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托槽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体位托槽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一、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托架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瀚,钱普东,明学中,江宁,王凤仪,郭昌,许俊,孙丽[1](2022)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 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 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分次内移动及剂量学分布, 以及患者锁骨上区域摆位误差和真空垫、发泡胶形变数据。结果 3组固定方式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左右(LR)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头脚(SI)方向上PB组小于VB组(3.02±2.04、3.65±2.64, t=2.35, P=0.031), 腹背(AP)方向上VB与PB组均优于VP组(3.36±2.93、3.14±0.98、4.03±2.55, t=2.29、3.11, P<0.05)。分次内移动仅AP方向上VP组与PB组优于VB组(1.31±0.95、1.24±0.89、1.88±1.33, t=-2.04、-2.31, P<0.05);分次内移动对剂量学分布无影响(P>0.05);乳腺托架未能改善锁骨上区域摆位重复性(P>0.05);测量点中发泡胶塑形稳定性均优于真空垫(t=2.43~5.63, P<0.05)。结论使用PB固定方式能减少乳腺癌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患者分次内移动;发泡胶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塑形的稳定性。

牛娜,孙丽,明学中,王凤仪,郭昌[2](2021)在《临床常规体位固定方式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精确放疗中位置偏差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乳腺癌放疗中联合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准确性以及在控制患者体位习惯性方面的性能。[方法]选取9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联合体位固定技术:真空体膜联合一体平板组(A组)、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组(B组)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组(C组)。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CBCT扫描获取体位影像并与参考CT影像作刚性配准,得到各组分次间(治疗前)和分次内(治疗后)的三维平移位置偏差。[结果]患者坐标系下,在左右(L-R)和腹背(A-P)方向上,C组分次间的位置偏差分别为(0.13±0.07) cm和(0.23±0.13) cm,均小于A组的(0.22±0.12) cm和(0.34±0.16) cm(t=2.71,P=0.009;t=2.41,P=0.018)。A组分次内的位置偏差分别为(0.06±0.04) cm和(0.11±0.05) cm,明显小于B组的(0.09±0.05) cm和(0.16±0.08) cm(t=2.24,P=0.028;t=2.35,P=0.022)。分次间位置偏差小于0.5 cm的占比数为B组>C组>A组;分次内位置偏差小于0.1 cm的占比数为A组>C组,B组不确定性较大,且A组随着疗程的推进分次内的位置偏差逐渐减小,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乳腺托架通过与真空体膜或发泡胶联合后,患者分次间的位置偏差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与发泡胶联合,其在左右和腹背方向上显着优于真空体膜;真空体膜与一体平板联合应用后可更好地控制患者分次内的体位习惯性。

张彦新,郇福奎,朱耿强,周科,冯鑫,万宝,唐玉,景灏,王淑莲,戴建荣[3](2021)在《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颈胸一体固定的摆位误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 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 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x、y、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 mm。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张彦新,郇福奎,耿松松,张焜,王宏,房辉,唐玉,景灏,王淑莲,戴建荣[4](2021)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两种固定方式在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 mm和(2.26±1.91) 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 mm和(2.29±1.89) 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 mm和(1.66±2.00) 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 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商在春,储开岳,葛彬彬,李明,朱琪伟[5](2021)在《3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乳腺托架、乳腺托架联合U膜、真空垫联合翼型板3种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以找到更好的个体化固定方式。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乳腺托架固定,B组患者采用乳腺托架联合U膜固定,C组患者采用真空垫联合翼型板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对3组患者的平移误差及加上旋转角度后导致的平移误差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移误差:A组患者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分别为(0.30±0.18) cm、(0.24±0.13) cm、(0.31±0.28) cm;B组患者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0) cm、(0.23±0.24) cm、(0.23±0.19) cm;C组患者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0.10) cm、(0.26±0.21) cm、(0.31±0.18) cm。加上旋转角度后的平移误差分别为:A组X、Y、Z方向分别为(0.29±0.23) cm、(0.27±0.18) cm、(0.33±0.26) cm,旋转误差分别为0.90°±1.10°、0.88°±0.98°、1.07°±1.19°;B组X、Y、Z方向分别为(0.17±0.09) cm、(0.21±0.15) cm、(0.25±0.20) cm,旋转误差分别为0.54°±0.55°、0.54°±0.36°、0.40°±0.28°;C组X、Y、Z方向分别为(0.18±0.14) cm、(0.34±0.22) cm、(0.24±0.14) cm,旋转误差分别为0.65°±0.42°、1.01°±0.55°、1.02°±0.61°。结果可见单纯的线性摆位误差,X方向上,B、C两组小于A组,P分别为0.010、0.00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方向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上旋转角度后导致的线性摆位误差,在X方向上,B组小于A组,P分别为0.044;在Y方向上,B组小于C组,P为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方向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旋转角度中,B组在Z轴方向上小于A、C组,P为0.02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Y轴方向上小于C组,P为0.00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托架联合U膜,改善了乳腺托架在Z轴的旋转误差,也缩小了在X方向的线性误差,真空垫联合翼型板缩小了乳腺托架在X方向上的平移误差,乳腺托架联合U膜相较于真空垫联合翼型板,改善了Y、Z轴的旋转,缩小了Y方向的平移误差。另外,3组数据的均值均小于0.5 cm,均符合临床摆位需求,乳腺托架联合U膜可作为优先考虑,真空垫联合翼型板其次,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

