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是分娩镇痛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陈菲菲[1](2021)在《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近一年来自愿要求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的基本情况、分娩情况、炎性相关指标等相关信息,并对收集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来探讨可能导致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对于产妇发热预处理及降低发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入产房待产并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最终研究对象。将产妇行分娩镇痛后48h内是否出现腋温高于37.5℃为标准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收集以下方面数据:(1)产妇基本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BMI、是否经产妇、是否为试管婴儿、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母体是否合并GBS(+);(2)妊娠及分娩情况,如:羊水量多少、羊水浑浊度、胎盘绒毛膜炎、破膜方式、是否阴道侧切、是否会阴裂伤、阴道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长、第二产程时间长、镇痛药物用量;(3)炎性指标,如:镇痛前白细胞计数(WBC,109/L)、镇痛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NEUT,109/L)、镇痛后白细胞计数、镇痛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白细胞计数变化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变化值。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汇总制表后,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分析可能导致分娩镇痛后产妇出现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中,最终纳入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入产房待产并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513例,其中分娩镇痛后出现了产间发热(>37.5℃)的产妇162例,并没有出现产间发热(<37.5℃)的产妇351例,发热率为31.58%。在产妇基本情况方面,年龄相对较高的产妇更有可能出现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而产妇身高、体重、BMI、是否为经产妇、是否为试管婴儿、是否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及母体是否GBS感染(+)等并不会对分娩镇痛后是否出现产间发热造成影响。较高的羊水浑浊度及合并胎盘绒毛膜炎都提示可能会出现发热。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用药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出现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而在羊水量、破膜情况、阴道是否侧切、是否有会阴裂伤、阴道分娩方式以及第一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方面,并不会对分娩镇痛后的产妇是否会出现产间发热造成影响。最后,在炎性指标方面,发热组与未发热阻产妇在分娩镇痛前WBC、NEUC的均指均在正常范围上限左右,并且两组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性,而在分娩镇痛后复测的血常规中显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产妇WBC、NEUC值均有明显升高,并且复测值之间、升高差值之间均显示显着差异,这提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引起产间炎性因子升高而导致发热。结论: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的年龄、羊水污染情况、是否合并胎盘绒毛膜炎、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椎管内用药时长、复测血常规中WBC及NEUC值都是预测其可能出现产间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
马旭媛[2](2021)在《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河北省椎管内镇痛分娩使用情况及椎管内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危重孕产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22个监测医院,共289895人。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165219例,剩余124676例,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镇痛分为椎管内镇痛分娩(neuraxial analgesia delivery,NAD)组及阴道自然分娩(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SV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再根据其三间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医院、城市)、不同人群(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椎管内镇痛技术的使用情况。并对两组中初产妇及经产妇分别进行了母婴结局(产妇: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类药物、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输注血液制品、全身感染;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10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管内镇痛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同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贫血)、受教育年限、分娩医院级别的混杂因素。使用Adjusted OR(odds radio,O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椎管内镇痛与母婴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2013~2017年,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中,使用椎管内镇痛的共5220人,使用率为4.19%(5220/124676)。2 2013~2017年河北省分娩率呈波动变化,但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013年,使用椎管内镇痛的共1153人,使用率达5.1%,2016年使用率最低,仅有3.1%。2017年再次升高,达4.6%。3不同级别医院中,尽管二级医院分娩人数最多(53.5%),但三级医院椎管内镇痛使用率(6.8%)远超于二级医院(2.0%),医院级别越低,椎管内镇痛使用率越低;不同城市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存在差异,人口分布多,医疗资源分配较公平的城市石家庄使用率较高,达7.9%,张家口最低,为0.0%。4不同年龄孕产妇中,适龄婚育(25~34岁)者分娩人数最多(68.4%),同时椎管内镇痛使用率也最高(4.5%),高龄(≥35岁)及低龄(10~19岁)孕产妇使用率较低;不同孕周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受教育年限孕产妇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有差异,受教育年限越高者,椎管内镇痛使用率越高。5通过校正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贫血)、受教育年限、分娩医院级别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中,椎管内镇痛是使用缩宫素类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Adjusted OR(95%CI):1.951(1.568,2.427),P<0.001;经产妇中,椎管内镇痛是使用缩宫素类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Adjusted OR(95%CI):1.302(1.016,1.669),P<0.001;无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椎管内镇痛对产妇宫缩乏力、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输注血液制品、全身各系统感染无影响,对新生儿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死亡无影响。结论1 2013~2017年河北省椎管内镇痛使用情况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开放,2017年椎管内镇痛使用明显增加。2椎管内镇痛在三级医院使用率最高,乡镇、民营及以下医院最值得宣传。医疗资源配置较平均的省会石家庄的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最高,需协调各地尤其地大人员稀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3适龄阶段的人群、足月人群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最高,应针对性的给予分娩镇痛宣传。4椎管内镇痛是初产妇及经产妇增加缩宫素类药物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图 9 幅;表 10 个;参 121 篇。
