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

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

一、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孟国,韩志远,李文丹,许婷[1](2019)在《伶仃洋滩槽演变与水沙环境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珠江口伶仃洋是一个地貌独特、水沙条件复杂、具有重要航运功能的河口湾,其滩槽演变和水沙环境研究既有科学意义又有工程意义。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珠江口伶仃洋滩槽演变与水动力泥沙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伶仃洋的范围界定、成因、水下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水域变化、滩槽演变及发展趋势、水动力泥沙运动特征及各种水沙现象、水动力泥沙环境模拟研究、治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等,以期对伶仃洋滩槽演变、水沙环境及开发治理研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华厦,蓝尹余,黄惠明,王义刚[2](2019)在《水沙数学模型的认知与建立》文中认为针对模型认知、选取、网格划分、参数设定、模型率定和验证等方面对水沙数学模型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常见误区。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应当以能够反映客观物理过程为出发点,模型使用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水流泥沙基础知识,充分了解研究区域的水流泥沙运动情况,合理高效建模。

徐润刚,王思超,解鸣晓,韩志远,许婷[3](2019)在《深圳港西部港区航道水动力及泥沙回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2014~2016年实测航道底高程数据对比,铜鼓航道现状主槽内断面平均年淤强在0.23~1.52m/a之间。数学模型试验成果反映出,二期航道工程建设后大部分航段的轴线与涨落潮流主流向夹角较小,垂向无不良回流与乱流,除口门段和转弯段外,大部分航段横流小于0.50 m/s。百年一遇洪水和强台风作用下,均未形成碍航性骤淤。

徐红娟[4](2018)在《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通航能力研究》文中认为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是进入宁波-舟山港中部水域唯一的大型船舶通航通道,是进出宁波—舟山港的主要门户。近年来,随着宁波—舟山港的飞速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不断加强,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的通航压力日益增大,目前航道的通航能力已难以满足未来航道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其通航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于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推动宁波—舟山港进一步发展,促进浙江沿海经济和区位经济的不断发展。航道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且外界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航道通航能力的计算存在很大的困难,且其计算方法仍不完善。本文基于对国内外航道通航能力的研究分析,结合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最大单船通航能力、交通容量和航道每潮通航能力三个方面确定航道通航能力。同时,本文结合《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确定了以航道有效宽度、航道通航水深、乘潮历时和锚地尺寸为评定指标的通航尺度评估模型。文章首先针对航道通航能力,从内河航道和海上航道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研究方法,并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文条件、锚地状况和航道通航天数五个方面对虾峙门口外海域航道环境进行了介绍分析。其次,本文从实际研究意义出发,对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及相关港口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港口吞吐量、航道货运量、通航船舶船型和船舶通过量进行了研究预测。再次,文章从多方面构建了航道通航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开发了“航道通航能力评估系统”,简化评估过程中的繁复运算。最后,文章根据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现状资料结合评估系统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确定了现状航道通航能力,加以总结分析,并针对现状航道存在的通航水深及锚地尺寸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探究了航道通航能力的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可供大型船舶通航航道通过能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磊[5](2015)在《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冲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道,作为连接港口内外的纽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通道,在港口建设和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世界上许多港口和航道都遭受着泥沙淤积问题,不得不通过整治和维护疏浚来保持需要的水深。本文模拟计算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的地形冲淤,分析泥沙输移特征,探讨潮流、波浪和风等动力因素及工程因素对冲淤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运用Delft3D软件建立黄茅海河口湾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水位、流速、流量和含沙量验证后,对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的洪、枯季地形冲淤进行模拟计算。(2)计算结果显示,冲淤分布规律与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密切相关。无论洪季还是枯季,冲刷范围均呈带状分布于大芒岛-三角山-南水岛峡口和荷包岛-高栏岛峡口间的主流带区域,淤积发生在冲刷带两侧。洪、枯季均以淤积为主,但洪季淤积更严重,枯季冲刷更严重。电厂航道沿程淤积强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洪、枯季最大淤强分别为0.89m/年和0.81m/年,全段航道沿程平均淤强分别为0.59m/年和0.49m/年。(3)统计各峡口断面的泥沙输移量:洪季计算时段内,从三角山-南水岛、大芒岛-三角山、荷包岛-高栏岛和荷包岛-大芒岛4个断面向高栏港水域输入泥沙体积比为2.9:9.2:8.5:1,输出泥沙体积比为0.5:1.1:1.9:1;枯季计算时段内,从这4个断面输入泥沙体积比为10.8:26.3:11.2:1,输出泥沙体积比为1.5:2.6:2.9:1.大芒岛-三角山-南水岛和荷包岛-高栏岛峡口是高栏港水域泥沙输移的主要通道。(4)探讨潮流、波浪和风对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冲淤的影响,发现波浪对冲淤的影响较为明显。(5)防波堤能够有效降低电厂航道的最大淤强和平均淤强,对电厂航道起到了显着的减淤效果。随着防波堤长度加长,减淤效果逐渐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渐降低。能否通过加长防波堤来进一步降低电厂航道的泥沙淤积强度、缓解航道泥沙淤积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论证。

