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布局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浅谈现代布局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一、刍议现代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营[1](2021)在《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波普设计集设计与商业为一体。近年来,在“蒂基(Tiki)”元素为主题的波普设计中,蒂基的传播受到学者的关注,同时对设计实践具有借鉴价值。基于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消费社会为背景,选择波普设计中的蒂基作品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传播领域中的模因(Meme)理论,就蒂基模因传播所产生的复制、变异、应用为最终研究成果。以设计学研究范畴的波普理论为依托,借助传播学、建筑学、生物学、数学的相关理论,在文献阅读和国外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和探索蒂基在美国平面、产品、建筑等设计领域的发展过程,分析美国大众文化中融入蒂基文化的设计模式,阐述蒂基模因的变异,探讨蒂基波普设计中的数理关系,揭示波普设计中模因传播区间的规律,解释蒂基模因中的几何之美。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考察法分析波普设计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运用系统整体观和个案研究法揭示蒂基模因的表征系统与传播区间规律,使用哲学思辩法,解释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的蒂基几何之美,结合跨学科与定性研究法,进行蒂基波普的整合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第一章,阐述南太平洋风格的波普设计在美国兴起的缘由,介绍波利尼西亚蒂基向美国蒂基的演化,并揭示了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表征系统和传播区间规律;第二章,分析蒂基平面的二维复制及辐射式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单位,并论述蒂基模因的抽象变异和应用;第三章,阐释蒂基产品的外观复制和链式传播机制,结合蒂基模因的重组变异分析其在波普产品设计中的演变;第四章,探索蒂基的空间复制和场式传播,在拓扑理论中分析场式效应的空间变异和演化;第五章,基于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蒂基的文化表达,运用数理关系分析蒂基的黄金分割比例和根号矩形的模因。研究表明:第一,美国波普设计中蒂基符号的功能产生变异,从神圣转变为娱乐并形成了美国式的文化表达;第二,蒂基模因的区间规律,能够直观地解释蒂基模因的传播过程;第三,黄金矩形、黄金螺线、黄金三角形、根号矩形和根号二螺旋折线是蒂基波普几何之美的视觉形态和应用形态。因此,利用模因论来解释波普设计中的蒂基形象,探讨蒂基模因传播中的信息单位、构成元素、文化载体、波普符号,其理论意义在于为蒂基模因的传播区间建构理论基础,为波普设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其实践价值在于将几何学中的数理关系运用到波普设计实践中,以期对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创作指导和一种新的评价标准。

张建淳[2](2021)在《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当中,近代报纸广告业的发展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发展之迅速,无论是在中国广告史的纵向比对中还是与同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广告业横向比较,其丰富与复杂性皆是无所出其右。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讯息存留和传播手段,近代报纸广告反映并保留了当时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艺术、审美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哈尔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这座城市,伴随着殖民和主权独立的抗争,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报纸广告成为其城市现代性转化的见证者,记录了哈尔滨从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北方渔村发展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现代都市的历史过程。本文选取了1921年至1945年间的《滨江时报》和《大北新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这两个办报经历与哈尔滨城市始建到形成较为同步的两份报纸中的广告内容与设计形式之变,研究报纸广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发展、运营、设计、内容和表现的特点变化及内在规律,力图对报纸广告所反映的哈尔滨市民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进行把握。探讨近代中国一个经历曲折的近代移民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社会、经济现代性转化中的文化线索和文化表现。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如何改变了哈尔滨城市的生活方式,进而引起哈尔滨文化和艺术的现代性转化。绪论为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以哈尔滨的多元文化历史为研究起点展开,关注到在这些多元文化的介入下催生的哈尔滨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建立,又由于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兴起,进而关注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本文将这一时期的报纸广告分为三大类,分别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和女性文化三个侧面来揭示哈尔滨城市的现代性转化线索。哈尔滨的城市现代性以工业生产摆脱农业、渔猎等自然经济为开端,在沙俄和日本殖民者的推动下,哈尔滨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了一座现代工业化城市。这种工业化以工业商品的形式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外来文化也携带着外来商品进入哈尔滨,这些与传统中国商品有着相似市场的西化商品在逐渐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消费习惯。针对女性的消费和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潮冲击了传统儒家文化下的女性伦理与形象。最后,这些商业化因素都在报纸广告中得以体现并获得传播,最终被保存了下来。报纸广告承载了哈尔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渔村发展为现代都市的过程,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到女性文化的崛起,这每一方面都是奠定现代都市、现代文化的基础。