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

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

一、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露,单义民[1](2020)在《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文中指出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品种,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白酒中含有多种风味物质,多数对人体健康有益。目前,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白酒中存在的风味物质及其功能活性的最新研究,综述了白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以及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胡景辉[2](2020)在《绵甜白酒风味构成剖析及工艺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酒作为中国传统酒类饮品,具有的独特香气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不断提升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新型风格白酒不断出现。本文针对绵甜白酒的风味构成特征及相关工艺控制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首先从专业感官品评角度出发,从18个白酒感官描述形容词中筛选出醇和、绵长、陈香、丰满、协调、醇甜、回甜、和润、甘爽、甜净这10个能贴切描述绵甜的感官描述词;采用感官剖面分析方法建立绵甜白酒感官风味剖面图,发现典型绵甜白酒具有醇和、陈香、醇甜、甘爽、甜净的感官内涵特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立绵甜感官一致性评价方法,根据产品感官一致率判定其绵甜程度,当一致率高于80%时,该白酒具有典型的绵甜感官特征,且稳定性好,在70%~80%时,该白酒具备绵甜感官特征,但稳定性不好,低于70%时,该白酒不具备绵甜感官。(2)按绵甜感官一致性评价方法对13款不同风格白酒样品进行评价,确定了其中6款具有典型性绵甜感官,4款不具有绵甜感官,3款具有不稳定的绵甜感官;分析其风味成分构成差异发现,在绵甜白酒中乳酸乙酯、乳酸含量相对较高,其乳己比在1.2~1.5之间、乙乳比在1.0以下、酸酯比在0.6左右、醇酯比在0.15~0.20之间,在非绵甜白酒中,乙酸乙酯、乙酸含量占比较高,异丁醇含量相对较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白酒绵甜感官指数,发现乳己比和酸酯比在一定范围内对白酒的绵甜感官具有正向作用,而乙己比和醇酯比具有负面作用。(3)针对不同品种高粱和不同粮食配比分别进行酿酒实验,首先采用5个在营养成分组成不同的高粱进行酿酒实验,其中(3)号高粱酿酒效果最佳,(1)、(5)号高粱酿酒效果最差,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差异发现(3)号高粱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均高于(1)、(5)号高粱,分别为95.63%、11.73%、2.82%;改变五粮工艺白酒中玉米含量比例,发现玉米在10%~15%含量范围内风味和感官品评表现最佳。(4)针对不同品质大曲和高温大曲用量分别进行酿酒实验,首先采用7个质量不一,性能具有一定差异的中温大曲进行酿酒实验,其中(3)、(4)、(7)号大曲酿酒效果最佳,(5)、(6)号大曲酿酒效果最差,分析其性能差异发现(3)、(4)、(7)号大曲液化力>0.5 U,糖化力>900 U,均高于(5)、(6)号大曲;在中温大曲中混入一定比例的高温大曲,发现在添加一定含量的高温大曲后对提升白酒绵甜感官和整体风味具有一定效果,添加比例不宜超过25%。

