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调查

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调查

一、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一婕[1](2021)在《不同喂养方式下3月龄婴儿母婴互动差异及母婴互动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描述我国3月龄婴儿及其母亲在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行为表现,比较两组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行为的差异及影响母婴互动的因素,为发现影响儿童早期母婴互动的高危因素提供循证依据,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高危儿喂养、亲子互动指导以及家庭养育照护实践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我国3月龄纯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在青岛市、重庆市、柳州市及马鞍山市四地的妇幼保健院收集273对母婴对,其中纯母乳喂养150对,人工喂养123对。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获得母婴对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婴儿日常喂养情况;采用量表评估婴儿气质以及母亲的抑郁情绪和育儿信心;在喂养过程视频采集的基础上,以互动评估量表(Interaction Rating Scale,IRS)的喂养评估子量表评价喂养过程中的母婴互动。单因素分析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IRS量表得分及各互动指标的差异。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法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婴儿日常喂养情况及母婴心理因素对母婴互动的影响。以二元Logistic回归法控制其他因素,分析喂养方式对母婴互动指标的影响。结果1.在日常喂养方面,本研究发现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喂奶间隔及吃奶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喂奶间隔平均在2.73±0.73小时,低于人工喂养婴儿(2.98±0.59小时);吃奶次数为7.52±1.03次,多于人工喂养婴儿(7.20±0.92次)。2.使用IRS量表对喂养过程视频进行评价,纯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母亲的IRS得分分别为2.55±0.25分和2.54±0.22分,婴儿的IRS得分分别为2.35±0.38分和2.28±0.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母婴互动的具体指标,研究发现两种喂养方式的母亲喂养姿势、母亲喂养状态、母亲肢体活动、母亲对喂养的坚持性、婴儿注视行为和婴儿喂养表情6个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母亲同时环抱婴儿的头部和下肢的比例及肢体频繁活动的比例均高于人工喂养组(44.0%v.s.17.1%;6.7%v.s.2.4%),在婴儿拒绝乳头后坚持喂的比例低于人工喂养组(31.3%v.s.46.3%);纯母乳喂养组婴儿频繁注视母亲的比例高于人工喂养组婴儿(27.3%v.s.18.7%),偶尔微笑或“满足”表情的比例高于人工喂养组(22.0%v.s.8.9%)。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婴儿是否有兄弟/姐妹在母亲IRS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婴儿IRS得分与婴儿的节律性气质维度及坚持性气质维度的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0.167,P<0.01;r=-0.127,P=0.036),与母亲情绪得分存在正相关(r=0.127,P=0.036),即婴儿节律性及坚持性越好,母亲抑郁情绪得分越高,婴儿互动越好。最优尺度回归结果显示,母亲IRS得分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婴儿气质有关联(标准化β=-0.141,P=0.017;标准化β=0.108,P=0.035),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婴儿气质偏向易养型,则母亲互动得分高;婴儿IRS得分与婴儿出生体重和母亲情绪有关联(标准化β=-0.141,P=0.023;标准化β=0.137,P=0.045),即婴儿出生体重低、母亲情绪得分高,则婴儿互动得分高。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时环抱婴儿头部和下肢的可能性是人工喂养母亲的4.708倍(95%CI=2.104-10.536),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喂养过程中频繁看妈妈和偶尔微笑或“满足”表情的可能性分别是人工喂养婴儿的 2.124 倍和 3.014 倍(95%CI=1,028-4.389;95%CI=1.124-8.078)。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日常喂奶次数、喂养过程中的母亲和婴儿互动行为有重要影响,医务人员有必要关注人工喂养、剖宫产以及母亲情绪等不良家庭养育环境等风险因素对母婴互动的影响,为高危儿提供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干预服务。

赵淑冉[2](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赵羽芊[3](2021)在《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日趋严重,患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关于内蒙古全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较少,需要实施相关研究揭示内蒙古全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该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的现况研究,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招募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网络问卷调查获得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依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区域,运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获得62668份调查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81份,调查问卷的合格率为99.87%。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比为男性50.23%和女性49.77%,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是12.14±3.03岁。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是17.54%,确诊患病率是9.45%,按照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变应性鼻炎标化自报患病率为18.20%(95%CI:17.86%-18.54%);标化确诊患病率为9.71%(95%CI:9.45%-9.97%)。分析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发现,居住环境一般或较差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居住环境优良的人群(自报AR:OR=1.90,95%CI:1.75-2.05;确诊AR:OR=1.93,95%CI:1.76-2.12)。居住在城镇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居住在农村的人群(自报AR:OR=1.49,95%CI:1.41-1.56;确诊AR:OR=1.73,95%CI:1.61-1.85)。以肉食为主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荤素搭配饮食类型的人群(自报AR:OR=1,48 95%CI:1.35-1.62;确诊AR:OR=1.53,95%CI:1.37-1.71)。存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自报AR:OR=3.93 95%CI:3.75-4.13;确诊AR:OR=4.13,95%CI:3.90-4.39)。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较高,变应性鼻炎的流行严峻。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一般或较差,居住在城市,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以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

