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周志楠,敖叶,骆金红,洪磊,吴雨,陈祥[1](2020)在《CYP19A1、STS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文中指出为探究CYP19A1、STS基因在黔北麻羊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卵巢5个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本试验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提取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卵巢5个性腺组织的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检测CYP19A1、STS基因的m RNA在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YP19A1、STS基因的mRNA在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2个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相对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CYP19A1基因的mRNA在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下丘脑;STS基因的m RNA在黔北麻羊5个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卵巢>垂体>子宫>输卵管>下丘脑。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探讨CYP19A1、STS基因对山羊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研究依据。
张瑞宇[2](2019)在《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社交缺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自闭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约为1:59,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自闭症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社交互动障碍、重复行为和狭隘而强烈的兴趣异常。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个体发育水平的影响,从轻微到致残不等;自闭症患者往往合并其他精神症状如注意力缺陷、焦虑、抽搐、睡眠障碍及癫痫等。目前主要通过行为矫正改善症状,尚无有效的药物用于防治。自闭症病因复杂,已经证实的相关的致病基因达到数千个,包括MECP2、SHANK3、MEF2C、ELF1等,单一靶基因的异常不能与临床表型一一对应,难以成为治疗自闭症的突破点。临床资料显示:自闭症往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多个重要脑区的结构发育异常,包括皮层、海马、小脑等,这些结构异常是引起自闭症患者临床表现的重要病理学基础。改善这些结构的发育异常,是矫正自闭症样行为的重要策略。海马影响学习记忆和情绪调节,亦是具备神经发生(neurogenesis)潜能和高度可塑性的重要脑区。在人和哺乳动物中,海马齿回的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在生后及成年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神经元。这些新产生的神经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够整合入神经环路中影响脑的高级功能。促进海马神经发生能够增强学习记忆,对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人和自闭症小鼠中证实海马神经发生异常与自闭症样行为的发生高度相关,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其自闭症样行为。因此以促进海马神经发生的策略有可能成为治疗自闭症样行为的新途径。雌激素受体β(ERβ)为脑内占优势分布的主要雌激素受体,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层中检测到ER与芳香化酶(雌激素合成限速酶)的显着下调,提示ER下调为自闭症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内源性ERβ激活促进海马齿回的神经发生、增强海马的可塑性及改善认知功能;离体研究发现ERβ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海马的早期发育中ERβ在海马齿状回有较高的表达,但海马齿回内ERβ激活能否通过促进神经发生改善自闭症样行为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外源性干细胞不仅可以作为细胞来源的重要补充途径,并且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而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胎盘中分离的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C)具有多能分化能力,并且移植后排斥和肿瘤生成的风险低,是独特且理想的细胞来源。hAEC移植能够修复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而hAEC移植能否通过促进海马齿回的神经发生改善自闭症样行为,及促进海马齿回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阐明ERβ激动剂处理和hAEC移植对自闭症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有望从促海马神经发生途径解析自闭症治疗的机制。研究方法:1.本研究首先采用ERβ激动剂Ly3201在C57/BL6(C57)和BTBR T+tf/J(BTBR)小鼠出生后2天(postnatal days 2,P2)给予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在P14时检测小鼠皮层与海马内ERβ的表达,以明确Ly3201对内源性ERβ的激活;分析海马齿回BrdU与Sox2的表达,明确Ly3201对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在2月龄时,进行三箱社交、理毛、旷场、高架等行为的检测,进一步明确生后早期Ly3201预处理对自闭症样行为的改善作用。2.将hAEC移植入BTBR小鼠(P60)的侧脑室,对照组注射等体积保存液。移植后一个月进行三箱社交、理毛、旷场、高架等行为学检测,明确hAEC对BTBR小鼠自闭样行为的治疗作用。分析海马齿回BrdU与DCX的表达,明确hAEC对BTBR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通过Sox2和GFAP双标记细胞标识齿回神经前体细胞,结合Nestin、DCX、Sox2、BDNF、TrkB mRNA水平的检测,明确hAEC对海马齿回神经前体细胞的调控;采用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1β、IL10、NF-kB、TNF mRNA水平明确hAEC对海马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Ly3201通过促海马神经发生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1)P14时,BTBR小鼠海马与皮层内ERβ的表达水平较C57小鼠显着降低,Ly3201显着增加BTBR小鼠和C57小鼠海马与皮层内ERβ的表达,提示Ly3201在P2时预处理可以显着激活内源性ERβ;(2)在三箱社交实验中,BTBR小鼠表现出典型的社交障碍,新生期ly3201预处理明显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障碍;在理毛和埋珠实验中,BTBR小鼠较C57小鼠理毛时间延长、埋珠数量增多,而新生期ly3201处理后,没有改善BTBR小鼠的重复样行为;新生期ly3201预处理对BTBR小鼠的运动功能和焦虑行为未产生影响,提示ly3201特异性地改善了BTBR小鼠的社交行为;(3)采用BrdU和Sox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齿回神经发生,BTBR小鼠海马齿回BrdU和S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着少于C57组,新生期ly3201处理则增加BTBR小鼠海马齿回内BrdU和Sox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2.移植hAEC对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及其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1)hAEC移植至BTBR小鼠侧脑室1月后显着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障碍;对BTBR小鼠的重复行为、运动功能和焦虑行为未产生明显影响,提示hAEC注射特异性改善了BTBR小鼠的社交缺陷;(2)BTBR小鼠与C57小鼠比较,海马齿回神经发生受到抑制,神经前体细胞数量显着减少;hAEC移植则显着增加BTBR小鼠海马齿回内BrdU和DC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Sox2与GFAP双标记的神经前体细胞,提示hAEC移植显着增加BTBR小鼠海马齿回的神经发生。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AEC移植显着增加BTBR小鼠海马内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同时BDNF和TrkB的水平亦显着升高,提示hAEC通过上调海马内BDNF水平促进BTBR小鼠海马齿回的神经发生;(3)免疫调节亦可影响海马齿回神经发生。Iba1用于标记小胶质细胞,BTBR小鼠海马齿回内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57组,hAEC移植组对BTBR小鼠海马内Iba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无显着影响;并且hAEC移植组对BTBR小鼠海马内IL1β、IL6、IL10、TNF、NF-kB mRNA水平亦无显着影响,提示hAEC移植对BTBR小鼠海马齿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与免疫调节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新生期ly3201预处理和成年hAEC移植均可特异性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行为缺陷,并且这一效应与促进BTBR小鼠海马的神经发生密切相关。
