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S定位导航和授时产品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杨君琳,杨静帆,张文清[1](2021)在《外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与启示》文中指出一、前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之相关的卫星导航产业一直是备受全球关注的战略产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迅猛,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直接相关的增值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预期未来还将维持稳定增长。相关国家不断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以期能够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在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转型的今天,研究相关外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性意义。
陈天扬[2](2020)在《中小型北斗终端制造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是重点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已经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正处于持续高发展时期。随着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化的发展,行业之间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北斗产业链主要由北斗基础产品、芯片、手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构成。北斗终端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主要有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合众思壮、中海达等上市公司,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已占北斗终端行业的绝大部分,其它中小型北斗相关科技公司市场占有率较小,企业的竞争力远不及北斗星通等大中型企业。TH科技公司是若干个北斗研发生产中小型制造企业之一,TH科技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采用 PEST(政治 Politics、经济 Economy、社会 Society、技术 Technology)方法分析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终端制造企业宏观市场环境,接着运用了 SWOT(优势 Strengths、劣势 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 Threats)分析 TH 科技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这四个方面对TH科技公司进行微观分析,然后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来确定TH科技公司的STP(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标市场Targeting、市场定位Positioning)战略分析,然后基于STP分析来确定TH科技公司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策略。本论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主要以PEST+SWOT+STP+4P对TH科技公司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制定TH科技公司的营销策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的各企业之间激烈竞争背影下,TH科技公司正面对巨大机遇和挑战,通过优化企业的营销战略及策略,希望能使TH公司在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使企业更好的快速发展。
郑丽彬[3](2020)在《简易船载导航仪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而美国GPS在船舶上的广泛应用对船舶交通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国自1994年开始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通信授时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船舶领域,北斗船载导航仪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与GPS相比,它在产品种类、数量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随着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我国即将迎来北斗导航产品研发的黄金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本文面向小型船舶,设计并制作一台简易船载导航仪,具有实时显示船舶经纬度、航速、航向、可见卫星颗数、定位精度等信息的功能,并且还能作为电子海图的外接导航设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导航仪总体功能的设计。分析并确定导航仪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了合适的GPS/北斗双模定位导航模块ATGM332D、主控器STC12C5A16S2单片机、稳压芯片LM2576S5.0和液晶显示屏CJT04301。(2)导航仪硬件电路的设计。利用单片机采集、解析和处理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并驱动液晶屏显示处理后的定位数据;设计了卫星定位电路、主控器外围电路及稳压电路,选择了合适的串口通讯模块;利用Altium Designer绘制总体电气原理图和PCB图,并完成了焊接电路板电路的连通性测试。(3)导航仪控制软件的设计。通过程序设计,不同的硬件模块才能联合工作。主程序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串口接收中断程序、定位信息解析处理程序和屏幕刷新显示程序等;通过导航仪用户界面设计和定位信息的处理,实现了显示信息的功能。(4)导航仪整体调试和电子海图实现。测试导航仪独立工作时的电性能和不同环境下的首次定位时间,利用串口通讯方式,将定位信息传送到计算机中,在电子海图上定位导航。结果表明导航仪电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在各种天气下冷启动定位平均时间为34S,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在电子海图上实现船舶的定位导航。