白雪[4](2021)在《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中,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结局的改善程度,分析该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完善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健康管理。研究方法:成立个案管理研究小组;建立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个案管理流程。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的先兆早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居住病房楼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干预前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基线调查,确定两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产妇给予产科现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焦虑、抑郁改变程度。使用SPSS23.0建立数据库,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本研究中主要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量表得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采用的检验水准为双侧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一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8.30%,P<0.01;干预后第四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1.91%,P=0.003。3.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第7、14、30天的泌乳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产后第7天实验组奶量(298.70±119.91)ml高于对照组(188.72±126.17)ml;产后第14天实验组奶量(481.90±202.49)ml高于对照组(336.91±219.93)ml;产后第30天实验组奶量(689.56±247.50)ml高于对照组(485.32±310.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实验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47.84±11.255)分高于对照组(37.98±10.747),但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实验组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得分(3.13±0.46)高于对照组(2.67±0.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入院时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于产后两周再次测评,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下降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证实该模式可以改善早产产妇的泌乳量、提升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家庭支持程度,并降低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

金海玉[5](2020)在《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分析该地区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并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1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月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地,用智能体检仪现场准确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通过与中国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比较,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Anthro 3.2.2软件计算不同月龄的年龄别身长(Z-scores oflength/height for age,HAZ)、年龄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age,WAZ)、身长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length/height,WHZ),并根据WHO推荐的标准判定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现场采集婴幼儿指尖末梢血,用Hemocue Hb301型血红蛋白便携式分析仪快速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性别、民族、月龄差异,其中各月龄组男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女婴幼儿,汉族婴幼儿的平均体重高于朝鲜族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边地区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中国(除15月龄身长)和WHO(除21月龄身长)参考标准,且HAZ、WAZ(除了 21~23月龄组)和WHZ均值均为正值;汉族婴幼儿WAZ值高于朝鲜族,城市WAZ和WHZ值均高于贫困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延边城市地区15~、18~、21~23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除6~月龄组)平均身长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15~、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本地区贫困县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除15~、21~23月龄组)平均身长均高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1.7%、1.8%、5.3%和1.5%,且面临着营养缺乏(6.7%)和超重肥胖(6.8%)双重负担。不同月龄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不同,生长迟缓高发月龄在21~23月龄组(7.3%)、低体重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4.1%)、消瘦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3.3%)、超重和肥胖高发月龄均在6~月龄组(8.7%和2.4%),且高月龄组的营养缺乏患病危险较高,而低月龄组的超重肥胖问题却很严重。