彭斌[3](2020)在《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参数改进及微量成分低醉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饮酒不再只追求口感,更加追求健康。醉度概念的提出顺应了人们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检测不同白酒的醉酒程度或者说是舒适度,为健康白酒生产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原白酒醉度检测模型中不足,优化改进了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并运用模型研究了白酒中主要的杂醇、酸、酯比例对醉度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甲基供体甜菜碱与叶酸对醉度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其对乙醇代谢酶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影响,为健康白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原白酒醉度检测模型中的不足之处,在原来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基础上,从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优化,其一是血液乙醇参数的优化,在原来两个时间点血液乙醇浓度的选取改为四个小时中八个时间点的采集,并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将其代谢参数算出,用参数Cmax和AUC替代原先参数;其二是行为学参数的优化,用水迷宫实验替代之前的滚筒实验和游泳实验,既保留了原来对其行为能力的测定,由增加了对其记忆能力的测定。杂醇对于乙醇代谢及行为记忆能力方面有较大影响,杂醇尤其时异戊醇含量过高,会抑制乙醇在体内代谢,主要是其抑制了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使Cmax和AUC大于其他实验组,且会降低小鼠记忆能力,显着延长潜伏逃脱时间,因此应尽量控制杂醇油含量,尤其是高分子量杂醇。乙酸在实验中表现出较好促进乙醇代谢作用,阻止了其他组分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Cmax和AUC明显小于其他实验组,且会刺激小鼠记忆能力,显着降低潜伏逃脱时间,可适当增加其在白酒中的含量。添加甜菜碱与叶酸加快乙醇代谢的作用非常明显,能显着降低Cmax和AUC,并呈现出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小鼠酒后肝脏ADH、ALDH和过氧化氢酶(CAT)显着降低,但甜菜碱与叶酸可有效逆转酒精导致ADH、ALDH和CAT活性降低,其中甜菜碱对肝脏ADH和ALDH活性的提升比叶酸更为显着。小鼠酒后肝损伤严重,抗氧化能力显着下降,肝脏丙二醛(MDA)水平极显着提高,SOD和GSH-PX活性极显着降低,甜菜碱和叶酸通过降低肝脏MDA水平,提高SOD和GSH-PX活性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的保护用。本成果可用于指导健康白酒生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李修臣[4](2013)在《典型土壤和沉积物中植酸的释放和吸附解吸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酸(Phytic Acid)含P量28%,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被认为是植物体内磷的存储库。单胃动物,如猪和鸡等体内缺乏植酸酶,使得饲料中植酸磷不能被利用,而随畜禽粪进入环境。因此,沉积物中大量存在的植酸无论是对于植物的磷营养,还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明确植酸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以及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了解其在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的潜在危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温室大棚建立的微宇宙实验装置和室内吸附动力学两个方面研究了植酸在农业面源污染中迁移循环规律及其在我国三种代表性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本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采用微宇宙实验模拟沉积物中植酸磷的释放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植酸的实验组水质要差于未添加植酸的试验组,这种趋势尤其表现在水质总磷浓度上,添加植酸后水体总磷浓度明显大于对照20.83%-30.77%,说明添加植酸促进了底泥中磷向水体中的释放,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添加植酸后水体COD平均提高24.87%,水体pH在较小范围内有所提高,对而水体Cond和DO影响较小。2.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挺水植物水芹(Oenanthe decumbens)两种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对微宇宙实验装置中富营养水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种植菹草的水体TP平均为0.021mg/1低于水芹0.030mag/1,在植物磷吸收贡献率方面菹草好于水芹,其中菹草对水质磷吸收贡献率为62.02%-84.31%,而水芹对水质磷吸收贡献率在39.33%~53.34%,与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中水生植物磷吸收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与菹草相比,水芹组水质COD平均下降12.15%,对水体有很好的净化,两种不同植被对pH、Cond等的影响较小。3.底泥中添加植酸,平均增加总磷14.95%,显着增加总有机磷25.86%,而无机磷的变化没有达到显着水平。添加植酸显着增加了中稳活性有机磷的含量,秋冬和春夏两季分别增加74.86%和66.28%,植酸的添加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底泥中活性有机磷的含量,秋冬和春夏两季分别降低48.24%和39.14%。4.两种水生植物对底泥各形态磷影响显着,表现为菹草高于水芹,其中总磷高出4.33%,总无机磷高出12.13%,总有机磷表现相反的趋势,水芹高于菹草3.76%。5.秋冬季底泥植酸的利用率较低,利用率在26.7%-34.7%之间,而到了春夏季底泥植酸的利用率较高,其值均在44.31%以上,其中最大值达到了64.4%,水芹菜底泥试验组对植酸的吸收利用率都在六成以上,而种植菹草组对植酸的的利用率在四成左右,表明水芹对植酸的利用率大于菹草。6.采用批处理试验,研究了植酸在我国三种典型土壤(山东褐土、湖北灰潮土、江西红壤)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植酸在三种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可用第一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等较好拟合,三种土壤对植酸的吸附速度为:红壤>褐土>灰潮土;解吸动力学也可用上述三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三种土壤植酸的解吸速度:灰潮土>褐土>红壤。三种土壤对植酸的等温吸附曲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三种土壤对植酸的最大吸附量为:红壤>褐土>灰潮土。环境温度对植酸的吸附表现为25℃>15℃C>35℃>5℃,pH对植酸的吸附表现为:中性>酸性>碱性,此外去除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对植酸的吸附能力。

