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在电力系统图形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文宇[2](2010)在《电力网络虚拟系统的开发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电力供应要求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备不断增多,从而导致电网的接线和运行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对电力网络运行状态、线路的改造与设计、故障的分析与处理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虚拟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起初仅仅应用于计算机行业,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个行业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虚拟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现有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较多,但它们的通用性差、功能不够完善。针对这些不足,论文以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为基础,采用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开发设计了电力网络虚拟系统。本系统中的绘图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分析计算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接线图绘制和网络分析的结合。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维护方便的特点。论文开发的绘图系统是通过对电力设备特点的分析将电力元件进行图元类的定义,每个图元的基本信息都在自身的类中实现。绘图系统占用计算机内存少、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能以基本图元为绘图单位进行电力系统接线图的绘制;可以对图元进行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删除等基本操作,同时实现了对图元参数的设定,每一个图元对应一个参数设定窗口,图元和数据一一对应,便于输入和浏览。数据库的开发使得绘图、数据库和计算三个部分紧密的连接起来,实现了数据的保存和传递,具有结构合理、性能优良、通用性较好等特点。在分析计算系统中通过对系统接线形式的确定完成对网络的拓扑分析。对多种潮流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选用了适合配电网的收敛性较好的P-Q分解法,完成系统的潮流计算,快速、准确。电力网络虚拟系统的开发实现了电力网络的运行模拟,对网络的设计改造、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运行调度人员提供更为强大的辅助分析工具。
曹振锋[3](2009)在《基于组件体系结构的电力系统图形平台》文中认为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基于图形界面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电力系统图形系统功能进行改进,增强了图形系统的交互功能和分析功能。目前,图形系统存在的问题有不同厂商的图形系统和分析软件之间参数格式不兼容;不同级的电力信息中心数据交换困难;图形界面软件的重复开发。这三个问题都造成了图形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困难。本文以IEC-61970标准的通用信息模型(CIM)为基础建立电力系统的图元模型,设计了基于组件体系结构的图模一体的图形平台。通过使用标准的电力数据参数解决了软件的参数格式不兼容问题和数据交换问题;应用组件开发技术解决了图形界面软件重复开发问题;最后在图形平台上实现了PQ分解法的潮流计算,验证了图形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徐蔚[4](2008)在《基于PSS/E的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已经成为服务于电力系统的各种软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力系统的图形化表示有利于人脑对复杂模型的理解,提高电力系统分析的智能化和准确性。潮流图是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图形工具,研究潮流图自动生成方法,可以节约劳动,提高图形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世界电力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之一,PSS/E(PowerSystem Simulator for Engineering)的潮流图绘制功能尚不完善。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地理接线潮流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潮流数据文件的潮流图绘制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将各电力系统装置封装为元件类,并建立起设备—图元—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电网综合数据库对电网拓扑结构和潮流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数据库将各功能模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减少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的开发周期和工作量。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选择自动生成矢量格式的潮流图,解决PSS/E程序本身潮流图输出不理想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实现了一套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继承、多态、封装等优良特性可编辑的自动生成与手工编辑相结合的电力系统潮流图绘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完善的绘图功能和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并且与数据库紧密相连;参数录入容易,能自动读取PSS/E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节省了大量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尤其可解决PSS/E潮流图输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工程报告的编写和潮流图的存储提供极大的方便,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刘丽军[5](2006)在《基于GIS组件的可视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研究》文中认为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是进行系统继电保护整定,安全分析的依据。