延边地区6~23月龄朝鲜族和汉族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7.0%和3.0%,男、女婴幼儿肥胖率分别为2.1%和0.9%,城市和贫困县婴幼儿超重率分别为6.1%和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7.9%,12~月龄组以下贫血患病率为24.2%,12~月龄组患病率高达25.6%,而其后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11.5%,且不同月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显着(P<0.0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和月龄,且男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3.722,95%CI:1.891~7.325),朝鲜族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汉族婴幼儿(OR=2.705,95%CI:0.989~7.399),生长迟缓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820(OR=2.270,95%CI:1.753~2.938);低体重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月龄,且男婴幼儿低体重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5.488,95%CI:2.013~14.957),低体重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568(OR=1.765,95%CI:1.518~2.052);消瘦相关因素是性别,且男婴幼儿消瘦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3.199,95%CI:2.722~64.002);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地区,且男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426,95%CI:0.961~2.117),城市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贫困县(OR=1.440,95%CI:0.933~2.223);贫血相关因素包括月龄和生长迟缓,且贫血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降低,其β值为-0.081;(OR=0.923,95%CI:0.898~0.948),生长迟缓婴幼儿的贫血患病危险显着增加(OR=1.834,95%CI:0.929~3.621)。结论: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民族、月龄分布特征的差异。本地区婴幼儿WAZ和WHZ值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区分布特征的差异。2.本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国家(2009年版)和WHO(2006年版)参考标准,城市≥15~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且贫困县女婴平均体重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3.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且存在性别(肥胖)、民族(生长迟缓)和地区(超重)分布特征差异。本地区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患病水平相对较低,超重肥胖和贫血是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4.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胡凤波[6](2019)在《2017年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获取本地区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分析影响因素,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应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霍林郭勒市5个街道的10个居委会(村),共计1827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方式采用入户调查,调查问卷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区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建立数据库使用Epidata软件,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霍林郭勒市5个街道的10个居委会共1827人,调查对象中男性967人,占比52.9%,女性860人,占比47.1%;平均年龄为44.2岁,汉族居多;文化层次以初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0.9%;在职业方面工人、农民和企业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家庭人口数以3口之家为主,经济收入方面年收入以20000-50000元和50000元以上的家庭为主。对健康素养相关问题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个方面问题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三部分总分共计66分,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总分28分,总体平均得分17.8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总分22分,总体平均得分12.53,健康技能总分16分,总体平均得分9.51。结果显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09%。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知识素养的比例为26.44%,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为12.53%,具备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为16.04%,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的答对率最高,健康技能知识答对率次之,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答对率最低。基本知识与理念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收入情况。30岁以下年龄组知晓率最高,为35.26%,50岁以上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为18.61%,随着年龄增长,答对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文化程度间,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职业间比较,事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最高,为47.48%,企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次之,为36.75%,其他工作人员知晓率最低,为23.22%。不同收入组间比较,收入越高知晓率越高。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进行了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年龄组中,以30-50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为16.41%,小于30岁年龄组知晓率次之,为11.58%,大于50岁年龄组最低,为6.92%。