滑雪[3](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与正常分娩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产程时限、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指标,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并剔除因急产或不可抵抗因素未能经阴分娩者,共140例,将按照产妇自愿接受硬膜外镇痛原则,分为镇痛组70例、对照组70例。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孕妇基本情况、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缩宫素干预与否、羊水性状、产后出血、导尿、尿潴留、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IL-6、TNF-α IL-1β等指标。绘制产程曲线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口扩张和产程时限的影响。结果:1.在进行硬膜外镇痛之前,镇痛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7~8)分、7(6~8)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麻醉后镇痛组在宫口开全和第二产程结束分别为3(2~3)分和(2~3)分,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9(9~10)分;6(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总产程[9.59(7.60~13.05)h]长于对照组[8.05(7.05~9.10)h],其中,镇痛组的第一产程[8.75(6.46~11.04)h]与第二产程[1.01(0.75~1.62)h]均长于正常分娩组[7.09(6.25~8.00)h;0.76(0.38~1.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在潜伏期内每进展1cm所需时限的中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3.2)h、1.4(2.7)h,对照组为1.5(3.2)h、1.2(2.6)h,宫口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痛组活跃期进展[1.1(2.3)h;1.0(2.2)h;0.6(1.1)h;0.4(0.8)h;0.3(0.6)h]明显慢于对照组[1.0(2.1)h;0.8(1.7)h;0.5(1.0)h;0.3(0.5)h;0.2(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缩宫素的干预率[35例(49.6%)]高于对照组[15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镇痛组于潜伏期进行缩宫素干预为7例(20%),于活跃期干预为28例(80%),对照组分别为5例(33%)和10例(67%),镇痛组活跃期干预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羊水性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镇痛组的Apgar评分在1、5、10分钟分别为9.87±0.66分、9.96±0.36分、9.97±0.17 分,对照组分别为 9.97±0.17 分、9.97±0.17 分、9.97±0.24 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脐动脉血pH分别为7.29±0.02、7.28±0.02;PCO2 分别为 46.9±7.4mmHg、46.6±5.3mmHg;PO2 分别为19.2±3.3mmHg、18.0±4.1mmHg;Lac 分别为 3.33±0.19mmol/L、3.30±0.20mmol/L;IL-6 分别为 5.67±3.86pg/ml、5.03±2.03pg/ml;TNF-α分别为 3.05±3.55pg/ml、2.17±2.06pg/ml;IL-1β分别为 2.92±0.27pg/ml、2.80±0.2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分析,脐血pH值、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但与第一产程时限、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评分。2.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影响活跃期产程进展,并延长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限,但均未超出正常产程时限。硬膜外镇痛增加缩宫素干预率,活跃期干预率明显高于潜伏期干预率,但不会增加器械助产、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的发生。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TNF-α、IL-1β、IL-6浓度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
尚教伟[4](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发热及未发热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接受的或者自身拥有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是否会引起产间发热,并探究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是否可能与感染相关。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产科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分娩阵痛后体温≥37.5℃纳入发热组,体温<37.5℃的产妇纳入正常组。记录产妇基本资料如年龄;孕周;BMI;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引起高血压;羊水偏少;贫血等。记录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分娩镇痛时间;人工破膜;羊水污染;使用缩宫素;阴道检查次数;是否行球囊促宫颈成熟术。同时记录产妇产前及产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部分产妇的C反应蛋白的指标也要记录下来。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可能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中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有相关性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产间发热的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共纳入产妇647例,其中发热组产妇114例,非发热组的产妇533例,两组的年龄、孕周、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偏少、人工破膜、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BMI、是否行球囊促宫颈成熟术、出血量、胎儿体重、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分娩镇痛时间、阴道检查次数、使用缩宫素的频率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间发热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值、羊水污染、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分娩镇痛时间及总产程均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3.发热组与非发热组炎性指标的比较:无论产妇是否发热,产妇产后的炎性指标均较产前升高。两组产妇产前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发热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发热组产后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要明显较正常组有所升高(P<0.05)。发热组与正常组产妇产前与产后C反应蛋白的比较中,发热组产后的C反应蛋白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在产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过程中,高BMI值、羊水污染、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过长、过多阴道检查次数、较长的分娩镇痛时间及总产程过长等因素均是引起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产间发热的高危因素。2.无论产妇是否发热,产妇产后的炎性指标均较产前升高。炎性指标的升高可能与发热相关,尽管非感染因素被国内外所认同,但感染因素在产间发热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应在产程中减少产妇感染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次数、加快产程、破膜的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王宇,刘超,颜明[5](2021)在《分娩镇痛对母乳喂养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围生期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母乳喂养施加影响,其中分娩镇痛可通过缓解疼痛、改善情绪或分娩镇痛药物本身等对母乳喂养产生作用。但目前关于此类研究资料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考虑分娩镇痛是一种符合生理的分娩方式,因此进行临床推广。文章通过简介当前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分别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分娩镇痛、吸入分娩镇痛、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等不同方式,分析其对母乳喂养产生的可能不利或获益,为分娩镇痛产妇的母乳喂养管理提供指导。
江声莉[6](2021)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及产后排尿情况、分娩结局、舒适度、疼痛、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产房进行阴道试产并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加耳穴埋豆,对照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最终剔除接受阴道助产及中转剖宫产及退出、资料不全的产妇。所有最终纳入的产妇均完成一般资料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问卷(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舒适状况问卷(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将产妇在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首次排尿情况及舒适度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的母婴结局作为次要的观察指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分组的情况下重复测量一般资料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20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入组105例,对照组入组10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在人口学特征、产程中输液量、饮食量和饮水量、入产房待产时的疼痛VAS评分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统计样本具有可比性。2.