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5种产品新获原产地域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张轶[1](2019)在《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原产地品牌建设是提高原产地农产品质量、创造农产品原产地品牌价值、促进“品质革命”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重要环节。灵宝苹果作为河南省的农产品原产地品牌,其品牌发展与其他苹果原产地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可以促进灵宝苹果生产者增收,加快灵宝苹果企业发展,推动灵宝苹果行业进步。本文首先从回顾了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的研究进展出发,结合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形成与主要做法、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推广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灵宝市及郑州市居民苹果消费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已经具备了基本环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发展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也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还不够全面,存在着品牌立法或标准不完善、政府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支持力度不够、品牌保护及监管不力、品牌推广力度不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国内外发展较好的苹果原产地品牌中找到相应的经验借鉴,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标准与立法保护;政府通过服务职能的转变,增加对品牌建设的财政支出,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来增强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支持;协会及政府通过对灵宝苹果的质量保护、建立品牌管理机构、规避内部恶性竞争来发挥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保护与监管作用;加强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推广力度,通过借鉴日本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经验不断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借鉴美国先进的企业运作模式完善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渐增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及农户的利益机制,进而促进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发展。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建设与发展,鼓励灵宝市政府、协会及企业的团结协作,以提升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灵宝苹果的内在价值,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
张婷婷[2](2019)在《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标志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不仅代表了产品的产地,还能体现一个产品的质量和声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使得地理标志产品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已经申请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有90%以上是初级农产品,跟注册前相比,其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其经济效益要比普通农产品高出25%以上。因此研究地理标志产品能帮助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为扶贫攻坚工作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武陵山片区遍布着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地理标志产品、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产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手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地理标志产品概念、价值及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本文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武陵山片区获得登记的地理标志产品有189种,且在保护及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大力扶持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积极打造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还通过电视、报纸、新闻、博览会、微博等多种广告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和推广,企业开始积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农民也逐渐意识到地理标志产品能带来增收,开始主动宣传地理标志产品,部分地理标志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产业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延伸。但同时也发现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情况差、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聚集度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难以形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因此,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制定地理标志地方保护制度、建立质量跟踪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品牌宣传和消费引导、持续培养龙头企业和壮大中小企业、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提升产业价值链等有效方法。希望为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元华[3](2018)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协定》)是地理标志保护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协定之一。在该协定中,地理标志是与专利、商标等并列的知识产权。我国对地理标志开展广泛研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迄今不过二十年时间,在保护制度建设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论文以互联网环境为视角研究了 WTO管理下的《TRIPS协定》所定义的地理标志在我国的保护和运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选择了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接着采用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多头管理引发权利冲突、未能完全满足《TRIPS协定》要求、浪费保护成本、忽视消费者利益等诸多问题。为了学习国际经验,论文选择了欧盟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经济体,比较研究了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并剖析原因,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理标志也概莫能外。在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影响之后,从法律和政策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对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多个原因表明我国应该采用专门法模式;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应结合互联网环境出台办法,从获权支持、质量控制、权利维护、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随着地理标志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国际保护也日益显得重要,文章论述了我国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一些措施。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我国地理标志的价值,本文提出了对我国有较高价值的特别地理标志进行特殊保护的构想,并从概念、遴选办法及保护措施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其价值,这种价值要通过运用来体现。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府、中间组织和企业应各司其职为地理标志的运用做出贡献。对于政府来说,主要是为地理标志运用互联网发展创造条件,如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等;对于中间组织来说,应积极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履行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其核心问题是实现地理标志的品牌化问题,包括品牌符号设计、品牌定位和品牌的互联网传播等。
