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姜玲[1](2020)在《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初探》文中提出作为公安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对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级公安人才起到基础性的育人作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思想上需要加深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育人过程中重视培养人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着重培养爱国主义人文情怀,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美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刘松林[2](2020)在《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文素养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修养,它倡导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在价值多元,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给予我们最根本的精神指引。当前基层民警处在公安队伍的第一线,其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质量和警察社会评价。就民警执法活动而言,其本质上是一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有熟练运用执法技能和业务知识等技术操作层面的能力,还需要深入挖掘“人性”上的价值,落实对执法对象的人文关怀。为此,亟需提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基层民警人文素养,培养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文献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对人文素养内涵进行了剖析,结合自身思考就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概念和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并通过跨学科视角寻求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想借鉴,在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其次,对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关现状进行了考量。当前,我国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相关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有很多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仔细评析,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大可以改进、提升的空间。且就目前来看,部分基层民警人文素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人文知识有待充实丰富、人文精神有待修养提升、人文行为有待锻炼塑造几个方面。为此,我们需要掌握系统思维,从警校教育、在职培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策部分,本文还运用了比较研究法,选取了其他一些代表性国家关于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举措,并总结了有关经验。最后,在上述研究的铺垫下,提出了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即在推进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队伍优化的基础之上,加强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引导,并从基层民警人文素养评价、人文行为调控、人文行为激励和人文素养保障四方面建立相应机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落实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环境支持。
黄雷[3](2020)在《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00年公安部颁布《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并施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警务化管理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通行模式。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我们熟知的军事化管理同宗同源,但它与军事化管理又存在差异,与公安机关的警务化管理亦存在差别,它是顺应社会进步和国家变革的产物,是符合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特色的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大思政格局、时代主题的变化都对新时期的警务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警务化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着眼于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探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效能,以及警务化管理在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意识和在公安高等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以及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阐释,主要从理论层面阐释了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内涵外延、基本内容以及主要类型;第三部分是主要功能分析,在分析公安院校学生特性基础上,探讨了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作用;第四部分是现状概况分析,概述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型安保活动为例总结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成果,提出SD警察学院在学生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是对策思考分析,主要从政府支持、学校举措、队伍建设、学生践行等层面提出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马海燕[4](2019)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文精神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文化动力,展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不断提升、发展和超越自身的内在动力。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人文精神水平的高下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本文关注于这批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国力日益强盛时代而成长的90后、00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在新时代来临之际,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必然要面临许多新问题,因此,如何培育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了重大的时代命题。通过对人文精神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整理,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由于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文明进一步趋同,但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当代之人文精神意义重大。第二,探讨了当代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阐述了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导向。第三,本文基于互联网革命性发展和国外媒体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提出在大学建立融媒体平台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建设。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对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论述,对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全文作了基础铺垫。第二部分是人文精神的理论概述。这部分主要对人文精神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首先从三个方面对人文精神的理论来源进行了阐述:马克思关于人文精神的主要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借鉴;然后讨论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三个内在要素:核心是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取向、道德取向和价值指向;最后对人文精神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科学精神、大学精神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关系论证。第三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要义。这个部分首先从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民族复兴两个角度讨论了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的三个培育原则;以及“真、善、美”三个方向的培育内容;指出了两个培育方向,即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及原因分析。这部分主要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和缺失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原因分析,辩证地阐述了因当代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等因素对大学生人文精神造成的诸多影响。文章的第五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是从践行真、善、美的角度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培育方案;二是从高校角度,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融媒体平台建设这两个重点途径;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家庭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自我完善这四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在提升人文精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当代,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和发扬人类古老的文明和智慧,另一方面要与时代发展和变革相俱进,以促进人文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培养中国的大学生以卓越的精神面貌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继而推动世界文明的前进,以期共赴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共同的未来。