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产后2h时段的B超残余尿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宫口开5~6cm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8.76±81.11)ml,对照组为(127.55±108.98)ml,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宫口开全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为(100.10±114.60)ml,对照组为(95.92±86.53)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h,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1.67±108.81)ml,对照组为(99.42±112.4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效应中,年龄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产妇首次排尿状况积分、腹部症状积分和排尿用时积分和前三者相加得到的总积分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首次排尿状况积分(0.50±0.99)分,对照组为(1.13±0.76)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为(0.30±0.65)分,对照组为(0.70±0.95)分,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用时积分(0.50±0.93)分,对照组为(0.98±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总积分为(1.60±2.0)分,对照组为(2.81±2.41)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组的前提下,只有新生儿体重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其余一般资料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无影响(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P<0.05),故认为两组干预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5)两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比较:干预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231.37±47.71)分,对照组为(287.16±142.61)分,干预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疼痛的影响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进行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宫口开5~6cm时的平均VAS评分,干预组为(6.04±2.61)分,对照组为(7.0±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舒适度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舒适度进行比较,干预组舒适度总分(83.11±7.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3.66±2.47)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8.87±3.07)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57±2.02)分、环境维度的分为(21.48±2.50);对照组舒适度总分(80.88±9.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1.75±2.73)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7.75±4.22)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70±2.69)分、环境维度的分为(19.94±3.05),其中干预组舒适度总分、生理得分、心理精神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社会文化和环境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固定效应中,职业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一般资料情况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5.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干预组在焦虑得分、抑郁得分以及HAD总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行分娩镇痛时间距分娩时间间隔、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产妇除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通过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发热情况的分析统计发现,两组产妇在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住院情况及产后2h出血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住院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早活跃期(宫口开5~6cm)的排尿状况,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能有效促进产后排尿过程,改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腹部症状及排尿用时等状况,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妇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因此,耳穴埋豆是一种有效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状况并能提高产妇产后舒适度的安全有效方法,在今后临床实践中,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推广应用。
王凯璇,姚欢杰,郭文治[7](2020)在《围产期疼痛及镇痛方法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更是一种女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强烈应激。这些变化导致女性发生精神类疾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如产后抑郁、焦虑和应激障碍等[1]。女性产后早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而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也被认为是PPD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研究认为,分娩疼痛可以作为独立预测PPD症状的潜在变量[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出,
颜廷媛[8](2020)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自然分娩中对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母儿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史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产妇共400例,其中200例产妇为研究组(要求行PCEA),200例产妇为对照组(未行PCEA)。研究组产妇当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PCEA,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加以对比分析,并分析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孕周及破膜距分娩结束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7%、阴道助产方式使用率为3%,对照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25%、阴道助产率为4%,研究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49.5%,对照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10.5%,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4、产程时间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为486.73±184.70 min、第二产程为76.84±47.11min、第三产程为5.99±5.1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为288.82±192.94 min、第二产程为39.49±32.84 min、第三产程为5.47±4.33 min,研究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VAS评分比较:从曲线图可看出,研究组产妇在行PCEA后VAS评分由8分以上下降到3分以下,对照组VAS评分维持在8分以上,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6、产后出血比较: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01.93±89.21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4.34±85.33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产时发热率比较: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11.5%,对照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3%,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对两组产时发热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PCEA(OR=7.046,95%CI:2.120~24.031,P<0.05)和产程时间(OR=1.023,95%CI:1.001~1.065,P<0.05)是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8、导尿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导尿率为50%,对照组产妇导尿率为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对照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9%,虽然研究组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4.5%,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为(9.6±0.4)/(9.8±0.5),对照组为(9.5±0.5)/(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镇痛效果显着,可降低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少、安全可靠。2、与未采取镇痛措施的自然分娩相比,自然分娩中实施PCEA可以使第一、二产程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CEA增加外源性缩宫素的使用率、产时发热率及导尿率,但对分娩结局未产生不良影响。