李冬文[4](2014)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独特的地域特性、质量信誉、经济价值、文化魅力和社会效益,广西横县茉莉花茶尤其如此。横县茉莉花茶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产销市场占有率上能位列榜首,这无不饱含着花农的汗水、企业的开拓、政府的帮扶和专家的智慧。但是,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开发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与政府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深入研究政府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阐述地理标志和政府行为的相关概念和基础性理论。具体言之,一方面,阐释两个概念即地理标志和政府行为,并将地理标志与原产地名称、政府行为与行政行为作了概念上辨析。另一方面,阐述了相关的三个理论即政府角色论、政府职能论和治理理论。其中,政府角色论解决的是政府的定位问题,即“我是谁”;政府职能论解决的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和功能问题,即“我能做什么”;治理理论则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体系,这个体系由制度和行动两部分组成,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的显着特征。其次,在政府—市场的框架下,阐述了当前的横县政府行为及其不足,并分析了政府行为不足的原因。在地理标志产品茉莉花茶保护开发中,横县政府行为引起市场的积极变化。但横县政府行为仍然存在若干不足,即横县政府在危机意识、战略规划、对行业协会分权授权、对地理标志制度认识、扶持激励政策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此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内部机构间关系不协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导致政府与社会分开不到位、地理标志制度设计不足导致横县政府的决策困境和横县政府对地理标志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适用范围过小等。再次,探讨了国外政府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模式和经验,特别是法国的经验,对中国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有重要借鉴价值。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中政府行为不足的对策和建议。一是依照治理理论提供的思路,需要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特别在于增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二是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的制度体系,做到依法依制度行事;三是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为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四是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政府要促进这种转变;五是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的出路在于产业集群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大有作为;六是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发展战略,以利于增加消费者认同,扩大市场占有率。总之,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中,政府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好政府的职能,与时俱进,在保护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同时,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实现利用地理标志发展地方经济和增进人民福利的目的。
成荣敏[5](2012)在《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形象是区域众多资源中极为重要的无形资源,作为区域价值的载体之一,它给其特色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所带来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有助于该领域市场营销研究理论的拓展和深入,同时,对于特色产品营销策略的具体制定实施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核心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消费者会在产品感知所得和感知所失之间进行评价和权衡,最后做出决断。特色产品感知价值的评价来自于产品的内在和外在信息线索,区域形象属于特色产品的外在信息线索。特色产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区域形象对其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在相关理论回顾、思辨和假设的基础上,从消费者感知的视角将区域形象划分为自然禀赋形象、产品形象、社会公信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形象,将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作为特色产品的感知价值权衡变量,探讨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机理,并将产品信息掌握程度和购买行为涉入度二个变量纳入作用机理模型,更加全面地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出分析。从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借由区域形象提升路径促进特色产品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方案,并将区域形象传播过程纳入到整体营销策略中,为政府、行业、生产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可执行度高的营销策略。
李彦宁[6](2012)在《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葡萄酒生产和消费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10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葡萄酒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种良好的市场反应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河北作为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在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葡萄酒加工的整体形势向好,但绝大多数葡萄酒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市场竞争力较弱,葡萄酒加工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进行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的分类,分别对葡萄酒加工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知识创新方面,主要通过对企业科研创新和科研机构科研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葡萄酒加工知识创新的关键点,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校企联合攻关”三种葡萄酒加工业知识创新模式。在葡萄酒加工业技术创新方面,基于葡萄酒加工工艺流程对企业葡萄酒加工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包括葡萄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葡萄酒加工的成套设备及相关设备开发技术,酵母菌、乳酸菌菌种开发技术和葡萄酒加工工艺中的辅料开发技术等,找出了葡萄酒加工技术创新的关键点,绘制了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路线图,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葡萄酒加工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出通过扩大融资渠道保证资金供应、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以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快提升的观点。在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创新方面,通过对我国现有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了全程监管、在线监管、整合监管等监管创新模式,并对葡萄酒加工监管体系的构建做了细致描述。综合以上三大方面的创新分析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培养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搭建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平台、设立葡萄酒加工关键设备研发专项基金、完善葡萄酒加工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加大葡萄酒加工业政府扶持力度等实现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滕卫兴[7](2010)在《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明确将地理标志与着作权、专利和商标等传统知识产权并列作为其保护对象后,地理标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就成为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国内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着述并不多见,且相关研究者的视角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对地理标志的研究和立法历史比较短,因此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存在着众多争议。本文通过辩明地理标志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在考察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历史和各国国内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特别是我国地理标志大省——浙江省的地理标志分布及注册现状,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既存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和帮助。这对寻求通过地理标志品牌之路来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附加值,有效保护浙江省地理标志,走实现浙江省经济集约化发展的科学路径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由三部分构成,共分六章。第一部分是对地理标志概念、性质和特征等基本内容的概述,该部分为正文的第一章。第二部分主要从国际公约、各国国内法以及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该部分主要包括正文第二、三、四、五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提出对策和建议,该部分为正文的第六章。第—章是地理标志概述,包括地理标志概念的演进、性质及特征。该章重点探讨了地理标志概念的演进与地理标志的法律属性。关于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从地理标志受到比其他知识产权客体更大限制的角度来说,它是具有较强公权力色彩的私权。第二章介绍了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几个国际公约,并分析各国国内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形式及现状。世界各国都在力求完善本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制度,我国有关地理标志的研究和立法比较欠缺,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是必要的。第三章简要介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实务情况。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是采用“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三重模式为主,辅之以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体例。