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园白[2](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侯月[3](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郭淳[4](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段笑娇[5](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和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名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疗效已被众多学者通过循证医学理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证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且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注射剂间疗效的优劣,这就使得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快速甄选出疗效更好、更适合的优势中药注射剂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措施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从而得到各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为切入点,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网状Meta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分析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tata软件调用WinBUGS结果得出曲线下面积概率值,并绘制网状关系图、比较-校正漏斗图、不一致性检验图、聚类分析图,以预测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甄别最优干预措施。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纳入了 155个RCTs,涉及12种中药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丹红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以及9个不同的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都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效果好,且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比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与仅用西医常规相比,参麦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FVC,此外,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较喜炎平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FEV1%;对于血气分析指标来说,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降低患者PaCO2的效果更明显,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提高患者Pa02的能力更好。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在FEV1/FVC、酸碱度、白细胞总数方面疗效最好;参麦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分别是FEV1%、Pa02、PaC0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FEV1%、临床总有效率和C反应蛋白,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更好: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Pa02,细辛脑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更好。(2)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7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以及8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除细辛脑注射剂之外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均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较仅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患者X线体征恢复时间;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TNF-α、IL-6水平;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余四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痰热清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成为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减短退热时间、改善TNF-α、IL-6水平方面效果最好;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为减少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X线体征恢复时间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TNF-α水平综合分析时,疗效较为明显。(3)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8个RCTs,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7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也是最好的;而在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为最优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其余结局指标综合分析,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均为最优干预措施。(4)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2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3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和炎琥宁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双黄连注射剂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较利巴韦林好。从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可知,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可能性均排第一,且所有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在聚类分析中,不论临床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还是疱疹消失时间综合分析,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均最好。研究结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丹红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值得关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时,痰热清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相对突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相对较好;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措施。但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结局指标方面疗效各有侧重,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杨树谊[6](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赵玲玲[7](2016)在《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小儿支气管炎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气喘等。小儿支气管炎会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日常生活,若治疗、调护不当,易于导致病情迁延或反复发作,从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心智健康。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就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穴位给药的经皮制剂,它既可以通过药物的释放进入皮肤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又可以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的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药物在体内的“首过效应”和减轻毒副作用。中药贴敷疗法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解决了患儿静脉及口服用药困难的问题,小儿易于接受,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芥子咳喘方是一疗效确切的临床经验方,由白芥子、延胡索、干姜等七味药组成,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此处方改进工艺,研制成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可控的制剂——中药凝胶膏剂。