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1](2007)在《中国零售企业绩效来源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建立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按照抽象——具体、理论——实践的逻辑秩序,采取理论评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零售业企业的绩效现状、绩效优势来源及如何具备绩效优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的总体结构分为四部分,具体内容安排为8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2、3章,侧重于相关概念的界定、理论综述和理论分析框架的确立。第1章主要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上提出研究中国零售业企业的绩效优势来源的重要性,接下来对现有国内外经济和管理学界对中国零售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然后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的涵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第2章对企业绩效优势来源理论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主要有三大绩效优势理论学派——企业绩效优势内生论、企业绩效优势外生论和绩效优势动态能力论。论文通过对以上理论的评述,为零售企业绩效优势来源的研究及对策的提出作了铺垫。第3章在第2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零售企业绩效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模型,提出零售企业绩效优势的三大来源:1.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变化。2.围绕消费者的顾客价值核心资源和能力;围绕供应商的规模价值核心资源和能力。3.以顾客价值为中心正确的企业定位和零售网络的构建。第二部分包括4-6章,侧重于对零售业企业绩效优势来源的实证分析。第4、5、6章沿着上述分析框架分别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企业内部核心能力视角依次对零售企业展开绩效分析。第4章对1990-2005年间市场结构衡量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论述和分析,结论为在1990-2005年间,中国零售业市场结构处于从原子型向中(下)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过渡的过程中,零售企业从市场接受者逐步转变为市场影响者,零售业绩效水平的变化和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变化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认为,零售企业绩效来源之一在于其所处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影响企业绩效。论文接下来以中国零售类主要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尽管全体样本企业在绩效上大体上表现出了和市场结构变化特点趋与一致的现象,但是同时可以明显看出,不同企业在相同的市场结构中绩效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说明了企业的绩效位势差异不仅受外部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受内部核心能力的影响,甚至是绝对性的影响。第5章从顾客价值角度,选取10个具备绩效优势的样本企业为代表,对其绩效优势源泉之一——顾客价值竞争力即满足顾客价值的营销和管理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零售企业满足顾客价值的营销和管理竞争力低下,无法通过消费者获得盈利。第6章从规模价值角度,对零售企业的绩效及获得绩效优势的收入、资产等规模资源和规模扩张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零售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规模价值的竞争力较强。但是文章同时指出,这种零售企业规模价值绩效优势的获得伴随着激烈的供零矛盾。所以这种绩效源泉也应进行改进。第三部分为第7章,主要内容为对策思考。第7章基于第一、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从提高中国零售企业绩效的角度进行了对策思考:即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基础上、以顾客价值为中心进行企业定位和零售网络的构建。第四部分为第8章,第8章主要内容为全文结论,并阐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
韩志金,王海[2](2006)在《中国入世这5年》文中提出编者按:时间脚步匆匆。回想5年前的今天——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主席卡迈勒手起槌落的那一刻,仍然记忆犹新。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周年。对于中国人来说,5年是一?