张宁[4](2019)在《便携式存储回放导航信号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航技术的使用也有所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对卫星导航设备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快速,准确地设计满足人群需求的终端设备,有必要开发便携式存储回放导航信号模拟器。本论文的目的是开发基于硬件平台的便携式存储回放北斗导航信号模拟器。模拟器首先利用解调解扩、导航解算、高精度观测量获取等处理技术得出伪距、电文、时间等关键信息,并将该信息存入Flash芯片,再利用信号调制技术,将承载定位信息的伪距、电文等信息从Flash中读出,重新同步并进行调制,生成该时间段的卫星信号,经发射天线向模拟器辐射。基于DSP、FPGA的小型化、高可靠收发处理硬件平台:存储回放模拟器的硬件平台应从技术要求中分解出如功能、性能、接口、结构尺寸、外形外观、使用环境等相关的设计要求,再综合系统软件对硬件平台的需求,确定出硬件设计方案,采用小型化、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接收信道模块、通道模块、发射信道模块、时钟模块、电源模块、接口模块、触摸显控模块等多个模块进行元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其次,根据特定的PCB设计规则执行硬件系统,并完成每个硬件模块的功能测试。在针对每个任务测试每个模块的基础上,实现了以下任务:串行通信协议设计,完整的硬件启动和操作方法以及存储回放信号主功能的实现。最后,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系统平台可以保证稳定的系统性能。
卢韦明[5](2019)在《基于北斗的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人类发明了短波授时、长波授时、广播授时,数字电视等授时技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电力、学校、政府机构、军队引入了许多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对时间同步要求很高。为了给这些精密仪器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功能提供高精度的授时方法,来满足各种仪器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共有四种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功能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授时服务,因此本文选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时间来源。办公大楼、指挥大厅的时间显示屏可采用串口给控制显示屏的PC机授时、显示屏控制软件从PC机读取时间、然后推送到显示屏,达到同步时间显示。此种方法适合不便接入网络的场所。电厂控制系统可从IRIG-B码获取天、时、分、秒时间信息,然后将系统内的时间校准,从而达到全部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日常办公电脑可采用NTP授时,文件生成,邮件发送时间可准确记录,方便查阅。通过对现有的串口、IRIG-B码、NTP授时设备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设备采用FPGA+DSP+并行数模转换芯片或FPGA+ARM+并行数模转换芯片实现,该方案各个芯片之间连线较多,PCB设计复杂,面积较大,加工费用昂贵,授时单一。本论文采用ZYNQ器件+串行数模转换芯片实现,数据交互主要在芯片内部实现,避免了芯片间较多连线。另外,PCB设计简单,面积较小,有利于整机小型化设计且升级维护方便。ZYNQ器件主要由PS(processing system)和PL(programmable logic)两大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1)研究PL和PS之间的DMA数据传输(Direct Memory Access),代替FPGA+DSP方案中的SRIO芯片之间数据传输。2)研究PL和PS之间的AXI总线数据传输,AXI总线数据传输是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代替FPGA+DSP方案中芯片间数据传输的片选信号、读写使能信号、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3)研究ZYNQ器件和串行数模转换器之间数据传输方法,通常采用204B协议,线速率可达12.5GHz。FPGA+DSP方案中并行数模转换芯片一般选择8位,PCB布线就需要8根线,而16位串行数模转换芯片只需2根差分信号线即可。4)研究光纤时间信息传输,此种方法适合授时设备和被授时设备相距1千米以上的场合,常用于高速数据采集设备。本文通过对串口授时,IRIG-B码授时,NTP授时的应用场景分析,分章节详细设计了各个子模块并编写了串口授时、NTP授时PC机上位机软件。最后对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进行了功能测试。秒信号,IRIG-B码输出,串口授时,NTP授时均正常,结果表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设计的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采用ZYNQ、串行DA等新器件、新方法,授时方式多样,设计新颖,容易扩展升级,发展前景广阔。