3、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有利于舒适化分娩,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杨麓[9](2020)在《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了解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关注产妇内心感受,深化助产人员对导乐分娩镇痛服务的理解和思考,为优化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选择2017年12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到活跃期时使用型导乐分娩镇痛仪,对照组产妇拒绝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两组产妇均给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产程监测和分娩指导。由未参与本研究分组、干预的助产士负责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指标、母婴结局等指标。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且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产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准,共访谈12例产妇。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在24h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为文字,采用Colaizzi方法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1)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镇痛效果评价: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60、120min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且均低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01),说明干预有效;观察组干预60min时VAS评分最低(P<0.001),说明干预60min时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对照组进入活跃期120min时VAS评分高于其他三个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方式及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共79例产妇成功进行VBAC,21例VBAC失败中转剖宫产,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社会因素”中转剖宫产术的产妇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母婴结局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均P<0.001),在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差异(P>0.05);(5)产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完成VBAC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出现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产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泌乳量及泌乳时间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导乐分娩镇痛对母乳分泌无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主要有4个方面:缓解疼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希望得到更多分娩镇痛指导。结论:1.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可以有效缓解分娩疼痛,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2.产科工作者应重视产妇内心感受,给予更多人文关怀,不断优化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还应重视分娩镇痛知识的普及,这些措施对临床推广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有重要意义。
周君[10](2020)在《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聚焦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需求变化,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构建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的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形式,拟定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的干预方案。第二部分: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及评价。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产科围产期保健门诊进行产检、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拟采取计划阴道分娩的初产妇80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人,干预组40人。对照组接受产科临床常规助产模式的服务。干预组入院待产后,接受产科临床常规助产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服务:分娩前进行分娩知识的强化和相关指导,分娩时接受助产士主导的分娩镇痛管理,分娩后24小时内对产妇进行一次跟踪随访。分析两组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娩自我效能、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等分娩结局指标的情况。所得数据均采用IBM 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提取四个主题:包括环境需求、相关知识、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4个主题,34个条目。专家咨询结果变异系数小于0.25,说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2.分娩结局比较:干预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9,P<0.01);总产程时间相比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P<0.05);第一产程时间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1,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自我效能比较:孕37周产前检查时分娩自我效能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1,P>0.05);分娩时两组分娩自我效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P<0.01)。两组分娩自我效能自身前后对比:干预组分娩时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孕37周检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3,P<0.01)。结论1.采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构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镇痛干预方案,为改善分娩结局提供参考依据。2.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镇痛能够增强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提高阴道分娩率,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二、心理是分娩镇痛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是分娩镇痛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确定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纳入研究对象的分娩镇痛方法 |
1.4 收集数据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未发热组与发热组产妇基本情况分析 |
2.2 未发热组与发热组产妇妊娠及分娩情况分析 |
2.3 未发热组与发热组产妇炎性指标分析 |
2.4 利用二元Logit回归分析比较部分相关因素对是否发热的影响情况 |
3 讨论 |
3.1 产间发热定义及分娩镇痛方式 |
3.2 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对母婴的影响 |
3.3 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机制及相关因素 |
3.3.1 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与用药及镇痛方式相关 |
3.3.2 分娩镇痛后诱发非感染性炎症 |
3.3.3 其他可能对产间发热产生影响的因素 |
4 结论 |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3 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 |
1.1.4 统计学方法 |
1.1.5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研究人群的基本资料 |
1.2.2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年份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
1.2.3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级别医院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
1.2.4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城市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
1.2.5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人群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
1.2.6 椎管内镇痛对分娩结局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3.1 河北省椎管内镇痛分娩使用情况的三间分布特点分析 |
1.3.2 河北省使用椎管内镇痛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椎管内镇痛的研究进展 |
