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一、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强[1](2021)在《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安院校校史馆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展示着学校的办学成果,承担着参观接待、新生教育、警官培训等任务。其馆内的藏品生动形象,展览也具有警察行业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校史,还能带给学生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可见,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刻板、枯燥的不足,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公安院校校史馆的文化育人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本文以公安院校校史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综合分析并提出优化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效果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介绍了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理论,包括文化洋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回答“以什么样的文化育人”“以怎样的形式育人”和“育人的核心目标指向是什么”三个问题分析了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的内涵,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公安院校文化培育警校生,实现价值观的引导、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文化自信的树立。然后梳理了当前公安院校校史馆的建设现状和目前所采用的文化育人举措,并从藏品、育人形式和管理三方面剖析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最后参考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从立足藏品、优化展览、建立公安院校校史馆联盟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的路径。

李仪[2](2020)在《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文中认为城市孕育了人类生存发展,记录了不同时期古老文明,积累了人类生存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大多城市都伴随着开源、发展、成长、繁荣、衰退,更有甚者直至消逝。基于此,以记录城市历史为要旨,挖掘城市文化、艺术、教育、城建、科技等多边资源的“城市记忆工程”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我国共有127个城市和地区相继开展这一工程,为构建我国城市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囿于人力、资金及单一主体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城市记忆有失偏颇,可持续发展受限。城市记忆涵盖了城市建设、党政机关、企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高等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景观蜚声中外,形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特点突出、价值量高,且资源集中、整体性强的历史记忆,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教育史、文化史、学术史、科技史发展的重要凭证。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教育变革,许多高校在历史发展上大都变迁频繁,面临着校史追溯复杂,早期档案资源散失等尴尬境遇,高校记忆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地遭遇管理体制缺位、保护主体不力、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的桎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实物采集、录音录像、搭建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技术手段,从“高校记忆”的角度,全面收集整理映现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记忆信息资源,拓展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建设渠道,构建全面、系统、完整、细致的城市记忆信息资源体系。首先,梳理我国“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现状及实施方式,指出目前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寻与之对应的解决途径。并对我国“城市记忆工程”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追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沿革;其次,分析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特征,将其分为馆藏类记忆资源、建筑类记忆资源、实物类记忆资源三类,进而分析其所蕴含的价值、信息资源评选标准;再次,探讨高校记忆视域下“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依据,制定实施策略,对高校记忆信息资源进行地毯式普查与挖掘,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全面介入反映高校历史记忆的文化信息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等领域,对其进行数字化采集,按特征、属性系统分类,设定不同类型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搭建开放式的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验证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操作性,以期实现实体与信息传承和保护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并应用城市记忆信息资源,保证共享平台建设活力。

杨清[3](2020)在《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文中指出新型智库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建立的新一代智库,它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参考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支持,档案服务部门作为社会第一手信息与知识资源的聚集地,在长期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资源等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服务经验,在决策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新型智库的建设为档案知识服务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为了推动档案事业和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国家近年来制定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纲要和意见。然而,当前我国档案知识服务发展缓慢,不能适应新型智库建设发展要求。如何把握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契机,促进档案知识服务发展,是新时代档案服务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国内33所省级综合档案馆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省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面向新型智库建设中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相关概念界定,阐述新型智库建设和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内容,厘清新型智库建设与档案知识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二是对33所省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展开调研。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档案知识服务方式、内容、技术、效果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实际状况,深入探讨我国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面向新型智库建设中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协同档案部门与新型智库建设合作、深化档案知识服务的建言献策内容、健全新型智库决策知识服务平台、增强新型智库对档案资源利用效果和培养高端咨询档案知识服务人才等。

闵桃[4](2020)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与世界记忆工程对接的国家工程,是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认定、管理、保护和开发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0年,受世界记忆工程和国内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在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正式启动。至2018年,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已选出四批142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成功申报12项《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13项《世界记忆名录》,构筑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工程为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提供了途径和平台,促进了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发展,并有意识地发掘档案文献遗产内涵及价值,塑造文化品牌,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引发社会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广泛关注,有关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不断涌现,但直接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且工程开展近二十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梳理,为即将开展的工程新阶段做准备。故本文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设为题,梳理分析遗产工程过去近二十年的实践活动。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时代背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既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要求,又是世界记忆工程全面实施的体现。第二部分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实践活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围绕档案文献遗产的确定、保护与利用开展工作,建立起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认证体系,组织了相关的整理研究项目和宣传、出版、文艺创作等开发利用活动,来保护和传承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活动的分析与展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启动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平台,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增强了档案文献遗产的文化影响力,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定位偏差、组织建设不足、活动内容不平衡等问题,需从工程定位、组织功能、发展规划、合作交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

