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方伽月[1](2021)在《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工程质量始终是关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颁发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建筑工程建设各方的主体在工程质量治理中的责任,并着力提升当前全国各类建筑工程的质量治理水平。通过探索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具体路径,寻找其中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点,可以更好的寻找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效果的方法。本文首先对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以及工程质量治理相关背景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展开论述,验证了最大化差异度量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用于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其次,基于爬虫技术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汇总梳理,筛选出了政府、建设单位、用户等监管主体、建设责任主体、反馈主体三大类,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文献研究,进一步对各个主体的质量责任行为按照工程的建设流程进行了分析梳理,提炼出每个主体的重要质量行为;然后运用BWS理论与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和验证了各个参与主体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直接影响之间的关系,结合各项理论研究,完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的仿真模型构建以及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际调研案例,对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定义界定。基于已有文献对质量治理、工程质量行为、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等的研究,从质量的定义、管理与治理的差异、建筑工程的范围界定等多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挖掘和总结出了其内涵及特征,为各角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模型构建。基于爬虫技术和实际工程案例筛选出了12个参与主体和43个主要质量行为,并根据权重分析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动态演化模型,得到的模型具有两条主要路径和若干分支节点;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建筑工程质量在不同状态下受各参与主体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馈主体没能在治理路径中有效发挥作用,建筑质量主要只受到了建设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的影响,提高各类监管主体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是比较容易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的方法。(3)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首先基于某咨询公司调研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用户对自己所拥有的权益缺乏认知,且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等问题;其次,结合对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及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治理路径的优化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解析了不同主体针对建筑质量所需要具备的质量行为的基础上,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治理演化路径,并通过建立模型和实例验证,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参与主体与建设项目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建筑质量优化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既可以为各主体明确自己的指责和分工提供参考,指导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也可以为政府探索促进质量提升的方向提供借鉴,促进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蒋福霖[2](2021)在《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屋建筑的质量是衡量房屋建筑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同时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开发商经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工期,从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导致房屋质量事故频发。本文以YF住宅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为研究背景,根据YF住宅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找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针对YF住宅项目各个阶段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结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找出人员、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存在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并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得出项目外部环境不稳定、项目质量监管不到位、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不完善、项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四条原因。进而采用PDCA循环法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改进,最后构建质量改进保障措施,从组织、人员、技术、文化制度四个方面对改进措施进行保障。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采用PDCA循环理论设计方案,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提出按照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节点完成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工程质量,从而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循环中逐步提高。本文通过对YF住宅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改进问题进行研究,反映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今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中桐[3](2021)在《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热电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热电项目建设需求逐渐增长,推动相关项目建设对我国热电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我国热电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而言,仍然有着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空间。本文通过研究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用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力图有效指导该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并在竣工后使得该项目切实地发挥作用,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本文以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为例,针对该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进行了系列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热电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的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了阐释。对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梳理了该项目工程的建设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特点。分析了华电常山热电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与质量管理目标,指出了影响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最后,本文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三方面建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以此来保障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管理成果。
