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忠[1](2021)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文中指出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当数学知识的难度、综合度整体提高,并有较强的衔接性时,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策略有:进行有效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适时点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预留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郑琳湘[2](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文中认为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要求方向相一致。生本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情感需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创造良好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现如今,不少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生本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生本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M地区为例,对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生本教学的评价情况、生本教学的效果、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五个方面。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存在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缺少学生自主评价、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九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学校开展生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建立生本激励制度,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自评策略。本研究有助于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解决生本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本教学实施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刘星星[3](2021)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基础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正推行并落实学本式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团队学习为平台,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理论介绍与应用效果的探讨,缺少有关应用的系统研究,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性价值,更具有实践性意义。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和小学高段学生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经验和一线教师具体实施建议,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问题教学理论和生本教育理念,提出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高段数学学科教学的应用原则、应用模式和应用策略,并且归纳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用原则为“教学指导启发性”、“教学活动发展性”和“评价方式多样性”。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丰富资源支持”、“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明确学生讨论交流任务”、“教师深入小组实时监督”、“教师及时对学生评价”、“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及时点拨”、“教师提出明确汇报要求”、“评价要多样化贯穿全过程”“问题设计有梯度”、“问题设置要联系生活实际”何“教师提供资源具有启发性”应用策略。本研究运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而且验证了提出的应用原则、应用模式、应用策略及需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而且为一线教师在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帮助,对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张素源[4](2021)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指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教会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学的重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对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系统认识,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策推动下,薄弱高中的办学条件在硬件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教学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地,薄弱高中的数学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薄弱高中数学学科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这也正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在Z中学大力推行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之际,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了高效“6+1”课堂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特点及各个环节的实施细节。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该模式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期改变数学课堂沉闷和低效率的教学现状。围绕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该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该如何实施?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契合Z中学薄弱高中的学情?新课堂模式在应用中存在哪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笔者进行一系列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解决“6+1”课堂模式在数学课堂中该如何实施的问题,笔者认真研究数学概念课、数学建模课、数学习题课三种课程类型的区别和联系,并在全面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精心设计出三类课程实施案例,详细展示应用“6+1”课堂模式在不同数学课程类型中进行教学的实施细节和实施要领,为该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其次,为了检验“6+1”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在实验班根据设计好的三类课程案例,按照“6+1”课堂模式进行授课,而在对照班则延续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为了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坚持全程保密、课程内容一致、教学进度统一等原则。实验完成后,笔者从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和数学学习观两个维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6+1”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薄弱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以及数学学习兴趣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第三方面,为了探索“6+1”课堂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针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从“导学案”的使用和“6+1”课堂模式应用现状两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周晶[5](2021)在《“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S市M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是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发展,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项目学习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践性、探索性、自主性、合作性、社会性有利于将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观迈向多元,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项目学习教学的学校不多,可参考经验较少,开启项目学习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实践研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做出的有益尝试。本文是对M中学已有项目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改进实践,通过对教学改进的案例进行分析,积累教学资源和经验。深入研究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的效果,旨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提供新思路,为推动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实践经验。本研究以S市M中学为例,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首先详述了项目学习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然后对M中学实施项目学习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项目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生课堂参与度、团队互助方面有优势;在项目设置、小组建设、教学评价、学校支持等方面仍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措施。为继续提升M中学项目学习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研究者立足于M中学教学现状,结合教学改进措施,设计教学改进方案,并在两学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改进实践,呈现项目学习教学改进后的课堂案例。针对案例分析总结改进教学在项目设置、小组建设、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具有的优势。最后结合学生成绩、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教学,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效果显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学习教学是可行的,项目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和更好落实,不仅需要教师对项目设置的科学设计、对小组建设精心指导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努力。