甘露茜[5](2019)在《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核电是当今人类社会对核能进行和平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发展核能是我国选择的应对当前急迫的能源需求、落实环境保护以及改善能源结构等问题的战略方向。因而核能行业是目前我国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我国的核能工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相关探索,自此之后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军转民”的相关方针使得核能行业的发展重点由国防建设转向为社会经济建设。其后以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商业性核电站先后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使得我国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一套核能行业体系。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有整个核能行业链条中,除核设施建设、运营、研究设计、建筑安装、设备制造、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之外,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也是核能行业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更是体现核能行业发展真正水平的试金石。在我国核能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一系列的核能应用过程中已经产生并且将进一步逐渐累积起来更多的放射性废物。这些放射性废物以固态、液态乃至气态的形式存在,对我国的环境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危险。如何对放射性废物进行科学、合理且高效的监督与管理,这其中包括处理、运输、贮存和处置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它们的安全,不仅对于核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更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所必须确保的要求。针对核能行业中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基本法律以及我国国务院各个部委所颁布的部门规章、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导则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同时,国家核安全局、环境保护部下属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及各地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等相关机构也对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进行着持续的监督与管理。为了对核能行业所产生之放射性废物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当前国际社会层面已经在一些基本的准则上达成共识,即由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颁布的于2001年起生效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截止2017年7月,该公约已有42个国家签署加入。在此公约基础之上,跟随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所发布的一系列与安全标准,构成了目前全球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此外,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也对于辐射剂量防护等事宜发布了一系列体系原则性文件作为指导。目前各个拥有核能行业的国家也在结合IAEA、ICRP等国际组织有关公约、导则或建议后,根据各个国家其自身实际的政治结构、经济状况及社会发展的情况,去详细的制定符合国情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所相应的放射性废物管理战略政策、管理法制以及标准体系、处置体系等系统。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借鉴参考意义的各国实践可作为我国的参考案例。本论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核能国家中放射性废物的法律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借此对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思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文章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部分:引入本文研究内容的绪论、核能行业中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各主要组成部分之研究、我国核能行业中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目前之现状审视与不足之处,以及对于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完整构建的具体建议。目前全球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仍然较多的从物理学、工程学、地质学、环境学乃至项目管理等角度加以研究,而对于相关的战略以及政策,到具体的各项法律制度,其仍然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相信随着核能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相关的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也必将越来越完善。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相关信息之收集与总结,再结合目前我国相关制度的现状,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以最终实现对如何促进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提出意见与建议。文章的研究思路,则是首先对于相关法律制度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作深入探讨,再对相应的系列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核能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介绍。在对所探讨的主体做了学术研究准备及理论分析准备后,本文开始了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法律制度的各个构成部分通过单独的章节进行了单独的讨论。每个相应章节中包含了对域外数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战略与政策依据及相关法律制度本身主要构成的各个制度进行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并且对于这些域外国家之相关战略与政策依据与具体管理法律制度之发展趋势与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在每个章节中对我国相关制度所对应的具体情况也做了介绍,并进一步的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相关制度做深入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对比与参考的资料。最后,再基于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专门聚焦于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改善路径。整体来讲,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国际法学理论、环境法学理论,以目前现有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为理论依据,以文献研究为主,大量搜集、阅读文献报刊资料,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广泛收集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有关的资料。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辨和实证相互运用,重在实证研究,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操作形成更为合理的指导与改善。在研究内容方面,文章研究的内容是针对人类社会较为新兴的行业与面临的较为新颖的问题所开展的,文中专门针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之安全管理进行归纳、分析与归纳。研究角度方面,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的相关管理与监督活动进行总结,并从其安全管理制度之法律渊源、法律运行、法律监督等角度通过对现有相关各国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及国际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比较与借鉴。研究方法方面,则是分别应用了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为充分的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文章专门设立了章节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讨论。