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论文文献综述)
吴云芳[1](2018)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病因导致的甲旁减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不同类型甲旁减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甲旁减患者发生颅内钙化、低钙性肌病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7年8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9例初治的甲旁减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因分为三组:特发性甲旁减(idiopathic hypoparathyoidism,IHP)26例,术后获得性甲旁减(postoperative hypoparathyroidism,POHP)13例,假性甲旁减(pesudohypoparathyroidism,PHP)10例,比较三组不同类型甲旁减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分析甲旁减患者发生颅内钙化、低钙性肌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PHP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5(3.5,26.2)岁]明显小于IHP组[31.5(22.0,42.5)岁]和POHP组[46.0(40.5,54.5)岁](P均<0.01);IHP组小于POHP组(P=0.002)。POHP组患者的中位确诊时间[1.0(0.0,24.0)月]显着短于IHP组[24.0(1.0,96.0)月]和PHP组[13.5(1.0,150)月](P=0.004和P=0.028)。三组患者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1.8%(45/49)的甲旁减患者以手足搐搦为首发症状。与POHP组患者比较,癫痫样发作更易在PHP(50.0%)组和IHP组(26.9%)患者中出现(P=0.008和P=0.002)。回归分析显示颅内钙化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95%CI 2.7242.4,P=0.001)。3.经调整了T3、T4及TSH的影响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PHP组PTH水平(380.74±364.46 pg/mL)显着高于IHP组[(7.34±5.77 pg/mL),P<0.05]和POHP组[(12.96±6.32 pg/mL),P<0.05],IHP组和POHP组间PT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钙、磷水平、24h尿钙磷水平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4.36/49(73.5%)例患者存在肌酶水平升高,其中以LDH、CK水平升高最明显。PHP组ALP、LDH、CK及CK-MB水平均显着高于POHP组(P均<0.05),IHP组LDH、CK及CK-MB显着高于POHP组(P均<0.05),但PHP与IHP组比较,仅ALP显着高于IHP组(P<0.01)。偏相关性分析显示甲旁减患者血清肌酶水平与血钙、发病年龄均呈负相关,与手足抽搐、癫痫发作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5.PHP组颅内钙化率(70.0%)高于POHP组(23.1%,P=0.018),PHP组与IHP组、IHP与POH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发生颅内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3,95%CI 1.0011.026,P<0.05)。结论1.三种不同类型的甲旁减患者,以假性甲旁减患者发病年龄最小,癫痫发作多见,误诊率高。颅内钙化是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有颅内钙化患者较无颅内钙化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风险高10倍。2.甲旁减患者可伴有肌酶的异常,以LDH和CK水平升高为主。肌酶水平升高以假性甲旁减患者最为明显,发病年龄、低血钙、手足抽搐和癫痫发作均可能是导致肌酶异常的危险因素。3.颅内钙化是甲旁减患者异位钙化的常见表现,假性甲旁减患者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和特发性甲旁减患者,病程是颅内钙化的危险因素。
全婷婷,李悦芃,王鸥,姜艳,夏维波,李梅,程歆琦,孟迅吾,邢小平[2](2017)在《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0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成年起病的200例原发性甲旁减患者临床特点,在规律随诊的128例患者中分析泌尿系统并发症比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初诊时以手足搐搦(81.5%,163/200)、手足麻木(62.0%,124/200)症状多见,62例(32.0%)有癫痫发作史。颅内钙化及白内障发生比例分别为60.9%(98/161)和74.4%(96/129)。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1年者占77.5%(155/200)。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治疗,部分低镁血症患者同时给予补镁治疗。随诊期间67.2%(86/128)患者出现高钙尿症,除尿钙外,其初诊及随诊时的临床特点、生化检查与正常尿钙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5/77)发生肾脏钙化/泌尿系统结石,6.6%(6/91)发生肾功能下降,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下降与年龄、病程相关。结论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旁减以手足麻木、手足搐搦及癫痫发作多见,易被漏诊或误诊,钙剂和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但需密切监测血钙、尿钙、泌尿系B超,警惕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