余深柳[6](2020)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紫阳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已由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发生演变,由传统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本,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帮助,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因此经过大量的实践应用,发现了导学案这一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由于笔者所任教的紫阳中学也在近几年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自制教学,依据自己亲身经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高中数学课堂中导学案使用的有效策略,通过实例展示探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策略,优化教师的教学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与案例展示找寻在现阶段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采用的是文献综述法、案例展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整理,初步了解了导学案教学模式产生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是对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包括教学模式的分类、导学案的概念和分类、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以笔者所任教的紫阳中学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不同层次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同一知识点编制导学案并应用在不同层次的班级,然后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并展示案例,寻其各自的特点。然后通过案例展示,比较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紫阳中学不同层次班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展现出的不同之处,再通过访谈相关老师和学生来总结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紫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传统教学模式和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数据的相关分析,归纳导学案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然后依据对老师和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总结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五部分则是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反思所存在的问题。
袁莉[7](2020)在《“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标的拓展,教育逐渐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此,宜川中学创新出“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为顺应新课标的改变.开展了实践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了“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了一部分国内外学者对自学模式的研究;阐述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了“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是由哪些环节构成以及模式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展示了宜川中学的数学课堂,首先介绍了该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然后结合宜川中学数学教师的一个课例来更好的理解此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课堂的特点.第四部分是实践研究和分析,这一部分是作者在充分认识“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将实习学校初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通过实验教学案例进一步说明新模式下的课堂操作流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通过对该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确定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发现,“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自主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所提高.从教学结果来看,增加了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同时,本文提出了运用“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并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郝慧[8](2020)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普通高中的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围绕问题探索解决措施并从中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情况预设生成驱动问题,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综合素质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调查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与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并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与教学实践当中,测试其应用效果。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问题驱动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特征,并论述总结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问题教学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现状,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所得数据,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实习经验,总结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时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及特征,梳理了高中数学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提出了问题驱动法的应用策略,根据存在问题与所提策略设计问题驱动的典型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测试其应用效果。本文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白乐乐[9](2020)在《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着诸多优秀的教育智慧.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应用于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将极大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借助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应用情况,并据此讨论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其次,本文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演变和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为“孔子的教育智慧”、“《学记》中的教育智慧”和“书院教育中的教育智慧”,并对此三类教育智慧进行了具体阐述.接着论文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四方面的应用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别就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根据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进一步揭示了研究的必要性,为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最后,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能力培养、树立正确教师观和优化师生关系,并对每一部分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王玥[10](2020)在《“模块整体”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设计以“整式”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各类型人才新需求,与之相适应的是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随机派位入学和无差异化分班使得七年级学生入学后一个班内学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提出来新的挑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模块整体”教学模式运用于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能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创造意识养成。研究分为以下步骤:在“模块整体”三层六步教学设计理念下,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初中数学的学科特色,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整合教材的建议;根据整合后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案、学案题目,进行模块整体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模块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整式”一模块为例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实施“模块整体”教学模式能促进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发展,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学习重点,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1)杜绝单课时备课,整体把握模块内容。(2)采用分层教学,提倡按步实施。(3)均衡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各维度创造意识。(4)注重师生课后交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二、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的特点 |
1. 数学知识的难度整体提高 |
2. 数学知识的综合度整体提高 |
3. 数学知识的衔接性较强 |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1. 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 教师未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