边晨[3](2014)在《SRC-1在雄激素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雄激素对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多方面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人类,老化相关的雄激素水平下降与认知障碍有关且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群体中较低雄激素水平的人群其认知功能同样也较低且更容易发展为老年痴呆。来自动物的实验证据表明雄激素参与调节脑的结构与功能的性别差异,特别是情绪、认知、学习记忆以及生殖功能等。在脑内,雄激素发挥作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其受体的直接方式,另一种为通过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催化将其转化为雌激素(通常称为local estrogen即内源性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stradiol, E2)的间接方式,根据芳香化酶假说该方式直接决定了脑发育的性别差异。在直接方式中,雄激素与相应的受体即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结合进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在间接方式中,经由AROM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E2可通过其核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和β, ERα和ERβ)结合发挥经典的基因型调节效应,即调节靶基因转录的方式;或通过其与G蛋白耦联的、位于细胞膜和/或细胞内膜性结构如线粒体的膜性受体(G-protein coupled membranous estrogen receptor, GPER)结合进而通过胞浆内的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非经典的”、产生快速生理效应的非基因型效应。经典的类固醇激素受体包括AR、ERα和ERβ都位于细胞核内,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经典的核受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位于胞浆甚至细胞膜且能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快速的非基因型调节作用,因此无论是雄激素还是雌激素,其具体的作用机制都非常复杂。目前认为,类固醇激素通过核受体调节靶基因转录的方式是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的基本调节模式是:激素与核受体结合,捕获辅助活化因子(coactivator)或辅助抑制因子(corepressor),再捕获其它的转录调节因子与RNA聚合酶等多种转录所需元件,导致转录开始。已经发现了数十种辅助活化因子,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内发挥作用,目前对p160家族研究得最多最深入。该家族包括三个成员,即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 SRC-1)、SRC-2和SRC-3,其分子量均为*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171035)160kDa。SRC-1主要见于脑内,SRC-2和SRC-3主要见于外周组织,其中SRC-1是发现最早、脑内分布最广的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敲除该基因导致运动学习障碍和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延迟,下丘脑注射SRC-1反义寡核苷酸证明它参与了对生殖功能的调控,但是到目前为止它在脑内的功能总体来说还很不清楚。前人的研究报道了SRC-1蛋白高表达于海马神经元内,神经胶质细胞内的表达很少甚至不表达;我们前期工作报道了脑内SRC-1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雄性小鼠的多数脑区其表达都显着高于雌性的对应脑区;我们还报道其表达随老化而降低,且主要见于与学习记忆、运动等有关的脑区如海马、黑质等。由于海马是与学习记忆、情绪和认知关系最密切的脑区,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基础,前人和我们的前期工作都显示海马内有高水平的SRC-1蛋白表达,推测它可能参与了性激素对海马功能特别是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为此我们采用性腺切除实验初步探讨了性激素对海马SRC-1表达的影响,意外地观察到卵巢切除仅短时影响海马SRC-1的表达,而睾丸切除后海马SRC-1的表达持续显着降低,强烈提示SRC-1可能主要参与了睾丸雄激素而不是卵巢雌激素对海马结构与功能的调节,然而SRC-1是否或如何介导雄激素对海马结构与功能的调节尚未见任何文献报道。有鉴于此,本课题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透射电镜、Morris水迷宫、RNA干扰、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方法,首先检测了睾丸切除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后全脑内各脑区SRC-1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SRC-1可能参与了雄激素或内源性雌激素的哪些功能提供线索;然后采用睾丸切除(Orchiectomy, ORX)和/或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ozole, LET)处理观察海马SRC-1表达与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接下来进一步通过RNA干扰实验抑制海马SRC-1表达后检测了小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最后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株的体外实验证实了SRC-1对突触蛋白的抑制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SRC-1免疫阳性产物在成年雄性小鼠大脑的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脑区广泛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ORX处理1个月后梨状皮质、嗅结节、海马、下丘脑背外侧核、腹外侧核及黑质等部位SRC-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 LET处理1个月后隔内侧核、海马、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上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以及上橄榄旁核等核团内SRC-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2.ORX和LET处理1个月后海马SRC-1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GluR1、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树突棘素(Spinophilin)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且变化模式高度相关;LET处理对SRC-1和突触蛋白的抑制较ORX处理更显着。透射电镜结果显示ORX和LET均能调节海马CA1区的突触密度与突触形态,但是LET较ORX的作用更强;而Morris水迷宫测试中,LET能够显着增加雄性小鼠的潜伏期,同时降低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而ORX对学习记忆行为无影响。3.ORX后再给予LET的联合处理与单独应用LET的效果一致,并未引起海马突触蛋白表达、突触密度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更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4.立体定位注射SRC-1shRNA慢病毒可显着抑制海马SRC-1表达,并显着下调突触蛋白GluR1、PSD-95、spinophilin以及ERα、ERβ、AR的表达;海马CA1区棘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物的厚度显着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小鼠有显着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5.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株mHippoE-14可表达神经元的各种标记物、多种突触蛋白以及核受体和SRC-1。体外培养的mHippoE-14细胞用SRC-1shRNA抑制SRC-1表达后同样可下调GluR1、PSD-95、Spinophilin等突触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CREB的水平;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SRC-1与磷酸化CREB存在直接的相互结合关系,且SRC-1表达受到抑制后其与磷酸化CREB相互结合的作用力显着降低。主要结论:1.ORX和LET均可显着降低多个脑区内SRC-1的表达,表明SRC-1可介导睾丸雄激素和内源性雌激素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多方面的调节。在与学习记忆、运动、神经内分泌、生殖和神经信息整合有关的脑区如基底前脑、海马、下丘脑、中脑,两种处理导致SRC-1的降低都很明显,强烈提示SRC-1介导了雄激素对这些核团的直接或间接效应。2.ORX或LET对海马的SRC-1表达和突触可塑性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以LET的效应更明显;行为学测试显示仅LET可导致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表明内源性雌激素比循环雄激素对海马SRC-1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更显着。3.ORX+LET联合处理不能导致突触可塑性的进一步下降,可能是LET处理导致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或SRC-1表达的下降达到了某种“阈值”、因而ORX后给予LET处理并未能进一步引起突触蛋白表达、突触密度的降低以及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同样表明内源性雌激素对调节海马SRC-1的表达、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性。4.在体应用SRC-1shRNA慢病毒抑制海马神经元SRC-1表达后突触可塑性的显着下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离体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抑制神经元SRC-1表达可导致突触蛋白表达的显着下降以及磷酸化CREB水平的下降。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提示SRC-1和磷酸化CREB能相互作用且受到SRC-1表达水平的调节,提示SRC-1能捕获磷酸化CREB进而调节突触蛋白基因的转录,最终对学习记忆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本课题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证实SRC-1介导了雄激素对海马的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记忆行为的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调节机制,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内源性雌激素在调控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方面可能具有较雄激素更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SRC-1在脑内的表达与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为开发预防和治疗学习记忆与认知障碍的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由于老化相关的雄激素水平下降与认知障碍有关且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子,激素替代治疗包括雄激素替代和雌激素替代已经开始临床实验,用于预防或改善老化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为研发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希望。
