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

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

一、儿童常见的几种耳病防治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华[1](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文中研究说明西方史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极为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身体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亦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包括卫生与身体、医学与身体、身体政治、身体规训、女性身体研究等。但目前学界对于近代中国身体检查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而体检问题的确是身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代“身体检查”制度是西医生理解剖学身体观与检查机制的结合,旨在促进民众健康,同时协助安排重要的社会事件——入学、入伍、选择职业等。本论文即围绕近代中国的体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医学化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检过程做出详细梳理,并讨论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医学史的研究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从医学化理论的两大层面——制度与知识层面展开讨论,聚焦于学生、职业人员、孕产妇三类人群,阐述西方体检模式和制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论文由此探讨近代中国身体医学化和身体标准化的问题,分析体检被纳入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现代化叙事的方式与过程。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近代中国体检是如何在医学化的理论视角下被阐述的。接下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体检制度与实践中的三类人群,其中学生和职业人员是从医学化的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度与组织管理展开讨论,孕产妇则是从医学化的第二个层面,医学知识与疾病认识论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尝试分析了体检中的身体认知观念,西医体检知识和制度在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各种要素发生关联与互动,以及体检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三大问题。对近代中国体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体知识与技术在近代中国出现、应用与发生转变的过程的研究。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第一,体检与医学化问题密切相关,即身体在经历西方生物学和解剖学概念解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手段,逐步被纳入到医疗权力体系中,受到各种检查机制的管理。第二,医学化将体检由医院场域扩展到学校、军队、各种职业团体、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检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活动和世俗化的制度安排,成为对某些“异常”身体进行构建和监管的技术手段。第三,体检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推广并逐渐成为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根本原因是身体认知观念的变化与检查身体方式的变化,即由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推求而得的观察方式,逐渐被遵循着科学语言的标准化检查方式所取代。第四,医学化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体检实践中相互交叉,由此产生了背后复杂的互动网络。知识、技术、医护人员、潜在患者群体、各类相关机构等行动者的行为被叠加在一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以显现。第五,体检在近代中国同整个国家和民族健康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一种国民健康身份认同技术。形形色色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体检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要素,以及国家民族现代性诉求的主流话语绘制下共同构建而成的。最后,在学术与现实意义上,期望本论文对于增进中国近代史、医学史、身体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并希望帮助我们分析当今社会体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反思当下身体是否过度医学化的现象。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身体、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

邱涛[2](2020)在《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区系特征,结合壤塘县、丹巴县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阐明四川藏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川藏区特色资源物种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四川藏区藏族医药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收集藏医药专着中植物药信息,核对修订后,梳理在四川藏区有分布的藏药材,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2)采用民族植物学中的沉浸式调查结合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以阿坝州壤塘县(牧区、草原藏族、安多文化、觉囊派)和甘孜州丹巴县(农区、高山峡谷藏族、嘉绒文化、多宗教融合)为研究区域,以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方法、使用方式、主要功效、习俗禁忌等,对比分析四川藏区不同区域民族植物的传统使用知识及民族药发展的异同。结果:(1)分布于四川藏区的常用藏药材有140科440属1448种。