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玉油桃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匡石滋,赖多,肖维强,高国华,邵雪花[1](2020)在《余甘子新品种‘白玉油甘’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白玉油甘’是从本地油甘根蘖苗芽变单株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扁圆形,果棱明显;成熟时果皮为浅绿色,果肉黄绿色,果腹线6条;果核呈卵圆形,内分三室,含种子6粒;平均单果质量10.49 g,最大单果质量16.67 g;果形指数0.77,可食率91%。果实维生素C含量(w,后同)282 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65%,可滴定酸10.62%,总糖5.8 g·100 g-1,粗纤维0.9%,单宁1.2 mg·g-1;甘甜爽口,涩味轻、回甘浓郁。该品种分枝能力较强,在广东潮汕地区当年嫁接,次年可开花结果。成年结果树每年3月至11月份抽梢4~6次,2月下旬开始萌芽,3月上旬可抽出新稍。开花期较长,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份。果实生育期160~170 d,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上、中旬,比‘软枝青皮油甘’迟15~20 d。在广东潮汕地区种植,成年结果树每666.7 m2产量达909 kg,表现丰产、稳产。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2](2019)在《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满足广东油甘生产技术需求和提高果农栽培水平。【方法】以白玉油甘新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汕尾地区进行高接换种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白玉油甘在汕尾地区种植适应性好,平均单果重为10.36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8.7%和1.03%,固酸比为8.45,总糖为58.5 mg/g,维生素C 2.77 mg/g,单宁为1.18 mg/g,可食率为92.5%;且可留树保鲜,延迟采收,不影响其品质;配套关键栽培技术中高接换种可实现3年生油甘单株产量达35.2 kg;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叶面有机液肥可显着增加油甘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总糖含量,降低单宁含量;地膜覆盖除草以及利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结合生物农药科学使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每年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5~7次。【结论】利用此技术可实现每667 m2油甘栽培1年生树年产546.0 kg、2年生树年产909.0 kg、3年生树年产2 112.0 kg,果实单果大、高糖低酸、涩味轻,商品性好,达到早结丰产、绿色优质的栽培目的。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3](2019)在《乡村产业正在广袤农村蓬勃兴起》文中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各地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
牛良[4](2019)在《寿星桃抗蚜性鉴定及分子机制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是原产我国的世界性重要落叶果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长达3000年以上。桃绿蚜(Myzus persicae Sülzer),即桃蚜,以桃树为越冬寄主,是春季为害桃树生长的最主要害虫之一,每年至少需要3次以上的针对性农药防控,增加了农资和劳动力等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和生态危害。抗性品种的培育是防控相关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抗性资源发掘与抗性机理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目前已鉴定的抗蚜桃种质资源有多份。法国农科院从资源圃中鉴定获得了Rubira、Weeping Flower Peach、P1908等抗性资源,并对抗性的遗传、基因定位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也从资源圃鉴定筛选出了寿星桃、山桃、碧桃等三类抗蚜资源,但其抗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寿星桃及其抗蚜后代为材料,对其抗性的遗传等进行鉴定,利用多种分子标记结合进行基因定位,通过转录组分析对抗/感群体对蚜虫侵染后的分子响应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寿星桃对桃蚜的抗性为显性遗传,且受单基因控制寿星桃对桃蚜表现出明显的排趋性,人工接种蚜虫后1-3天后逐渐离开,在刺探部位出现水渍状斑点,后转深变红,红色斑点为抗性单株独有特征。