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佩文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吴桐[1](2021)在《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面临的巨大挑战。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异常激活是促进肺癌转移的关键机制。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TDEs)在EMT和癌症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作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其形成过程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发挥与细胞膜脂筏密切相关。中药白英(Solanumlyratum Thunb.)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白英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其中所含甾体生物碱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前期研究表明,白英总碱(total alkaloids from Solanum lyratum,TAS)具有显着抗 NSCLC药效,并证明其中所含的甾体生物碱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该机制可凝集细胞膜脂筏胆固醇,调控TDEs的生成和功能,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此基础上,结合TDEs在肿瘤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提出开展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外泌体,介导EMT抑制其促NSCLC转移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本论文分为两部分,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AS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物质基础,并结合TDEs与细胞膜脂筏的密切联系,从细胞活性和分子机制两方面,对白英甾体生物碱介导EMT抑制NSCLC转移进行深入研究。1.白英总碱的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对中药白英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明确TAS抗肿瘤物质基础。方法:采用ODS、硅胶柱色谱和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TAS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HPLC-ESI-Q-TOF-MS、红外光谱、1D和2D NMR以及现有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英中分离鉴定了 3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29个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1~28,31),1个苯丙酰胺类化合物(29),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30)和2个脂肪烃类化合物(32,33)。其中化合物1~16为新化合物,均为甾体生物碱,命名为 Solalyraine J、Solalyraine K、Solalyraine L、Solalyraine M、Solalyraine N、Solalyraine O、Solalyraine P、Solalyraine Q、Solalyraine R、Solalyraine S、Solalyraine T、Solalyraine U、Solalyraine V、Solalyraine W、Solalyraine X、Solalyraine Y,化合物30~33为首次从白英中分离得到。2.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A549细胞外泌体抑制肿瘤转移研究目的:研究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TDEs抑制NSCLC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分离所得的其中6个新甾体生物碱:GS1、GS2、GS3、GS4、GS5和GS6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A549细胞外泌体,并通过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技术鉴定所分离TDEs;通过体外迁移、侵袭和粘附实验,研究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TDEs对A549细胞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N-cadherin、E-cadherin和 Vimentin 以及 p-JAK2、JAK2、p-STAT3、STAT3 的表达水平。结果:处理 48 h 后,GS1、GS2、GS3、GS4、GS5 和 GS6 对 A549 细胞抑制作用较弱,但有明显抑制趋势,故根据前期结果及文献报道,选定GS2进行后续实验研究。超速离心法分离所得的A549细胞外泌体呈凹陷的半球形或茶托状囊泡形态,外泌体中标记蛋白CD9、TSG101的表达均呈阳性;GS2干预前后,A549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粒径主要集中在50~80nm;处理48h后,A549细胞上清中外泌体浓度较未干预时增加了 1.75倍。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外泌体组相比,GS2处理后的A549细胞外泌体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能力(P<0.001,P<0.001,P<0.001),显着上调 EMT 标志蛋白 E-cadherin(P<0.01),下调 N-cadherin 和 Vimentin(P<0.001,P<0.001)表达,并且下调 p-JAK2 和p-STAT3 的表达(P<0.01,P<0.01)。结论:白英甾体生物碱GS2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活性,GS2的干预使A549细胞外泌体有了显着体外转移抑制活性,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和EMT过程来调控外泌体抑制NSCLC转移。
毛昀[2](2021)在《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好发于椎骨、骨盆以及长骨干骺端等部位,伴有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治疗手段包括骨保护剂、化疗、放疗、中医药等,其中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作为骨保护剂,在骨转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有助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而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提示骨转移出现临床症状前,肿瘤细胞能够打破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构成的骨稳态状态,从而形成骨转移生态位,这与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互调控、生态位中免疫抑制、缺氧状态等具有相关性。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确有疗效,能够早期防治骨转移的发生,延缓骨转移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团队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李佩文临床用药经验时发现归肾经中药对于骨转移的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大鼠实验进一步证实归肾经药防治骨转移的疗效远好于归其它经药物。在明确不同归经药物对骨转移的不同作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归肾经中药不同药性(寒、热)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存在差异的科学假设,故从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角度进一步探索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法的疗效差异。目的:1.归纳和总结骨转移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阐述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和治法策略,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补肾类中药的疗效机制。2.通过骨转移动物模型和细胞共培养模型,论证骨转移生态位的变化情况,研究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3.在探索补肾类中药早期干预骨转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补肾阳法、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等不同中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与分子机制。方法:1.系统归纳古代文献对骨肿瘤相关疾病的阐述以及现代医家对骨转移的认识和用药经验,分析归纳其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初步提出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并对治法用药进行探索;利用网络药理学对补肾类代表药物“淫羊藿-肉苁蓉”进行分析,初步探究补肾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基础实验的开展提供方向。2.