第四章介绍了浙江省目前地理标志的注册情况以及分布状况,并分析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浙江省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划定缺乏科学性;二是保护意识薄弱;三是忽视产品质量,缺乏品牌意识;四是滥用地理标志的现象严重,存在地理标志被当作普通商标注册现象;五是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第五章通过以个案分析的方式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有关情况。本章以“绍兴黄酒”案、“龙井茶”案、“金华火腿”案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也是具有创新内容,能够反映本文特色的章节之一。笔者在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地调查、统计数据以及认真研究《浙江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学者建议稿)的基础上,对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笔者建议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一是加强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建设;二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的标准体系;四是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五是加强浙江省对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本文的突出特点及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体现。以往的专着和论文大多从立法的角度对地理标志保护进行研究,但事实上,立法保护仅仅是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对地理标志保护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不仅要加强立法,还要完善公共政策,加强法律实施,将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落到实处。其次,本文不仅注重理论的探讨,而且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对浙江省出现的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个案研究,针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实务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成昕[8](2009)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面对企业,政府管理失灵;面对商机,生产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不足;面对商品,消费者无从选择。当前,中国农产品“柠檬市场”特征明显,“劣品驱逐优品”现象已然呈现,按质论价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明确信息和有力支持。本文利用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政府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生产经营者有效参与市场竞争,为维护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本文首先对法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五国的农产品认证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从政府管理、类别设置、管理方法、追求目标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各国农产品认证的基本特点及优势。在对我国农产品认证现状分析过程中,详细分析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对其概念内涵、法律依据、适用标准、组织机构、程序要求及发展状况都做了详细比较分析和研究。本文还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认证存在问题,采用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农产品认证交叉现象和政府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本文还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山东、黑龙江等七省市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700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充分分析和比对,研究了我国三品在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中的认知情况,分析了三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政府发展三品工作的政策决策提供实证支撑,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强化政府管理效能、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文中首次将管理学原理应用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当中,分别研究分析了农产品认证管理中的羊群效应、证后监管中的破窗效应、制度处罚中的热炉效应及政府管理中的青蛙效应。通过对这些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督促具体分析,详细阐述了这些原理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过程中的应用及行为影响,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政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以上研究及分析,本文从体系建立、重点扶持、监管措施及信息管理、应急机制等多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基本思路、改进措施和实施建议,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认证良性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田润[9](2009)在《中药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世界医药学的瑰宝,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中,为我国的国民健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不仅仅在过去,在现代社会,中医药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中医药的优势在随着时代和生活的进步中,进一步的彰显出来。我国2001年11月加入了WTO,这意味着我国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巨大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在如此众多的产业中,我国中药健康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最易获得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先发展领域。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药物,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保持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和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先地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时代,我们不可能再回避知识产权这个问题。虽然,中医药是我国的强势领域,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药产业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并没有对中药的知识产权领域予以足够的重视,加之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从某些方面而言,不适应中药这种特色产业,因而,我们一次次的错失了中药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以中药,这种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保护的对象为出发点,把中药这个特殊客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多环节,多角度的论述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另外,本文也将在部分章节涉及广东省的具体情况。广东省是我国的医药大省,中药产业也是广东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医药行业的利润支持。不论是从中药资源,中药行业传统或中药现状发展而言,广东省在中医药行业中,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广东省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实是,因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宏伟蓝图,广东省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的发展,这无疑,对广东省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文将会在具体论述知识产权某种制度的时候,分析广东省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本文将会先界定中药知识产权的内涵,从理论上明确中药产业与知识产权这种现代法律制度的关系。其后,提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的理由。因为中医药知识,从实质上而言,是一种传统医药知识,与现代医药有着不同的性质,而传统医药不仅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中都有,因而,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会介绍国际上合部分国家对保护传统医药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希望通过这些横向的比较,能够对我国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些思考。第三章,将会整体阐述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第四章,第五章是具体从知识产权制度所属的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及其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给予具体的分析。第六章,将论及目前除知识产权制度以外,两种类似知识产权保护的中药保护政策——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和中药新药保护制度。