张心凤[6](2014)在《黄茅海水域河床长期演变趋势预测》文中认为针对黄茅海河口区波流相互作用显着、泥沙运动复杂及空间结构明显等特点,联合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平面二维动边界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在分析实测资料、设计水沙系列、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黄茅海水域长期演变的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a后,黄茅海西滩淤积,滩体向东南方向扩展,大襟岛西北侧-2、-3m等高线外移明显,-5m等高线在大襟岛北端向东扩展约1 400m;拦门沙中央沙体不断淤高,且滩面向南偏东向推移,-5m等高线在中口向南偏东扩展约2 300m;东部浅滩发展趋缓,-3m等高线南端向南淤长,西侧略有蚀退,东侧略有淤长;湾口岛影区域逐渐淤浅,大杧-荷包间-5m等高线向东西两侧明显外移,高栏岛南侧-10m等高线外移约1 200m,变化较为明显.预测成果与资料分析反映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滩槽发育延伸方向和发育速率与近期实测资料分析的演变规律基本吻合.

张心凤,李越[7](2014)在《银湖湾A区围垦规划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边界拟合坐标系下的潮流基本方程和泥沙连续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二维动边界非恒定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波浪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银湖湾A区滩涂围垦规划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湖湾A区滩涂规划方案实施后,对黄茅海整体流速、流态、冲淤影响不大。从潮流泥沙角度考虑,该滩涂围垦规划是可行的。

贾雨少,何杰,辛文杰[8](2011)在《铜鼓航道冲淤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铜鼓航道地理位置及水流泥沙条件。根据2008—2009年铜鼓航道5次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结合铜鼓海区水文泥沙环境,从航道沿程水深变化、航道冲淤分布、航道回淤量和断面形态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航道的时空冲淤分布特点,并计算了铜鼓航道的年回淤量和平均年淤积强度。得到如下结论:铜鼓航道年平均回淤量为573万m3,平均年淤强为0.82 m,并且回淤呈现"洪季多淤、枯季少淤"和"主槽回淤较多、边坡回淤较少"的特点。

