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Matrix VB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演示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孙子贻[1](2021)在《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文中提出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液化天然气工厂作为行业中的核心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低温设备与管道,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出于生产安全的考虑,在对新员工进行现场培训时会受到各方面限制。因此,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发一套具备基础知识讲解、实训操作模拟兼具考核模块的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是发展企业、高校培训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液化天然气工厂为开发对象,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仿真系统的主要结构为二维操作系统和三维操作系统。二维操作系统开发平台采用Force Control7.1,经过操作界面创建、定义I/O设备、创建实时数据库、数据连接、图表报告输出、脚本动作编译、网络发布等步骤完成开发,其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实训操作和考核三个模块;系统引入关系型数据库组态SQL Server 2008实现数据联动,结构分为工厂流程模拟所需数据及接口指令数据;对工厂内压力—流量、温度—流量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实现集成化设计。三维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主要采用Unity3D,以3DS MAX软件与万维引擎插件进行辅助开发,经过创建工程、漫游交互技术、面板参数设置、着色器开发、编辑器应用、导航网格创建等步骤完成开发,三维操作系统主要包括虚拟操作及考核两个模块,将状态、对象、触发、响应作为四项基本元素管理数据路径,通过触发和响应的自由组合来串联具体的状态变化,实现仿真系统与站场工艺流程完全一致。本套仿真系统将工厂实际生产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基于安全性需求实现了流程模拟、数据交互、模型建立、报表输出四大功能。同时可根据现场生产工艺对子模块定向组合进行匹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培训效率。
赵洁,廖文静,陈昊,潘玉恒[2](2021)在《基于Python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演示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Python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演示系统,该系统利用Python语言开发,通过调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实现数字图像处理常用算法的功能并采用PyQt搭建用户界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交互性。教学实践表明,本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姜秀丹[3](2020)在《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开发》文中认为目前L-CNG加气站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且具有低温特性,使得加气站各工况操作过程趋于高强度化和专业化,一旦操作失误,后果严重。这也导致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操作的实习机会,甚至无法进入现场参观,使得我国高校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严重缺少实训资源。由此可见,开发一套同时具备L-CNG加气站工艺及关键设备培训功能的操作仿真系统成为提高加气站相关员工培训效率和改善高校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L-CNG加气站为开发对象,通过对站内工艺及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将仿真系统设计分为二维操作系统和三维操作系统两部分。其中,二维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分别是基础知识、实训和考核,基础知识模块详细介绍L-CNG加气站的工艺流程、设备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方案,并配有相应的动画演示,便于学员快速掌握L-CNG加气站相关知识;实训模块将基础知识所学工艺再次呈现,由学员动手操作,可监测实时数据并生成历史趋势变化曲线,能够进行反复练习;考核模块结合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8实现考核功能,系统会考核评价学员对L-CNG加气站工艺操作的掌握情况,考核结果将保存在数据库中。三维操作系统提供了与实际L-CNG加气站完全一致的场站环境,学员能够在三维环境中控制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工艺操作,可对加气站的工艺及关键设备进行更加深刻的学习掌握。该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力控组态Force Control 7.1和Unity3D,使用VB和C#为开发语言,经过创建系统界面、定义I/O设备、建立与连接实时数据库、动画连接、脚本编译、建立三维模型、渲染上色、动作编译等步骤进行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的开发。本套操作仿真系统将实际生产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可对L-CNG加气站工艺及关键设备进行演示及操作仿真。学员能快速掌握L-CNG加气站工艺流程,为L-CNG加气站相关员工及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逼真、安全可靠的教学与实习场所,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培训效率及高校实训的教学质量。