最终它以一种消费主义的形式——广告——将这一现代商业文化表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叙述了近代哈尔滨这座城市在形成时期的现代性特征。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整体看待了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刊广告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信息交流和新知传播中的作用,在广告逐渐获得丰富表达的进程中总结其与商业发展、消费文化的关系,与商业法制建设的关系,同时也暴露了其时而低俗趋利的时代局限。在整个报刊发展和近代城市形成过程中,市民的城市社会性的转化,尤其是报刊中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城市的现代性审美的产生,报纸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性文化转化为城市现代性审美的媒介。最后,文章将哈尔滨城市的近代报纸广告放入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出的时空框架中审视,其特殊的城市发展经历带有了明晰的时代特点,城市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意义重大,论文结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报纸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城市现代转化的组成和推动。其次,从其展现的内容可看到社会现代转化过程的光明与阴暗的正反全貌。最后,报纸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演变最终表现为无法直观量化的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成和转化。

谢永晴[3](2020)在《古籍新作设计研究 ——以《本草纲目》设计为例》文中指出“古籍新作”一词是近几年书籍出版领域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追溯、寻找属于自身文化延续的路径,而”书籍设计”这一与思想文化交流最密切的领域也将成为巨大的试验场。古籍历经时间和实践考验,具有高度凝练性和事实考证性,古籍设计形式是古人审美志趣与文化观点的映射。当下在对古籍内容的重新解读和对古籍形式的模仿与再造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视觉的角度追溯现代人的文化根源,找寻属于本民族的设计语言。本文以近几年获奖“古籍新作”题材设计作品和南京艺术学院“《本草纲目》古籍新作”课题研究中优秀的学生作品为案例分析,从书籍的版式编排、装帧结构、插图、字体、阅读流程和材质工艺等几个层面逐一分析归纳,运用现当代书籍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讨论在古籍新作设计或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书籍设计中,设计师如何巧妙借用古籍装帧,创造性地挪用、改写、转移和应用古籍装帧样式。在字体选择、版式设计、装订方式和纸张运用等诸多设计细节上让书籍看起来更有“古味”。在最后一章以《本草纲目》为设计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从版本脉络分析古籍更新动因,分析其内容结构并从文本信息层级架构、插图、色彩、信息符号运用与成书形态等方面建构古籍《本草纲目》新的阅读体验,形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说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何文倩[5](2020)在《近现代中国结婚证的设计及创新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婚证作为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婚俗文化的宝贵结晶。结婚证在社会的发展和更替中呈现着不同的设计面貌。本文以中国的结婚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个时期的结婚证三百余张,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学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结婚证从封建社会时期到当下的设计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将结婚证置入历史大环境中,结合时代的语境和文化特征,对结婚证的图案、文书格式、版式类型、美术字等设计要素进行研究。从图案的选择、文字的编排、思想的传达、审美的偏好等方面,深入挖掘结婚证设计演变的内在因素,充分论证结婚证的设计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结婚证中具有丰富寓意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婚庆喜品的包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兼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设计作品。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中国结婚证的设计演变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发展景观,不仅从侧面反映出各个时代的婚姻面貌,还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法律制度的完善、新旧文化的继承与摒弃以及人们的艺术审美倾向;中国结婚证的设计研究对喜品的包装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设计元素背后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易菲[6](2020)在《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文中指出本论文将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上海作为研究起点,通过电影影像来透视近代的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并以影像下的女明星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早期影像与时尚观念的关系、影像衍生的电影刊物对时尚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影像中女明星的时尚元素、时尚设计的演变历程,以及影像牵引的时尚潮流和时尚消费等问题。1896-1949年,上海电影经历了一个从植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摩登”观念通过欧美电影传入上海,营造出一个新的时尚文化。20世纪20-40年代是上海电影繁荣发展时期,致使电影明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论文通过近代上海影片等影像资料,呈现上海近代都市典型生活形态的“样本”,并运用学科交叉视角,解读近代设计的时尚观念,探析都市生活与时尚设计的发展特性,从中发现影像下的明星不仅是近代时尚娱乐的产物,也是上海时尚文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她们留下的图像、影像和文字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都市时尚生活场景。