随着电力事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制高效率、可维护性强、具有良好用户界面的图形化计算分析软件成为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现有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除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外,缺乏友好的可视化用户界面,网络原始数据输入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本文在对传统图形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分析的基础上,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现以及计算算法的改进为重点,介绍一套可视化的集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于一体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阐述了该软件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及其功能,最后通过二十二节点环网算例进行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验证该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软件包括图形编辑与网络拓扑、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数据管理三大模块。(1)图形编辑与网络拓扑: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图形化程序设计方法,即在Delphi环境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MapObjects的强大制图功能实现可视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图形编辑部分。完全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引入设备“图元”的概念,充分利用类的继承性、多态性和虚函数的方法,建立起设备—图元—类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使软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网络拓扑分析部分,在对传统拓扑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抽象电力网络拓扑模型,建立一种通用的拓扑描述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图形和数据库一体化平台上,实现在GIS平台上作图的同时,采用基于节点融合的快速拓扑方法自动形成原始拓扑即利用矢量图坐标关系自动生成网络的拓扑连接。(2)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对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选用计算可靠性比较高的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并利用二维链表技术对其稀疏矩阵存取方式进行改进,大大提高软件的整体计算速度。传统的短路电流计算软件一般不考虑对称分量经变压器移相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鉴于此,本软件在短路电流计算部分计及对称分量经变压器移相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3)数据管理:采用Delphi下的Paradox数据库对系统图形、设备参数和计算结果进行管理,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显示和打印。整个系统经典型算例校验,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
刘艺[6](2004)在《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大系统、大联网,运行调度人员要处理的数据量日益庞大。电网的运行由各级调度员调度,由于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各级调度员调度系统运行必须依靠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各发电厂的出力、功率如何平衡、如何调控负荷、怎样发电量最经济、怎样输电量最经济、以怎样一种方式运行最为安全、预想事故对策等等。潮流分析是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它可以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潮流计算来定量地分析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也是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分析计算的基础。因此,为运行调度人员提供一套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的电力系统潮流分析软件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 基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简称O-O)技术可以使程序易于维护和发展,降低编写大型分析程序的复杂度,而以视窗技术为基础的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实现分析和计算的统一。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的不足后,以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为指导,在基于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基础上,对以图形界面为基础,集图形、分析、计算与数据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潮流分析软件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构造了整个电力系统静态计算所需要的各一次元件类;通过拓扑计算实现了一次接线图和计算网络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潮流计算类,实现了一个潮流计算的具体电网的数学模型;编制了基于牛顿-拉夫逊法、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程序。由于其输入和输出有相同的接口形式,将不同的算法对象组合成方法库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其它算法也可方便地添加入库。最后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在计算实例的过程中,本程序体现了结合图形的分析计算程序的易用性和强大功能。