苗西印[5](2013)在《对白酒中金属离子的认识》文中研究指明白酒中的金属离子对白酒的影响突出显着,从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对酒质的影响,讲到带入途径及处理方法,为白酒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左蕾蕾,郭艳,曾里,曾凡骏[6](2011)在《低度白酒除浊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低度白酒由于本身的性质及生产、储藏条件等原因,易产生浑浊现象。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度白酒降度除浊的新技术。

李鹏[7](2011)在《苏麻饼粕中植酸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麻系唇形科紫苏属(Perilla Linn)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西南地区有较大面积的种植,与紫苏同等使用,是值得扩大种植的一种新型油料、保健作物和中药材。其籽经榨油后的剩余产物苏籽粕常被作为饲料和肥料分别用于禽畜饲养和农田耕种,因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若能加强对该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苏麻饼粕的附加值,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论文以苏麻饼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试验,得到了苏麻饼粕中植酸的提取优化条件;探索了330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植酸的最佳条件;与常用抗氧化剂作对比,通过体外试验考察了植酸的抗氧化活性。为苏麻饼粕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以及植酸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苏麻饼粕原料中的基本组分进行了分析,其中粗蛋白的含量较高,为32.80%,水分、灰分、粗脂肪、总糖的含量分别为:6.14%、7.27%、0.87%、4.34%。(2)通过溶剂浸提法研究了植酸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饼粕粒径(X1)、盐酸浓度(X2)、浸提时间(X3)、浸提温度(X4)及料液比(X5) 5个因素对苏麻饼粕中总植酸得率的影响,并用DPS 7.05分析软件建立了5个因素与植酸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2.48748+0.11968X1+ 0.11318X2+0.00821X3+0.04922X4+0.05354X5+0.05193X12-0.02435X22+0.01836X32- 0.00272X42-0.00605X52-0.00006X1X2-0.01287X1X3-0.02224X1X4-0.01542X1X5+0.00661X2X3-0.00734X2X4-0.00162X2X5-0.02001X3X4+0.00124X3X5-0.00051X4X5,得出了各因素对植酸总得率的影响顺序为:饼粕粒径>盐酸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由模型可知,当饼粕粒径为120目、盐酸浓度0.63 mol/L、浸提时间20 min、浸提温度51℃、料液比1:8条件下的植酸得率理论最高值可达3.13%,验证试验结果为3.17%,与理论值基本一致。(3)通过静态法考察了330树脂吸附植酸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pH为1时,室温下静态吸附约4h可达到吸附平衡,静态洗脱时,以NaCl为洗脱剂,浓度为1.0 mol/L时为宜。动态法研究了330树脂对苏麻饼粕中植酸的吸附与洗脱,分别考察了离子交换柱的径高比、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液流速和洗脱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柱的径高比越小,越有利于树脂对植酸的吸附;吸附时,上样流速和浓度分别选取1.0 mL/min、1.0 mg/mL有利于植酸的吸附;洗脱时,洗脱液NaCl的流速和浓度分别采用2.0 mL/min、2.0 mol/L条件下的洗脱效果较好。(4)通过六种不同体系(食用猪油、H2O2、亚硝酸盐NO2-、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还原能力)研究了植酸的抗氧化性能,并与Vc和TBHQ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脂体系中,添加0.020.06%植酸后,油样中的酸价值<12 mg KOH/g,在规定标准范围内。植酸对猪油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降低油脂被氧化的速率,延缓油脂酸败进程,可以延长油脂的保存时间。几种抗氧化剂对猪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顺序总体表现为:TBHQ>Vc>植酸>空白。添加了植酸、TBHQ与Vc后的油样在60℃的条件下放置30d后,其过氧化值均低于国家标准16 meq/kg;在H2O2体系中,植酸清除H2O2的能力比较强,浓度越大,清除效果越好,当植酸浓度为1.0 mg/mL时,清除率达到90.53%。但在试验范围内,植酸对H2O2的清除能力低于TBHQ和Vc;在亚硝酸盐体系中,植酸对亚硝酸盐(NO2-)的清除效果要好于Vc和TBHQ,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几种抗氧化剂的总体清除亚硝酸盐(NO2-)能力大小顺序为:植酸>Vc>TBHQ,由此可见,植酸对于防癌或作为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清除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植酸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不如Vc和TBHQ,但呈一定的效量关系;在羟基自由基(·0H)体系中,植酸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当浓度为1.0 mg/mL时,植酸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9.3%;在0.1 mg/mL5.0 mg/mL浓度范围内,Vc和TBHQ的还原能力相当,但均强于植酸。几种抗氧化剂的总体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TBHQ>Vc>植酸。

