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粼希,谢雁鸣,刘峘,黎元元,庄严[1](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12554例刺五加注射液用药患者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该研究为挖掘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患者的真实世界临床特征和联合用药规律,从全国共2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12 554例刺五加注射液用药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规范化分析。中老年患者使用居多,心血管内科(22.50%)和神经内科(17.92%)是主要住院科室;2008年以前单次超剂量使用者占93.77%,2011年后仅2.07%;疗程多在8~14 d(32.98%)。西医诊断前3位依次是高血压病(11.78%)、脑梗死(9.47%)、冠心病(8.15%),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肝肾亏虚证(18.59%)。临床最常联用的西药为乙酰水杨酸(51.07%)、中药为丹参注射液(9.67%),最常联合应用西药类别是钙通道阻断药(46.88%)、中药类别为祛瘀剂(93.21%),支持度最高的联合用药组合为单硝酸异山梨酯+乙酰水杨酸;出院治愈好转率高(96.81%)。结果表明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用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抗凝活血基础上兼顾基础并发疾病,且有扶正调神作用。此结果可拓展对刺五加注射液认识的广度,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较详实的真实世界依据和借鉴。
王淳,刘丽梅,宋志前,董运茁,杜智勇,宁张弛,刘元艳,刘振丽[2](2015)在《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等数据库(截至2014年9月1日)以及相关参考书目,对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15种注射液,3个处方源于经典方剂,其他源于临床或科研处方;处方组成药味均较少,单味占到60%,最多为3味药;主要针对心血瘀阻证;多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扩张冠脉等药理作用。涉及最多的中药是丹参、红参、红花,有效组分类型主要有黄酮、皂苷、醌类等,为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3](2013)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张杰敏,唐梅[4](2003)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从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病人影响的角度 ,探讨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单纯降压药物治疗不理想的焦虑病人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 ,对高血压病不同的分级、分期、年龄、病程组进行治疗后效果比较。结果 :对于伴焦虑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加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 89.74%。结论 :高血压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可以作为焦虑病人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和病因治疗用药。
王林丽,张家碧[5](2003)在《刺五加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刺五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全面总结。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资料,分类总结。结果:刺五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适应性和耐受性、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结论:作为中药药品及保健方剂,刺五加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蒋宜君,程玲,刘峘,王连心,庄严[6](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093例情志异常患者的临床应用特征及用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 093例情志异常患者的临床应用特征及用药分析。方法基于HIS数据库16家医院中使用的刺五加注射液的1 093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入院/出院病情、费用等,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结果在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情志异常的1 09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数量最多(70.45%);平均年龄为56.4岁,45~65岁患者数量最多(52.79%);西医诊断疾病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多(15.22%);中医诊断证候中,肾虚证占最多(17.31%),其次是气虚血瘀证(10.83%)、气阴两虚证(10.6%)。刺五加注射液联合1种西药和1种中药与联合1种中药和2种西药时的药物类别频数最高的均为祛瘀剂+安定药,其次是祛瘀剂+钙通道阻断药;联合2种中药和1种西药时,药物类别频数最高的是祛瘀剂+清热剂+安定药,其次是祛瘀剂+清热剂+钙通道阻断药。结论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情志异常病患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中医证候以肾虚最为多见。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情志异常联合用药广泛,中西药均占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用,以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璇[7](2020)在《毛静远教授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用药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毛静远教授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探索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1.本课题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毛静远教授治疗有效的原发性低血压病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辨证及用药规律。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百科全书(ETCM)遴选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基于Dis Ge NET、OMIM、TTD数据库查询原发性低血压病相关靶点。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交集所得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处方-靶点-疾病”网络,并借助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核心处方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研究纳入原发性低血压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91岁,平均年龄47.24岁;首诊日期多集中于6-9月份。