贺学琴[5](2018)在《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文中研究指明加强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时代赋予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深层问题。立德树人是公安院校的根本任务,当前人文素质教育是警务人才培养中的短板。公安院校应健全人文素质课程培育体系,完善人文素质培育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厚实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有效提升警务人才的人文素质。
满炫[6](2017)在《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文中提出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院校作为文化思想传承创新的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同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也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也应结合自身特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立德”作为树人的根基,切实做好公安院校育人工作,促进公安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当前,在公安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相脱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和警务实战需要,满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发展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新的考验,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当代公安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警察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现状,这种思想现状将直接影响公安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未来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鉴于此,本文以“文化——教育”作为分析和探究视角,将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人才培育联系起来进行细致研究与探索,采取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研究、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现状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在公安院校的特定环境下,警察文化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试图找出能够提高我国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公安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对与研究主旨相关的文化、警察文化、文化育人以及警察文化育人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廓清,同时将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进行辨析,全面考察警察文化的特征、结构、育人功能以及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中的具体作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度阐释作为本文研究论证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将警察文化育人置于广阔的理论空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三个方面为警察文化育人探寻思想来源、理论基石和学科依据。在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下,理论联系实际,从当前形势背景出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安本科院校,对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存在的客观矛盾和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最后,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上,即如何切实加强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提出公安院校警察文化育人的目标,应把握的原则和遵循的规律,对此作出应然性分析,以提高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公安院校警察文化育人宏观框架的设定下,详细论述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内容构建和载体运行,以期从微观层面具体指明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周文慧[7](2016)在《对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人文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教育学生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对国家、民族的整体关怀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塑造。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公安院校的科学研究和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上。当前公安院校人文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比不充足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可从明确人文教育目标、加强通识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法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效果。
廖巧媛[8](2016)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教育》文中指出法律是以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这些看似冰冷的条文后面,关注的却是整个人类,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自由的人文精神,是法治的内核,缺失人文精神的法治,势必是不健全的,缺失了人文教育的法治教育也是不健全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如果缺失,势必会背离法治建设精神启蒙的历史担当,进而影响国家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公安院校应转变法治教育观念,彰显法学的光辉人性,塑造法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法治职业伦理。
单卫华,朱慧卿,刘红霞[9](2016)在《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四项建设",是今后警务工作的重点,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人,在于"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公安队伍"。"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16字的要求对加强公安队伍人文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政治建警的过程中努力打造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的"信念坚定"的公安队伍?如何使我们的人民警察在执法过
蔡养泉[10](2015)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提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针对从事警务工作的个体而进行的系统化的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使警察个体能够在职业实践中形成完善职业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现实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出现了警察权力腐败问题、徇私枉法问题、冷漠执法问题、服务态度恶劣问题、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过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使得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此问题,各级主管部门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各种规范和要求,也实施了大量以提高道德素质为主旨的活动和实践,但在如何将警察的外在规范和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和素养,再落实于职业行为和实践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本文试图确认人文关怀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基本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为指导,用人文关怀的新视野关注警察个体的需求实际,综合运用警务理论、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等,尝试以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问题为切入点,以警察个体需求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关联为主线,探求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在承认社会对警察需求的合理性前提下,找到警察个体需求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关联基础上,意图从个体需求的视角揭示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后所带来的新课题,并由此出发,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创新、观念转变、内容拓展、方法原则、实现途径、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从而完成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上的尝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第一、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视野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取向的现实可能性,实现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内在关联的第一步。