在对基础概念进行厘定后,可以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来源于核能行业(“Nuclear Power Industry”)的放射性废物,根据组成核能行业的各环节,其中包括对核燃料的地质勘探开采、核燃料的提炼精制、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核燃料循环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设施退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等。与此同时,在综合各种对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定义及概念后,本文认为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是指:为实现核能行业中上述各种活动相关放射性废物的安全,依据相关的法律战略与政策依据,通过相关许可制度、应急制度等途径,由相应管理主体所执行的,针对这些放射性废物的一系列监督管理活动。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正当性来说,其本身还应当具有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正当性是其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特质。如果说正当性是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前提,那么理论基础则是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石。针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权理论以及风险控制理论作为对其开展研究之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础。通过对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分析之后,可以确定本文所讨论的核能行业放射性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正是从实证的角度,主要是指基于相关的战略、政策,通过具体的立法框架,对来源于核能行业中的放射性废物之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所相关各领域之法律规范、措施与方法的总称。通过上文中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内涵之专门的解析,再结合目前实践的可以看到该制度主要由相应的主体法律制度、许可法律制度、退役法律制度、应急法律制度以及信息交流与磋商制度所构成。此外,在相关法律制度的内涵与主要构成之外,相关法律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及构建原则等也应当被纳入相应研究的范畴。针对核能行业所产生之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相关国家都会根据自身情况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战略、政策与策略以作为整个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之基石与出发点。一个国家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是由该国相应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战略、原则、政策所支撑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技术路线、选址准则、决策程序、资金模式等。目前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相关战略与政策理据在技术方面与国外并明显差异,主要不同存在于决策过程透明化程度、资金保障机制等。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除基本的国家战略政策以外。还必须针对此相关的法律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由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特殊性质,使得对其的安全管理不仅要从一国国内加以严格要求,并且也必须要从国际社会的尺度进行合作落实。因此如何妥善的处理相关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法体系,本身就是不断从领先国家的核能行业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总结归纳而成。并且在相关国际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必须由相应的国内法律提供支撑与协调,从而有效的对这些国际性的法律文件加以实施。同时,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之国内法律而言,相关国际法律或规范性文件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相关的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基于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对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各种构成部分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主体法律制度、许可法律制度、退役法律制度、应急法律制度以及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中外比较,可以总结出目前域外各代表性国家所拥有的相关法律制度各主要构成部分的特点。亦可以在结合我国核能行业反射性废物法律制度现状后,看到目前相关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即:相关立法框架存在缺失、相关管理主体职能设定分散不清、相关管理机制缺乏保障、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相关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亟待发展。借鉴域外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可对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建议。首先,应当对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立法框架加以完善。我国目前我国的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原子能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而又迫切需要的法律,构建相对独立的原子能法律是核能安全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急需出台。我国在不断完善核燃料循环、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准入和执业资格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三废”处置经费筹措和使用的管理,制定核设施退役管理办法,研究并制定废旧放射源和核技术利用废物处理处置相关管理办法等。其次,应当对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制度加以完善。要完善此方面,需要进一步清晰划分各参与主体之具体职能并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主体之权威性与独立性。再次,应当对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运行制度加以完善,实现对放射性废物产生及处置活动中的全过程管理并保障相关管理活动之资金需求。之后,还应当对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准备、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加以完善。本文认为:对核能行业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安全进行有效管理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科学和完善的管理法律制度,是保障核能行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石。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归纳与演绎互相融合的研究方式。在分析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一般概念、定义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中核能行业发展的几个代表国家有关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也对我国核能行业的相关国际管理制度、公约等国际法环境进行了归纳和借鉴。通过对于各国之间以及中外之间对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之比较,以及对于相关国际性规定与公约的分析,从中提取出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具有价值的启示。最后再结合对我国核能行业中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之历史沿革、现实状态以及未来展望之分析,对我国目前相关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吴申艳[6](2019)在《数字档案智库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价值显着提高,档案部门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发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为了数字档案资源的知识价值能够被充分利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背景下,档案部门抓住这一机遇,提出在数字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提供智库服务,建设数字档案智库。本文首先阐释了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内涵和意义,旨在说明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展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价值。接下来,本文又介绍了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理论支撑、技术支撑以及可供借鉴的国内外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文章梳理了档案部门开展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三种可行模式,包括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并详细介绍了三种模式的构建依据、特征、运营流程等,从而为档案部门开展数字档案智库服务提供参考,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数字档案智库服务开发模式。最后,文章针对三种模式的异同从智库主体维度、智库要素维度以及智库系统维度三个视角总结了三种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姜磊[7](2019)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青岛市城建档案管理和应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拉开了全球各大城市追求智慧化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城市信息化、技术化的新体验和城市居住文化的变革。