纳入病例常见证素包括气虚、血瘀、阴虚、血虚、痰浊、火热、阳虚,证型以单纯虚证类及虚实夹杂类为主。处方用药83种,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毛静远教授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常以归脾汤加减化裁;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到9组核心组合,分别为太子参、党参、麦冬、黄精(益气养阴);酸枣仁、木香、龙眼肉、阿胶、远志(养血安神);龙眼肉、丹参、阿胶、红花(养血活血);柴胡、白芍、香附、黄芩(疏肝理气);黄连、半夏、瓜蒌皮、甘草(清热化痰);桂枝、甘草、白术、杏仁、枳壳(补助心阳);刺五加、淫羊藿、细辛、补骨脂(温养脾肾);熟地黄、山茱萸、黄柏、柴胡(育阴清热);赤芍,栀子,阿胶,柴胡,龟板(养血凉血)。2.通过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获得核心处方有效成分133个,对应靶点431个;基于Dis Ge NET、OMIM、TTD数据库查询原发性低血压病相关靶点122个,二者取交集得到33个核心处方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作用靶点,主要包括PRSS1、NOS3、ADRA1B、NR3C2、DRD1、IFNG、TNF、IL2、IL6等。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学过程498条,分子功能26条,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血管管径调节、平滑肌收缩、脂质分解代谢、激素分泌与转运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儿茶酚胺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辅酶结合、多巴胺结合、抗氧化活性及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代谢通路分析得到预测调控通路67条,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GMP-PKG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抵抗、c AMP信号通路等。结论毛静远教授临床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主,治疗多以补为法,常用归脾汤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血瘀、痰浊、火热等实邪的兼杂偏重程度,适当配伍养血、活血、行气、化痰、清热之品,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核心处方可能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GMP-PKG信号通路、色氨酸代谢、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抵抗、c AMP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刺激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及营养代谢,对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江柳庆[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近20年来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文献资料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的有关于使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文献资料中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潜在用药规律,探讨现代医家在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的用药特点及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19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文献资料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有关于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证的文献中的方药信息。运用“EXCEL表格、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6”等数据统计软件,归纳、分析、挖掘中药在使用频次、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聚类新方等方面信息。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5篇,获取方剂105首,涉及108味药物,药物总频次达1086次。使用频次占比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依次为:黄芪(9.12%)、川芎(7.37%)、当归(6.35%)、丹参(6.08%)、赤芍(4.70%)、地龙(4.24%)、党参(4.05%)、红花(3.41%)、桃仁(3.13%)、牛膝(2.85%)。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息风止痉药为使用最频繁的药物类别,药类频次占比依次为27.9%、21.17%、9.11%。药物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四气频次占比分别为43.37%、28.55%、26.43%;中药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五味占比分别为39.20%、27.04%及21.42%;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居多,归经占比分别为27.64%、18.38%和15.09%。关联规则可挖掘出7对两味药物组合,即“黄芪、地龙”“黄芪、当归”“黄芪、赤芍”“黄芪、川芎”“黄芪、党参”“黄芪、丹参”“川芎、党参”;4对三味药物组合,即“当归、川芎→黄芪”、“丹参、川芎→黄芪”、“赤芍、川芎→黄芪”、“党参、黄芪→川芎”。基于SPSS系统聚类分析,可得5个聚类新方。结论:温性、寒性、平性,甘味、苦味、辛味,肝经、脾经、心经为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用药中主要的性味、归经。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息风止痉药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中最频繁使用的药物类别。黄芪、川芎、当归、丹参、赤芍、地龙、党参、红花、桃仁、牛膝为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药物。关联规则挖掘出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中存在丰富的配伍。聚类分析可得5个聚类新方,可分别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基础方或在合并肝郁气滞、肝阳上亢、心脉瘀阻等病证中使用。