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朱辉[5](2019)在《MATLAB远程实验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高等实验教育要求日益提升。传统的定时、定点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综合目前国内外对远程实验系统的研究历程来看。传统的实验系统的发展,从单一的单片机为主体的实验系统时代,再到以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时期。虽然实验系统不断升级改进,但是大多数的实验系统功能单一、数据信息处理不够完善,而且实验系统更新升级困难,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情况,针对上述实验系统的缺陷,基于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型,根据实验系统需求分析确定实验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根据高校实验信息管理和用户类型的不同,该系统用户划分为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按照模块划分为登录校验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MATLAB实验功能模块、实验报告生成模块、相似度检测模块、数据信息管理模块。首先,多功能MATLAB的远程实验系统是实验系统的核心,本文基于ActiveX的MATLAB自动化服务器技术,解决MATLAB和.NET平台混合编程数据交互问题,通过对MATLAB文本程序进行识别,判定程序类型,该实验系统可以进行常规的MATLAB实验训练。接着,利用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后台编辑能力,结合PageOffice使实验系统具有实验报告自动完成功能。该实验系统支持在线可视化编辑数学公式、图片和表格插入等内容,通过VBA宏语言对实验报告文字段落模板格式进行统一,利用Pageoffice编辑接口对用户输入的文本进行获取、编辑和存储。其次,为提高学生实验质量、规范学生行为,该实验系统对学生实验报告提供反抄袭检测。利用盘古分词词库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中文分词处理,结合搜狗词库对实验报告文本内容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和特征值计算,通过中文文本相似度计算算法计算用于比对的实验报告的相似度。最后对整个实验系统的各模块的质量进行软件测试。最后通过SQL数据库和LINQ语言完成用户数据库管理模块的构建。MATLAB是一款集数学计算、图象处理等多个应用领域于一体且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因此开发一款集MATLAB实验、实验报告编写、实验报告相似度检测于一体的MATLAB远程教育实验系统可以提高学校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减少教师工作量,目前该实验系统满足开设MATLAB课程的高校基本实验需求、提高了在校师生的实验工作效率。
王佳莉[6](2016)在《初中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探究与转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新概念之前,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一些来源于经验的和生活实践的、模糊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前概念”。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就需要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模糊的、错误的、与科学概念并不一致的“前概念”转变为正确的、科学的概念。这一过程称之为“概念转变”。本研究笔者借鉴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并以概念转变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概念转变策略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初中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梳理“概念转变”相关研究,包括概念转变理论、模型和策略等,理清其发展脉络。然后利用课堂观察及教师访谈再辅以教师审议选取了典型的知识点开展研究。其次,进行了探查工具的开发。经过确定工具开发细目表、确定测试知识点、形成开放式问卷并施测、形成一般二阶问卷并施测、形成二阶选择题问卷几个步骤,编制了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所保障的二阶段选择题问卷,并以此进行了探查。再次,依据探查结果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进行了分类,据此分析确定了本研究采用的概念转变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予以检验。最后,通过两轮教学实验验证了转变策略在初中信息技术概念转变上的有效性,并对转变策略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李天冲,周国辉[7](2012)在《MATLAB和PowerPoin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文中提出一引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变得越来
张智高[8](2012)在《数字图像处理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以获得人眼视觉或者某种接收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是数学,主要任务是进行各种算法设计和算法实现。用计算机来实现一些大量的图像数据。MATLAB现已经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优秀的科学计算和数学应用软件之一。MATLAB为图像处理工程师、科研人员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一体化开发工具,即数字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针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以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为设计环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可视化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达到抽象概念可视化、界面操作可视化、处理结果可视化的要求,并突出视觉说明原理和用实例说话等特点。为了配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集于一体的软件平台设计方法,介绍了开发工具的选择,软件框架结构,图像文件打开、处理及显示等功能。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图像处理方面的软件编程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本系统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图像处理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在MATLAB环境下如何使用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函数,以及如何使用MATLAB自身携带的图形界面开发工具GUI,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
