 |
4.2.2 ADC0809接口电路 |
4.2.3 行程信号获取接口电路 |
4.3 系统组成及子系统介绍 |
4.3.1 自动采样子系统 |
4.3.2 含沙量测量子系统 |
4.3.3 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 |
4.3.4 数据管理子系统 |
4.3.5 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程序流程图 |
4.4 小结 |
5 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详细设计 |
5.1 A/D转换器 |
5.1.1 AMUSB-9101H通用数据采集控制板性能和技术指标 |
5.1.2 AMUSB-9101H通用数据采集控制板驱动程序安装说明 |
5.1.3 AMUSB-9101H通用数据采集控制板软件开发 |
5.2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软件 |
5.3 仪器率定 |
5.4 实验验证 |
5.5 率定误差分析 |
5.6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样点布置及测定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水分数据的统计分析 |
3.2 变异函数的结构分析 |
3.3 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Kriging) 及分析 |
4 结 论 |
(4)晋西黄土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样地布置及样地调查 |
2.2 土壤水分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 |
3.2 剖面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
3.3 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异特征 |
4 结论 |
(5)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土壤水分测定技术 |
1.2.2 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
1.2.3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
1.2.3.1 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规律 |
1.2.3.2 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规律 |
1.2.3.3 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规律 |
1.2.3.4 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
1.2.3.5 植被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
1.2.4 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研究 |
1.3 展望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 |
2.1.4 土壤 |
2.1.5 植被 |
2.1.6 社会经济概况 |
2.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方法 |
2.2.2.1 样地布置及样地调查 |
2.2.2.2 土壤水分测定 |
2.2.2.3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
2.2.2.4 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
2.2.2.5 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
2.2.2.6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
2.2.2.7 土壤水分时间异质性研究 |
2.2.2.8 土壤水分有效性水平的概率分布研究 |
2.2.2.9 土壤水分分布模型和土壤水分关系系数的确定 |
2.2.3 技术路线 |
3 土壤水分有效性 |
3.1 样地基本情况 |
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 |
3.3 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类 |
3.4 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状况分析 |
3.5 小结 |
4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
4.1 研究方法 |
4.1.1 样地布置及样地调查 |
4.1.2 土壤水分测定 |
4.2 样地基本情况 |
4.3 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情况 |
4.3.1 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 |
4.3.2 造林密度对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 |
4.3.3 坡向对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 |
4.3.4 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
4.4 土壤水分的年际动态变化情况 |
4.5 土壤水分的剖面动态变化情况 |
4.5.1 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 |
4.5.2 剖面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4.5.3 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异特征 |
4.5.4 不同植被对剖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
4.6 小结 |
5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
5.1 地统计学原理 |
5.1.1 区域化变量 |
5.1.2 变异函数及其理论模型 |
5.1.2.1 变异函数与变异曲线 |
5.1.2.2 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 |
5.1.2.3 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检验 |
5.1.3 空间局部估计 |
5.1.3.1 克立格法的内涵、种类 |
5.1.3.2 克立格估计量 |
5.1.3.3 普通克立格法 |
5.1.4 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的区别 |
5.2 样地基本情况 |
5.3 研究方法 |
5.3.1 观测取样点布置 |
5.3.2 土壤水分测定 |
5.3.3 数据处理方法 |
5.4 土壤水分数据的统计分析 |
5.5 变异函数的结构分析 |
5.5.1 变异函数模型的选择 |
5.5.2 变异函数模型的确定 |
5.5.3 变异函数模型的交叉验证 |
5.6 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分析 |
5.6.1 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
5.6.2 克立格估计方差 |
5.7 基于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
5.8 小结 |
6 土壤水分时间异质性 |
6.1 研究方法 |
6.1.1 土壤水分测定 |
6.1.2 数据处理方法 |
6.2 土壤水分数据的统计分析 |
6.3 变异函数的结构分析 |
6.3.1 变异函数模型的选择 |
6.3.2 变异函数模型的确定 |
6.3.3 变异函数模型的交叉验证 |
6.4 土壤水分含量的时间分布格局及分析 |
6.4.1 土壤水分含量的时间分布格局 |
6.4.2 克立格估计方差 |
6.5 基于土壤水分时间分布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
6.6 小结 |
7 土壤水分分布模型和土壤水分关系系数确定 |
7.1 研究方法 |
7.1.1 地形因子数据提取 |
7.1.2 地形因子与土壤水分叠加分析 |
7.1.3 数据处理方法 |
7.2 土壤水分与地形因子信息提取 |
7.2.1 土壤水分分布状况 |
7.2.2 地形因子提取 |
7.3 影响土壤水分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 |
7.3.1 主成分因子的确定 |
7.3.2 主成分地形因子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 |
7.3.2.1 坡向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 |
7.3.2.2 坡度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 |
7.4 主成分地形因子的聚类分析 |
7.4.1 坡向聚类分析 |
7.4.2 坡度聚类分析 |
7.5 基于地形聚类的土壤水分分布模型的建立 |
7.6 土壤水分关系系数的确定 |
7.7 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6)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TDR原理 |
2 TRIME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 |
2.1 TRIME的构造及安装 |
2.2 试验地状况及测点布设 |
2.3 TRIME的标定 |
2.4 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含水量 |
3 TRIME测值影响因素分析 |
3.1 土壤种类 |
3.2 土壤电导率 |
3.3 土壤密度 |
4 结论 |
四、Measurement Principles of TRIME-TD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ijiachuan Watershed,the Loess Plateau,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TRIME-T3管式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宁夏泾源地区的标定研究[J]. 康洁,张维江,李娟. 宁夏工程技术, 2015(02)
- [2]小流域泥沙测定系统研究及应用[D]. 迟秀全.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3]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分析[J]. 刘鑫,毕华兴,李笑吟,李俊,郭孟霞,林靓靓,郭超颖. 水土保持研究, 2006(06)
- [4]晋西黄土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研究[J]. 李笑吟,毕华兴,李俊,刘鑫,郭孟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04)
- [5]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 李笑吟.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1)
- [6]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J]. 李笑吟,毕华兴,刁锐民,刘利峰,李孝广,李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