桑彬[4](2021)在《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百卉吐艳。特别是国家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大中小型的公路更是纵横交错、遍布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改善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质量就更为重要,为了达到相关规范要求,避免给未来带来隐患,建设相关单位就要配套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具有重要的价值传动,其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这一环节也就成为工程管理成败的关键。在研究铁本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时,进行了实地考察项目场地,参阅项目批准手续及项目相关建设标准,大量阅读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些质量管理手段,分析得出了现代工程建设所面对的质量管理问题,得出了结论,此项目采用了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这三大模块进行研究,三大模块负责保证工程质量,缺一不可。通过人、料、环、法、机五大质量影响因素,制定质量的工程设计计划、组织制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完善的质量计划对施工的控制和保障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控制图法、PDCA循环法、灰色评价法手段应用到项目的实例,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症下药,并将这几大质量控制手段着落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分别进行质量控制,使项目质量始终处在可控范围内,做到实际解决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根据项目的计划和控制,找出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最后通过项目多方相关者对项目本身的质量影响,进行监理团队、信息技术、全过程跟踪质量审计、组织制度进行工程质量保障。通过这三大质量模块,使工程项目亦可达到质量目标。
陈星[5](2021)在《住宅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程建设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升,国内住宅工程建设已不再像十多年前追求的高效、不计成本和质量的开发模式,打造精品质工程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国内住宅工程从一线城市到地方,政府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提升自身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其生产和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对此,本文结合住宅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控制方法,重点分析了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量化评价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等方面。具体研究包括如下内容:(1)基于国内外对住宅工程质量管控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进行全面质量管控研究。(2)分析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并基于全过程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同时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进行全员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各方职责和义务。(3)分析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的量化质量评价的方法、建立步骤,并介绍AHP进行权重和评价的步骤,为进一步实体工程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方法。(4)结合A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项目开发案例,全面探讨参建各方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内容,并对其质量管理和控制进行量化评价,同时针对量化结果进行措施建议。作为未来国内外工程发展的必然,质量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方法及评价研究,对保障工程质量和提升工程品质有着重要价值。
李天扬[6](2021)在《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有国民经济体系中,电力属于支柱性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中国经济和电力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开始建设了一系列电力工程,但是电力工程呈现出的特点有:技术密集、资源密集、资金密集、交叉施工等,涉及到了工程前期、施工等多个阶段,各类外部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工程建设,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会对工程投产以后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产生显着影响,对电网设备运行安全有和相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不管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实践需求的角度来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工程分析相应的质量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在对国内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与评述基础上,阐述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概况以及质量管理基础,分析该工程存在的潜在质量控制问题及成因。根据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要求,对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工程质量控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该工程质量管理需进一步优化。结合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实际需要,从施工前、施工阶段、施工后三个阶段提出阿城双丰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并对阿城双丰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及目标进行了阐述,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国内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张聪[7](2021)在《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是一种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近20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已在人民经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天然气运输管道属于压力容器,如果管道出现泄漏、堵塞、爆燃等质量问题,将使管道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仍处于油气运输管道事故多发时期,管道的质量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总结剖析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影响要素,并针对这些影响要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管控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本项目质量管理实际情况充分调查、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逻辑归纳法、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总结出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标准把控不严、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其次,本文对影响管道质量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尽可能全面的识别出该项目的质量影响要素,并通过建立的评估公式评估出了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最后,针对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关键质量影响要素的管控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主要影响质量管理的环节提出管理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针对性和适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对广西天然气管网项目工程乃至国内其他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金骏翔[8](2020)在《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来建筑企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随着建筑类企业的崛起,各企业之间的发展规模和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导致建筑类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也使得最终的建筑质量差距过大,各类工程质量事故也频频曝光。这给建筑企业如何参与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只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建筑类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更加规范化,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的隐患出现。本文以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管理学知识、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探讨。文中将质量管理的流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将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在三个阶段中的影响及控制重点逐一研究分析,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研究的过程中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方法。希望提炼出适合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至更多建筑企业中去。