智慧城市打造是依托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城市智慧生态圈打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的打造和概念性题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金融、交通、民生、医疗教育等总的来说与城市居民的各项生活息息相关。智慧城建档案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打造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其智慧化的信息档案提供便于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进行档案的归集、信息的收纳、资源的互惠共享。同时根据用户对于档案资源信息要求的多元化和便捷化,智慧档案的建设和系统打造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撑和多方资源支持。在整个智慧城建档案信息体系建设中,依托的更多是已经成熟的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的打造,为智慧化城市的推进进程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综合上述背景,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智慧城市和城建档案管理的研究现状,首先针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特征作出详解并指明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针对本文研究的青岛市做出智慧城市档案建设现状的评述;再次,根据目前青岛智慧城市档案建设的现状以及用户基于智慧档案建设的诉求提出新的要求和存在问题;最后,根据青岛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对青岛市智慧城市城建档案建设信息应用,提出优化对策和措施建议。

曾陈鑫[8](2019)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与政策供给关系量化研究》文中提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近年来我国档案馆工作的重心。自2002年公共档案馆概念正式写入政策文件开始,直到2016年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被正式确认下来,档案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也逐渐形成并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利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来评估档案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情况显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本文以文献调研和专家调研结果为基础,以政策需要与政策供给之间的均衡为前提,建立了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政策分析框架并确立了各影响因素的烈度,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1~2018年间我国档案公共服务阶段的61份国家层面的档案公共服务现行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试图说明在档案馆公共服务各影响因素上我国政策供给是否充足。研究发现,对于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政策需求,整体政策供给情况一般,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现象:针对环境层次的政策文本远高于手段层和目标层,供给比例达56%,目标层的政策文本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且缺少专指性政策发文;具体因素供给情况中,用户调查、咨询服务、利用统计、证明服务4个因素供给情况相对较差,存在政策缺口,而对编研成果、宣传服务的政策关切度超过了实际需求。因而,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供给;第二,加强对政策缺少领域的补充,建立全面覆盖的档案公共服务法规政策体系。

马迪[9](2019)在《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消息的发布,不仅让世人看到了“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这一瑰宝,更让人们关注到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在档案开发利用中走出的那条辉煌的创新发展之路,尤其是在实践工作中形成的、中心特有的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最大化的挖掘并发挥丝绸档案的价值,更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值得各个档案机构学习并借鉴,特别是中心开发利用工作中蕴含的长远战略眼光和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但是中心有关苏州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虽然中心对馆藏丝绸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不少突出成就,但相关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可以改进和完善之处。鉴于此,本文结合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在丝绸档案开发利用方面的实践工作,拟对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从苏州丝绸档案的构成、特点、价值等方面入手,对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进行概述;第二章从工作历程、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方法着手,对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工作状况进行梳理;第三章具体阐述目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在丝绸档案开发利用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章从全面改进和完善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着手,尝试从提高基础保障、规范工作流程、加大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不仅能对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有所裨益,也能对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和地方特色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启示。

余隆倩[10](2019)在《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公共档案馆工作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档案馆越发重视将社会力量参与引入到日常的档案工作中,以缓解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此举日渐推进档案馆繁荣向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参与档案工作多方面的诉求。文章主要探究档案公共服务以前的业务环节,即公共档案馆资源建设阶段中的社会力量参与,并且着重探讨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提升。当前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实践存在参与水平层次不齐、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参与渠道不够畅通以及参与保障不太健全等问题。文章对其解决之道是将Thomas有效决策理论合理地应用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社会力量参与领域。从管理决策入手,设计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补充。通过社会力量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有效管理模式与有效保障机制二者之间的配套实施,共同推进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二、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1.3.1 论文创新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文化洋葱理论
        1.4.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1.4.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 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的内涵
    2.1 以公安院校文化育人
        2.1.1 公安院校文化的符号
        2.1.2 公安院校文化的英雄模范
        2.1.3 公安院校文化的礼仪
        2.1.4 公安院校文化的价值观
    2.2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育人
        2.2.1 认知环节
        2.2.2 寓隐环节
        2.2.3 实践环节
        2.2.4 内化环节
    2.3 以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育人目标
        2.3.1 价值观的引导
        2.3.2 人文素养的培育
        2.3.3 文化自信的树立
3 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现状调查
    3.1 公安院校校史馆建设现状
    3.2 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举措
        3.2.1 新生教育
        3.2.2 专题展览
        3.2.3 仪式教育
        3.2.4 专题讲座
    3.3 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3.3.1 藏品质量欠佳
        3.3.2 育人形式单一
        3.3.3 管理水平较低
4 提升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效果的路径
    4.1 立足藏品,为文化育人提供支撑
        4.1.1 加大征集力度,实现藏品保护
        4.1.2 加强校史研究,挖掘藏品内涵
    4.2 优化展览,增强学生互动体验
        4.2.1 线下:运用展陈技术
        4.2.2 线上:建设数字校史馆
    4.3 建立公安院校校史馆联盟,提升专业水平
        4.3.1 划分组织机构
        4.3.2 明确工作内容
    4.4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宣传和增收
        4.4.1 设计突出产品特色
        4.4.2 营销注重社会效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本科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一览表
附录 B 调查问卷 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情况问卷调查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城市记忆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现状
