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临床药师教育与实践研讨会第一轮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廖金娜[1](2020)在《N公司对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以江西省四家医院为例》文中提出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满足我国居民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2017年7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正在从“集中于药品改革”向“服务百姓、服务人民”转化。《通知》有助于重构药师服务模式,在加强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促进药学学科发展,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行为,提升药学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重构药师服务模式、加强药师队伍的建设,其中,对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的基本保障,各医疗机构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事实上,药学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内外部双重挑战。外部受医药分家、药品零加成的医疗改革政策影响,医院普遍认为药学部门由利润部门转为成本部门,内部受药师队伍数量及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都影响着药学服务的发展。因此,转变外部对药学服务工作的认知以及提升药学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N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药学服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培训相关理论,并通过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充分研究江西省4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的培训现状。总结出目前培训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医院管理者对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的重视度不够、培训计划不够完善、缺乏深入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式过于单一以及缺乏培训的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结合N公司的发展战略及企业愿景,针对以上的培训管理体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内优秀的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经验和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包括提高医院管理层对培训的认识、对培训需求进行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效果评估的管理等方面。针对以上的优化策略,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帮助培训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的保障、注重培训实施中的沟通协调和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本文的结论是N公司通过协助医院进行药学服务人员的培训,帮助医疗机构完成培养目标,从而有力地促进我省药学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医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也能帮助企业在我省医疗机构中赢得良好的行业口碑,并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孙陈敏[2](2020)在《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了解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其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可行的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要素权重,并从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整体角度对我国药师协会参与协同治理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一方面,药师协会在开展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目前协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做好协同治理工作,更好地扩大协会影响力和公信度。另一方面,推动药师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双重失灵的缺陷,最终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国内外有关行业协会协同治理、协会工作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初步拟定出适合构建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选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药师协会专职人员、行业专家、高校学者、药师等进行专家咨询,对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指标体系直至最终确立。再者,根据该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并选取江苏省药师协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协同治理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发展经验,就提升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结果: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各要素权重。其中一级指标为:协同治理参与度,权重为0.2166;协同治理发展度,权重为0.4786;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权重为0.1083;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权重为0.1966。协同治理参与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参与药师行业建设程度(0.0342);参与药师行业管理程度(0.1098);纠纷处理效率(0.0607);科普宣传力度(0.0119)。协同治理发展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0.0166);规章制度的健全性(0.0614);职业道德建设情况(0.1111);诚信自律建设情况(0.0615);继续教育情况(0.1982);行业培训情况(0.0299)。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矛盾协调机制(0.0378);专业评价机制(0.0056);鼓励激励机制(0.0097);信息公开机制(0.0184);惩戒处罚机制(0.0367)。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下的二级指标和权重分别为:会员享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0.0447);会员对协会工作态度的满意度(0.0832);会员对协会工作效度的满意度(0.0241);会员对协会服务结果的满意度(0.0447)。通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进行实证调研,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药师协会的最终得分为3.5968分,参与协同治理的效果是显着的,属于良好协同。各方面工作开展来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开展的最好,信息公开、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开展较好,纠纷处理、科普宣传、行业培训、鼓励激励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协同治理参与方面。一是加强协会内部组织建设,做好基础保障;二是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三是推动解决流程规范化,做好纠纷处理。(2)协同治理参与方面。一是健全发展相关规章制度;二是推动各项服务纵深发展。(3)协同治理机制方面。一是健全鼓励激励机制;二是完善惩戒处罚机制。(4)协同治理目标方面。一是提升专职人员素质;二是提高沟通服务能力。(5)强化外部保障方面。一是改变监管模式;二是健全法律保障;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四是营造良好环境。
屈建,刘高峰,朱珠[3](2020)在《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Ⅱ)》文中研究指明3 第三阶段:药学服务,创新驱动国内外药学界普遍认为,未来医院药学应以患者健康为目标、"药学服务"为重点的药学专业服务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药学服务的理念传入我国,上海长海医院药学部胡晋红教授提出的"全程化药学服务"(integrated pharmaceutical care)概念获得普遍认同。在这个框架内,药师与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药师增加对药物使用监控的职能,以及为达到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个特定
王来友,袁芳[4](2018)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文中认为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及十九大对医药健康及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指示精神,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从分析欧美等西方国家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育趋势入手,结合我国国情及中药临床药学教育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拟在广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实践,为实现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工作"的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秦静静[5](2018)在《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药学服务称为药学监护,是药师根据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直接提供与药学相关的、负责任的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而实现提高、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逐渐深入的医疗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扩大了医院药师的工作职能,承担着调剂、审方、医师执行医疗干预等基本工作,同时也提供一定的药学服务。在我国传统医疗制度的限制下,当前医院药师无法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同时他们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方面都需要加强,因此医院药学服务水平迟迟难以提升。逐渐加深的医疗体制改革进程,意味着转变“重医轻药”的传统观念势在必行,我国合理用药诉求的不断增加,也决定了以药牟利的时代终将会被取代,对于医院药师来说,将用药水平显着提升,同时降低医药费用,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内容。