本文将应用各种的分析方法,如历史分析方法:从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分析中药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必然性与正当性;比较法上的研究:对相关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如菲律宾,印度等概论他们对传统医药知识保护和天然产物药物方面法律保护政策,横向对比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价值分析方法:对现行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制度做整体性的评价,分析其对中国中医药发展产生的作用;个案研究方法:以某些特殊个案为例子,从实际中分析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相关图表统计,阐释我国目前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等等。通过这些种种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得知,保护中药知识产权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中药因为本身的性质,在某些方面不能轻松得到知识产权某些制度的保护,这是个现实,但同时,知识产权的另外一些制度,如地理标志等与中药有着很多的天然的亲缘性,而在加强这些方面的保护,将给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陈嫣[10](2008)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原理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农产品地理标志源于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识别某产品来源于某地域或该地域内某地区或某地点的标志。它不仅提供了其产地的明确信息,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种品质保证。虽然地理标志的使用并不限于农产品,但由于农产品通常都具有源于其产地的品质并受当地诸如气候和土壤这些特殊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地理标志对于农产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之后才开始的,是一个新的后起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对象。但是,自从地理标志问题被纳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之后,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就成为理论界讨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就成为农村经济工作实务的一个新热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原产地域农产品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推进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支持和促进农产品品牌战略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历史较短,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大多从法律这一“传统视角”来研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问题,因此,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探讨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拟站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在总结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概念定义和内涵比较入手,尝试阐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确切涵义,并从对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历程的回顾和现有保护模式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存在制度障碍、意识障碍、运作障碍等三大问题,进而运用需求弹性和成本价值等经济学理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价值做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同时以福建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安溪铁观音、柘荣太子参两个具体典型实例研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践运用,实证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给农产品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从而论证对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进行完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本文对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从制度设计入手解决双重保护冲突的问题;从强化监督管理入手解决保护主体缺位的问题;从强化行业组织作用入手解决日常运作不畅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35种产品新获原产地域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种产品新获原产地域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的研究进展 |
2.1.1 国外品牌研究动态 |
2.1.2 国内品牌研究动态 |
2.2 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研究相关基础理论 |
2.2.1 产品差异化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品牌创建理论 |
3.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状况 |
3.1 灵宝苹果产业概况 |
3.1.1 灵宝苹果种植 |
3.1.2 灵宝苹果加工 |
3.1.3 灵宝苹果销售 |
3.2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的现状 |
3.2.1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形成与主要做法 |
3.2.2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推广与应用 |
4.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问题分析 |
4.1 本地消费者对灵宝苹果认知调查 |
4.1.1 消费者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认知 |
4.1.2 消费者对苹果原产地品牌的选择 |
4.1.3 消费者选购苹果的方式 |
4.1.4 消费者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评价 |
4.2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立法或标准不完善 |
4.2.2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4.2.3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保护及监管不力 |
4.2.4 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推广力度不足 |
4.2.5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充分 |
5. 国内外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
5.1 国内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
5.1.1 烟台苹果品牌政府服务职能的经验借鉴 |
5.1.2 洛川苹果品牌保护工作的经验借鉴 |
5.2 国外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
5.2.1 日本红富士苹果品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经验借鉴 |
5.2.2 美国华盛顿苹果品牌立法保护及企业运作的经验借鉴 |
6. 提升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进一步完善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标准与立法保护 |
6.2 增强政府对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的支持 |
6.3 发挥协会及政府保护与监管品牌作用 |
6.4 加强灵宝苹果品牌的推广力度 |
6.5 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或农户的利益机制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件: 消费者对苹果品牌的消费调查问卷 |
(2)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技术线路图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地理标志产品的基本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地理标志概念的演进过程 |
(二)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 |
二、地理标志产品的特征 |
(一)集体特性 |
(二)地域特性 |
(三)优质特性 |
(四)永久特性 |
(五)不可转让性 |
三、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 |
(一)经济价值 |
(二)社会价值 |
(三)文化价值 |
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依据 |
(一)特色产业理论 |
(二)竞争优势理论 |
(三)品牌定位理论 |
(四)产业集群理论 |
第二章 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现状 |
一、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的总体情况 |
(一)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登记情况 |
(二)地理标志产品品种分类情况 |
(三)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分布情况 |
二、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取得的进展 |
(一)政府部门重视度提高 |
(二)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
(三)深加工产业链得到延伸 |
(四)营销手段多样化 |
(五)多产业融合发展 |
第三章 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 |
一、数据来源 |
二、回归模型构建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
(一)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情况较差 |
(二)生产规模偏小,产业聚集度低 |
(三)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难以形成 |
(四)开发程度参差不齐,差异明显 |
二、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矛盾与冲突 |
(二)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
(三)缺乏对企业和农民的引导 |
(四)地方配套政策不到位 |
第五章 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 |
(一)制定地理标志地方保护制度 |
(二)建立地方性第三方管理机构 |
二、建立质量跟踪管理体系 |