杂种后代分离群体的抗/感蚜性出现明显分离,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分布,分离比例符合3:1(自交)或1:1(测交)的孟德尔遗传分离比率。桃树抗蚜表型在第6代杂交分离群体中表现稳定,没有发现明显的蚜虫毒力变化。群体连锁分析表明,桃抗蚜位点与矮生性没有连锁关系,但与果实白/黄肉色有明显的连锁。抗蚜性状与果皮茸毛有/无、果实非酸/酸等性状无连锁关系,抗/感蚜群体果实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无明显差异,为育种利用排除了障碍。2.将抗蚜基因Rm3定位于桃的第1染色体底端的160 Kb物理区间内,并发现一个抗病候选基因以01-77-3ב中油桃13号’(CN13)组合141株实生苗为定位群体,96-5-1×10-7组合116株实生苗为验证群体。基于桃参考基因序列,设计SNP引物,将目的基因初步定位于Pp0138011783与Pp014723134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9.22 Mb。结合亲本重测序数据,在初定位区间每200 Kb设计引物,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和Sanger测序筛选SNP结合精细定位,将目标基因定位到桃1号染色体45.66 Mb至46.12 Mb之间。为更精确地定位目标基因,在定位区间开发InDel和SSR标记,最终将基因定位于45.676和45.837 Mb之间,物理距离160 Kb,介于Prupe.1G559300与Prupe.1G561200两基因之间。最终的精细定位区间共有21个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有12个基因表达,但表达量未发现明显变化。但在该区域发现一个抗病基因ppa00596m,通过设计引物,在抗蚜品种中克隆到一个新的NBS-LRR基因,且表达量在抗/感蚜品系间及受蚜侵害后存在明显差异,该基因可能为抗蚜调控的候选基因PpRm3。3.Rm3抗性受蚜虫侵染诱导,抗蚜响应涉及生物胁迫、活性氧家族、转录因子、PR蛋白,以及包括苯丙氨酸/黄酮类化合物在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为阐明桃树桃蚜抗性的分子机制,将蚜虫接种到来自同一分离群体的抗/感蚜株系新梢上,取蚜虫侵染前和侵染后3、6、9、12、24、48、72 h的抗/感蚜株系新梢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到38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两种基因型材料对桃蚜侵染所表现出的转录水平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是明显不同的,与感蚜材料相比,抗蚜材料中生物胁迫、活性氧家族、转录因子、PR蛋白,以及包括苯丙氨酸/黄酮类化合物在内的次生代谢产物相关基因的表达有着更加明显的上调,这些在抗/感基因型中差异表达的防御相关基因为解释Rm3类型抗蚜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冉丽[5](2017)在《引进桃品种在阿拉尔垦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阿拉尔地区引进的中农金辉、春美、中红、春蜜、中桃2-24、锦绣、中蟠10号、中蟠11号、元春,共9个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引进桃品种物候期、花器官、叶片和果实结构的特性,桃叶片、枝条、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测定,明确其在本地区生长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阿拉尔垦区,引进桃品种在3月21日至27日之间萌芽,3月23日至3月30日之间露瓣,4月初进入开花期,花期持续8-10d,果实成熟期集中在6月-7月。观赏桃元春的花期持续18 d,成熟为7月19日。(2)引进桃品种花型多为蔷薇型,花蕾颜色多为粉色和浅粉色,花瓣相对位置多为邻接。花药颜色为黄色和浅褐色,雌蕊数为2枚,雌蕊与雄蕊等高。花粉生活力、萌发率差异明显。花冠直径26-37 mm,存在极显着差异。中农金辉表现特殊,花型为铃型,花瓣分离,花瓣横径、纵径和雄蕊数极显着小于其他品种,但花粉生活力最高。(3)桃品种叶型分为分为宽披针形和长椭圆披针形2种,叶长、叶宽和叶鲜重均无明显差异。平均为16.06 cm、9.19 cm、0.89 g,各桃品种叶面积平均为43.54 cm2。(4)蟠桃品种株高生长量变化较大,中蟠11号的干高和冠幅较大,而元春冠幅较小,中桃2-24的枝量较多。4月29日至5月5日为新梢迅速生长期,果实横径生长呈现“双S”曲线变化。(5)引进桃果实形状分为3类,蟠桃果实形状为扁平形,普通桃为椭圆形,锦绣果实形状为卵圆形。桃品种果实单果重平均为88.34 g,可食率为0.96%,硬度8.12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6%,可溶性含糖量可达9.12%,可滴定酸为0.33%。桃品种平均单株花芽数排列顺序为:观赏桃>普通桃>油桃>蟠桃,其中桃元春花芽数为1539个,中蟠10号花芽数仅有211个。引进桃品种定植第二年可以结果,中农金辉自然座果率为16.47%,长中短结果枝均能结果。(6)桃品种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为4.24 mg/g,以锦绣最高,元春最低。