通过对人文关怀思想的哲学阐释,明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通过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确立了加强我国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通过对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以人为本的社会背景、主体教育思想的社会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意蕴等的分析,为人文关怀思想融入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我国警察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而指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僵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造成道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阐述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教育的观念、内容体系、方法论原则、师资培养、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人文关怀的全面改造,意图找到提升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活力和效能的突破口。第三、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拓展。警察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核心与精髓,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具体要求,警察职业道德范畴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外延扩展。对教育内容的明确与科学的解释是对警察个体做好道德教育的根本和前提。第四、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个体主体能力提升的新拓展和人文关注。警察个体主体能力的培养涉及的方面很多,但就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领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主体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修养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警察职业领域中的道德冲突的分析,将道德教育的目光引入到造成警察个体思想困惑的实践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对修养的关注,提升警察个体的道德境界和自律能力。第五、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外环境保障进行了探讨,对警察个体学习、转化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动力、需求、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警察个体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公安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说 |
二、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
三、强化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 |
(一)优化人文课程设置,培养人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
(二)加强思政建设,着重培养爱国主义人文情怀 |
(三)关注情感发展,构建良性师生互动模式 |
(四)重视“美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
四、结束语 |
(2)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概述 |
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概念厘定 |
2.1.1 人文 |
2.1.2 人文素养 |
2.1.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 |
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要素分析 |
2.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组成要素 |
2.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
2.2.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基本内容 |
2.2.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基本原则 |
2.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
2.3.1 微观层面:促进民警个人全面发展 |
2.3.2 中观层面:提升基层民警执法效果 |
2.3.3 宏观层面:推动公安治理能力现代化 |
3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想借鉴 |
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3.2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与素质冰山模型理论 |
3.3 伦理学中的德性论思想 |
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思想 |
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现实考量 |
4.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举措及经验总结 |
4.1.1 我国关于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主要举措 |
4.1.2 我国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举措的经验总结 |
4.2 当前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现存问题与原因剖析 |
4.2.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现存问题 |
4.2.2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
5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相关经验 |
5.1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主要做法 |
5.1.1 欧美地区主要发达国家 |
5.1.2 亚洲地区主要发达国家 |
5.1.3 其他一些具代表性国家 |
5.2 国外警察人文素养提升的经验总结 |
5.2.1 实行严格的警察招录考核标准 |
5.2.2 充分发挥警校人文教育的作用 |
5.2.3 加强在职期间的警察教育训练 |
5.2.4 完善警员人文素养提升的保障措施 |
6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
6.1 推进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队伍优化 |
6.1.1 创建高素质的政工团队 |
6.1.2 提升基层民警招录标准 |
6.2 加强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教育引导 |
6.2.1 强化基层民警人文素养的提升观念 |
6.2.2 拓宽基层民警人文知识的吸收途径 |
6.2.3 丰富基层民警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 |
6.2.4 创新基层民警人文行为的引导方式 |
6.3 完善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制度设计 |
6.3.1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评价机制的设计 |
6.3.2 基层民警人文行为调控机制的设计 |
6.3.3 基层民警人文行为激励机制的设计 |
6.3.4 基层民警人文素养保障机制的设计 |
6.4 落实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的环境支持 |
6.4.1 优化基层警营物质文化环境 |
6.4.2 提升基层警营精神文化环境 |
6.4.3 加强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理论阐释 |
2.1 警务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
2.2 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外延 |
2.3 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1 思想政治教育 |
2.3.2 内务、纪律、队列管理 |
2.4 警务化管理的基本类型 |
第3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主要功能 |
3.1 公安院校学生的特性 |
3.1.1 政治意识与职业意识发展不平衡 |
3.1.2 学生学风的特点 |
3.1.3 警务技能与体能发展不平衡 |
3.1.4 学生心理积极与消极并存 |
3.2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作用 |
3.2.1 落实公安改革要求 |
3.2.2 推进公安院校现代化建设 |
3.2.3 培养高水平公安人才 |
第4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的现状概况——以SD警察学院为例 |
4.1 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介绍 |
4.2 SD警察学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成果--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型安保活动为例 |
4.2.1 优化了学生管理制度 |
4.2.2 完善了学生管理内容 |
4.3 SD警察学院在学生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3.1 警务化管理模式落后 |
4.3.2 警务化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
4.3.3 警务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缓慢 |
4.3.4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加强 |
第5章 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对策思考 |
5.1 政府支持:完善政策法律促进警务化管理的发展 |
5.1.1 完善法律法规转变管理理念 |
5.1.2 制定人才录用标准促进警务化管理模式改革 |
5.2 学校举措: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警务化管理进步 |
5.2.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 |
5.2.2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 |
5.2.3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
5.3 队伍建设:加快学管队伍建设推动警务化管理方式转变 |
5.3.1 建立学管队伍选拔标准 |
5.3.2 制定岗位职责标准 |
5.3.3 建立职业发展制度 |
5.4 学生践行:勇立潮头争当标兵 |
5.4.1 提高警务化管理认识 |
5.4.2 投身警务化管理实践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中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实证研究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1.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影响 |
1.4.2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 |
1.4.3 大学建立融媒体体系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
第2章 人文精神的理论概述 |