三、强化品牌宣传和消费引导 |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五、鼓励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化 |
(一)持续培养龙头企业和壮大中小企业 |
(二)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 |
(三)延伸产业价值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B 公众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度调查 |
(3)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术语与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术语辨析与选择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2.1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 |
2.1.1 商标法 |
2.1.2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
2.1.3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
2.1.4 其它法律 |
2.2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
2.2.1 立法体系混乱导致权利冲突时有发生 |
2.2.2 与《TRIPS协定》的保护尚有差距 |
2.2.3 增加保护成本 |
2.2.4 致使消费者认知混乱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欧盟和美国的地理标志保护 |
3.1 欧盟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3.1.1 葡萄酒、烈酒地理标志保护 |
3.1.2 农产品和食品地理标志保护 |
3.1.3 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特征 |
3.2 美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3.2.1 《兰哈姆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3.2.2 普通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3.2.3 葡萄酒地理标志的保护 |
3.3 欧、美地理标志保护的比较分析 |
3.3.1 欧盟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强于美国 |
3.3.2 欧盟和美国地理标志保护的价值取向不同 |
3.3.3 欧、美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 |
4.1 互联网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影响 |
4.1.1 地理标志侵权更加复杂 |
4.1.2 地理标志保护手段更加丰富 |
4.1.3 地理标志立法更加必要 |
4.1.4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日益重要 |
4.2 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
4.2.1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 |
4.2.2 我国地理标志立法需解决的问题 |
4.3 我国地理标志的政策保护 |
4.3.1 获权支持政策 |
4.3.2 质量控制政策 |
4.3.3 权利维护政策 |
4.3.4 政府采购政策 |
4.3.5 文化建设政策 |
4.4 我国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
4.4.1 直接在目标市场国申请保护 |
4.4.2 双边协定保护 |
4.4.3 区域协定保护 |
4.4.4 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体系保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特别地理标志的特殊保护 |
5.1 国内外对特别地理标志的保护 |
5.1.1 我国对特别地理标志的保护 |
5.1.2 国外对特别地理标志的保护 |
5.2 我国特别地理标志的遴选 |
5.2.1 我国特别地理标志的价值评价 |
5.2.2 我国特别地理标志的遴选 |
5.3 我国特别地理标志的特殊保护措施 |
5.3.1 商标注册方面的保护 |
5.3.2 商号登记方面的保护 |
5.3.3 域名注册方面的保护 |
5.3.4 权利侵害方面的保护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地理标志的运用 |
6.1 互联网视角的地理标志运用环境分析 |
6.1.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
6.1.2 消费者购物方式发生变化 |
6.1.3 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 |
6.1.4 农村电子商务开始兴起 |
6.2 政府角度:创造条件 |
6.2.1 采取措施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
6.2.2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
6.2.3 创新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 |
6.2.4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
6.2.5 组织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
6.3 中间组织角度:积极转型 |
6.3.1 地理标志行业协会 |
6.3.2 地理标志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
6.3.3 地理标志产品经纪人组织 |
6.4 企业角度:基于互联网的品牌传播 |
6.4.1 地理标志品牌符号系统 |
6.4.2 地理标志品牌定位 |
6.4.3 地理标志品牌的互联网传播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43个WTO成员和欧盟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情况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的目的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内地理标志的研究现状综述 |
二、 国外地理标志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思路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概念 |
一、 地理标志的概念 |
二、 原产地名称的概念 |
第二节 政府行为及行政行为的概念和两者的关系 |
一、 政府行为的概念 |
二、 行政行为的概念 |
三、 政府行为和行政行为的联系和区别 |
第三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 政府角色论 |
二、 政府职能论 |
三、 治理理论 |
第四节 地理标志产品与政府行为的关联 |
一、 地理标志的公共产品属性 |
二、 政府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三、 横县政府的职责:申报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 |
第三章 横县茉莉花茶保护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横县茉莉花茶保护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分析 |
一、 政府积极建设完善茉莉花茶商品交易市场 |
二、 政府提升保护茉莉花产业的法治化水平 |
三、 政府促进了由市场机制形成茉莉花茶价格 |
四、 政府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五、 政府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茉莉花产业发展 |
第二节 横县茉莉花茶保护开发中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横县花农人均收入和增速低,政府危机意识有待增强 |
二、 茉莉花产业价值链挖掘不够,政府战略规划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三、 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相对较弱,政府分权授权不充分 |
四、 政府对地理标志制度的认识有偏差,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
五、 横县花茶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弱,政府扶持激励政策待改进 |
六、 横县要素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政府对要素市场建设亟待加快 |
第三节 横县茉莉花茶保护开发中政府行为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政府内部机构间关系不协调 |
二、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导致政府与社会分开不到位 |
三、 地理标志制度设计不足导致横县政府的决策困境 |
四、 政府对地理标志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适用范围过小 |
第四章 法国政府保护开发葡萄酒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启示 |
第一节 法国政府保护和开发葡萄酒的案例分析 |
一、 法国政府保护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分析 |
二、 法国政府发展葡萄酒产业成就分析 |
第二节 法国政府保护和开发葡萄酒的经验启示 |
一、 不同国情的国家选择不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 |
二、 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要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相联系 |
三、 法国具有高度统一协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机制 |
第五章 横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形成地理标志的治理主体多元化,增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
一、 形成地理标志的治理主体多元化 |
二、 增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
第二节 夯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的制度基础,完善法治制度体系 |
一、 可适度调整国家三部门共治的制度安排 |
二、 赋予茉莉花产业管理局更大使命和责任 |
三、 完善地方政府对花农花企扶持激励政策 |
第三节 改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市场 |
一、 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市场的必要性 |
二、 建立健全三类要素市场 |
第四节 改变地理标志农产品传统种植方式,促进生产现代化 |
一、 现代种植业与传统种植业之比较 |
二、 推进茉莉花种植的现代化 |
第五节 鼓励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化,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
一、 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和壮大中小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 |
二、 加大对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
三、 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化优势,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