李从文[9](2020)在《非正式控制影响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国家进入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但不断出现建筑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不符合美好生活品质上升的需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也应该更加关注质量的提升。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规范与标准都制定得比较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也比较健全,施工质量主要依靠以正式契约以及各种标准法规等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正式控制进行控制,但根据近些年的质量检查反馈,工程质量总体情况并不如人们想象那样得到大幅提升,这样的差异反映了除了正式控制外,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通过对项目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的调查,发现一些非正式控制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以往的研究对非正式控制在质量控制中的关联影响开展较少,现如今,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在正式控制的基础上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以期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本文基于质量控制的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影响展开研究,在对质量控制、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对施工阶段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人在质量问题的产生与处理上具有主观能动性,需要引入与人相关的非正式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后,针对非正式控制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进行总结,分析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不同的组合方式下质量控制的效果差异,基于正式控制加正面与负面非正式控制的组合情形构建了业主、承包商、监理的三方一次性博弈模型、有限次与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通过博弈模型的推演分析,明确非正式控制作用机理,并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得出为减少非正式控制的负面效应需要设法构建无限次的博弈情况,并提出一定的改进质量控制的措施。本文从业主的视角引入非正式控制因素,开展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改进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和建议,以期有理有据的从实际层面上推进了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同时,将非正式控制引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研究中,丰富了相关的研究内容,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付敏[10](2020)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日趋完善,抵御风险挑战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却相对滞后,相对于大型河流,中小河流由于其面广量多,资金投入少,防洪等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特征,导致难以全面系统治理。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的增多,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了,其中很多质量问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产生的。由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施工影响因素多、施工技术较专业、工序多。因此,研究中小河流施工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论文前期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当前研究背景目的与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学习,而后论述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原则、施工质量管理和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比对中小型河流与大型河流治理施工过程中所不同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和文献的查阅,选取了质量组织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材料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分部工程质量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然后以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实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说明施工质量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分析问题,提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建设和加强质量趋势控制等提升措施。本课题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二、监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质量治理 |
1.3.2 工程质量行为分析与控制 |
1.3.3 各国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
2.1 基础理论 |
2.1.1 建筑工程 |
2.1.2 质量 |
2.1.3 质量管理 |
2.1.4 质量治理 |
2.2 研究理论方法 |
2.2.1 网络爬虫技术 |
2.2.2 最大化差异度量法 |
2.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主体分析 |
3.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界定 |
3.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责任主体识别 |
3.2.1 基于网络爬虫的主体识别 |
3.2.2 监管主体 |
3.2.3 建设责任主体 |
3.2.4 反馈主体 |
3.3 基于案例的主体质量责任行为解析 |
3.3.1 工程案例 |
3.3.2 策划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3 设计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4 施工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5 运维阶段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3.6 其他主体质量责任行为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质量治理路径构建 |
4.1 主体质量责任分配 |
4.1.1 问卷调研 |
4.1.2 主体质量责任权重分析 |
4.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仿真模型构建 |
4.2.1 建模步骤 |
4.2.2 系统边界确定 |
4.2.3 因果关系分析 |
4.2.4 系统流图及治理路径构建 |
4.2.5 模型参数 |
4.3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仿真研究 |
4.3.1 各主体作用仿真 |
4.3.2 主体权重变化影响仿真 |
4.3.3 治理路径分析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及优化 |
5.1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验证 |
5.1.1 案例介绍 |
5.1.2 模型验证 |
5.1.3 验证结果分析 |
5.2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优化建议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管理理论概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2.2.1 项目质量管理定义 |
2.2.2 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
2.2.3 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
2.3 施工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
2.3.2 PDCA循环原理及特点 |
2.3.3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
2.3.4 PDCA循环分析法的应用 |
2.3.5 PDCA循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2.4 统计型质量管理方法 |
3 YF住宅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企业介绍 |
3.1.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3.1.2 项目组织架构 |
3.1.3 项目技术配备情况 |
3.2 YF住宅项目概况 |
3.2.1 YF住宅项目工程概况 |
3.2.2 YF住宅项目施工特点 |
3.2.3 YF住宅项目施工难点 |
3.3 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
3.3.1 项目施工前期阶段质量管理 |
3.3.2 项目施工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
3.3.3 项目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
3.3.4 项目施工完工阶段质量管理 |
3.4 YF住宅小区项目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 |
3.4.1 人员的问题 |
3.4.2 材料的问题 |
3.4.3 机械的问题 |
3.4.4 方法的问题 |
3.4.5 环境的问题 |
3.5 YF住宅项目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1 分析方法 |
3.5.2 原因分析 |
4 YF住宅施工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4.1 方案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4.1.1 方案设计的原则 |
4.1.2 方案设计的目标 |
4.2 YF住宅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4.2.1 项目计划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2.2 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2.3 项目竣工阶段的质量改进措施 |
4.3 实行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 |