廖良美[3](2006)在《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本文在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与倾销与反倾销相关的基本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我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主要内容如下: 1.倾销与反倾销概述。阐述了倾销、反倾销的经济学和法律上的涵义,倾销的形成与确认,反倾销机制与实施等基本问题。 2.倾销与反倾销实践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倾销与反倾销的特征是不相同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自身的规律并发生作用,在研究了国际上倾销与反倾销的现状后,指出了其发展的趋势。 3.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倾销方面,分析了倾销行为的决定因素、倾销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生产、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经济影响,对长期倾销的价格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反倾销方面,分析了影响反倾销的因素和实施反倾销后对进口过和出口国的经济效应。 4.倾销与反倾销博弈论分析。倾销与反倾销的国际较量实际上也是一个博弈问题。通过建立一些博弈图形,分析了倾销者与反倾销者之间的博弈战略及均衡结果。本文分析的重点是出口厂商对倾销或不倾销的博弈,进口厂商对反倾销或不反倾销的博弈。 5.国际反倾销法律与规则比较。比较了西方主要反倾销国的反倾销法律以及WTO反倾销协议的对倾销与反倾销的法律规定。 6.我国反倾销的立法、实施状况及完善。结合我国反倾销法律,分析了我国反倾销的法律与规则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的建议。 7.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与应对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越来越严重。根据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实际情况,从国内外环境出发,分析了我国遭受严峻反倾销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应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经验和教训及对策建议。 8.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中国反倾销的任务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面临更多的来自国外的倾销。通过对现状的了解,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反倾销维持国内市场的公平秩序的建议。结合我国反倾销的实例,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应对国外对华倾销的的经验及策略。
谷阿力[4](2002)在《关注自身入世 关注政府入世》文中指出 2001年岁末,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与驻31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分支机构、合作单位,采用电话随机调查和街头配额拦访相结合的方式,在无提示情况下就居民对中国入世的想法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设计样本13550人,获有效样本13300人,被访者年龄15—69岁。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国人对WTO的理解主要从身边的事开始考虑,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少数中国人开始关注政府职能和文化教育等问题。
张强[5](2002)在《“入世”了 购车人还在等什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义湘[6](2002)在《“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房价将会下降“入世”后,根据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国外建筑企业可以平等地进入我国建筑市场,这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对国内建筑企业威胁极大。国内建筑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技术含量并降低产品价格是必然趋势。
王宽磊[7](2001)在《入世与百姓生活面面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蓝雨[8](2001)在《入世后降价空间大不大》文中研究指明 在很多百姓近乎纯朴的想法中,入世就是降价。国内商品70%的价格超过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实很容易勾起人们对电信等严重脱离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消费项目的遐想情怀。目前的悬念在于,哪些商品将降价?它们的降价空间有多大?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资料显示,在20种主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尚有10种国内价格平均高于国际价格,如下表所示:
陈有义,胡蓉[9](2001)在《买车该出手时就出手》文中指出在中国,恐怕没有什么商品会像轿车那样,让老百姓对“入世”抱有那么大的期盼。 高价格,是挡住中国老百姓拥抱轿车文明的门槛之一。经过15年的坎坷与等待之后, 11月 10日中国终于入世,老百姓期盼中国车价迅速与国际接轨,
龚绍东[10](2001)在《中国加入WTO,利?弊?》文中指出
二、“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零售企业绩效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原因 |
1.1.1 零售企业绩效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意义 |
1.1.2 零售企业绩效状况对其他产业的意义 |
1.1.3 零售企业绩效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
1.1.4 理论界对中国零售企业绩效的研究 |
1.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零售、零售业与中国零售企业的界定 |
1.3.2 零售企业绩效优势内涵的界定 |
1.3.3 零售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2章 企业绩效优势来源文献综述 |
2.1 企业绩效优势外生论 |
