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发来贺电

温家宝总理发来贺电

一、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秒[1](2021)在《中国—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和白俄罗斯联系日渐频繁,作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的先导者,白俄罗斯共和国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与中国的伙伴外交形成政策交汇。2013年7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白两国一致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边合作的领域和质量都有所提升。然而受俄罗斯、美国等一些大国的影响,中国和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着挑战。白俄罗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两国关系的走向也影响着中白之间的战略合作。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的历史沿革、动因、内容、影响因素及未来前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概念入手,解释了什么是“伙伴”和“伙伴关系”,进而解释了什么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部分,梳理了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进程;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到“全面发展和战略合作”阶段,后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阶段,再发展“全天候友谊”,打造两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第三部分,本部分从白俄罗斯重要的战略地位,两国共同的发展需求以及地缘政治利益方面分析了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动因。第四部分,简要梳理了中国和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内容:首先是政治关系不断增强,其次是经贸合作领域扩大,再次是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最后是军事安全合作不断深化。第五部分,分析了影响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从国内层面讲,白俄罗斯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积极因素,首脑高层之间的互访也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从国际层面来说,俄罗斯、美国因素是影响两国关系重要的大国因素,这些因素对两国关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同时欧盟也制约两国关系的发展。最后一部分,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对策性建议,对两国关系前景进行了展望。总之,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走向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始终支持白俄罗斯国家选择的道路,只要双方互相尊重,坚持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白双边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人文、军事安全合作将会不断深化,未来两国关系才会朝着更深更远的方向不断稳固发展。

周霜[2](2019)在《中国与乌干达的政治交往(1962年至今)》文中指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举行,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既重视与非洲多边关系的发展,也注重同非洲国家双边关系的推进。目前,急需系统梳理和审视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详细地梳理了中国与东非的一个小国——乌干达的政治交往情况,探讨两国政治交往的特点、成效、不足,并就如何保持中国和乌干达政治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提出笔者的看法。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在吸收现有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从中国和乌干达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和乌干达政治交往发展历程,以期对两国的政治交往有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其次,分别从中国和乌干达首脑外交、行政机构交往、立法机构交往和政党交往的角度,对中国和乌干达政治交往的特点、成效、不足及应对作深入地分析;最后,期望通过前文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和乌干达政治交往的经验与不足,并对两国未来的政治关系进行展望。回顾中国和乌干达政治关系发展历程,可以得出:首脑外交更加密切;行政机构的政治交往规格更高;立法机构的政治交往逐渐兴起;政党交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当然,中国和乌干达的政治交往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两国在经济体量、国土面积、国际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中国和乌干达首脑外交而言,中国方面有失信的行为,在以后的首脑交往中,中方要做到“真、实、亲、诚”;就中国和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而言,西方认为中国宣传“中国模式”,两国在政治往来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其影响;就中国和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而言,交流不频繁、实质性合作少,今后可以多往来多合作多交流;就中国和乌干达政党交往而言,中国和乌干达政党交往的形式单一,在今后可以朝着机制化方向发展。

洪金梅[3](2014)在《《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文中认为国家领导人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着领导地位,其一言一行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举手投足都会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由此,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传播体制决定了国内其他媒体在报道国家领导人方面不具优势,《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特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人民日报》毫无疑问是总理形象呈现的绝佳平台。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必然是主流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呈现载体,人们对媒体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报道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概念,但涉及到具体问题的微观层面,却没有进一步的探究,或是忽视了这一层面。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呈现的重要性促使媒体在报道时必须要深思熟虑,采用了何种报道方式、使用什么语言写作都会影响呈现出来的媒介形象。本文基于常态、非常态两个维度,对《人民日报》关于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提炼、总结《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报道的理路、方式方法,并对比研究报道中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对样本的深入研究,发现: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一、特殊时期重点呈现,二、重要版面占领舆论高地,三、“仪式化”的信息传送三个方面: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一、细节描写提升报道生命力,二、运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直击人心两个大方面。与此同时,对比研究常态和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关于三任总理的报道,得出:一、常态和非常态维度下呈现的总理形象不同,常态下,更多的是体现总理去个人化的“代言人”形象;非常态下,则表现为回归个体的“另面总理”形象。二、常态和非常态维度下呈现总理的框架不同,从体裁的运用情况、表述的方式、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结合前文对《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呈现的具体分析以及当下多样化传播渠道的现状,由点及面,试图探讨主流媒体呈现领导人形象问题。从报道理念上:重视领导人的品牌魅力形象呈现;技术运用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领导人形象;报道内容上:“三贴近”从情感上拉近距离这三个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拙见。

