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创与传统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赵瑞银,冯秀岭,李健[1](2021)在《两种胆囊切除术对≥65岁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两种胆囊切除术对≥65岁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65岁胆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术式分组,对照组42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5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氧化应激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4.720、6.196、9.114、8.679、7.292,P<0.05)。术后24 h,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24 h的SOD、GSH-Ps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t=3.888、5.891,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3.120,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D-乳酸、内毒素低于对照组(t=6.073、2.543,P<0.05)。观察组术后3 d二胺氧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t=1.656,P>0.05。结论针对≥65岁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黄大道,潘若望[2](202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生命质量指数和肝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生命质量指数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天宁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8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8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指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术后24 h VAS明显小于对照组[(57.8 ± 8.4)min比(89.8 ± 10.5)min、(25.3 ± 4.8)h比(38.8 ± 6.2)h、(7.33 ± 1.05)分比(9.18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和12个月生命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 ± 8.9)分比(108.6 ± 7.4)分、(126.9 ± 10.2)分比(115.9 ± 9.3)分和(134.3 ± 10.1)分比(123.0 ± 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和7 d CRP、TNF-α、DBIL、TBIL、AST和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好,且能有效降低对生命质量指数和肝功能的影响。
李旺勇[3](2021)在《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制虚拟助手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ILC)在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心得体会,总结相关经验,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6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资料完整,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其中30例采用自制虚拟助手TUSILC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四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等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数据组间采用t检验或?2检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无额外加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疗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7.06±14.12)min长于对照组的(33.33±9.46)min,观察组的手术失血量(12.73±5.99)m L少于对照组的(17.90±7.68)m L(P<0.05)。两组术后恢复疗效: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和术后住院时间(d)分别为(1.23±0.50)d和(2.60±0.81)d,均少于对照组的(1.57±0.56)d和(3.26±1.06)d(P均<0.05)。患者主观评分:观察组的患者对腹部切口满意度及术后1d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4.47±0.57)分、(4.40±0.81)分,优于对照组的(3.60±0.62)分、(4.97±0.66)分(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d的NRS疼痛评分为(3.16±0.87)分和(3.36±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目前开展较为成熟的四孔法LC,新型改进的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患者恢复、切口满意度调查、减轻疼痛等方面体现着其独有的优势,自制虚拟助手设计巧妙,使用简单,操作灵活。内置入式牵引装置为单孔腹腔镜术中牵引暴露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为胆囊疾病治疗的术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但其目前只适用于相对简单情况的胆囊切除,对于复杂情况下尤其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时的胆囊切除仍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局限性。是否选择单孔手术还要术者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来决定,预计手术难度大时,建议尽早加孔或中转开腹。
李锦粱[4](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现以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遭遇困难手术致使中转开腹会无形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成本。通过收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并通过病人临床资料对该列线图进行验证。为外科医生提供指导并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11-2018.11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73例,排除标准包括:(1)术中操作其他部位器官组织;(2)术中送检快速冰冻病理。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580例与验证集193例。根据主观方式与客观方式对手术难度进行评估,将术者认为术中没有遇到技术困难的手术定义为标准手术,计算标准手术的平均时间并将其称为标准手术时间,将手术时间≥1.5倍标准手术时间或中转开腹的手术定义为有难度手术。训练集中128例为有难度手术并纳入手术困难组、剩余452例纳入手术简单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是否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于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记录两次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年龄偏大、1周内存在腹痛症状、纤维蛋白原升高、胆囊长径及壁厚增加、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训练集中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包含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对应分数,通过总分评价患者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该列线图训练集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96,验证集外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809,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收集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成功建立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可以对手术难度进行良好的预测。对于本列线图评分较高的患者,提前规划手术方案或将患者转至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