比叶重排列顺序为:元春>春美>中农金辉>中桃2-24>中蟠11号>中蟠10号>锦绣>春蜜>中红。引进不同桃品种的光合特性存在差异,9个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型曲线,Pn顺序为:中蟠10号>锦绣>春蜜>中蟠11号>中桃2-24>中红>元春>中农金辉>春美。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Ci排列顺序为中农金辉>中桃2-24>春美>中蟠10号>中蟠11号>中红>锦绣>元春>春蜜。蒸腾速率均在12:00出现高峰值,大多品种水分利用率出现二次峰值,而中蟠11号无明显峰值,中农金辉和春美只出现一次峰值,中蟠10号却有3次峰值。水分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春美>中农金辉>中桃2-24>中红>元春>中蟠11号>锦绣>春蜜>中蟠10号。综上所述,引进桃品种能够适应阿拉尔垦区的生态环境,生长表现良好,其中,中农金辉和中蟠10号表现出座果高、品质优,适应在垦区推广。
王佩珠[6](2017)在《设施油桃栽培丰产技术》文中提出进行了设施油桃栽培丰产技术研究,利用反季节控温,人工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设施大棚栽培,设施栽植达到"苗木移植,当年进棚,当年成花,次年结果",果实每年4月中旬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40—50天上市,经济效益显着提高5—8倍,经过多年的栽植试验,总结出了设施油桃栽培丰产技术模式。
罗源树[7](2017)在《油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作者总结了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油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合理栽种密植、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期采收等技术,提供有关人员参考。
黄丹萍[8](2016)在《白玉油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白玉油桃丰产、稳产、品质优、成熟期早。本文从园地选择、科学施肥、保花保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白玉油桃的栽培技术。
奚卫华[9](2015)在《苏北沿海地区油桃设施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苏北沿海地区设施油桃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各地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油桃收益差异明显。基于此,主要从油桃设施栽培的品种选择、设施棚建造入手,重点对油桃种植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以期给行业相关人士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罗世源,王晓红,林致钎,邓瑞灿[10](2015)在《白玉油桃在清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文中提出2010年引入白玉油桃在清流林畲试种,表现生长势强,早产、果大、质优、丰产性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经济效益显着,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结合长期在基层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一些关键栽培技术。
二、白玉油桃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玉油桃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余甘子新品种‘白玉油甘’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
2 品种特性 |
2.1 植物学特征 |
2.2 生长结果习性 |
2.3 物候期 |
2.4 果实性状 |
2.5 抗逆性 |
3 遗传鉴定 |
4 栽培技术要点 |
4.1 建园定植 |
4.2 肥水管理 |
4.2.1 幼树肥水管理 |
4.2.2 结果树施肥 |
4.3 整形修剪 |
4.4 病虫害防治 |
4.5 合理采收 |
(2)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高接换种 |
1.2.2 施肥管理 |
1.2.3 地膜覆盖除草 |
1.2.4 果实留树保鲜 |
1.2.5 病虫害防控 |
1.2.6 果实品质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白玉油甘果实的品质特性 |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地膜覆盖对油甘种植除草效果的影响 |
2.5 留树保鲜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3)乡村产业正在广袤农村蓬勃兴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
二、农产品加工流通稳步提升 |