3.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
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
1. 进行有效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
2. 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3. 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
4. 进行适时点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
5. 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
6. 预留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
四、结语 |
(2)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 |
二、生本教学 |
三、小学数学生本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生本教育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问卷编制及内容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 |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 |
三、生本教学评价情况 |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效果 |
五、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认识方面的问题 |
一、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 |
二、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
一、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 |
二、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
三、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第三节 生本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
一、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
二、缺少学生自主评价 |
第四节 学校对生本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
一、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 |
二、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学校方面 |
一、学校对教师进行生本培训,深入教师认识 |
二、学校开展生本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认识 |
三、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
四、学校建立生本教学激励制度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一、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 |
二、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
三、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
五、注重引导学生自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现代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 |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
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实验研究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段 |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后现代主义学习评价理论 |
三、问题教学理论 |
四、生本教育理念 |
第三章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
一、教学指导的启发性原则 |
二、教学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原则 |
第二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 |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图 |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
第三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
一、“问题发现环节”应用策略 |
二、“问题生成环节”应用策略 |
三、“问题解决环节”应用策略 |
四、“问题拓展环节”应用策略 |
第四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提供启发性指导,促进问题解决 |
二、加强课堂讨论纪律管理,优化讨论环境 |
三、合理设置学习单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
第五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分析 |
第四章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践方案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对象 |
三、实践模式 |
四、实践过程 |
第二节 测量工具的设计 |
一、数学测试卷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
三、访谈提纲设计与编制 |
第三节 实践结果与分析 |
一、数学成绩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
二、调查问卷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实践结论 |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数学教学目标达成 |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
四、“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五章 研究结论、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薄弱学校的弊端 |
1.1.2 新课改的新要求 |
1.1.3 数学的学科特点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及对象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 |
2.1.1 “高效课堂模式”检索结果分析 |
2.1.2 “薄弱学校”检索结果分析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 |
2.2.2 关于薄弱学校的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 |
2.3.2 关于薄弱学校的研究 |
第3章 高效“6+1”课堂模式概述 |
3.1 高效“6+1”课堂模式的产生背景 |
3.2 高效“6+1”课堂模式的内涵 |
3.3 高效“6+1”课堂模式的主要环节 |
3.4 高效“6+1”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
3.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4章 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
4.1 设计原则 |
4.1.1 情境性原则 |
4.1.2 问题性原则 |
4.1.3 探究性原则 |
4.1.4 概括性原则 |
4.2 教学设计案例 |
4.2.1 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 |
4.2.2 数学建模课教学设计案例 |
4.2.3 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
第5章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与实施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过程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1 入学、期末成绩分析 |
5.2.2 数学学习态度分析 |
5.2.3 数学能力测试分析 |
第6章 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6.1 调查方案设计 |
6.1.1 调查目的 |
6.1.2 调查对象 |
6.1.3 调查方法 |
6.2 调查结果分析 |
6.2.1 导学案使用情况分析 |
6.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6.2.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6.2.4 调查总结 |
6.3 优化策略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7.1 结论与启示 |
7.2 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高中数学课上有关“导学案”问卷调查 |
附录 B 薄弱高中数学“6+1”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数学教师对高效“6+1”课堂模式的认知访谈提纲 |
附录 D 实验研究成绩对照表 |
附录 E 高一期末试卷 |
附录 F 数学能力测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S市M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
(二)新课程改革为项目学习教学提供保障 |
(三)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项目学习的理论概述 |
一、项目学习的概述 |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 |
(二)项目学习的特征 |
(三)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 |
(四)项目学习的实施步骤 |
二、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四)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第二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的现状分析 |
一、开展的现状 |
二、取得的成效 |
三、存在的问题 |
四、解决的措施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教学改进的实例分析 |
一、教学改进的目标 |
二、教学改进的准备 |
三、教学改进的方案设计 |
四、教学改进的实例展示及分析 |
(一)案例1《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 |
(二)案例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三)案例3《勾股定理》 |
(四)案例4《直觉的误导》 |
第四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效果分析 |
一、数学成绩变化及效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分析 |
三、学生学习能力情况的变化与分析 |
(一)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三)学习目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
(四)自学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的结论与改进策略 |
一、研究的结论 |
(一)项目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二)项目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教学改进促进项目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提升教学效果 |
二、改进策略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校层面 |
(三)社会层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紫阳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对象 |