第六节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质量监管,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
一、 正确履行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管生产控质量保市场 |
二、 实施花茶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企业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
2.1 区域形象研究相关文献的综述 |
2.1.1 区域形象概念内涵研究文献的综述 |
2.1.2 区域形象测度评价研究文献的综述 |
2.2 特色产品研究相关文献的综述 |
2.2.1 特色产品概念内涵研究文献的综述 |
2.2.2 特色产品生产经营研究文献的综述 |
2.3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相关文献的综述 |
2.3.1 消费者感知价值研究文献的综述 |
2.3.2 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文献的综述 |
2.4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影响作用研究文献的综述 |
2.4.1 区域形象效应研究文献的综述 |
2.4.2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综述 |
2.4.3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研究文献的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总体框架的研究 |
3.1 核心研究变量概念的界定 |
3.1.1 区域形象概念的界定 |
3.1.2 特色产品概念的界定 |
3.1.3 消费者购买行为概念的界定 |
3.2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总体框架的分析 |
3.2.1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总体作用影响的分析 |
3.2.2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路径的分析 |
3.2.3 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 |
4.1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内涵的界定 |
4.1.1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概念的定义 |
4.1.2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构成的分解 |
4.2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分析 |
4.2.1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对其特色产品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
4.2.2 区域自然禀赋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域产品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 |
5.1 区域产品形象内涵的界定 |
5.1.1 区域产品形象概念的定义 |
5.1.2 区域产品形象构成的分解 |
5.2 区域产品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的作用机理的分析 |
5.2.1 区域产品形象对其特色产品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
5.2.2 区域产品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 |
6.1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内涵的界定 |
6.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概念的定义 |
6.1.2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构成的分解 |
6.2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分析 |
6.2.1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对其特色产品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
6.2.2 区域可持续发展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 |
7.1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内涵的界定 |
7.1.1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概念的定义 |
7.1.2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构成的分解 |
7.2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的作用机理的分析 |
7.2.1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对其特色产品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 |
7.2.2 区域社会公信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区域形象提升的特色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 |
8.1 提升区域形象的营销策略 |
8.1.1 提升区域形象的宏观营销策略 |
8.1.2 提升区域形象的微观营销策略 |
8.2 加强区域形象信息传递的营销策略 |
8.2.1 改进区域形象传播过程的营销策略 |
8.2.2 强化区域形象媒体传播的营销策略 |
8.3 促进特色产品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 |
8.3.1 基于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
8.3.2 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 |
8.3.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
9.1.1 研究的结论 |
9.1.2 研究的创新点 |
9.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9.2.1 研究的局限 |
9.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6)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科技创新理论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2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现状与问题 |
2.1 河北省葡萄资源基本情况 |
2.1.1 河北省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 |
2.1.2 2010 年河北省酿酒葡萄种植情况 |
2.2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的现状分析 |
2.2.1 河北省葡萄加工的方式和种类 |
2.2.2 葡萄酒的分类 |
2.2.3 河北省葡萄酒生产加工情况 |
2.2.4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企业情况 |
2.3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2.3.1 葡萄酒单一化现象严重 |
2.3.2 葡萄品种部分适用性差 |
2.3.3 葡萄存在农药残留安全隐患 |
2.3.4 葡萄酒加工业人才缺乏 |
3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知识创新分析 |
3.1 葡萄酒加工业知识创新现状 |
3.1.1 葡萄酒加工企业科研创新现状 |
3.1.2 科研机构葡萄酒加工业科研创新现状 |
3.2 葡萄酒加工业知识创新关键点分析 |
3.2.1 葡萄酒加工企业科研创新关键点分析 |
3.2.2 葡萄酒加工业科研机构科研创新关键点分析 |
3.2.3 几种可能的葡萄酒加工科研创新模式 |
4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
4.1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
4.1.1 华夏集团 |
4.1.2 朗格斯酒庄 |
4.2 葡萄酒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关键点分析 |
4.2.1 葡萄酒加工的基本流程 |
4.2.2 葡萄酒加工环节科技创新关键点分析 |
4.2.3 葡萄酒加工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路线图 |
4.2.4 葡萄酒生产创新能力的层次分析 |
5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管理创新分析 |
5.1 葡萄酒加工业管理创新现状 |
5.1.1 监管标准的创新 |
5.1.2 检测技术的创新 |
5.2 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管理创新关键点分析 |
5.2.1 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关键点分析 |
5.2.2 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技术创新关键点分析 |
5.2.3 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创新模式 |
5.2.4 葡萄酒加工业市场监管体系构建 |
6 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6.1 培养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
6.2 搭建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平台 |
6.3 设立葡萄酒加工关键设备研发专项基金 |
6.4 完善葡萄酒加工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
6.5 加大葡萄酒加工业政府扶持力度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地理标志概述 |
第一节 地理标志概念的演变 |
一、"货源标记"的概念及其内涵 |
二、"原产地名称"的概念及其内涵 |
三、"地理标志"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二节 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 |
一、关于公权与私权的划分 |
二、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 |
第三节 地理标志的特征 |
一、具有历史性和知名度 |
二、权利的共享性 |
三、地理标志的地域性 |
四、权利的无期限性 |
五、权利的不可转让性 |
第二章 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
第一节 国际条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
二、《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 |
三、《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 |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第二节 国外内国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及简要评析 |
一、商标法保护模式 |
二、专门法保护模式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