    2.2 “城市记忆工程”实施方式
    2.3 “城市记忆工程”存在的问题
3 高校记忆的形成发展史
    3.1 中国“城市记忆工程”文献计量分析
    3.2 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脉络简述
4 高校记忆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
    4.1 高校记忆的内容
    4.2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特征及种类分布
    4.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价值与评价
5 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5.1 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依据
    5.2 高校记忆实施策略
    5.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挖掘与分析
6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与管理
    6.1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
    6.2 高校记忆档案资源整理与编目
7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构建基础
    7.1 国内外城市记忆工程数字化网络平台概述
    7.2 城市记忆工程网络共享平台搭建的现实需要
    7.3 城市记忆工程网络共享平台搭建的理论基础
8 城市记忆工程下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搭建
    8.1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总体设计概述
    8.2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8.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
9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基本认知
    2.1 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概述
        2.1.1 新型智库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2.1.2 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2.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相关概述
        2.2.1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基本内涵
        2.2.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主要特征
    2.3 新型智库建设与档案知识服务相互促进关系
        2.3.1 档案知识服务为新型智库提供信息和知识资源
        2.3.2 新型智库建设为档案知识服务提供发展的平台
第3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调研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对象及范围说明
        3.1.2 调研方法及主要内容
    3.2 网络调研结果分析
        3.2.1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2 档案知识服务方式
        3.2.3 档案知识服务内容
        3.2.4 档案知识服务平台
        3.2.5 决策信息资源开放利用
        3.2.6 档案知识服务队伍建设
    3.3 实地访谈结果分析
        3.3.1 档案知识服务现状
        3.3.2 档案知识服务形式
        3.3.3 档案数据库平台建设
        3.3.4 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第4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及问题
    4.1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成效
        4.1.1 档案部门增强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
        4.1.2 档案知识服务的内容贴近政府决策工作
        4.1.3 服务平台便于决策咨询活动的信息获取
    4.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
        4.2.1 档案服务部门缺乏合作机制
        4.2.2 档案知识服务方式相对单一
        4.2.3 档案知识服务内容层次较少
        4.2.4 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薄弱
        4.2.5 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高
        4.2.6 档案服务部门人才配置较低
第5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提升对策
    5.1 协同档案部门与新型智库建设合作
    5.2 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档案服务方式
    5.3 深化档案知识服务的建言献策内容
    5.4 健全新型智库决策知识服务平台
    5.5 增强新型智库对档案资源利用效果
    5.6 培养高端咨询档案知识服务人才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的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湖南省档案馆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依据
    二、概念解析
    三、学术回顾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缘起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传统
        一、中国古代的档案文献保护措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文献保护工作
        三、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程
    第二节 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
        一、世界记忆工程概况
        二、世界记忆工程影响
第二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实践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概况
        一、发展历程
        二、工程组织
        三、工程任务
    第二节 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构筑
        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评选
        二、多层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
        一、整理研究
        二、宣传展览
        三、出版发行
        四、文艺创作及品牌塑造
第三章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影响
        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新平台
        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三、档案文献遗产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第二节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缺憾与展望
        一、工程缺憾
        二、工程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之理论分析
    2.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厘定
        2.1.1 放射性废物与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的界分
        2.1.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含义厘析
    2.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2.2.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合理性
        2.2.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2.2.3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2.3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环境权理论
        2.3.3 风险控制理论
    2.4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内涵与构成
        2.4.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
        2.4.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构成
    2.5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2.5.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价值
        2.5.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功能
    2.6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原则与模式
        2.6.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原则
        2.6.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模式
3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战略与政策理据之一般分析
    3.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战略与政策理据的特点与趋势
    3.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战略与政策理据
    3.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战略与政策理据之比较
        3.4.1 技术路线之比较
        3.4.2 选址准则之比较
        3.4.3 决策过程之比较
        3.4.4 资金模式之比较
4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分析
    4.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立法之一般分析
    4.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国际立法
        4.2.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国际立法之宏观背景