利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尾动脉注射等不同方式骨转移造模,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评价造模成功率以及转移变化过程。3.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Micro-CT等技术,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破骨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等方面探索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法、补肾阴法和阴阳双补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4.采用骨转移动物模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蛋白印迹法、实时荧光PCR等技术验证补肾类中药对乳腺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Dkk-1/BMP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调节作用,明确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结果:1.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骨转移的病机为“正虚邪入、搏结伤骨成瘤”,病位在骨,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病理过程可概括为肾虚精亏、癌邪入骨、正邪搏结、引邪发病四个阶段;而在治疗策略上,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的指导下,将骨转移的治疗分为初、中、末三期,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2.网络药理学分析:补肾类中药(淫羊藿-肉苁蓉)可通过干预间隙连接、黏附连结等方式影响乳腺癌细胞、成骨细胞的存活、分化和成熟等,并对Dkk-1、BMP2、CDH1(E-cad)、CDH2(E-cad)、Runx2等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具有调节作用。3.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法能够较好模拟骨转移的早期病理过程,成功率约50%,活体成像显示造模后20天左右观察到转移部位荧光显像;胫骨注射法成功率可达100%,对小鼠损伤较小;尾动脉注射法造模时癌细胞多聚集于肺部并形成肺转移。4T1-luc细胞胫骨注射法和尾动脉注射法造模均能形成骨转移,其中胫骨注射组瘤体生长速度快、负荷大,而尾动脉注射造模时癌细胞聚集于小鼠尾背部,形成局部骨转移。4.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不同: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胫骨注射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Micro-CT明确补肾类中药能够延缓乳腺癌骨转移的进展,改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骨相关参数,促进CD4+、CD8+的表达,降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ALP、PINP和血钙)水平,抑制破骨细胞活力,其中以阴阳双补方的疗效最为明显(P<0.05)。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成骨细胞促进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cad、N-cad和Cx43的蛋白均呈上调的状态(P<0.05),阴阳双补方能够下调E-cad和Cx43的表达(P<0.05),对N-cad的调节作用不明显(P>0.05)。乳腺癌细胞高表达Dkk-1,从而抑制成骨细胞成熟和分化,采用阴阳双补方干预后Dkk-1的表达降低,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P<0.05)。6.MDA-MB-231细胞和MC3T3-E1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改善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相对于单培养组,共培养模型中MDA-MB-231细胞增殖加快,而MC3T3-E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阴阳双补方能够抑制癌细胞、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通过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共培养模型中E-cad、N-cad、Cx43和Dkk-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而β-catenin、BMP2、Runx2等成骨性指标表达下降,阴阳双补方能够逆转乳腺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并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结论:1.骨总结肿瘤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将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认识归纳为四个阶段,并将治法分为初、中、末三期,有利于临床骨转移的防治。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淫羊藿-肉苁蓉”药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和研究方向。3.采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和尾动脉注射进行骨转移造模,其中以胫骨注射法造模成功率最高。4.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补肾阴、阴阳双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具有疗效差异,其中阴阳双补方疗效最佳。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降低E-cad、N-cad、Cx43、Dkk-1蛋白表达,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6.建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阴阳双补方可逆转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通过Dkk-1/BMP2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王玉[3](2021)在《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探讨其对肺癌的认识和诊疗思路,总结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门诊跟诊的方式,收集2009年06月26日~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胡国俊先生门诊的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历,然后把病历资料录入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待病历信息核查无误和规范化处理后,导入“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借助数据挖掘方法中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尺度网络分析对病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并将其呈交胡国俊先生审阅。结果:通过对收集的169例肺癌患者的436诊次病历资料进行四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果:1.频数分析:(1)肺癌的常用药物:即按用药总频次降序排列前31位的药物依次为薏苡仁、南沙参、黄芪、太子参、葶苈子、黄芩、五味子、鳖甲、百合、川贝母、甘草、旋覆花、僵蚕、蝉蜕、仙鹤草、枇杷叶、麦冬、瓜蒌皮、茯苓、麻黄、山药、知母、白术、牡蛎、柴胡、半夏、浙贝母、玄参、桔梗、白芍、麦芽。(2)肺癌常见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证型):肺脾气虚;痰热阻肺,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阻肺;痰瘀阻肺,气阴两虚。2.关联规则分析:药对:(1)白术、黄芪;(2)麦冬、南沙参;(3)百合、南沙参。药物组合:(1)旋覆花、僵蚕、蝉蜕;(2)知母、南沙参、百合;(3)白术、太子参、黄芪;(4)仙鹤草、太子参、黄芪;(5)五味子、太子参、黄芪、南沙参;(6)川贝母、葶苈子、薏苡仁;等等。3.聚类分析:7个药物聚类组合:(1)薏苡仁、鳖甲;(2)黄芪、太子参、南沙参、百合、五味子;(3)葶苈子、黄芩;(4)川贝母、旋覆花、瓜蒌皮;(5)知母、玄参、牡蛎、麦冬、山药;(6)甘草、白芍、浙贝母、金沸草、麻黄、地龙、赤芍、僵蚕、蝉蜕、枇杷叶;(7)麦芽、谷芽、茯苓、白术、半夏、柴胡、桔梗、仙鹤草。4.无尺度网络分析:核心处方1个,其药物组成是:黄芪、太子参、南沙参、五味子、薏苡仁、百合、黄芩、葶苈子、鳖甲、蝉蜕、僵蚕、白术、麦冬。结论:通过四类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所得结果反映了胡国俊先生诊治肺癌的一般规律,具体如下:1.病因病机:胡国俊先生认为肺癌的病理因素有虚、痰、热、瘀、湿、毒,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热毒瘀为标,病位主要在肺,累及脾胃心肝肾等脏腑。2.诊疗思路:(1)收集四诊信息,辨病为先;(2)辨病期,分清虚实;(3)辨证拟方,随症加减;(4)培土生金,调肝畅情志,扶正以祛邪,达人瘤共存状态。3.用药特点:甘寒、苦寒并用;补气养阴,化痰燥湿,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散结消瘤之品;重视健脾益胃,辅以疏肝理气和血。4.