2.1 人文精神的理论来源 |
2.1.1 马克思关于人文精神的主要理论 |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
2.1.3 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借鉴 |
2.2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内在要素 |
2.2.1 人文精神的内涵 |
2.2.2 “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 |
2.2.3 人文精神中的社会取向 |
2.2.4 人文精神中的道德取向 |
2.2.5 人文精神中的价值指向 |
2.3 人文精神相关概念辨析 |
2.3.1 人文精神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区别 |
2.3.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
2.3.3 人文精神与大学精神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要义 |
3.1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 |
3.1.1 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
3.1.2 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3.2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原则 |
3.2.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
3.2.2 坚持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为依托 |
3.2.3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 |
3.3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容 |
3.3.1 “真”是人文精神的基础 |
3.3.2 “善”是人文精神的根本 |
3.3.3 “美”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
3.4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方向 |
3.4.1 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3.4.2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及原因分析 |
4.1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的表现 |
4.1.1 创新活跃度增强 |
4.1.2 自由而全面发展意识的提升 |
4.2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的原因分析 |
4.2.1 良好的社会支持 |
4.2.2 “后喻时代”的激励 |
4.3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
4.3.1 缺乏对“真”的执着追求和客观评判 |
4.3.2 缺乏对“善”的信仰笃定和知行统一 |
4.3.3 缺乏对“美”的审视能力和独立思考 |
4.4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
4.4.1 高等教育办学中的功利倾向 |
4.4.2 “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裹挟 |
4.4.3 网络媒体传播下多元文化的冲击 |
第5章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 |
5.1 大学教育践行人文精神之“真善美” |
5.1.1 鼓励和培育大学生探求和坚定“真” |
5.1.2 引导大学生悟“善”的道德情怀 |
5.1.3 提升大学生审“美”的创造力 |
5.2 高校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养成 |
5.2.1 高校改革发展须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 |
5.2.2 融媒体平台建设助力引领信息时代话语权 |
5.3 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支持与配合 |
5.3.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 |
5.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智慧运用 |
5.3.3 中国家庭教育在新时代的转变 |
5.3.4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价值 |
(一) 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全新标定是加强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依据 |
(二) “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是加强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责依据 |
(三) “五个过硬”队伍建设是加强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依据 |
二、当前我国警务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
(一) 公安院校育人生态环境中的人文素养缺失 |
1. 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精神缺失 |
2. 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缺失 |
(二) 公安院校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人文素养缺失 |
1. 知识层面:知识面窄, 缺乏对基本人文知识的汲取 |
2. 修养层面:社会责任感缺乏, 理想信念淡化 |
3. 能力层面:自我创新能力差, 发展后劲不足 |
三、新时代警务人才人文素质培育实践路径 |
(一) 健全人文素质课程培育体系和方式, 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 |
1. 建立通识课程体系 |
2. 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良性互动 |
3.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
(二) 完善人文素质培育机制, 保障人文素质培育的长久活力 |
1. 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
2. 建立明晰的考评机制 |
(三)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担负起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
(四) 厚实校园文化生态环境, 有效推进环境育人 |
(6)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的方法 |
二、历史分析的方法 |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
四、比较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警察文化及警察文化育人的一般概述 |
第一节 警察文化的界定 |
一、警察文化的内涵 |
二、警察文化的特征 |
三、警察文化的结构 |
第二节 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辨析 |
一、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区别 |
二、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联系 |
第三节 警察文化育人的界说 |
一、警察文化育人的内涵 |
二、警察文化的育人功能 |
三、警察文化育人功能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体现 |
第二章 警察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为警察文化育人提供丰厚养料 |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思想 |
二、注重个人修养的思想 |
三、强调情感欲望与理性精神统一的思想 |
第二节 党的科学理论为警察文化育人奠定理论基石 |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的相关理论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化育人思想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警察文化育人提供学理依据 |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
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为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提供方法论指导 |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 |
第三章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剖析 |
第一节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概况 |
三、调查分析 |
第二节 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实证分析 |
一、政治思想素质总体良好,消极思想仍然局部存在 |
二、职业价值观尚未定型,价值取向存在功利化倾向 |
三、主体意识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
四、心态积极,富有创新精神,但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薄弱 |
第三节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四章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目标、原则及规律 |
第一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的育人目标 |
一、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 |
二、育人目标的科学设定 |
第二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应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筑牢公安大学生忠诚警魂的原则 |
二、坚持促进公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
三、坚持强化公安大学生警察意识的原则 |
四、坚持培育公安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 |
五、坚持培养公安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原则 |
第三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应把握的规律 |
一、尊重人格培育多种要素协同的规律 |
二、尊重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规律 |
三、尊重文化育人外在环境制约的规律 |
第五章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内容构建及载体选择与运行 |
第一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内容构建 |
一、强化精神支柱,铸造忠诚警魂 |
二、传承文化传统,发扬时代精神 |
三、贴近公安实战,突出警察特色 |
四、激发内在活力,形成文化自觉 |
第二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 |
一、载体选择的价值标准 |
二、载体选择的基本要求 |
三、载体选择的基本类型 |
第三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载体运行 |
一、虚实结合,加强公安院校警察物质文化建设 |
二、政治建警,加强公安院校警察精神文化建设 |
三、制度创新,加强公安院校警察制度文化建设 |
四、以人为本,加强公安院校警察行为文化建设 |
结语 |
附录 |
一、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现状调查问卷 |