赵昌慧[6](2021)在《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基于MRI的瘤床靶区勾画及基于CBCT的摆位误差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形变配准探讨保乳术后术腔血清肿不可见或低可见度(CVS准探讨保患者行俯卧位照射时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瘤床(LC)勾画中的应用;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保乳术后行俯卧位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SIB-WBIMRT)患者治疗过程中分次间位移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摆位误差与靶区匹配度及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相关性。[方法]1.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保乳术后俯卧位照射患者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2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俯卧位照射的患者入组。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放疗医师分别在不同定位图像上勾画LC:在俯卧位CT定位扫描图像上基于金属钛夹勾画LC并定义为LCCT,在俯卧位MR定位增强扫描T2WI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缘勾画LC并定义为LCT2,在增强延迟2分钟、5分钟和10分钟扫描所得T1WI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缘勾画LC并分别定义为LC2T1、LC5T1和LC10T1。基于形变配准进行CT与MR图像LC间体积与位置的比较。同时,应用变异系数(COV)、适形度指数(CIgen)分析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LC勾画的差异性。2.基于CBCT探讨俯卧位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与靶区匹配度的相关性研究31例保乳术后行俯卧位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疗(SIB后行俯卧位)的患者入组。由同一名勾画者分别在定位CT图像及CBCT图像上构建患侧全乳靶区CTVCT与CTVCBCT,边界分别外扩5mm构建PTVCT与PTVCBCT。离线采集SIB-WBIMRT疗程中患侧全乳靶区位移在三维方向的位移及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σ)。并基于刚性配准获取定位CT图像与CBCT图像间靶区相关指数。以放疗前定位CT图像为基准,回顾性分析患者放疗后1-6个月随访胸部CT影像资料,筛选、获取RILI患者图像,同时记录RILI的部位、物理学参数。[结果]1.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保乳术后俯卧位照射患者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LCCT、LCT2、LC2T1、LC5T1、LC10T1 的体积分别为 9.96cm3、12.28cm3、12.16cm3、1 1.45cm3、14.62cm3。LCCT与LCT2、LC2T1、LC5T1、LC10T1体积均呈显着正相关(r=0.904、0.852、0.888、0.929,均P<0.05)。LCT2、LC2T1、LC5T1、LC10T1的体积均大于LCCT的体积,但只有LC2T1、LC5T1与LCCT间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4,-2.601,均P<0.05)。LCCT与LC10T1间的包含度(DI)、适形指数(CI)、相似度指数(DSC)、靶区中心距离(COM)均似优于LCT2与LCCT、LC2T1与LCCT及LC5T1与LC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勾画LCT2、LC2T1、LC5T1、LC10T1 所需时间均小于LCCT(Z=-3.517、-3.518、-3.516、-3.516,均P<0.05)。观察者间或观察者内变异在T1WI增强延迟 10 min 扫描图像上最小(COV=2.30%,Inter-CIgen=87.06%,Intra-CIgen=92.64%)。2.基于CBCT探讨俯卧位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与靶区匹配度的相关性研究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保乳术后行俯卧位SIB-WBIMRT的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呈小幅度递增趋势(幅度变化均<1mm)。基于CT图像和CBCT图像所构建患侧全乳靶区(CTV及PTV)间的适形指数(CI)、相似度指数(DSC)、靶区中心距离(COM)与保乳术后俯卧位SIB-WBIMRT疗程中前后方向(Vrt)上的摆位误差均有显着相关性(均P<0.05)。俯卧位SIB-WBIMRT疗程中三维方向位移与RIL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罹患RILI患者组同侧肺受照射剂量V5、V10、V15、V20、V25、V30、V35均高于未罹患RILI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对于保乳术后术腔血清肿可见度低或不可见的患者,基于俯卧位MR定位DE-T1WI勾画LC是可行的,无论是靶区体积大小还是靶区空间位置,基于10min DE-T1WI所勾画LC与基于俯卧位CT定位图像上金属钛夹所勾画LC是最接近的。不同观察者基于10min DE-T1WI扫描所勾画瘤床靶区一致性最高。2.保乳术后采取俯卧位SIB-WBIMRT是可行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在正常耐受范围内,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亦可保持相对稳定。尽管疗程中摆位误差不会对RILI的发生产生显着影响,但仍应通过CBCT密切监测俯卧位SIB-WBIMRT计划的实施,以提高误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精准性。