张大众[6](2019)在《BDS授时监测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文中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卫星系统,在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BDS-3的不断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将从亚太区域扩大到全球,因而,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北斗PNT”体系迫在眉睫。授时作为“PNT”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已在电力行业、通信行业、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导航卫星具有精度高、范围广、全天候等优势,因此其授时有着很大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此外,为保证授时结果的正确性,针对授时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单频授时算法及授时监测手段基础上,结合BDS授时的应用需求,研究了BDS单频授时数据质量监测算法、授时结果监测算法及多站监测结果不一致问题。在数据质量监测中首次引入接收机钟跳探测,在授时结果监测中提出了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授时结果比对法,针对多站不一致问题提出了基于RAIM的单频授时监测方法。建立了完整的授时体系,提高了对单频授时异常的监测能力,保证了授时结果的正确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BDS单频授时角度,开展了授时数据质量监测研究,以BDS单频授时原理为基础,研究总结了现有的数据质量监测方法的原理、模型、算法、流程。并根据授时特点,在数据质量监测中首次引入了接收机钟跳探测,避免了因接收机钟跳而引起的授时结果异常。(2)针对多站监测结果不一致性问题,设计了两种方案:当判断该历元某颗星异常的测站个数小于判断该历元某颗星无异常的测站个数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若两者相等时,则通过基于RAIM的单频授时监测方法进行判断。解决了多站监测时的监测结果不一致问题,确保了数据质量正确性。(3)研究了现有的针对授时结果监测的阈值法,并根据接收机钟差预报原理,提出了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授时结果比对法,解决了授时结果阈值法无法对阈值内的异常授时结果探测的问题。(4)综合数据质量监测、授时监测、授时结果监测等方法。建立了授时体系,实现了多手段、全过程的监测。通过实验分析,授时体系下的监测能力较单一的数据质量监测或授时结果监测相比有大幅提升。(5)编写了具备授时实时监测功能的授时软件,实现了事后或实时的高可靠性单频授时监测与计算。
王睿[7](2018)在《北斗/GPS综合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间统一系统是一流航天发射场、靶场试验的关键设备,能够为地面测试控制用户提供各种同步信号和精准的时间尺度,是测控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深空探测、载人航天、武器试验、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的快速发展,对时统设备的精确度、稳定性、集约化、多功能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武器靶场和航天发射场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所应用的时统终端大都采用B码授时方式,较新的时统终端增加了GPS授时方式,目前所采用的时统终端都有较强的依赖性。B码授时必须依靠中心时统站,GPS授时必须依赖美国全球定位系统。随着我国航天技术实力增强,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发展,卫星授时的来源不单依靠美国的GPS,为自主可控打下坚实根基。本文综合北斗授时、GPS授时、B码授时的特点,利用FPGA技术设计与实现了综合授时系统,经过在靶场机动测控设备的测试使用,同步精度达到了小于0.5微秒的精度,优于目前普遍的1微秒精度,满足靶场体积小、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自主可控的使用要求。本文从系统组成、功能实现、国内外研究情况入手,通过研究掌握综合授时的北斗、GPS、B码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分析了总体时序关系、同步精度和守时精度,重点研究了综合授时的解码技术、编码技术和高精守时技术,利用FPGA技术设计与实现了综合授时系统,从工程技术方面提出了实现关键技术的方法。该系统在航天发射和武器试验的测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王彦辉[8](2017)在《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方法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在通信系统、国防系统、电力系统和金融系统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用户对卫星的数据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GPS授时技术的依赖,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开展卫星授时及监测的法研究,有利于满足我国各部门、行业对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保护水平。为了提高BDS授时精度,摆脱对GPS授时技术的依赖,提高用户的保护水平,基于单星授时、单/双频授时和共视授时原理,实现了 BDS/GPS多模式授时,根据多测站监测特点,提出了站级、系统级分级监测,结合授时及监测方法,完成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软件;深入分析RIAM算法原理,通过特殊变换得到可靠性矩阵和全设计矩阵;统计分析授时中误差改正残留,得到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和授时不确定度,利用IGS和MGEX数据,完成BDS/GPS在多种授时模式下的精度分析,佐证了授时不确定度的正确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时精度,尤其当两站间距为3000 km时的GPS共视精度达到了 4 ns。
于渊,雷利军,景泽涛,王振华,王文良[9](2014)在《北斗卫星导航在国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从北斗导航相关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北斗导航在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导航接收机的研究方向与关键技术及北斗导航产品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智能交通领域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简要描述了北斗与GPS在技术、产品方面的差距。从技术、产品及市场发展角度总结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预测了发展趋势:将逐渐进入智能手机应用;将在有高精度导航需求的交通应用领域发挥作用;授时及短报文需要扩大市场规模;室内外无缝定位、与惯导融合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将提供更丰富的交通出行体验。