不同文化程度中,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职业中,事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最高,为30.93%,企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次之,其他职业人员知晓率最低。不同收入中,家庭年收入越高,知晓率最高。对调查对象的健康技能素养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对象的健康技能知晓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同年龄组中,以小于30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为21.05%,大于50岁年龄组最低,为10.31%,呈现出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的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组中,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职业组中,事业单位人员知晓率最高,为33.09%,其他职业人员知晓率最低,为23.78%。不同收入组中,收入越高,知晓率最高。结论:1、2017年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09%,低于国家健康素养水平。2、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知晓率为26.4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知晓率为12.53%、健康技能素养知晓率为16.04%。3、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平均年收入。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人群是: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从事重体力的临时工和低收入人群。

李卓[7](2019)在《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螺旋形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胃肠道分泌物通过亲吻、共餐、食用不洁饮食等方式,以胃-口、口-口、粪-口途径在人群之间传播。Hp经口腔进入人体后通过趋化、黏附和定植存在于胃黏膜上皮及胃黏液底层,定植后难以自发清除,是Hp胃炎、Hp相关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危险因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Hp列为一类致癌因子,一旦发病将对患者、家庭带来很大心理负担。胃肠积热是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壅于胃肠,而致胃肠阳热偏盛的状态。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日常运动的缺乏导致机体不能代谢过剩的能量,导致饮食积聚日久化热。它广泛见于各种年龄段,尤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影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若起居饮食调摄不善、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水果蔬菜摄入少、缺乏运动等尤易形成胃肠积热。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中西医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进展。2.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儿童幽门螺杆菌患病率及相关因素。3.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4.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1.文献综述(1)从临床流行病学及西医学研究进展角度论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的研究进展。(2)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探讨中医对儿童Hp感染的认识。2.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检测Hp的3-14岁儿童,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胃肠积热诊断性量表(儿科部分)及病例报告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for MAC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调研本研究儿童Hp患病率及相关调查因素。将临床研究一Hp感染儿童作为病例组,按照1:3匹配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线资料可比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开展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中胃肠积热比值比(OR值),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通过文献梳理,明确Hp感染的致病特征、诊断方式、流行病学、Hp相关疾病、常规治疗方法以及Hp中医病因、病机、Hp相关中医疾病、中医诊断及中医当前防治进展。2.横断面研究(1)共纳入受试者144例,其中23例为Hp阳性,Hp感染的患病率为15.97%。其中男性儿童感染10人,患病率为14.08%。女性儿童感染13人,患病率为17.81%。(2)其它与儿童Hp感染具有相关性因素包括:父亲总体受教育水平(P=0.022<0.05,?2=9.664)、母亲总体受教育水平(P=0.012<0.05,?2=11.040)、儿童接受监护人咀嚼食物情况(P=0.001<0.05,?2=11.555)、儿童哺乳期母乳喂养情况(P=0.008<0.05,?2=7.013)、儿童饭前洗手(P=0.001<0.05,?2=10.718)、儿童便后洗手(P=0.000<0.05,?2=20.764)、儿童家中饲养宠物(P=0.005<0.05,?2=7.807)、儿童喜欢搂抱宠物(P=0.010<0.05,?2=6.609)、家长吸烟(P=0.002<0.05,?2=9.253)、家长与孩子口对口亲吻(P=0.000<0.05,?2=14.207)、父亲每天刷牙次数少(P=0.001<0.05,?2=11.206)、家庭内共用餐具(P=0.042<0.05,?2=4.143)、家庭内共用水杯(P=0.000<0.05,?2=15.217)、家庭成员Hp感染史(P=0.002<0.05,?2=12.064)、家长消化系统疾病史(P=0.001<0.05,?2=10.680)、儿童喜食路边摊(P=0.033<0.05,?2=4.520)、儿童偏嗜肉类(P=0.004<0.05,?2=8.510)、儿童挑食(P=0.026<0.05,?2=4.986)、饮用自来水作为水源(P=0.011<0.05,?2=6.422)、儿童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P=0.047<0.05,?2=3.942)。3.病例对照研究(1)共纳入病例组23例,对照组69例。病例组中胃肠积热儿童为18例,非胃肠积热儿童5例;对照组中胃肠积热为14例,非胃肠积热儿童55例。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OR值为14.143(P=0.000<0.05,95%CI:4.471-44.733)。(2)以下因素与儿童Hp感染具有相关性:父亲受教育水平高(OR=0.322,P=0.047<0.05,95%CI:0.105-0.987)、母亲每年使用牙刷支数(OR=0.335,P=0.002<0.05,95%CI:0.167-0.667)、家庭成员与儿童口对口亲吻(OR=6.261,P=0.023<0.05,95%CI:1.282-30.574)、儿童偏嗜肉类(OR=6.334,P=0.032<0.05,95%CI:1.170-34.297)。(3)以下因素与儿童胃肠积热具有正相关:家庭成员与儿童口对口亲吻(OR=4.493,P=0.012<0.05,95CI%:1.383-14.599)、儿童偏嗜肉类(OR=2.974,P=0.013<0.05,95CI%:1.259-6.900)。结论:1.