四、商业标志法保护模式 |
第三章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状 |
第一节 商标法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一、立法方面 |
二、实践方面 |
第二节 专门法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一、立法方面 |
二、实践方面 |
第三节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一、立法方面 |
二、实践方面 |
第四节 其他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四章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况 |
第二节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
一、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之间的冲突及其成因 |
二、浙江省地理标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个案分析 |
第一节 "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
一、案情简介 |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所起的巨大作用 |
第二节 "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
一、案情简介 |
二、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 |
第三节 "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
一、案情简介 |
二、商标权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纠纷 |
第六章 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建设 |
一、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范围 |
二、关于政府职责和保护机构 |
三、关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 |
四、关于事后监督的问题 |
第二节 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 |
一、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
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地理标志保护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的标准体系 |
一、科学界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范围 |
二、加强原材料来源和生产技术工艺的监控 |
三、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监控 |
四、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严格监控 |
第四节 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 |
一、品牌战略概述 |
二、浙江省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
三、浙江省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的具体措施 |
第五节 加强对浙江省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
一、充分利用与地理标志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及国际组织,积极寻求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
二、促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际化 |
三、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上侵犯我省地理标志的行为,维护我省的地理标志权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生研究现状 |
1.2.1 农产品认证背景 |
1.2.2 农产品认证重要性(必要性) |
1.2.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类型 |
1.2.4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特点 |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定义及内涵 |
1.3.1 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定义与类别 |
1.3.2 农产品认证的基本特点 |
1.3.3 农产品认证的功能 |
第二章 国外农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
2.1 法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
2.1.1 “原产地名称保护”标志(AOC) |
2.1.2 红色标签认证 |
2.1.3 农业生态标签 |
2.1.4 认证合格产品标签 |
2.1.5 法国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2.2 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2.2.1 杀虫剂使用标志认证 |
2.2.2 有机食品认证 |
2.2.3 生态食品认证 |
2.2.4 转基因食品标识 |
2.2.5 美国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2.3 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2.3.1 常规农产品认证体系 |
2.3.2 有机农产品认证 |
2.3.3 日本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2.4 韩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2.4.1 亲环境认证 |
2.4.2 品质认证 |
2.4.3 韩国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2.5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
2.5.1 新鲜放心认证(Freshcare) |
2.5.2 粮食分级认可 |
2.5.3 AUS-MEAT 标志 |
2.5.4 Meat Standards Australia(MSA) |
2.5.5 澳大利亚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2.6 国外农产品认证情况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
3.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
3.1.1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及内涵 |
3.1.2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依据的法律法规 |
3.1.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依据 |
3.1.4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组织机构及管理 |
3.1.5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要求 |
3.1.6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
3.2 绿色食品认证 |
3.2.1 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内涵 |
3.2.2 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法律法规 |
3.2.3 绿色食品认证的标准依据 |
3.2.4 绿色食品组织机构及管理 |
3.2.5 绿色食品认证的程序要求 |
3.2.6 绿色食品认证发展现状 |
3.3 有机食品认证 |
3.3.1 有机食品的概念和内涵 |
3.3.2 有机食品认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
3.3.3 有机食品认证的标准依据 |
3.3.4 有机食品认证的组织机构及管理 |
3.3.5 有机食品认证的程序 |
3.3.6 有机食品认证的现状 |
3.4 农产品地理标志 |
3.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定义及内涵 |
3.4.2 农产品地理标志依据法律 |
3.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准依据 |
3.4.4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组织机构及管理 |
3.4.5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程序 |
3.4.6 我国地理标志工作现状 |
3.5 三品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比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问题研究 |
4.1 农产品认证交叉现象分析 |
4.1.1 同一认证形式交叉现象 |
4.1.2 同一定位的认证产品交叉现象 |
4.1.3 不同定位产品交叉现象 |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分析 |
4.2.1 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
4.2.2 部门利益化,公共决策失效 |
4.2.3 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市场规制不完善 |
4.2.4 多套系统并存,有限社会资源浪费 |
4.3 农产品认证市场认知情况实证调查分析 |
4.3.1 生产者对三品认知情况分析 |
4.3.2 经营者对三品认知情况分析 |
4.3.3 消费者对三品认知情况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认证管理理论应用分析 |
5.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分析 |
5.1.1 羊群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
5.1.2 羊群效应原理研究 |
5.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的破窗效应分析 |
5.2.1 破窗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
5.2.2 破窗效应的原理研究 |
5.2.3 破窗效应的行为影响分析 |
5.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热炉效应分析 |
5.3.1 热炉效应定义及内涵 |
5.3.2 热炉效应原理研究 |
5.3.3 热炉效应行为影响分析 |
5.4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青蛙效应分析 |
5.4.1 青蛙效应定义及内涵 |
5.4.2 青蛙效应的原理研究 |
5.4.3 青蛙效应的行为影响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农产品认证发展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中药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药知识产权的内涵界定 |
1 知识产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1 知识产权概念的起源与形成 |
1.2 知识产权的基本类型 |
1.3 知识产权的本质 |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 |