另外,我国需不断完善药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二者承担其自身的具体权责,为药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医院管理层必须扶持药师开展各项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药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的当前,医院的药学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日渐成熟,人们对如何建立药师全面的评估体系与评价标准越来越关注,根据评价体系对药师服务质量进行衡量。这包括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绩效考核实行过程中,给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二是从医药卫生行业和药师岗位的发展来看,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药师给患者提供的药学服务,所以药学服务质量指标的构建、进一步完善药学服务衡量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医院药师的转型趋势,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本研究采用的Delphi法能有效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对专家意见进行反复循环征询,通过科学统计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研究表明,在专家两轮征询后,专家之间所收集的意见具备较高的集中度,且由此建立了恰当有效的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药师服务结构评价体系、药师服务过程评价体系、药师服务成效评价体系。药师服务结构评价体系设二级指标3个,药师服务过程评价体系设二级指标共有9个,药师服务成效评价体系设指标3个,二级指标共15个。药师服务过程评价体系下的二级指标药师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和药师进行用药交代时规范指标,分别设4个和5个三级指标,借此促使相关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张海涛[6](2018)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解决人民基本用药问题,满足人民基本用药需求,是推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自新世纪伊始,国家就“基本药物制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重建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为基本药物供应,价格调整和合理用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3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重新调整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职责归属,将其全权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责范围,为基本药物制度统筹推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权利后盾,开创了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的新纪元。现阶段,全国人大还在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制建设。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急剧转型和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用药需求与日俱增,药品供应环境不断变化,基本药物供应与人民基本用药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与深入进入瓶颈期。这不但威胁到“健康中国”的持续推进,更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为此,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提升制度效能和执行效力,从而规范基本药物市场、约束医疗机构行为、满足人民基本用药需求,就成为新时代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基于此,本文以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手段,以解决人民基本用药问题为目的,通过“明确目标——分析目标——实现目标”的研究思路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当前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目标、基本药物供给定价与使用等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基于此探索解决现存阻滞因素、实现基本要素制度目标的系统路径。在具体研究思路上,文章首先从基本药物制度的内涵,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理清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公共制度在解决人民用药问题方面的职能与作用,接着从人民用药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矛盾出发,分析现阶段人民药品需求的主要矛盾,进而针对问题明确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分析当前基本药物制度与现阶段人民所需的、能够解决药品需求问题的制度机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基本药物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着力点,寻找弥补这一差距的有效路径,从而解决基本药物供应与人民基本用药需求之间的矛盾,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来说:一是明确目标,明确现阶段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本研究首先从现实问题出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参阅大量实证研究的文献和新闻报道,归纳总结了存在于药品供应领域、药品价格领域及药品使用领域等三大领域的问题,即供应总量不足下的药品短缺与供应结构失衡下的公平漏洞、利益驱动下的药价攀升与报销机制缺陷下的药品负担过重、质量缺陷下的用药安全问题与不当处方下的用药失范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明确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即满足普通人群的疾病预防和疾病预防需求,同时有效利用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和解决药品供应问题,提高药品供应水平;帮助药品价格合理回归,提高药品的可承受能力;消除质量缺陷,促进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只有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才能彻底消解决人民用药领域的问题与矛盾,切实扞卫人民健康权益,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分析目标,分析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指出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方向。通过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在特性对比和深入剖析,本文认为当前基本药物机制设计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基本药物系统协调机制的设计不健全。一方面,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利益相容机制,各相关利益集团间存在利益协调问题,个体目标与制度目标相违背,增加了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实现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职责与市场职责协调不明,当前基本药物制度运行中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并存,有限的制度管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基本药物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基本药物补偿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督,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资金投入和资金运作不仅缺乏客观的资金投入依据、资金运作效果的考核、监测指标,还缺乏资金使用信息公开机制和资金运作反馈优化机制;另一方面,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为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趋利行为提供了契机,使制度的推行效果受到影响。三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基本药物生产供应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国家并未对各地的补偿机制的运作进行严格规范,部分补偿机制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弊端,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引导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当前政府虽然出台了基本药物推行的激励措施,为了完成绩效考核和经济激励措施,药品与医生收入之间的联系将得到解除,医生的行为将得到规范。但是,激励机制相对笼统,激励效果不理想,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最后是实现目标,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策略实施路径。为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卫生正义理论为价值导向,以利益相关理论为协调手段,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经验指导,为实现国家基本药物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放眼国际社会,通过学习和借鉴境外国家和地区基本药物制度在推行过程中的成熟经验,以及国内多个省份和地区基本药物探索的先进经验,总结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供应目标实现路径: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到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生产流通企业补偿机制;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检测机制;仿制品一致性评价体系;健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补偿机制。(2)价格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具体措施包括: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探索基本药物的免费供应;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机制;改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3)用药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管理;提高基本药物遴选的合理性严谨性;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机制;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制度;构建基本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全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逻辑结构和内容设置如下:首先是导论。