杨淑莹,张桦[9](2009)在《“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配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了一套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软件平台设计方法,介绍了开发工具的选择,软件框架结构,图像文件打开、处理及显示等功能.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图像处理方面的软件编程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程学珍,曹茂永,孙农亮,范迪[10](2008)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精品教材群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建设,并从几个方面证明了教材群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能促进课程教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强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Matrix VB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演示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atrix VB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演示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储运仿真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关键设备及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1 液化天然气工厂工艺流程 |
2.1.1 天然气净化 |
2.1.2 天然气液化 |
2.1.3 BOG回收 |
2.1.4 储存与运输 |
2.2 液化天然气工厂关键设备 |
2.2.1 气液分离器 |
2.2.2 吸收塔 |
2.2.3 重沸器 |
2.2.4 换热器 |
2.2.5 压缩机 |
2.2.6 LNG储罐 |
2.2.7 LNG槽车 |
2.3 液化天然气工厂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3.1 储罐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3.2 泄漏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3.3 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总体方案与设计 |
3.1 仿真系统组成 |
3.1.1 二维系统组成 |
3.1.2 三维系统组成 |
3.2 仿真系统开发环境 |
3.2.1 概述 |
3.2.2 主要开发工具 |
3.3 二维操作系统创建 |
3.3.1 操作界面创建 |
3.3.2 定义I/O设备 |
3.3.3 创建实时数据库 |
3.3.4 数据连接 |
3.3.5 图表报告 |
3.3.6 脚本动作 |
3.3.7 网页发布 |
3.4 三维操作系统创建 |
3.4.1 创建工程 |
3.4.2 漫游交互技术 |
3.4.3 面板参数设置 |
3.4.4 着色器开发 |
3.4.5 编辑器应用 |
3.4.6 导航网格创建 |
3.5 本章小结 |
4 仿真系统数学建模 |
4.1 压力—流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1 调节阀 |
4.1.2 储罐 |
4.1.3 BOG压缩机 |
4.1.4 高压泵 |
4.2 温度—流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4.2.1 管道 |
4.2.2 LNG储罐 |
4.3 本章小结 |
5 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应用 |
5.1 二维操作系统应用 |
5.1.1 进入系统 |
5.1.2 基础知识模块 |
5.1.3 实训操作模块 |
5.1.4 考核模块 |
5.2 三维操作系统应用 |
5.2.1 进入系统 |
5.2.2 虚拟操作模块 |
5.2.3 考核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基于Python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演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设计 |
2 系统界面实现 |
3 图像分割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
3.1 边缘检测 |
3.1.1 Robert算子边缘检测的实现 |
3.1.2 Scharr算子边缘检测的实现 |
3.2 阈值分割 |
3.2.1 自适应阈值的设计与实现 |
3.2.2 Otsu阈值法 |
3.3 边缘检测算子的效果对比 |
4 美化处理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
4.1 磨皮美白 |
4.2 毛玻璃特效 |
4.3 浮雕效果 |
5 讨论 |
(3)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仿真模式研究现状 |
1.2.2 储运仿真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L-CNG加气站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及事故应急方案 |
2.1 L-CNG加气站工艺流程 |
2.1.1 卸车工艺 |
2.1.2 调压工艺 |
2.1.3 增压气化工艺 |
2.1.4 汽车加气工艺 |
2.2 L-CNG加气站主要设备及技术要求 |