核心处方:有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散结之功,随症加减后可应用于肺癌各证型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袁艳[4](2020)在《285例晚期肺腺癌的不同证型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晚期肺腺癌首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探讨晚期肺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防治CINV提供多维视角,为临床中医药更精准的防治和护理晚期肺腺癌CINV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门诊2018.12~2020.01首次行TP或AP方案化疗的29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门诊患者为院外化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化疗前30min予以止吐方案提前干预,住院部患者于化疗后的第1、2天通过面对面填表的方式,化疗后第6天及门诊患者化疗后第1、2、6天通过电话方式,于上午九点收集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包括发生率、严重程度、伴随症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90例,5例脱落病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285例。50~59岁为晚期肺腺癌高发年龄段;AP、TP方案化疗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IVA、IVB期分布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晚期肺腺癌主要分为四个证型,气虚痰湿型77例,占比27.01%;阴虚热毒型99例,占比34.73%;气阴两虚型83例,占比29.12%;气血瘀滞型26例,占比9.12%。3.晚期肺腺癌患者发生CINV的人数共有169人,占总人数的59.2%;其中气虚痰湿型51例,发生率为66.2%;阴虚热毒型49例,发生率为49.4%;气阴两虚型57例,发生率为68.6%;气血瘀滞型12例,发生率为46.1%。不同证型CINV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分为1-5个等级,气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与阴虚热毒型、气血瘀滞型CINV的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阴虚热毒型与气血瘀滞型CINV的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5.伴随症状:化疗后出现的伴随症状主要有乏力、便秘、腹泻、头痛,各证型间伴随症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解救病例共94人,经卡方检验,四个证型解救人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证型肺腺癌首次化疗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探讨晚期肺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2.本研究通过统计285例肺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发现阴虚热毒型是晚期肺腺癌的主要证型,气虚痰湿型和气阴两虚型是晚期肺腺癌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的高发证型,且程度亦更严重。晚期肺腺癌四个证型化疗后乏力发生率最高。3.本研究为防治CINV提供多维视角,为临床使用中医药进行精准防治和护理晚期肺腺癌CINV提供理论参考。
黄亮[5](2020)在《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肺癌临床经验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中医诊治肺癌的方药进行系统性研究,从中探析其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以期能传承其学术思想,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肺癌的疗效,为中医辨证论治肺癌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2.探讨自行编写的数据处理程序以及Apriori算法对中医名医医案分析的可行性与价值,为针对临床病案的大数据挖掘与整理,而开发智能、简便、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程序或软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继承平台建设、算法应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出研究思路与方法。2.收集2018年1月12月养天和中医馆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门诊治疗的223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病例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症状、证型及用方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建立肺癌诊治的Excel数据表,编写计算机程序,使用Codeblocks工具,结合人工对照、查漏补缺的方式,对诊疗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预处理,纳入184例病案。采用自行编写的Apriori算法,联合使用Excel、SPSS25.0、Eclipse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依据“辨证-组方”思路提取相关数据,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角度,全方位分析熊老遣方用药规律,结合其临证经验,探析其诊治肺癌的辨证思路。【结果】1.184例患者中男性118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61.47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77岁之间;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十的药物分别是白花蛇舌草、半夏、瓜蒌、黄连、桑白皮、浙贝母、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次数较多的主要包括咳嗽、胸痛、气喘、咳痰、胸闷、咳血、腹胀、纳差、背痛、便秘、口苦、气短。2.编写Apriori算法挖掘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找出了32对置信度0.800以上的药对,其中置信度为1.000的药对有10对:白前→百部、白前→陈皮、白前→桔梗等。找到的药组(含三味药的规则)置信度0.900以上的有74组,置信度为1.000的药组有24组,分别为半夏,瓜蒌皮→黄连、浙贝母,乳香→没药、桔梗,百部→陈皮、百部,白前→桔梗、没药,乳香→浙贝母、黄连,苦杏仁→瓜蒌、桑白皮,桔梗→苦杏仁、黄连,浙贝母→蛇舌草、瓜蒌,浙贝母→黄连、甘草,陈皮→桔梗等。3.从四性的角度分析,肺癌方剂常用药物以寒凉药物为主,佐以温、平之品,药对配伍以寒-寒、寒-温、寒-平、平-微温为主;从五味的角度分析,治疗肺癌方剂常用药物以苦、甘、辛味药为主,药对配伍以甘-苦、甘-甘、苦-苦、辛-甘、苦-辛为主;从归经的角度分析,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肺经,其次是脾经、胃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等。4.使用SPSS 25.0软件对181味中药中频次≥18的常用药物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用Ward方法,选取平方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系数,取距离为4,得出四个聚类组。5.数据库中共载方88首,最常用的方剂包括桑贝小陷胸汤、桑贝止嗽散、小陷胸汤、犀黄散、生脉散等,方剂配伍关联度比较高的有小陷胸汤→桑贝止嗽散、犀黄散→桑贝小陷胸汤、生脉散→桑贝小陷胸汤等。【结论】1.熊老治疗肺癌的药物特点分析显示:多以寒凉药为主,佐以温、平之品;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归肺、脾、心经。苦寒清泄,甘寒滋阴,“辛开”与“苦降”相得益彰,调诸脏协同治肺疾。药物效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为主,佐以补虚药、活血止痛药,体现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解毒排脓、益气养阴”治疗原则。2.药物、方剂频次与关联分析显示:白花蛇舌草、半夏、瓜蒌、黄连、桑白皮、浙贝母、甘草、桔梗、陈皮、没药、乳香、百部、白前、紫菀、荆芥是熊老治疗肺癌的核心用药,其中半夏、瓜蒌、黄连、甘草、桔梗、陈皮、百部、白前、紫菀均为经典名方“小陷胸汤”、“止嗽散”的配伍用药。“白花蛇舌草、桑白皮、浙贝母、乳香、没药”为熊老随证加减化裁应用之习惯用药。取“小陷胸汤”+“浙贝”加强清肺化痰之功,采用“止嗽散”+“桑白皮”加强止咳平喘之力;采用“乳香+没药”行气活血针对“胸痛“之症。而针对肺癌的病机核心“癌毒”,熊老多喜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肿瘤。3.从遣方用药反推熊老治疗肺癌的辨证思路为:肺癌因多种原因致邪气蕴结于肺而起,日久不散,耗散气血津液,且久聚为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热邪与痰浊、血瘀互结于肺,逐渐发展为“癌毒”,进而损伤肺阴。其临床主症为“痰、咳、喘、痛”,病机核心为“癌毒与正虚”。“抓主症,揭病机”的治疗原则为熊老临证之特色。4.编写的数据规范程序可提高数据预处理效率,减少差错;Apriori算法挖掘药对药组对研究中药配伍规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延展性,可为今后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整理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蔡超产[6](2020)在《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s,ICT)是指原发或继发于颅腔内的肿瘤,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脑瘤发病与死亡分析》研究数据显示,颅内肿瘤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9位,死亡顺位的第8位,已逐渐成为危害中国人群健康与造成死亡的重要肿瘤疾病之一。