边晨[4](2011)在《SRC-1在小鼠脑内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性别依赖的海马突触可塑性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脑结构和功能存在性别差异。比如,雄性下丘脑与生殖有关的性别二态性核团的体积大于雌性、雄鸟高声区的体积大于雌性、男性的抽象思维较强而女性的形象思维较强。海马作为与学习记忆、认知情绪、应激等关系密切的重要脑区,依赖于海马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也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脑老化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率在女性高于男性,而老年男性患帕金森病的比例高于女性。造成这些性别差异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已经知道雄激素、雌激素等类固醇激素通过其核受体对海马的结构和包括突触发生在内的突触可塑性等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这些激素及其受体是如何调节包括海马在内的脑结构与功能的性别差异还不明确。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对靶基因的调节需要辅助活化因子的参与。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 (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 SRC-1)是脑内分布最广泛的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参与了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等多种类固醇受体对把基因转录的调节。敲除SRC-1基因导致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延迟、依赖小脑的运动能力障碍、依赖海马的水迷宫学习记忆行为障碍,而向下丘脑注射SRC-1反义核苷酸显着改变下丘脑的神经可塑性以及生殖行为,表明SRC-1对脑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但SRC-1在脑内的表达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其表达的性别差异与脑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有何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SRC-1在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的分布情况及性别差异,为阐明性别依赖的脑的结构、功能及行为的机制奠定基础。由于海马是类固醇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区域,基于海马的学习记忆、认知情绪、应激等功能具有性别差异,那么SRC-1在海马的发育表达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如果有,此差异是否与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有关?为回答此问题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n Blot等技术检测了SRC-1和突触蛋白Synaptophysin(SYN)、AMPA受体亚型谷氨酸受体-1(GluR-1)、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protein-95, PSD-95)在出生后P0、P7、P14、P30、P60时海马的发育表达变化及性别差异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明确SRC-1在海马发育表达的性别差异在介导海马突触发生的性别差异中的作用。既往的研究表明老化伴随有循环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依赖于海马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进而引发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其发病和病理特征都有性别依赖性,激素替代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SRC-1作为重要的类固醇激素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的辅助活化因子,在介导老化过程中性别依赖的海马结构与功能中起何作用?为了阐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经典的卵巢切除和睾丸切除模型模拟老化后循环激素水平降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n Blot技术检测了在性腺切除后1周、2周、4周时海马SRC-1和突触蛋白SYN、GluR-1、PSD-95的表达变化及性别差异并进行了有关的相关性分析,以初步探讨SRC-1可能介导老化引起的海马功能障碍的性别差异的机制,为进一步认知SRC-1在调节海马结构功能的性别差异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主要结果:1、SRC-1免疫阳性产物广泛表达于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嗅球、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的部分核团有高水平表达;中等水平的表达出现在丘脑和脑干的大部分核团;较低水平或阴性表达见于纹状体等部位。2、SRC-1主要表达在大部分脑区的细胞核中,但有极少量免疫阳性产物出现在与运动调节有关区域的核外,如脑干的三叉神经运动根的纤维样结构。3、雄性小鼠大部分脑区SRC-1表达均显着高于动情间期低雌激素水平的雌性,只有少数区域低于雌性但并无统计学意义。4、SRC-1在雌性小鼠海马内的表达在PO时极低,随发育显着升高并于P14时达到峰值,随后到P30显着降低,P60时维持较高水平;雄性小鼠海马SRC-1的表达从出生到成年表达持续升高,在P30达到峰值,P60略微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5、突触蛋白SYN、GluR-1及PSD-95在雌性和雄性小鼠海马的发育表达模式分别一致。SYN在PO时表达最低,随发育逐渐升高并在P30达到峰值,随后保持较高水平;GluR-1出生时表达很低,随发育逐渐升高,P30到达表达的最高峰,P60有所下降;PSD-95的发育表达模式为增龄性持续性升高,P60时达到峰值。6、SRC-1在雌性和雄性小鼠海马发育表达模式与SYN、GluR-1及PSD-95的发育表达模式有高度一致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雌性SRC-1与GluR-1表达模式最相关,雄性SRC-1与SYN的表达模式最相关。7、性腺切除后雌性和雄性海马内SRC-1的表达均发生变化。其中雌性在卵巢切除后两周时海马SRC-1的表达显着降低,第四周时即恢复至正常水平;雄性睾丸切除后一周海马SRC-1表达就开始显着降低并持续降低。8、性腺切除后海马内SYN的表达变化无差异,而GluR-1及PSD-95均发生变化。其中雌性在卵巢切除后两周时海马GluR-1的表达显着降低,第四周时恢复到正常水平,雄性睾丸切除后海马内GluR-1的表达持续降低;雌性海马PSD-95的表达只在卵巢切除四周时才有显着性降低,雄性睾丸切除后海马PSD-95的变化持续降低。9、卵巢切除后雌性小鼠海马内SRC-1表达的变化与GluR-1存在高度一致的线性相关关系;睾丸切除后雄性小鼠海马内SRC-1表达的变化与GluR-1和PSD-95均存在高度一致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结论:1、SRC-1在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的广泛表达提示其在脑内参与了多种脑功能作用的调节;少量阳性产物出现在脑干的纤维样结构中提示SRC-1在此处有可能通过非基因型的信号途径介导类固醇激素对脑运动功能的调节。2、SRC-1在成年小鼠脑内的表达具有性别差异,在大部分脑区内雄性的表达高于雌性,提示SRC-1脑内表达的性别差异可能与脑功能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依赖的老化所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表现有关。3、雌性和雄性小鼠海马SRC-1和突触蛋白SYN、GluR-1及PSD-95发育表达均具有性别差异且SRC-1的表达模式与SYN、GluR-1及PSD-95的表达模式高度相关,提示SRC-1可能在调节海马突触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后海马SRC-1表达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突触发生具有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4、性腺切除对海马SRC-1和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卵巢切除后海马SRC-1表达变化与GluR-1表达高度相关,其表达均短暂降低;睾丸切除后海马SRC-1表达变化与GluR-1和PSD-95表达均高度相关,其表达均持续降低。提示循环性激素对海马SRC-1表达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进一步导致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性别差异性改变,并最终导致老化过程中依赖于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总之,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研究了SRC-1在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的表达定位及性别差异,以及SRC-1在海马的发育表达模式与突触蛋白SYN、GluR-1、PSD-95的发育表达模式的性别差异及相关性,并通过性腺切除模型的建立观察循环性激素对海马SRC-1和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初步探讨了SRC-1在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海马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依据。
史宝[5](2010)在《牙鲆繁殖内分泌分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几乎所有的养殖鱼类都存在繁殖机能障碍。雌性鱼类通常表现为卵母细胞不能最终成熟、排卵和产卵;雄鱼表现为精液产量减少或者品质较差。本论文主要以人工养殖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野生的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牙鲆性腺、血浆性类固醇激素及6个与繁殖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对于理解人工养殖的比目鱼繁殖机制和改善工厂化养殖鱼类的繁殖调控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P450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的一员,由CYP19基因编码;催化C19雄激素为芳香化的C18雌激素。为了解性腺型P450芳香化酶(CYP19α)在牙鲆繁殖过程中生理功能,采用RT-PCR方法检测CYP19αmRNA在不同组织表达和精巢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CYP19αmRNA大量表达在雌鱼卵巢和脾脏,在雄鱼精巢和脾脏CYP19αmRNA表达相对较弱,在其它组织没有检测到该基因表达。在雄鱼繁殖周期,CYP19α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血浆中雌二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免疫组化研究表明:随着精巢的发育,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对芳香化酶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逐渐变弱,精子细胞显免疫阴性反应。总体看来,芳香化酶在精巢发育的早期有较强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CYP19α参与调节精子发生。2.细胞色素P450c17是单一的酶,在性腺和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具有调解17α-羟化酶和17,20-裂解酶活性的作用。在硬骨鱼类有二种类型的P450c17,P450c17-Ⅰ具有二种酶活性,P450c17-Ⅱ只有17α-羟化酶活性。在牙鲆克隆得到P450c17-Ⅰ和P450c17-Ⅱ的cDNA全长。RT-PCR分析表明P450c17-ⅠmRNA在心脏、精巢和卵巢表达丰富,P450c17-ⅡmRNA在脑、头肾、肾、精巢和卵巢表达丰富。在精巢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到P450c17-Ⅰ和P450c17-ⅡmRNA表达,并且这二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血浆中睾酮水平和性腺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这些研究结果的生理学意义需要进一步实验阐明。