而影像作为一种视角,还原了近代上海时尚生活,为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研究发现,电影与时尚设计、时尚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影像下女明星的时尚设计来看,服装款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设计风格、穿着理念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烙印;从影像下时尚潮流与时尚演变的构建来看,时尚文化对上海时尚工业和时尚消费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论文从影像下女明星的角度来解读近代上海时尚,不仅可以了解近代上海时尚文化的进程和都市时尚生活方式,更能深刻地反映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时尚价值观、消费体系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时尚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周丽娟[7](2020)在《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木作工具作为中国传统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发展代表了我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凝结了古代工匠的造物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木作用具被机械化工具所取代,传统木作工具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并且对于传统木作工具的保护形式过于单一,对于如何运用当代设计风格特征、流行的设计形式对传统木作工具进行设计、传承和保护成为设计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对传统木作工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类,为研究信息视觉化在传统木作工具传承和保护中的应用建立基础,然后以传承和挖掘古老造物文化为载体,结合信息视觉化设计在传承和挖掘古老造物文化的应用优势及设计原则,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信息视觉化在传统木作工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对完整的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方法及实施路径。最后以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为实践案例,验证信息视觉化设计在传统木作工具中的表现方式和设计形式,总结出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蕴含的价值。通过对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研究,一方面可以来梳理传统木作工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的造物设计思维精髓,传承和学习传统木作工具知识,为保护传统木作工具尽绵薄之力。另一方面,将信息视觉化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应用方法及实施路径体系,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存,为信息视觉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刘绍勇[8](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刘留[9](2020)在《基于话语理论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电子竞技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借助于智能手机、网络直播等新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其受众覆盖范围、社会影响力均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做好对知识产权以及青少年群体保护的情况下,以企业为主体,举办全国或国际性的电子竞技赛事活动。国家体育总局于2016年7月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以包括电子竞技在内的多项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相关健身休闲项目的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电子竞技在我国的发展迅速,电子竞技也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报道焦点。从网络游戏发展而来的电子竞技的原始形象是负面的,这也是源于在电子竞技发展初始阶段媒体对其形象的负面化呈现,“污名化”、“标签化”等媒体报道倾向始终伴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过程。但是,随着电子竞技在体育竞技、商业、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加强,其形象经历了从解构到重构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竞技形象的演变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媒体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以电子竞技形象为研究对象,借助话语理论,采用文献分析、个案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报道》有关电子竞技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发现其对电子竞技的报道特征。从电子竞技形象演变过程、电子竞技形象构建的话语逻辑这两个角度,分析了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的特点和影响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的因素,旨在实现丰富有关电子竞技研究的理论维度,推动电子竞技形象的真实客观塑造。

武张胜男[10](2020)在《《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久经兵荒与灾害之苦的西安城终于获得一丝喘息之机,开始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西安这一时期在社会各方面都开始涌现出新面貌,发生在此时期的办报热潮就是表现之一。《西北文化日报》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安最具影响的报纸之一,诞生在此时。报纸与城市相遇,副刊作为报纸的一部分,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它不仅反映城市的日常生活,更通过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建构来引领城市文化,是研究西安城市面貌与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料。本文围绕近代与西安产生诸多勾连的报纸副刊,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大量史料,从《西北文化日报》产生的社会情境、报纸的发展脉络、报人的办报实践、副刊对城市生活的书写以及副刊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建构这几部分内容出发,尝试探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反侵略、求生存与现代化是这一时期西安城市发展的时代主题,亦是西安城市文化和《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的主题。