颅内肿瘤因其部位性,容积有限,在疾病早期会出现一系列肿瘤压迫性的局灶性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若脑瘤侵犯血管或继续增大,进一步产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对脑组织的压迫进一步加重,导致压迫部位神经功能损害,出现诸如呕吐,肢体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针对颅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西医在清除、缩小脑瘤局部病灶方面体现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防止复发、延长预后等方面,治疗方法尚显不足。中医药是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在对颅内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方面,概括来讲,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痰、瘀、毒、火、虚,病机属本虚标实,其中尤以痰、瘀为重,聚于脑日久而成肿块,因此,中医药在祛邪的基础上辅以扶正是治疗颅内肿瘤的基本大法。综合来讲,中医药在协助西医抑瘤、消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体征及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整体调节,不受剂量、频次限制,可贯穿于颅内肿瘤治疗全过程的特点。基于此,特设计本临床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加味慈桃丸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目的:观察加味慈桃丸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与特点;传承发展中医对颅内肿瘤的诊疗学术思想。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病房及门诊,符合本研究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且资料相对完整者39例。通过查询病例信息及电话随访,完善治疗前后的实体瘤、脑水肿影像学信息,症状体征的头痛、头晕症候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质量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预后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数据的改善程度及控制率,得出结果,分析讨论。结果:以下研究指标结果均为实际数值,以SPSS 22.0处理数据,进行统计。①实体瘤、脑水肿疗效评价:实体瘤方面,颅内肿瘤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6.40±8.29,治疗后均值:5.43±7.00,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在治疗前后对实体瘤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脑水肿方面,脑水肿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91.49±115.47,治疗后均值:46.45±63.92,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相关性脑水肿确有效果。②症状、体征疗效评价:头晕症候方面,头晕症候的总控制率达到83.33%,治疗前均值:7.28±3.88,治疗后均值:4.33±3.96,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头晕症候确有效果;头痛症候方面,头痛症候的总控制率达到78.57%,治疗前均值:11.93±4.03,治疗后均值:7.07±4.80,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头痛症候确有效果;NIHSS方面,NIHSS量表的总控制率达到95.84%,治疗前均值:2.05±3.17,治疗后均值:1.35±1.55,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对改善神经功能确有效果。③在生活质量及预后方面:生活质量方面,KPS的总控制率达到83.78%,治疗前均值:75.68±16.25,治疗后均值:78.65±16.70,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改生活质量的效果不明显;预后方面,37例患者中,死亡16人,健在23人,自发病至死亡存活不足1年者12人(32.43%),1-3年者13人(35.14%),3年以上者12人(32.43%),与既往文献比对,优于既往数据。④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前后钠离子、钾离子数值经统计分析,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说明加味慈桃丸在治疗前后对电解质无影响;治疗前后肌酐数据经统计分析,治疗前:74.64±41.95,治疗后:66.96±34.06,均值呈降低趋势,且P<0.05,说明加味慈桃丸不仅具有安全性,而且在改善肌酐方面,亦有一定的作用。结论:①加味慈桃丸能有效消减颅内肿瘤相关性脑水肿,对缩减脑瘤体现出其有效趋势;②加味慈桃丸能有效缓解颅内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优势;③加味慈桃丸在用药方面未对电解质造成影响,且对改善肌酐有一定的作用,说明加味慈桃丸用药具有安全性。
陈永昶[7](2020)在《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我们前期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扶正抗癌方具有抑制肺癌病情进展,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并且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扶正抗癌方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扶正抗癌方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侵袭与转移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处理后的肺癌A549细胞对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扶正抗癌方能够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P<0.05),并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扶正抗癌方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扶正抗癌方能够抑制肺癌细胞A549侵袭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扶正抗癌方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进程(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扶正抗癌方可通过抑制EMT的进程,从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王转[8](2019)在《简约标准化辨证在治疗肺腺癌中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简约标准化辨证在治疗肺腺癌中的疗效评价。方法:将入选的48例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简约标准化辨证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阶段疗效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目标病灶、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肿瘤标志物CEA与CA125、KP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稳定肿瘤病灶、延长生存期、改善体力状况及生存率方面比较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降低血清CEA与CA125水平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简约标准化辨证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力状况,稳定瘤体,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为中医中药更好的指导肺腺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可行的思路方法。
陈江涛[9](2019)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与三羧酸循环代谢限速酶及中间产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途径限速酶及中间代谢产物影响的角度,探索清燥救肺汤对肺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取C57BL6J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包括模型组,化疗组,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于小鼠右腋下注射荷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建立肺癌荷瘤模型,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1、5.5、2.75g·kg-1·d-1剂量造模前2周开始灌胃给药,化疗组以50mg·kg-1·2d-1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则灌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再给药2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将所得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活性、活性氧(ROS)含量、胆固醇(CHO)含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blot)法检测顺乌头酸酶1(ACO-1)蛋白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gp91phox催化亚基单位和p22phox转移电子酶亚基单位mRNA、ATP柠檬酸裂解酶(ACL)mRNA的表达。