2.2.1 LNG槽车 |
2.2.2 LNG储罐 |
2.2.3 LNG低温泵 |
2.2.4 高压气化器 |
2.2.5 顺序控制盘 |
2.2.6 CNG储气瓶 |
2.2.7 CNG加气机 |
2.2.8 消防栓 |
2.2.9 高倍泡沫发生器 |
2.2.10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2.2.11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
2.3 L-CNG加气站事故应急方案 |
2.3.1 火灾事故应急方案 |
2.3.2 泄漏事故应急方案 |
2.3.3 停电事故应急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仿真系统数学建模 |
3.1 卸车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
3.1.1 卸车闪蒸过程数学建模 |
3.1.2 槽车泄压过程数学建模 |
3.2 储存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
3.2.1 LNG储罐选型 |
3.2.2 LNG储罐温度数学建模 |
3.2.3 LNG储罐压力数学建模 |
3.3 气化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
3.3.1 气化器传热过程数学建模 |
3.3.2 气化器传热面积数学建模 |
3.4 加气过程数学模型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开发 |
4.1 仿真系统组成 |
4.2 仿真系统开发环境 |
4.2.1 概述 |
4.2.2 主要开发工具 |
4.3 三维操作系统创建 |
4.3.1 场景建模技术 |
4.3.2 漫游交互技术 |
4.3.3 碰撞检测技术 |
4.3.4 剔除渲染技术 |
4.3.5 数据库访问 |
4.4 二维操作系统创建 |
4.4.1 操作界面创建 |
4.4.2 定义I/O设备 |
4.4.3 创建实时数据库 |
4.4.4 数据连接 |
4.4.5 动画连接 |
4.4.6 脚本动作 |
4.5 本章小结 |
5 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的应用示范 |
5.1 进入系统 |
5.2 基础知识模块 |
5.3 实训模块 |
5.4 考核模块 |
5.5 三维操作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5)MATLAB远程实验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远程实验系统研究现状 |
1.2.2 电子实验报告生成系统研究现状 |
1.2.3 文本相似度检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说明 |
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2.1 前端显示层设计 |
2.2.2 后台逻辑层设计 |
2.2.3 数据管理层设计 |
2.2.4 总体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设计主要技术 |
3.1 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选型 |
3.2 软件开发平台选型 |
3.3 MATLAB实验功能实现技术 |
3.4 实验报告生成功能采用技术 |
3.5 数据库管理功能采用技术 |
3.6 系统页面设计采用的Web控件与技术 |
3.7 中文文本相似度检测 |
3.7.1 中文分词处理 |
3.7.2 词频统计和特征值获取 |
3.7.3 文本相似度计算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MATLAB的介绍 |
4.2 MATLAB的Active X自动化服务器 |
4.3 登录模块设计 |
4.4 实验系统MATLAB功能实现模块 |
4.4.1 前端设计 |
4.4.2 后台设计 |
4.5 实验报告生成模块 |
4.5.1 实验报告头部生成 |
4.5.2 实验报告内容生成 |
4.5.3 最终实验报告生成 |
4.6 教师管理模块 |
4.7 学生管理模块 |
4.8 数据管理模块 |
4.9 实验报告相似度检测 |
4.9.1 实验报告中文分词 |
4.9.2 特征向量与特征值计算 |
4.9.3 实验报告相似度计算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环境与测试 |
5.1 系统环境 |
5.1.1 系统软件环境 |
5.1.2 系统网络环境搭建 |
5.2 系统软件测试 |
5.2.1 登录模块测试 |
5.2.2 用户管理模块测试 |
5.2.3 MATLAB实验模块测试 |
5.2.4 实验报告模块测试 |
5.2.5 报告相似度检测模块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初中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探究与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前概念 |
1.2.2 概念转变 |
1.3 理论基础 |
1.4 国内外关于前概念的研究概述 |
1.4.1 关于前概念的探查手段 |
1.4.2 概念转变的模式和策略 |
1.4.3 总结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第3章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工具开发 |
3.1 探查工具的开发细则表 |
3.2 确定测试知识点 |
3.2.1 测试知识点初稿 |
3.2.2 教师审议确定测试知识点 |
3.3 形成开放式问卷并施测 |
3.3.1 初步形成开放式问卷 |
3.3.2 经过教师审议最终形成开放式问卷 |
3.3.3 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 |
3.3.4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
3.4 形成一般二阶问卷并施测 |
3.4.1 形成一般二阶问卷 |
3.4.2 实施一般二阶问卷调查 |
3.4.3 一般二阶问卷调查结果 |
3.5 形成二阶选择题问卷 |
3.5.1 形成二阶选择题问卷初稿 |
3.5.2 最终形成二阶选择题问卷 |
第4章 前概念的分类及转变策略 |
4.1 前概念的分类 |
4.1.1 正式问卷调查 |
4.1.2 探查结果分析 |
4.1.3 前概念类型分类 |
4.2 转变策略 |
第5章 前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 |
5.1 促进概念转变策略检验细则 |
5.2 前测 |
5.3 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实例应用 |
5.3.1 针对日常概念的干扰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 |
5.3.2 针对知识的负迁移类型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 |
