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贝边蛋白资源酶法水解条件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焦奎[1](2019)在《以扇贝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制备工艺及其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海洋贝类资源丰富,加工后废弃物(贝壳、扇贝裙边等)数量巨大。目前,对贝类加工废弃物的传统利用方式产值偏低,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在我国城乡居民缺钙现象比较普遍,补钙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尤其作为最新型补钙产品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十分引人瞩目。本文以栉孔扇贝裙边为主要原料,探索酶解扇贝裙边蛋白制备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最优工艺条件,并进一步对制得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和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扇贝裙边的效果进行优化,以游离氨基酸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每种酶的最佳酶解温度、时间、pH和加酶量。经过优化后,最终游离氨基酸转化率为75.25%。将得到的复合氨基酸液与贝壳源氯化钙进行鳌合,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以氨基酸和钙离子的鳌合率为评价指标,最佳鳌合反应条件为鳌合温度40℃,鳌合时间为40min,介质pH为9.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鳌合反应,鳌合率可达92%。对得到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以及质量分析,确保钙离子成功鳌合和产品安全。通过动物试验对得到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进行功能性评价。一期动物试验选用四周龄SD雄性大鼠做壮骨试验,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内脏指数、钙代谢和骨密度等指标,确定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吸收利用效率、安全性及壮骨效果。二期动物试验选择三月龄的SD去势雌性大鼠模拟绝经后的骨质疏松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试验,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内脏指数和骨密度,同时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雌二醇和25-羟基维生素D以及Rank/Rankl/OPG通路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成骨通路蛋白Wnt/β-Catenin,并使用Micro-CT和免疫组化切片进一步确定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氨基酸鳌合钙有良好的吸收效果,能够显着增加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提高其OPG的表达,降低Rankl和Rank的表达水平,达到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值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并且复合氨基酸鳌合钙无毒性,可以安全使用。本研究探讨了以扇贝裙边和贝壳制备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工艺技术,并对其功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价。该工艺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并且制备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吸收效果好,可以治疗绝经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研究结果为高值化综合利用海洋贝类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张超,唐志红,赵振军,秦松[2](2015)在《碱性蛋白酶水解扇贝边条件的优化》文中指出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碱性蛋白酶水解扇贝边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对在最适酶解条件下制得的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扇贝边的最适条件为,[S]/[E]为12、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240 min、p H值为11。在最适酶解条件下制得的扇贝边酶解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显着的清除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李永青,赵祥忠,张合亮,姜双双,杨晓宙[3](2014)在《酶法制备贝类寡肽生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贝类裙边为原料,采用协同酶解制备贝类寡肽,探讨影响贝类寡肽得率的因素。结果表明:贝类裙边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处理有助于提高酶解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酶解参数为底物浓度12g/100mL,加酶量500U/g,pH 7.5,酶解温度55℃,时间60min;酶解液经分子量为10kD和1kD的超滤分离,含有寡肽部分的酶解液经纳滤浓缩,最后喷雾干燥制得小分子的贝类寡肽产品。
耿瑞婷[4](2014)在《扇贝加工副产物制备海鲜调味汁的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以扇贝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对原料预处理工艺、酶解工艺、脱腥脱苦工艺和美拉德反应的研究制备海鲜风味良好的酶解物,并以此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方开发出一款质量稳定、营养丰富的新型海鲜调味汁,为扇贝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利用提供技术支持。1.扇贝加工副产物预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对高温蒸煮、水浴加热和微波加热三种处理方法后扇贝加工副产物的水解度的比较,得出最佳预处理方法为:115℃高压蒸煮25min,充分均质后作为酶解实验物料用。2.扇贝加工副产物的酶解工艺研究:通过对酶制剂的选择、单酶水解、双酶水解、分阶段酶解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先以中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1:4的比例在加酶量为2000U/g、底物浓度1:1、温度45℃、pH6.5的条件下水解5h;再在45℃、pH6.0的条件下添加风味蛋白酶250U/g水解5h。此时,扇贝加工副产物水解度可达63.85%。3.扇贝加工副产物蛋白酶解液的脱腥脱苦工艺研究:通过对活性炭吸附法、掩蔽法、超滤法、超滤和掩蔽联合法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超滤和掩蔽联合法处理后酶解液腥味值0分,苦味值0分,蛋白质回收率为92.0%,掩蔽剂最佳用量为0.005%乙基麦芽酚、0.002%乳酸乙酯、0.1%料酒、0.5%食盐。4.美拉德反应改善扇贝加工副产物蛋白酶解液风味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双指标的正交实验,确定了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酶解液中添加4.5%葡萄糖、2.5%甘氨酸,在pH为7的条件下密封加热到120℃反应50min。5.海鲜调味汁的制备工艺研究:通过对扇贝蛋白酶解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了基本工艺条件:以31%的蔗糖脂肪酸脂(HLB4.5)和69%的单硬脂酸甘油脂(HLB16.9)两种乳化剂配制成复合乳化剂(HLB13);在45℃下,按照0.03%的添加量将复合乳化剂添加到酶解液中,均质4min后装于300ml玻璃瓶中,100℃灭菌20min,贮存6个月后,未出现分层现象,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指标均能达到质量要求。因此,实验制备的海鲜调味汁是一种集营养、风味、保健一体的理想调味品。