张钰哲[7](2020)在《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确保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箱式变电站建设作为配电网改造升级的重要环节,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远程变电站正开始从有人值守变为无人值守。随着室外变电站数量逐渐增多,视频监控作为箱式变电站关键环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很多缺陷,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隐性安全问题。为了改进存在的隐性技术安全问题,论文针对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首先,论文针对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相关技术展开研究,研究与分析了视频处理及目标检测技术,运用背景差分技术来完成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分析,同时研究和分析了视频传输和压缩技术。其次,针对系统功能需求,论文进行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硬件选型设计和软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由总体结构设计、视频监控设计、门禁设计、电源控制模块设计等组成。软件设计基于箱式变电站网络拓扑展开系统架构,所设计系统端采用C/S架构,现场端采用C++进行通信与视频计算程序的设计。运动目标检测设计基于三帧差分和背景差分进行了目标物的提取将两者获取的目标物相与,以便得到相对准确的位置信息。最后,研究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及调试,给出监控系统布置方案,完成视频采集与显示、运动目标检测调试。论文所设计的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模块化体系结构,通过对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设计,视频监控中心将各子系统集成于监控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各系统间的无缝对接、信息共享,使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起来更加方便,为箱式变电站的维护人员提供了统一的监控平台。同时,提高了对变电站检修维护的自动化水平,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系统可用性,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黄河[9](2019)在《电力公司资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及其各级分公司、电力单位的资金管理业务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资金管理业务的相关数据量不断增加,资金管理业务的复杂度也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目前已经在总部层面建成了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将各级分公司及下辖的各级电力单位的资金管理业务数据进行汇总维护管理。但是在资金的动态实时监控方面,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因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研发资金监控系统的任务。在本文中对资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基于实际研发工作经验,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功能开发与测试等角度对资金监控系统进行研究。资金监控系统采用ASP.NET技术进行研发,通过从资金管理系统中跨平台读取资金业务数据,在系统内部建立起电力系统资金管理业务的实时数据视图,在此基础上以图形化和数据表格的方式为各级资金管理人员提供关键指标总览、账户监控、资金监控、融资监控、票据监控和风险监控等功能。在论文的研究工作中首先对资金监控系统研发的基本背景进行介绍,提出系统的研发任务,并详细分析和介绍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第二,对资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功能技术总体方案。第三,采用.NET平台中的Web开发技术以及数据库开发技术、页面图形设计技术对资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开发实现,展示部分功能的核心代码与运行页面。最后,对资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介绍测试工作的基本环境部署方式,以及部分功能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同时还对系统的性能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资金监控系统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建立起全网视图的资金实时监控体系,为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各级分公司、单位的资金管理人员提供界面友好、功能覆盖面广的资金业务数据的监控平台,提高资金管理业务的整体效率,促进电力系统资金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余学龄[10](2015)在《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和动力,电力能否被正常、高效地输送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而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计算机和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我国输电网络的规模和结构也在不断地壮大和复杂化,并逐步向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电力系统自动化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也对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电力仿真培训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是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搭建变电站仿真模型,计算并展示变电站在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下各电气元件的运行参数。能否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将极大地影响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培训效果。本文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其拥有直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图元元件,通过简便的操作可以快速完成变电站模型组建、编辑和参数设置,并能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的正常和故障运行进行模拟。