卢素兰,蒋星科,吴琼[9](2011)在《河口区重大工程活动对河床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应用一、二维联解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和局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选取合适的水文条件,模拟分析河口区重大工程活动对河口滩槽演变乃至上游口门输沙等宏观水沙条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研究思路和成果是合理可取的,既可从宏观上把握工程活动的基本影响,又能较为详细地反映工程水域河床的具体变化,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孙子宇,谢世楞,田俊峰,刘学勇[10](2010)在《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离岸深水港建设的迫切需要,项目按照四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研究,旨在系统研究离岸深水港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港口工程向离岸、大型、深水建设方向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综合品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促使我国筑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二、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伶仃洋滩槽演变与水沙环境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伶仃洋的范围界定
2 伶仃洋的成因分析
3 伶仃洋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4 伶仃洋水域变化、滩槽演变及发展趋势
    4.1 伶仃洋水域变化
    4.2 伶仃洋的滩槽演变
        4.2.1 滩槽演变的因素
        4.2.2 百年滩槽演变
        4.2.3 海底冲淤变化特征
    4.3 伶仃洋的演变发展趋势
5 伶仃洋水沙运动特征
    5.1 径、潮流对比与河口咸淡水混合类型
    5.2 径流与输沙
    5.3 潮汐与潮流
    5.4 波浪
    5.5 泥沙来源、运动形式及控制因素
    5.6 泥沙沉积、表层沉积物及泥沙运移趋势
    5.7 与泥沙运动有关的水沙现象
        (1)双向射流:
        (2)横向环流:
        (3)盐度高度层化:
        (4)浑水分界线:
        (5)逆时针方向余流环流:
        (6)陆架水(亦称高盐陆架水):
        (7)河流淡水:
        (8)河口冲淡水(亦称混合水):
        (9)咸潮(亦称咸水、咸害):
        (10)盐水楔:
        (11)泥沙絮凝:
        (12)滞留点:
        (13)最大浑(混)浊带:
        (14)锋:
        (15)浮泥:
        (16)横向动量平衡线:
    5.8 港口航道淤积
    5.9 伶仃洋河口湾的动力体系和河口过程
6 伶仃洋水沙环境的模拟研究
    6.1 数学模型
    6.2 物理模型
7 伶仃洋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7.1 伶仃洋的治理
    7.2 伶仃洋的开发利用
8 研究展望
9 结语

(2)水沙数学模型的认知与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认知
2 模型分类与选择
3 网格划分与插值
4 模型参数设定
    4.1 底部摩阻
    4.2 临界切应力
    4.3 沉速
5 模型率定和验证
6 建模其他注意事项
7 结束语

(3)深圳港西部港区航道水动力及泥沙回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工程方案概况
2 工程海域水动力泥沙环境
    2.1 地形地貌特征
    2.2 径流与输沙
    2.3 潮汐与潮流
    2.4 含沙量
    2.5 航道回淤现状
3 航道内流态及横流特征
4 航道内泥沙回淤计算分析
    4.1 正常条件下航道回淤特征
    4.2 百年一遇洪水作用下航道回淤预测分析
    4.3 强台风作用下航道回淤预测分析
5 结语

(4)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通航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道通航能力研究
        1.3.2 相关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虾峙门口外海域航道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点
    2.3 水文特征
    2.4 锚地现状
    2.5 航道通航天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发展需求
    3.1 航道及港口现状
        3.1.1 航道工程现状
        3.1.2 航道货运量现状
        3.1.3 航道通航船舶现状
        3.1.4 港口现状
    3.2 港口发展规划
    3.3 航道及港口相关预测
        3.3.1 港口吞吐量预测
        3.3.2 航道货运量预测
        3.3.3 航道通航船型预测
        3.3.4 航道船舶通过量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道通航能力评估模型
    4.1 通航能力评估模型
        4.1.1 通航尺度评估模型
        4.1.2 基于交通容量的单向航道通航能力评估模型
        4.1.3 每潮通航能力评估模型
    4.2 航道通航能力评估系统设计
        4.2.1 主要功能
        4.2.2 工作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道通航能力评估
    5.1 通航尺度评估
        5.1.1 通航船型尺度
        5.1.2 航道有效宽度评估
        5.1.3 航道通航水深评估
        5.1.4 乘潮历时评估
        5.1.5 锚地尺度评估
    5.2 基于交通容量的单向航道通航能力评估
    5.3 每潮通航能力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高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通航能力对策
    6.1 挖深疏浚航道
    6.2 规划扩建锚地
    6.3 完善助航设施
    6.4 加强安全管控
    6.5 坚持航道养护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冲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珠海电厂水域自然条件概述
    2.1 珠海电厂及高栏港简介
    2.2 水文条件
        2.2.1 径流
        2.2.2 潮流
        2.2.3 波浪
        2.2.4 风
    2.3 泥沙条件
    2.4 人类活动
    2.5 冲淤演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Delft3D模型简介
        3.1.1 网格
        3.1.2 FLOW模块
        3.1.3 WAVE模块
        3.1.4 SED模块
        3.1.5 MOR模块
    3.2 模型的建立
        3.2.1 计算范围
        3.2.2 地形
        3.2.3 网格
        3.2.4 开边界
        3.2.5 主要参数
    3.3 上游河道概化
    3.4 模型的验证
        3.4.1 水位验证
        3.4.2 流量验证
        3.4.3 流速验证
        3.4.4 含沙量验证
        3.4.5 地形冲淤合理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冲淤计算及泥沙输移分析
    4.1 电厂航道附近水域冲淤
        4.1.1 等深线变化情况
        4.1.2 冲淤量统计
    4.2 珠海电厂航道冲淤
    4.3 泥沙输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力因素及工程因素对冲淤的影响
    5.1 动力因素分析
        5.1.1 潮流
        5.1.2 波浪
        5.1.3 风
    5.2 工程因素的影响
        5.2.1 防波堤对水流和泥沙环境的影响
        5.2.2 防波堤对电厂航道及其附近水域冲淤的影响
        5.2.3 防波堤长度对电厂航道减淤效果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黄茅海水域河床长期演变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1.1 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1.2 泥沙连续方程
    1.3 河床变形方程
    1.4 波浪方程
    1.5 曲线网格的生成
    1.6 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2 计算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2.1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2.2 絮凝
    2.3 冲淤系数
    2.4 挟沙能力
    2.5 计算水沙条件设计
3 模型验证
    3.1 潮流、含沙量验证
    3.2 冲淤验证
        3.2.1 浅滩冲淤验证
        3.2.2 深槽冲淤验证
4 中长期演变预测
    4.1 预测方法
    4.2 预测条件
    4.3 滩槽长期演变预测分析
5 结语