李彩[5](2013)在《酶解海湾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湾扇贝在我国渤海东部大范围养殖的珍贵资源,扇贝柱是扇贝中主要的可食部分,然而其它大量的加工废弃物作为废弃物被丢弃。然而这些加工废弃物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兴趣。本文以海湾扇贝裙边为原料,通过酶工程技术及超滤、凝胶层析、反相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扇贝裙边活性肽,为合理、高值利用扇贝裙边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开发利用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水解度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六种酶水解海湾水解扇贝裙边的效果。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水解度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最高。选用水解温度、加酶量和水解时间三个显着因素对扇贝裙边酶解工艺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旋转正交法进行优化,并且以水解度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考察指标,得到酶解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5℃,pH8,底物浓度4%,加酶量12.9%,反应时间6h。在最优水解条件下测定水解度为30.67%,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达到25.64%。经过水解得到的酶解液中通常含有多种杂质,比如未水解的扇贝裙边、变性的蛋白酶等。超滤技术是酶解液常用的分离方法。在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扇贝裙边水解液(SSPH)先经过0.45μm的微孔滤膜初滤,去除其中的杂质,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10kDa、5kDa、3kDa、1kDa)的超滤膜对扇贝裙边酶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获得SSPH-Ⅰ(酶解原液)、SSPH-Ⅱ(>10kDa)、SSPH-Ⅲ(10kDa5kDa)、SSPH-Ⅳ(5kDa3kDa)、SSPH-Ⅴ(3kDa1kDa)和SSPH-Ⅵ(<1kDa)六种不同分子量组分。冷冻干燥后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比较以上各肽段不同浓度的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得到SSPH-Ⅲ的活性组分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利用Sephadex G-50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组分SSPH-Ⅲ,并优化了凝胶过滤条件为:洗脱液为去离子水,样品的上样浓度为75mg/mL,样品的上样量为0.5mL,洗脱流速为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在最优的条件下组分SSPH-Ⅲ被分离纯化成了2个组分F1和F2。并分别检测了各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发现,组分F1表现出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37.16%。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RP-HPLC)对F1进一步分离纯化,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BDS-C18色谱柱(E2017139,250mm×4.6mm,5μ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10%70%乙腈(0.05%TFA)梯度洗脱30min。经分离纯化后得到一个峰SSPH-Ⅲ-F1-P。采用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仪(LTQ Orbitrap)对扇贝裙边抗氧化肽的分子量进行测定,测定出SSPH-Ⅲ-F1-P的m/z值为1206.28。通过多肽分子量计算出分子量为4101.09Da。
金文刚[6](2013)在《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功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沿海扇贝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扇贝加工量也随之增加。扇贝柱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低值副产物(包括贝壳、裙边、中肠腺、生殖腺),约占扇贝湿重的70%,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扇贝生殖腺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制备蛋白水解物或活性肽的良好资源。本文以虾夷扇贝生殖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雌、雄生殖腺的化学组成,初步研究了中性蛋白酶对雌、雄生殖腺的水解效果及产物功能特性。一方面考察生殖腺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和理化功能特性,并从水解物中进行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和氨基酸序列鉴定;另一方面,通过美拉德反应修饰和钙螯合修饰制备生殖腺水解物的衍生物,考察其功能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虾夷扇贝生殖腺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干重的62.89±0.87%(雌性生殖腺,SFG)和81.66±0.03%(雄性生殖腺,SMG)。将4%底物浓度的变性处理(100℃,10min)和未变性处理(对照组)的虾夷扇贝生殖腺匀浆,利用中性蛋白酶在50℃条件下恒温水解180min后,制备得到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水解物(SFGHs)和雄性生殖腺水解物(SMGHs)。结果表明,SFG经中性蛋白酶水解后,水解效果较好,而中性蛋白酶水解SMG后, SMGHs呈弱凝胶特性。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和雄性生殖腺经变性处理后进行酶解,肽得率和水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多肽经变性处理后,肽得率和水解度分别提高了94.78%和36.16%。利用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对SFGHs进行分离,发现变性处理组的组分较对照组相比更为集中,而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变性处理的SFGHs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50Da~5000Da范围内,约占整个水解液的74.78%,符合生物活性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因此,对SFG进行热变性处理后,采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可以从水解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肽组分。(2)针对SMGHs呈弱凝胶性质,制备不同水解度的SMGHs对其理化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GHs的理化功能特性较SMG有所改善。深度水解能提高SMGHs的溶解性和凝胶性,而有限水解后,持水/油性和表面疏水性较好。SMGHs的乳化性与水解度无关,但是受pH环境的制约。SMG的水解导致SMGHs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下降,水解度越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越差。氨基酸分析表明,SMG和SMGHs含有丰富的甘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1.63%~42.9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多功能蛋白基料应用于食品工业中。(3)扫描电镜观察显示,SMGHs呈现多孔、三维网状结构。SMGHs中肽段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小于1000Da和大于10000Da的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6.86%和30.30%。