3.雌激素通过结合核受体蛋白,雌激素受体,在繁殖组织生长、分化和维持繁殖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采集的雌性牙鲆雌激素受体β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并对雌激素受体β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在雌激素受体β基因发现二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1 (c.577delC)和SNP2 [c.A891T (p.Glnl 14Leu)]。方差分析表明SNP1与雌性牙鲆性腺指数相关(P<0.05),SNP2与雌性牙鲆的雌二醇水平和性腺指数相关(P<0.05)。在SNP2位点,A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和性腺指数(P<0.05)。本研究构建4个二倍型;通过多重比较发现二倍型D2对肝重指数效应显着高于其它二倍型(P<0.05)。4.FOXL2基因具有参与卵巢发育,滤泡细胞分化和维持卵巢生理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采集的雌性牙鲆FOXL2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对检测到的遗传多态性与其繁殖性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引物3,引物4,和引物5的PCR产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5个突变:SNP1 [c.540A>C (p.Asn102His)和c.591A>G (p.Asn119Asp)], SNP2 [c.864G>A (p.Lys210Glu)和c.875G>A]和SNP3(c.1169C>A)。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牙鲆的3个FOXL2基因突变位点和繁殖性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在Forkhead区域,SNP1对牙鲆性腺指数效应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Forkhead区域下游,SNP2对牙鲆雌二醇效应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3’-非编码区,SNP3对牙鲆肝重指数效应达到显着水平(P<0.05)。基于检测到的5个突变,构建得到5种二倍型组合。通过多重比较,二倍型D3对睾酮水平效应和二倍型D5对性腺指数效应显着高于其它二倍型(P<0.05)。5.近期在几种硬骨鱼类的研究表明膜孕酮受体alpha (mPRα)通过调节孕激素非基因组功能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精子运动。在当前研究通过分析mPRα在雄性牙鲆精巢不同发育阶段mRNA表达进一步评价mPRα在配子和性腺的生理学作用。首先从牙鲆克隆得到mPRα的cDNA全长;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鱼类:nPRα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如漠斑牙鲆(99%)、斑点犬牙石首鱼(94%)和大西洋绒须石首鱼(93%)。跨膜区域预测结果表明牙鲆mPRα蛋白具有七次跨膜结构。牙鲆mPRαmRNA广泛表达在各检测的组织,在脑、卵巢、精巢和肾脏表达丰富。牙鲆mPRαmRNA在精巢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血浆雌二醇和性腺指数变化趋势大体相似。所获得数据支持我们的假设:mPRα是牙鲆成熟诱导类固醇受体。6.近来我们在牙鲆发现一个具有孕激素脂联素受体特征的新基因PAQR-like基因,本研究报道新基因克隆和此基因部分特征。系统发生分析表明PAQR-like基因位于PAQR7和PAQR8分支之间。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三刺鱼未命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7%,与青鳉未命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2%。PAQR-like基因跨膜区域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7个跨膜区域,具有孕激素脂联素受体特征。RT-PCR分析表明PAQR-like基因mRNA在卵巢、头肾、精巢和肾脏表达丰富,在脑、鳃、肠、胃和幽门盲囊表达相对较弱。PAQR-like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性腺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这些特征表明PAQR-like基因参与牙鲆繁殖生理活动。7.漠斑牙鲆是与牙鲆很相似的海洋硬骨鱼类,其成熟诱导类固醇激素至今未见报道。当前研究目的是确定漠斑牙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孕酮激素并调查在此过程中是否产生的主要孕酮激素分泌增加。完整的卵巢滤泡细胞经氚标记的孕烯醇酮孵育,孵育后的产物经薄层色谱方法确定。我们发现氚标记的孕烯醇酮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主要转变为20p-S、17α,20β-DHP和11-脱氧皮质醇。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20β-S大量生成,而生成的11-脱氧皮质醇逐渐减少,17α,20β-DHP生成量基本不变。同时体外实验表明20β-S和17α,20β-DHP是诱导漠斑牙鲆卵母细胞成熟最有效的二种激素。这些结果表明20β-S和17α,20β-DHP可能是漠斑牙鲆的成熟诱导类固醇激素。
陈彩芳[6](2010)在《四种细胞色素P450酶在半滑舌鳎繁殖生理机能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次克隆得到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P450c17-I、P450c17-Ⅱ全长cDNA,系统研究了P450c17 (-Ⅰ、Ⅱ)、P450c19 (A, B) mRNA时空表达,并首次结合性腺发育、血清T及E2含量,探讨这几种酶类在雌雄半滑舌鳎繁殖周期中的分子生理机制。1.人工养殖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及产卵类型研究人工养殖半滑舌鳎成熟鱼卵巢经历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再到重复发育Ⅱ期;人工养殖条件下,3-5月份大部分鱼类处于Ⅱ期卵巢,6月份开始,卵母细胞内开始沉积卵黄颗粒,9-11月份,卵黄颗粒充盈整个胞质,基本达到生长成熟,排卵后至翌年2月份,卵巢进入退化吸收期或重复发育Ⅱ期;繁殖期GSI达到最高峰;产卵后或重复发育Ⅱ期,GSI显着下降,此时HSI显着升高至全年最高峰;半滑舌鳎在一年中只有1个繁殖期,进行分批产卵。2.半滑舌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周年变化采用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雌鱼血浆E2、T含量,发现其与卵巢发育过程(GSI)基本相一致。繁殖季节,E2、T为全年最高值(P<0.05);进入越冬期后,两者含量均下降;到饲育期继续大幅下降(P<0.05);至促熟期,E2显着升高(P<0.05),而T降至本法检测不到。结果表明,雌鱼血浆E2含量的规律性变动,与卵巢发育、卵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T作为E2前体,其变化趋势与卵巢发育具有相关性,是卵巢发育到一定阶段所必需。雄鱼血浆T、E2含量与精巢发育(GSI)基本一致。最高值出现在繁殖季节,之后进入11~翌年1月份,两者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2~4月份T含量略微上升,E2含量则继续下降,之后到5~7月份,T、E2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结果表明,睾酮对精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直接作用,能够促进精子的发生和成熟。3.半滑舌鳎两种P450c19时空表达分析半滑舌鳎两种芳香化酶(P450arom A、P450aromB)空间表达发现,P450aromA只在性腺表达,P450aromB只在脑、鳃表达。P450aroms在各个发育期雌雄鱼的性腺和脑内均有表达。卵巢P450aromA表达模式与血清E2、T变化趋势一致,暗示P450aromA在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生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精巢内P450aromA时间表达却与E2、T变化趋势呈无相关性。P450aromB时间表达发现,退化吸收期雌鱼脑内表达量显着升高至全年最大值;排精后雄鱼脑内也出现类似结果。这些结果表明雌性繁殖周期很大程度上受CYP19A调控外,还受CYP19B调控。4.新型程序化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半滑舌鳎CYP17基因片段采用一种新的简并引物设计方法—CODEHOP法来克隆半滑舌鳎CYP17基因。该法结合NCBI、Blastp、BIockMaker、CODEHOP等生物信息学资源和DNAMAN、Oligo6.0等生物软件,程序性设计半滑舌鳎CYP17基因的CODEHOP引物,从半滑舌鳎卵巢组织中成功克隆了CYP17基因,该基因片段与其它物种CYP17家族具有较高同源性,经鉴定,该基因属于鱼类CYP17基因群。实验结果表明,程序性设计简并引物较传统简并引物特异性更高,假阳性率少,更有利于实验成功。5.半滑舌鳎P450c17-Ⅰ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本研究克隆了P450c17-Ⅰ全长cDNA,为2469 bp,编码509个氨基酸。同时也得到一条较短cDNA,长1742bp,推测是经多聚腺苷酸化而来。P450c17-Ⅰ酶与胖头鱼岁、斑马鱼、日本鳗鲡、罗非鱼、三刺鱼、青鳉、白斑角鲨、鸡、鼠和人的P450c17-Ⅰ酶具有高同源性。空间表达发现:P450c17-Ⅰ主要在性腺内表达,其次是脑,在胃、肠、鳃、脾脏、肾、头肾、心内检测到弱带。性腺和脑内P450c17-Ⅰ时间表达模式表明其表达具有卵巢发育正相关性。另结合雌鱼血清T和E2水平,表明P450c17-Ⅰ在类固醇激素途径发生转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半滑舌鳎P450c17-Ⅱ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本研究克隆了P450c17-Ⅱ全长cDNA,为2102bp,编码524个氨基酸。半滑舌鳎P450c17-Ⅱ酶,与其他物种P450c17-Ⅱ酶同源性较其他物种P450c17-Ⅰ酶同源性高。时空表达发现其只在性腺、头肾、脑内表达。卵巢和脑内P450c17-Ⅱ时间表达模式都具有发育正相关性,而P450c17-Ⅱ在精巢内的时间表达却与性腺发育呈负相关。本研究通过性腺、脑、头肾内P450c17-Ⅱ表达,结合性腺发育期、血清中E2、T,探讨P450c17-Ⅱ与性腺发育关系,为国内鲆鲽鱼类繁殖生理学提供理论基础。