三、乡村产业业态类型不断丰富 |
四、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 |
五、乡村产业扶贫带动明显 |
(4)寿星桃抗蚜性鉴定及分子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拉丁学名对照表 |
第一章 植物-蚜虫交互及抗蚜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前人研究进展 |
2.1 蚜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寄居与取食 |
2.1.1 蚜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
2.1.2 蚜虫在植物上的寄生与取食 |
2.2 植物的抗蚜机制 |
2.2.1 排趋性 |
2.2.2 抗生性 |
2.2.3 耐受性 |
2.2.4 过敏反应 |
2.2.5 抗性的诱导 |
2.3 植物对蚜虫抗性的遗传 |
2.3.1 单基因控制的抗性 |
2.3.2 多基因控制的抗性 |
2.3.3 基因簇 |
2.4 植物与蚜虫交互的信号识别 |
2.4.1 植物对蚜虫的感知 |
2.4.2 植物的抗蚜基因 |
2.4.3 植物防御的激发子 |
2.5 植物对蚜虫防御的信号调节 |
2.5.1 水杨酸在植物对蚜虫取食响应中的作用 |
2.5.2 茉莉酸在植物对蚜虫取食的响应中的作用 |
2.5.3 乙烯在植物对蚜虫取食响应中的作用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寿星桃对桃绿蚜抗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杂交授粉 |
2.2.2 杂交种子处理 |
2.2.3 杂种苗培育 |
2.2.4 抗蚜性鉴定 |
2.2.4.1 自然发病调查及评价标准 |
2.2.4.2 人工接种方法 |
2.3 其它相关性状调查 |
2.4 抗蚜性状与其它相关性状的连锁及相关分析 |
2.5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田间抗/感蚜表现与抗性评价和鉴定 |
3.2 “粉寿星”对桃蚜抗性的遗传及稳定性 |
3.3 抗蚜性状与树体矮生性状的连锁遗传分析 |
3.4 抗蚜性状与果实肉色的连锁遗传分析 |
3.5 抗蚜性状与果皮茸毛、果肉酸/非酸性状的连锁分析 |
3.6 抗蚜与感蚜群体果实大小、果肉可溶性固形含量的差异分析 |
4 讨论 |
4.1 植物的抗性机制与过敏反应 |
4.2 植物对蚜虫抗性的遗传控制及持久性 |
4.3 寿星桃抗蚜性与其它性状的连锁与关联 |
第三章 寿星桃抗蚜性的基因定位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表型鉴定与DNA提取 |
1.3 抗蚜基因的初步定位 |
1.4 亲本深度测序 |
1.5 抗蚜性状紧密连锁SNP标记的开发 |
1.6 基于分子标记的植株表型鉴定 |
1.7 基于定位区间的InDel和 SSR标记开发 |
2 结果 |
2.1 抗蚜表型鉴定 |
2.2 基因的初步定位 |
2.3 亲本深度测序数据分析 |
2.4 基于SNP标记的基因粗定位 |
2.5 基于InDel和SSR标记的基因精细定位 |
2.6 定位区间候选基因筛选与挖掘 |
2.7 PPRM3 候选基因的表达验证 |
3 讨论 |
第四章 桃树对桃蚜取食响应的转录组差异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和蚜虫材料 |
2.2 转录组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转录组数据分析 |
2.3 荧光定量PCR分析 |
2.4 Go富集分析和Mapman分析 |
3 结果 |
3.1 抗/感蚜材料受桃蚜危害的表型 |
3.2 桃新梢受蚜虫侵染后的转录组测序 |
3.3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3.4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
3.5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与GO分析 |
3.6 差异表达基因的Mapman分析 |
3.7 基因Rm3 定位区间基因表达及候选基因筛选 |
4 讨论 |
4.1 蚜虫取食激活了抗蚜株系的抗性通路 |
4.2 Rm3抗性相关的信号传导和防卫反应路径 |
4.3 次生代谢物可能对桃树的抗蚜性起到关键作用 |
4.4 Rm3定位区间差异基因分析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致谢 |
(5)引进桃品种在阿拉尔垦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桃的研究现状 |
1.2 引种桃适应性评价研究 |
1.3 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
1.3.1 桃物候期及植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
1.3.2 桃树器官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
1.3.3 桃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
1.3.4 桃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桃品种物候期的观察 |
2.2.2 桃品种植物学特性调查 |
2.2.3 引进桃品种的生长特性 |