4.4 全面管理制度落实 |
5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人员保障 |
5.3 技术保障 |
5.4 文化制度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概况及建设目标 |
2.1 工程概况与组织结构 |
2.1.1 项目概况 |
2.1.2 项目组织结构 |
2.2 厂址及环境 |
2.2.1 项目选址 |
2.2.2 项目自然环境 |
2.2.3 项目社会环境 |
2.3 项目工程建设目标 |
2.3.1 项目工程建设整体目标 |
2.3.2 项目工程建设具体目标 |
2.4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目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求 |
3.1.1 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 |
3.1.2 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
3.2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目标 |
3.2.1 工程建设质量总目标 |
3.2.2 工程建设质量具体目标 |
3.3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
3.3.1 施工人员因素 |
3.3.2 施工材料因素 |
3.3.3 施工机械因素 |
3.3.4 施工方法因素 |
3.3.5 工程环境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
4.1 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4.1.1 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
4.1.2 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
4.1.3 项目劳动力质量管理 |
4.1.4 项目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
4.1.5 项目机械设备质量管理 |
4.2 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
4.2.1 确定施工质量处理流程 |
4.2.2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体系 |
4.2.3 建立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 |
4.2.4 建立现场监督检查机制 |
4.2.5 做好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 |
4.3 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
4.3.1 整理工程竣工资料 |
4.3.2 质量控制措施试运行 |
4.3.3 编制验收备案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
5.1 组织保障 |
5.1.1 建立质量管理保障组织结构 |
5.1.2 优化质量管理保障组织结构 |
5.1.3 实行组织保障工作 |
5.1.4 细化组织保障工作 |
5.2 制度保障 |
5.2.1 建立质量管理会议制度 |
5.2.2 建立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
5.2.3 建立质量管理技术监督制度 |
5.3 措施保障 |
5.3.1 优化项目设计水平 |
5.3.2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
5.3.3 进行全过程项目质量保障 |
5.3.4 严格进行项目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本高速公路项目概况及问题分析 |
2.1 项目工程概况 |
2.1.1 项目介绍 |
2.1.2 项目主要工程量及建设依据 |
2.1.3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
2.2 项目质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1 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
2.2.2 影响项目的质量因素 |
2.2.3 项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
3.1 项目质量管理的工程设计计划 |
3.1.1 项目工程主体设计计划 |
3.1.2 项目主线交通标志设计计划 |
3.1.3 项目绿化工程设计计划 |
3.2 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计划 |
3.2.1 组织机构设置计划 |
3.2.2 项目制度设计计划 |
3.2.3 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
3.3 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计划 |
3.3.1 项目的施工质量流程计划 |
3.3.2 项目的质量检验计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控制 |
4.1 施工前设计阶段对项目的质量控制 |
4.1.1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质量判断 |
4.1.2 层次分析法对路线设计的质量控制 |
4.2 施工阶段对项目的质量控制 |
4.2.1 控制图法的项目质量控制 |
4.2.2 PDCA循环法的项目质量控制 |
4.3 验收阶段对项目的质量控制 |
4.3.1 项目施工验收内容标准化 |
4.3.2 灰色评价法对项目验收阶段的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
5.1 监理人员的保障措施 |
5.1.1 施工监理人员的保障 |
5.1.2 环境监理人员的保障 |
5.1.3 试验中心人员的保障 |
5.2 信息技术的保障措施 |
5.2.1 BIM系统的保障 |
5.2.2 信息系统的保障 |
5.2.3 其他技术的保障措施 |
5.3 全过程跟踪质量审计的保障措施 |
5.3.1 审计的方法 |
5.3.2 审计的流程 |
5.4 组织制度的保障 |
5.4.1 项目组各岗位职责培训 |
5.4.2 党员先锋的模范树立 |
5.4.3 项目组绩效考核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 |
(5)住宅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
第二章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施工质量概念 |
2.1.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
2.1.3 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
2.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
2.2.1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
2.2.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特点 |
2.3 质量管理原则及基础工作 |
2.4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 |
第三章 住宅项目整体质量管理及控制 |
3.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
3.1.1 人员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
3.1.2 材料的因素 |
3.1.3 机械设备方面因素 |
3.1.4 施工方法方面因素 |
3.1.5 环境方面影响因素 |
3.2 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 |
3.3 参建各方质量管理义务及职责 |
3.3.1 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
3.3.2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
3.3.3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
3.3.4 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
3.4 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
3.4.1 建设单位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
3.4.2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
3.4.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
第四章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4.1 质量评价的目的 |
4.2 质量评价体系指标选取标准 |
4.2.1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4.2.2 主要构成指标的影响因素 |
4.3 AHP法质量评价步骤 |
4.4 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五章 A住宅项目质量全过程管控案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项目及组织概况 |
5.1.2 质量管控体系 |
5.2 质量全过程管控 |
5.2.1 设计阶段 |
5.2.2 招投标阶段 |
5.2.3 施工阶段 |
5.2.4 竣工验收及转移占有阶段 |
5.3 质量全过程影响因素及控制 |
5.3.1 各方参建人员因素及管控 |
5.3.2 材料影响要素的管控 |
5.3.3 机械因素和控制 |
5.3.4 施工工艺要素的管控 |
5.3.5 环境因素管控 |
5.4 实施过程组织和协调管理 |
5.4.1 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沟通 |
5.4.2 建设方与监督机构协调工作 |
5.4.3 建设方与参建方的协调工作 |
5.5 层次分析法质量控制评价 |
5.5.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5.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5.5.3 改善相关措施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概况 |
2.1.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简介 |
2.1.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目标 |
2.1.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方式及特点 |
2.1.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目标 |
2.1.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规划 |
2.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基本情况 |
2.2.1 电气主接线及二次系统部分规划 |
2.2.2 配电装置以及主要电气设备规划 |
2.2.3 土建部分的主要规划 |
2.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现状 |
2.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
2.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总体流程 |