陈红霞[8](2006)在《植酸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植酸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理、药理功能,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植酸广泛应用于工、农、食品、医药、日化和金属防腐等各个领域。介绍了植酸的性质、生物学特性、制备、应用及作用机理,并展示了植酸的开发应用前景。

张安宁,王传荣[9](2004)在《影响白酒固形物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白酒固形物超标会使白酒出现失光、浑浊及沉淀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本文分析了影响白酒固形物的因素并探讨了防止措施。

王传荣,沈洪涛[10](2004)在《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植酸中的过磷酸基团能结合白酒中带正电荷的Fe2+,Zn2+,Fe3+等许多二价或多价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植酸盐络合物沉淀,经过滤而除去,达到除去白酒中金属离子的目的,从而改变酒质。植酸添加前用软水稀释至5%浓度后加入酒样中,搅拌静置24~48h;植酸浓度一般为50%~80%,需换算成100%浓度待用。如加入植酸后出现胶体状,可静置3~4d后加入0.1%糊化淀粉吸附处理。(孙悟)

二、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1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
    1.2 不同香型白酒中特征风味物质
    1.3 白酒中健康因子
    1.4 白酒中不利的风味成分
2 白酒中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2.1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肝脏的影响
    2.2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3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2.4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胃、肠道系统的影响
    2.5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2.6 白酒中风味化合物对癌症的影响
    2.7 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其他影响
3 结语

