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语言性沟通在眼科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潘宏亮[1](2020)在《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医院建设力度,为了尽快弥补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早期医院建筑多以满足较大数量的就诊需求为首要目标,普遍遵循以效率为先导的设计策略,医院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较难满足就诊患者身心全方位的需求。当前,我国医院正处于全面贯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型医学模式的阶段,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不再限于单一的医疗救助功能,更希望获得舒适的诊疗环境,对于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需求也日益增加。本论文以医院候诊患者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以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部科室类型及对应患者人群的需求差异,对其科室候诊空间的平面布局、室内设计、设施选型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探究。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对医院候诊空间及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界定研究的概念和范围,并阐述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对人性化设计理念和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况进行梳理,并对综合医院门诊部的科室种类与患者需求展开分析,归纳主要患者类型,总结基于患者需求的门诊部科室类型;第三章,选取国内多家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调研,以绘制平面、拍摄照片、采访候诊人群等方式整理总结既有综合医院存在的共通性问题;并联系前期理论研究,根据患者差异划分多种典型科室,分析各类科室患者的需求差异,同时与调研结合,总结各类典型科室的特殊性问题;第四章,将理论研究与调研成果相结合,尝试提出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在平面布局、室内设计、设施选型方面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以及针对各类典型科室候诊空间提出人性化设计要点;第五章,以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作为实践项目,引入研究得出人性化设计方法,对其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的初步设计方案在平面布局上进行了修改与优化,验证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医院不是治疗的机器。通过此文,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投身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为未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余芬芬,霍丽君,苏毅华,陈咏冲,甘世斌,万鹏霞[2](2019)在《全科医师不同眼科规范化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比较全科医师不同眼科规范化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的34名全科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先轮医技组和先跟门诊组,每组17名医师。在入科和出科时,采用微型临床能力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方法,分别对两组全科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先轮医技组全科医师入科总分为(19.71±1.57)分,出科总分为(39.41±1.9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89,P<0.01);先跟门诊组全科医师入科总分为(19.65±1.69)分,出科总分为(34.71±2.6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22,P<0.01)。两组全科医师出科评分比入科评分提高幅度分别为(19.71±2.57)分和(15.06±3.7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3,P<0.01)。结论 对于接受短期眼科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先轮转医技室(辅助检查室和治疗室)再跟导师门诊,可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刘曼静,王晖[3](2018)在《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认知行为情况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认知行为情况及应激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因眼科手术于本院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眼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应激状况、干预前后认知行为情况和对各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感知舒适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依从优良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4,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对心理护理、护理技术、热情服务、健康指导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孙文倩[4](2018)在《提升弱视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实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弱视已经成为影响危害儿童眼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漫长而艰难的弱视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要医疗机构、患儿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首要主体,对弱视儿童的治疗及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亟待引入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弱视儿童专业化的家庭服务,以弥补传统单一医疗模式的局限。本研究以家庭抗逆力为理论框架,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与评估研究方法,对弱视儿童家庭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进行评估,围绕家庭抗逆力的三大要素设计实务方案。第一,从家庭内部“乐观感”层面,通过倾听与鼓励、放松训练技能,缓解心理紧张与压力,提升积极乐观感,并增强家庭内部沟通,培养积极的亲子关系。第二,从家庭“自我效能感”层面,促进家长及儿童对弱视康复知识的领会及实践,加强父母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有效性训练技巧,提升家庭的自我效能感。第三,从外部支持“归属感”层面,开展家长工作坊,构建弱视儿童家庭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同时,要积极培育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医护人员对弱视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行动研究重视对实务过程的反思和知识建构,本研究从方法性、适度性和可持续性三原则对实务介入的成效进行评估与反思。首先,小组工作实务方法有助于提升家庭外部支持;其次,在每一个服务环节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对介入家庭的科学评估,设计有针对性的介入及服务方法,灵活把握度的原则,以提供适切的服务;最后,将弱视康复知识及技巧融入日常家庭生活中,实务介入从家庭内延伸至家庭外,从单一的医学治疗模式拓展为系统地提升家庭抗逆力,为弱视儿童及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社会支持。