在城市日常生活的书写上,副刊展现了城市中各个阶层的生活百态,人们在享受新式资料、体验摩登生活的同时,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是城市发展的另一面,灾民与人力车夫是报人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城市的休闲娱乐趋向多元,新旧娱乐的角逐体现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图景。副刊作为报纸的一部分,它还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空间,报纸副刊编辑以版面为纽带,联系着知识分子与社会公众,成为妇女争取自身权益、探讨城市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发表爱国言论的平台。副刊在反应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在推动并引领着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发展。《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和展现了西安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安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呈现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概览20世纪30年代西安城市文化的鲜活文本。

二、刍议现代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现代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的界定
    二、波普设计中研究蒂基的意义
    三、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研究现状
    四、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
第一章 美国波普设计中蒂基模因的形成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中的波普设计
        一、美国的大众文化
        二、美国的波普设计
    第二节 南太平洋文化与美国波普设计
        一、南太平洋文化在美国的兴起
        二、南太平洋题材融入美国波普设计
    第三节 南太平洋蒂基模因的形成
        一、波利尼西亚的蒂基雕刻
        二、蒂基模因的形成
    第四节 美国蒂基模因的文化表达
        一、美国蒂基产生的背景
        二、美国蒂基波普的形成
        三、美国蒂基模因的表征
        四、美国蒂基文化的载体
    第五节 模因区间在蒂基波普中的普适性
        一、蒂基模因的传播区间
        二、蒂基模因理论的普适性
    小结
第二章 波普平面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平面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平面的二维复制
        二、蒂基模因的辐射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抽象变异
        一、蒂基信息单位的形成
        二、信息输出的抽象变异
        三、蒂基抽象变异的特征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平面中的应用
        一、蒂基广告设计
        二、蒂基菜单设计
        三、蒂基火柴盒设计
        四、蒂基明信片设计
    小结
第三章 波普产品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产品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产品的外观复制
        二、蒂基模因的链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重组变异
        一、整体嵌入式重组
        二、部分嵌入式重组
        三、图案嵌入式重组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产品中的应用
        一、多元模因的蒂基产品
        二、多形态的蒂基产品
        三、蒂基产品的品牌效应
    小结
第四章 波普建筑中蒂基模因的演化
    第一节 波普建筑的蒂基模因传播
        一、蒂基建筑的空间复制
        二、蒂基空间的场式传播
    第二节 蒂基模因的拓扑变异
        一、建筑拓扑的引入
        二、蒂基场的效应与拓扑变异
    第三节 蒂基模因在波普建筑中的应用
        一、品牌柱的视觉认知
        二、蒂基建筑的视觉表达
        三、蒂基门的视觉显现
        四、室内空间的视觉渲染
    小结
第五章 蒂基波普的审美及数理模因
    第一节 自然主义美学思潮影响下的蒂基
        一、自然主义美学思潮下的波普审美
        二、基于“超真实”分析蒂基模因
        三、基于“超美学”分析蒂基模因
    第二节 蒂基波普的黄金分割模因
        一、数理的模因传播区间
        二、黄金矩形与蒂基模因
        三、黄金螺线与蒂基模因
        四、黄金三角形与蒂基模因
    第三节 蒂基波普的根号矩形模因
        一、根号二矩形与蒂基模因
        二、根号二螺旋折线与蒂基模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现代性与现代社会
        (二)报纸版面相关概念
        (三)报纸广告及其设计元素
    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民国时期的相关研究
        (二)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哈尔滨城市广告业
    一、多元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城市
        (一)哈尔滨本土文化
        (二)俄国文化的渗入
        (三)日本文化的渗入
        (四)哈尔滨城市的现代化演进
    二、商业社会发展与广告业的兴起
        (一)商业社会的发展
        (二)印刷技术进步与设计思想进步
        (三)广告业的兴起
    三、以《滨江时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
        (一)《滨江时报》的发展历程
        (二)《滨江时报》的广告业开展
    四、《滨江时报》与城市文化的互动
        (一)外地、外国文化进入的窗口
        (二)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启蒙
        (三)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平台
第三章:基于哈尔滨城市工业下的新兴广告主题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和现代爱情故事
        (一)哈尔滨城市早期的电影院线
        (二)以报纸为媒介的电影宣传
        (三)电影广告的设计风格
    二、工业化制品广告的滥觞