介绍选题背景,回顾评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概念;继而引入卫生正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搭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论框架。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起点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选择卫生正义理论为基本药物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范围广,涉及群体多,现阶段存在的药品供应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利益群体基于自身利益选择造成的,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时,有必要协调基层药物制度下的不同作用,明确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各角色的作用。因此,本文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指导方向。任何成功的制度都不是一次设计建成的,符合需求的制度体系都离不开后期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适时调试,基本药物制度的演变亦是如此,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引,准确把握现实需求,准确定位问题的根源,指导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实现。第一章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概述。本章分析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特点,内涵和功能,构建了全方位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此外,回顾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历史沿革,并将国家基本药物的发展划分为概念引入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阶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以及制度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回顾基本药物的变迁经历,明确健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深入分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和机制设计缺陷。本研究基于现实问题展开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分析,首先归纳总结了存在于药品供应领域、药品价格领域及药品使用领域等三大领域的问题,即供应总量不足下的药品短缺与供应结构失衡下的公平漏洞、利益驱动下的药价攀升与报销机制缺陷下的负担过重、质量缺陷下的用药安全问题与不当处方下的用药失范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明确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即满足广大人民治病防病的需要同时优化卫生资源的分配,促进人人享有基本药物。解决药品供应问题、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帮助药价理性回归,提高基本药物的可支付性;消除质量缺陷问题、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在明确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分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制度机制的设计缺陷。本文认为,在制度的运行机制设计方面,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利益相容机制,导致制度运行缺乏有效竞争;在制度运行的协调与监督方面,政府职责与市场职责的协调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缺乏科学运作机制,致使制度运行缺乏效率;在制度运行激励机制方面,引导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使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造成制度运行缺乏内在推动力。最后,研究从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维度入手,系统阐述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问题取向,探讨了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方向和重点。第三章介绍在国际社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全国各地成功试行的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都已经相对成熟,积累了大量先进经验,虽然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医药行业结构的差异,药物政策内容各有特点,但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国际上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趋势,这些成功做法和趋势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另一方面,国内基本药物制度已实施多年,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些有益经验。本节从基本药物供给,基本药物的价格和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三个方面考察了基本药物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找可行的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措施,为深化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提供了切实支撑。第四章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构建的应然取向分析。前述章节对现阶段目标、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目标实现的方法路径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本章则是基于前述三章的研究成果,从条件取向和路径取向两个方面,论述建构和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的操作性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和条件。首先,对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取向进行论证,包括国家政治承诺与政治力量供给、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基础的夯实以及必要的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从外部为建构基本药物制度创设了可能性;随后,研究基于理论的进路分析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路径取向展开探讨,借鉴卫生正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阐析了基本药物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多元化路径、切入路径与系统性路径,确立了制度建构的模式选择和切入视角。第五章在前面几部分探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策略路径。文章从基本药物制度三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解决成因的有效措施,最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企业补偿机制、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检测机制等措施优化药品供应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子目标。通过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探索基本药物的免费供应、完善其报销机制、改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等措施优化药品价格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价格保障子目标。通过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落实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结构、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机制、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制度、构建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等措施优化药品使用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使用保障子目标。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推行与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健康体系紧密相连,与“健康中国”建设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对人民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将得到进一步认可,加快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维护和增进国民健康,做到美好愿望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期盼。