高雨[5](2018)在《医院空间结构中的人际传播》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河南省某家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围绕着医院中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及在此空间布局中的人际的交流和传播以及其对于医患之间的关系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空间布局的研究说明医院中空间结构的布局不仅仅是突出效率性还要关注的是其舒适性,也即是说医院空间布局的合理和完整性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在这个空间中医生和患者来说,他们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是建立在此空间布局之上的。医院这个空间给了医生“医生”的身份,给了患者“患者”的身份,他们用医生和患者的身份在医院这个空间舞台上进行表演,医生因为其权威和技术对于患者来说有着绝对的控制,但是,患者并不是一味地顺从,他们在对医院或者医生的权威和技术产生质疑的时候会有反击。他们的反击可能是无视医生的医嘱亦或是与医生发生争执甚至引发暴力,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的危机。所以医院的空间布局是否完整且合理以及医生的技术和权威以及医患之间的交流甚至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医院空间结构内对于医患关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研究的过程是在一家河南省的三甲医院中进行了为期二十五天的观察和访谈,对医院的空间布局以及医患之间的交流、患者之间的交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研究发现医院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救命的场所,它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对于患者的用户体验同样是必须得考虑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得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治疗。而医患在此空间中的交流,医生是权力的掌控者,他掌控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患者因对医生的权威和技术的怀疑进行的反击同样不可小觑,这是医患关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邹奇煜[6](2018)在《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以C市3家三级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医院暴力事件频发,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伤害,医疗卫生行业、医院管理领域不得不考虑预防干预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三级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对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研究C市3家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研究探索C市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针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与改善措施,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为同级别同类型医院的护理、医院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研究工具,为实际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2)问卷调查法:抽取3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抽取678名护士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3)深入访谈法:对5名遭遇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的具体特点。对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患者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士各方面工作的满意程度。对3名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医院对暴力事件采取的措施以及暴力事件对医院带来的影响。(4)统计分析法:预调查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正式调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不同情况下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差异,从而得出影响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与结论:(1)问卷预调查中,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2。经过修改验证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资料。(2)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呈高发状态。59.7%的护士在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特点是语言攻击最多,威胁排在其次,之后是躯体攻击,发生次数最少的是性骚扰。(3)工作场所暴力多发于白天、病房、有其他同时陪伴的情况下。施暴者多为中年男性、患者居多。护士在遭受暴力事件之后大多会感到委屈、气愤。关于如何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护士更乐于接受意识上的培训与宣教,而非硬件设施的改善。(4)工作部门、年龄段、工作年限、是否认为可以避免、是否安装摄像头、是否鼓励上报、处理暴力事件是否得力、对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可影响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