单科含属量中菊科(40属)最多,单属含种量中紫堇属(35种)最多,入药部位以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最多(725种)。(2)四川藏区分布藏药中种子植物共393属1340种,可划分到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广布型最多,有120属653种;中亚分布型最少,仅6属16种。(3)四川藏区藏药材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4500m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中,为四川藏区藏药的主产生境,药材形态与环境高度适应,呈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等特点。(4)壤塘县觉囊文化区常用乡土植物有27科38种(含菌类6科6种):食用乡土植物12科13种,食用部位为嫩枝叶,兼食花、果实、根、茎乃至全株;药用或药食两用乡土植物13科16种,泡酒、泡水居多,兼有熬汤食疗,保健预防为主;装饰用乡土植物4科4种;建筑用材或薪柴乡土植物4科4种;宗教民俗1科1种。(5)丹巴县常用民族植物共计51科90种:其中药用植物26科39种,以菊科为主;食用植物17科24种,多为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17科22种,以伞形科居多。常用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3000 m左右的草地、灌丛及林缘、高山流石滩、杂木林地及河岸沟边等;常用食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3500 m左右的路旁田间、林地;药食两用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 m的林缘、路旁及灌丛中。结论:(1)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品种丰富,以菊科、伞形科等科类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3500m左右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或高寒草甸草原。(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具有适用面广、功能多样和极具民族特色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但目前也出现受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民族医药知识出现趋同,需引起重视。(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生境中丰富度不一致,且各地药用民族植物的使用品种、使用量和使用方式等因地形地貌及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存在差异,开发利用时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4)四川藏区已出现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丢失、资源短缺等现象,加快开展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的收集整理、民族植物学研究和以丹巴等为代表的生境多样、农业基础良好的区域进行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等这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模式的种植工作等,以保护四川藏区文化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

田柳[3](2020)在《基于miRNA-21/PDCD4通路对补中益气汤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补中益气汤对脓耳病(脾胃虚弱型)-中耳胆脂瘤(Middle Ear Cholesteatoma,MEC)患者术后瘤体及瘤旁正常组织中微小RNA-21(micro RNA-21,miRNA-21)、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及中耳胆脂瘤大鼠模型瘤体组织中miRNA-21、PDCD4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miRNA-21/PDCD4信号通路部分诠释补中益气汤治疗中耳胆脂瘤(MEC)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的方法。(1)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且接受中耳胆脂瘤清除术治疗的脾胃虚弱型脓耳患者10例术后瘤体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方法(管家基因为β-actin)检测各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PDCD4的表达;(2)同时选取体重200±25g的健康大鼠,经耳显微镜检查排除鼓膜穿孔及中耳感染等情况,统一采用中耳化学试剂(丙二醇)注射法建立中耳胆脂瘤大鼠(单侧)模型,淘汰造模失败及不合格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测量并记录两组瘤体体积,实验组予以中药补中益气汤以2ml生药量5.67g/kg灌胃,每日清晨1次,连续灌胃4周;对照组予以相同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期间经显微镜观察在体时瘤体变化,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脱颈椎法处死大鼠,取出瘤体,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排水法,用量筒测量并记录体外瘤体体积。将所取下的瘤体组织标本在冰上予以充分裂解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组间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人体标本试验部分:(1)与瘤旁正常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瘤体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瘤体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明显较瘤旁正常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实验部分:(3)经补中益气汤干预后,实验组大鼠瘤体体积较干预前缩小,且有显着差异性(P<0.05),(4)实验组大鼠瘤体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大鼠瘤体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1、PDCD4是脓耳病(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靶点,miRNA-21/PDCD4信号通路与中耳胆脂瘤发病密切相关,补中益气汤治疗中耳胆脂瘤,以健脾益气为法,通过下调miRNA-21、上调PDCD4信号通路来纠正疾病的增殖表型进展。