第二章 导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
2.1 教学模式的概念 |
2.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 |
2.3 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
2.4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
2.5 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
第三章 紫阳中学数学课堂“导学案模式”的实施 |
3.1 实验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3.1.1 学情分析 |
3.1.2 导学案设计 |
3.1.3 导学案课堂实施案例 |
3.1.4 实验班导学案的编写特点和使用分析 |
3.2 重点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3.2.1 学情分析 |
3.2.2 导学案设计 |
3.2.3 导学案课堂实施案例 |
3.2.4 重点班导学案的编写特点和使用分析 |
3.3 艺体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3.3.1 学情分析 |
3.3.2 导学案设计 |
3.3.3 导学案课堂实施案例 |
3.3.4 艺体班导学案的编写特点和使用分析 |
第四章 紫阳中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
4.1 期末成绩对比分析 |
4.1.1 实验班期末数学成绩对比 |
4.1.2 重点班期末数学成绩对比 |
4.1.3 艺体班期末数学成绩对比 |
4.2 高考结果对比分析 |
4.3 访谈反馈分析 |
4.3.1 学生访谈分析 |
4.3.2 老师访谈分析 |
4.4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查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7)“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研究 |
2.1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构成 |
2.2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4 自主学习理论 |
2.2.5 合作学习理论 |
第三章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及其特点 |
3.1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
3.1.1 自主学习 |
3.1.2 讨论展示 |
3.1.3 检测小结 |
3.2 宜川中学初中数学课例 |
3.3 “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下数学课堂的特点 |
第四章 初中数学“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方法及对象 |
4.3 实验测评工具 |
4.4 实验过程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5.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
4.5.2 学生调查情况分析 |
4.5.3 学生课堂情况分析 |
4.6 实验教学案例 |
4.6.1 学案设计 |
4.6.2 教学设计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班、对照班成绩统计表 |
附录二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8)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新课改的需要 |
1.1.3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优势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3.4 统计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
2.1.1 问题与数学问题 |
2.1.2 问题驱动 |
2.1.3 问题驱动教学法 |
2.2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
2.2.1 以问题为主线 |
2.2.2 以学生为主体 |
2.2.3 以教师为主导 |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人本主义理论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2.3.3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论 |
2.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设计编制与发放 |
3.4 学生问卷数据信效度分析 |
3.5 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3.5.1 数学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
3.5.2 问题设计评价调查分析 |
3.5.3 教学开展评价调查分析 |
3.5.4 课后评价调查分析 |
3.6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6.1 存在的问题 |
3.6.2 原因分析 |
第4章 问题驱动教学应用的原则、特征、步骤、策略 |
4.1 驱动问题的设计原则 |
4.2 驱动问题设计的特征 |
4.3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
4.4 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
4.4.1 课前准备阶段的策略 |
4.4.2 问题设计阶段的策略 |
4.4.3 问题解决阶段的策略 |
第5章 问题驱动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对象及过程 |
5.2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
5.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2 学生成绩分析 |
5.3 实验中的典型案例 |
5.3.1 案例一:函数的单调性 |
5.3.2 案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1.1 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应用现状 |
6.1.2 问题驱动应用的原则、特征、步骤、策略 |
6.1.3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实践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理论概述 |
2.1 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演变 |
2.2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主要内容 |
2.2.1 孔子的教育智慧 |
2.2.2 《学记》中的教育智慧 |
2.2.3 书院教育中的教育智慧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3.1 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
3.2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
3.3 推动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发展 |
3.4 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
第四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 |
4.1.2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4.1.3 调查问卷分析 |
4.2 访谈调查 |
4.2.1 访谈内容 |
4.2.2 访谈调查分析 |
4.3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3.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2 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5.1 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
5.1.1 提升数学教学过程理念 |
5.1.2 提升数学教学价值理念 |
5.2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
5.2.1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
5.2.2 启发诱导,适时点拨 |
5.2.3 循序渐进,科学教学 |
5.2.4 温故知新,深化创新 |
5.2.5 长善救失,因势利导 |
5.2.6 豫时孙摩,及时施教 |
5.3 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5.3.1 锲而不舍,专心致志 |
5.3.2 独立自主,质疑问难 |
5.3.3 举一反三,勇于创新 |
5.3.4 课内课外,藏息相辅 |
5.4 促进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
5.4.1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
5.4.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5.5 优化师生关系 |
5.5.1 尊师爱生,和谐共处 |
5.5.2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
5.6 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
5.6.1 教学案例设计 |
5.6.2 教学案例分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10)“模块整体”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设计以“整式”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 |
2.1 文献综述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3 理论依据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变量 |
3.5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初中“模块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
4.1 模块整合 |
4.2 “模块整体”教学的操作程序 |
第五章 基于“模块整体”的教学设计 |
5.1 “整式”模块的知识整合 |
5.2 “整式”模块的教学设计 |
第六章 实践研究 |
6.1 教学实录示例 |
6.2 学业成绩的比较分析 |
6.3 创造力调查比较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7.3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前测后测相关数据 |
附录2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评调查问卷 |
附录3 威廉斯创造力调查问卷相关数据 |
致谢 |
四、数学教学中的“点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 王建忠. 成才之路, 2021(35)
- [2]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D]. 郑琳湘.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星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素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项目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S市M中学为例[D]. 周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紫阳中学为例[D]. 余深柳. 西南大学, 2020(05)
- [7]“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袁莉. 延安大学, 2020(12)
- [8]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郝慧.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9]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分析[D]. 白乐乐. 延安大学, 2020(12)
- [10]“模块整体”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设计以“整式”教学为例[D]. 王玥.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