结果:1.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瘤质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瘤质量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瘤质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瘤质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瘤质量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94.7%、80.3%、57.2%、47.9%,高、中、低剂量及化疗药具有较高的抑瘤作用,其中高、中、低剂量具有量效关系。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相关指标检测结果2.1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G6PD活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G6PD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或P<0.05);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G6PD活性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或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G6P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1或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G6P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2.2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ROS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ROS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ROS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ROS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ROS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2.3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CHO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CHO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CHO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CHO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CHO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2.4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FFA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FFA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FFA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FFA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FFA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3.Realtime-PCR法相关指标检测结果3.1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NADPH氧化酶gp91phox催化亚基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gp91phox mRNA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gp91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相比,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gp91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肺癌细胞gp91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3.2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转移电子酶亚基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p22phox mRNA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p22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相比,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p22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肺癌细胞p22phox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3.3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ACL 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L mRNA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L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相比,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L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中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L 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4.Western-blot法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ACO-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O-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或P<0.05);与化疗组比较,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O-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清燥救肺汤高剂量组相比,中、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O-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或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肺癌细胞ACO-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5)。结论:1.清燥救肺汤能够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荷瘤生长。2.清燥救肺汤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表达,减少ROS含量,抑制G6PD的表达,减少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提供的肺癌细胞DNA合成原料,发挥抑制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功效。3.清燥救肺汤可能通过抑制ACO-1及ACL的表达,减少三羧酸循环提供的细胞合成材料FFA及CHO,发挥抑制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功效。
贾鹏飞[10](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初探王沛教授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仍是目前世界上极度重视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之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虽然现代医学在肺癌的治疗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但近几年,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方法早已广泛被人们接受,其在肺癌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价值。尤其是中医领域的名医名家们在防治肺癌的过程中,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方法,充分凸显了中医中药防治肺癌的独特优势。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传承名医名家们的经验和方法,寻找出其临床中治疗肺癌的规律和模式,以及潜在的思想和知识,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的分析总结王沛教授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病例处方,从而实现对王沛教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与传承。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王沛教授散在的既往肺癌病例,以及临床跟师过程中的现有肺癌病例,以“患者信息采集表”的形式进行系统采集整理。