采用质构仪研究了SMGHs的凝胶特性,并与几种商品亲水胶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MGHs的硬度和稠度分别为40.49±1.96g和479.02±37.04g·sec,和1.5%的瓜尔豆胶和卡拉胶比较接近(p>0.05),并和1.0~2.0%的黄原胶和0.5~1.0%的明胶相当。SMGHs的粘度为23.69±1.92g,接近1.0%的瓜尔豆胶和黄原胶、1.0~1.5%的明胶和1.5%的卡拉胶。SMGHs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质,在某些条件下可替代瓜尔豆胶、明胶、黄原胶和卡拉胶,在食品体系中可能会起到增稠和胶凝作用。(4)为了进一步阐明SMGHs的凝胶机制,通过向SMGHs添加一些能破坏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化学试剂,来研究其凝胶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PG后,SMGHs凝胶强度下降,并且与添加浓度呈正相关。添加8M尿素后,SMGHs凝胶特别弱。添加0.3M的NaCl、KCl、CH3COONa和NaSCN后,SMGH凝胶性质得到显着增强(p<0.05),但是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SMGHs凝胶性质下降,特别是3M NaSCN对SMGHs凝胶形成的抑制作用。另外,添加DTT、2-ME和NEM也可以降低凝胶性质(p<0.05),但是整体凝胶状态未发生变化。这说明维持SMGHs凝胶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5)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为指标,对SFGHs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FGHs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0%时的样品浓度)为9.44mg/mL,对Fe2+螯合能力的IC50值(螯合率达到50%时的样品浓度)为0.94mg/mL,还原能力的AC0.5值(吸光度为0.5时的样品浓度)为5.88mg/mL。氨基酸分析表明,SFGHs中Gly、Glu、Asp、Val和Lys含量相对较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51%。SFGHs经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后得到6个组分,其中4号组分(F4)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对F4组分进行质谱分析,得到两个寡肽被鉴定为His-Met-Ser-Tyr(P1)和Pro-Glu-Ala-Ser-Tyr(P2)。P1和P2经人工合成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其中30mM的P1和P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54.03±3.95%和50.27±1.36%,弱于对照BHA(20mM)。另外,P1和P2对羟基自由基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6)在SFGHs与还原糖模拟体系下,研究了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FGHs美拉德反应的适宜单糖为核糖、反应pH为8.0,肽糖质量比为1:2、适宜反应时间46h、适宜温度80100℃。在此条件下,制备虾夷扇贝雌生殖腺水解物-核糖美拉德反应产物(SFGHs-MRPs),发现SFGHs-MRPs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49.55μg/mL,还原能力的AC0.5值为34.34μg/mL,分别是SFGHs的190.51和171.23倍。另外,SFGH-MRPs在浓度为32μg/mL以上时,对羟自由基诱导DNA氧化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能力。SFGHs与核糖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pH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或反应时间越长,pH下降越明显;反应体系的紫外吸收、褐变程度、荧光强度和抗氧化活性呈上升趋势,并且温度越高或反应时间越长,增幅越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虾夷扇贝雌生殖腺水解物-核糖美拉德反应体系pH与OD294、OD420、荧光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呈现负相关,而其它各指标间表现出显着正相关(p<0.01)。(7)为了优化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多肽-Ca2+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反应pH、时间、温度和多肽/氯化钙质量比对螯合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雌生殖腺多肽-Ca2+螯合物最优制备工艺为:pH8.0、温度64.8℃、反应时间为22min、多肽与氯化钙质量比为3.4:1,螯合物得率预测值为6.78%,实际得率为6.81%,响应面预测模型较为可靠,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多肽-Ca2+螯合物中氮和钙质量分数分别为6.67±0.11%和9.75±0.17%。多肽中的氨基和羧基可能参与了Ca2+的螯合反应。虾夷扇贝生殖腺多肽-Ca2+螯合物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钙透析率为41.86±2.33%,该螯合物具有较好的钙生物利用度。
李洪艳[7](2013)在《真鲷鱼头制取鱼油及肽硒螯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真鲷鱼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鱼头是其主要的副产物,且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本论文以真鲷鱼头为原料,通过酶法水解制备肽和鱼油,并以分子量小于3000Da的肽为原料与硒盐合成制备肽硒螯合物,为真鲷鱼头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不同酶的水解试验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度最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950 U/g、温度55℃、料液比1:4、pH值7.0、水解时间6 h。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61.15%,鱼油提取率为82.09%。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水解液中15种氨基酸总量达41909mg/100mL,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41.24mg/100mL。利用活性炭对水解液脱腥,去腥条件为:温度45℃,活性炭用量0.5%,时间35min。经活性炭处理过的水解液腥味值为2.25,肽损失为4.09%。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结果表明,粗鱼油含23种脂肪酸,主要为C13-C22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1.45%,EPA及DHA的总量为19.52%。水解液的超滤分离研究表明,超滤条件为:压力0.08 MPa、温度30℃。收集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肽水解液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螯合反应的最佳工艺为:温度80℃、质量比(肽:硒盐)3:1、pH 8.5、肽浓度3%、时问40 min。此条件下,螯合率为42.26%,产物得率36.19%。紫外光谱、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肽与硒豁之问生成了螯合盐。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肽及肽硒螫合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02。