2.3.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
2.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
2.4.1 质量管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
2.4.2 质量控制手段存在问题 |
2.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2.5.1 质量控制缺乏部分关键内容 |
2.5.2 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 |
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3.1.1 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有关因素分析 |
3.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采集方法 |
3.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3.2.1 模糊综合评价 |
3.2.2 准则层综合模糊评价 |
3.2.3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
3.2.4 模糊向量单值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及方案 |
4.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
4.1.1 严格遵守电气工程质量标准 |
4.1.2 将质量防控作为质量控制主体内容 |
4.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
4.2.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
4.2.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标准 |
4.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
4.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方案 |
4.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各参与方质量控制的职责规划方案 |
4.3.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前质量控制方案 |
4.3.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
4.3.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后质量控制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对策及保障措施 |
5.1 提高管理者对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 |
5.1.1 提升管理者专业技能 |
5.1.2 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5.2 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
5.2.1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5.2.2 加强质量过程控制与监督 |
5.2.3 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
5.3 加强质量控制综合保障 |
5.3.1 制度保障 |
5.3.2 技术保障 |
5.3.3 资金保障 |
5.3.4 安全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工程项目质量 |
2.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1.3 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1.4 全面质量管理 |
2.1.5 参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
2.2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
2.3 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
第三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3.1 项目背景 |
3.2 项目范围三角 |
3.2.1 项目规模 |
3.2.2 项目进度计划 |
3.2.3 项目质量目标 |
3.3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质量管理成效分析 |
3.3.1 项目管理界面明晰 |
3.3.2 质量管理过程依法依规实施 |
3.3.3 质量管理团队得到实践锻炼 |
3.4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
3.4.2 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标准把控不严 |
3.4.3 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
第四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关键影响要素评估 |
4.1 项目质量影响要素来源分析 |
4.1.1 天然气管道工程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2 天然气管道工程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3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4 天然气管道工程工艺方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5 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2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质量影响要素的识别 |
4.2.1 识别的方法及过程 |
4.2.2 识别的结果及分析 |
4.3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关键质量影响要素评估 |
4.3.1 评估的方法及过程 |
4.3.2 评估的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关键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1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5.1.1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
5.1.2 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
5.1.3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
5.2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1 人员素质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2 机械设备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3 工程物料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4 工艺方法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5 环境条件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1 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
2.1.2 国外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4 对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思考 |
2.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影响因素 |
2.2.1 劳动者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2 施工机械、设备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3 建筑材料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4 施工方法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2.5 施工环境对对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2.3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理论基础 |
2.3.1 权变理论 |
2.3.2 SPC理论 |
2.3.3 PDCA循环理论 |
第三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G企业的公司概况及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3.1.1 G企业的公司概况 |
3.1.2 主要设备、材料检验程序 |
3.1.3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
3.1.4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程序 |
3.2 G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员工活动在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
3.2.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过程中的问题 |
3.2.3 公司对工程质量控制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 |
3.3 G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及机构职能不明 |
3.3.2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改进体系不健全 |
3.3.3 企业奖惩制度的不完善 |
第四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
4.1.1 企业对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调整原则 |
4.1.2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1.3 SPC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1.4 权变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2 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
4.2.1 强化企业员工质量提升意识 |
4.2.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2.3 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
4.2.4 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
4.2.5 严把施工过程质量关 |
4.2.6 将质量管理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
4.3 优化方案的体系流程 |
4.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流程 |