郑培华[3](2016)在《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甲状旁腺疾病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甲状旁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因反复发作性抽搐4年,再发1 d就诊。4年前外院误诊癫痫大发作,入院后多次查低血钙、低甲状旁腺激素(PTH)、高血磷,头颅CT检查示多发对称性钙化灶,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予钙剂及维生素AD制剂口服,随访半年未再发生抽搐。例2因反复眩晕伴呕吐就诊,曾误诊颈性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予相应治疗无好转,入院后多次查高血钙、高PTH,颈椎X线检查示骨质疏松,头颅CT检查示颅内软化灶,B超检查发现甲状旁腺瘤,诊断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瘤。经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瘤和药物治疗后,血钙、血PTH下降。随访1年未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病情稳定。结论甲状旁腺疾病可以癫痫发作、眩晕等神经系统表现首发,易误诊。疑似患者应动态监测血钙、血磷、血PTH水平,必要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早发现并治疗。
唐景华[4](2010)在《特发性甲旁减44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IHP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IHP早期诊疗、减少误诊及并发症方法。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2月到2009年9月确诊的44例IH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Bivariate Correlation过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或Ordinal过程法等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误诊、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2.1±14.5岁;误诊率为95.5%,其中15例(34.9%)被误诊为癫痫发作史,25例(58.1%)诊为低钙血症,未能明确IHP;中位数病程为30月。2 2.1临床症状以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多见。发现脑钙化26例,21例EEG异常,6例白内障。2.2低血钙38例,高血磷40例;治疗后患者血钙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血磷明显降低(P=0.000);治疗前后血钙磷乘积无明显差异(P=0.125);30例24小时尿钙低于正常值,24例24小时尿磷低于正常值。2.3因素分析:癫痫发作为大脑钙化程度的预测因子(P=0.041);颅内钙化为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b=1.168,OR=3.216, P=0.006);癫痫发作(b=2.719,OR=15.162,P=0.014)、病程(b=-0.024,OR=0.977,P=0.025)为EEG异常的主要因素。2.4相关性及回归分析:血钙与血磷相为负相关关系(r=-0.388,P=0.009);血磷与血钙磷乘积为正相关关系(r=0.801,P=0.000);血钙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28(P=0.000),血磷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045(P=0.000),即血磷对血钙磷乘积升高贡献率血磷较血钙大。颅内钙化与智力障碍及癫痫发作正相关关系(r=0.408,P=0.01;r=0.457,P=0.003)。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为正相关关系(r=0.329,P=0.05)。发病年龄与血钙磷乘积为负相关关系(r=-0.494,P=0.001)。3.治疗方案均采用钙剂联合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治疗、促进排磷和低磷饮食。结论1 IHP多见于青少年儿童,误诊率高、病程长、脑钙化发生率高。2低血钙、高血磷和低尿钙磷是IHP临床特征;血钙、血磷与血钙磷乘积均为正相关关系,但血磷对血钙磷乘积升高贡献率大于血钙;脑钙化与智力障碍、与癫痫发作呈正相关关系;发病年龄与血钙磷乘积为负相关关系。脑钙化为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杜丽娟,陈志烈[5](2008)在《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脑CT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生化检查证实的IHP患者头颅CT表现。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钙化性病变,以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小脑齿状核,额顶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钙化为特征,内囊未见受累。血生化检查:血清离子钙降低,磷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结论CT在IHP颅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生化结果结合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胡树志,苗延巍[6](2008)在《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脑CT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分析(附12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CT表现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CT表现,并与相应临床症状对照研究。结果:12例均发生对称性基底节钙化,此外,小脑齿状核钙化6例,丘脑钙化6例,大脑半球钙化6例,12例内囊均无受累。患者病程1、2、3年以及3年以上者分别为3、4、32、例,随着病程延长,脑内钙化部位逐渐增多。4例有癫痫发作均见基底节钙化之外的其它部位的脑钙化。结论:以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为主的脑内多部位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特征性CT表现。脑内钙化范围与临床病程及症状有关。