为实现该目标本文的工作主要有:第一,研究电力系统培训仿真系统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研究变电站故障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各种故障的特性,为故障模拟系统提供技术基础。第三,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故障模拟系统开发的优势。对变电站的主要电气元件进行数学建模,在此基础上使用WPF的图形控件设计技术把各电气元件抽象成元件类,创建变电站系统中各种电器元件的控件模型,进一步组成电气元件的图形类库,并关联到数据库实现图库一体化。第四,对系统的基础算法进行了分析,包括获得电力系统拓补模型的网络拓补算法,计算电力系统电压和功率分布的潮流算法,以及得到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电气参数的故障计算算法。第五,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目标,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并设计功能模块,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结果和状态显示模块等,并根据设计通过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2和C#程序语言对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进行实现。最后使用该故障模拟系统组建典型的变电站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并设置两相短路接地故障以实现变电站故障的模拟和仿真,在这过程中对故障模拟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检验,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在电力系统图形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在电力系统图形监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电力网络虚拟系统的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虚拟技术的发展 |
1.2.2 电网图形绘制的发展 |
1.2.3 电网分析软件的发展 |
1.2.4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 |
1.3 本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 |
2.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
2.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发展过程 |
2.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
2.1.4. 面向对象语言 |
2.1.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越性 |
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2.2.1 面向对象的C++语言 |
2.2.2 C++的发展 |
2.2.3 Visual C++简介 |
第三章 绘图系统的设计 |
3.1 绘图系统概述 |
3.2 元件类的建立 |
3.2.1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 |
3.2.2 图元公共基类的设计 |
3.2.3 图元子类的设计 |
3.3 图元操作的设计和实现 |
3.3.1 图元的包围盒计算 |
3.3.2 图元的拾取 |
3.3.3 图元的删除 |
3.3.4 图元的平移 |
3.3.5 图元的旋转 |
3.3.6 图元的缩放显示 |
3.3.7 图元的块操作 |
3.3.8 自动连接 |
3.4 绘图系统界面的设计 |
3.4.1 菜单 |
3.4.2 工具栏 |
3.4.3 状态栏 |
3.4.4 画笔方式选择栏 |
3.5 视图操作 |
3.5.1 坐标空间 |
3.5.2 映射模式 |
3.5.3 系统坐标系的建立和坐标的转换 |
第四章 数据库的开发设计 |
4.1 数据库概述 |
4.2 数据库的设计 |
4.2.1 数据库开发方式和特点 |
4.2.2 数据类型 |
4.2.3 元件参数的设定 |
第五章 拓扑分析和潮流计算 |
5.1 拓扑分析 |
5.1.1 拓扑分析简介 |
5.1.2 拓扑分析原理及过程 |
5.1.3 拓扑分析的实现 |
5.2 潮流计算 |
5.2.1 潮流计算简介 |
5.2.2 潮流计算算法的选择 |
5.2.3 系统潮流计算的实现 |
第六章 系统运行分析 |
6.1 系统工作流程 |
6.2 实例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论文图表统计 |
(3)基于组件体系结构的电力系统图形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系统图形平台应用的背景 |
1.2 国内外的发展 |
1.3 当前图形系统的两个研究方向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课题研究采用的相关技术 |
2.1 面向对象编程方法 |
2.2 组件技术的应用 |
2.3 CIM 标准的介绍 |
2.4 CIM 标准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结合 |
第三章 图形平台的实现 |
3.1 图形平台组件结构分析和建立的依据 |
3.2 图形平台的框架结构 |
3.3 电力系统图形元件库设计 |
3.4 图形平台的交互操作和组件的实现 |
3.5 平台数据库的设计 |
第四章 电力系统图形分析 |
4.1 电气主接线图形交叉关系的分析 |
4.2 电气主接线图连接关系的自动建立 |
4.3 电网拓扑结构分析 |
第五章 图形平台潮流分析的实现 |
5.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
5.1.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简介 |
5.1.2 潮流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 |
5.1.3 P-Q 分解法潮流计算 |
5.1.4 P-Q 分解法潮流计算法的修正方程式 |
5.2 潮流计算中所用到的数据结构和流程 |
5.3 潮流计算所需要的数据 |
5.4 潮流计算组件接口 |
5.5 实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基于PSS/E的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SS/E简介 |
1.1.2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1.2 电力系统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可视化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2 可视化编程的技术特点 |
1.3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实现方案 |
2.1 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方案拟定 |
2.1.1 系统整体思想 |
2.1.2 IPLAN程序实现 |
2.1.3 系统的结构 |
2.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2.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
2.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 |