总之,当前北斗导航可以满足基本的交通应用,随着北斗导航技术及相关产品不断成熟,在国内智能交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潘小山[10](2013)在《基于北斗卫星的电力授时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自动化系统和装置,如能量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故障录波器、继电保护装置等,都需要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运行,以保证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对时间同步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时间同步技术主要依赖基于GPS系统的卫星授时。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建设GPS与北斗双系统互备的授时方案,将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本文根据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规范,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GPS双模授时终端,并结合已建成的电力通信同步网,建设一套电力系统同步网综合应用方案,为电网提供高精度时间基准,实现全网时间统一。本文在介绍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网的同时,分析了其对时方式及其对时间同步的需求,并简要阐述了几种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GPS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定位、授时原理。然后针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北斗/GPS双系统的授时终端,给出了其总体结构框图,主要包括主控模块、双模卫星导航接收模块、守时模块、应用接口模块、按键设置与显示模块五大部分,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具体硬件实现方案。在基于LPC1758芯片的ARM系统上,对整个授时终端的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并详细介绍了系统主程序、NMEA码数据接收模块、B码数据发送与接收模块、串口报文接收模块、守时模块的软件设计及实现原理,并对设计好的授时终端进行了性能测试。最后,通过分析现阶段电网时间同步网的现状及电力通信同步网的现状,将设计的电力授时终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给出了电力系统新旧厂站中时间同步网的建设及改造方案,形成一个高安全、高稳定、高可靠的电力系统同步网综合建设方案。本文研制的授时终端不仅能够实现北斗/GPS双模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处理,还能够接收地面SDH网传输的外部时钟源,并能实现IRIG-B码、串口时间报文、脉冲等多种格式信息的输出,且其技术指标符合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二、GPS定位导航和授时产品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定位导航和授时产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外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主要国家(区域)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 |
1. 美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 |
2.欧洲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 |
3.俄罗斯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 |
三、外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1.不断提高政策制度的法治化水平 |
2.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 |
3.采取激励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应用 |
4.利用标准规范推动国际化应用 |
5.加强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四、结语 |
(2)中小型北斗终端制造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营销战略的理论基础 |
2.1 营销战略的概念 |
2.2 PEST分析 |
2.3 SWOT理论 |
2.4 STP理论 |
2.5 4P理论 |
2.6 多元综合分析策略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斗产业的营销环境分析 |
3.1 政治环境(P分析) |
3.2 经济环境(E分析) |
3.3 社会环境(S分析) |
3.4 技术环境(T分析) |
3.5 市场环境 |
3.5.1 市场需求分析 |
3.5.2 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TH科技公司营销优劣势分析 |
4.1 TH科技公司概况 |
4.2 TH科技公司的产品、特点与优势 |
4.2.1 TH科技公司的主要产品 |
4.2.2 TH科技公司产品特色与优势 |
4.2.3 TH科技公司的主要服务领域 |
4.2.4 TH科技公司产品的典型应用案例 |
4.3 TH科技公司产品的营销现状 |
4.3.1 TH科技公司近五年的销售业绩分析 |
4.3.2 TH科技公司现行的营销管理模式 |
4.4 TH科技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TH科技公司营销战略分析及实施研究 |
5.1 SWOT分析求合作互补共赢 |
5.1.1 内部优势 |
5.1.2 内部劣势 |
5.1.3 外部机遇 |
5.1.4 外部威胁 |
5.2 STP战略分析 |
5.2.1 TH科技公司产品的市场细分 |
5.2.2 聚焦目标市场 |
5.2.3 找准TH科技公司市场定位 |
5.3 4P营销策略分析 |
5.3.1 产品策略 |
5.3.2 定价策略 |
5.3.3 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5.4 多元综合分析优化营销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TH科技公司营销保障措施 |