2.1.1 绩效优势的市场结构来源 |
2.1.2 企业绩效优势的市场定位来源 |
2.2 企业绩效优势内生论 |
2.2.1 企业资源-绩效论 |
2.2.2 企业能力-绩效论 |
2.3 动态能力——企业绩效优势论 |
2.4 三种经典绩效优势理论的简要比较 |
2.5 零售企业绩效优势理论 |
第3章 中国零售企业绩效源泉理论分析框架 |
3.1 零售企业市场结构——绩效分析框架 |
3.2 零售企业资源、能力——绩效分析框架 |
3.2.1 理论基础:零售企业的盈利接触点 |
3.2.2 零售企业绩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
3.2.3 零售企业绩效优势内部源泉理论模型 |
第4章 零售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4.1 中国零售业S—C-P 经验研究文献综述 |
4.2 影响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宏观环境 |
4.3 中国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 |
4.3.1 产业市场集中度 |
4.3.2 区域市场集中度 |
4.3.3 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
4.3.4 商品差异程度分析 |
4.3.5 市场结构分析结论 |
4.4 零售企业行为分析 |
4.5 市场绩效分析 |
4.5.1 零售业市场绩效分析 |
4.5.2 中国主要内资零售企业绩效分析 |
第5章 顾客价值竞争力与零售企业绩效优势来源 |
5.1 零售企业顾客价值竞争力-绩效优势形成机理步骤与模型构建 |
5.2 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优势形成机理 |
5.2.1 顾客价值概念及构成 |
5.2.2 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分析 |
5.3 零售企业顾客价值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
5.3.1 确定顾客价值构成要素的注意问题 |
5.3.2 零售企业顾客感知价值构成的确定 |
5.3.3 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竞争力-企业绩效框架实证分析 |
5.4 零售企业顾客价值竞争力分析 |
5.4.1 选择具有绩效优势的样本企业 |
5.4.2 对具有绩效优势的样本企业进行营销和管理能力验证 |
第6章 规模价值竞争力与零售企业绩效优势来源 |
6.1 规模价值竞争力-绩效优势理论形成机理步骤与模型构建 |
6.2 零售企业规模价值竞争力-绩效优势形成机理 |
6.2.1 零售企业规模及扩张方式分析 |
6.2.2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现象 |
6.3 对零售企业的规模价值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6.3.1 对具有绩效优势的零售企业规模价值竞争力的验证 |
6.3.2 零售企业规模价值竞争力-绩效优势分析结论 |
6.4 规模价值竞争力的保障系统 |
6.5 中国零售企业规模绩效优势获得与供应商的矛盾冲突 |
第7章 以顾客价值为中心进行企业定位和零售网络范式构建 |
7.1 基于内外部环境的、以顾客价值为中心进行企业定位 |
7.1.1 满足顾客价值的地理定位 |
7.1.2 满足顾客价值的业态定位 |
7.1.3 满足顾客价值的企业定位 |
7.2 零售企业价值网络构建 |
7.2.1 基于顾客价值的零售网络的涵义和构成 |
7.2.2 零售企业契约网络成员的合作 |
7.2.3 零售网络的特点和网络绩效优势效应 |
7.2.4 零售企业价值网络的构建、实施与调整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主要结论 |
8.2 论文主要贡献 |
8.2.1 理论创新 |
8.2.2 实践意义 |
8.3 研究局限性 |
8.4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发表、出版情况 |
附录 |
(3)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1.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
2.1 倾销的形成与确认 |
2.1.1 倾销的定义与特征 |
2.1.2 法律上倾销的确定 |
2.2 反倾销机制与实施 |
2.2.1 反倾销及其措施 |
2.2.2 反倾销机制的确立 |
第3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
3.1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变 |
3.1.1 重商主义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 |
3.1.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后中叶至19世纪80年代) |
3.1.3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3.1.4 两次大战之间时期 |
3.1.5 二次世界大战后 |
3.2 当前国际贸易中倾销与反倾销状况及发展趋势 |
3.2.1 国际间倾销与反倾销战愈演愈烈的根源 |
3.2.2 国际上倾销的发展趋势 |
3.2.3 国际上反倾销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4.1 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4.1.1 倾销行为的决定 |
4.1.2 倾销是市场机制在国际贸易中起作用的一种表现 |
4.1.3 倾销的经济效应 |
4.2 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4.2.1 反倾销的决定因素 |
4.2.2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5章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论分析 |
5.1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研究动态 |
5.2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关系的产生 |
5.2.1 出口企业间对倾销或不倾销的博弈 |
5.2.2 进口国同类生产企业提出反倾销起诉申请或不提出反倾销起诉申请的博弈 |
5.2.3 出口商应诉或不应诉的博弈 |
5.2.4 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或不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博弈 |
5.2.5 出口国报复或不报复、出口厂商规避或不规避的博弈 |
5.2.6 进口国反规避或不反规避的博弈 |
5.3 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的性质 |
5.4 倾销与反倾销中的主要博弈关系分析 |
5.4.1 出口厂商间倾销或不倾销的博弈分析 |
5.4.2 进口国同类生产厂商间反倾销或不反倾销的博弈分析 |
第6章 国际反倾销法律与规则比较 |
6.1 WTO制定的反倾销规则 |
6.1.1 倾销的确定 |