刘长敏,张敏[4](2014)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与中美首脑外交》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双方一直在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相处之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诉求意图明显。特别在首脑外交领域,双方的互动积极有效,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点:两国首脑间访问走向常规化;首脑会晤形式多样化并逐渐制度化;首脑间致电通话内容深入化;首脑间交流层次更加多元化。中美首脑外交全面展开,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正常发展,而且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其理论意义在于,中美首脑外交发展,可以为破解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相互防范和冲突的历史难题提供新的范式;现实意义在于,两国首脑的外交形式更加多样,逐渐形成交流机制,有助于中美增加战略互信,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推动地区性事务和全球问题的解决。

童晓玲[5](2011)在《为灾难树里程碑 ——建国后六十年《人民日报》的灾难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灾难事件频发,媒体对灾难事件呈也进行了大量报道,呈现了一幕幕灾难图景。频繁发生的灾难事件使得人们感受到个体生存的风险,随着当前社会系统的日益复杂,伴随而来的是高度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本文以《人民日报》1949年至2009年有关自然灾难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梳理了60年来中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历程和流变:建国初期至1978年期间对灾区的隐匿,《人民日报》对灾区的报道往往掩盖了灾区事实,灾情成为政治宣传的载体;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的灾难新闻报道逐渐趋于正常,形成了新时期灾难新闻的新特点——以典型报道为主要表现形式,客观报道初步形成,回归灾难事件本身。2003年以后,灾难新闻报道得到进一步发展,灾难报道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日益开放,促使灾难新闻的改革得以延续和深入。本文认为,促使《人民日报》60年来灾难新闻报道所发展的变化,主要因素有三个——政府、媒体和受众。灾难,是人的灾难,带来的是人的痛苦与伤害,本文第二章重点分析了灾难报道中人的具体呈现。建国初期(1949—1958)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报道中所涉及到的这些人物,几乎全是以救灾英雄的形象呈现,且人物身份大多是党员干部。大跃进时期的《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出现的人物身份有两种,一种是救灾英雄,一种是普通灾民。救灾英雄的特质继承建国初期的模式,依然是具备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的人。而普通灾民的感受被忽略。文革时期,报道中的人物身份特征也是救灾英雄和受灾平民。其中救灾英雄当以党员干部和人民解放军为主,普通灾民个体被忽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的主要人物身份发生了较之以前的变化,人物形象开始丰富起来,党员干部等依然是救灾英雄的形象,但是英雄的形象逐渐还原真实。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人民日报》对于此次灾难的报道,可以说是及时公开透明,并且体现了人文关怀。党员干部、子弟兵一以贯之作为英雄的形象展现,并且给以大笔墨的描绘。除此以外,对于灾民形象的关注报道首次出现较大比重。作为普通的灾民,报道中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实实在在的。《人民日报》六十年来对灾难中人的报道的流变,也反映对生命价值认识在发生改变。建国初始的时候,《人民日报》有过短暂的“正常”灾难报道,及时报道了灾情,描述了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情况。之后,直到大跃进时期,《人民日报》的灾难报道中,人的生命安全、个体的生存状态完全被回避,灾难报道中看不到人员伤亡情况,人的生命遭遇被隐匿在灾难的背后。文革时期,《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中受灾的人们,一起变成了具有集体特征的人们,他们的生命价值在灾难报道中往往与畜、房屋、田地等一起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日报》的灾难报道中,人的生命价值重新得到了呈现。从人畜伤亡到人员伤亡的回归,表明了灾难中实实在在的人的生命价值由刻意被忽视走上了得到关注的轨道,生命的尊严得到了它该有的关注和地位。改革开放深化时期,《人民日报》的灾难报道中,个体的生命尊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至此开始走入生命至上的年代。同时,在灾难中,人往往被作为集体的人呈现,人是模式化的、是异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灾难报道中呈现的人物,给人以真实和熟悉的感觉。第三章着重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来分析60年来灾难报道的呈现,从“向自然开战”到“从大自然的惩罚中清醒”,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大自然的惩罚让人们清醒,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意识到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大自然对人类的狂妄与肆意破坏做出一系列报复与惩罚之后,人类才开始清醒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结语中,总结分析了《人民日报》60年来灾难新闻报道的一些继承和创新,比如始终贯彻着正面、积极的报道视角,树立典型的抗灾救灾群体和英雄形象。同时又有一些发生了变化:党和政府关怀,从“神”走向“凡间;”典型人物和英雄形象日益多元化;媒体报道理念的变化,从单纯为了宣传而报道灾难新闻,逐渐演变为“宣传+服务”的模式,逐渐重视媒体自身的专业性和自主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发展和维系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媒介。媒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承担更多、更积极的职责和功能。在当今的风险社会中,灾难治理和应对的主体已经不能单纯依赖于政府,而应当是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应对。大众媒介自身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守望者、环境监测者和沟通政府、社会和公众间的桥梁,更应该积极介入社会风险的预警和治理,这是“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宋婧[6](2010)在《2010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月1月4日,环境保护部批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1月5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与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主任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