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儿童Hp感染患病率为15.97%,儿童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加之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大,故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仍值得关注。2.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度相关。鼓励儿童多摄入新鲜果蔬,少摄入高热量食物的健康饮食,不仅可以避免儿童形成胃肠积热状态也可降低儿童感染Hp的潜在风险。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家庭生活饮食习惯具有相关性。通过避免儿童与他人密切接触、鼓励儿童清淡均衡饮食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避免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张婉婷[8](2019)在《博州地区三民族不同龋敏感3-5岁儿童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汉族低龄儿童龋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高通量测序对三个民族儿童牙菌斑菌群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检测唾液中四种常见致龋菌DNA水平并评价与低龄儿童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博州地区35岁蒙古族,维族和汉族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危险因素分析;采集重度低龄儿童龋病和口腔健康儿童牙菌斑,运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口腔健康儿童和重度低龄儿童龋病儿童唾液,荧光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内氏放线菌的DNA水平。结果:1)1089名3-5岁儿童中低龄儿童龋病患病率为72.2%,龋均(dmfs)为4.4±5.34颗,其中重度低龄儿童龋病患病率为36.2%。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牙的患龋率和患重龋率均升高(c2=26.834,P<0.001),其中5岁儿童乳牙的患龋率最高为82.9%;2)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的龋均升高(F=8.330,P<0.001),尤其是5岁儿童的龋均处于较高水平为5.53±5.88;3)乳牙龋齿的充填率为1.35%,城市儿童的乳牙龋齿充填情况优于乡镇儿童乳牙龋齿的充填情况(F=8.861,P=0.003);4)社会经济背景因子是儿童龋病的保护因素;睡前不良饮食习惯、喝含糖饮料、吃零食、夜间喂食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5)研究共获得9215515条有效序列,按照97%的相似性聚类归属三个民族120例样本中共检出13个菌门,23个菌纲,40个菌目,78个菌科和129个菌属;6)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民族儿童的牙菌斑菌群构成和多样性不同,口腔健康组的儿童菌群结构多样性高于重度低龄儿童龋病组儿童;7)厚壁菌,芽孢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梭杆菌,毛螺旋菌,Shuttleworthia菌,韦荣球菌,放线菌,红蝽菌,奇异菌,双歧杆菌,变形菌,交替单胞菌,希瓦氏菌是SEC组儿童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菌群;变形菌,红环菌,Propionivibrio菌,伯克氏菌,草酸杆菌,贪铜菌,肠杆菌,心杆菌,黄单胞菌,华杆菌,拟杆菌,紫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Paludibacter菌,厚壁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是CF组儿童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菌群;8)放线菌是汉族儿童的核心菌群。变形菌,柄杆菌,短波单胞菌属,假单胞菌,黄单胞菌,伯克氏菌,丛毛单胞菌是维族族儿童的核心菌群;Thermi菌,异常球菌,变形菌,伯克氏菌,草酸杆菌,贪铜菌,肠杆菌是蒙古族族儿童的核心菌群;9)S.mutans和L.acidophilus在重度低龄儿童龋病患儿唾液中的检出率高于无龋儿童;L.acidophilus在蒙古族儿童唾液中检出高于汉族和维族;10)唾液中S.mutans和L.acidophilus的DNA水平与dmft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新疆博州地区蒙古族、维族和汉族儿童低龄儿童龋病患病率高,充填率低,且发病年龄早;2)良好的社会经济背景因子是儿童龋病的保护因素;睡前不良饮食习惯、喝含糖饮料、吃零食、夜间喂食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3)健康儿童口腔的菌斑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重度低龄儿童龋病儿童;汉族儿童菌群多样性大于维族和蒙族;蒙古族和维族儿童牙菌斑菌群结构较为相似;4)厚壁菌,芽孢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梭杆菌,毛螺旋菌,Shuttleworthia菌,韦荣球菌,放线菌,红蝽菌,奇异菌,双歧杆菌,变形菌,交替单胞菌,希瓦氏菌是潜在的致龋细菌;5)三个民族核心菌属各不相同,梭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是三民族儿童口腔中共有的的核心菌属;6)唾液中S.mutans和L.acidophilus含量可以作为低龄儿童龋病风险评估筛查的生物标记物。

敬晓凤[9](2018)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420例0-6岁就诊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某医院06岁就诊儿童的维生素D进行检测分析,了解维生素D营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就诊的420例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收集儿童年龄和采血季节等情况,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将其分为缺乏、不足、适宜三组。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儿童维生素D水平现状,并对不同特征儿童维生素D水平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获得影响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06岁儿童一般情况(1)本研究06岁儿童男226例(占53.81%),女194例(占46.19%);年龄为0岁74例(17.62%),1岁77例(18.33%),2岁75例(17.86%),3岁58例(13.81%),4岁44例(10.48%),5岁28例(6.67%),6岁64例(15.24%)。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构成比分别为50.24%、49.76%。(2)春季出生的06岁儿童最多,为151例(35.95%,151/420),冬季出生的06岁儿童最少,为61例(14.52%,61/420)。(3)出生后4个月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者最多,为325例(77.38%,325/420),配方奶粉喂养者最少,为21例(5.00%,21/420),出生后46个月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者最多,为309例(73.57%,309/420)。(4)06岁儿童肺炎的发生例数最多为274例(56.50%),上呼吸道感染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共发生114例(23.51%)。06岁儿童采血季节多为春、冬两季,采血儿童例数分别为121例(28.81%)及112例(26.67%)。2.