6.1 加强财务支持 |
6.2 打造高效营销团队 |
6.3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简易船载导航仪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1.2 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
1.2.1 美国GPS系统 |
1.2.2 俄罗斯GLONASS系统 |
1.2.3 欧盟Galileo系统 |
1.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导航仪的总体设计 |
2.1 设计方案选择 |
2.1.1 导航定位模块的选择 |
2.1.2 主控器的选择 |
2.1.3 显示模块的选择 |
2.2 导航仪的基本组成 |
2.3 导航仪具体实现的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
3.1 北斗/GPS卫星定位电路设计 |
3.2 主控器外围电路设计 |
3.3 电源电路设计 |
3.4 通讯模块设计 |
3.5 电路板的总体设计 |
3.5.1 电路原理图绘制 |
3.5.2 PCB绘制 |
3.5.3 元器件焊接与电路板调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导航仪的软件实现 |
4.1.1 系统初始化程序 |
4.1.2 串口中断程序 |
4.1.3 定位信息解析处理程序 |
4.1.4 液晶屏幕刷新程序 |
4.2 导航仪整体调试 |
4.2.1 导航仪独立工作调试 |
4.2.2 上位机定位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航仪的电子海图实现 |
5.1 电子海图软件介绍 |
5.2 电子海图导航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附录 |
(4)便携式存储回放导航信号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
1.1.1 中国的北斗系统 |
1.1.2 美国的GPS系统 |
1.1.3 欧洲的GALILEO系统 |
1.2 课题产生背景 |
1.3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5 课题关键技术和难点 |
1.5.1 关键技术 |
1.5.2 技术难点 |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原理 |
2.1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信号模型 |
2.2 BDS卫星电文结构 |
2.3 BDS卫星信号伪码 |
2.4 BDS星座仿真 |
2.4.1 时间和坐标系统转换 |
2.4.2 导航电文生成 |
2.4.3 环境误差仿真 |
2.4.4 卫星伪距计算 |
2.5 BDS轨迹仿真 |
2.5.1 直线运动 |
2.5.2 圆周(正弦)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的系统架构设计 |
3.1 总体设计原则 |
3.1.1 电路设计原则 |
3.1.2 结构设计原则 |
3.2 硬件架构设计 |
3.2.1 接收信道部分 |
3.2.2 数字基带部分 |
3.2.3 发射信道部分 |
3.2.4 接口部分 |
3.2.5 电源部分 |
3.2.6 触摸屏部分 |
3.3 便携性设计 |
3.3.1 模块化设计思路 |
3.3.2 紧凑型设计思路 |
3.3.3 结构总体设计 |
3.4 兼容性设计 |
3.4.1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信号设计 |
3.4.2 兼容北斗三号信号体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硬件设计 |
4.1 DSP及外围电路选型 |
4.1.1 DSP芯片选型及DSP芯片介绍 |
4.1.2 DSP模块EMIF总线外扩存储器芯片选型 |
4.1.3 DSP芯片电源电路芯片选型 |
4.2 DSP外围电路设计 |
4.2.1 DSP在线调试接口设计 |
4.2.2 DSP的外扩SDRAM电路设计 |
4.2.3 DSP的外扩EEPROM电路设计 |
4.2.4 DSP的外扩UART电路设计 |
4.2.5 DSP电源电路设计 |
4.3 FPGA及外围电路选型 |
4.3.1 FPGA芯片选型及芯片介绍 |
4.3.2 FPGA配置FLASH芯片选型 |
4.4 FPGA外围电路设计 |
4.4.1 FPGA仿真测试电路设计 |
4.4.2 FPGA复位电路设计 |
4.4.3 FPGA电源电路设计 |
4.5 接收信道设计 |
4.5.1 接收信道器件选型 |
4.5.2 接收信道电路设计 |
4.6 发射信道设计 |
4.6.1 发射信道器件选型 |
4.6.2 发射信道电路设计 |
4.7 电路板PCB设计 |
4.7.1 高速PCB板级设计理论 |
4.7.2 PCB的叠层设计 |
4.8 结构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拟器存储回放功能关键技术研究 |
5.1 高精度原始观测量获取技术 |
5.1.1 抗多径信号处理技术 |
5.1.2 高精度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技术 |
5.2 高可靠观测数据预处理技术 |
5.2.1 观测数据监测技术 |
5.2.2 观测数据修复技术 |
5.3 高精度信号回放生成技术 |
5.4 转发天线位置高精度补偿技术 |
5.4.1 卫星传播路径延迟计算技术 |
5.4.2 高精度时延滤波器技术 |
5.5 人机交互技术 |
5.5.1 触摸屏工作原理 |
5.5.2 触摸屏功能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硬件平台调试与联调 |
6.1 模拟器硬件平台调试 |
6.1.1 电源模块的测试 |
6.1.2 UART串口通信测试 |
6.1.3 SDRAM测试 |
6.1.4 DSP与 FPGA通信测试 |
6.1.5 数模转换模块测试以及射频部分测试 |
6.1.6 硬件系统联调测试 |
6.2 模拟器与接收机联调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北斗的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硬件设计方案 |
2.1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功能介绍 |
2.2 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
2.3 卫星授时原理 |
2.4 主处理芯片选型 |
2.5 数模转换芯片选型 |
2.6 时钟芯片选型 |
2.7 芯片配置总线介绍 |
2.7.1 I~2C总线 |
2.7.2 SPI总线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串口授时的设计与实现 |
3.1 串口授时介绍 |