3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应然性和正当性 |
3.1 传统知识定义的精确化 |
3.2 传统医学(中药)的定义的确定化 |
3.3 中药知识产权的重大的经济利益 |
3.4 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来自于人权的要求 |
3.5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异同,决定了中药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殊性 |
3.6 中医中药是我国文明的优秀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 |
3.7 从文化多样性来看,对传统知识中医中药进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
第二章 国际上和部分国家传统医药保护的实践 |
1 国际社会的努力 |
2 部分国家的保护尝试 |
2.1 津巴布韦:现代法律制度不足以使传统医药知识得到保护 |
2.2 印度:政府大力支持,民间组织积极运作,全面调查传统医药知识并进行收集归档 |
2.3 老挝:政府主导,建立专门机构(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保护传统医药知识 |
2.4 菲律宾:立法保护,制定全面保护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知识中的财产权的法律制度 |
2.5 启示 |
第三章 中药知识产权发展概况和研究动态 |
1 中药知产权保护在中药产业中的地位 |
1.1 中药产业发展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种需要 |
1.2 中药领域的技术竞争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
1.3 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要求广东省中药企业重视中药知识产权制度 |
1.4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回顾 |
2.中药知识产权现状及比较分析 |
2.1 专利 |
2.2 商业标记 |
2.3 版权 |
2.4 商业秘密 |
3.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
第四章 中药的专利保护 |
1 中药专利权的获得 |
1.1 专利的部分背景知识 |
1.2 中药专利保护的内容 |
1.3 权利归属 |
1.4 获取中药专利保护的必备条件 |
1.5 不能获取专利的因素 |
2 中药专利保护的方式 |
2.1 产品专利 |
2.2 方法专利 |
2.3 用途专利 |
3 中药复方的专利保护 |
4 关于中药专利权保护发展的一些思考 |
第五章 中药的商业标记和商业秘密保护 |
1 中药的商业标记保护 |
1.1 中药的商标保护 |
1.2 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制度 |
1.3 广东省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 |
2 以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中药的某些技术 |
第六章 中药的其他法律法规保护 |
1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
2 中药新药保护制度 |
3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和中药新药保护制度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农产品地理标志原理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1.3 研究主要内容 |
1.2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概述 |
1.2.1 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内研究概况 |
第二章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基本理论 |
2.1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 |
2.1.1 有关国际条约对地理标志定义 |
2.1.2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定义 |
2.2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基本特征 |
2.3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相关概念的梳理 |
2.3.1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商标的比较 |
2.3.2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原产地名称比较 |
2.3.3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货源标志的比较 |
2.3.4 农产品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比较 |
第三章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
3.1 国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概况 |
3.1.1 《巴黎公约》对货源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保护 |
3.1.2 《马德里协定》对货源标志的保护 |
3.1.3 《里斯本协定》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 |
3.1.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协议)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3.2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概况 |
3.2.1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基本情况 |
3.2.2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历程 |
3.3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
3.3.1 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取得 |
3.3.2 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 |
3.3.3 关于商标法保护体系与国家质检总局保护体系的比较 |
3.3.4 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农产品地理标志经济价值分析 |
4.1 经济学意义 |
4.1.1 经济价值理论分析 |
4.1.2 经济价值现实分析 |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
4.2.1 产品单价变动情况 |
4.2.2 产值变动情况 |
4.2.3 出口量占总量比例变动情况 |
4.2.4 种植户人均收入、营销户户均收入变动情况 |
4.2.5 本地加工企业总户数、总产量及总产值变动情况 |
第五章 农产品地理标志运用实践个案分析 |
5.1 “安溪铁观音”个案分析 |
5.1.1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情况介绍 |
5.1.2 “安溪铁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前发展状况 |
5.1.3 “安溪铁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情况 |
5.1.4 “安溪铁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后使用情况 |
5.1.5 “安溪铁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用分析 |
5.2 “柘荣太子参”个案分析 |
5.2.1 “柘荣太子参”主产区情况介绍 |
5.2.2 “柘荣太子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过程 |
5.2.3 “柘荣太子参”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监管情况 |
5.2.4 “柘荣太子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用分析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建议 |
6.1 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制度设计 |
6.1.1 明确保护模式 |
6.1.2 细化保护规定 |
6.1.3 完善审批程序 |
6.2 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 |
6.2.1 合理制定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规划 |
6.2.2 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体系 |
6.2.3 改进注册管理 |
6.2.4 健全市场监控 |
6.2.5 强化国际保护 |
6.3 关于发挥行业组织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的作用 |
6.3.1 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与职责 |
6.3.2 引导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 |
6.3.3 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
6.3.4 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国际注册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作者简历 |
四、35种产品新获原产地域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灵宝苹果原产地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 张轶.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2]武陵山片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研究[D]. 张婷婷.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3]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及运用研究[D]. 朱元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1)
-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为例[D]. 李冬文. 广西师范学院, 2014(03)
- [5]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D]. 成荣敏. 吉林大学, 2012(08)
- [6]河北省葡萄酒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 李彦宁.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7]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D]. 滕卫兴. 浙江工商大学, 2010(11)
- [8]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策研究[D]. 成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9]中药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田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农产品地理标志原理与实践探索[D]. 陈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