张东梅[7](2010)在《SRC-1在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对海马PSD-95调节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影响。在胚胎时期,雌激素是决定中枢性别二态性的重要因素;在青春期,雌激素可诱导突触可塑性和卵巢周期发生季节性改变;而老化过程中雌激素减少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并可能引起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紊乱。雌激素及其核受体对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上述活动被认为是通过核受体的辅助活化因子介导的。SRC-1是雌激素受体的辅助活化因子之一,广泛表达于胚胎和成年动物脑内,它能以配体依赖的方式增强多种核受体的转录活动,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RC-1基因敲除新生小鼠表现为浦肯野细胞发育延迟,而成年小鼠则表现为中度运动障碍、骨骼肌对雌激素刺激的反应消失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等。抑制下丘脑SRC-1表达可干扰新生大鼠脑去雌性化活动,从而导致下丘脑内性别二态性核团显着减小。而生理性老化是否会影响SRC-1在脑内的表达尚不清楚,因此我们首先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SRC-1蛋白质在青年和老年雌性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以明确SRC-1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老化过程中的改变。海马是与学习记忆相关的重要脑区,其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是影响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雌激素及其核受体在海马有高水平的表达,二者通过捕获包括SRC-1在内的多种辅助活化因子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发生和突触可塑性及基于海马的学习记忆。已有研究发现,SRC-1 mRNA和蛋白质均在海马有高表达,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SRC-1 mRNA在生后1天到成年小鼠脑内的表达情况,但是海马内SRC-1蛋白质的发育学表达模式及SRC-1是否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具有调节作用尚未见报道。海马内的雌激素主要是透过血脑屏障的循环雌激素,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海马神经元自身也能利用胆固醇合成雌二醇,加之有研究认为SRC-1在海马的表达不受糖皮质激素和动情周期的影响,上述证据均提示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来源雌激素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了阐明上述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了SRC-1及突触后蛋白PSD-95在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雌性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并通过建立大鼠卵巢切除模型研究老化过程中卵巢激素的降低是否影响海马SRC-1和PSD-95的表达。PSD-95是兴奋性突触后致密物PSD中的一种支架蛋白,在突触连接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突触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的情况。此外,还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内SRC-1的表达,检测SRC-1减少对PSD-95的影响,初步探讨了SRC-1在脑内尤其是在海马突触发生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作用。主要结果:1、SRC-1的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在青年雌性大鼠脑内,其表达模式与SRC-1 mRNA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相似。在某些脑区SRC-1的表达随老化显着降低,包括与运动调节有关的脑区,如纹状体,黑质,桥核,外侧网状核,蒲肯野细胞;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如嗅球,海马,基地前脑,蒲肯野细胞等;与神经干细胞相关的脑区如嗅球、齿状回、大脑皮层等。2、在青年雌性大鼠的大多数脑区,SRC-1免疫阳性产物表达在细胞核,比如大脑皮质、海马。但是在某些脑区尤其是与运动调节有关的脑区SRC-1的免疫阳性产物也意外地见于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如细胞膜和/或胞浆甚至突起。而老年脑内核外SRC-1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3、SRC-1在海马内的表达随生后发育逐渐升高,新生时表达很低,之后迅速上升,P14时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但成年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老年时则显着性降低(p<0.05)。4、PSD-95的发育学表达模式与SRC-1相似并高度相关,P0时表达很低,随着发育表达逐渐增高,至P30时达最高峰,成年时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老年时显着降低(p<0.05)。5、应用双链RNA干扰SRC-1的表达后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突起减少、变短,突起之间的联系和接触减少,同时,PSD-95的表达也显着下调(p<0.05)。6、卵巢切除对海马内SRC-1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但可在短期内下调PSD-95的表达。主要结论:1、SRC-1在脑内的广泛表达提示其在脑内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老年脑内与运动调节、学习记忆、干细胞分化有关的脑区SRC-1的表达下调,提示老化过程中SRC-1表达的降低可能与老化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功能下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进程密切相关。2、SRC-1在青年大鼠脑内某些核团尤其是在与运动调节有关的核团如外侧网状核、桥核等的核外表达提示, SRC-1很可能通过第二信使的“非经典”途径介导类固醇激素对脑功能的快速调节。3、海马内SRC-1的发育学表达模式与突触后蛋白PSD-95的表达相似并高度相关,提示SRC-1可能在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中具有重要作用。脑老化时海马突触可塑性降低导致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SRC-1的表达降低有关。4、SRC-1 RNA干扰对PSD-95表达的下调及对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提示,SRC-1在调节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发生和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最终影响基于海马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甚至可能参与了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发生。5、SRC-1的表达几乎不受卵巢切除的影响,提示海马的突触可塑性可能由海马局部合成的雌激素调节而不受循环雌激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其他激素或分子的代偿作用引起的。总之,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双标、Western blot、RNA干扰等方法,结合神经元体外培养和卵巢切除模型,研究了SRC-1在全脑的表达定位和老化相关改变,及其在海马的发育学表达模式和对PSD-95的调节,初步探讨了SRC-1在脑内的功能和对海马突触发生、突触可塑性及基于海马的学习记忆等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SRC-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生殖行为的中枢调控方面,尚未见有关SRC-1是否参与了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证明SRC-1在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了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发生,为研究脑老化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樊蓉,田艳君,崔清志,张国栋,韩蕊娜,温海霞,张广美,刘国艺[8](2009)在《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探讨益坤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然老化法建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选择处于围绝经期的雌性Wistar大鼠(12~14月龄)30只,随机分为围绝经期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益坤宁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利维爱和益坤宁连续灌胃4周;另取5月龄大鼠10只作为青年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通过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中药益坤宁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体和胞核较围绝经期对照组显着增大,神经元密度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芳香化酶蛋白表达于各组大鼠海马的神经元内,中药益坤宁组大鼠芳香化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围绝经期对照组(P<0.01);RT-PCR结果显示,青年对照组、中药益坤宁组和西药对照组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均高于围绝经期对照组(P<0.01),且mRNA表达的结果与蛋白表达的结果一致。结论益坤宁能够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上调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李嗣杰[9](2009)在《雌激素硫转移酶1E1和硫酸酯酶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雌激素在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95%的乳腺癌在其发生的早期阶段都是雌激素依赖性的,然而,三分之二的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候都处于绝经后期,此时卵巢的功能已经衰竭,导致血液中E2的水平急剧下降。但是,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其肿瘤内的E2浓度与绝经前患者保持在相似的水平,提示E2存在着肿瘤内的生物合成。雌激素硫转移酶1E1(EST1E1)和硫酸酯酶(STS)在肿瘤内部共同作用,维持着非活性的硫化雌激素和活性雌激素之间的平衡,影响着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乳腺组织中雌激素硫转移酶1E1和硫酸酯酶的表达,并同时检测相应组织中CDC-47和其它类固醇激素受体(ERα、ERβ、PRA、PRB)的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ST1E1和STS与各种受体以及各项临床指标(例如:年龄,月经状态等)之间差异以及相关性。结果发现STS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细胞高度增殖相关,控制ST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减少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EST1E1不但在人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细胞浆内表达,而且在细胞核内也表达。ER-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我们发现EST1E1与ER-β和PR-B之间的正向相关性,这一发现将导致进一步对EST1E1、ER-β和PR-B在癌组织发生和发展中关系的研究。