王凯欢[9](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粘成贺[10](2018)在《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制备及其睡眠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社会,人们随时面临着工作、家庭和感情等方面的挑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已经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养心安神药的研制愈发迫切。目前,治疗失眠的西药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近年来,运用中医手段治疗失眠的报道屡见不鲜,对中药方剂的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又名五加参,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刺五加的根部、茎部、叶片、果实均可食用,在产地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其嫩茎作为最佳的山野菜之一非常受辽东人们的喜爱,同时可以作为新型保健性食品的原料。刺五加嫩茎营养丰富,含有类黄酮、糖、钙、维生素C、维生素B2、钠、铁及锌、锰等微量元素。根据相关中药书籍记载,刺五加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同时可以缓解除疲劳、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起到调节等作用。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刺五加果实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皂苷提取率为检测指标成分,优化了刺五加果实的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2h、提取2次时,总皂苷的提取率最高。同时,优化了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本研究采集了长白山野生刺五加果实,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刺五加果实口服液中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鼠李糖苷等六种成分的含量,建立了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对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可知,刺五加果实口服液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占总含量的35.04%,还含有酯类成分(4.88%)及一些右旋萜二烯、匙叶桉油烯醇等倍半萜类成分。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规定要求,设计刺五加果实口服液改善睡眠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口服液能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及有效的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同时不具有直接改善睡眠功能的作用。证明刺五加果实口服液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本实验结果为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真实世界12554例刺五加注射液用药患者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数据规范化 |
1.4 分析内容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2.1.1 一般信息 |
2.1.2 入院信息 |
2.1.3 住院时间 |
2.1.4 住院费用 |
2.2 诊断信息 |
2.2.1 西医诊断 |
2.2.2 中医辨证 |
2.3 用药分析 |
2.3.1 用法用量 |
2.3.2 疗程 |
2.4 合并用药 |
2.5 西药关联规则 |
2.6 治疗结局 |
3 讨论 |
3.1 刺五加注射液临床多应用于中老年患者 |
3.2 刺五加注射液使用患者的诊断特征 |
3.2.1 多种基础疾病共存 |
3.2.2 中医证素多虚多瘀,与情志相关联 |
3.3 用量逐渐规范化 |
3.4 合并用药符合指南推荐,改善整体病情 |
3.5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3)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虚与高血压病 |
2 补肾单味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2.1 杜仲 |
2.2桑寄生 |
2.3 刺五加 |
2.4 牛膝 |
3 补肾复方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3.1 六味地黄丸 |
3.2 杞菊地黄丸 |
3.3 金匮肾气丸 |
3.4 补肾益心片 |
3.5 降压益肾颗粒剂 |
3.6 复方桑寄生钩藤颗粒 |
4 述评与展望 |
(6)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093例情志异常患者的临床应用特征及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标准化 |
1.3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入院信息 |
2.3 临床诊断 |
2.4 刺五加注射液合并用药名称和使用频数特征 |
2.5 联合用药 |
2.5.1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
2.5.2 联合用药的药理作用类型分析 |
2.6 适应证治疗结局 |
3 讨论 |
3.1 人群特征分析 |
3.2 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情志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 |
3.3 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患者合并用药与情志异常的关系 |
3.4 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
(7)毛静远教授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用药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 毛静远教授对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辨治经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筛选 |
1.3 病例纳入 |
2 研究方法 |
2.1 分析软件与方法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建立数据库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证候要素 |
3.3 证候类型 |
3.4 用药频次 |
3.5 基于关联规则的核心处方 |
3.6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 |
4 讨论 |
4.1 病例特点 |
4.2 病因病机 |
4.3 辨证要点 |
4.4 治则治法 |
4.5 用药特点 |
研究二 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核心处方组成 |
1.2 核心处方组分查询及筛选 |
1.3 核心处方人源靶点查询 |
1.4 原发性低血压病靶点检索 |
1.5 “处方-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
1.6 GO富集分析 |
1.7 KEGG分析 |
2 结果 |
2.1 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及人源靶点 |
2.2 原发性低血压病靶点 |
2.3 “处方-靶点-疾病”网络 |
2.4 基因功能注释 |
2.5 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
1 原发性低血压病定义 |
1.1 低血压诊断标准 |
1.2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及症状表现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危害 |
3.1 全因死亡率 |
3.2 心血管疾病 |
3.3 慢性疲劳综合征 |
3.4 抑郁 |
3.5 痴呆 |
4 发病机制研究 |
4.1 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
4.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5 治疗进展 |
5.1 西药治疗进展 |
5.2 中医治疗进展 |
5.3 物理疗法 |