方法:①制剂工艺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芥子、甘草合并水提醇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延胡索、紫草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干姜、细辛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凝胶膏剂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②质量标准的研究:为控制芥子咳喘贴的质量,采用HPLC法测定了芥子咳喘贴成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白芥子、延胡索、紫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留样观察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稳定性研究。③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HPLC-MSn法对芥子咳喘贴和方中白芥子、延胡索、甘草、紫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对。结果:①白芥子、甘草合并水提醇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每次提取1小时,共提取2次,将提取也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加入乙醇使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70%,静置12小时;延胡索、紫草合并乙醇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9倍量60%的乙醇,每次提取1.5时,共提取3次;干姜、细辛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20-40目的药材粉末,加12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凝胶膏剂成型的最佳基质配比为:NP700 6g,甘羟铝0.2g,甘油35g,羧甲基纤维素钠1.5g,酒石酸0.2g,加药液制成100g。②初步建立了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芥子咳喘贴室温放置三个月质量稳定。③HPLC-MS共检测到芥子咳喘贴中71个成分,其中51个成分来源于处方中的白芥子、延胡索、甘草、紫草四味药,并指认出了其中的25个成分。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制剂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王瑞[8](2016)在《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青礞石(Chloriti Lapis)是临床常用矿物类中药之一,具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着,但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青礞石是多种无机元素的集合体,主要含有Si、Fe、Mg、Al、Ca、K、Na 7种元素,尚含有与人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Zn、Cu、Co、Cr、Mn、V、Ni、Sr、Sn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种类、价态、相互关系以及对相关金属蛋白等大分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防病治病的基础。为了研究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根据青礞石的功效以及其临床应用经验,选择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证大鼠作为研究的动物模型,采用药理学、代谢组学、金属元素分析等中药现代研究思路结合液相-质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多元统计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同时为矿物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81303178)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30957)共同资助。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 文献研究通过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首先归纳、总结了中西医对痰证的认识及其之间的差异,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总结了痰证的实质,发现其主要与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能量代谢、机体免疫、神经系统、粘附分子等密切关系,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其次,综述了矿物药在呼吸系统类疾病中的应用,整理了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收载的单位矿物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并比较了此类矿物药主要成分、金属元素组成等特征,为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2 药效学研究采用烟熏结合细菌感染再加以风热刺激的复合型方法建立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平均分为8组:模型组,青礞石药材高、低剂量组,青礞石水煎液高、低剂量组,药渣高、低剂量组,氨茶碱组,未作任何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青礞石临床应用经验(入丸散3-6 g,煎汤10~15 g)折算对应组的给药剂量,灌胃给药15 d后,采集大鼠血清和肺组织样品。采用HE染色病理观察评价各组大鼠肺部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RP、IL-8、TNF-α、LTB4、MMP-9、TIMP-1及肺组织匀浆液中IL-8、TNF-α、ICAM-1、MCP-1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降低,肺部主要发生间质性肺炎、肺泡壁增厚、炎细胞浸润、多数肺泡出现肺气肿、肺内支气管分支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量、血清和肺组织匀浆液中CRP、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青礞石药材高剂量、水煎液高剂量、药渣高剂量干预后均能显着的改善模型大鼠肺部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及肺中炎症因子含量,促进气道修复,起到良好的药效作用,而三者疗效相近。青礞石干预AECOPD痰热证大鼠的药效学研究为本论文的代谢组学、金属元素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青礞石现代药理研究提供了参考。3 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HPLC-QTOF/MS分析技术结合高通量筛选、PLS-DA和OPLS-DA多元统计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进行了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血浆、尿液及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青礞石给药剂量为药效学研究中疗效显着的青礞石药材高剂量。主要研究对象为血浆、尿液及肺组织中m/z为100-1000的所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结果表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血浆、尿液和肺组织代谢轮廓均明显分离,说明本方法复制的AECOPD模型大鼠的机体代谢发生了明显的紊乱;给药Od、5 d、10 d、15 d时各组大鼠血浆和尿液代谢轮廓分析结果表明,青礞石干预后AECOPD大鼠代谢轮廓逐渐接近于正常组,以第15 d时效果最佳,说明青礞石可显着改善AECOPD大鼠机体代谢紊乱,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采用OPLS-DA法分析了给药15 d时正常组和模型组血浆、尿液和肺组织的代谢组学数据,共筛选并鉴定出3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血浆中L-肉毒碱、L-缬氨酸、L-棕榈酰肉碱、LysoPC(16:1(9Z))、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L-谷氨酰胺、牛磺酸、甘氨胆酸、胆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稀酸共12种,尿液中植物鞘氨醇、7-甲基鸟嘌呤、3-羟基-2-氨基苯甲酸、肌酸、肌酸酐、癸二酸、尿酸、牛磺酸、反丁烯二酸共9种,肺组织中植物鞘氨醇、二氢鞘氨醇、十四酰肉碱、棕榈酰肉碱、反油肉碱、LysoPC(18:2(9Z,12Z))、LysoPC(16:0)、LysoPC(18:1(9Z))、LysoPC(18:0)、硬脂酸、LysoPC(15:0)、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亚油酸、棕榈酸15种,主要涉及甘油磷酸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类代谢,脂质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等二十多条代谢通路,其中影响最为重要有6条代谢通路: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青礞石干预后,对血浆、尿液和肺组织中L-缬氨酸、L-棕榈酰肉碱、LysoPC(16:1(9Z))、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牛磺酸、甘氨胆酸、花生四烯酸、植物鞘氨醇、7-甲基鸟嘌呤、3-羟基-2-氨基苯甲酸、肌酸酐、癸二酸、反丁烯二酸、十四酰肉碱、反油肉碱、LysoPC(16:0)、硬脂酸、LysoPC(15:0)、棕榈酸共20种差异代谢物具有显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根据以上差异代谢及其相关通路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解释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对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类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甘油磷酸脂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进行调节,而达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营养吸收、促进细胞生长及信号传导等作用,最终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4 金属元素分析——物质基础研究采用ICP-OES和ICP-MS分析技术分别同时测定了青礞石干预后各组血浆和肺组织中多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本部分实验研究的血浆和肺组织样品来源于代谢组学实验。