马颂歌[7](2014)在《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文中认为本研究关注的是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问题,旨在描述和解释医生团队在工作情境中的微观专业学习现象与机制。研究以我国北方某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法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使用单人独立编码、小组编码和多人分散编码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在描述CCU医生团队的工作情境(第四章)和分析专业体裁推进过程(第五章)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对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现象和机制做出了如下解释:第一,医生团队会通过“做标记”的方式指认工作情境中的专业学习现象;标记可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而“教学话语标记”是最典型的间接标记;教学话语标记只能标识出医生团队中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未能标识出基于问题解决的“拓展性学习”过程;专业体裁教学活动系统只是为临床活动系统生产主体和工具的活动系统。(第六章)第二,医生团队的拓展性学习发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CCU医生经常面临四类临床问题(常规问题、疑难问题、社会问题、复杂问题),每一类问题都有其特定的解决模式,医生团队既“向模式学习”又“向人学习”,模式的“卡频”或失效创造了拓展性学习的时机。(第七章)第三,某一问题的解决从个体导向团队的过程可以被称为“唤起”,它以纵向劳动分工为前提,其实现过程可分为言说、承接和实现等三个阶段;工作情境与科学创新情境相似的运行机制推动了拓展性学习,但两种情境之间的本质不同又导致了拓展性学习的终止——这种现象被称为“映像”。(第七章)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得出了三条基本结论(第八章):其一,工作情境中的医生或医生团队具备“专业体裁能力”。专业体裁能力是一种专业胜任力,具体包括专业体裁识别力、专业体裁使用力和专业体裁开发力;专业体裁能力因人而异,团队专业体裁能力是一种超越其成员个人能力的合力。其二,在CCU医生团队的工作情境中,拓展性学习的开始和终止机制可以分别用“唤起”和“映像”来解释,其中唤起是对拓展性学习“质疑”环节的细化和修正,映像则反映了拓展性学习未能进入反思和固化阶段的原因。其三,医疗不确定性是工作情境中推动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根本动力;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核心特性是“专业权力等级性”,主要问题是人文素养培育的缺失以及未能充分利用和开发专业体裁。本文建议医生团队着力培养专业体裁能力,设计专业体裁课程并注意专业体裁制度的落实;建议未来研究者通过干预研究、多个案研究和定量研究继续探讨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问题。
牛宇[8](2014)在《医患沟通艺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无减,恶性伤医的“白色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而这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医生的功利主义思想浓厚,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同时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未能及时到位,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缺失,再加上医生和患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问题。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为了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避免频频上演的医闹事件,医患双方应该秉承理解与尊重、诚信与公正、求同与存异、德法相结合的理念。作为医生要适时、客观地反馈患者情况,争取与患者做到风险预期的一致性,灵活运用无缝沟通、循环沟通以及直接和间接沟通,在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基础上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医务工作者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艺术。尤其要重视语言沟通,语声语调,甚至讲话的语气都会直接影响到传达内容的效果,同时,非语言沟通又是极其必要的,得体的形象和适时的抚慰动作以及关切的目光都能够给予患者一种安全感和认同感。在确保对患者充分尊重和同情的前提下,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技巧相互结合,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的医患沟通制度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开设急诊绿色通道,进行特需服务,医疗告知等制度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合理地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保障。有了健全的制度再配上行之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医患沟通现状的了解,总结出医患沟通存在的原因,分析医患沟通的艺术特征,最后提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对策,为实现和谐医患沟通提供参考。
孙瑜[9](2014)在《医患沟通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关于医患冲突的报道逐年增多,暴露出一些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医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是引发和激化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和冲突,对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文献法、功能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综合归纳法。具体来说,研究医患沟通障碍因素主要从医护人员、患方、医院管理和社会外部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医护人员引起的沟通障碍主要有有医德修养欠缺、沟通意识淡薄和缺乏沟通技巧;由患方引起的沟通障碍主要有患者需求与医疗现实的差距和患者对“医嘱”执行不顺从;在医院管理方面主要有管理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信息反馈管理不及时和投诉管理落实不到位;社会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和媒体的不当宣传。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针对沟通障碍因素,本文从医护人员个人和医院管理两方面提出加强医患沟通的对策。前者包括加强医德修养、提高沟通技巧和调节自我压力三方面;后者包括建立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体制、开展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建立“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和加强正面宣传四个方面。
周文玲,谭婕,葛伟,龚艳,苏娟,张帆[10](2012)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结合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整理近两年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分析我科的护理缺陷主要有: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护理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欠缺等,并提出改进措施。结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非语言性沟通在眼科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语言性沟通在眼科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空间提出了新要求 |