·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样品浓度范围内,肽对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柑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肽硒螯合物对沙门氏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崔金会[8](2012)在《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制备工艺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虾夷扇贝裙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水解蛋白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跟踪研究,采用凝胶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初步分离,为开发和利用扇贝裙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1.虾夷扇贝裙边的基本组成为:蛋白质含量11.23%,水分85.67%,灰分0.96%,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氨基酸组成齐全。2.采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对虾夷扇贝裙边进行水解,对其水解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为最佳作用酶。3.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单酶水解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加酶量、pH值、液固比五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适酶解条件。其中,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加酶量1.1%,pH8.0,酶解时间6h,液固比3,水解度达到34.58%。胰蛋白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温度50℃,加酶量1.0%,pH8.0,酶解时间6h,液固比3,水解度为28.70%。4.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复合酶进行了水解实验。固定液固比为3,考察温度、总加酶量、加酶比例、pH值、时间五因素对复合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复合酶水解的最适条件:酶解温度45℃,加酶量1.1%,枯:胰=2:1,pH7.5,酶解时间6h,液固比3,虾夷扇贝裙边的水解度可达到37.69%,优于单酶水解。5.对水解蛋白进行了抗氧化和抑菌等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水解蛋白对体外羟基自由基具有非常强的清除活性,其EC50为0.2981mg/mL;对番茄灰叶斑病菌和芦笋茎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6.对抗氧化活性肽进行了初步分离,采用Sephadex G-25对水解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并对收集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肽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崔金会,邢荣娥,李荣锋,李鹏程[9](2012)在《扇贝边水解蛋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文中研究说明以水解度(DH)为测定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扇贝边水解蛋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物的分子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H7.0~8.0,液固比3:1,酶解温度45℃,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0.6%,胰蛋白酶0.3%,酶解时间7h,蛋白质水解度可达37.6%。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酶解产物为14.4ku以下的多肽分子。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该产物对羟自由基的EC50为0.2981mg/mL,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佟蕾[10](2011)在《鲍鱼性腺综合加工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鲍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在东亚地区广泛养殖。在鲍鱼加工中,占鲍鱼总重约20%的鲍鱼脏器被丢弃或加工成饲料,不仅是原料资源的极大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水酶法是一种从水产品(主要是鱼类)副产物中回收营养物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性腺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对其进行处理,检测主要营养物质在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中的动态分布情况,以期为水酶法应用于贝类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鲍鱼性腺,在酶解的第0、5、10、20、30、40、50、60、120、180和240 min收集酶解液,酶解液经离心分离得水层、乳状层及沉淀层。测定水层、乳状层和沉淀层中干物质质量及各层干物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含量;测定水层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对水层进行醇沉处理得多糖及蛋白样品,测定样品的质量及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酶解的进行,营养物质从沉淀层进入到水层和乳状层中。在酶解前,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28%、14.68%、82.05%,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9.67%、89.12%,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5%、38.90%、60.65%,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3.14%、96.73%。水解5 min时,水解度迅速增加,营养物质向水层及沉淀层分布,此时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离心后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23%、69.90%,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2%、20.77%、71.52%,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5%、48.09%、49.96%,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7%、4.20%、87.53%;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离心后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的干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59%、23.15%、68.26%,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9%、24.71%、70.11%,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5%、50.28%、46.28%,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57%、5.46%、82.97%。此后水解度仍在上升但增幅减缓,营养物质向水层及乳状层移动缓慢。水解240 min时,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离心后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13%、28.60%、56.28%,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94%、25.59%、55.47%,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02%、53.34%、31.64%,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04%、5.00%、73.96%;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离心后乳状层、水层及沉淀层的干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02%、31.38%、57.60%,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39%、37.79%、50.82%,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68%、58.06%、36.25%,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37%、6.77%、73.86%。