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

迟发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

一、延迟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邢竞晓[1](2016)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现代工矿业、交通业发展,高处坠落事故、交通事故越来越常见,由于小肠占据腹腔较大空间,受损伤概率也就较大,较多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常伴有小肠挫伤甚至肠破裂。引起小肠破裂的外力复杂多变,可有撞击、打击、挤压等直接暴力,致使受力部位肠管直接受损伤而破裂;也有跌倒、坠落、突然受力或快速运动时突然中止等间接暴力,可因力传导或肠道内压力突然剧增超过肠壁的耐受程度而引起破裂;也可以是侧方推挤产生剪切力作用于肠道而发生破裂,少数在病理情况下如存在腹腔脏器组织粘连,外力作用于腹部时,活动度受限的肠管被牵扯,更易于造成肠道的损伤穿孔。小肠破裂是急诊外科十分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率占据整个腹部损伤的较大比例,目前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的诊断是以现有常规诊疗手段为基础的,待临床体征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腹部体征、影像学和生化指标异常后,甚至在剖腹探查术中确诊。现有的诊疗手段包括:详细询问受伤史,包括受伤部位、暴力性质、大小、方向等,以及伤后的发展过程;仔细查体,对腹部体征如压痛部位、范围、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变化,肠鸣音变化均应逐一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反复检查,注意动态变化;腹部穿刺,该法是早期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正确的腹腔穿刺和反复、多部位穿刺是提高穿刺阳性率的关键。穿刺为阴性时可反复、多部位穿刺。高度怀疑内脏损伤者,可采用腹腔灌洗;腹部X线检查,一旦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基本成立。具有腹壁开放性损伤者较为直观,相对易于诊治,然而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小肠损伤穿孔一般较前者小,且未合并肝、脾等实质脏器破裂者,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病情的隐匿性及特殊性易延误诊治,往往会继发腹膜炎、脓毒症等并发症,甚至造成全身状况的恶化。肠源性感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除现有的常规诊疗手段外,需探索更多新的诊断指标来协助临床医师对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治。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获知,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低分子家族式蛋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其中成员之一,主要位于小肠粘膜微绒毛尖端,是一组存在于细胞液内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大量存在于小肠粘膜层上皮细胞中,占肠粘膜蛋白的2-3%,在肠粘膜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外周静脉血中检测不到IFABP,发生小肠粘膜破裂损伤时,最早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是微绒毛尖端,维持绒毛尖端稳定的环境打破及氧分压下降,导致肠绒毛顶端细胞的坏死,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其内的IFABP经过门静脉和乳糜管释放入血。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能是小肠黏膜损伤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IFABP在正常情况下的外周血中不存在,仅在发生小肠破裂时释放入血,并可被检测,这种变化为其成为小肠破裂的标记物提供了可能性。研究结果发现IFABP作为诊断肠破裂具有独特优势:(1)IFABP具有较好器官特异性,仅存于肠道中。同时具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可通过免疫学方法与其他组织产生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区分;(2)IFABP是一组存在于细胞液内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主要位于小肠黏膜层的肠上皮细胞胞液中,对肠破裂引发的损害敏感,在发生小肠破裂时易释放入血,血清IFABP水平病程早期即明显升高,敏感性好;(3)IFABP占细胞胞液蛋白质的1%-2%,含量相对丰富,且IFABP分子量相对较小,实验室可采用酶联免疫法直接检测;(4)多数血清酶都存在热不稳定性,是热不稳定酶,易失活,影响测定准确性,因此测定时需保持酶活性,血清IFABP即使室温下,也可保持24 h稳定,可保持总活性的95%,便于检测。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肠损伤早期,血清和尿液中IFABP水平即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破裂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1、3 h时血清I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表明腹部闭合性损伤中,IFABP可作为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目的:鉴于IFABP在正常情况下的外周血中不存在,仅在发生小肠破裂时释放入血,并可被检测,组织含量高,分子量小易于检测,灵敏度高等生化特点,为其应用于疾病诊断提供了可能性。再者,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小肠破裂患者病程初期外周血IFABP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受到了很大启发。本实验旨在探索外周血IFABP浓度在发生急性肠破裂前后变化差异,分析其在急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检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其在外周血的浓度变化规律,验证其能否成为小肠破裂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是否可以通过参考其变化来帮助临床诊断,使该课题研究显得尤为有意义。方法:由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导致的小肠破裂,早期病情较为隐匿,该实验目的即为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否存在诊断小肠破裂的诊断价值。为观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早期外周血中的变化,本实验随访了2014年12月-2015年8月因腹部损伤到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接诊医师高度怀疑小肠破裂的患者,共36人。在此类病人入院后,临床医师通常会结合病史,通过体格检查及相关现代检查技术手段,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CT等。在遵循这些现有常规诊疗方式的同时,采集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小时和入院后3小时三个时间点的外周静脉血,依据现有常规诊疗方式诊治的最终结果,根据小肠是否破裂分为肠破裂组12例和未肠破裂组2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标本IFABP浓度,分别比较三个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肠破裂组患者血清IFABP水平在入院时(134.41±53.34μg/L)、入院1 h(174.68±69.06μg/L)、入院3 h(186.65±90.08μg/L)时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肠破裂组(91.44±40.37μg/L、98.35±44.48μg/L、104.51±40.08μg/L)(P<0.05)。结论:血清IFABP水平检测可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