        (一)轻工业商品
        (二)重工业商品
        (三)电器商品
    三、资本倾销背景下的现代城市时尚消费
        (一)广告中的物质享受
        (二)广告中的文化娱乐之都
第四章:哈尔滨现代城市生活中传统商品的广告新貌
    一、传统烟酒文化呈现西洋化符号特征
        (一)从白酒到葡萄酒
        (二)香烟制品的流行
    二、近代报纸广告环境下的传统中药
        (一)传统中药与传统纹样
        (二)西医与中医广告中的表达碰撞
        (三)仁丹与日本侵略战争
    三、西洋时尚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培育
        (一)“东方莫斯科”的欧洲时尚
        (二)20 世纪初的珠宝风尚
        (三)广告投放中的美妆先锋
第五章: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城市女性意识与审美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一)女性形象
        (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三)广告中的女性生活状态
        (四)广告中的女性符号演变
    二、女性自我审美意识萌芽与消费主义
        (一)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带来的审美独立
        (二)女性形象与广告商品弱关系下的消费主义
    三、近代女性市民身份的奠基
        (一)近代女性市民身份文化认同的因素
        (二)哈尔滨女性审美变迁背后的身份认同
第六章:哈尔滨报纸广告文化催生的城市现代性
    一、由文化融合催生的城市审美现代性
        (一)审美范式的现代性转化
        (二)从传统书法艺术到美术字
        (三)装饰艺术的工业化转型
    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与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一)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
        (二)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三、广告文化下的城市现代性与市民现代性
        (一)市民阶层的城市社会性表现
        (二)城市文化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演进
        (三)广告专门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四、对《滨江时报》历史评价
        (一)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新知识传播
        (二)推动了东北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三)保存了近代东北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
        (四)《滨江时报》的时代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古籍新作设计研究 ——以《本草纲目》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古籍新作设计现状
第一章 古籍新作阐释
    第一节 古籍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古籍新作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版式编排
    第一节 古籍版面形式分析
    第二节 古籍新作中的编排设计
第三章 装帧结构
    第一节 古籍装帧形态演变
    第二节 古籍新作中的装帧结构
第四章 :插图字体阅读流程
    第一节 插图的艺术表现
    第二节 字体的呈现风格
    第三节 阅读流程的变化
第五章 :材质与工艺
    第一节 特殊材质的运用
    第二节 特殊工艺的打磨
第六章 《本草纲目》再设计
    第一节 《本草纲目》再版研究
        一、信息的校对和增减
        二、制作工艺的改进
        三、插图的改良
        四、内容的提取与改编
    第二节 《本草纲目》的内容整合设计
    第三节 《本草纲目》的文本信息层级
    第四节 《本草纲目》插图的意象表达
        一、物质影像提取
        二、中医人体穴位图重绘
    第五节 《本草纲目》的色彩构成与信息符号应用
    第六节 《本草纲目》的成书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论文
作者介绍
致谢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近现代中国结婚证的设计及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三、论文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四、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结婚证的概念
    第二节 结婚证的起源与发展
        一、结婚证的起源
        二、结婚证的发展
    第三节 结婚证的功能与价值
        一、结婚证的功能
        二、结婚证的价值
    第四节 结婚证的设计概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结婚证的图案
    第一节 清末及以前的结婚证图案
        一、龙凤图案类
        二、神话故事类
        三、人物生活类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图案
        一、传统婚书图案类
        二、吉花瑞草类
        三、祥禽瑞兽类
        四、政治符号类
        五、西方图案类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结婚证图案
        一、吉花瑞草类
        二、祥禽瑞兽类
        三、政治符号类
        四、生产建设类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图案
        一、吉花瑞草类
        二、祥禽瑞兽类
        三、政治符号类
        四、生产建设类
        五、人民形象类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的结婚证图案
        一、吉花瑞草类
        二、祥禽瑞兽类
        三、生产建设类
        四、政治符号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婚证的版式
    第一节 结婚证的文书格式
        一、传统婚书的文书格式
        二、民国时期结婚证的文书格式
        三、建国后结婚证的文书格式
    第二节 结婚证的版式类型
        一、纯文本型
        二、图文并茂型
    第三节 结婚证的版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二、节奏与韵律
        三、重复与交错
        四、比例适度
        五、多方位空间处理
    第四节 结婚证的美术字
        一、结婚证的美术字类型
        二、结婚证的美术字内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婚证的设计元素在喜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喜品包装设计分析