雪洁[7](2010)在《国家领导人本月活动》文中研究说明时事·胡锦涛·内政活动1.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蒋巍[8](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认为"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王勇[9](2010)在《1994年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活动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首脑外交是一国开展对外交往、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当代外交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本文尝试以1994年以来中朝首脑外交活动为对象,考察这一时期不同阶段两国领导人参与双边外交活动的状况,进而分析首脑外交对两国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章对首脑外交的历史、适用范围、以及各类形式作一理论考察,同时对1994年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活动进行数值统计,分析其发展态势及其结构性变化。第二章在对1994年朝鲜金日成去世前后中朝关系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逐一考察中朝领导人在朝鲜政权过渡阶段围绕吊唁活动、双边互访、通讯函电、无偿援助等内容开展的外交活动,同时对两国首脑外交的特点和侧重点进行分析。第三章先是对金正日正式执政以后朝鲜政策的调整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之后通过两个层面重点分析1998年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活动:(1)中朝最高元首实现了六次重要的互访和会晤,为两国关系摆脱低迷并在新世纪得以崭新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撷取两国首脑活动中牢记传统友谊、推动多重合作、彰显道义关爱、充满民俗情节、谋求和平稳定等较有代表性的历史视角,进一步勾勒出中朝首脑外交所展现的各种生动形式和丰富内涵。在结论部分,对中朝首脑外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总结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首脑外交对于进一步发展中朝关系所引发的一些启示。

徐玉华[10](2010)在《时事》文中指出时事·胡锦涛·内政活动1.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2.11月30日,胡锦涛和李克强来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