二、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文献类 |
二、期刊文献类 |
三、英文文献类 |
四、报纸文献类 |
读博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
一、论文 |
二、科研课题 |
三、科研获奖及社会评价 |
致谢 |
(7)对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内容 |
(一)教育学生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 |
(二)教育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整体关怀 |
(三)教育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塑造 |
二、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二)引领公安院校的科学研究 |
(三)促进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
三、当前公安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文教育目标拟定不明确 |
(二)课程设计方案对人文教育课程安排不充分 |
(三)教育资源对人文教育配比不充足 |
(四)人文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化 |
四、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改革的途径 |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人文教育的地位 |
(二)设置通识课程,完善人文教育内容 |
(三)整合人文教育师资,优化教育资源 |
(四)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人文教学方法 |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
(8)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
二、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彰显人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
(二)培养情怀,重塑法治人文精神。 |
(三)公平公正,培养法治职业伦理。 |
三、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 |
(一)转变法治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新理念。 |
(二)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
(9)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人文素质总体状况良好,学校人文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
(一)政治素质过硬 |
(二)人际关系和谐 |
(三)责任感强烈,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
(四)学校人文教育必要且有一定成效 |
二、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
1. 学生的法治意识、公正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2. 学校对人文教育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3. 学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
4. 学校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2. 公安院校定位决定 |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
三、提升公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
(一)提高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 |
1. 学校顶层设计体现人文精神 |
2. 教师教学贯通人文理念 |
3. 学生主动求知提升人文素养 |
(二)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
1.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加大人文学科的课时量 |
2. 教学内容要加强人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等人文课程 |
3. 课程选择、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
(三)拓宽人文教育途径 |
1. 成立人文素质社团 |
2. 举办专题演讲 |
3. 加强图书馆建设 |
(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 |
(10)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缘起 |
(一) 现实依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 理论依据: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主要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第一章 人文关怀与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探析 |
一、 人文关怀的思想来源及内涵 |
(一) 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二)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嬗变及内涵 |
(一) 西方警察职业道德的发展概述 |
(二) 中国警察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阐释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与人文关怀 |
(二) 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确立 |
(三)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兴起 |
第二章 人文关怀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
一、 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
(一) 我国警察队伍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 |
(二) 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现状 |
(一)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
(二) 在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
(四)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具有现实可能性 |
(二) 人文关怀是警察个体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
(三) 人文关怀是回归警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本质的必然途径 |
(四) 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
第三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完善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整体思路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 |
三、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完善 |
(一)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立 |
(二)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 |
(三)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范畴的明确 |
第四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对主体能力的培养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
(一) 解决警察职业道德冲突与选择问题的重要意义 |
(二) 警察职业道德冲突与选择问题的分析思考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主体自我修养能力的培养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关系 |
(二) 警察个体道德自我修养的含义与内容 |
(三) 警察个体道德自我修养的内容与途径 |
第五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部激励环境建设 |
一、 警察内部激励环境建设的历史进程 |
二、 新时期警察个体的需求分析及意义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部激励环境建设的基本途径 |
(一) 警察激励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
(二) 警察激励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六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外部执法保障环境建设 |
一、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
(二)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 |
二、 加强警察执法权益外部保障环境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
(一) 加强警察执法权益保障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 加强和改进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环境建设的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公安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 姜玲. 高教学刊, 2020(26)
- [2]基层民警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D]. 刘松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SD警察学院为例[D]. 黄雷. 南昌大学, 2020(01)
- [4]中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 马海燕. 辽宁大学, 2019(05)
- [5]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贺学琴.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6)
- [6]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D]. 满炫.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7]对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 周文慧.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5)
- [8]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教育[J]. 廖巧媛.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01)
- [9]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J]. 单卫华,朱慧卿,刘红霞. 公安教育, 2016(03)
- [10]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蔡养泉.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