1.1.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具有特殊性 |
1.1.3 既有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设计存在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
1.3.1 研究范围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基础研究 |
2.1 人性化设计基本理念 |
2.1.1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
2.1.2 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 |
2.1.3 人性化设计与医院建筑的关联 |
2.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况 |
2.2.1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概述 |
2.2.2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设计现状 |
2.2.3 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不足 |
2.3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患者需求分析 |
2.3.1 患者需求概述 |
2.3.2 患者需求层次分析 |
2.3.3 患者需求差异分析 |
2.4 基于患者需求的门诊部科室类型分析 |
2.4.1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概况 |
2.4.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组成 |
2.4.3 基于患者需求的科室类型划分 |
第3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样本实证分析 |
3.1 调研样本总述 |
3.1.1 实地调研类案例总述 |
3.1.2 采访调研类案例总述 |
3.2 科室候诊空间共通性问题分析 |
3.2.1 等候区域问题 |
3.2.2 廊道区域问题 |
3.2.3 导引标识问题 |
3.2.4 服务设施问题 |
3.2.5 感官氛围问题 |
3.3 典型科室候诊空间问题分析 |
3.3.1 以儿童患者为主的科室 |
3.3.2 以妇女患者为主的科室 |
3.3.3 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科室 |
3.3.4 病症或诊疗需求特殊的科室 |
3.4 科室候诊空间问题总结 |
3.4.1 候诊空间整体布局“生搬硬套” |
3.4.2 室内设计未能结合患者特征 |
3.4.3 设施选型忽视实际需求 |
第4章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研究 |
4.1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
4.1.1 实用化 |
4.1.2 精细化 |
4.1.3 场所化 |
4.1.4 智能化 |
4.2 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 |
4.2.1 科室候诊空间平面布局人性化策略 |
4.2.2 科室候诊空间室内设计人性化策略 |
4.2.3 科室候诊空间设施选型人性化策略 |
4.3 针对不同类型门诊部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4.3.1 针对以儿童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4.3.2 针对以妇女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4.3.3 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4.3.4 病征或诊疗需求特殊科室的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 |
第5章 实践运用——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设计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区位 |
5.1.2 场地分析 |
5.1.3 功能定位 |
5.2 门诊部的设计概况 |
5.2.1 门诊部功能划分 |
5.2.2 门诊部流线组织 |
5.2.3 门诊部景观设计 |
5.3 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分析 |
5.3.1 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初步设计概述 |
5.3.2 科室候诊空间初步设计问题分析 |
5.3.3 科室候诊空间平面布局修改与深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附录 A: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使用者采访调查表 |
附录 B:图表目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认知行为情况及应激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干预后的应激状况比较 |
2.3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行为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
2.5 两组依从优良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眼科手术患者的应激状况 |
3.2 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眼科手术患者的认知水平 |
(4)提升弱视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实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行动研究 |
2、个案研究 |
3、评估研究 |
(五)研究对象 |
1、弱视儿童 |
2、弱视儿童家庭 |
二、文献回顾 |
(一)理论视角 |
1、家庭抗逆力 |
2、社会支持理论 |
3、认知行为理论 |
(二)研究评述 |
1、患者家庭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研究 |
2、家庭抗逆力与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研究 |
3、视障儿童康复与社会工作相关研究 |
三、弱视儿童家庭抗逆力现状及问题评估 |
(一)弱视儿童及家庭基本状况分析 |
(二)患儿病情压力导致家长不良情绪 |
(三)家庭关系间亲子关系失衡,形成溺爱型与专制型 |
(四)治疗过程中社会资源匮乏,社会支持薄弱 |
四、增进弱视儿童家庭抗逆力实务介入 |
(一)家庭内部“乐观感”的提升服务 |
1、倾听与鼓励技能,建立介入关系,释放家庭压力 |
2、放松训练技能掌握,缓解心理紧张与焦虑 |
3、增强家庭内部沟通交流,培养积极亲子关系 |
4、服务评估 |
(二)家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服务 |
1、提升弱视儿童及家庭对弱视康复知识领会及应用 |
2、掌握父母有效性训练技巧,增进亲子间沟通交流 |
3、转变家长溺爱观与专制观,改善失衡亲子关系 |
4、服务评估 |
(三)家庭外部“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提升服务 |
1、开展网络工作增进弱视儿童家庭间的社会支持 |
2、培育良好医患关系,构建医护人员对弱视儿童及家庭社会支持 |
3、服务评估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发现 |
1、学历较高家长对临床治疗与实务介入更具有理性选择 |
2、提高家庭抗逆力能够有效增进弱视儿童治疗效果与康复 |
3、家长应该从关注临床症状转向关注家庭抗逆力培养 |
(二)实务反思与建议 |
1、开展家长工作坊,提升家庭抗逆力 |
2、增进医务社会工作对弱视儿童家庭实务干预 |