刘丹丹[7](2016)在《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在临床药学逐渐成为我国药学发展方向的趋势下,通过研究国内外临床药师的出现及发展;统计分析医、护、患对临床药师服务的需求;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研究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管理体系;分析研究国内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从这四个方面对临床药师在医疗群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作整体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专家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等。研究结果:(1)20世纪60年代后期,临床药学起源于美国。美国的临床药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药师(特别是第一线的青年药师)几乎都是临床药师,因此人们已经没有必要泛泛而谈临床药学、特别称呼临床药师这个群体了,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药学实践和药学服务工作[1]。在英国,药师的角色渐渐也在发生变化,即从基本的药品供应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型服务,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1)从管理角度使药品发挥最大效益[2];(2)从服务角度使病人获得最佳服务[3]。日本临床药师工作的特性是人人参与、体现价值、医药协同以及重视人才培养这几个方面[4]。我国的临床药学兴起于19801989年期间,经过药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医院的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本作者通过积累和归纳,整理出了从兴起到现阶段我国临床药师发展大事记。(2)调查结果显示,医、护、患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医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态度呈现双重的性质,可以概括为慎重的欢迎和有选择的接受;护师对临床药师需求的期望值是很大的;患者对临床药学的服务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急切。(3)通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显示,该院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特点,临床药师的工作不断在探索中实践,采取多种工作模式,尤其是“中西结合、专业结合、重点突破”的临床药师工作组模式,为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该院还建立了临床药师标准规程,规范临床药师常规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药学的考核体系。(4)对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开展了自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多种形式的临床药师培养,已形成一整套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但因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1)美国、英国与日本的临床药师体系比较完善,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我国虽然在临床药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临床药师体系也逐渐成熟,但从整体的发展来看,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2)临床药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根据医师、护师、患者不同群体的临床药学服务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形成医师、护师、患者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良好就医环境。(3)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系可结合医院和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通过制定临床药师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图、标准操作规程,系列制式登记表、构建临床药学考核体系等方式实现。(4)在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面,建议重视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医学和药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建立灵活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加强师资培养;加强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基地建设等。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研究我国临床药师服务的现状,归纳完成了我国临床药师发展大事记;调查分析了医、护、患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确定了临床药师今后努力的方向;详细阐述研究我国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实质性内容,对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医院药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建立灵活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加强师资培养、加强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基地建设等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建议,有较大的实践价值。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管理体系的研究由于经费和时间所限,没有选取多家医院进行系统的比对和研究,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另外,在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调查中,研究对象在数量、范围上有所局限。这些都是本研究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屈建,刘高峰,朱珠,孙春华[8](2014)在《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与趋势3.1医院药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3.1.1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困惑纵观当前国内各类临床药师培养的方式及其内容,不得不说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思考与商榷的问题[72]。(1)培养方式:我国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有许多困难,其原因之一在于不能像美国那样有大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我们的教育陷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惑中。医师的职责与任务和临床药师的职责与任务不同,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临床药师只能相当于美国60年代以医师为
庞挺[9](2008)在《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医药产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药学服务作为卫生保健领域重要环节,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药师的需求日渐旺盛,以培养药师为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得到了国际药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和比邻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行的药学教育模式和目标已出现了落后于社会需求的滞后现象,药师型人才培养还没有成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本论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建构了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规模发展规划。这一基础和前沿探索性研究对于指导我国药学教育改革,推进药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以使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能够以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培养更多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药学服务人才的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1)综合分析了我国现时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药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政治环境和现实环境。对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进行了概述,明确了药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未来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本课题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了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把握,参照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建构数据模型,对药师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制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奠定基础,提供参考的主旨。(2)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归纳总结。在明晰了现时的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已把Pharm.D.职业学位教育作为药学学生的第一学位教育后,作出了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美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的判断。随后,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初步掌握了药学人才培养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即美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完成从B.S——B.S+Pharm.D——Pharm.D的过渡的。通过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应该面对当代市场的需求,积极地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进行改革,以培养同未来药学实践相适应的服务型人才。(3)对日本药学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明确了日本药学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药学教育萌芽期(1873-1879)、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期(1880-1911)、药学教育初步发展时期(1912-1944)、药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期(1945-1960)、药学教育快速发展期(1961-1983)、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矛盾和争论期(1984-2004)。接下来,又对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明晰了日本现时药学教育的特点。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与日本两个国家药学教育现存问题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服务型药师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药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对药学服务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美国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成功,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将4年制的药学教育改为6年制的趋势已悄然兴起。泰国是亚洲第一个引入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国家,1999年率先在Naresuan大学登陆,迄今为止已有5所学校采纳了该学制体系。其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无疑来自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专业学会乃至政府的推动与支持。