李敏杰,黄平平[7](2021)在《基于体膜开窗定位的保乳术后大分割与常规分割的不良反应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基于体膜开窗定位方式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对改良定位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前瞻性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大分割组,38例,42.4 Gy/16次,2.65 Gy/次;常规组,37例,50 Gy/25次,2.0 Gy/次。均采用热塑体膜定位,并沿患侧乳腺根部将乳房上方体膜剪去。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8个月内无复发病例,局部控制率100%,生存率100%。两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总发生率为大分割组36.84%(14/38)和常规组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为大分割组89.47%(34/38)和常规组78.38%(29/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晚期皮肤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膜开窗定位方式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方案具有可行性,可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且并未增加放疗不良反应。但长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

张卓,杨敏,王东东,陈显钊[8](2021)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真空袋及乳腺托架2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探讨真空袋用于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体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患者42例(乳腺托架组),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36例(真空袋组)。根据患者配准误差结果,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配准,采集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数据,并应用公式计算靶区外扩边界。结果乳腺托架组在左、进、升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4)、(-0.36±0.33)、(-0.44±0.29)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26±0.27)、(-0.28±0.18)、(-0.29±0.20) cm。真空袋组摆位误差小于乳腺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托架组应用公式计算的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0.40、0.49、0.81、1.21、0.62、0.70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39、0.57、0.32、0.55、0.41、0.64 cm。结论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或乳腺托架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采用真空袋进行体位固定误差更小,治疗精度更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9](2021)在《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文中提出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当前,我国乳腺癌放疗领域暂没有统一的标准放疗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推动下,基于乳腺癌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乳腺癌放疗的实施,促进规范和标准化国内乳腺癌放疗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乳腺癌放疗水平,改善广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目标。

张悦,孙显松,张宇,林敬宇,杨波,于浪,汪之群,胡克,张福泉,邱杰[10](2021)在《基于Halcyon加速器研究乳腺托架倾角对于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不同乳腺托架俯仰角度的摆位误差,根据误差结果分别计算靶区各向外放值,为选择最适托架俯仰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使用瓦里安Halcyon加速器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乳腺托架固定,根据托架俯仰角度随机分为0°组12例(A组)和7.5°组12例(B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MV-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的刚性配准,获得患者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两组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用秩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Margin公式分别计算两组CTV-PTV外扩距离。结果 A、B两组三个维度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后均值±标准差依次为:(0.28±0.24)cm、(0.31±0.28)cm(x);(0.37±0.26)cm、(0.53±0.34)cm(y);(0.38±0.31)cm、(0.46±0.35)cm(z); A、B两组三方向CTV-PTV外放距离分别为:0.49 cm和0.64 cm(x);0.55 cm和0.80 cm(y);0.52 cm和0.60 cm(z)。结论乳腺托架0°组三方向摆位误差均值全部小于7.5°组;临床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0倾斜角乳腺托架。此外,两种托架角度均出现较多奇异值的情况,表明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Halcyon加速器每次治疗前的位置验证可显着提高治疗精度。