王蕾[4](2019)在《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犬中耳炎(Canine Otitis Media)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耳道感染,严重时会影响患病犬的听力。由于不同地区犬中耳炎病原菌的分布不同,使临床用药缺乏针对性。因此,本实验调查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病的发病情况,采集病犬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每株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确定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同时对典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筛选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犬中耳炎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河子地区4个动物医院接诊的96例中耳炎患病犬进行发病情况调查,主要通过问诊和现场调查患病犬的年龄、患病时间、品种、性别和单双耳的发病情况等,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无菌采集病犬中耳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对培养的细菌进行病原学、生化鉴定及PCR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1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合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患犬中耳炎典型病例采用对因与对症的治疗方案,记录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发病情况与患病犬的品种、年龄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多个年龄和品种的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中耳炎,低于3岁的犬发病率较高,7岁以上犬的发病率比较低。38月份是犬中耳炎的高发病时间,122月份的发病率较低;在品种上,长毛犬、趴耳犬及耳道狭窄的犬较其他品种的犬易发生中耳炎;犬中耳炎发病常表现为双耳同时发病,单侧耳道发生的情况偏少。此外,中耳炎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在该研究中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得到48株,占总的分离菌株数的42.8%,其次是链球菌32株,占28.6%,18株假单胞菌占16.1%,大肠杆菌1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2.5%。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主要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病原菌主要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敏感。4种菌都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极高的耐药性。在10例临床病例的治疗中,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了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4例经诊断为犬耳螨与细菌性中耳炎混合感染病例,使用组方(1)包括福来恩驱虫滴剂配合犬耳净(主要成分庆大霉素等)等药治疗;6例经诊断为细菌性中耳炎病例,组方(2)使用的是氟苯尼考甲硝唑滴耳液,9例患病犬都痊愈。结论:本地区犬感染中耳炎的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优势菌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经典型病例治疗,使用犬耳净、氟苯尼考甲硝唑滴耳液等药物取得良好的疗效,试验结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孙盼盼[5](2019)在《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和间质性肺炎,并导致免疫抑制,常与其他病毒和细菌性猪病混合感染,给养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抗PRRSV的作用,对PRRSV/PCV2共感染昆明小鼠诱导的间质性肺炎有显着的治疗作用,还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而IL-1β是最主要的多效性炎症因子之一。因此,为阐明苦参碱的抗炎作用机理,本试验通过转染4μg PRRSV 5’UTR RNA和1μg/mL LPS共刺激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建立炎症模型,针对IL-1β前体和成熟IL-1β的产生过程,研究苦参碱的抗炎机制;并以IL-1β为检测指标,在PAMs炎症模型上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评价苦参碱与相关抗生素的联合抗炎效果,为苦参碱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1.苦参碱可直接作用PRRSV Nsp9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因此不可用PRRSV作为致炎因子来评价苦参碱的抗炎作用。2.PAMs中转染不同剂量(1、2、4μg)的PRRSV 5’UTR RNA 12 h,qRT-PCR检测各组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转染组相比,4μg RNA显着升高IL-1β的表达(p<0.05)。当转染不同剂量RNA的同时加入1μg/mL的LPS共刺激,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RNA单独转染组和LPS单独作用组相比,所有共刺激组均显着升高IL-1β的表达,且4μg RNA与LPS共刺激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组(p<0.05)。此外,当4μg RNA与LPS共刺激PAMs 12 h时,与细胞对照组、空白转染组、RNA单独转染组和LPS单独作用组相比,IL-6、IL-8和TNF-α的表达在共刺激组中也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4μg PRRSV 5’UTR RNA和1μg/mL LPS共刺激PAMs诱导炎症因子的分泌,可用于评价苦参碱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3.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苦参碱抑制IL-1β、IL-6、IL-8和TNF-α的表达。