底物经蛋白酶酶解后,不溶性的结构蛋白断裂、分解成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肽及游离氨基酸,而束缚在其中的多糖及油脂也被释放出来,这是营养物质随水解进行而发生动态分布变化的原因。酶解液的水层经醇沉处理后,获得蛋白及多糖样品。从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所获蛋白样品的蛋白回收率分别为18.72%、20.15%,蛋白纯度分别为67.14%、63.35%。蛋白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蛋白酶酶解不彻底,蛋白质从沉淀层向水层释放不充分。从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所获多糖样品的糖回收率分别为44.08%、44.58%,糖纯度分别为25.74%、27.60%。糖纯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贝类性腺多糖在蛋白酶酶解不充分的情况下,仍以糖蛋白形式存在。
二、扇贝边蛋白资源酶法水解条件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扇贝边蛋白资源酶法水解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以扇贝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制备工艺及其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扇贝裙边酶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工艺优化 |
1.1 试验试剂、仪器与材料 |
1.1.1 试剂 |
1.1.2 仪器 |
1.1.3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扇贝裙边的预处理 |
1.2.2 扇贝裙边粉末的脱脂 |
1.2.3 酶解工艺流程 |
1.2.4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甲醛滴定法 |
1.2.5 总氮(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
1.2.6 粗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脱脂结果 |
1.3.2 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1.3.3 酶解试验结果 |
1.4 小结 |
第二章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析 |
2.1 试验试剂、仪器与材料 |
2.1.1 试剂 |
2.1.2 仪器 |
2.1.3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扇贝壳为钙源的氯化钙制备 |
2.2.2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制备 |
2.2.3 钙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 |
2.2.4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重金属、微生物及贝类毒素检测[40]: |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2.2.6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在体外胃肠模拟体系中的稳定性 |
2.2.7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鳌合试验优化结果 |
2.3.2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重金属、微生物及贝类毒素检测 |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2.3.4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在体外胃肠模拟体系中的稳定性 |
2.3.5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安全性、吸收及壮骨效果评价 |
3.1 试验试剂、仪器与材料 |
3.1.1 试剂 |
3.1.2 仪器 |
3.1.3 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动物分组 |
3.2.2 内脏指数 |
3.2.3 钙代谢测定 |
3.2.4 血液学指标测定 |
3.2.5 骨密度测定 |
3.2.6 试验小鼠饲料、股骨及粪便中的钙含量的测定 |
3.2.7 动物伦理学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内脏指数 |
3.3.2 一期动物试验血清生化结果 |
3.3.3 一期动物试验骨密度 |
3.3.4 钙代谢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治疗骨质疏松效果评价 |
4.1 试验试剂、仪器与材料 |
4.1.1 试剂 |
4.1.2 仪器 |
4.1.3 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动物分组 |
4.2.2 血液学指标测定 |
4.2.3 骨密度测定 |
4.2.4 Micro-CT检测 |
4.2.5 骨壁厚度及骨结构检测 |
4.2.6 ELISA试剂盒检测 |
4.2.7 骨钙含量测定 |
4.2.8 石蜡切片 |
4.2.9 Western blot |
4.2.10 数据分析 |
4.2.11 动物伦理学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二期动物试验血清生化检测 |
4.3.2 二期动物试验股骨L3、L4 腰椎骨密度及骨钙含量 |
4.3.3 Micro-CT结果 |
4.3.4 骨壁厚度及骨结构分析结果 |
4.3.5 ELISA试验结果 |
4.3.6 切片结果 |
4.3.7 Western blot结果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1 栉孔扇贝概述 |
1.1 栉孔扇贝的形态特征 |
1.2 栉孔扇贝的营养成分 |
2 我国海洋贝类资源利用现状 |
2.1 鲜食及传统食品加工 |
2.2 功能性食品及医药领域应用 |
3 贝类蛋白资源酶解研究现状 |
3.1 蛋白酶解常用工具酶 |
3.1.1 动物蛋白酶 |
3.1.2 植物蛋白酶 |
3.1.3 微生物蛋白酶 |
3.2 贝类蛋白酶解工艺研究 |
3.2.1 酶解条件系数 |
3.2.2 酶解工艺研究方法 |
4 复合氨基酸鳌合钙的研究进展 |
4.1 氨基酸鳌合物概述 |
4.2 制备氨基酸鳌合钙的原料 |
4.2.1 制备氨基酸鳌合钙的氨基酸源 |
4.2.2 制备氨基酸鳌合钙的钙源 |
4.3 氨基酸鳌合钙的制备 |
4.3.1 酶解蛋白质与钙盐水相结合技术 |
4.3.2 高压流体纳米磨技术 |
4.3.3 微波固相合成技术 |
4.3.4 离子交换法 |
4.3.5 电解法 |
4.4 氨基酸鳌合钙的应用 |
4.4.1 氨基酸鳌合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4.4.2 氨基酸鳌合钙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4.4.3 氨基酸鳌合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4.4.4 氨基酸鳌合钙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 |
5 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
5.1 致病原因 |
5.1.1 继发性骨质疏松 |
5.1.2 绝经后骨质疏松 |
5.2 临床表现 |
5.3 治疗方法 |
5.3.1 激素替代疗法(HRT) |
5.3.2 补钙 |
5.3.3 维生素D(vitamin D) |
5.3.4 双磷酸盐二磷酸盐 |
5.3.5 降钙素(CT)降钙素(CT) |
5.3.6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 |
5.3.7 氟制剂氟 |
5.3.8 甲状旁腺素(PTH)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碱性蛋白酶水解扇贝边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扇贝边水解条件优化的单因素实验 |
2.2 扇贝边水解条件优化的正交实验 |
2.3 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2.3.1 扇贝边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3.2 扇贝边酶解产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3 结论 |