(2)绵甜白酒风味构成剖析及工艺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白酒
        1.1.1 白酒香型发展
        1.1.2 浓香型白酒风格流派发展
    1.2 白酒中主要风味物质成分概述
        1.2.1 酯类物质
        1.2.2 酸类物质
        1.2.3 醇类物质
        1.2.4 醛酮类物质
    1.3 工艺对白酒风格影响概述
        1.3.1 粮食对酒体质量的影响
        1.3.2 大曲对酒体质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立绵甜感官一致性评价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白酒样品
        2.1.2 感官描述词评定
        2.1.3 感官数据分析
        2.1.4 感官一致性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感官描述词的筛选
        2.2.2 绵甜感官风味剖面图
        2.2.3 绵甜感官一致率评判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酒绵甜感官与风味构成相关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白酒样品
        3.1.2 药品仪器
        3.1.3 风味物质定量分析
        3.1.4 感官一致性评价
        3.1.5 判别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感官一致性评价结果
        3.2.2 判别分析
        3.2.3 风味物质定量分析
        3.2.4 绵甜感官指数(Y)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粮食原料对白酒绵甜感官影响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粮食原料
        4.1.2 药品仪器
        4.1.3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品种高粱酿酒效果分析
        4.2.2 不同种类粮食酿酒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曲对白酒绵甜感官影响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大曲样品
        5.1.2 药品仪器
        5.1.3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品质中温大曲酿酒效果分析
        5.2.2 高温大曲对白酒感官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建立绵甜感官一致性评价方法
        6.1.2 白酒绵甜感官与风味构成相关性分析
        6.1.3 粮食原料对白酒绵甜感官影响分析
        6.1.4 大曲对白酒绵甜感官影响分析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参数改进及微量成分低醉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酒醉度
        1.1.1 醉酒模型
        1.1.2 醉度模型
        1.1.3 小鼠行为学实验
    1.2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1.2.1 白酒中的醇类化合物
        1.2.2 白酒中的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1.2.3 白酒中的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1.2.4 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
        1.2.5 白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
        1.2.6 白酒中的萜烯类化合物
        1.2.7 白酒中的氨基酸类物质
        1.2.8 白酒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1.2.9 其他化合物
    1.3 乙醇代谢与蛋氨酸循环
        1.3.1 蛋氨酸循环
        1.3.2 甲基供体因子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参数改进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酒样
        2.2.3 实验主要试剂
        2.2.4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血液乙醇浓度测定
        2.3.2 记忆和行为能力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酒样与乙醇溶液乙醇代谢曲线
        2.4.2 不同酒样与乙醇溶液代谢参数
        2.4.3 不同酒样与乙醇溶液行为学参数
        2.4.4 白酒醉度检测模型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醇酸酯比例对醉度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酒样
        3.2.3 实验主要试剂
        3.2.4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血液乙醇浓度测定
        3.3.2 记忆和行为能力测定
        3.3.3 酒精代谢酶测定
        3.3.4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测定
    3.4 结果分析
        3.4.1 不同醇酸酯比例对乙醇代谢影响
        3.4.2 不同醇酸酯比例对记忆和行为能力影响
        3.4.3 不同醇酸酯比例对醉度影响
        3.4.4 不同醇酸酯比例对乙醇代谢酶及急性酒精肝损伤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甜菜碱与叶酸对醉度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酒样
        4.2.3 实验主要试剂
        4.2.4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血液乙醇浓度测定
        4.3.2 记忆和行为能力测定
        4.3.3 乙醇代谢酶测定
        4.3.4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测定
    4.4 结果分析
        4.4.1 甜菜碱与叶酸对乙醇代谢影响
        4.4.2 甜菜碱与叶酸对记忆和行为能力影响
        4.4.3 甜菜碱与叶酸对醉度影响
        4.4.4 甜菜碱与叶酸对乙醇代谢酶及急性酒精肝损伤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典型土壤和沉积物中植酸的释放和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概述
        1.1 植酸的化学结构
        1.2 植酸的理化性质
        1.2.1 植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
        1.2.2 植酸的螯合作用
        1.3 植酸的生理功能
    2 植酸的应用
        2.1 食品工业
        2.1.1 高效型抗氧化剂
        2.1.2 安全型保鲜剂
        2.1.3 护色稳定剂
        2.1.4 饮料、酒类降固剂
        2.2 医药工业
        2.2.1 用于药物
        2.2.2 药物生产发酵促进剂
        2.2.3 植酸盐的用途
        2.3 冶金与金属防护方面的应用
        2.4 其他领域
        2.4.1 塑料加工业
        2.4.2 日化工业
    3 植酸的分析方法
        3.1 滴定法
        3.2 分光光度法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3.4 离子色谱法
        3.5 三氯化铁沉淀法
    4 植酸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5 植酸在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5.1 植酸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5.2 植酸在土壤、水生环境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水生植物和植酸对水质及沉积物中磷素形态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化学分析方法
        2.4.1 上覆水分析方法
        2.4.2 沉积物分析方法
        2.4.3 植物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生植物和添加植酸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及评价
        3.1.1 水体总磷(TP)
        3.1.2 水体化学需氧量(COD)
        3.1.3 水体溶解氧(DO)
        3.1.4 水体pH
        3.1.5 水体电导率(Cond)
        3.1.6 水体温度(T)
        3.2 不同水生植物对底泥磷和植酸的吸收利用
        3.2.1 不同水生植物对磷素和氮素的吸收
        3.2.2 不同水生植物对植酸的吸收利用
        3.3 不同水生植物和添加植酸对底泥磷素形态的影响
        3.3.1 底泥总磷、总无机磷和总有机磷的变化
        3.3.2 底泥中无机磷形态变化
        3.3.3 底泥有机磷形态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土壤中植酸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影响因子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植酸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实验
        2.3 温度、溶液pH、土壤有机质OM对植酸吸附的影响实验
        2.4 化学分析方法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酸在三种不同特性土壤中吸附动力学
        3.2 土壤吸附植酸的解吸动力学
        3.3 植酸土壤上的等温吸附
        3.4 四季温度对土壤吸附植酸的影响
        3.5 pH对土壤吸附植酸的影响
        3.6 土壤中有机质对植酸等温吸附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对白酒中金属离子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离子的危害
    1.1 金属离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 金属离子对白酒品质的影响
2 金属离子的带入途径
    2.1 源于酿酒原料
    2.2 蒸馏设备
    2.3 酒液存储过程
    2.4 加浆用水
3 处理方法
    3.1 植酸处理法
    3.2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法
4 展望