        一、喜品包装设计的背景分析
        二、喜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
        三、喜品的消费心理及偏好分析
    第二节 “吾家有喜”喜品包装设计实践
        一、思路与方法
        二、提取与设计
        三、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图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作品)
附录
致谢

(6)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课题相关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相关概念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新旧交织:影像里的时尚观念植入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时尚交织
        一、“摩登”观念的兴起
        二、“摩登”与“时尚”的嬗变
    第二节 国际化都市的时尚诉求
        一、洋时尚的本土化过程
        二、洋时尚的冲突与认同
    第三节 新旧交织中的时尚业态
        一、转型期下的时尚社交
        二、墨守成规的反对质疑
        三、蠢蠢欲动的时尚动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颠覆传统:影像派生的时尚文化传播
    第一节 电影刊物的时尚媒介传播
        一、争奇斗艳的时尚专刊
        二、丰富多彩的时尚图像
        三、人尽皆知的时尚传播
    第二节 欧美电影的时尚文化载入
        一、好莱坞时尚文化的传入
        二、中西交融的时尚价值观
    第三节 明星效应下的时尚思潮
        一、明星身份的认同
        二、时尚模仿的狂热
        三、明星制造的时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霓裳舞动:影像繁衍出的时尚元素创新
    第一节 服饰文化的转型演变
        一、繁花似锦:旗袍的黄金年代
        二、走向奢华:服装款式百变化
    第二节 妆容配饰的魅力吸引
        一、面目一新:潮流元素影响
        二、自我创新:华丽风格塑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性缤纷:影像潮流牵引的时尚主义
    第一节 时尚潮流的新发展
        一、广告:明星价值的体现
        二、国货:时尚工业的促进
    第二节 新女性身份的新定义
        一、自由空间的拓展
        二、都市生活的主导
    第三节 时尚消费的新模式
        一、全新的消费观
        二、充足的消费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上海画报(上海1933)》封面女郎一览表
    附录2 :1937年《时代电影(上海)》的《国货明星点将录》
    附录3 :图注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致谢

(7)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选题的现有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关于传统木作工具的几点说明
第2章 传统木作工具的演变概况
    2.1 传统木作工具的发展
        2.1.1 石器时代——木作工具萌芽期
        2.1.2 青铜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木作工具探索期
        2.1.3 铁器时代——木作工具发展期
    2.2 传统木作工具发展鼎盛期(明清时期)
        2.2.1 大木作与小木作概况
        2.2.2 革命性的平木工具——平推刨
        2.2.3 代表性的刨量划工具——墨斗
    2.3 现代木作工具机械化发展进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视觉化在传统木作工具传承和保护中的应用思考
    3.1 关于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
        3.1.1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的概述
        3.1.2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的特征
        3.1.3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版面构成要素
    3.2 信息视觉化在传承和挖掘古老造物中的应用
        3.2.1 应用优势
        3.2.2 设计原则
    3.3 信息视觉化在传统木作工具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3.1 主题选定与调研
        3.3.2 设计流程分析
        3.3.3 建立结构层次线框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应用方法及实施路径
    4.1 传统木作工具视觉元素提炼方法
        4.1.1 视觉符号——简化适宜的形式效应
        4.1.2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易读性视觉语言
        4.1.3 色彩提炼——遵循五色规律
    4.2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的表现方式
        4.2.1 版式设计中的秩序化方式
        4.2.2 视觉元素的形式美感规律
    4.3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实施路径
        4.3.1 传统木作工具系统性信息传达
        4.3.2 墨斗造型及装饰纹样视觉语汇
        4.3.3 平推刨多样的视觉化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实践展示
    5.1 传统木作工具“知木具”APP品牌形象基础设计
        5.1.1 APP标志设计
        5.1.2 APP界面设计
    5.2 知木具——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
        5.2.1 知木具视觉化信息解析图
        5.2.2 木作工具配套使用场景视觉化信息图
        5.2.3 墨斗装饰纹样视觉化信息图
        5.2.4 平推刨结构图解视觉化信息图
    5.3 H5演示动画设计
    5.4 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的价值
        5.4.1 功能价值
        5.4.2 文化价值
        5.4.3 商业价值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传统木作工具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致谢

(8)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话语理论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问题、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设计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五节 论文框架、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人民日报》电子竞技形象构建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报道结构分析