段鑫鑫[5](2020)在《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胆石症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成人中的发生率为10%-15%。根据结石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其形成与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代谢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但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正逐渐被微创的方法所取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同期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革新,使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序贯式治疗,也为病人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另一种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阶梯式治疗。但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单期的LC+LCBDE与两期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将进行单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作为LC+LCBDE组,共84例。将进行两期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ERCP/EST+LC组,共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净石率、腹腔引流管放置情况、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在LC+LCBDE组中有7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0.5%,有6例(7.1%)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在ERCP/EST+LC组中有71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87.7%。ERCP/EST+LC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例数、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方面,均优于LC+LCBDE组。LC+LCBDE组在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残石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期手术(LC+LCBDE)和两期手术(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式,两者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是单期治疗在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成本方面更优。
张秦[6](2019)在《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探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经直肠或经胃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差异,探讨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选择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及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胆囊结石住院行经直肠或经胃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NOTES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普通外科同期确诊为胆囊结石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NOTES组与LC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d)、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d)、手术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来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优缺点。结果:NOTES组术中出血量为4.67±0.68 ml,少于LC组术中出血量9.00±0.91 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术后排气时间1.50±0.14 d长于LC组1.03±0.03 d,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50.0%(15/30),LC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40.0%(12/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10±0.35 d,明显长于LC组1.32±0.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手术时间为3.77土0.22 h,LC组手术时间为1.23±0.08 h,NOTES组与LC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术后住院时间7.50±0.30 d长于LC组3.47±0.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ES组术后出现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3/30),LC组术后出现2例手术相关并发症(2/3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经直肠或经胃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具备术中出血量少、不需要放置引流管、切口感染风险小、体表无疤痕的优点,更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第二部分医用胶和传统金属钛夹闭合胆囊切口效果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医用胶用于胆囊切口闭合的可行性,以期改进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中胆囊切口的闭合方法,避免金属器械体内残留。方法:取新鲜离体猪胆囊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胆囊底体交界部切开直径10-15mm全层切口,实验组涂抹医用胶闭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钛夹闭合切口,分别记录每组闭合胆囊切口的操作时间。操作完成后注入胆汁检测是否渗液,确定无液体渗漏后接压力检测装置测量胆囊爆裂压力,并观察测压过程中胆囊的气体泄漏部位。比较两组闭合方法的操作时间、液体渗漏性、爆裂压力。结果:医用胶组胆囊容量为68.80±3.59 ml,胆囊切口长度为13.70±0.47 mm;金属钛夹组胆囊容量为66.00±4.43 ml,胆囊切口长度为14.50±0.62 mm,两组胆囊容量、胆囊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组切口闭合操作时间为4.30±0.37 min,短于金属钛夹组13.40±0.76 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渗漏,金属钛夹组胆囊的平均爆裂压46.40±5.58 mmHg,高于医用胶组51.00±4.11 mmHg,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只胆囊漏气部位为胆囊颈部,其中医用胶组2只,金属钛夹组1只,余17只胆囊均为切口闭合处最先漏气。结论:1、医用胶涂抹后可迅速闭合胆囊全层缺损,并具有一定强度的爆裂压力,能够提供胆囊切口愈合所需要的张力,防止术后胆漏发生;2、医用胶粘合胆囊切口方便、快捷,不会造成腹腔内异物存留,有望成为闭合胆囊切口的新方法。
董银[7](2019)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口服中药防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临床意义。2、对比中医药联合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预防胆石症复发较单纯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差异。3、系统研究健脾利胆法预防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选取四川省中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病人,术前检查均符合保胆取石术条件,并成功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1日起每日服消石汤一付、连服2周,后期术后每4个月每日服消石汤一付、连服4周,上述方案持续2年。对照组除术后指导饮食及其生活习惯改变外,无特殊处理。术后2年内多次用B超测定空腹时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检查有无胆结石形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2年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功能变化对比治疗前2组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进行比较,实验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其胆囊收缩功能强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年胆囊结石复发情况对比:实验组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对于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有疗效。