王斌[10](2008)在《运动对HPA轴分泌、海马相关蛋白及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适宜运动使机体产生良好适应,根据应激适应理论,可以说应激是机体产生适应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的海马脑区是应激的敏感部位,应激则可能引致海马的损伤发生。应激过程中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为主要特征,海马中含有丰富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神经元兴奋性双向调节、细胞凋亡、突触长时程增强及学习和记忆形成中均有重要作用,应激引起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通过激素反应元件影响蛋白质合成、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等。海马内有丰富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通过NMDA受体影响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尤其是钙离子的通透性,正常的NMDA受体活性和海马神经内的钙离子水平是海马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在严重应激损伤时兴奋性氨基酸或NMOA受体活性加大,引起细胞内及线粒体内的钙离子超载,钙离子超载则引起氧化磷酸化脱偶联等效应,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又会进一步引起组织的氧化损伤,即氧化应激。钙离子、活性氧则迅速启动神经的保护机制,如核因子kappa B、雌激素等。雌激素自身即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抗氧化剂;同时,雌激素通过非基因组(快速)和基因组机制(慢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可能对HPA轴起到调节作用,应对机体的应激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游泳这一运动模式,以水环境为参照,观察环境及运动对海马功能相关指标及应激反应的HPA轴激素的影响,探讨应激对海马功能的影响,以及海马神经保护和对HPA轴的可能调节机制,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急性(一次)运动、经过耐力训练过的大鼠进行急性运动的效应。实验设计几个不同的时间观测点,即运动15min、运动至力竭后即刻、运动至力竭后1hr、运动至力竭后24hr。相应的参照组大鼠以水环境暴露,也类似设立急性(一次)水环境及长期水环境,取样也设为相同的4个点。实验进行中使用两个独立的水池,耐力训练大鼠进行游泳的同时,参照组大鼠则同时浸于水中(自由),以尽量减少非实验施加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激素的生物节律等,但参照组的水深仅为大鼠直立后达耳下缘左右(约15-20cm)。以本实验室创立的大鼠负重游泳乳酸阈强度模型建立的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和力竭性运动强度设定。测试大鼠的血红蛋白、力竭游泳能力及乳酸阈强度的提高为模型建立成功的考察指标。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大鼠部分激素含量,包括下丘脑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雌二醇;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睾酮。观察了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体的电镜超微结构。采用顺磁共振自旋捕获技术测定了海马CA1区羟自由基信号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了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雌激素受体alpha(ERα)、核因子kappa B(NF-κB)、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亚型(NMDAR2A)、钙调蛋白激酶Ⅱalpha亚型(CaMKⅡα)。研究结果:1、动物运动模型。每周6次,每次30min以乳酸阈强度90%负重游泳6周后,大鼠游泳到达力竭的时间显着延长(训练过的大鼠44.42±32.29min,未训练过的大鼠21.32±20.12min,p<0.05);训练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显着性高于未训练大鼠(训练过的大鼠146.08±7.35g/L,未训练过的大鼠134.50±8.33g/L,p<0.05)。2、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急性、慢性水环境及急性、慢性运动作用均可能引起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均未见有明显的核固缩、核碎裂及核溶解等细胞凋亡的典型表现。急性水环境因素作用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发性改变,如细胞外膜不清,细胞内细胞器也发生损伤,如核膜消失、线粒体空泡化现象等。从急性水环境作用时间看,急性水环境作用15min和作用后1hr,细胞的受损状况更为严重,而在急性环境因素后即刻和24hr受损则小于15min和1hr大鼠的情况。慢性水环境与急性影响结果类似。急性运动因素作用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发性改变,细胞外膜和核膜的变形,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等。急性运动作用后即刻和之后的1hr,细胞受损情况最为严重,之后的24hr,细胞形态已经基本正常化。慢性运动因素作用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结构变形最大的是运动15min和运动后24hr,在运动后即刻及1hr,其受损状况反而相对来说较小。3、海马羟自由基。长期水环境影响的大鼠再施加急性水环境因素与未进行水预适应的大鼠施加急性水环境因素,以及耐力训练大鼠和未进行过耐力训练的大鼠进行急性力竭运动时,从各因素作用的总体看海马羟自由基信号强度无显着性差异,水环境和运动对海马羟自由基的影响具有同一性;但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海马羟自由基强度显着性高于未训练大鼠运动后即刻大鼠,与之相对应的长期水环境大鼠在水环境作用后即刻与水预适应大鼠水环境后即刻比没有差异。4、激素。各组大鼠下丘脑CRH无显着性差异,但仍可见耐力训练过的大鼠在力竭后即刻下丘脑CRH均数高于未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无显着性差异)。耐力运动大鼠下丘脑皮质酮整体上显着性高于长期水环境大鼠;训练和未训练过的大鼠在力竭性运动后即刻下丘脑皮质酮均显着性高于各自的运动15min大鼠;未训练过的大鼠运动后1hr下丘脑皮质酮就显着性低于运动后即刻,而耐力训练大鼠则依然保持较高的下丘脑皮质酮水平。各组大鼠血清ACTH无显着性差别。血清皮质酮,各组大鼠在水或运动因素作用后即刻显着低于15分时,因素作用后1hr显着高于即刻值。以所有大鼠下丘脑皮质酮含量与血清皮质酮浓度作相关分析发现,下丘脑皮质酮含量与血清皮质酮呈弱的负相关关系,R=-0.228,p<0.05。下丘脑雌二醇,耐力训练大鼠和长期水环境大鼠均较一次水环境或一次运动大鼠高,但只有长期水环境大鼠与一次水环境大鼠比有显着性差异;一次水环境、长期水环境后急性水环境、一次运动和耐力训练大鼠急性运动后即刻、1hr和24hr均显着性高于各自15min,运动后直至24hr均处于高水平。一次水环境组大鼠血清睾酮显着性高于长期水环境、急性运动和耐力训练大鼠急性运动组。各组大鼠运动后24hr血清睾酮达最高值,差异具有显着性。5、海马相关信号蛋白含量。海马雌激素受体α水平,一次水环境、长期水环境和一次运动大鼠在相应作用因素后即刻均显着性高于15min时、以及之后的1hr及24hr,而耐力训练大鼠在运动后即刻是下降趋势,运动后24hr升高。耐力训练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相同的采样时间点时均有低于其它各处理因素大鼠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海马NF-κB整体上各处理因素和采样时间点间无显着性差异,但一次水环境后即刻显着性低于一次水环境后1hr和24hr,并且显着性低于同样是即刻状态的长期水环境大鼠、一次运动大鼠和耐力训练大鼠;运动后24hr,耐力训练大鼠海马NF-κB显着性高于未训练大鼠;同时,未训练大鼠运动后即刻最高,而耐力训练大鼠则是运动后24hr最高。海马NMDAR2A含量,耐力训练大鼠整体上显着性高于一次运动大鼠,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显着性高于长期水环境大鼠;耐力训练和未训练大鼠运动后即刻均高于各自的后1hr和24hr水平。CaMKⅡα水平,从整体看,一次急性运动与一次水环境大鼠存在显着性差异,长期水环境大鼠与一次水环境大鼠存在显着性差异,因素后24hr与因素作用后即刻和之后1hr有显着性差异;耐力训练大鼠运动后24hr水平显着性高于长期水环境24hr组和未训练大鼠运动力竭后24hr组。6、相关性分析。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与下丘脑CRH和海马ERα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p<0.001:-0.584,p<0.001。其它具有显着性的两变量pearson相关有:NF-κB与CaMKⅡα相关(r=0.253,p<0.05),ERα与GR、下丘脑雌二醇、下丘脑皮质酮(r=0.428,p<0.001;r=-0.250,p<0.05;r=-0.219,p<0.05),海马羟自由基信号强度与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酮(r=0.232,p<0.05;r=-0.443,p<0.001),血清皮质酮与下丘脑皮质酮(r=-0.220,p<0.05),下丘脑内皮质酮与CRH(r=0.214.p<0.05)。结论:1)HPA轴激素相互调节中CRH和下丘脑皮质酮起重要作用,而非血清皮质酮;下丘脑应激增高(皮质酮增高),伴随雌二醇生成增多。下丘脑皮质酮和血清皮质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2)海马超微结构可因环境和游泳运动刺激发生改变,其变化可在不长的时间内恢复,可能不是损伤性变化,更可能是学习和记忆或适应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表现。3)海马对HPA轴的负反馈调节与海马的整体机能状况有关,海马ERα和羟自由基与HPA的负反馈调节有关。CaMKⅡα可能与HPA轴下游激素有关,并影响海马在应激时的机能。4)海马NF-κB可能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在运动性疲劳发生时(本研究的力竭运动)并不具重要意义,其意义在于修复和恢复过程,这对于运动训练的适应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5)海马ERα直接与运动能力有关,ERα含量越高,运动能力越低(可能是提供此直接证据的首次报道)。下丘脑CRH与运动能力正相关,CRH含量越高,运动能力越强。
二、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CYP19A1、STS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CYP19A1、STS基因普通PCR扩增检测 |
1.2 CYP19A1、STS基因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特异性 |
1.3 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CYP19A1基因m RNA表达量分析 |
1.4 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STS基因m RNA表达量分析 |
2 讨论 |
2.1 黔北麻羊CYP19A1基因在5个组织中的变化规律 |
2.2 黔北麻羊STS基因在5个组织中的变化规律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3.4 RNA的提取 |
3.5 c DNA第一链的合成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q PCR)条件优化及反应 |
3.7 数据分析 |