尽管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滞后数十年,但是与其自身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健康需求是相适应的。(5)对印度药学教育的现状、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药学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其与中国药学教育的处境有较大的相似性。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以来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药学教育同样都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但印度现在已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正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推动药学教育改革,向以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滞后。(6)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史、药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在我国建立药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明确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了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药学教育,转变传统的药学教育思想,调整传统的药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7)阐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概念、特点、原则和程序等基本问题,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分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情况。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探求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规律。首先,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药剂师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互动关系进行研究,验证、统计药剂师的发展变化轨迹与所筛选的各指标间具有相关性。其次,运用偏相关分析探讨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各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剔除不相干指标,分别找出影响药剂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两个国家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分析了造成影响两国药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原因。第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第四,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美、日两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异同进行比较,明确两个国家药师发展现状处于的阶段。日本药师发展与美国药师发展处于同一阶段,但日本处于第三阶段的初始阶段,其药师发展情况仍然处于高速调整发展阶段,这与日本国家的现状也是相吻合的,因此断定,日本药师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后趋于稳定。而美国药师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从分类情况来看,其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8)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首先,对中国药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构建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按现状发展的回归方程,验证了中国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显着矛盾。其次,运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速度的原因。从影响药师型药学服务型人才发展的所在行业投入占GDP的比率变化趋势,分析我国与美、日两国之间的差距,合理的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逐步探讨出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非常态发展的重要的变化数率指标。第三,运用时间序列法探讨各速率变化指标的规律模型,结合前面得到的各国预测回归方程,我们得到美、中、日三国自然发展状态下的药师发展模型,此模型求得的美国2016年药师人员数与美国官方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药师人员预测数进行比照,其相近程度为98.14%。第四,采用最小二乘法原则对各变化数率指标进行拟合回归,得到三个主要因子与时间序列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1=e-0.023-0418x,Y2=0.001X+0.02,Y3=-0.049+0.028*ln(x)。优化后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数学模型为:Y=k1Y1+k2Y2+k3Y3+C。经过拟合可求得上述常值,并进行预测和控制未来10-18年药师规模的发展情况。第五,利用C语言编写了三国预测与控制模型系统软件,经过运算得出:在2020年,中国的药剂师人数约为67.22人/十万人,在置信度为100*(1-0.05)%时,药剂师人数/十万人其可信区间为[63.4,71.02],同时该结果经过SPSS软件检验,结果相近度接近于98.9%。证明软件运行的可靠性。第六,依据社会需求和药师人力资源发展预测结果,对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进行规划。以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教育规模为基本资料,以1983——2006年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历史演变轨迹作为两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按照对2020年药师需求总数预测的结果,预测药学专业毕业(药剂师)人力的发展状况,给出了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招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6.91%,相当于平均每年需增加3万人左右,并且所有药学专业毕业人力都作为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才能达到前面按照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药师人力资源预测的结果,满足人们对健康照护的需求。
任浩洋[10](2007)在《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临床药学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院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而现在医院工作的绝大部分药师只接受了传统的药学专业教育,缺乏临床药师必需的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能达到临床药师岗位的要求。合格的临床药师的匮乏,阻碍了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顺利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对医院药师进行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但我国尚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关于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国内外迄今尚未见报道,临床药师在职教育培训质量很难保证,培训效果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研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从临床药学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专家调查,探索建立一套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置一级指标5项,分别是政策法规、药学专业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英语和医学信息,下设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49项。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规范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临床药师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目前开展的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临床药学制度的落实和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全国临床药师教育与实践研讨会第一轮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临床药师教育与实践研讨会第一轮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N公司对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以江西省四家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培训的概念 |
2.2 培训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
2.3 培训相关理论概述 |
2.3.1 培训需求分析概述 |
2.3.2 培训计划概述 |
2.3.3 培训成果转化理论 |
2.3.4 培训效果评估理论 |
3.N公司对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N公司简介及相关业务概述 |
3.1.1 N公司简介 |
3.1.2 N公司与省内医院业务合作情况 |
3.1.3 N公司开展对药学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义 |
3.2 江西省医院构成及药学服务人员基本情况概述 |
3.2.1 江西省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
3.2.2 江西省药学服务人员基本情况概述 |
3.2.3 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 |
3.3 省内4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基本情况概述 |
3.3.1 省内4 家医院组织结构介绍及药剂科简介 |
3.3.2 省内4 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基本情况 |
3.4 N公司对省内4 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现状 |
3.4.1 现有的培训管理介绍 |
3.4.2 现有的培训类型和方式 |
4.N公司对省内4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
4.1 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1 调查目的与设计 |
4.1.2 访谈调查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