二、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托架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托架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临床常规体位固定方式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精确放疗中位置偏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体位固定
    1.3 模拟定位及计划设计
    1.4 图像配准及治疗实施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讨论

(5)3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方法
        1.2.1定位、计划设计、摆位和位置验证
        1.2.2放疗计划设计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平移误差比较
    2.2 3组旋转后平移误差比较
    2.3 3组旋转误差比较
3 讨论

(6)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基于MRI的瘤床靶区勾画及基于CBCT的摆位误差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保乳术后俯卧位照射患者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2.1 病例资料
        1.2.2 定位扫描与图像采集
        1.2.3 术腔靶区勾画与定义
        1.2.4 图像配准
        1.2.5 主要观察参数
        1.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结果
        1.3.1 观察者间或观察者内变异
        1.3.2 靶区勾画所用时间比较
        1.3.3 靶区体积及其关联性比较
        1.3.4 靶区间空间位置参数比较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CBCT探讨俯卧位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与靶区匹配度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2.2.1 病例资料
        2.2.2 定位扫描与图像采集
        2.2.3 分次间位移及摆位误差采集
        2.2.4 图像配准及靶区构建
        2.2.5 放疗后随访
        2.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结果
        2.3.1 基于CBCT获取的分次间位移和摆位误差变化
        2.3.2 摆位误差与靶区间空间位置参数的相关性
        2.3.3 同侧肺组织照射剂量差异
        2.3.4 摆位误差与RILI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一. 术前诊断MRI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二. 保乳术后MRI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三. MRI在乳腺癌放疗中应用的局限性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数据采集及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CBCT配准摆位误差比较
    2.2 靶区外扩边界比较
3 讨论

(10)基于Halcyon加速器研究乳腺托架倾角对于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材料
    1.3 定位和治疗计划
    1.4 MV-CBCT图像采集和配准
    1.5 CTV-PTV外扩边界计算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误差比较
    2.2 误差分布情况
    2.3 PTV外扩情况
3 讨论

四、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托架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J]. 高瀚,钱普东,明学中,江宁,王凤仪,郭昌,许俊,孙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01)
  • [2]临床常规体位固定方式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精确放疗中位置偏差的研究[J]. 牛娜,孙丽,明学中,王凤仪,郭昌. 肿瘤学杂志, 2021(12)
  • [3]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颈胸一体固定的摆位误差分析[J]. 张彦新,郇福奎,朱耿强,周科,冯鑫,万宝,唐玉,景灏,王淑莲,戴建荣.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08)
  • [4]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两种固定方式在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的比较[J]. 张彦新,郇福奎,耿松松,张焜,王宏,房辉,唐玉,景灏,王淑莲,戴建荣.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06)
  • [5]3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影响[J]. 商在春,储开岳,葛彬彬,李明,朱琪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1(04)
  • [6]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基于MRI的瘤床靶区勾画及基于CBCT的摆位误差测定[D]. 赵昌慧. 山东大学, 2021(09)
  • [7]基于体膜开窗定位的保乳术后大分割与常规分割的不良反应对比[J]. 李敏杰,黄平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04)
  • [8]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分析[J]. 张卓,杨敏,王东东,陈显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08)
  • [9]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J].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04)
  • [10]基于Halcyon加速器研究乳腺托架倾角对于保乳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 张悦,孙显松,张宇,林敬宇,杨波,于浪,汪之群,胡克,张福泉,邱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4)

标签:;  ;  ;  ;  ;  

体位托槽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