(2)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社交缺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览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ERβ激动剂的促海马神经发生作用及其对自闭症小鼠社交缺陷的改善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移植人羊膜上皮干细胞的促海马神经发生作用及其对自闭症小鼠社交缺陷的改善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自闭症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3)SRC-1在雄激素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睾丸切除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成年雄性小鼠脑内 SRC-1 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睾丸切除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小鼠海马 SRC-1 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SRC-1 对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调控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SRC-1 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探讨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博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博士期间参与研究课题 |
致谢 |
(4)SRC-1在小鼠脑内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性别依赖的海马突触可塑性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SRC-1在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表达的性别差异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RC-1和突触蛋白在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海马内表达的性别差异与相关性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循环性激素对海马SRC-1和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性别差异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文献综述 性激素与脑的性别差异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 |
(5)牙鲆繁殖内分泌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硬骨鱼类精巢发育与周年变化 |
1.1 鱼类精巢形态结构 |
1.2 硬骨鱼类精巢分期 |
1.3 鱼类精子发生与成熟 |
1.4 精子发生过程中体细胞的功能 |
2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
2.1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及生成途径 |
2.2 内分泌调控硬骨鱼类配子形成 |
2.3 雌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
2.4 膜孕酮受体研究进展 |
3 芳香化酶研究进展 |
3.1 芳香化酶表达 |
3.2 芳香化酶调节 |
3.3 芳香化酶功能 |
4 性类固醇激素生成酶CYP17 |
4.1 硬骨鱼类P450c17组织分布 |
4.2 硬骨鱼类P450c17功能 |
5 转录因子(FOXL2)研究进展 |
5.1 FOXL2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
6 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及在水产动物中应用 |
6.1 单核苷酸多态性概念及特点 |
6.2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 |
6.3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水产动物中应用 |
第二章 牙鲆性腺型芳香化酶CYP19α基因在雄鱼生殖周期表达分析及免疫组化定位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和样品采集 |
1.2 试剂 |
1.3 精巢组织分期 |
1.4 引物 |
1.5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1.6 CYP19a基因mRNA在各组织及雄鱼生殖周期的表达 |
1.7 精巢芳香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1.8 不同发育期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_2)含量测定(RIA)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CYP19a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2.2 CYP19a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精巢的表达分析 |
2.3 芳香化酶免疫组化 |
2.4 不同发育期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_2)含量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牙鲆P450C-17Ⅰ和P450C-17Ⅱ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表达分析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和样品采集 |
1.2 试剂 |
1.3 精巢组织分期 |
1.4 引物 |
1.5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1.6 P450c17-Ⅰ和P450c17-Ⅱ基因片段克隆 |
1.7 SMART-RACE扩增 |
1.8 中间保守序列和RACE产物的纯化、克隆及测序 |
1.9 序列分析 |
1.10 P450c17-Ⅰ和P450c17-Ⅱ基因在各组织及雄鱼生殖周期的表达 |
1.11 不同发育期雄鱼血浆中睾酮(T)含量测定(RIA) |
1.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牙鲆P450c17-Ⅰ和P450c17-Ⅱ全长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2.2 系统发生分析 |
2.3 P450c17-Ⅰ和P450c17-Ⅱ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2.4 P450c17-Ⅰ和P450c17-Ⅱ在不同发育期精巢的表达分析 |
2.5 不同发育期血浆中睾酮(T)和性腺指数(GSI)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牙鲆雌激素受体β(ERβ)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关联分析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和样品采集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药品和酶 |
1.4 菌株和载体 |
1.5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
1.6 性类固醇激素测定(RIA) |
1.7 牙鲆ERβ基因PCR-SSCP检测 |
1.8 牙鲆ERβ基因部分序列克隆和分析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PCR扩增结果 |
2.2 ERβ基因SSCP检测结果与分析 |
2.3 ERβ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2.4 二倍型频率 |
2.5 SNP和二倍型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牙鲆FOXL2基因SNP检测及其与繁殖性能关联分析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牙鲆FOXL2基因引物设计 |
1.2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PCR扩增结果 |
2.2 FOXL2基因SSCP检测结果与分析 |
2.3 FOXL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
2.4 二倍型频率 |
2.5 SNP和二倍型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牙鲆膜孕酮受体α(mPRα)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表达分析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和样品采集 |
1.2 试剂 |
1.3 精巢组织分期 |
1.4 引物 |
1.5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1.6 牙鲆膜孕酮α受体全长cDNA扩增及时空表达分析 |
1.7 目的产物的纯化、转化及测序 |
1.8 序列分析 |
1.9 不同发育期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_2)含量测定(RIA) |
1.10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牙鲆mPRα cDNA全长克隆 |
2.2 系统发生分析 |
2.3 牙鲆mPRα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2.4 mPRα在不同发育期精巢的表达分析 |
2.5 不同发育期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_2)含量和性腺指数(GSI)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七章 牙鲆PAQR-like基因全长cDNA克隆、系统发生分析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表达分析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和样品采集 |
1.2 试剂 |
1.3 精巢组织分期 |
1.4 引物 |
1.5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1.6 PAQR-like基因片段克隆 |
1.7 SMART-RACE扩增 |
1.8 中间保守序列和RACE产物的纯化、克隆及测序 |
1.9 序列分析 |
1.10 PAQR-like基因在各组织及雄鱼生殖周期的表达 |
1.11 不同发育期雄鱼性腺指数(GSI)计算 |
1.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牙鲆PAQR-like cDNA全长克隆 |
2.2 系统发生分析 |
2.3 PAQR-like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2.4 PAQR-like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精巢的表达分析 |
2.5 不同发育期雄鱼性腺指数(GSI)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八章 漠斑牙鲆成熟诱导类固醇激素(MIS)初步确定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鱼 |
1.2 药品 |
1.3 卵巢组织类固醇生成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四种细胞色素P450酶在半滑舌鳎繁殖生理机能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硬骨鱼类性腺发育规律及其产卵类型的研究 |
2 性类固醇激素生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3 神经类固醇激素生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人工养殖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及其产卵类型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卵巢形态 |
2.2 卵巢发育组织学分期 |
2.3 卵巢成熟系数(GSI)和肝重指数(HSI)的季节变化 |
2.4 繁殖期与产卵类型 |
3 讨论 |
图版2-Ⅰ:半滑舌鳎卵巢形态 |
图版2-Ⅰ 说明 |
图版2-Ⅱ:半滑舌鳎卵巢组织学分期 |
图版2-Ⅱ 说明 |