运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和临床资料的数据库建立。经病例评判筛选后,运用Spss Modeler 18.1数据挖掘软件对王沛教授临床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相关图解绘制,具体分析方案分别为:(1)患者基本信息及药物组成的频数统计;(2)药物组成关联分析;(3)药→症关联分析;(4)处方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共326人次,平均年龄为64岁,男性186例,占比57.1%,女性140例,占比42.9%;其病理类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状细胞癌84例,占比25.8%,腺癌232例,占比71.2%;其对肺癌分期统计结果为Ⅰ期50例,占比15.3%,Ⅱ期41例,占比12.6%,Ⅲ期130例,占比39.9%,Ⅳ期105例,占比32.2%。据患者中医症状统计结果可知,局部症状中以咳嗽、气急、咳痰色白质稀为主,其例数分别为248例、180例、98例,占比分别为76.1%、55.2%、30.1%;全身症状中主要以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心悸、恶寒为主,其例数分别为262例、170例、110例、80例,占比分别为80.4%、52.1%、33.7%、24.5%。此外针对患者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为326例中共使用处方326首,包含中药15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250次的中药主要为北沙参、五味子、麦冬、生半夏、天冬,其具体频次分别为276次、270次、268次、268次、266次,占全部用药比例分别为84.66%、82.82%、82.21%、82.21%、81.60%。针对药物类别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类别为补虚类药,其包含的药味数为22味,占总药味数的14.01%,使用频次为1658次,占全部药物使用总频次的32.70%。2药物组成关联分析结果对326首处方中157味中药进行Apriori关联分析,在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支持度为60的前提下,总结出较为重要的规则为:天冬→麦冬、白花蛇舌草+生半夏+麦冬+五味子+北沙参→天冬、紫苏子→紫苏梗、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紫苏梗→白芥子、莱菔子+紫苏梗+白芥子→紫苏子、紫苏梗+天冬+麦冬+五味子+北沙参→紫苏子、葶苈子→猪苓、葶苈子→茯苓、茯苓→猪苓、葶苈子→泽泻、泽泻+猪苓+茯苓+麦冬→葶苈子、泽泻+天冬+生半夏+五味子+北沙参→葶盏子、青蒿→鳖甲、青蒿→夏枯草、鳖甲→夏枯草、石斛→桔梗、石斛→葛根、麻黄→细辛、细辛→炮姜、麻黄→炮姜、炮姜+麻黄→细辛、细辛+麻黄+生半夏→炮姜、细辛+麻黄+生半夏→炮姜、当归→生黄芪、生龙骨→生牡蛎。3药→症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将患者就诊症状与方药进行关联分析并经过筛选后,分别针对患者咳嗽、气急、咳痰色白质稀的3种局部症状,以及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心悸、恶寒的5种全身症状,共得出了常用药59味、常用药对53对和常用药组55组。其临床针对不同症状的常用药、药对、药组分别如下:(1)针对咳嗽症状主要用药包括:白芥子、白花蛇草、白芥子+生半夏、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白芥子、白花蛇舌草+北沙参、莱菔子+紫苏梗+紫苏子+白芥子、白花蛇草+天冬+五味子+麦冬+北沙参;(2)针对气急症状主要用药包括:紫苏子、紫苏梗、甘草、猪苓+茯苓、紫苏梗+紫苏子、莱菔子+紫苏梗+紫苏子+白芥子、猪苓+茯苓+五味子(3)针对咳痰色白质稀症状主要用药包括:白术、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紫苏梗+桔梗、紫苏梗+紫苏子+白芥子+葛根、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天冬+生半夏+麦冬+北沙参;(4)针对神疲乏力症状主要用药包括:土贝母、半枝莲、当归、玄参、生黄芪、当归+生黄芪、甘草+白花蛇舌草、女贞子+生黄芪、九香虫+天冬+生半夏+麦冬+五味子+北沙参、郁金+天冬+生半夏+麦冬+五味子+北沙参;(5)针对自汗盗汗症状主要用药包括:土贝母、青蒿、鳖甲、青蒿+鳖甲、鳖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生半夏+麦冬+五味子+北沙参、青蒿+鳖甲+生半夏+麦冬+五味子+北沙参;(6)针对口干咽燥症状主要用药包括:青蒿、鳖甲、桔梗、青蒿+生半夏、鳖甲+生半夏、生何首乌+生半夏、青蒿+鳖甲+天冬+麦冬+五味子+北沙参、九香虫+天冬+麦冬+五味子+北沙参;(7)针对心悸症状主要用药包括:郁金、麻黄、细辛、麻黄+甘草、细辛+甘草、细辛+泽泻+猪苓+茯苓+九香虫、麻黄+天冬+麦冬+五味子+北沙参;(8)针对恶寒症状主要用药包括:炮姜、炮姜+细辛、炮姜+麻黄、炮姜+细辛+泽泻+猪苓+茯苓、炮姜+细辛+麻黄+麦冬+五味子+北沙参。4处方聚类分析结果通过以王老处方中,药物使用总频数为聚类依据,进行聚类分析。此方法虽然因K值无法确定而存在一定弊端,但从其聚类算法的原理来看,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王沛教授治疗肺癌的核心组方为:北沙参30g、天冬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半夏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 10g。此方为主要从生脉饮、沙参麦冬汤加减抗肿瘤用药变化而来。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变化,若患者痰壅气滞为主,可重用生半夏至20g;若伴有痰热之象,可重用白花蛇舌草至30g;若全无热象或偏寒象可去白花蛇舌草;而甘草的使用根据方中药物毒性程度进行加量或减量,一般以10-15g为宜。5新组方发现结果a.九香虫、茯苓、丹参、猪苓、补骨脂、生何首乌、生黄芪b.桔梗、葛根、夏枯草、女贞子、泽泻c.麻黄、远志、胆南星、白芥子、威灵仙、地龙、紫苏子d.枇杷叶、细辛、紫苏梗、葶苈子、桂枝、石斛、炮姜、莱菔子e.牡丹皮、鳖甲、青蒿、玄参、当归、黄芩、杜仲、壁虎、生牡蛎f.香附、鱼腥草、芦根、生龙骨、僵蚕、木蝴蝶、泽兰g.郁金、青礞石、山茱萸、酸枣仁、白术、半枝莲、瓜蒌、土贝母、莪术、柴胡h.白茅根、山药、厚朴、藤梨根、生薏苡仁、桑寄生研究结论1.王沛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虚证为主,主张扶正抗癌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法则。其处方内所包含药物一般为15-20味左右,单味药药量平均为12-16g,组方以简单、纯朴、平和、清轻为特点。而用药上则以补虚类药物使用最为广泛,慎用大毒、大寒、大热之品,以防过而伤正。2.在以扶正抗癌为治疗根本原则的基础下,王沛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虚证,以阴虚为主,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益气养阴的组方为:北沙参30g、天冬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甘草10g,此方主要由沙参麦冬汤合生脉饮加减变化而来。3.临床中除了益气养阴根本之法外,王沛教授还注重固护脾胃之气,以“培土生金”为理念,常用健脾益气之法,临床中常用药物为:生黄芪(15-30g)、猪苓(15-30g)、茯苓(10-30g)等。此外,王沛教授还强调滋补肝肾在临床中重要性,其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补骨脂(10-15g)、生何首乌(10-15g)、女贞子(8-30g)、九香虫(10g)等。4.王沛教授除了将扶正补虚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本原则外,临床中王沛教授还通过辨证论治,酌情使用“攻消”之法来治疗肺癌相关并发症。(1)对于痰浊壅肺,咳嗽者,王沛教授常使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进行治疗,常用药为:紫苏子(10-20g)、紫苏梗(10-20g)、白芥子(10-15g)、莱菔子(10-15g),而对伴有肺部感染之风痰蕴肺、咯痰量多者,王沛教授主张脾肺兼治,化痰理气之法,故在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常加用:鱼腥草(15-30g)、桔梗(10g)、白术(10g)、芦根(10-30g)、泽兰(15g)、木蝴蝶(10-12g)等,若同时伴有内生风邪、风痰蕴肺者,王沛教授则佐以生龙骨(15-30g)、生牡蛎(15-30g)、僵蚕(10-12g)等息风散结之品;(2)对于饮停胸中,气急、喘憋、胸闷者,王沛教授主张“清利下焦水湿,以治上焦水饮”之法,常用药物为:葶苈子(15-30g)、猪苓(15-30g)、茯苓(10-30g)、泽泻(10-30g);(3)对于外感邪气,内有寒饮之心悸、心慌者,王沛教授温振心阳,缓急止悸之法,主要以小青龙汤加减为主,常用药为:麻黄(4-6g)、细辛(6-8g)、炮姜(8-20g)、桂枝(10-20g)、甘草(10-15g);(4)对于阴虚内热者,王沛教授临床中常使用青蒿鳖甲汤加减以养阴透热,常用药有:青蒿(15g)、鳖甲(20-30g)、牡丹皮(10-15g);(5)王沛教授同样强调清热解毒,消瘤散结之法,常用药包括:生半夏(9-20g)、白花蛇舌草(15-30g)、半枝莲(15-30g)、土贝母(15g)等。5.在毒性虫类药物的使用上,王沛教授常用药物仅有全蝎(3-9g)和蜈蚣(3g)两味药,其大多处方只有其中一味,少数处方两味均有,可见王沛教授在有毒虫类药物的使用上,不仅药味少,而且药量轻,进一步体现了王沛教授慎用大毒之品,反之也体现了王沛教授对于扶助正气的重视程度。
二、李佩文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佩文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肺癌概述 |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3 中药白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4 外泌体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 |
5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白英总碱的化学成分研究 |
前言 |
1 实验部分 |
2 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白英甾体生物碱干预A549细胞外泌体抑制肿瘤转移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2)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早期骨转移生态位变化的研究进展 |