3、构建弱视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医院空间结构中的人际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概念阐述 |
2、研究现状 |
3.小结 |
(三)研究方法 |
一、医院的空间要素及其结构 |
(一)医院的空间布局结构 |
1、公共空间 |
2、就诊空间 |
3、住院空间 |
4、护理空间 |
(二)各部门的设置及空间逻辑关系 |
1、楼与楼之间的空间逻辑 |
2、就诊线 |
3、检查线 |
(三)作为象征的符号标记 |
1、色彩 |
2、指示符号 |
3、企业文化符号 |
(四)活动于医院空间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
二、医院空间内的人际互动 |
(一)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交流 |
1、医生的权威和技术对患者的控制以及患者的反击 |
2、医生控制力的加强——人情和声望 |
(二)患者同患者之间的交流 |
1、病房外的交流 |
2、病房内的交流 |
三、医院空间结构及人际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一)空间布局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二)患者同医生的交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三)患者同患者的交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以C市3家三级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1 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及类型 |
2 国内外研究回顾 |
3 研究评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间卷调查样本量分配 |
4 间卷调查抽样方法 |
5 研究工具 |
6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
7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8 质量控制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 暴力事件具体情况及统计分析 |
2 护士具体情况及统计分析 |
3 医院采取的措施与态度及统计分析 |
4 暴力事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5 深度访谈结果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1 医院重点防范,加强协调 |
2 政府加强立法,合理引导 |
3 护士改善态度,提高认识 |
4 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宣教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研究的不足 |
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缘起与背景 |
二、提出研究问题 |
三、意义与创新之处 |
四、成文思路 |
第一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检索情况 |
二、国内文献述评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检索情况 |
二、国外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拓展性学习理论 |
一、拓展性学习理论概述 |
二、拓展性学习理论的关键概念 |
三、拓展性学习理论的定位 |
四、本文对恩氏理论的应用角度 |
第二节 专业体裁理论 |
一、体裁是人类活动 |
二、专业体裁是特殊的专业实践活动 |
三、专业体裁与专业学习研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学习 |
二、专业学习 |
三、团队 |
四、工作情境 |
五、专业体裁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资料搜集 |
一、参与式观察 |
二、访谈 |
三、证物搜集 |
第二节 田野调研实况 |
一、资料搜集实况 |
二、笔者的角色 |
第三节 资料分析 |
一、分析的取向 |
二、编码 |
三、文本编号 |
第四节 田野简介 |
一、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主要功能 |
二、CCU的收治范围 |
三、CCU的人员构成 |
四、CCU医生团队的工作安排 |
第四章 CCU生活札记 |
第一节 CCU印象记 |
一、从仁华医院到CCU |
二、CCU的区域划分 |
三、CCU的空间划分 |
四、我对CCU的总体印象 |
第二节 CCU环境记 |
一、三道大门 |
二、CCU的综合空间 |
三、CCU的工作空间 |
四、CCU的生活空间 |
五、CCU的衔接空间 |
六、CCU的辅助空间 |
七、CCU环境小结 |
第三节 CCU忙闲记 |
一、马不停蹄的白昼 |
二、黑色星期一 |
三、新春深呼吸 |
第四节 CCU人物记 |
一、赵朝波主任医师 |
二、杨景飒主任医师 |
三、杜升平主任医师 |
四、苗薇然副主任医师 |
五、庄和韵副主任医师 |
六、进修医师及研究生若干 |
第五章 专业体裁过程分析 |
第一节 CCU医生团队的专业体裁 |
第二节 关于过程分析的说明 |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 |
二、关于小节划分的说明 |
三、关于分析结构的说明 |
四、关于分析符号的说明 |
第三节 病例讨论分析 |
一、CCU病例讨论的分类 |
二、查房前病例讨论过程分析 |
第四节 查房分析 |
一、CCU查房的分类 |
二、查房过程分析 |
第六章 专业体裁中的学习现象分析 |
第一节 学习现象的标记 |
一、直接标记与间接标记 |
二、教学话语标记 |
三、教学话语标记的教育学意义 |
四、教学话语标记的缺陷 |
第二节 学习成果的内容和保存形式 |
一、《业务科室学习记录》 |
二、保存形式的缺陷 |
三、改进保存形式的建议 |
第三节 专业体裁教学活动与临床问题解决的关系 |
一、《学习记录》与真实的学习现象 |
二、教学以内的学习现象 |
三、教学以外的学习现象 |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模式与机制 |
第一节 问题的分类 |
一、常规问题 |
二、疑难问题 |
三、社会问题 |
四、复杂问题 |
第二节 向谁学习:常规问题的解决 |
一、典型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 |
二、向模式学习 |
三、向入学习 |
第三节 唤起与映像:疑难问题的解决 |
一、疑难问题的常规性 |
二、唤起 |
三、映像 |
第四节 极简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 |
一、社会问题的制度规定性 |
二、社会问题的解决模式 |
第五节 边界触发:复杂问题的解决 |
一、复杂问题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二、复杂问题的解决机制 |
三、团队学习的发生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专业体裁能力 |
二、对拓展性学习理论的补充 |
三、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特性与问题 |
第二节 几点建议 |
一、给医生团队的建议 |
二、给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
第九章 讨论与反思 |
第一节 关于我国医生工作情境的讨论 |
一、忙乱与秩序的博弈 |
二、患者与医者的博弈 |
三、情感与理智的博弈 |
第二节 关于我国医生专业主义的讨论 |
一、经典医疗专业主义 |
二、新医疗专业主义 |
三、中国医生的专业主义 |
四、正义与沦丧——医疗专业的伦理问题 |
第三节 关于研究者角色的反思 |
一、自然干预者 |
二、利益获取者、友善者、贡献者、熟人和朋友 |
第四节 关于理论应用的反思 |
第五节 关于研究伦理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网站资料 |
附录 |
附录1 笔者参阅的仁华医院内部资料清单 |
附录2 病历清单 |
附录3 部分药品注释 |
附录4 多人分散编码的解读文本示例 |