2.2.3 面向对象的主要知识 |
2.3 面向对象的C++语言 |
2.4 C++ Builder 6.0开发环境简介 |
第3章 可视化环境下的图元数据建模方法 |
3.1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与图元 |
3.2 元件类的封装与绘制 |
3.2.1 几何形状部分 |
3.2.2 应用属性部分 |
3.2.3 交互事件部分 |
3.3 电气图元的集中管理 |
3.3.1 图形软件的内存管理 |
3.3.2 电气图元的集中管理 |
3.4 图元的操作及其功能实现 |
3.4.1 图元对象的移动 |
3.4.2 图元对象的删除 |
3.4.3 标注类图元的字体旋转显示 |
第4章 图形功能的实现原理 |
4.1 引言 |
4.2 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的应用 |
4.2.2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要求 |
4.2.3 图形与数据分离的原理 |
4.2.4 电力系统可视化数据库模块 |
4.3 程序的后台操作和电网综合数据库的管理 |
4.3.1 数据库的创建和初始化 |
4.3.2 电网综合数据库的管理 |
4.3.3 一致性 |
4.4 地理接线图的拓扑结构分析 |
4.4.1 地理位置接线图 |
4.4.2 厂站元件化简方法 |
4.4.3 拓扑结构生成及PSS/E参数文件的利用 |
4.5 潮流图形的生成与导出 |
4.5.1 潮流图的生成 |
4.5.2 矢量格式潮流图形的导出 |
第5章 系统的功能简介及应用实例 |
5.1 功能简介 |
5.2 系统的使用说明 |
5.2.1 数据读入步骤 |
5.2.2 文件 |
5.2.3 快捷栏按钮 |
5.2.4 图形的编辑 |
5.3 潮流图形的实际效果 |
第6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5)基于GIS组件的可视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研究背景 |
1.2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研究现状 |
1.3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软件开发环境与总体结构及其功能模块 |
2.1 软件的开发环境 |
2.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
2.1.1.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2.1.1.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优越性 |
2.1.2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 |
2.1.2.1 地理信息系统 |
2.1.2.2 组件式GIS |
2.1.3 MapObjects 组件 |
2.1.3.1 MO 的功能及特点 |
2.1.3.2 地图显示对象组 |
2.1.3.3 几何图形对象组 |
2.2 软件总体结构 |
2.3 软件的总体功能 |
第三章 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算法 |
3.1 潮流计算 |
3.1.1 数学模型 |
3.1.2 常用算法 |
3.1.2.1 高斯—塞德尔法 |
3.1.2.2 牛顿—拉夫逊法 |
3.1.2.3 快速解耦法 |
3.1.3 采用改进稀疏矩阵存取技术的牛顿—拉夫逊法 |
3.1.3.1 基本原理 |
3.1.3.2 具体实现 |
3.2 短路电流计算 |
3.2.1 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 |
3.2.2 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
第四章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系统功能实现 |
4.1 基于MO 的图形编辑与网络拓扑 |
4.1.1 电力系统设备的计算机描述 |
4.1.2 图元类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 |
4.1.2.1 图元类的设计原理 |
4.1.2.2 具体实现 |
4.1.3 图元常规编辑 |
4.1.3.1 绘制 |
4.1.3.2 移动 |
4.1.3.3 删除 |
4.1.3.4 电气属性 |
4.1.4 系统图全局操作 |
4.1.4.1 放大 |
4.1.4.2 缩小 |
4.1.4.3 漫游 |
4.1.5 拓扑分析原理及其实现 |
4.1.5.1 概述 |
4.1.5.2 设备分类 |
4.1.5.3 基于节点融合的快速拓扑原理及实现 |
4.2 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参数 |
4.2.1 电力网络参数特性 |
4.2.2 潮流计算与图形模块数据接口 |
4.2.3 短路电流计算与图形模块数据接口 |
4.3 数据管理 |
4.3.1 数据库开发环境 |
4.3.2 本软件的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 |
第五章 具体算例分析 |
5.1 二十二节点算例简介 |
5.2 潮流计算分析 |
5.3 短路电流计算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6)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2.2 面向对象的主要知识 |
2.3 面向对象方法与传统的面向过程方法的比较 |
2.3.1 面向过程编程方法 |
2.3.2 面向对象方法 |
2.3.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优越性 |
2.4 面向对象的C++语言 |
2.5 Visual C++开发环境简介 |
2.6 面向对象潮流计算软件的基本功能 |
第三章 面向对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元件类库 |
3.1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与元件基类 |
3.1.1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 |
3.1.2 构造一次元件基类 |
3.2 建立一次元件类库 |
3.2.1 单端设备类 |
3.2.2 双端设备类 |
3.2.3 三端设备类 |
3.3 稀疏矩阵类的实现 |
第四章 面向对象潮流计算程序设计 |
4.1 潮流算法 |
4.1.1 潮流算法简介 |
4.1.2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
4.1.3 牛顿-拉夫逊法 |
4.1.4 快速解耦法 |
4.1.5 两种潮流算法的性能比较 |
4.2 拓扑分析原理(算法) |
4.3 潮流计算类的实现 |
4.4 系统结构 |
4.4.1 系统结构 |
4.4.2 网络维护子系统 |
4.4.3 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表示 |
4.4.4 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潮流软件界面设计 |
第五章 图形、数据和潮流计算一体化的实现 |
5.1 MFC程序的基本结构 |
5.2 可视化潮流程序的基本流程 |
5.3 绘图程序编制要点 |
5.3.1 绘图类简介 |
5.3.2 坐标转换 |
5.3.3 鼠标操作 |
5.3.4 图形的添加、移动和删除 |
5.3.5 数据的输入与修改 |
5.3.6 拓扑和电网连接关系的形成 |
5.3.7 面向对象的文档存取和版本控制 |
5.3.8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