1 肿瘤细胞在骨转移生态位中的定植、存活和活化 |
2 肿瘤细胞对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
3 成骨细胞在溶骨性骨转移早期发展中的作用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 |
1 双膦酸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
2 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关于骨肿瘤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医家认识 |
1 历史沿革 |
2 现代名家对骨转移病机治法的认识和用药经验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下篇 中医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 |
前言 |
研究一 骨转移中医防治理论探讨及补肾类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 |
1 乳腺癌骨转移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
2 “淫羊藿-肉苁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探讨 |
3 小结 |
研究二 乳腺癌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研究三 不同补肾类治法干预乳腺癌骨转移疗效差异观察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研究四 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探索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研究五 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变化机制 |
2 中医药防治骨转移归经、药性理论探索 |
3 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差异 |
4 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现状 |
2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和理念 |
第二部分 立题依据 |
1 国家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视 |
2 数据挖掘技术及软件在名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
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临床经验丰富 |
第三部分 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案采集 |
3.2 症状标准化 |
3.3 医案信息录入及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4 研究结果 |
4.1 频数(频率)分析 |
4.2 聚类分析 |
4.3 关联规则分析 |
4.4 核心药物无尺度网络分析 |
5 讨论 |
5.1 胡国俊先生对肺癌的中医认识 |
5.2 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思路 |
5.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 |
6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省国医名师胡国俊治疗肺癌经典病案举隅 |
附录2 肺癌门诊病历标准化记录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285例晚期肺腺癌的不同证型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晚期肺癌的认识和治疗 |
3 西医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2015年第八版国际肺癌研究学会TNM分期 |
附录二 :体力状况ECOG评分标准(ZPS) |
附录三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生(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
附录四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肺癌临床经验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1.1 肺癌的病名演变 |
1.2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3 肺癌辨证分型 |
1.4 中医药治疗肺癌原则与方法 |
2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1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趋势 |
2.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2.3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辨证经验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与内容 |
1 研究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案信息采集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数据挖掘技术选择依据 |
2.4 数据预处理依据 |
2.5 关联规则和中药配伍问题的处理 |
2.6 数据挖掘过程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
2 频次分析 |
2.1 药物频次 |
2.2 性味与归经频次 |
2.3 症状频次 |
2.4 证型频次 |
3 聚类分析 |
4 关联规则分析 |
4.1 药对、药组关联分析 |
4.2 性味与归经关联分析 |
4.3 用方关联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用药规律分析 |
1.1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特点 |
1.2 用药功效特点分析 |
2 药物配伍分析 |
2.1 以传统名方为基础的配伍 |
2.2 个性化配伍 |
2.3 常用方剂分析 |
3 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规律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电子版原始病历资料(部分) |
附录B 病案数据规范、预处理代码 |
附录C 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代码 |
附录D 文献综述 浅谈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学研究 |
2 颅内肿瘤的分类及症状、体征 |
3 诊断与治疗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颅内肿瘤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探讨 |
2 古代文献研究 |
3 病因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重点研究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研究方法 |
3.2 评测指标与评价标准 |
3.3 数据分析 |
3.4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
4.1 病例纳人数据情况 |
4.2 —般情况分析 |
4.3 疗效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中医对颅内肿瘤的认识与思考 |
5.2 加味慈桃丸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
5.3 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实体瘤及脑水肿的疗效分析 |
5.4 加味慈桃丸对缓解颅内肿瘤患者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
5.5 加味慈桃丸对提高颅内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疗效分析 |
5.6 加味慈桃丸对颅内肿瘤患者电解质及肌酐的影响性分析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版) |
附录2 脑水肿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3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 |
附录4 头痛症候评测量表 |
附录5 头晕症候评测量表 |
附录6 症候量表评价标准 |
附录7 SKP评分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历代医家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现代医家对辨证论治的认识 |
1.4 现代中医药对肺癌的治疗 |
2 肺癌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肺癌的流行病学 |
2.2 肺癌的致病因素 |
2.3 肺癌的分型与分期 |
2.4 肺癌的EMT |
2.5 肺癌的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株与药品 |
1.2 主要试剂 |
1.3 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MTT实验 |
2.2 细胞划痕实验 |
2.3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
2.4 Western blot实验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3 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4 扶正抗癌方对肺癌A549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不足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语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简约标准化辨证在治疗肺腺癌中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简约标准化辨证 |