二、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伙伴与伙伴关系
    (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 中国与白俄罗斯独立后关系的发展
    (一)建立外交关系到“全面发展和战略合作”阶段(1992-2005)
    (二)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6-2012)
    (三)两国关系继续发展“全天候友谊”(2013-至今)
三、中国和白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动因
    (一)白俄罗斯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两国共同的发展需求
    (三)地缘政治利益的诉求
    小结
四、中国和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内容
    (一)政治关系不断增强
    (二)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1.贸易领域的合作
        2.直接和信贷投资领域的合作
    (三)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1.文化领域的交流
        2.教育领域的发展
    (四)军事安全合作不断深化
    小结
五、影响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因素
    (一)国内层面
        1.白俄罗斯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
        2.两国领导人推动两国关系友好发展
    (二)国际层面
        1.俄罗斯是制约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的最大外因
        2.美国是影响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3.欧盟因素制约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小结
六、加强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建议及前景展望
    (一)加强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建议
        1.强化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的沟通
        2.加强两国重点项目与领域的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强化两国民心相通
    (二)中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
        1.友好的政治关系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2.中白经贸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国与乌干达的政治交往(1962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五、相关概念阐释
第一章 中国与乌干达政治交往的历程回顾
    第一节 中国-乌干达建交初期的政治关系(1962-1971年)
    第二节 中国-乌干达政治关系趋冷时期(1971-1986年)
    第三节 中国-乌干达政治关系回暖时期(1986-2000年)
    第四节 中非合作论坛下的中国-乌干达政治关系(2000年至今)
第二章 首脑外交:中国-乌干达政治交往的领航
    第一节 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特点及作用
        一、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特点
        二、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局限与应对
        一、中国-乌干达首脑外交的局限
        二、应对之策
第三章 行政机构交往:中国-乌干达政治交往的主体
    第一节 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乌干达中央行政机构交往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乌干达职业外交的基本情况
        三、中国-乌干达地方政府交往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特点及作用
        一、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特点
        二、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不足与应对
        一、中国-乌干达行政机构交往的不足
        二、应对之策
第四章 立法机构交往:中国-乌干达政治交往的动力
    第一节 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特点及作用
        一、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特点
        二、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局限与应对
        一、中国-乌干达立法机构交往的局限
        二、应对之策
第五章 政党交往:中国-乌干达政治交往的重要补充
    第一节 中国-乌干达政党交往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乌干达的政党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国和乌干达政党交往的特点
        二、中国-乌干达的政党交往的成效
    第三节 中国-乌干达的政党交往的不足和应对
        一、中国-乌干达政党交往的不足
        二、应对之策
结论: 中国-乌干达政治交往的经验、不足及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3)《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来源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常态下:《人民日报》对总理的呈现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类目建构
        一、常态与非常态的概念
        二、样本类目的建构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领导人形象的关系
        一、作为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
        二、领导人形象的重要性
        三、《人民日报》与领导人形象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的报道
        一、数量分布
        二、主题分布
        三、版面分布
        四、图片、体裁分布
        五、篇幅分布
    第四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
        一、特殊时期重点呈现
        二、重要版面占领舆论高地
        三、“仪式化”的信息传送
第三章 非常态下:《人民日报》对总理的呈现
    第一节 样本的选择及类目建构
        一、样本的选择
        二、类目建构
    第二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的报道
        一、版面分布
        二、体裁分布
        三、图片分布
        四、篇幅分布
    第三节 《人民日报》关于总理形象的呈现方式
        一、细节描写提升报道生命力
        二、运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直击人心
第四章 《人民日报》对总理形象呈现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呈现了什么样的总理形象?
        一、常态下:去个人化的“代言人”形象
        二、非常态下:回归个体的“另面总理”形象
    第二节 总理形象呈现的框架
        一、常态下:政策叙事框架
        二、非常态下:大众叙事框架
第五章 反观与阐释:主流媒体关于领导人形象呈现的探讨
    第一节 报道理念上:重视领导人的品牌魅力形象呈现
    第二节 技术运用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领导人形象
    第三节 报道呈现上:“三贴近”从情感上拉近距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与中美首脑外交(论文提纲范文)

中美首脑外交的概念界定
新世纪中美首脑外交概况及特点
中美首脑外交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