与空白转染组相比,PRRSV 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诱导NF-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显着升高DHX36和NOD2 mRNA的表达以及MyD88、RIP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DHX36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NOD2蛋白、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而苦参碱干预可抑制NOD2、MyD88、NLRP3、Caspase-1、p-IκBα以及细胞核中p65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胞浆蛋白中p65蛋白的表达(p<0.05),但是对TLR4、DHX36和RIPK2的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免疫荧光显示苦参碱可抑制ASC斑点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苦参碱通过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干扰IL-1β的分泌。4.在PRRSV 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炎症模型上,筛选养殖生产中常用抗生素对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共刺激组相比,阿莫西林、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均能显着抑制IL-1βmRNA的表达(p<0.05),替米考星对IL-1βm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苦参碱组相比,阿莫西林和金霉素对IL-1βmRNA的抑制作用与苦参碱相似(p>0.05)。当苦参碱与阿莫西林或金霉素联合使用时,苦参碱与阿莫西林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2.89-8),而苦参碱与金霉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12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1 mg/mL单独阿莫西林加药组相比,苦参碱和阿莫西林联合用药组(0.4 mg/mL+1 mg/mL、0.2 mg/mL+1 mg/mL、0.4 mg/mL+0.5mg/mL)显着降低IL-1β蛋白的表达(p<0.05)。结果提示在抗炎作用上,苦参碱和阿莫西林具有协同作用,且能够替代部分阿莫西林的用量,减少阿莫西林的使用量。本研究证实:苦参碱可直接作用于PRRSV Nsp9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以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为炎症模型,苦参碱可通过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抑制IL-1β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苦参碱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替代部分阿莫西林的用量。这些结果提示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为苦参碱作为抗PRRSV药物的研发补充新的数据,同时为苦参碱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王飞[6](2019)在《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七清败毒散的主要成分有:生石膏,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忍冬藤,贯众,甘草等。本研究对七清败毒散进行了药效学实验和急性毒性试验,为今后七清败毒散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药效学试验:采用蛋白胨制成发热模型研究七清败毒散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水肿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作为实验用菌,采用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七清败毒散对这3种常见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上测定七清败毒散在细胞水平上对PRRSV抑制作用。结果:七清败毒散能够显着抑制蛋白胨所致家兔体温升高,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对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细胞上对PR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七清败毒散的解热、抗炎、抑菌和抗病毒作用良好。

何振华,李海辉,颜爱,李师师,杨铁柱,熊小军[7](2017)在《2017年上半年湖南部分猪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湖南地区主要疫病免疫情况,对2017年1—6月实验室共接收湖南近60个猪场送检的各阶段猪群血清样品4 100份,进行了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简称蓝耳病)、猪伪狂犬病野毒、猪伪狂犬病疫苗及O型口蹄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检测猪瘟抗体3 777份,阳性合格率85%,保护率66.2%;检测蓝耳病抗体4 071份,阳性率69%,强阳性率(S/P值>2.5)8.5%;检测伪狂犬病野毒抗体3 884份,野毒抗体阳性率(带毒率)20.37%;检测伪狂犬病g B抗体3 286份,阳性率77.41%,保护率仅66.8%;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1 546份,阳性合格率66.28%,保护率54.3%。从各项检测结果分析,所抽检猪群蓝耳病呈不稳定/活跃状态(中低抗体、强阳性高抗体和抗体阴性等多个群体并存);伪狂犬病野毒带毒感染形势依旧严峻;种猪群猪瘟免疫水平较理想,但保育及肥育阶段免疫保护不足;O型口蹄疫免疫保护较差。

刘安平[8](2017)在《基于数据分析的衰老相关医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年过六十,症见发白、齿脱、目昏、耳聋,方为衰老。实际上衰老是个广义的概念,现代研究已经发现,人类衰老的进程自胚胎发育期已经启动[1]。衰老主要出现在六十岁以后,但即便是在婴幼儿时期也可出现衰老,实际上从临床而言,衰老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衰老的表征既可表现为形体外观上的衰老貌,亦可表现为内在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并且伴随着组织器官的老化,其功能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从而并发衰老相关疾病。可见正确认识衰老的本质及其表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衰老相关疾病及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以医案为样本资料的研究接近于临床实践的研究。散落在古今医案中的衰老相关医案涉及到衰老之因、衰老之征、衰老之防、早衰之治等各个方面。