不同特征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纳入420例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7例儿童维生素D缺乏,占比27.86%,72例儿童维生素D不足,占比17.14%,231例儿童维生素D适宜,占比55.00%。(1)经检验,25(OH)D水平在06岁儿童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为29.38ng/ml,6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低,为13.11ng/ml,且经Kruskal-Wallis检验,25(OH)D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的25(OH)D水平最低,为19.56(12.83,26.61)ng/ml,且纯母乳喂养者维生素D的缺乏率(32.36%)明显高于配方奶粉喂养者(12.82%)和混合喂养者(16.67%)。(4)补充维生素D制剂者的25(OH)D水平为26.10(21.74,31.60)ng/ml,明显高于未补充者(14.41(11.06,18.10)ng/ml)。(5)城市常住人口的25(OH)D水平为19.22(14.40,26.62)ng/ml,明显低于农村常住人口(22.90(13.91,28.82)ng/ml)。(6)在4个采血季节中,夏季采血儿童的25(OH)D水平最高,为27.27(21.40,33.78)ng/ml,且夏季采血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率(9.09%)明显低于春季、秋季、冬季采血的儿童(34.71%,26.26%,36.61%)。(7)本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腹泻患儿的25(OH)D水平与未感染这些疾病的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缺乏组相对于适宜组而言,补充过维生素D是维生素D缺乏的保护因素(OR=0.016,[0.006,0.042])。且相对于冬季采血来说,夏季(OR=0.043,[0.012,0.153])和秋季(OR=0.245,[0.077,0.774])采血是维生素D缺乏的保护因素。而出生后4-6个月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引起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性是混合喂养的5.512倍(OR95%CI=1.446,21.010)。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OR=14.235,[3.551,57.065])。不足组相对于适宜组而言,补充过维生素D是维生素D不足的保护因素(OR=0.075,[0.032,0.173])。而出生后4-6个月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引起0-6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的危险性是混合喂养的3.770倍(OR95%CI=1.116,12.732)。与居住在农村的儿童相比,居住在城市是维生素D不足的危险因素(OR=4.027,[1.938,8.366])。结论:1.齐齐哈尔市某医院06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水平较低,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该医院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受年龄、喂养方式、补充维生素D制剂情况、居住地、采血季节、疾病类型等因素影响。2.纯母乳喂养、反复呼吸道感染是该医院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而补充过维生素D是该医院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保护因素。3.纯母乳喂养、居住在城市是该医院06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的危险因素,而补充过维生素D是该医院06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的保护因素。

李培森,杨欢,侯鑫山,曹宏飞,赵今[10](2018)在《新疆博州地区低龄儿童重度龋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新疆博州地区35岁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低龄儿童重度龋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儿童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博州地区8所幼儿园中35岁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儿童1089名,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口腔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儿童的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等,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更大、早产儿、甜饮摄食频率越高、刷牙后/睡前进食或夜间喂食越频繁、定期拜访牙医间隔越久均是低龄儿童重度龋病的危险因素,而人工喂养、家长辅助刷牙频率和家庭收入越高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博州地区儿童龋病发生与饮食习惯,口腔保健习惯,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看电视时间长短有关,此外婴幼儿时期贫血病和佝偻病会增加乳牙龋病发生风险。

二、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喂养方式下3月龄婴儿母婴互动差异及母婴互动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母婴互动促进在高危儿管理中的重要性
    1.2 母婴互动的概念及对高危儿健康的意义
    1.3 母婴互动的理论基础
    1.4 母婴互动可能的生物学基础
    1.5 母婴互动评价工具
    1.6 不同喂养方式下母婴互动差异的研究进展
    1.7 母婴互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现场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内容
    3.5 研究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数据分析
    3.8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母婴对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4.2 母婴的心理学特征描述
    4.3 婴儿日常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4.4 不同喂养方式母婴互动行为的差异比较
    4.5 影响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4.6 影响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母婴互动评价工具
    5.2 基于中国人群的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
    5.3 不同喂养方式的母婴互动差异
    5.4 喂养过程中母婴互动的影响因素
    5.5 婴儿日常喂养的相关因素
    5.6 对高危儿管理中促进母婴互动的启示
6. 结论
7. 创新性
8.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儿早期喂养过程中的母婴互动(综述)
    1. 母婴互动对喂养的重要意义
    2. 母婴互动相关理论
    3. 喂养中母婴互动的核心理念
        3.1 回应性喂养的定义
        3.2 回应性喂养中的婴儿信号
        3.3 回应性喂养中母亲的敏感性
    4. 喂养中母婴互动的评价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依据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问题