        一、报道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报道版面:多版面报道呈现
        三、报道体裁:消息通讯为主
    第二节 报道话语分析
        一、报道主题:电竞产业和电竞赛事是报道焦点
        二、报道倾向:以积极态度为主,中立态度高于消极态度
        三、报道形式:纯文字形式占据主导
    第三节 报道要素交叉分析
        一、报道时间与报道主题
        二、报道主题与报道倾向
        三、报道结构与报道话语
第三章 电子竞技形象的基本演变
    第一节 形象生成:从“游戏参与者”到“游戏从业者”
        一、“游戏参与者”的形象改变
        二、“游戏从业者”的形象演变
    第二节 形象博弈:从“网络游戏”到“电子竞技”
        一、“网络游戏”的形象博弈
        二、“电子竞技”的形象演变
    第三节 形象认同:从“玩物丧志”到“为国争光”
        一、“玩物丧志”的形象生成
        二、“为国争光”的形象认同
第四章 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的话语逻辑
    第一节 政治语下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
        一、博弈:经济和文化话语地位式微
        二、合作:政治话语占据主导
    第二节 文化话语下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
        一、冲突:经济发展与主流价值观的对立
        二、平衡:电竞教育与文化消费逐渐完善
    第三节 经济话语下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
        一、分歧: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二、合作:社会效益与文化产业的兼容发展
    第四节 三方话语下媒介行为对电子竞技形象的映射
        一、摇摆的媒体立场
        二、恪守的媒体理念
第五章 电子竞技形象的演变反思
    第一节 电子竞技形象建构的误区反思
        一、政策导向模糊化
        二、行业发展混乱化
        三、电竞文创单一化
        四、媒体报道两面化
    第二节 电子竞技形象建构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体制建设,夯实电竞形象塑造基石
        二、规范市场管理,改善电竞形象传播环境
        三、加强文创发展,开拓电竞形象传播渠道
        四、提升媒体素养,改变电竞形象呈现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编码表
致谢

(10)《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缘起
        1.1.2 时间断限的确定
    1.2 研究概述
        1.2.1 关于报刊与城市文化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近代报纸副刊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西北文化日报》的研究现状
        1.2.4 概念阐释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史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局限性
第二章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概况
    2.1 民国陕西报业的成长土壤
        2.1.1 政治纷争下的报业生态
        2.1.2 经济起步助推陕西报业
        2.1.3 现代化建设支撑报业发展
    2.2 宋绮云与《西北文化日报》
        2.2.1 《西北文化日报》概况
        2.2.2 宋绮云的新闻实践
    2.3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面貌
        2.3.1 副刊主体《西北角》与《晨光》
        2.3.2 其他专刊与特刊
        2.3.3 副刊主编曹冷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副刊中的城市书写
    3.1 城市素描:长安居大不易
        3.1.1 流离失所的灾民
        3.1.2 挣扎求生的人力车夫
    3.2 城市休闲:新旧娱乐的角逐
        3.2.1 古调独弹的秦腔戏剧
        3.2.2 逐渐兴起的电影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副刊中的公共议题
    4.1 副刊中的女性形象与妇女问题
        4.1.1 摩登女子不识愁
        4.1.2 逼在眉睫的妇女问题
    4.2 副刊与城市公共卫生的建立
        4.2.1 宣传健康的卫生习惯
        4.2.2 普及防疫与医学知识
    4.3 副刊与国难中的情绪表达
        4.3.1 号召团结抗战
        4.3.2 批判讽刺时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的传播特点
    5.1 副刊的编辑特点
        5.1.1 版面的编排和美化
        5.1.2 稿件的选择和组稿
    5.2 副刊的基本特性
        5.2.1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5.2.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统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刍议现代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波普设计之“蒂基”模因研究[D]. 杜营.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D]. 张建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古籍新作设计研究 ——以《本草纲目》设计为例[D]. 谢永晴.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近现代中国结婚证的设计及创新应用研究[D]. 何文倩. 苏州大学, 2020(03)
  • [6]影像里的摩登生活 ——探析近代上海都市时尚生活与时尚设计(1896-1949)[D]. 易菲.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7]传统木作工具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研究[D]. 周丽娟.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8]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9]基于话语理论的电子竞技形象演变研究[D]. 刘留. 苏州大学, 2020(03)
  • [10]《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D]. 武张胜男. 西北大学, 2020(06)

标签:;  ;  ;  ;  

浅谈现代布局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