5.4 生活习惯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案 |
1.1 研究对象 |
1.1.1 文献纳入标准 |
1.1.2 文献剔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检索 |
1.2.2 建立原始数据集 |
1.2.3 数据规范化 |
1.2.4 建立标准数据库 |
1.2.5 数据挖掘 |
研究结果 |
2.1 整体统计 |
2.1.1 用药频次统计 |
2.1.2 药类频数统计 |
2.1.3 药物四气统计 |
2.1.4 药物五味统计 |
2.1.5 药物归经统计 |
2.2 关联规则分析 |
2.2.1 高频中药组合 |
2.2.2 两味中药组合的关联挖掘 |
2.2.3 三味中药组合的关联规则挖掘 |
2.3 聚类分析 |
2.4 小结 |
讨论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基础 |
3.2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高频用药分析 |
3.2.1 单味药物功效特点 |
3.2.2 药类频数统计分析 |
3.3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性味、归经的分析 |
3.3.1 药物四气五味分析 |
3.3.2 药物的归经分析 |
3.4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高频中药组合的分析 |
3.4.1 两味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 |
3.4.2 三味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 |
3.5 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基于系统聚类下的新处方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原发性高血压西医研究进展 |
2.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中医研究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制备及其睡眠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刺五加化学成分 |
1.1.1 苷类成分 |
1.1.2 多糖 |
1.1.3 微量元素 |
1.1.4 氨基酸 |
1.1.5 其它成分 |
1.2 刺五加药理活性 |
1.2.1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
1.2.2 对脑血管的影响 |
1.2.3 对血流变的影响 |
1.2.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3 刺五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
1.3.1 刺五加注射液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1.3.2 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
1.3.3 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衰弱的作用 |
1.3.4 刺五加治疗焦虑症 |
1.3.5 刺五加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 |
1.3.6 刺五加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
1.3.7 刺五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
1.3.8 抗抑郁作用 |
第2章 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制备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 |
2.2.1 提取工艺研究 |
2.2.2 制备工艺的优化 |
2.3 讨论 |
第3章 刺五加果实口服液成分含量测定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色谱条件 |
3.2.2 溶液的配制 |
3.2.3 系统适用性 |
3.2.4 专属性实验 |
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6 进样精密度试验 |
3.2.7 稳定性试验 |
3.2.8 重复性试验 |
3.2.9 回收率试验 |
3.2.10 含量测定 |
3.3 讨论 |
第4章 刺五加果实口服液香气成分分析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方法 |
4.2.1 样品制备 |
4.2.2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
4.2.3 测定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5章 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睡眠功能的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样品 |
5.1.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条件 |
5.1.3 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剂量选择 |
5.2.2 直接睡眠实验 |
5.2.3 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 |
5.2.4 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 |
5.2.5 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 |
5.2.6 结果判定 |
5.3 结果 |
5.3.1 直接睡眠作用 |
5.3.2 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 |
5.3.3 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 |
5.3.4 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 |
5.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真实世界12554例刺五加注射液用药患者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分析[J]. 孙粼希,谢雁鸣,刘峘,黎元元,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5)
- [2]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研究概况[J]. 王淳,刘丽梅,宋志前,董运茁,杜智勇,宁张弛,刘元艳,刘振丽. 中草药, 2015(15)
- [3]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3)
- [4]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 张杰敏,唐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12)
- [5]刺五加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进展[J]. 王林丽,张家碧. 中国药业, 2003(04)
- [6]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093例情志异常患者的临床应用特征及用药分析[J]. 蒋宜君,程玲,刘峘,王连心,庄严.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3)
- [7]毛静远教授辨治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用药特点分析[D]. 张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D]. 江柳庆.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刺五加果实口服液的制备及其睡眠功能的研究[D]. 粘成贺.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