        3 研究方法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5 资料收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3)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与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调查问卷内容
    2.4 变量定义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3.3 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
    4.2 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调查问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早产流行病学及母乳喂养现况
        1.1.2 促进早产产妇行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1.1.3 个案管理模式及应用现况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样本量的确定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
        2.1.6 伦理原则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3 对照组护理方法
        2.2.4 实验组护理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实施阶段
        2.3.3 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4 统计学方法
    2.5 道德伦理问题
        2.5.1 自愿原则
        2.5.2 保密原则
        2.5.3 有利无害原则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情况
    3.2 个案管理对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3.2.1 两组产妇干预后泌乳量对比
        3.2.2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3.2.3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
        3.2.4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评价
    3.3 个案管理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4.1.1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早产产妇泌乳量
        4.1.2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喂养方式
        4.1.3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改善不明显
        4.1.4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
    4.2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 个案管理模式的优势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创新性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及个案管理模式在其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营养低下流行现状
    1.2 微量营养素缺乏流行现状
    1.3 营养过剩或过度流行现状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 评价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生长发育分布特征
    3.2 与其他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
    3.3 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3.4 贫血分布特征
    3.5 贫血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3.6 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生长发育状况
    4.2 营养状况
    4.3 小结
    4.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目录

(6)2017年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健康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1.1.1 健康素养定义的发展历程
        1.1.2 健康素养的内涵
        1.1.3 健康素养的测评方式
        1.1.4 研究健康素养的意义
        1.1.5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的发展情况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抽样方法
        2.2.2 样本量计算
        2.2.3 调查内容
        2.2.4 调查方法
    2.3 判定标准
        2.3.1 正确答案的判断标准
        2.3.2 具备健康素养标准界定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与健康素养水平的总体情况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1.2 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
        3.1.3 调查对象对健康素养三个方面问题的回答情况
    3.2 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调查对象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 调查对象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3.2.3 调查对象健康技能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4.2 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的分析
        4.2.1 调查对象对健康素养相关问题得分分析
        4.2.2 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三个维度知晓情况分析
        4.2.3 调查对象在健康素养三个维度具体问题知晓情况分析
        4.2.4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分析
    4.3 对策和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防治进展
        1.Hp感染概述
        2.Hp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
        3.儿童Hp感染的相关疾病
        4.儿童Hp感染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及方案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研究进展
        1.儿童Hp感染相关病名
        2.儿童Hp中医病因病机
        3.儿童Hp感染舌脉研究进展
        4.儿童Hp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横断面研究
        1.前期准备
        2.研究对象及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课题局限性探讨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胃肠积热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1.调查内容