3.2 北斗模块串行协议介绍 |
3.3 全局复位模块 |
3.4 时间信息接收模块 |
3.4.1 串行接收时钟模块 |
3.4.2 串行接收模块 |
3.5 时间信息组包模块 |
3.6 DMA数据传送模块 |
3.7 ZYNQ芯片温度监测模块 |
3.8 PS端模块 |
3.8.1 PS端软件操作系统 |
3.8.2 PS端软件初始化线程 |
3.8.3 PS端软件读数据线程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RIG-B码的设计与实现 |
4.1 IRIG-B码介绍 |
4.2 IRIG-B码格式 |
4.3 IRIG-B码各子模块设计 |
4.3.1 秒信号模块 |
4.3.2 AXI通信模块 |
4.3.3 码元控制模块 |
4.3.4 码元生成模块 |
4.3.5 JESD204B模块 |
4.3.6 AD9144 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TP授时的设计与实现 |
5.1 NTP介绍 |
5.2 NTP工作原理 |
5.3 NTP报文格式 |
5.4 NTP报文中时间戳 |
5.5 NTP报文收发 |
5.6 NTP授时传输介质的缺点及改进 |
5.6.1 AURORA总线介绍 |
5.6.2 AURORA通信方式 |
5.6.3 AURORA数据传输协议 |
5.6.4 AURORA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上位机软件设计 |
6.1 上位机软件开发语言介绍 |
6.2 串口授时上位机软件设计 |
6.3 NTP授时上位机软件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的测试 |
7.1 工程开发环境介绍 |
7.2 时间信息接收模块测试 |
7.3 AXI通信模块测试 |
7.4 串口授时测试 |
7.5 B码模块测试 |
7.6 秒信号及AD9144 输出测试 |
7.7 NTP授时测试 |
7.8 AURORA时间信息模块回环测试 |
7.9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BDS授时监测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架构 |
2 BDS授时原理 |
2.1 BDS单向授时 |
2.2 BDS授时误差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3 BDS授时数据质量监测 |
3.1 导航星历监测 |
3.2 观测数据监测 |
3.3 接收机钟跳监测 |
3.4 本章小结 |
4 BDS授时监测 |
4.1 基于RAIM的单频授时监测方法 |
4.2 授时结果监测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BDS授时体系建立及软件设计 |
5.1 授时体系 |
5.2 软件设计 |
5.3 实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北斗/GPS综合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目的 |
1.3 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靶场时间统一系统组成 |
1.5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综合授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
2.1 北斗授时系统组成与原理 |
2.1.1 北斗授时系统组成 |
2.1.2 北斗授时原理 |
2.2 GPS授时系统组成与原理 |
2.2.1 GPS授时系统组成 |
2.2.2 GPS授时原理 |
2.3 IRIG-B时间码原理 |
2.3.1 IRIG-B时间码概述 |
2.3.2 IRIG-B时码格式规范 |
2.4 总体时序关系 |
2.5 同步精度与守时精度 |
2.5.1 同步精度 |
2.5.2 守时精度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编解码与高精守时技术研究 |
3.1 时统解码技术研究 |
3.1.1 北斗/GPS报文解析 |
3.1.2 DC码解码算法实现 |
3.1.3 AC码解码算法实现 |
3.2 时统编码技术研究 |
3.2.1 DC码编码算法实现 |
3.2.2 AC码编码算法实现 |
3.3 高精守时技术研究 |
3.3.1 晶振测频方法 |
3.3.2 晶振驯服方法 |
3.3.3 高精守时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FPGA的综合授时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综合授时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组成 |
4.1.2 解码模块原理 |
4.1.3 编码模块原理 |
4.2 综合授时系统解码模块设计 |
4.2.1 信息处理单元设计 |
4.2.2 测频守时单元设计 |
4.2.3 接口单元设计 |
4.2.4 人机交互单元设计 |
4.3 综合授时系统编码模块设计 |
4.3.1 通信单元设计 |
4.3.2 DC码编码单元设计 |
4.3.3 AC码编码单元设计 |
4.4 综合授时系统功能测试与指标检测 |
4.4.1 系统功能测试 |
4.4.2 系统指标检测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方法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NSS授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GNSS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与方法 |
2 BDS/GPS基本理论 |
2.1 BDS/GPS简介 |
2.1.1 GPS简介 |
2.1.2 BDS简介 |
2.2 BDS/GPS时空系统 |
2.2.1 BDS/GPS时间系统 |
2.2.2 BDS/GPS坐标系统 |
2.3 BDS/GPS授时误差处理 |
2.3.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
2.3.2 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 |
2.3.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2.3.4 其他相关误差 |
2.4 小结 |
3 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原理与方法 |
3.1 BDS/GPS伪距授时原理与方法 |
3.1.1 单星授时原理与方法 |
3.1.2 单频授时原理与方法 |
3.1.3 双频授时原理与方法 |
3.1.4 共视授时原理与方法 |
3.2 BDS/GPS伪距授时不确定度原理与方法 |
3.2.1 卫星相关不确定度 |
3.2.2 传播路径相关不确定度 |
3.2.3 接收机相关不确定度 |
3.3 BDS/GPS卫星监测原理与方法 |