(6)低度白酒除浊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低度白酒降度除浊的新技术
    1.1 表面活性剂 (抗凝剂、增溶剂)
    1.2 膜分离技术
    1.3 新型吸附剂或澄清剂
2 小结

(7)苏麻饼粕中植酸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苏麻及其研究进展
        1.1.1 苏麻概况
        1.1.2 紫苏属植物
    1.2 植酸及其研究进展
        1.2.1 植酸概述
        1.2.2 植酸的化学性质
        1.2.3 植酸的提取与制备方法
        1.2.4 植酸的检测分析方法
        1.2.5 植酸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其创新之处
        1.3.1 研究意义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苏麻饼粕中植酸的提取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检测方法
        2.2.1 苏麻饼粕基本组分含量的测定
        2.2.2 苏麻饼粕原料中植酸含量的测定
        2.2.4 提取液中植酸含量的测定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料的预处理
        2.3.2 植酸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苏麻饼粕的基本组分分析
        2.4.2 不同浸提剂提取植酸的效果比较
        2.4.3 饼粕粒径对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4 浸提剂浓度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5 浸提时间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6 浸提温度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7 料液比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8 浸提次数对植酸得率的影响
        2.4.9 超声波、搅拌处理与浸泡处理提取植酸的对比试验
        2.4.10 正交旋转回归法确定植酸提取的最佳工艺
    2.5 小结
第三章 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制备植酸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检测方法
    3.2 试验方法
        3.2.1 植酸的分离
        3.2.2 树脂的预处理
        3.2.3 静态吸附与洗脱试验
        3.2.4 动态吸附与洗脱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植酸的分离
        3.3.2 静态吸附与洗脱试验结果
        3.3.3 动态吸附与洗脱试验结果
    3.4 植酸(钠)的制备
    3.5 苏麻饼粕中植酸的鉴定
        3.5.1 植酸的全紫外扫描图
        3.5.2 植酸钠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3.6 小结
第四章 植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1 主要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植酸对油脂的抗氧化试验
        4.2.2 植酸清除H_20_2 能力的测定
        4.2.3 植酸清除亚硝酸(N0_2~-)的试验
        4.2.4 植酸清除超氧自由基(0_2~- )试验
        4.2.5 植酸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试验
        4.2.6 植酸还原能力的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植酸对油脂的抗氧化试验结果
        4.3.2 植酸清除 H_2O_2 能力的测定结果
        4.3.3 植酸清除亚硝酸(NO_2~-)的试验结果
        4.3.4 植酸清除超氧自由基(O_2~- )的试验结果
        4.3.5 植酸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试验结果
        4.3.6 植酸还原能力的测试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J]. 李露,单义民. 酿酒科技, 2020(06)
  • [2]绵甜白酒风味构成剖析及工艺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D]. 胡景辉. 广西大学, 2020(02)
  • [3]白酒醉度检测模型参数改进及微量成分低醉机理研究[D]. 彭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4]典型土壤和沉积物中植酸的释放和吸附解吸行为研究[D]. 李修臣.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5]对白酒中金属离子的认识[J]. 苗西印. 酿酒, 2013(01)
  • [6]低度白酒除浊技术研究进展[J]. 左蕾蕾,郭艳,曾里,曾凡骏. 酿酒, 2011(03)
  • [7]苏麻饼粕中植酸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李鹏. 重庆工商大学, 2011(06)
  • [8]植酸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J]. 陈红霞. 生物学通报, 2006(02)
  • [9]影响白酒固形物的因素及防止措施[J]. 张安宁,王传荣. 江苏食品与发酵, 2004(01)
  • [10]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J]. 王传荣,沈洪涛. 酿酒科技, 2004(01)

标签:;  ;  ;  ;  ;  

植酸在白酒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