(3)酶法制备贝类寡肽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测定方法 |
1.2.2 贝类寡肽生产工艺 |
1.2.3 前处理工艺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1.2.4 复合酶协同酶解工艺条件优化 |
1.2.5 贝类寡肽纯化的研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前处理工艺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2 复合酶协同酶解工艺条件优化 |
2.2.1 蛋白酶种类的确定 |
2.2.2 贝类裙边溶液浓度对寡肽得率的影响 |
2.2.3 加酶量对贝类寡肽得率的影响 |
2.2.4 pH值对贝类寡肽得率的影响 |
2.2.5酶解温度对贝类寡肽得率的影响 |
2.2.6 酶解时间对贝类寡肽得率的影响 |
2.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 |
2.4 贝类寡肽产品的纯化 |
3 结论 |
(4)扇贝加工副产物制备海鲜调味汁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扇贝加工副产物概论 |
1.2 扇贝加工副产物前处理技术研究 |
1.3 酶解技术研究 |
1.4 脱腥技术研究 |
1.5 美拉德反应影响研究 |
1.6 海鲜调味品研究概况 |
1.7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章 扇贝加工副产物预处理技术研究 |
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扇贝加工副产物酶解技术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扇贝蛋白酶解液脱腥脱苦工艺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结论 |
第五章 美拉德反应改善扇贝蛋白酶解液风味的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结论 |
第六章 利用扇贝蛋白酶解液制备海鲜调味汁的研究 |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6.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酶解海湾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扇贝 |
1.1.1 扇贝资源概况 |
1.1.2 扇贝裙边及其利用现状 |
1.2 氧化及抗氧化 |
1.3 抗氧化肽 |
1.3.1 抗氧化肽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
1.3.2 抗氧化肽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方法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与研究内容 |
2 酶解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主要材料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扇贝裙边的理化指标测定 |
2.2.2 酶活力的测定 |
2.2.3 扇贝裙边抗氧化肽的最佳水解酶的选取 |
2.2.4 水解度(DH)的测定 |
2.2.5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 |
2.2.6 中性蛋白酶单因素水解试验 |
2.2.7 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优化水解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扇贝裙边成分分析 |
2.3.2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
2.3.3 蛋白酶的选择 |
2.3.4 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3.5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3.6 加酶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3.7 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3.8 底物浓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3.9 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优化水解条件 |
2.3.10 水解条件优化的方差分析 |
2.3.11 验证试验 |
2.4 小结 |
3 超滤法分离扇贝裙边活性多肽的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 |
3.1.1 主要材料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超滤 |
3.2.2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3.2.3 还原能力的测定 |
3.2.4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测定 |
3.2.5 数据分析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 DPPH 清除率的测定 |
3.3.2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还原力的测定 |
3.3.3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测定 |
3.4 小结 |
4 扇贝裙边活性肽 SSPH-Ⅲ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4.1 材料和仪器 |
4.1.1 主要材料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4.2.2 Sephadex G-50 凝胶层析 |
4.2.3 RP-HPLC 分析扇贝裙边抗氧化肽 |
4.2.4 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仪条件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Sephadex G-50 凝胶层析分离条件的确定 |
4.3.2 反相高效液相 RP-HPLC 分析扇贝裙边抗氧化肽 |
4.3.3 LTQ-Orbitrap 测定分子量 |
4.4 小结 |
5 结论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功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扇贝概述 |
1.2 扇贝低值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1.2.1 扇贝生殖腺的开发利用 |
1.2.2 扇贝裙边的开发利用 |
1.2.3 扇贝中肠腺的开发利用 |
1.2.4 扇贝内脏团的开发利用 |
1.2.5 扇贝壳的开发利用 |
1.3 水产动物源活性肽及水解物的研究进展 |
1.3.1 水产动物活性肽及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式 |
1.3.2 水产动物源蛋白水解物的理化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
1.3.3 水产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
1.4 多肽美拉德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 |
1.4.1 制备方式及原理 |
1.4.2 多肽美拉德反应特性的研究现状 |
1.5 多肽-钙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
1.5.1 制备方式 |
1.5.2 多肽-钙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6.1 立题依据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的制备及特性的初步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虾夷扇贝生殖腺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2.3.2 试验步骤及工艺流程 |
2.3.3 水解度测定 |
2.3.4 肽得率以及 TCA 可溶性寡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5 Sephadex G-25 凝胶层析分离及还原能力测定 |
2.3.6 分子量分布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虾夷扇贝生殖腺的化学组成 |
2.4.2 SFG 和 SMG 水解过程中的水解度曲线 |
2.4.3 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液中 TCA 可溶性寡肽浓度及肽得率 |