3.3.1 星历参数阈值法 |
3.3.2 卫星位置比对法 |
3.3.3 观测数据监测原理 |
3.3.4 系统级监测 |
3.4 RAIM算法 |
3.4.1 聚类分析 |
3.4.2 向量相似度指标 |
3.4.3 QR奇偶检校法 |
3.4.4 RAIM算法步骤 |
3.5 小结 |
4 BDS/GPS伪距授时不确定度及精度分析 |
4.1 单星授时不确定度及精度分析 |
4.1.1 单星授时不确定度分析 |
4.1.2 BDS单星授时精度分析 |
4.1.3 GPS单星授时精度分析 |
4.2 单频授时不确定度及精度分析 |
4.2.1 单频授时不确定度分析 |
4.2.2 BDS单频授时精度分析 |
4.2.3 GPS单频授时精度分析 |
4.3 双频授时不确定度及精度分析 |
4.3.1 双频授时不确定度分析 |
4.3.2 BDS双频授时精度分析 |
4.3.3 GPS单频授时精度分析 |
4.4 共视授时不确定度及精度分析 |
4.4.1 共视授时不确定度分析 |
4.4.2 BDS共视授时精度分析 |
4.4.3 GPS共视授时精度分析 |
4.5 小结 |
5 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软件设计 |
5.1 软件运行流程 |
5.2 软件功能设计 |
5.2.1 BDS/GPS监测模块 |
5.2.2 BDS/GPS授时模块 |
5.3 软件类包设计 |
5.4 软件界面设计 |
5.5 配置文件设计 |
5.6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北斗卫星导航在国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斗导航简介 |
2 智能交通对导航技术的需求 |
3 北斗导航应用现状分析 |
5 结语 |
(10)基于北斗卫星的电力授时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 |
1.2.1 时间同步网 |
1.2.2 电力系统对同步的需求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 |
1.5.1 论文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组织 |
第2章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
2.1 GPS系统 |
2.1.1 GPS系统组成 |
2.1.2 GPS系统定位原理 |
2.2 GLONASS 系统 |
2.3 Galileo 系统 |
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2.4.1 北斗系统组成 |
2.4.2 北斗定位原理 |
2.4.3 北斗授时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授时终端硬件设计 |
3.1 整体方案设计 |
3.2 各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3.2.1 主控模块 |
3.2.2 双模卫星导航接收模块 |
3.2.3 按键设置与显示模块 |
3.2.4 应用接口模块 |
3.2.5 守时模块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授时终端软件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
4.3 子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 |
4.3.1 NMEA码接收模块软件设计 |
4.3.2 B码模块软件设计 |
4.3.3 串口时间报文模块软件设计 |
4.3.4 守时模块软件设计 |
4.4 实验结果与性能测试 |
4.4.1 B码输出 |
4.4.2 串行报文输出 |
4.4.3 PPS 输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授时终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5.1 电力系统同步网分析 |
5.1.1 时间同步网现状分析 |
5.1.2 通信同步网的分析 |
5.2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网的设计 |
5.2.1 新建厂站时间同步网的建设方案 |
5.2.2 旧厂站时间同步网的改造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GPS定位导航和授时产品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制度发展与启示[J]. 杨君琳,杨静帆,张文清. 卫星应用, 2021(04)
- [2]中小型北斗终端制造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D]. 陈天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简易船载导航仪的设计与开发[D]. 郑丽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4]便携式存储回放导航信号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宁.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7)
- [5]基于北斗的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设计与实现[D]. 卢韦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6]BDS授时监测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D]. 张大众.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北斗/GPS综合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D]. 王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BDS/GPS伪距授时及卫星监测方法与实现[D]. 王彦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5)
- [9]北斗卫星导航在国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J]. 于渊,雷利军,景泽涛,王振华,王文良.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01)
- [10]基于北斗卫星的电力授时终端设计与实现[D]. 潘小山.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标签:卫星导航论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论文; 定位精度论文; 通信卫星论文; 定位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