4.观察项目与方法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不良反应 |
4.3 疗效评价指标 |
5.数据统计方法 |
6.统计结果与分析 |
6.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比较(见表 2) |
6.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目标肿瘤病灶变化比较(见表 3) |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见表 6-1;表 6-2) |
6.6 无进展生存期 PFS 比较(见表 7;图 2) |
6.7 生存率比较(见表 8) |
讨论 |
1.肺癌临床治疗现状 |
1.1 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2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2.简约标准化辨证治疗 |
2.1 简约标准化辨证的内涵与研究基础 |
2.2 简约标准化辨证的临床意义 |
2.3 简约标准化辨证的临床疗效 |
3.研究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中医方药应用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与三羧酸循环代谢限速酶及中间产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注释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肺癌研究现状 |
2 肺癌的病机及治法 |
2.1 燥邪犯肺,热燥居多 |
2.2 肺癌以燥热伤肺为主要病机 |
2.3 清热润燥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环节 |
2.4 肺癌肿瘤治法的实验研究 |
3 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癌的临床功效研究 |
3.1 清燥救肺汤配伍分析 |
3.2 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 |
4 清燥救肺汤抗肺癌研究的现代科研实验研究 |
5 肺癌细胞能量代谢与清燥救肺汤抗肿瘤关系 |
6 恶性肿瘤的磷酸戊糖途径与三羧酸循环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6.1 恶性肿瘤的磷酸戊糖途径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6.2 恶性肿瘤的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途径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7 结语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所需试剂及实验仪器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研究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所需材料 |
2.2 实验研究方法 |
3 试剂配制 |
4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瘤质量的影响 |
5 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限速酶及其调控因子的影响 |
5.1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G6PD活性的影响 |
5.2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ROS含量的影响 |
5.3 清燥救肺汤对 NADPH 氧化酶 p22phox 转移电子酶亚基单位和 gp91phox 催化亚基单位 mRNA 表达的影响 |
6 清燥救肺汤对肺癌三羧酸循环关键限速酶及中间代谢产物的影响 |
6.1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CHO含量的影响 |
6.2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FFA含量的影响 |
6.3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ACL mRNA表达的影响 |
6.4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AC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 |
1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瘤质量的影响 |
2 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限速酶及其调控因子的影响 |
2.1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G6PD活性的影响 |
2.2 清燥救肺汤对荷 Lewis 肺癌小鼠癌细胞 NADPH 氧化酶 gp91phox 催化亚基单位 mRNA 表达的影响 |
2.3 清燥救肺汤对荷 Lewis 肺癌小鼠癌细胞 NADPH 氧化酶 p22phox 转移电子酶亚基单位 mRNA 表达的影响 |
2.4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ROS含量的影响 |
2.5 结论 |
3 清燥救肺汤对肺癌三羧酸循环关键限速酶及中间代谢产物的影响 |
3.1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CHO含量的影响 |
3.2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FFA含量的影响 |
3.3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ACL mRNA表达的影响 |
3.4 清燥救肺汤对荷Lewis肺癌小鼠AC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结论 |
4 研究意义 |
5 创新点 |
第四章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作者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10)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初探王沛教授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一 中西医诊治肺癌研究进展 |
1 西医诊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
1.1 肺癌的致病因素及机制 |
1.2 肺癌的分类及特点 |
1.3 肺癌的诊疗现状 |
2 中医诊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
2.1 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
2.3 中医对肺癌治疗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药方剂中的应用 |
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2 数据挖掘的过程 |
3 中药方剂数据的特点 |
4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 |
4.1 频数分析 |
4.2 关联规则 |
4.3 聚类分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收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患者信息录入指标评判标准 |
2.6 数据录入、整理及挖掘 |
3 研究结果 |
3.1 频数统计分析 |
3.2 Apriori关联分析 |
3.3 K-means聚类分析 |
讨论 |
1 关于研究方法的讨论 |
2 频数分析结果探讨 |
3 药物间关联规则的解析 |
4 药症间关联规则的解析 |
5 方剂聚类分析的解析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肺癌分期评判标准 |
附录2 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3 患者信息采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李佩文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白英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其干预外泌体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研究[D]. 吴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毛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D]. 王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285例晚期肺腺癌的不同证型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性研究[D]. 袁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肺癌临床经验挖掘研究[D]. 黄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加味慈桃丸辅助治疗颅内肿瘤临床回顾性研究与分析[D]. 蔡超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D]. 陈永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简约标准化辨证在治疗肺腺癌中的疗效评价研究[D]. 王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磷酸戊糖与三羧酸循环代谢限速酶及中间产物的影响[D]. 陈江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初探王沛教授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研究[D]. 贾鹏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