(7)银湖湾A区围垦规划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2数学模型的建立
    2.1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2.2泥沙连续方程
    1.3 河床变形方程
    1.4 正交曲线网格的生成
    1.5 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1.6 相关项处理
        1.6.1 絮凝
        1.6.2 冲淤系数
        1.6.3 挟沙能力
2 模型验证
    2.1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2.2 验证资料
    2.3 验证结果与分析
3 滩涂围垦规划方案研究
    3.1 流速、流态变化分析
    3.2 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4 结语

(8)铜鼓航道冲淤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铜鼓海区自然环境
    1.1 地理位置
    1.2 潮汐潮流
    1.3 含沙量及泥沙运动
2 航道冲淤计算
    2.1 数据采集
    2.2 航道沿程水深变化
    2.3 航道回淤分析
        2.3.1 航道沿程冲淤分析
        2.3.2 航道回淤量计算与分析
        2.3.3 航道断面形态变化
3 结论

(9)河口区重大工程活动对河床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由来
2 模型建立和验证
    2.1模型构建
        2.1.1一维网河区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1) 模型控制方程
        2) 计算方法
        2.1.2二维河口区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1) 控制方程
        2) 计算方法
        2.1.3一、二维联解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2.2 模型验证
3 模型应用
    3.1 工程简述
    3.2 工程建设对口门输沙量的影响
    3.3 工程建设对冲淤的影响
4 结语

四、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伶仃洋滩槽演变与水沙环境研究进展[J]. 李孟国,韩志远,李文丹,许婷.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5)
  • [2]水沙数学模型的认知与建立[J]. 华厦,蓝尹余,黄惠明,王义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2)
  • [3]深圳港西部港区航道水动力及泥沙回淤研究[J]. 徐润刚,王思超,解鸣晓,韩志远,许婷. 港工技术, 2019(02)
  • [4]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通航能力研究[D]. 徐红娟.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5]珠海电厂航道及附近水域冲淤研究[D]. 朱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6]黄茅海水域河床长期演变趋势预测[J]. 张心凤.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5)
  • [7]银湖湾A区围垦规划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J]. 张心凤,李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8)
  • [8]铜鼓航道冲淤变化分析[J]. 贾雨少,何杰,辛文杰. 水运工程, 2011(03)
  • [9]河口区重大工程活动对河床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卢素兰,蒋星科,吴琼. 广东水利水电, 2011(02)
  • [10]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J]. 孙子宇,谢世楞,田俊峰,刘学勇. 中国港湾建设, 2010(S1)

标签:;  ;  

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