2.2.4 桃品种果实性状研究 |
2.2.5 桃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
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引进桃品种的物候期观察 |
3.2 引进桃品种的植物学特性 |
3.2.1 引进桃品种花器官属性 |
3.2.2 引进桃品种花冠形态特征 |
3.2.3 引进桃品种花粉生活力 |
3.2.4 引进桃品种花粉发芽率 |
3.2.5 引进桃品种叶片属性特征 |
3.2.6 引进桃品种叶片形态特征 |
3.3 引进桃品种的生长指标 |
3.3.1 引进桃品种株高比较 |
3.3.2 引进桃品种干高与干径比较 |
3.3.3 引进桃品种树冠大小比较 |
3.3.4 引进桃品种新梢的生长动态 |
3.3.5 引进桃品种果实的生长动态 |
3.3.6 引进桃品种枝芽数量 |
3.3.7 引进桃品种果实座果率 |
3.4 引进桃品种果实性状研究 |
3.4.1 桃品种果实特征调查 |
3.4.2 桃品种果实风味调查 |
3.4.3 桃品种外在品质比较 |
3.4.4 桃品种内在品质比较 |
3.4.5 桃品种果核外观特征调查 |
3.4.6 桃品种果核特性 |
3.5 引进桃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
3.5.1 桃品种比叶重含量 |
3.5.2 桃品种叶绿素含量 |
3.5.3 引进桃品种光合日变化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引进桃品种植物学特性研究 |
4.1.2 引进桃品种生长特性研究 |
4.1.3 引进桃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
4.1.4 引进桃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设施油桃栽培丰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
2 温室规格 |
3 设施油桃栽植方法 |
3.1 栽植 |
3.2 栽植后的修剪 |
3.3 水肥措施 |
3.4 设施管理 |
3.5 花果期管护 |
3.6 病虫害防治技术 |
4 结语 |
(7)油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地选择 |
2 品种选择 |
3 合理栽种密植 |
3.1 栽植时间 |
3.2 栽植密度 |
3.3 栽培方法 |
4 肥水管理 |
4.1 幼年树施肥 |
4.2 成龄结果树施肥 |
4.3 水分管理 |
5 合理整形修剪 |
5.1 主要树形 |
5.2 幼年期整形修剪 |
5.3 初结果期整形修剪 |
5.3.1 夏季修剪 |
5.3.2 冬季修剪 |
5.4 盛果期整形修剪 |
5.5 衰老树修剪 |
6 综合防治病虫害 |
7 适期采收 |
(8)白玉油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白玉油桃生物学特性 |
2 园地选择 |
3 种植时期 |
4 保花保果 |
5 疏花疏果 |
6 科学施肥 |
7 整形修剪 |
8 病虫害防治 |
8.1 清园工作要及时、彻底。 |
8.2 生长期病虫防治要适时有效。 |
(10)白玉油桃在清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引种地概况 |
2引种表现 |
2.1果实经济性状 |
2.2生长结果习性 |
2.3物候期 |
2.4抗逆性 |
3栽培技术要点 |
3.1园地选择 |
3.2定植 |
3.3肥水管理 |
3.4整形修剪 |
3.5花果管理 |
3.6病虫害防治 |
3.7采后管理 |
四、白玉油桃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余甘子新品种‘白玉油甘’的选育[J]. 匡石滋,赖多,肖维强,高国华,邵雪花. 果树学报, 2020(01)
- [2]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9(10)
- [3]乡村产业正在广袤农村蓬勃兴起[J].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现代农业, 2019(07)
- [4]寿星桃抗蚜性鉴定及分子机制解析[D]. 牛良.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5]引进桃品种在阿拉尔垦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D]. 冉丽.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6]设施油桃栽培丰产技术[J]. 王佩珠. 农技服务, 2017(08)
- [7]油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J]. 罗源树.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1)
- [8]白玉油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黄丹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 [9]苏北沿海地区油桃设施栽培技术[J]. 奚卫华. 北京农业, 2015(34)
- [10]白玉油桃在清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 罗世源,王晓红,林致钎,邓瑞灿.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