        4.2.2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之国际法律渊源
        4.2.3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国际立法中的参与主体
        4.2.4 国际立法对于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之现实意义
    4.3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3.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4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4.4.1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
        4.4.2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行政法规
        4.4.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相关部门规章
        4.4.4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标准及技术文件
        4.4.5 国际法渊源与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立法之关系
    4.5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相关立法之比较
        4.5.1 立法框架之比较
        4.5.2 法律渊源之比较
5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之一般分析
    5.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5.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5.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法律制度之比较
        5.4.1 主体设置之比较
        5.4.2 主体职能划分之比较
6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之一般分析
    6.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6.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
    6.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许可法律制度之比较
        6.4.1 许可种类划分之比较
        6.4.2 许可审批流程之比较
7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之一般分析
    7.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役法律制度
        7.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7.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
    7.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退役法律制度之比较
        7.4.1 退役计划模式之比较
        7.4.2 退役保障机制之比较
8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之一般分析
    8.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8.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
    8.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法律制度之比较
        8.4.1 应急管理框架设定之比较
        8.4.2 应急管理主导机构之比较
9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1 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之一般分析
    9.2 域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1 法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2 芬兰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3 英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4 美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5 加拿大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6 韩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2.7 各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9.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9.4 中外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之比较
        9.4.1 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之比较
        9.4.2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之比较
10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审视与完善
    10.1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审视
        10.1.1 相关立法框架存在缺失
        10.1.2 相关管理主体职能设定分散不清
        10.1.3 相关管理机制缺乏保障
        10.1.4 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10.1.5 相关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亟待发展
    10.2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之完善
        10.2.1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立法框架之完善
        10.2.2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主体制度之完善
        10.2.3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运行制度之完善
        10.2.4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度之完善
        10.2.5 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之完善
11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数字档案智库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内涵与意义
    2.1 数字档案服务模式的演变
        2.1.1 办公自动化
        2.1.2 互联网检索
        2.1.3 数据库应用服务
        2.1.4 知识服务
    2.2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内涵
        2.2.1 概念
        2.2.2 特征
    2.3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意义
        2.3.1 对档案部门的价值
        2.3.2 对智库的价值
第三章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3.1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理论基础
        3.1.1 知识管理理论
        3.1.2 需求层次理论
        3.1.3 社会服务理论
    3.2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3.2.1 政策法规支持
        3.2.2 资源支持
        3.2.3 技术支持
        3.2.5 成功经验支持
第四章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模式构建
    4.1 数字档案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
        4.1.1 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构建依据
        4.1.2 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流程
        4.1.3 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的特征
        4.1.4 直线型智库服务模式的优劣势
    4.2 数字档案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
        4.2.1 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构建依据
        4.2.2 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流程
        4.2.3 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的特征
        4.2.4 发散型智库服务模式的优劣势
    4.3 数字档案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
        4.3.1 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构建依据
        4.3.2 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的流程
        4.3.3 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的特征
        4.3.4 平台型智库服务模式的优劣势
第五章 数字档案智库服务实现路径
    5.1 基于智库主体维度进行顶层设计
        5.1.1 完善规章制度
        5.1.2 拓展职能类型
        5.1.3 优化组织结构
    5.2 基于智库要素维度进行内部调整
        5.2.1 优化人员配置
        5.2.2 明确项目主题
        5.2.3 完善经费筹措和配置
    5.3 基于智库系统维度进行专业管理
        5.3.1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5.3.2 加强成果推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智慧城市背景下青岛市城建档案管理和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智慧城市城建档案理论
    2.2 智慧城市定义与特点
    2.3 项目管理基础理论
    2.4 智慧城市建设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3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现状
    3.1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成果
    3.2 青岛智慧城市档案发展现状评价