附录5 部分田野照片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医患沟通艺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本课题的缘由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 |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概述 |
一、 医患沟通的概念 |
二、 医患沟通的特点 |
三、 医患沟通的意义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 |
一、 医患沟通的现状 |
二、 医患沟通紧张的主要原因 |
三、 医患沟通工作要与时俱进 |
第二章 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及类型 |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 |
一、 理解与尊重的理念 |
二、 诚信与公正的理念 |
三、 求同与存异的理念 |
四、 以德与依法的理念 |
第二节 医患沟通的类型 |
一、 医患风险沟通 |
二、 医患无缝沟通 |
三、 医患循环沟通 |
四、 医患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
第三节 医患沟通时的双方交际心理 |
一、 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 |
二、 医务人员的基本心理状态 |
三、 医患沟通的几种心理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医患沟通的艺术 |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 |
一、 医患沟通的途径 |
二、 医患沟通的技巧 |
三、 改善医患沟通的主要方式 |
第二节 医患间的语言沟通 |
一、 医疗服务语言的类型及应用 |
二、 语言沟通艺术 |
第三节 医患间的非语言沟通 |
一、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
二、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及其应用 |
三、 非语言沟通艺术 |
第四章 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第一节 构建和谐医患沟通的机制 |
一、 特需服务 |
二、 急诊绿色通道 |
三、 患者选医生机制 |
第二节 促进医患沟通的重要方法 |
一、 医疗机构在医患沟通中的角色定位 |
二、 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 |
三、 建立医疗告之制度,增进医患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 |
四、 人性化沟通服务的实现形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医患沟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 |
2.1 医患沟通的概念与内涵 |
2.1.1 医患沟通的含义 |
2.1.2 医患沟通的内容 |
2.2 国内外医患沟通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医患沟通研究现状 |
2.2.2 我国医患沟通研究现状 |
3 医患沟通障碍分析 |
3.1 医护人员引起的沟通障碍 |
3.1.1 医德修养欠缺 |
3.1.2 沟通意识淡薄 |
3.1.3 缺乏沟通技巧 |
3.2 患者及其家属引起的沟通障碍 |
3.2.1 患者需求与医疗现实的差距 |
3.2.2 对“医嘱”执行不顺从 |
3.3 医院管理引起的沟通障碍 |
3.3.1 管理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
3.3.2 信息反馈管理不及时 |
3.3.3 投诉管理机制不完善 |
3.4 社会外部因素引起的沟通障碍 |
3.4.1 医患间的信任危机 |
3.4.2 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 |
3.4.3 媒体的不当宣传 |
4 医患沟通管理实证分析 |
4.1 总体设计和样本选择 |
4.1.1 实证研究的总体设计 |
4.1.2 样本情况分析 |
4.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与结论 |
4.2.1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2.2 问卷统计结论 |
5 加强医患沟通的研究 |
5.1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能力 |
5.1.1 增强医护人员沟通意识 |
5.1.2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
5.1.3 调节职业压力提高沟通效率 |
5.2 加强医院的沟通管理 |
5.2.1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5.2.2 依托新媒体,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 |
5.2.3 建立“医德”考评体系,促进医患沟通 |
5.2.4 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沟通有效性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医患沟通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10)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原因分析 |
1.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
1.2 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
1.3 护患沟通不到位 |
1.4 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欠缺 |
2 防范措施 |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2.2 严格执行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
2.3 加强护患沟通 |
2.4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 |
3小结 |
四、非语言性沟通在眼科门诊治疗室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医院门诊部科室候诊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 潘宏亮. 深圳大学, 2020(01)
- [2]全科医师不同眼科规范化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比较[J]. 余芬芬,霍丽君,苏毅华,陈咏冲,甘世斌,万鹏霞.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12)
- [3]针对性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认知行为情况及应激状况的影响[J]. 刘曼静,王晖. 中国医学创新, 2018(31)
- [4]提升弱视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实务研究[D]. 孙文倩. 云南大学, 2018(01)
- [5]医院空间结构中的人际传播[D]. 高雨. 云南大学, 2018(01)
- [6]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以C市3家三级医院为例[D]. 邹奇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7]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D]. 马颂歌.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8]医患沟通艺术的研究[D]. 牛宇. 遵义医学院, 2014(12)
- [9]医患沟通管理研究[D]. 孙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9)
- [10]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J]. 周文玲,谭婕,葛伟,龚艳,苏娟,张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