5.3.9 提高图形的重画速度 |
第六章 算例分析 |
6.1 算例一 |
6.2 算例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活动及发表的论文 |
独创性声明 |
致谢 |
(7)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电站视频监控技术现状与发展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相关技术 |
2.1 视频监控技术综述 |
2.2 视频处理技术 |
2.3 目标检测技术 |
2.4 视频压缩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视频监控对象与工况简介 |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3 视频监控系统选型设计 |
3.4 门禁系统选型设计 |
3.5 电源控制模块选型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系统架构 |
4.4 视频监控中心设计 |
4.5 运动目标检测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及调试 |
5.1 监控系统布置方案 |
5.2 视频采集与显示调试 |
5.3 运动目标检测调试 |
5.4 建设后经济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9)电力公司资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研发技术简介 |
2.1 B/S网络模式 |
2.2 .NET Web开发技术 |
2.2.1 .NET平台概述 |
2.2.2 ASP.NET开发技术 |
2.2.3 C#开发技术 |
2.3 MVC开发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
3.2 系统开发目标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3.1 关键指标总览需求 |
3.3.2 账户监控需求 |
3.3.3 资金监控需求 |
3.3.4 融资监控需求 |
3.3.5 票据监控需求 |
3.3.6 风险监控需求 |
3.4 系统性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功能模型设计 |
4.1.2 网络结构设计 |
4.1.3 数据交互设计 |
4.1.4 功能结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关键指标总览功能设计 |
4.2.2 账户监控功能设计 |
4.2.3 资金监控功能设计 |
4.2.4 融资监控功能设计 |
4.2.5 票据监控功能设计 |
4.2.6 风险监控功能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关键指标总览功能实现 |
5.2.2 账户监控功能实现 |
5.2.3 资金监控功能实现 |
5.2.4 融资监控功能实现 |
5.2.5 票据监控功能实现 |
5.2.6 风险监控功能实现 |
5.3 系统测试分析 |
5.3.1 测试环境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目标及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电力故障模拟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变电站故障类型 |
2.1 典型电力故障模拟系统的组成 |
2.2 变压器故障 |
2.3 输电线路故障 |
2.4 母线故障 |
2.5 互感器故障 |
2.5.1 电流互感器故障 |
2.5.2 电压互感器故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图形化设计 |
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介绍 |
3.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特点 |
3.1.2 Visual C |
3.1.3 Visual C#的优点 |
3.2 电气元件数学模型分析 |
3.2.1 建模的基本途径 |
3.2.2 建模的具体过程 |
3.3 电气元件的图形化 |
3.3.1 WPF图形系统 |
3.3.2 图形实现 |
3.3.3 图元类设计 |
3.3.4 图元操作的实现 |
3.3.5 图元连接的实现 |
3.3.6 图元属性设置 |
3.4 数据存储模块 |
3.4.1 数据库存储方式 |
3.4.2 文件存储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算法分析 |
4.1 系统拓扑结构的生成 |
4.1.1 网络拓扑搜索算法 |
4.1.2 网络拓扑形成过程 |
4.2 稳态算法实现 |
4.2.1 稳态计算概述 |
4.2.2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
4.2.3 潮流算法 |
4.2.4 稳态计算算例 |
4.3 故障算法实现 |
4.3.1 故障计算概述 |
4.3.2 对称故障算法 |
4.3.3 不对称故障算法 |
4.3.4 三序拓扑生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分析 |
5.1.1 系统设计目标 |
5.1.2 系统功能分析 |
5.2 系统设计 |
5.2.1 权限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2 文件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3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4 结果和状态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在电力系统图形监控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电力网络虚拟系统的开发设计[D]. 刘文宇. 沈阳农业大学, 2010(03)
- [3]基于组件体系结构的电力系统图形平台[D]. 曹振锋.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4]基于PSS/E的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徐蔚. 浙江大学, 2008(07)
- [5]基于GIS组件的可视化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研究[D]. 刘丽军. 福州大学, 2006(06)
- [6]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研究与开发[D]. 刘艺. 广东工业大学, 2004(03)
- [7]箱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设计[D]. 张钰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电力公司资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河.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变电站故障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余学龄.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1)
标签:潮流计算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论文; 可视化技术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