2.4.4 雌性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液的 Sephadex G-25 凝胶分离及还原力 |
2.4.5 经变性处理后雌性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液的分子量分布 |
2.5 小结 |
第三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凝胶状水解物的理化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不同水解度虾夷扇贝雄性生殖腺水解物的制备 |
3.3.2 热诱导凝胶性测定 |
3.3.3 溶解性测定 |
3.3.4 持水/油性测定 |
3.3.5 乳化性测定 |
3.3.6 泡沫性测定 |
3.3.7 表面疏水性测定 |
3.3.8 氨基酸组成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SMGHs 水解度及状态 |
3.4.2 SMGHs 的热诱导凝胶性 |
3.4.3 SMGHs 的溶解性 |
3.4.4 SMGHs 的持水/油性 |
3.4.5 SMGHs 的乳化性 |
3.4.6 SMGHs 的泡沫性 |
3.4.7 SMGHs 的表面疏水性 |
3.4.8 SMGHs 的氨基酸组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凝胶状水解物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SMGHs 的制备 |
4.3.2 水解度的测定 |
4.3.3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4.3.4 扫描电镜 |
4.3.5 SMGHs 凝胶性质的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SMGHs 的水解度和分子量分布 |
4.4.2 SMGHs 的微观结构及凝胶性质 |
4.4.3 几种化学试剂对 SMGHs 非共价键的影响 |
4.4.4 几种盐对 SMGHs 凝胶性质的影响 |
4.4.5 几种化学试剂对 SMGHs 共价键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中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水解物的制备 |
5.3.2 抗氧化活性评价 |
5.3.3 氨基酸组成分析 |
5.3.4 Sephadex G-25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 |
5.3.5 目标组分的序列鉴定 |
5.3.6 目标肽的人工合成 |
5.3.7 合成肽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SFGHs 的抗氧化活性 |
5.4.2 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及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 |
5.4.3 Sephadex G-25 分离效果及活性组分筛选 |
5.4.4 组分 F4 中寡肽的鉴定 |
5.4.5 P1 和 P2 的人工合成及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
5.4.6 P1 和 P2 对羟基自由基诱导的 DNA 氧化损伤的保护能力 |
5.5 小结 |
第六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美拉德反应特性及活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仪器与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水解物的制备 |
6.3.2 SFGHs 美拉德反应条件 |
6.3.3 SFGHs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各种指标的检测 |
6.3.4 SFGHs 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反应条件对 SFGHs 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
6.4.2 SFGHs 与核糖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动态变化 |
6.4.3 SFGHs 与核糖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虾夷扇贝生殖腺多肽-CA~(2+)螯合物的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材料与试剂 |
7.2.2 仪器与设备 |
7.3 试验方法 |
7.3.1 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水解物的制备 |
7.3.2 多肽- Ca~(2+)螯合反应 |
7.3.3 单因素试验 |
7.3.4 响应面试验设计 |
7.3.5 多肽与 Ca~(2+)螯合前后氮和钙质量分数测定 |
7.3.6 多肽与 Ca~(2+)螯合前后红外光谱 |
7.3.7 多肽-Ca~(2+)螯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 |
7.3.8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7.4.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
7.4.3 响应面分析 |
7.4.4 响应面优化结果及验证 |
7.4.5 多肽-Ca~(2+)螯合前后氮和钙质量分数 |
7.4.6 多肽与 Ca~(2+)螯合前后红外光谱特征 |
7.4.7 多肽与 Ca~(2+)螯合物经体外消化后的钙透析率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以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真鲷鱼头制取鱼油及肽硒螯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鱼类下脚料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 |
1.1.1 真鲷鱼简介 |
1.1.2 鱼头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1.2 水解蛋白的研究进展 |
1.2.1 蛋白质的水解方法 |
1.2.2 水解蛋白产物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
1.2.3 酶解蛋白的局限性 |
1.3 微量元素多肽螯合盐的研究进展 |
1.3.1 微量元素硒的生理功能 |
1.3.2 多肽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
1.3.3 多肽螯合物的研究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原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真鲷鱼头基本成分的测定方法 |
2.2.2 粗鱼油提取率的测定 |
2.2.3 水解度的测定 |
2.2.4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2.2.5 真鲷鱼头酶解工艺的确定 |
2.2.6 蛋白水解液的氨基酸组成 |
2.2.7 蛋白水解液去腥条件研究 |
2.2.8 粗鱼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2.2.9 蛋白水解液超滤分离条件的研究 |
2.2.10 肽硒螯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
2.2.11 肽硒螯合物的结构表征 |
2.2.12 肽硒螯合物的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
2.2.13 肽硒螯合物的抑菌能力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真鲷鱼头基本成分的测定 |
3.2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3.3 真鲷鱼头酶解工艺的优化 |
3.3.1 蛋白酶种类的选择 |
3.3.2 胰蛋白酶水解工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
3.3.3 真鲷鱼头酶解正交实验 |
3.4 蛋白水解液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3.4.1 15种氨基酸标准曲线 |
3.4.2 蛋白水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 |
3.5 蛋白水解液去腥条件研究 |
3.5.1 BSA标准曲线 |
3.5.2 活性炭去腥的单因素实验 |
3.5.3 活性炭去腥正交试验 |
3.6 粗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3.7 蛋白水解液超滤分离条件的研究 |
3.7.1 不同压力下的膜通量和膜效能的测定结果 |
3.7.2 不同温度下的膜通量和膜效能的测定结果 |