田锋,段宗贵,徐建军,许海[8](2019)在《改良经脐单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改良经脐单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胆囊疾病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行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参数(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 d和术后2 d切口疼痛程度及患者对切口满意程度的差异,记录术前、术后2 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道狭窄、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试验组手术时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和术后2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患者血清WBC、NEU、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脐单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均安全可行,但改良经脐单孔有微创、出血少、美观、恢复快等优势,于患者预后更有利。
汪潜云[9](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党振胜[10](2018)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比较,总结双镜联合手术的优缺点。主要方法:收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5年内行手术治疗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手术患者分为双镜联合组(38例)及传统开腹手术组(30例),详细统计两手术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手术指标、各自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排气时间,将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中可以得到和开腹手术类似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结果:两组内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进行双镜联合手术的患者无中转开腹的情况,全组患者均顺利于镜下完成操作。所选取的双镜联合手术组患者样本中有4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手术史;传统开腹组患者样本中有3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史。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腹腔内严重出血、术区周围脏器损伤等状况,无死亡患者。双镜联合组与传统开腹组中各患者在男女构成比及年龄分布区间上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时间:双镜联合组为(203.34±51.40)min,传统开腹组为(202.53±49.58)min;术中出血量:双镜联合组为(30.26±21.96)ml,传统开腹组为(138.83±63.46)ml;两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双镜联合手术组为(3.41±0.29)cm,传统开腹组为(20.0±3.5)cm。结论:1.外科手术微创化是医疗方式革新的主要方向,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恢复更快,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2.对于少数因良性疾病切除胆囊,后行影像学检查又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积极行微创治疗,可极大减轻患者对反复开腹手术的恐惧。3.腹腔镜下进行胆道手术操作以及镜下缝合固定T形管,要求手术者有更高的镜下操作技巧,手术操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腔镜下操作能力及胆道镜的操作能力。4.本研究所搜集纳入的患者例数较少、病人离院后随访时间较短,且为单中心研究,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予以支持。5.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切实符合患者病情的手术治疗方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二、微创与传统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与传统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3)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 |
附录B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
附录C 综述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手术难度评估及分组 |
3 临床资料采集 |
4 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
4 列线图构建及验证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5)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2.3 器械设备 |
2.2.4 手术方法 |
2.2.5 观察指标及随访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3.2 治疗效果比较 |
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医用胶和传统金属钛夹闭合胆囊切口效果的实验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3 实验模型的建立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胆囊容量和切口大小 |
3.3.2 操作时间 |
3.3.3 液体渗漏 |
3.3.4 爆裂压力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口服中药防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入选情况 |
2.2 手术治疗 |
2.3 观察指标 |
2.4 异常情况的处理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一般情况观察 |
3.2 临床观察效果比较 |
3.3 安全指标观察结果 |
讨论 |
一 西医对保胆取石的认识 |
1 胆囊结石发病 |
2 保胆取石立论依据 |
3 保胆取石发展历程 |
4 保胆取石术优势 |
5 胆结石复发因素分析 |
二 中医对胆囊结石治疗认识 |
1 中医病名 |
2 传统中医药对胆囊结石认识及治疗 |
3 健脾利胆法治疗胁痛立论 |
4 健脾利胆法预防胆囊结石复发临床疗效 |
5 健脾利胆中药组方药物方义分析及现代研究 |
三 研究结果分析 |
1 临床效果分析 |
2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保胆取石相关研究进展 |
1 胆囊功能 |
2 胆囊结石成因 |
3 胆囊结石外科治疗进展 |
4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 |
5 保胆取石适应性及禁忌症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病例收集资料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改良经脐单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评价标准 |
1.5.1 疼痛程度评分 |
1.5.2 切口满意度评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1、2 d疼痛程度比较 |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
3 讨论 |
(9)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致谢 |
(10)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微创与传统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胆囊切除术对≥65岁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J]. 赵瑞银,冯秀岭,李健.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4)
-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生命质量指数和肝功能的影响[J]. 黄大道,潘若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05)
- [3]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D]. 李旺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D]. 李锦粱. 青岛大学, 2020
- [5]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D]. 段鑫鑫. 郑州大学, 2020(02)
- [6]经自然腔道软式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探讨[D]. 张秦. 厦门大学, 2019(01)
- [7]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口服中药防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D]. 董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改良经脐单孔与常规三孔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 田锋,段宗贵,徐建军,许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3)
- [9]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10]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性研究[D]. 党振胜. 泰山医学院, 2018(06)
标签:胆囊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保胆取石论文;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论文; 胆囊三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