(5)为灾难树里程碑 ——建国后六十年《人民日报》的灾难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报道的流变历程与中国社会变迁
    第一节、报道流变的微观历程
        一、自然灾难事件的选取
        二、六十年灾难新闻的历程
        (一) 建国—1978年:灾情悄然隐匿的岁月
        1. 建国初短暂的"正常"报道
        2. 改革开放前:一段"扭曲"的灾难史
        (1) 大跃进前夕的灾情隐匿
        (2) 面对灾难"熟视无睹"的岁月
        (3) 政治隐喻下的灾难
        (二) 1978—2003:回归与反思
        (三) 2003—2009:延续与嬗变
    第二节、社会变迁的宏观语境分析
第二章 人的呈现:变异与复归
    第一节、报道中人的梳理
        一、身份与特征的呈现
        (一) 英雄的时代英雄的人
        (二) 英雄走下神坛
        二、生命价值的呈现
        (一) 从"人畜伤亡"到"人员伤亡"
        (二) 生命至上的时代
    第二节、作为集体的人
        一、人的模式:忘却了本能的坚强
        二、人的异化:以唐山地震为例
        (一) 饱含热泪的人民
        (二)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民
    第三节、作为个体的人——以汶川地震为例
        一、人的复归
        二、眼泪的诉说
第三章 天人关系:"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
    第一节、"向自然开战"
        一、妖魔化的自然与狂妄的人
        二、人与自然的斗争
        三、人定胜天的历史
    第二节 反思:"从大自然的惩罚中清醒"
        一、灾难妖魔化的延续
        二、反思:站在大自然以内的人
        三、走向和谐: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结语
    一、延续与革新
    二、思考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囚禁人类的不是命运, 而是思想
序幕 大冲撞:谁动了中国的奶酪?
    一、“我们站在上帝的位置上!”
        1
        2
        3
        4
        5
    二、闪电行动———历史猝不及防地进入一个拐点
        1
        2
    三、立此存照:谁对生命如此冷漠?
        1
        2
        3
        4
    四、那一刻, 我如“有思想的苇草”轻舞飞扬
    结语 战栗的预报:另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第一部 多难兴邦:从历史深处浮现的命题
    第一章 灾难:生命和人类的产床
        一、生命, 穿过了针孔般的幸运通道
        1
        2
        3
        二、我们都是“云南虫”
        三、文明史与灾难史, 一枚硬币的两面
        1
        2
        3
    第二章 人, 是人类的最大灾祸
        一、20世纪最后一个“国际玩笑”
        1
        2
        3
        二、21世纪的第一杯香槟
        三、大舞台上的走马灯
        1
        2
        3
        四、力挽狂澜与《婚礼进行曲》
        1
        2
        结语 长江为什么“裸奔”?
    第三章 谁在窗外偷窥我们的房间?
        一、世界上最小的“统帅部”与它的历史哲学
        二、序曲:一个人的罹难与国家行动
        1
        2
        3
        4
        三、“他人就是地狱”:一声咳嗽与几星飞沫
        1
        2
        A、后来被查清的第一例非典死难者———
        B、非典实证第一人———
        C、报告非典病例的第一人———
        D、命名“非典”的世界第一人和他的同事们———
        E、以身殉职的第一位“白衣天使”———
        F、中国媒体的第一篇报道———
        四、机构内外:同时发生的两场风暴
        1
        2
        3
        4
        结语 中国“吃文化”:世界上最浪费的盛宴
        1
        2
        3
第二部 忧患意识:人类文明攀升的阶梯
    第四章 谁发的短信:“人傻, 钱多, 速来美国”?
        一、血色黎明:自由女神像的火炬冒烟了
        1
        2
        3
        4
        5
        6
        二、和谐:五千年文明凝铸的新世界观
        三、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硬发展没道理”
        1
        2
        3
        结语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遗嘱”
    第五章 灾难:永不退席的全球“名模”
        一、“圣婴”把夏天扔出来, “圣女”把春天藏起来
        1
        2
        3
        二、沧海横流, 更显中流砥柱本色
        1
        2
        3
        4
        三、芝麻官儿们:执政基础看基层
        1
        2
        3
        四、为城市清除“灾难”的女性
        五、热泪永远不会凝结
        1
        2
        3
        六、灾难可以阻挡春天, 却不能抹去绿色
        1
        2
        结语 百色发出的昂扬呼唤
    第六章 脑袋与万里长城, 谁比谁硬?
        一、历史:就像时间一样无法切割
        二、血案:“藏独大起义”的闹剧
        1
        2
        3
        4
        三、感谢西方:“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1
        2
        3
        结语 恶之花:关于“独立”绝望的N个理由
第三部 愈挫愈勇:中国的复兴之路
    第七章 生死时速:“半个国务院搬到灾区”
        一、一场极不公正、不对称的“战争”
        二、民之不存, 国家安在?
        1
        2
        3
        4
        三、基石:“想也没想”的第一声呐喊
        1
        2
        3
        4
        四、“举国体制”就是举国大爱
        结语 今天, 国旗为苍生而降
    第八章 最高坚守: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一、尊严:活着, 争的就是这口气!
        二、逝者:爱, 如死坚强
        三、母亲:废墟中的乳汁与血汁
        四、情侣:圣母院的惊魂留影
        五、新生:让我懂得了爱一切
        六、瞬间:让平凡的生命光芒四射
        结语 感动:一位法新社记者的眼泪
    第九章 生命通道:红色箭头与绿色激流
        一、四分钟, 中国军队的集结号
        二、百名将军决战在灾区
        1
        2
        3
        4
        三、长驱直入:大兵们的铁血之情
        四、橄榄绿, 让生命的森林站起来!
        1
        2
        3
        4
        结语 “问不到姓名”的军队
    第十章 媒体在场:站在底线, 冲在前线
        一、透明:有一种力量叫真实
        1
        2
        3
        二、抢拍, 把死神挤到一边
        三、逆向运动:灾民向外走, 记者向里冲
        1
        2
        3
        四、一个年轻的群体:成长与成熟
        结语 守卫底线:瓶花还是战士?
    第十一章 真实中国:今天的行动将改变明天
        一、这一刻, 我们共同的名字叫“中国”
        1
        2
        3
        二、“火力四射”的网络大冲撞
        1.三波风潮:CNN、莎朗·斯通与西藏风波
        2.一不小心引起的怒潮澎湃:“DIE豹”与一首词
        3.思想的“裸奔”:“范跑跑”大讨论
        4.普世价值:司马南PK《南方周末》
        三、光耀日月: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结语 “我们对中国的看法大多是错误的!”
    并非尾声 科学发展:多难兴邦的历史昭示
        一、百年梦想:第二十九个“巨人脚印”
        二、拒绝“中国制造”:两个老外的“历险记”
        三、“鹿死谁手”:苍生何辜, 遭此涂炭?
        1
        2
        3
        四、“问责风暴”能管多久?
        结语 “和衷共济”:我对一条美人鱼的哀思
        1
        2
        3