4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的新诉求和存在问题分析
    4.1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新要求
    4.2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5 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服务对策探析
    5.1 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5.2 提升档案信息共享水平
    5.3 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安全
    5.4 优化城建档案法律体系
    5.5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5.6 以智慧信息化提升城市档案管理
    5.7 打造专业智慧城建档案管理网站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与政策供给关系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重点、难点
        1.4.3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专家调查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社会网络分析法
    1.6 本章小结
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概念辨析
        2.1.1 档案馆
        2.1.2 档案馆公共服务
        2.1.3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2.1.4 档案政策
        2.1.5 政策供给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政策研究
        2.2.3 档案开放利用理论
    2.3 档案馆公共服务推进过程
        2.3.1 档案利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1979年)
        2.3.2 档案开放利用阶段(1980年-2000年)
        2.3.3 档案馆公共服务阶段(2001至今)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践
        3.1.1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过程
        3.1.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困境
    3.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依据
        3.2.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3.3 政策分析框架设计
    3.4 基于专家调查的影响因素程度判断
        3.4.1 问卷调查设计
        3.4.2 问卷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相关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4.1 样本采集
    4.2 发文过程分析
    4.3 发文主体分析
    4.4 分析单元编码
        4.4.1 定义分析单元
        4.4.2 编码员间信度检验
        4.4.3 制作编码表
    4.5 本章小结
5 影响因素与政策文本覆盖度比较
    5.1 政策整体覆盖情况
    5.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政策供给情况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行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相关法规政策一览表
附录2: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政策文本覆盖度编码表对照表
附录3: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

(9)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概述
    第一节 苏州丝绸档案
        一、苏州丝绸档案的概念与构成
        二、苏州丝绸档案的特点及价值
    第二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
        一、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二、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第二章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工作概况
    第一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历程
    第二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重点
        一、全程收集记录,实现活态保护
        二、拓展档案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三、探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第三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方法
        一、打造丝绸档案征集工作大格局
        二、建立兼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保存及开发平台
        三、持续扩充馆藏资源和专家人脉
        四、推动档案馆跨界合作
        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第三章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成就与不足
    第一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成就
        一、研发了大量丝绸档案的文化产品及衍生品
        二、筹建了“中国丝绸档案馆”
        三、建立了18个档企合作基地
        四、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第二节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不足
        一、丝绸档案开发利用实践与理论总结有待完善
        二、苏州丝绸档案多元信息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入
        三、对“档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加强
第四章 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完善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保障
        一、资源保障
        二、制度保障
        三、人才保障
    第二节 强化苏州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坚持互惠互利共赢原则
        二、规范开发利用流程
        三、建立全面高效反馈机制
    第三节 加大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宣传推广的力度
        一、注重品牌打造
        二、加强宣传工作
        三、鼓励各方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及启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档案馆资源建设
        二、社会力量
        三、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
    第二节 支撑理论
        一、档案多元论
        二、治理理论
        三、Thomas公众参与有效决策理论
第二章 我国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概况
        一、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典型案例
        二、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法规政策概况
        三、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概况
    第二节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水平参差不齐
        二、参与领域较为单一
        三、参与渠道不够畅通
        四、参与保障不太健全
第三章 实现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策略
    第一节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需求导向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四、反馈性原则
    第二节 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式
        一、档案馆资源建设的信息获取式参与
        二、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协商式参与
        三、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共同生产式参与
    第三节 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保障机制
        一、培育社会力量
        二、拓宽参与渠道
        三、健全各项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校史馆文化育人研究[D]. 刘志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12)
  • [2]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D]. 李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8)
  • [3]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D]. 杨清. 湘潭大学, 2020(07)
  • [4]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研究[D]. 闵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 甘露茜. 重庆大学, 2019(01)
  • [6]数字档案智库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吴申艳. 上海大学, 2019(02)
  • [7]智慧城市背景下青岛市城建档案管理和应用问题研究[D]. 姜磊.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与政策供给关系量化研究[D]. 曾陈鑫. 浙江大学, 2019(08)
  • [9]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 马迪. 云南大学, 2019(03)
  • [10]我国档案馆资源建设中的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研究[D]. 余隆倩.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大连成立档案信息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