5.3.3 针对教师、教材的误导类型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 |
5.3.4 针对曲解词语类型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 |
5.3.5 以偏概全类型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 |
5.4 后测数据及处理分析 |
5.4.1 后测实施 |
5.4.2 实验数据分析 |
5.5 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1: 测试知识点内容陈述表 |
附录2: 开放式问卷题目与测试知识点对应表 |
附录3: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
附录4: 一般二阶问卷题目与测试知识点对应表 |
附录5: 一般二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
附录6: 二阶选择题问卷 |
附录7: 二阶选择题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MATLAB和PowerPoin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 |
二直方图均衡化理论部分的讲授安排 |
三直方图均衡化的算法设计 |
四直方图均衡化的算法性能分析 |
(8)数字图像处理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
1.2 数字图像处理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
1.2.1 数字图像处理发展概况 |
1.2.2 数字图像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2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MATLAB简介 |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
2.1.1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技术 |
2.1.2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特点 |
2.1.3 数字图像处理的现实应用 |
2.2 MATLAB软件简介 |
2.2.1 MATLAB语言特点 |
2.2.2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工具箱简介 |
2.2.3 用MATLAB实现数字图像处理对比其他开发工具所具有的优势 |
第3章 MATLAB实现图像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设计的步骤 |
3.3 系统特点及主要功能 |
3.3.1 系统的主要特点 |
3.3.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3.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4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
3.4.1 用户界面开发工具GUIDE简介 |
3.4.2 整个用户图形界面的实现过程 |
3.4.3 系统界面的设计实现 |
3.4.4 系统用户界面功能简介 |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文件模块的设计 |
4.1.1 读图像和写入图像信息 |
4.1.2 系统打开和保存图像文件的实现 |
4.2 图像转换模块的设计 |
4.2.1 MATLAB中的图像类型 |
4.2.2 MATLAB中的图像转换 |
4.2.3 图像转换演示模块实现 |
4.3 图像运算模块的设计 |
4.3.1 图像运算的基本形式 |
4.3.2 图像运算模块的实现 |
4.4 图像增强模块的设计 |
4.4.1 空域变换增强 |
4.4.2 空域滤波增强 |
4.4.3 频域变换增强 |
第5章 结论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精品教材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情况 |
2 教材群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
3 教材群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
4 教材群建设使课程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
5 教材群建设促进了立体化教材建设 |
(1) 纸质教材群 |
(2) 电子教案 |
(3) CAI课件 |
(4) 网络课程 |
6 结束语 |
四、基于Matrix VB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演示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化天然气工厂生产工艺仿真系统开发[D]. 孙子贻.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Python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演示系统设计[J]. 赵洁,廖文静,陈昊,潘玉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 [3]L-CNG加气站操作仿真系统开发[D]. 姜秀丹.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MATLAB远程实验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辉. 湖南大学, 2019(07)
- [6]初中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探究与转变研究[D]. 王佳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7]MATLAB和PowerPoint相结合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J]. 李天冲,周国辉. 教书育人, 2012(24)
- [8]数字图像处理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智高. 吉林大学, 2012(10)
- [9]“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J]. 杨淑莹,张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0]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精品教材群建设[J]. 程学珍,曹茂永,孙农亮,范迪. 计算机教育, 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