        2.研究对象及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课题局限性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附录2

(8)博州地区三民族不同龋敏感3-5岁儿童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博州地区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口腔检查
        1.3 问卷调查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博州地区汉、维、蒙三民族重度低龄儿童龋病儿童与健康儿童的菌斑生物膜菌群结构宏基因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龈上菌斑样本采集
        1.3 提取微生物组总DNA
        1.4 PCR扩增
        1.5 上机进行高通量测序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汉、维、蒙族不同龋患儿童唾液中主要致龋菌的定量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纳入标准
        1.2 唾液采集
        1.3 总DNA提取
        1.4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1.5 聚合酶链反应鉴定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唾液主要致龋菌
        1.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齐齐哈尔市某医院420例0-6岁就诊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维生素D的代谢
    1.2 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能
    1.3 国内外儿童维生素D分级标准
    1.4 维生素D与儿童疾病
        1.4.1 结核病
        1.4.2 流行性感冒
        1.4.3 重症监护治疗与维生素D
        1.4.4 哮喘
        1.4.5 肾功能不全与衰竭
        1.4.6 炎症性肠病
        1.4.7 囊性纤维化
        1.4.8 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
    1.5 影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1.6 目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血清25(OH)D水平的测定
        2.2.3 维生素D分级标准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组织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2.4.2 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
        2.4.3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2.4.4 数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0~6岁儿童一般人口学情况
    3.2 0~6岁儿童出生情况
    3.3 0~6岁儿童喂养情况
    3.4 0~6岁儿童采血季节及感染情况
    3.5 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总体营养状况
        3.5.1 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性别差异
        3.5.2 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年龄差异
        3.5.3 不同喂养方式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比较
        3.5.4 是否补充维生素D制剂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3.5.5 不同居住现状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比较
        3.5.6 不同采血季节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3.5.7 不同感染情况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3.6 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就诊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
    4.2 不同采血季节对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影响
    4.3 不同居住地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4.4 性别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4.5 年龄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4.6 不同喂养方式和补充维生素D制剂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4.7 不同感染情况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新疆博州地区低龄儿童重度龋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口腔检查:
        2.问卷调查:
        3.统计方法:
结果
    1.博州地区儿童龋病的一般状况:
    2.人口学特征比较:
    3.3岁前既往病史比较:
    4.饮食因素及4月龄前喂养方式比较:
    5.口腔卫生习惯的比较:
    6.家庭环境因素比较:
    7.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四、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喂养方式下3月龄婴儿母婴互动差异及母婴互动影响因素研究[D]. 孙一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02)
  • [3]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赵羽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4]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D]. 白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金海玉. 延边大学, 2020(05)
  • [6]2017年霍林郭勒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胡凤波. 吉林大学, 2019(10)
  • [7]胃肠积热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李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博州地区三民族不同龋敏感3-5岁儿童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D]. 张婉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9]齐齐哈尔市某医院420例0-6岁就诊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D]. 敬晓凤. 吉林大学, 2018(04)
  • [10]新疆博州地区低龄儿童重度龋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李培森,杨欢,侯鑫山,曹宏飞,赵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8(04)

标签:;  ;  ;  ;  ;  

蒙古族儿童母乳喂养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