陈绍礼,黄兵,李礼[2](2014)在《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特点作出诊断,并作为手术治疗依据。结果:本组治愈11例,占91.67%,死亡1例,占8.33%;术后并发症5例,占41.67%,术后近期并发粘连性肠梗阻2例(非手术治愈),肠瘘1例(死亡),切口感染2例。结论:延迟性空回肠破裂发生于腹部闭合性损伤24 h后,症状隐匿,容易忽略,导致延迟诊治,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对延迟性空回肠破裂临床特点的认识,及时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则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陈安良,贾振庚,何永健,刘庆顺[3](2014)在《外伤性小肠破裂48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小肠破裂。其中单纯修补术38例,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0例。治愈46例,治愈率95.83%;死亡2例,病死率4.17%。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小肠破裂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王天娥[4](2014)在《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对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患者46例,以入院后6 h内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入院6 h后行手术治疗的24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不利,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与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李昌晓,吕纪玲[5](2013)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文中提出肠及肠系膜损伤是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常见疾病,笔者收集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10例腹部钝伤合并小肠破裂或肠系膜损伤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CT图像,进一步提高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女2例,男8例,年龄1768岁,车祸7例,殴打伤2例,砸伤1例。1.2症状和体征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明显腹膜刺激征6例,伴

罗天航,卢正茂,吴建国,薛绪潮,华积德,方国恩[6](2012)在《腹部闭合伤延迟性肠坏死11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迟性肠坏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治疗41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2.65%)发生延迟性肠坏死,均于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行一期肠段切除吻合术,3例因腹腔污染严重无法行一期确定性手术,先施行肠造口术,6个月后再行二期肠吻合术。11例全部治愈,其中2例发生肠瘘,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延迟性肠坏死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导致漏诊或延迟处理,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严密动态观察,CT的正确诊断率较高,早期剖腹探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陆兴焕[7](2011)在《3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致小肠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率(入院即明确诊断)75%(24/32),行单纯肠修补20例。肠部分切除吻合12例,切口感染5例。全组无死亡,均治愈。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重视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方式,术中、术后良好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小肠破裂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

肖海鹏,杨继武,刘剑华[8](2011)在《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的经验。方法:对本科近期收治的2例小肠破裂的病史、治疗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结果:2例小肠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已平稳,近期均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关键,同时注意术后监护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吴涛,张惠文,黎耀东,李武军[9](2011)在《复合伤中小肠破裂25例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和预防》文中认为复合伤合并小肠破裂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其病情危重,病变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合伤的治疗宜首先对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的功能予以急救。同时因常伴有患者主诉不明和病情隐匿,由此无法及时做出小肠破裂的诊断,而延误小肠破裂的外科治疗。复合伤后小肠破裂诊断延迟原因的探讨有助

蔡树权[10](2010)在《外伤性小肠破裂29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部损伤致小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9例经手术证实的腹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治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合并膈下脓肿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肠间脓肿1例,行脓肿引流痊愈。结论:掌握腹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二、延迟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迟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损伤情况及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类型及原因:
    3.2 临床特点:
    3.3 治疗:
    3.4 死亡原因分析:

(3)外伤性小肠破裂4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
    3.2 治疗
    3.3 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4)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对比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
3 讨论
    3.1 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的危害
    3.2 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分析
    3.3 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5)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症状和体征
    1.3 检查方法
    1.4 诊断
2 结果
3 讨论

(6)腹部闭合伤延迟性肠坏死11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法
    1.4 结果入院至术前诊断肠坏死并行手术的时间为
2 讨论

(7)3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并发伤:
    1.3 临床表现与治疗时机: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小肠破裂的原因:
    3.2 小肠破裂的诊断
        3.2.1 病史及查体:
        3.2.2 辅助检查:
    3.3 治疗:
    3.4 误诊的预防:

(8)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情况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关键
    3.2 术中仔细探查, 避免遗漏病变及大量冲洗, 预防腹腔残余感染
    3.3 术后监护治疗
    3.4 专科治疗要合理得当

(9)复合伤中小肠破裂25例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和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1.3 治疗
2 结 果
3 讨 论
    3.1 小肠破裂延迟诊断的原因
    3.2 小肠破裂延迟诊断的预防

(10)外伤性小肠破裂2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主要临床表现:
    3 治疗及结果
        3.1 外伤性肠破裂治疗越早越好。
        3.2 结果:
讨 论
    1 受伤机制:
    2 诊断问题:
    3 治疗问题:

四、延迟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D]. 邢竞晓.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2]延迟性空回肠破裂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陈绍礼,黄兵,李礼. 吉林医学, 2014(24)
  • [3]外伤性小肠破裂48例临床分析[J]. 陈安良,贾振庚,何永健,刘庆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08)
  • [4]腹部钝性创伤继发肠损伤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王天娥. 基层医学论坛, 2014(19)
  • [5]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J]. 李昌晓,吕纪玲. 实用医学杂志, 2013(16)
  • [6]腹部闭合伤延迟性肠坏死11例诊治分析[J]. 罗天航,卢正茂,吴建国,薛绪潮,华积德,方国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02)
  • [7]3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治体会[J]. 陆兴焕. 浙江创伤外科, 2011(05)
  • [8]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2例[J]. 肖海鹏,杨继武,刘剑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7)
  • [9]复合伤中小肠破裂25例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和预防[J]. 吴涛,张惠文,黎耀东,李武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0)
  • [10]外伤性小肠破裂29例临床分析[J]. 蔡树权.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4)

标签:;  ;  

迟发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