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徐淑云[1](2019)在《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卫兴华是中国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经济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卫兴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来,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有创建的观点。卫兴华还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卫兴华经济思想包含的许多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卫兴华经济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兴华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观点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卫兴华的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卫兴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卫兴华对《资本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卫兴华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卫兴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思考等。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多角度阐释卫兴华的经济思想,在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总结、概况和评析,并总结了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特点,提出卫兴华经济思想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结论:第一,卫兴华教授是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奠基者,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卫兴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研究、创新与发展,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创新独到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第三,卫兴华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四,卫兴华教授始终强调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的研究学风,力守“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论证、严谨的学风”的“四严”治学格言,为后来的经济学工作者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钱津[2](2008)在《论劳动的整体性及其理论创新意义》文中指出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需要深化对劳动的认识。根据马克思的定义,人类劳动是具有整体性的。这种整体性的客观存在表明,劳动是人和自然的统一,人的方面表现为劳动主体,自然的方面表现为劳动客体,劳动只能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统一,凡是劳动成果都必定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统一作用的结果。从劳动整体性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重新认识劳动、劳动二重性、商品二重性、价值规律等基本概念,由此实现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创新。
李松龄[3](2007)在《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的再认识——基于价值理论的动态性分析》文中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是以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不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它的建立需要以发展了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周宇[4](2006)在《要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文中认为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以尊重经典作家的原创思想为前提。而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明确原创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流和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坚信劳动价值一元论已揭示了社会财富创造的本质,以及认清在尊重马克思原创思想前提下完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努力方向。
周宇[5](2006)在《从尊重马克思原创思想的角度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文中认为近年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尊重经典作家原创思想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既强调了尊重原创思想的必要性,也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深化认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森[6](2005)在《关于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多年来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是空前的。其中有些问题是建国以来国内学术界很少甚至没有涉及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健[7](2005)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六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揭示价值的源泉,是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首要任务;"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一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最根本的观点,否定它不会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二元论是不正确的;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以客观经济事实为根据,对传统观点进行反思和扬弃。
和东红[8](2004)在《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理论探索》文中认为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和深化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唐志强[9](2003)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需要,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刘国民,姜道伦[10](2003)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文中提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只有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的认识 ,我们的理论才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的理论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为前提 ,对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充分予以认可 ,我们的理论才能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形成 |
一、家庭背景对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熏陶 |
二、抗日战争年代曲折求学经历 |
三、建国初期走进经济学殿堂 |
四、任教初期对经济学理论的探索 |
第二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发展 |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坚持与发展 |
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 |
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
第三节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深化 |
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理解 |
二、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内涵 |
第二章 卫兴华对《资本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一节 卫兴华对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及贡献 |
一、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阐发 |
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化与发展 |
三、在争鸣中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
四、对马克思价值论和财富论的关系探索 |
五、对生产劳动论的理解 |
第二节 卫兴华对生产力理论及再生产理论的认识与探索 |
一、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
二、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认识 |
第三节 卫兴华对《资本论》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 |
一、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探究 |
二、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认识 |
三、对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的认识 |
四、对《资本论》当代价值的研究 |
第三章 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
第一节 卫兴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
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
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的分析 |
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的把握 |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 |
一、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性 |
二、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
第三节 卫兴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究 |
一、对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与实践成就的分析 |
二、阐明实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
三、对公有制存在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辨析 |
四、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认识 |
五、主张应扭转公有制为主体向私有制为主体演变的趋势 |
第四章 卫兴华对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 |
一、强调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基础作用 |
二、对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与实践的探索 |
三、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探讨 |
四、对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认识 |
第二节 对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问题的探索 |
一、关于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
二、对贫富分化产生的原因考察 |
三、提出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公平分配的对策 |
第三节 对分配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 |
一、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阐释 |
二、对公平和效率提法演变的考察 |
三、主张效率与公平并重和统一 |
四、对效率与公平问题不同意见的评析 |
第五章 卫兴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 |
一、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确认识 |
二、阐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
三、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与辨析 |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总结和评析 |
一、准确把握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发展的曲折历程 |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和发展过程的探索 |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曲折原由的探析 |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
一、从资源配置视角阐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二、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
三、对新时代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 |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的研究 |
一、阐释了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内在关联 |
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 |
三、强调宪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框架 |
四、主张以法治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
第六章 卫兴华其他方面的经济思想 |
第一节 关于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一、强调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是党的执政基础的观点 |
三、主张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第二节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 |
一、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
二、对贬公扬私、妖魔化国企、主张“国退民进”等观点的辩驳 |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
四、强调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
五、落实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 |
第三节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解 |
一、从生产力和价值标准相统一的视角把握经济发展问题 |
二、强调创新驱动和体制转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
三、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问题 |
第七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特征 |
第一节 坚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阵地 |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
三、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四、从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二节 勇于对重大经济理论是非问题进行辨析 |
一、对错解、误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观点的批驳 |
二、对错解、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辨析 |
三、对经济概念的混淆和误解进行澄清 |
第三节 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实践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一、关注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
二、紧扣经济发展实践,把握时代脉搏 |
第四节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 |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 |
第八章 卫兴华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
一、注重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
二、提出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三、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
第二节 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一、卫兴华提出的许多经济理论观点与中央决策精神相吻合 |
二、卫兴华对改革开放实践进行科学评价 |
第三节 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教材的编写是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关键 |
三、关注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进展 |
四、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
第四节 卫兴华治学精神对后来理论工作者的启示 |
一、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严格的治学态度 |
二、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传递马克思主义信仰 |
三、心系祖国和人民,关注国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论劳动的整体性及其理论创新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具有整体性 |
二、理论创新源于基础 |
1.具体劳动的二重性不能割裂 |
2.商品的二重性不能割裂 |
3.价值规律不可能只针对劳动主体 |
4.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石 |
(3)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的再认识——基于价值理论的动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 |
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
五、结论 |
(4)要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以尊重经典作家的原创思想为前提 |
二、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所应注意的问题 |
(6)关于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
二、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关系是怎样的 |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 |
四、怎样深化劳动价值论研究才是科学的 |
(8)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理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
1.1 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
1.2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
2.1 必须对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认识 |
第一, 深化对劳动内涵的认识。 |
第二, 深化对劳动外延的认识。 |
2.2 必须充分认识资本、土地等其它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 |
2.3 必须高度重视对价格的研究 |
3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要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现实意义 |
四、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卫兴华经济思想研究[D]. 徐淑云.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论劳动的整体性及其理论创新意义[J]. 钱津. 中州学刊, 2008(03)
- [3]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的再认识——基于价值理论的动态性分析[J]. 李松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 [4]要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J]. 周宇. 理论学刊, 2006(10)
- [5]从尊重马克思原创思想的角度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A]. 周宇.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 [6]关于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述评[J]. 李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 [7]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六个问题[J]. 朱健. 中州学刊, 2005(01)
- [8]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理论探索[J]. 和东红.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9]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J]. 唐志强. 零陵学院学报, 2003(06)
- [10]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J]. 刘国民,姜道伦. 理论探讨, 2003(03)
标签:价值理论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劳动价值论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