4.1.3 问卷调查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
4.2 省内4家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医院管理者对药学人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及投入不足 |
4.2.2 培训计划不够完善 |
4.2.3 缺乏深入的药学服务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
4.2.4 培训方式过于单一 |
4.2.5 缺乏培训的效果评估 |
5.N公司对省内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对策 |
5.1 N公司对省内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的目标和思路 |
5.1.1 培训体系优化的目标 |
5.1.2 培训体系优化的思路 |
5.2 N公司对省内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的策略 |
5.2.1 提高医院管理层对培训的认识 |
5.2.2 培训需求的优化分析 |
5.2.3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
5.2.4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的管理 |
6.N公司对省内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管理制度保障 |
6.1.1 N公司对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 |
6.1.2 医院对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 |
6.2 注重培训实施中的沟通协调 |
6.3 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
6.3.1 创建学习型组织 |
6.3.2 配套制度的支持 |
7.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2)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3.1 国内文献综述 |
3.2 国外文献综述 |
3.3 研究评述 |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的基础性分析 |
1 协同治理的必然性 |
1.1 药师队伍不断壮大 |
1.2 药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
1.3 政府管理存在盲区 |
1.4 药师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
2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现状 |
2.1 协同治理的主要表现 |
2.2 协同治理的主要作用 |
3 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药师协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使协同治理效率低下 |
3.2 药师协会的定位不明确使协同作用发挥受限 |
3.3 监督机制缺失导致协同作用易失效 |
第三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1.1 科学性原则 |
1.2 全面性原则 |
1.3 可行性原则 |
1.4 综合性原则 |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选取 |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3.1 指标体系预调研 |
3.2 第一轮专家咨询 |
3.3 第二轮专家咨询及最终结果 |
4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4.1 建立结构模型 |
4.2 构造判断矩阵 |
4.3 指标权重结果 |
第四章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1 选择研究对象 |
2 指标体系的应用 |
2.1 评分说明 |
2.2 评分过程 |
3 结果分析 |
3.1 协同治理参与度方面 |
3.2 协同治理发展度方面 |
3.3 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度方面 |
3.4 协同治理目标满意度方面 |
第五章 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经验借鉴 |
1 国外药师相关协会经验借鉴 |
1.1 美国 |
1.2 英国 |
1.3 日本 |
1.4 总结 |
2 国内相关行业协会经验借鉴 |
2.1 中国医师协会 |
2.2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
2.3 总结 |
第六章 提升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1 协同治理参与方面 |
1.1 加强协会内部组织建设,做好基础保障 |
1.2 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 |
1.3 推动解决流程规范化,做好纠纷处理 |
2 协同治理发展方面 |
2.1 健全发展相关规章制度 |
2.2 推动各项服务纵深发展 |
3 协同治理机制方面 |
3.1 健全鼓励激励机制 |
3.2 完善惩戒处罚机制 |
4 协同治理目标方面 |
4.1 提升专职人员素质 |
4.2 提高沟通服务能力 |
5 强化外部保障方面 |
5.1 改变监管模式 |
5.2 健全法律保障 |
5.3 加强法制宣传 |
5.4 营造良好环境 |
第七章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与不足 |
2.1 创新之处 |
2.2 不足之处 |
3 研究展望 |
3.1 进一步加大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
3.2 不断修正评价指标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录三: 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Ⅱ)(论文提纲范文)
3 第三阶段:药学服务,创新驱动 |
3.1 现状分析 |
3.1.1 主要矛盾:回归本位,如何用药 |
(1)社会支出过大 |
(2)民众现实需要 |
3.1.2 现阶段的主要成果 |
(1)公众:安全用药的意识日益增强 |
(2)政策:推进药学服务的政策日益深化 |
1)药师法 |
2)药学服务标准化 |
3)药事服务费 |
(3)技术 |
1)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
2)药物分析技术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
3)自动化药品分包技术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
(4)学科 |
1)确立临床药学专业学制教育与培养临床药师 |
2)推动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 |
3)组建医院药学学科相关的专业学会 |
4)开展医院药学学术活动与国际交流 |
5)出版医院药学学术期刊、专着及系列培训教材 |
6)评选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
(4)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
2 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实际 |
3 基于目前临床药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改革策略 |
3.1 扩大招生规模满足现实需求, 弥补临床药学人才缺口 |
3.2 构建标准的质量评估与成熟的培养体系 |
3.3 补充针对临床药学的课程、教材和专业师资力量 |
3.4 合理设置临床实践教育 |
3.5 完善中药临床药学在培养方案 |
4 结语 |
(5)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3.4 统计学分析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服务的概念 |
2.2 服务质量概念及内容 |
2.3 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2.4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Delphi法理论 |
第三章 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
3.1 专家第一轮函询问卷设计 |
3.1.1 研究文献 |
3.1.2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
3.1.3 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 |
3.1.4 数据选取时机 |
3.1.5 各指标解读 |
3.2 专家基本情况和权威程度 |
3.2.1 专家一般情况 |
3.2.2 专家的积极性 |
3.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3 专家意见一致性及指标筛选标准 |
3.3.1 专家赋值的依据 |
3.3.2 指标筛选标准 |
第四章 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统计结果分析 |
4.1 第一轮咨询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
4.1.1 第一轮咨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1.2 第一轮咨询问卷指标条目的筛选与修改 |
4.2 第二轮咨询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
4.2.1 第二轮咨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2 第二轮咨询问卷指标条目的筛选与修改 |
第五章 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 |
5.1 药师服务质量实践评价问卷调查 |
5.1.1 药师服务质量实践评价问卷设计 |
5.1.2 药师服务质量实践评价数据选取 |
5.2 医院药师服务质量水平评价 |
5.3 制定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
第六章 结论及不足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第一轮函询问卷 |
附录2: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
附录3:应用实践问卷调查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基本属性及其必要性研究 |
二、实施现状与现存问题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核心理论依据 |
一、卫生正义理论与制度公平性研究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制度效能研究 |
三、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可行性研究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一章 基本药物制度概述:定义、发展与制度建构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内涵与功能属性 |
一、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内涵 |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功能属性 |
第二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脉络 |
一、概念引入与探索阶段(1979—2008年) |
二、制度建构与初创阶段(2009—2011年) |
三、全面实施与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
第三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成就及经验 |
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取得的成就 |
二、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经验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问题分析及其成因挖掘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供应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药品供给短缺与结构失衡 |