2.1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发展史 |
2.2 椎管内镇痛技术 |
2.2.1 硬膜外镇痛(EA) |
2.2.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 |
2.2.3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 |
2.2.4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穿刺麻醉(DPE) |
2.3 椎管内镇痛的临床应用 |
2.4 椎管内镇痛带来的影响 |
2.4.1 对产程的影响 |
2.4.2 对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
2.4.3 对母体的影响 |
2.4.4 对胎儿的影响 |
2.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体温测量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分娩镇痛方法及药物选择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产间发热的单因素分析 |
2 产间发热的相关变量赋值 |
3 产间发热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4 发热组与非发热组炎性指标的分析 |
4.1 两组产妇白细胞的比较 |
4.2 两组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比较 |
4.3 两组产妇产后C反应蛋白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间发热的研究进展 |
1. 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可能的发生原因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理论框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场所 |
3.3 研究对象 |
3.4 干预措施 |
3.5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
3.6 资料收集方法 |
3.7 资料分析方法 |
3.8 科研质量控制 |
3.9 科研伦理 |
3.10 研究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缺失值比较 |
4.2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4.3 两组产妇排尿情况比较 |
4.4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的疼痛VAS评分 |
4.5 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
4.6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
4.7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5 讨论 |
5.1 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产后尿潴留必要性分析 |
5.2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
5.3 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影响 |
5.4 耳穴埋豆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 |
5.5 耳穴埋豆对产妇舒适度的影响 |
5.6 耳穴埋豆对产妇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
5.7 耳穴埋豆对各产程时间的影响 |
5.8 耳穴埋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6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6.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2: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
附录4:临床病例数据收集表 |
附录5:产后首次排尿积分表 |
附录6:产时、产后排尿情况观察表 |
附录7: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围产期疼痛及镇痛方法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PD及其危险因素 |
2 围产期疼痛与PPD的关系 |
2.1 分娩疼痛 |
2.2 分娩后疼痛 |
3 分娩镇痛与PPD的关系 |
3.1 药物性镇痛法与PPD |
3.1.1 硬膜外镇痛 |
3.1.2 全身用药镇痛 |
3.1.3 吸入镇痛 |
3.1.4 局部神经阻滞 |
3.2 非药物性镇痛法与PPD |
3.2.1 针灸按摩 |
3.2.2 经皮神经电刺激 |
3.2.3 孕期运动 |
3.2.4 精神安慰法 |
4 小结 |
(8)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流程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 |
3 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 |
4 VAS疼痛评分比较 |
5 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
6 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
7 产时发热的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 |
8 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6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体验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之处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4 VAS标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我国初产妇分娩现状 |
1.2 分娩结局及影响因素 |
1.3 分娩镇痛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助产士主导模式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3.3 理论框架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文献研究 |
2 半结构访谈 |
2.1 访谈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3.1 专家遴选 |
3.2 专家人数的确定 |
3.3 专家咨询的方法与实施 |
3.4 专家咨询结果 |
结果 |
1 文献研究 |
2 半结构访谈 |
2.1 访谈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2.2 主题提取相关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3.1 专家一般资料 |
3.2 专家的积极系数 |
3.3 专家的权威系数 |
3.4 专家意见的集中与协调程度 |
4 形成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测试稿 |
讨论 |
1 构建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意义 |
2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开展的启示 |
2.1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规范性 |
2.2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可行性 |
2.3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的必然性 |
3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面临的问题 |
第二部分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 抽样方法 |
2.4 样本量计算 |
2.5 干预方法 |
2.6 调查工具 |
2.7 资料收集 |
2.8 统计分析 |
2.9 质量控制及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
3.2 产科常规检查资料均衡性比较 |
3.3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 |
3.4 两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比较 |
3.5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4 讨论 |
4.1 疼痛程度影响产程时间 |
4.2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的意义 |
4.3 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4.4 分娩自我效能增强能够改善分娩结局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助产士主导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心理是分娩镇痛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后产间发热影响因素分析[D]. 陈菲菲.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D]. 马旭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D]. 滑雪. 山东大学, 2021(11)
- [4]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D]. 尚教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分娩镇痛对母乳喂养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宇,刘超,颜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01)
- [6]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D]. 江声莉.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7]围产期疼痛及镇痛方法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王凯璇,姚欢杰,郭文治.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0(12)
- [8]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D]. 颜廷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9]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D]. 杨麓.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10]助产士主导分娩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D]. 周君.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