3.8 肽硒螯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
3.8.1 硒标准曲线的绘制 |
3.8.2 肽硒螯合物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
3.8.3 肽硒螫合物制备的正交实验结果 |
3.9 肽硒螫合物的结构表征 |
3.9.1 紫外扫描结果 |
3.9.2 红外光谱分析 |
3.10 肽硒螯合物的抗氧化结果 |
3.10.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3.10.2 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 |
3.10.3 清除超氧阴离子(O_2~-·)能力 |
3.11 肽硒螯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8)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制备工艺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扇贝裙边的营养组成分析 |
1.1.1 扇贝裙边中蛋白质和氨基酸 |
1.1.2 扇贝裙边中多糖 |
1.1.3 扇贝裙边中脂肪酸 |
1.1.4 扇贝裙边中矿物质 |
1.2 扇贝裙边蛋白质的利用现状 |
1.2.1 扇贝香味料的研究 |
1.2.2 扇贝调味料的研究 |
1.2.3 扇贝香肠的研究 |
1.2.4 扇贝无色海鲜酱油的研究 |
1.2.5 扇贝酱的研究 |
1.3 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研究概括 |
1.4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括 |
1.4.1 生物活性肽的定义 |
1.4.2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 |
1.4.3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研究 |
1.5 立题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制备工艺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分的测定 |
2.2.2 灰分的测定 |
2.2.3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2.4 蛋白质的测定 |
2.2.5 总氨基态氮含量测定 |
2.2.6 水解度(DH, Degree of hydrolysis)的计算 |
2.2.7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
2.3 虾夷扇贝裙边酶解工艺 |
2.3.1 蛋白酶的筛选 |
2.3.2 单酶酶解工艺优化 |
2.3.3 复合酶酶解工艺优化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虾夷扇贝组分分析 |
2.4.2 虾夷扇贝裙边氨基酸分析 |
2.4.3 蛋白酶筛选结果分析 |
2.4.4 单酶酶解正交实验结果 |
2.4.5 复合酶酶解正交实验结果 |
2.4.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
2.4.7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氨基酸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活性测定 |
3.1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与讨论 |
3.2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抑菌活性测定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虾夷扇贝裙边抗氧化活性肽的分离纯化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处理 |
4.2.2 凝胶层析法分离生物活性肽 |
4.2.3 抗氧化活性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Sephadex G-25 凝胶色谱分离 |
4.3.2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专利目录 |
(10)鲍鱼性腺综合加工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 |
1.2.1 水产品副产物中蛋白的回收利用 |
1.2.2. 水产品副产物中酶的回收利用 |
1.2.3 水产品副产物中油脂的回收利用 |
1.2.4 水产品副产物中多糖的回收利用 |
1.2.5 水产品副产物中色素的回收利用 |
1.2.6 水产品副产物的其他利用 |
1.3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原料处理 |
2.1.2 实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方法 |
2.2.1 基本成分的测定 |
2.2.2 TLC-FID棒状薄层色谱测定鲍鱼性腺油脂的组成方法 |
2.2.3 鲍鱼性腺油脂脂肪酸GC-MS分析 |
2.2.3.1 不可皂化物的提取 |
2.2.3.2 脂肪酸的甲酯化 |
2.2.3.3 GC-MS分析 |
2.2.4 水解度的测定 |
2.2.5 分子量分布测定 |
2.2.6 氨基酸组成测定 |
2.2.6.1 水解氨基酸方法 |
2.2.6.2 衍生化方法 |
2.2.6.3 AA分析 |
2.2.7 鲍鱼性腺酶解条件的优化 |
2.2.8 鲍鱼性腺酶解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分布测定 |
2.2.9 水层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回收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鲍鱼性腺的基本组成 |
3.1.1 鲍鱼性腺的化学组成 |
3.1.2 鲍鱼性腺油脂的组分分析 |
3.1.3 鲍鱼性腺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
3.2 鲍鱼性腺酶解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
3.2.1 蛋白酶最适pH值的优化 |
3.2.2 蛋白酶最适温度的优化 |
3.3 鲍鱼性腺酶解过程中水解度及各层营养物质质量分布的变化 |
3.3.1 水解度的动态变化 |
3.3.2 蛋白质在各层中的质量分数变化 |
3.3.3 糖在各层中的质量分数变化 |
3.3.4 油脂在各层中的质量分数变化 |
3.3.5 各层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
3.3.6 水层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分数变化 |
3.3.7 水层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变化 |
3.3.8 水层中干物质的营养组成变化 |
3.4 水层中蛋白质与多糖的回收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扇贝边蛋白资源酶法水解条件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扇贝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合氨基酸鳌合钙制备工艺及其功能评价[D]. 焦奎. 青岛大学, 2019(03)
- [2]碱性蛋白酶水解扇贝边条件的优化[J]. 张超,唐志红,赵振军,秦松. 食品科技, 2015(01)
- [3]酶法制备贝类寡肽生产技术研究[J]. 李永青,赵祥忠,张合亮,姜双双,杨晓宙. 食品与机械, 2014(03)
- [4]扇贝加工副产物制备海鲜调味汁的工艺研究[D]. 耿瑞婷. 浙江海洋学院, 2014(07)
- [5]酶解海湾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D]. 李彩.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6]虾夷扇贝生殖腺水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功能特性研究[D]. 金文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1)
- [7]真鲷鱼头制取鱼油及肽硒螯合物的研究[D]. 李洪艳.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8]虾夷扇贝裙边水解蛋白的制备工艺与生物活性研究[D]. 崔金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2(10)
- [9]扇贝边水解蛋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J]. 崔金会,邢荣娥,李荣锋,李鹏程.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3)
- [10]鲍鱼性腺综合加工利用研究[D]. 佟蕾.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