二、问题成因:基于供给机制的系统分析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价格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药价异常攀升且患者药负过重 |
二、问题成因:基于药品流通和报销制度分析 |
第三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使用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用药安全问题与用药失范问题 |
二、问题成因:基于质量管理、医患主体与基药目录分析 |
第四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问题取向分析 |
一、基本药物制度的协调机制问题 |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机制问题 |
三、基本药物制度的激励机制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总结 |
第一节 境外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经验总结 |
一、药品供应保障经验:采购模式规范化,供应保障制度化 |
二、药品价格保障经验:公共性药物服务,补贴式政府供给 |
三、合理使用保障经验:药品遴选契合化,队伍建设规范化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内实践探索 |
一、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国内探索:强化机制与法治建设 |
二、基本药物价格保障的国内探索:免费供应与强化管理 |
三、基本药物使用保障的国内探索:政策及执行并重并举 |
第三节 基本药物制度国内外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一、药品供应保障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二、药品价格保障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三、药品合理使用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应然取向分析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条件取向 |
一、国家的内在政治承诺与强大政治力量 |
二、法律体系对公民健康权利的天然扞卫 |
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创新基础 |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必要政策环境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路径取向 |
一、卫生正义理论与制度完善的多元化路径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制度完善的切入路径 |
三、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完善的系统性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供应目标实现路径: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到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
一、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治化进程 |
二、完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企业激励与补偿机制 |
三、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监测机制 |
四、健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补偿机制 |
五、优化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的结构性配置 |
第二节 价格目标实现路径:从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到降低居民医药负担.. |
一、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 |
二、探索基本药物免费供应 |
三、扩大基本药物覆盖范围 |
四、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机制 |
第三节 用药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 |
一、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管理 |
二、落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
三、提高基本药物遴选的合理性 |
四、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 |
五、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 |
六、构建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7)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药师的概论及发展历程 |
1.1 临床药师的概述 |
1.1.1 临床药师简介 |
1.1.2 临床药师的七种意义 |
1.2 国外临床药师的出现及发展 |
1.2.1 临床药师的出现 |
1.2.2 国外临床药师的发展 |
1.2.2.1 美国临床药师的发展 |
1.2.2.2 英国临床药师的发展 |
1.2.2.3 日本临床药师的发展 |
1.3 我国临床药师的出现及发展大事记 |
第二章 医、护、患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调查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一般材料 |
2.1.2 调查方法 |
2.2 结果 |
2.2.1 问卷回收结果 |
2.2.2 医、护、患背景资料 |
2.2.3 医师的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2.2.4 护师的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2.2.5 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管理体系的研究 |
3.1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
3.1.1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
3.1.2 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 |
3.2 完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临床药师常规工作 |
3.2.1 查房SOP |
3.2.2 PASS用药医嘱审核SOP |
3.2.3 药学咨询SOP |
3.2.4 患者健康(用药)教育SOP |
3.2.5 临床药师参与重点患者治疗SOP |
3.2.6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SOP |
3.2.7 病例讨论SOP |
3.2.8 临床药师参加会诊SOP |
3.2.9 临床药师参与科研工作SOP |
3.3 临床药学考核体系 |
第四章 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4.1 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
4.1.1 培养模式 |
4.1.2 课程设置 |
4.1.3 培训试点基地 |
4.2 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4.2.1 培养制度和体系 |
4.2.2 课程设置 |
4.2.3 师资力量 |
4.2.4 实践培训基地 |
4.3 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
4.3.1 重视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医学和药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
4.3.2 建立灵活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 |
4.3.3 加强师资培养 |
4.3.4 加强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
4.3.4.1 强化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实习 |
4.3.4.2 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过程的管理,保证实践实习质量 |
4.3.4.3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规范临床药师培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二 临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医师问卷) |
附录三 临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护师问卷) |
附录四 临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护师问卷) |
(8)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论文提纲范文)
3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与趋势 |
3.1医院药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3.1.1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困惑 |
3.1.2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地位 |
3.1.3临床药学工作的反思 |
3.2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 |
3.2.1抓紧医院药学的学科建设 |
3.2.2完善临床药学的教育体系 |
3.2.3充实医院药学的内涵 |
3.2.4开展医院药学的研究 |
3.2.5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3.2.6全面推进药学服务 |
3.2.6.1开展药学服务的标准方法 |
3.2.6.2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巧 |
3.2.6.3药学服务的实践 |
3.2.6.4药学服务在期待中前行 |
3.3医院药学学科的展望 |
3.3.1关于医院药学未来的巴塞尔宣言 |
3.3.2世界药学大会对医院药学发展的展望 |
3.3.3我国医院药学发展的展望 |
附录医院药学大事记 |
1835年 |
1957年 |
1959年 |
1964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8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9)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凸现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重要性与迫切性 |
1.1.2 国际上药学教育发展动态 |
1.1.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2.3 研究方法 |
1.2.4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历史回顾及启示 |
2.1 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 |
2.1.1 完备的Pharm.D.职业学位教育和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制度 |
2.1.2 动态发展又相对平衡的药学院校管理模式 |
2.1.3 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
2.2 美国药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
2.3 美国药学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研究 |
3.1 日本药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
3.1.1 药学教育萌芽期(1873-1879) |