(9)1994年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活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关于"首脑外交"
    第一节 关于"首脑外交"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关于"首脑外交"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关于"首脑外交"的形式
    第四节 对中朝首脑外交活动的统计分析
第二章 朝鲜政权过渡时期的中朝首脑外交
    第一节 金日成去世前后中朝关系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朝鲜政权过渡时期的中朝首脑外交状况
第三章 金正日正式执政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
    第一节 金正日正式执政后朝鲜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 六次元首互访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首脑外交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994年以来中朝首脑外交活动一览表)
后记

四、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白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 冯立秒.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国与乌干达的政治交往(1962年至今)[D]. 周霜. 云南大学, 2019(03)
  • [3]《人民日报》对三任总理的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考察[D]. 洪金梅. 安徽大学, 2014(08)
  • [4]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与中美首脑外交[J]. 刘长敏,张敏.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02)
  • [5]为灾难树里程碑 ——建国后六十年《人民日报》的灾难书写[D]. 童晓玲. 安徽大学, 2011(04)
  • [6]2010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J]. 宋婧. 中国环境法治, 2010(00)
  • [7]国家领导人本月活动[J]. 雪洁. 科技智囊, 2010(11)
  • [8]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 [9]1994年以来的中朝首脑外交活动探析[D]. 王勇. 复旦大学, 2010(03)
  • [10]时事[J]. 徐玉华. 科技智囊, 2010(01)

标签:;  ;  ;  ;  ;  

温家宝总理发来贺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