6.1.2 损害的确定 |
6.1.3 国内产业的定义 |
6.1.4 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后续程度 |
6.1.5 证据 |
6.1.6 临时措施 |
6.1.7 价格承诺 |
6.1.8 反倾销税的征收 |
6.1.9 追溯效力 |
6.1.10 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及复审 |
6.1.11 公告和裁决的解释 |
6.1.12 司法复审 |
6.1.13 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诉讼 |
6.1.14 发展中国家成员方 |
6.1.15 反倾销实施委员会 |
6.1.16 协商和争议解决 |
6.1.17 最后条款 |
6.2 世界主要贸易强国的反倾销立法 |
6.2.1 美国的反倾销立法 |
6.2.2 欧盟的反倾销立法 |
6.2.3 加拿大的反倾销立法 |
6.2.4 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立法 |
6.2.5 几个主要贸易强国和地区反倾销立法的比较 |
第7章 我国反倾销的立法、实施状况及完善 |
7.1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 |
7.1.1 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基础 |
7.1.2 我国反倾销法的内容 |
7.2 我国反倾销的实施 |
7.2.1 我国反倾销的主要机构 |
7.2.2 我国反倾销的程序 |
7.3 我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
7.3.1 法律法规的完善 |
7.3.2 反倾销机构设置的完善 |
7.3.3 有关条款的完善 |
7.3.4 司法审查的完善 |
7.3.5 积极加强反低价竞争的立法 |
第8章 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与应对策略 |
8.1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形势严峻 |
8.1.1 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
8.1.2 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 |
8.1.3 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不断扩展 |
8.2 国外对华反倾销频繁的原因分析 |
8.2.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保护手段的规范化使反倾销成为重要的保护手段 |
8.2.2 国内企业出口无序竞争客观上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为国外提出反倾销提供了把柄 |
8.2.3 国外反倾销法存在对中国的歧视 |
8.2.4 应诉不力助长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 |
8.2.5 政府缺乏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问题重视和相关措施滞后,助长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案的增加 |
8.3 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策 |
8.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8.3.2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8.3.3 积极发挥出口企业作用 |
8.4 应诉案例及启示---欧盟诉中国、韩国等国彩电倾销案 |
8.4.1 案例背景及经过 |
8.4.2 案例启示 |
第9章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9.1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
9.1.1 我国反倾销的工作的开展情况 |
9.1.2 我国反倾销案件的行业分布 |
9.1.3 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国别分布 |
9.2 我国反倾销存在的问题 |
9.2.1 立法工作有待继续完善 |
9.2.2 预警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及运行 |
9.2.3 进口反倾销工作的管理基础薄弱 |
9.2.4 企业申诉反倾销意识淡薄 |
9.3 改进和完善实施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对策 |
9.3.1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预警机制,合理、有效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
9.3.2 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 |
9.3.3 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进一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 |
9.3.4 充分利用入世后获得的权利 |
9.3.5 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会,联合应对倾销 |
9.4 正确合理地把握反倾销双刃剑的国际运作 |
9.4.1 反倾销为什么是一柄双刃剑 |
9.4.2 在WTO框架下开展反倾销的国际运作 |
9.4.3 理性对待和正确处理倾销和反倾销问题 |
9.5 我国反倾销申诉案例及启示——中国丙烯酸酯反倾销案 |
9.5.1 案情介绍 |
9.5.2 案例启示 |
第10章 总结和展望 |
10.1 全文总结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
致谢 |
四、“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零售企业绩效来源研究[D]. 赵凯. 厦门大学, 2007(07)
- [2]中国入世这5年[N]. 韩志金,王海. 市场报, 2006
- [3]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研究[D]. 廖良美.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4]关注自身入世 关注政府入世[J]. 谷阿力. 中国社会保障, 2002(03)
- [5]“入世”了 购车人还在等什么[J]. 张强. 中国机电工业, 2002(03)
- [6]“入世”后什么商品会降价[J]. 赵义湘. 建筑工人, 2002(01)
- [7]入世与百姓生活面面观[J]. 王宽磊. 中国经贸导刊, 2001(24)
- [8]入世后降价空间大不大[J]. 蓝雨. 北京观察, 2001(12)
- [9]买车该出手时就出手[N]. 陈有义,胡蓉. 中国汽车报, 2001
- [10]中国加入WTO,利?弊?[J]. 龚绍东. 企业活力,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