3.1.2 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期(1880-1911) |
3.1.3 药学教育初步发展时期(1912-1944) |
3.1.4 药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期(1945-1960) |
3.1.5 药学教育快速发展期(1961-1983) |
3.1.6 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矛盾和争论期(1984-2004) |
3.2 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现状 |
3.2.1 学术型人才与药师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学制体系建制 |
3.2.2 药房药师、医院药师和药学院校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态势促进了药师终身学习理念和药学学生临床意识的培养 |
3.2.3 以培养高层次药剂师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教育将成为日本未来药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
3.3 比较中、日两国药学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教育现状概述 |
4.1 东南亚药学教育现状概况 |
4.1.1 药学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和新的教学路径 |
4.1.2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数量及2000,2006年药学毕业生数 |
4.1.3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药学教育体制 |
4.1.4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学院校主要课程设置情况 |
4.1.5 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药剂师考试情况 |
4.2 菲律宾的临床药学教育进展 |
4.2.1 临床药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
4.2.2 引入以"病人"为中心,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五年制教学体系 |
4.2.3 新学士学位课程和Pharm.D.课程设置的特点 |
4.3 泰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4 韩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5 新加坡的临床药学教育情况 |
4.6 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药学教育情况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印度药学人才培养趋势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 |
5.1 印度药学教育概况 |
5.1.1 印度药学教育历史简介 |
5.1.2 印度药学教育现状 |
5.2 印度药学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
5.3 印度药学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对我国药学人才培养趋势的认识 |
6.1 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概况 |
6.1.1 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时期 |
6.1.2 药学教育遭受严重破坏时期 |
6.1.3 药学教育恢复重生时期 |
6.1.4 药学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深度变革时期 |
6.2 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
6.2.1 药学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
6.2.2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大矛盾 |
6.2.3 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
6.2.4 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 |
6.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在我国建立药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6.3.1 中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 |
6.3.2 我国发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
6.3.3 我国发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规律研究 |
7.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方法 |
7.1.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概述 |
7.1.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
7.2 国内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
7.2.1 国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情况 |
7.2.2 国内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情况 |
7.3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规律研究 |
7.3.1 药师人力资源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7.3.2 美、日药剂师人力资源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偏相关分析 |
7.3.3 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 |
7.3.4 美、日两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异同比较——聚类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优化模型 |
8.1 中国药师发展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 |
8.1.1 中国药师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 |
8.1.2 影响中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偏相关性分析 |
8.1.3 建构中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8.1.4 中国药师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
8.2 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时间序列法 |
8.2.1 三国各指标同GDP的比率变化趋势对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影响 |
8.3 建立预测与控制模型 |
8.3.1 各速率变化指标的规律模型(时间序列法) |
8.3.2 建构自然状况下各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模型 |
8.3.3 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 |
8.4 药剂师数学模型软件的实现 |
8.5 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
8.5.1 运用回归分析法探求招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之间变化规律 |
8.5.2 制定药师人力培养规模发展规划 |
8.6 讨论 |
8.7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9.3 关于药学教育发展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10)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部分 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 |
1 建立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的原则 |
1.1 规范性原则 |
1.2 综合性原则 |
1.3 系统性原则 |
1.4 实用性原则 |
2 《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的确立 |
3 《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的专家调查 |
3.1 专家调查的内容 |
3.2 调查意见的处理和调查轮次的确定 |
3.3 专家遴选的标准 |
3.4 专家规模的确定 |
3.5 专家可靠性分析 |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分析 |
1 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
1.1 专家意见汇总 |
1.2 《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专家调查表》的修改 |
2 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
2.1 专家意见汇总 |
2.2 调查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临床药师的培训目标 |
2 关于目前临床药师的培训途径 |
3 关于临床药师的培训内容 |
3.1 关于法规制度 |
3.2 关于药学专业知识 |
3.3 关于临床医学知识 |
3.4 关于英语 |
3.5 关于医学信息 |
小结 |
1 本研究主要研究成果 |
2 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全国临床药师教育与实践研讨会第一轮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N公司对医院药学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以江西省四家医院为例[D]. 廖金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2]我国药师协会协同治理效果评价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 孙陈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Ⅱ)[J]. 屈建,刘高峰,朱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01)
- [4]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 王来友,袁芳. 药学教育, 2018(04)
- [5]医院药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D]. 秦静静. 郑州大学, 2018(11)
- [6]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D]. 张海涛. 苏州大学, 2018(12)
- [7]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的研究[D]. 刘丹丹.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8]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J]. 屈建,刘高峰,朱珠,孙春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17)
- [9]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 庞挺. 沈阳药科大学, 2008(10)
- [10]临床药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D]. 任浩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