第三章 半滑舌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周年变化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雌性半滑舌鳎卵巢成熟系数(GSI)和肝重指数(HSI)的季节变化 |
2.2 雄性半滑舌鳎卵巢成熟系数(GSI)和肝重指数(HSI)的季节变化 |
2.3 雌性半滑舌鳎血浆E_2含量的季节变化 |
2.4 雌性半滑舌鳎血浆T含量的季节变化 |
2.5 雄性半滑舌鳎血浆T含量的季节变化 |
2.6 雄性半滑舌鳎血浆E_2含量的季节变化 |
3 讨论 |
3.1 雌性半滑舌鳎血浆E_2和T含量的周年变化 |
3.2 雄性半滑舌鳎血浆T和E_2含量的周年变化 |
第四章 两种P450c19(P450arom)在各个不同性腺发育期雌雄半滑舌鳎内的时空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半滑舌鳎血浆中T和E_2含量测定 |
2.2 总RNA提取和纯化 |
2.3 半滑舌鳎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的组织表达 |
2.4 半滑舌鳎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的组织表达 |
2.5 半滑舌鳎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2.6 半滑舌鳎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脑内时间表达 |
3 讨论 |
3.1 半滑舌鳎P450aromA和P450aromB的组织表达 |
3.2 半滑舌鳎P450aromA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3.3 半滑舌鳎P450aromB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脑内时间表达 |
第五章 一种新型的程序化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半滑舌鳎CYP17基因片段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简并引物设计结果 |
2.2 RT-PCR电泳结果 |
2.3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2.4 系统发生分析 |
3 讨论 |
第六章 半滑舌鳎P450c17-Ⅰ(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DNA克隆及在雌雄鱼内时空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半滑舌鳎血浆中T和E_2含量测定 |
2.2 半滑舌鳎P450c17-Ⅰ全长cDNA克隆 |
2.3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雌雄鱼各个组织内空间表达 |
2.4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2.5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脑内时间表达 |
3 讨论 |
3.1 半滑舌鳎P450c17-Ⅰ全长cDNA克隆 |
3.2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雌雄鱼各个组织内空间表达 |
3.3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3.4 半滑舌鳎P450c17-Ⅰ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脑内时间表达 |
第七章 半滑舌鳎P450c17-Ⅱ(17α-羟化酶)cDNA克隆及在雌雄鱼内时空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半滑舌鳎血浆中T和E_2含量测定 |
2.2 半滑舌鳎P450c17-Ⅱ基因片段克隆 |
2.3 半滑舌鳎P450c17-Ⅱ全长cDNA克隆 |
2.4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雌雄鱼各个组织内空间表达 |
2.5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2.6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头肾内时间表达 |
3 讨论 |
3.1 半滑舌鳎P450c17-Ⅱ全长cDNA克隆 |
3.2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雌雄鱼各个组织内空间表达 |
3.3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不同性腺发育期性腺内时间表达 |
3.4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脑内时间表达 |
3.5 半滑舌鳎P450c17-Ⅱ在不同性腺发育期鱼头肾内时间表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教育背景 |
发表论文情况 |
(7)SRC-1在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对海马PSD-95调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SRC-1 在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对海马PSD-95 调节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SRC-1 在青年和老年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RC-1 和PSD-95 在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雌性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用RNA 干扰技术抑制海马神经元内SRC-1 表达对PSD-95 表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卵巢切除对成年大鼠海马SRC-1 和PSD-95 表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文献综述Ⅰ 脑雌激素研究新进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Ⅱ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 在脑内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 |
(8)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
1.4 取材及处理 |
1.5 HE染色 |
1.6 免疫组化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 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m 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9)雌激素硫转移酶1E1和硫酸酯酶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芳香化酶(Aromatase) |
2.2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
2.3 硫酸酯酶(STS) |
2.4 硫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
2.5 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与取材 |
3.2 仪器和设备 |
3.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3.4 实验过程 |
第4章 结果 |
4.1 EST1E1 和STS 在癌及癌旁组织内的表达 |
4.2 类固醇受体与CDC47 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4.3 EST1E1 和STS 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0)运动对HPA轴分泌、海马相关蛋白及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大鼠运动模型建立及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大鼠运动模型指标测试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运动及水环境对大鼠HPA轴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运动与水环境对大鼠海马雌二醇受体α、糖皮质激素受体及核因子NF-κB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运动与水环境对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型和钙调蛋白激酶Ⅱ α亚型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运动与水环境对大鼠海马羟自由基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运动及水环境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大鼠在运动与水环境影响下实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全文小结 |
1 大鼠在运动与水环境影响下实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2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应激(运动)对海马信号分子与HPA轴激素的研究进展 |
附录1:各组大鼠海马CA1区PBN-羟自由基自旋加合物EPR波谱 |
附录2:CRH、ACTH和CORT的测试方法 |
附3:缩略语词表 |
致谢 |
四、芳香化酶mRNA在小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CYP19A1、STS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J]. 周志楠,敖叶,骆金红,洪磊,吴雨,陈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11)
- [2]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社交缺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张瑞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SRC-1在雄激素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边晨. 第三军医大学, 2014(01)
- [4]SRC-1在小鼠脑内表达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性别依赖的海马突触可塑性作用的初步研究[D]. 边晨.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4)
- [5]牙鲆繁殖内分泌分子机理研究[D]. 史宝.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7)
- [6]四种细胞色素P450酶在半滑舌鳎繁殖生理机能中的作用研究[D]. 陈彩芳.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7]SRC-1在雌性大鼠脑内的表达及其对海马PSD-95调节的初步研究[D]. 张东梅.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4)
- [8]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海马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J]. 樊蓉,田艳君,崔清志,张国栋,韩蕊娜,温海霞,张广美,刘国艺.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 [9]雌激素硫转移酶1E1和硫酸酯酶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D]. 李嗣杰. 吉林大学, 2009(08)
- [10]运动对HPA轴分泌、海马相关蛋白及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D]. 王斌.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