同时采用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模型组和青礞石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得分图彼此分离,说明三组间金属元素均发生了变化。对各组间各个元素的含量做方差分析,找出差异变化的金属元素,与正常组比较,AECOPD大鼠血浆中Fe、V、Cu、Zn、Sr、Sn、Ba7种元素含量以及Cu/Zn值显着降低,Ti、Ni和Pb含量显着上升(P<0.05);肺组织中Be、Cr、Co、Zn、Sr、Ba、Pb含量显着降低,Fe、Al和Cd显着上升(P<0.05)。青礞石干预后,可使大鼠血浆中Fe、Ti、V、Cu、Zn、Cu/Zn、Sn、Pb以及肺组织中Al的含量显着恢复正常水平,同时,还能显着升高血浆Mn、Co的含量,显着降低肺组织中Ti、Mg含量。因此,可推测青礞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补充机体必需微量金属元素、调节过剩元素等有关,青礞石中Fe、Ti、V、Cu、Zn、Sn、Mn、Co、Mg、Al等直接或间接有益元素的组成、价态及相互关系可能是其效应物质基础。

曾子芸[9](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中药注射剂概述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组方药物
        二、药理作用
        三、化学成分
        四、临床应用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处方中各药物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状况
    综述三 中药凝胶膏剂研究进展
实验部分
    前言
        1.处方组成
        2.处方分析
        3.剂型的选择
        4.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研究
        第一节 方中各药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方中各药味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3.白芥子、甘草合并提取工艺的考察
        4.延胡索、紫草合并提取工艺的优选
        5.干姜、细辛挥发油合并提取工艺的研究
        6.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芥子咳喘贴凝胶膏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凝胶膏剂基质原料的优选
        3.凝胶膏剂基质处方配比的优选
        4.芥子咳喘贴的制备工艺
        5.芥子咳喘贴的工艺考察
        6.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的研究
        第一节 芥子咳喘贴质量标准草案
        1.原料质量标准草案
        2.辅料质量标准草案
        3.制剂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芥子咳喘贴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第三节 芥子咳喘贴初步稳定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第三章 基于质谱的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仪器、材料与试剂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1.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研究
        2.芥子咳喘贴的质量标准研究
        3.基于质谱的芥子咳喘贴及单味药的成分分析研究
        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8)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痰证的内涵
        1.1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
        1.2 西医对痰证的认识
        1.3 痰证实质的现代研究
    2 矿物药在痰证中的应用
        2.1 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矿物药概况
        2.2 矿物类中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3 矿物类中药治疗痰证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效应评价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液的配制
        2.2 大鼠模型的建立
        2.3 样品的制备及给药
        2.4 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检测
        2.5 肺组织病理观察
        2.6 肺组织中NF-κB免疫组化检测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模型复制情况
        3.2 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
        3.3 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
        3.4 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
        3.5 肺组织匀浆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变化
        3.6 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血浆及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方法学验证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模型复制情况
        3.2 方法学验证结果
        3.3 血浆及尿液代谢图谱
        3.4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3.5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3.6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3.7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干预的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样品分析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3.2 大鼠肺组织代谢轮廓图
        3.3 多元变量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鉴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青礞石对AECOPD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大鼠模型的复制
        2.2 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ICP-OES分析
        2.5 ICP-MS分析
        2.6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
        3.2 青礞石中元素含量
        3.3 大鼠血浆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
        3.4 大鼠肺组织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
        3.5 大鼠血浆、肺组织金属元素指纹图谱
        3.6 多元统计分析
        3.7 元素相关性分析
        3.8 青礞石干预的差异金属元素与差异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小结、讨论与创新点
    1 小结与讨论
    2 创新点
    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词
    附表2 符号
    附图1 模型大鼠肺脏及其病理切片
    附图2 重要代谢通路图
    附图3 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构图
    附图4 22种元素线性回归方程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段笑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芥子咳喘贴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赵玲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8]青礞石中金属离子对于中医痰证的干预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王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9]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5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