杜丽娟,胡旭萍,陈志烈[7](2008)在《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诊断》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颅脑CT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3例经生化检查证实的IHP患者头颅CT表现。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小脑齿状核、额顶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钙化为特征,内囊未见受累;血生化检查:离子钙0.700.82mmol/L、磷2.253.79 mmol/L;血甲状旁腺激素(PTH)<1.0 pg/mL。认为CT在IHP颅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生化检查结合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郝丽莉,李芳萍[8](2007)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诊治的6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低血钙、高血磷所致的症状和体征;诊断需行血钙、磷等检查以及血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检查及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刺激试验以确诊。治疗则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为主。结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易误诊,应结合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段淑芳,冯瑞红[9](2004)在《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文中指出
李志晓,刘伟[10](2002)在《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脑内钙化的CT诊断(附9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性别 |
3.1.2 发病年龄 |
3.1.3 病程 |
3.1.4 确诊时间 |
3.2 临床表现 |
3.2.1 症状 |
3.2.2 体征 |
3.3 辅助检查 |
3.3.1 钙磷代谢及相关指标 |
3.3.2 血清肌酶水平 |
3.3.3 甲状腺激素水平 |
3.3.4 影像学检查 |
3.3.5 心电图检查 |
3.3.6 晶状体检查 |
第四章 讨论 |
4.1 流行病学 |
4.2 临床表现 |
4.2.1 神经肌肉症状 |
4.2.2 精神神经症状 |
4.2.3 外胚层营养变性 |
4.2.4 异位钙化 |
4.2.5 低钙性肌病 |
4.2.6 多内分泌系统异常 |
4.2.7 诊断与治疗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道 |
1 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 GNAS 基因突变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3)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甲状旁腺疾病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例1】 |
【例2】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甲状旁腺生理功能 |
3.2 疾病特点 |
3.2.1 甲旁减: |
3.2.2 甲旁亢: |
3.3 文献复习 |
3.3.1 甲旁减: |
3.3.2 甲旁亢: |
3.4 误诊原因分析[15] |
3.5 防范误诊措施 |
3.6 治疗体会 |
(4)特发性甲旁减44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 |
2 病例来源及职业分布情况 |
3 患者就诊情况 |
4 病程及误诊情况 |
5 临床表现 |
6 治疗及随访情况 |
讨论 |
1 特发性甲旁减的病因及机制和鉴别诊断 |
2 患者分布及病史特点 |
3 病程及误诊情况分析 |
4 临床表现 |
5 治疗与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 |
3.2 诊断: |
(6)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脑CT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分析(附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钙化部位 |
2.2 脑内钙化与患者病程的关系 |
2.3 脑内钙化与癫痫发作 |
3 讨论 |
3.1 临床症状 |
3.2 CT特征 |
3.3 鉴别诊断 |
(7)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IHP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 |
3.2 IHP的诊断 |
3.2.1 早期诊断 |
3.2.2 颅脑CT表现 |
3.3 IHP主要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
四、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 吴云芳. 兰州大学, 2018(10)
- [2]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00例临床分析[J]. 全婷婷,李悦芃,王鸥,姜艳,夏维波,李梅,程歆琦,孟迅吾,邢小平. 中华内科杂志, 2017(01)
- [3]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甲状旁腺疾病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J]. 郑培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10)
- [4]特发性甲旁减44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 唐景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5]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表现[J]. 杜丽娟,陈志烈. 宁夏医学杂志, 2008(04)
- [6]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脑CT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分析(附12例分析)[J]. 胡树志,苗延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03)
- [7]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诊断[J]. 杜丽娟,胡旭萍,陈志烈.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01)
- [8]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J]. 郝丽莉,李芳萍. 中国医药, 2007(08)
- [9]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J]. 段淑芳,冯瑞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01)
- [10]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脑内钙化的CT诊断(附9例报告)[J]. 李志晓,刘伟.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