4.3.2 建立工程的工序交接检验程序流程 |
4.3.3 竣工工程的验收程序流程 |
4.3.4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流程 |
第五章 G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施 |
5.1 G企业事前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措施 |
5.1.1 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2 对施工材料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3 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4 对施工环境的工程质量控制 |
5.1.5 对主要施工方案的把控 |
5.2 G企业事中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 |
5.2.1 对各施工工序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2 对各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3 对各部分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2.4 对各单位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5.3 G企业事后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控制措施 |
5.3.1 不合格质量事件处理 |
5.3.2 质量事故处理 |
第六章 G企业XX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案例 |
6.1 XX项目的工程概况 |
6.2 XX项目事前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2.1 施工方案管理 |
6.2.2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
6.2.3 施工材料管理 |
6.2.4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
6.2.5 施工环境管理 |
6.3 XX项目事中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3.1 事中控制主控部门及实施办法 |
6.3.2 事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措施 |
6.3.3 事中质量控制程序 |
6.3.4 事中过程关键环节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6.4 XX项目事后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6.4.1 事后事故处理措施 |
6.4.2 事后事故处理体系 |
第七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非正式控制影响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的意义 |
1.2.2 研究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1 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3.2 非正式控制相关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采用的技术路线 |
1.4.4 新颖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
2.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
2.1.2 施工质量控制 |
2.2 正式与非正式控制概述 |
2.2.1 正式控制 |
2.2.2 非正式控制 |
2.2.3 正式与非正式控制的联系 |
2.3 博弈理论 |
2.3.1 博弈论概述 |
2.3.2 博弈论的基本模型 |
2.3.3 一次博弈与重复博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调查 |
3.1.1 建筑市场现状 |
3.1.2 质量问题现状 |
3.1.3 正式控制现状小结 |
3.2 问题分析 |
3.2.1 代表性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2 主要问题发生的概率分析 |
3.2.3 非正式控制的提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正式控制影响下的质量控制博弈分析 |
4.1 非正式控制影响下质量控制效应分析 |
4.1.1 非正式控制的要素分析 |
4.1.2 非正式控制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
4.1.3 正式与非正式控制组合方式分析 |
4.2 建筑工程三方主体一次性博弈模型 |
4.2.1 模型基本假设 |
4.2.2 模型的构建 |
4.2.3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
4.3 非正式控制影响下有限次重复博弈模型 |
4.3.1 模型基本假设 |
4.3.2 模型的构建 |
4.3.3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
4.4 非正式控制影响下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 |
4.4.1 模型基本假设 |
4.4.2 模型的构建 |
4.4.3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博弈分析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办法 |
5.1 加强质量信息传递 |
5.1.1 博弈过程分析 |
5.1.2 控制办法建议 |
5.2 强化信任机制 |
5.2.1 博弈过程分析 |
5.2.2 控制办法建议 |
5.3 增加监理取费及惩罚力度 |
5.3.1 博弈过程分析 |
5.3.2 控制办法建议 |
5.4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5.4.1 博弈过程分析 |
5.4.2 控制办法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X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
6.1 案例概况 |
6.1.1 工程概况 |
6.1.2 质量控制模式 |
6.1.3 项目工程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
6.2 X项目质量控制结果 |
6.2.1 业主方处理内容 |
6.2.2 X项目质量控制效果 |
6.3 案例总结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10)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
2.1 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1 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
2.1.2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
2.1.3 全面质量管理 |
2.1.4 PDCA质量管理 |
2.2 综合评价方法 |
2.2.1 层次分析法 |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 |
3.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的特点 |
3.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特征 |
3.2.1 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特征 |
3.3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办法 |
3.3.1 质量组织管理 |
3.3.2 材料机械设备管理 |
3.3.3 人员管理 |
3.3.4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
第4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
4.1 施工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流程 |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确定指标权重 |
4.2.1 建立判断矩阵 |
4.2.2 权重的计算 |
4.3 综合评价 |
第5章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5.1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5.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效果 |
5.2.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5.2.2 质量管理的效果 |
5.3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5 改进措施 |
5.5.1 促进施工工艺提升 |
5.5.2 加强质量意识建设 |
5.5.3 强化质量趋势控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调查表 |
附录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调查表 |
四、监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路径研究[D]. 方伽月.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YF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蒋福霖.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华电常山热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研究[D]. 李中桐.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4]铁本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桑彬.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5]住宅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研究[D]. 陈星.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6]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李天扬.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7]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张聪. 广西大学, 2021(12)
- [8]G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金骏翔.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9]非正式控制影响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李从文. 广西大学, 2020(07)
- [10]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D]. 付敏. 南昌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