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古今医案,筛选衰老相关医案,结合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对衰老相关医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比较,旨在梳理中医衰老理论及其源流,探索衰老的表征及其中医机理,认识衰老相关疾病及其论治规律;基于衰老应当及早干预的思想,以儿童早老症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旨在探索中医衰老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对衰老尽早干预的方法。2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源流,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衰老与延缓衰老的认识。2)收集整理古今医案,基于古今医案筛选衰老相关医案,对筛选出的衰老相关医案进行数据预处理,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2”中的中医医案管理模块为建库工具,建立衰老相关医案标准数据库。3)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2中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块为数据分析工具。将衰老相关医案标准数据库中的医案加入分析池,执行数据分析。分别对医案各要素如“病名(中医诊断)、症状、证候、治法、方剂、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对医案各要素分别与单味中药、五脏虚证分别与症状(患者年龄≥40岁)进行关联分析。4)以SPSS19.0为数据据分析工具对衰老相关医案标准库中的单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3医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古今医案书籍681本,含有衰老相关医案书籍251本,最终获得符合衰老相关医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医案1220例。对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频数分析结果(频次位于前10位):1)病名:“不育、痢疾、中风、泄泻、气喘、水肿、不孕、咳嗽、虚劳、胸痹”;其中不同年龄段的衰老相关疾病分布频次不同,例如:21-30岁具有衰老表现的患者中,以不育、不孕分布较多;31-40岁以不育、脱发、不寐分布较多;41-50岁以泄泻、痢疾分布较多;51-60岁以中风、胸痹分布较多;61-70岁以中风、咳嗽分布较多;71-80岁以咳嗽、气喘分布较多;81-90岁以水肿、便秘分布较多。2)证候: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肾气虚证、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肾精亏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瘀证;3)治法:温补肾阳、温补脾肾、补益气血、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中气、补肾益精、补益脾肾、清热解毒、滋阴清热;4)症状: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舌质红、神疲乏力、乏力、形体消瘦、脉沉细无力;5)方剂:桂附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六君子汤、真武汤、六味地黄丸、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四神丸;6)中药(频次:前12位):附子、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术、熟地黄、茯苓、桂枝、白芍药、枸杞子、炙甘草。以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中,中医病名的分布甚为广泛,共计有375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其中以内科疾病与妇科疾病为多见。证候的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肾阳虚证分布最广,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肾气虚证等,另外血瘀证位居前列具有特殊意义,这提示衰老相关疾病中,血瘀证是一个重要的兼证。治法的分布提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仍以温补为主导,其中以补肾、补脾为先,其次为补气血,补肾中以补肾阳为先,其次为补肾气、补肾精;另外活血化瘀法是对衰老相关疾病中兼证的常用治法。从高频症状可以看出,该组症候包含了阳虚、肾虚、气虚以及气血两虚的症状要素。这说明了衰老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中以肾虚证、阳虚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的症候群为多见。从方剂的分布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药以补益剂为多见,其中以温阳补气为主,补肾为先,其次补脾。从中药分布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以补阳、补气、补血、填精益髓类中药为主。另外频次位居前12位的中药构成了一个新的中药组合,该组合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为主,气血双补,兼以滋阴涵阳,形成了一个新的方剂,该方剂的方证恰好与衰老的中医病机相吻合,蕴含了衰老与气血阴阳的衰减密切相关,与肾、脾、肝三脏的机能减退密切相关,从医案层面验证了中医衰老理论。此组合可以考虑作为延缓衰老之基础方,并在辨证延衰思路的指导下结合临床表现具体运用。2、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结论对1220例衰老相关医案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0类中药组合,第一类为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的方剂组成,第二类为桂附地黄丸和肾气丸的方剂组成。其中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组合有12类,占总类别的60%,具有补益功效的类别中,补肾占主导,其次为补脾,其次为补气血。3、关联分析结果与结论3.1医案各要素与中药的关联分析1)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组合有:黄芪与当归、炙甘草与当归、黄芪与白术、党参与白术、附子与白术、桂枝与附子等。2)关联强度较高的病名与中药:不育与“熟地黄、菟丝子、构杞子”等;痢疾(久痢)与“党参、人参、白术、附子”等;泄泻(久泄)与“附子、人参、白术”等;不孕与“熟地黄、当归”等;水肿与“茯苓、附子”等;气喘与“人参、附子”等。3)关联强度较高的证候与中药:肾阳虚证与“熟地黄、附子”;气血两虚证与“黄芪、当归”;脾肾阳虚证与“附子、桂枝、白术”;阳虚证与人参、附子;气虚证与人参;肾精亏虚证与熟地黄。4)关联度较高的治法与中药:温补脾肾治法与桂枝;温补肾阳法与“熟地黄、附子”;补肾益精法与“熟地黄”,补气血法与“黄芪、当归”。5)症状与中药:“舌质淡、苔薄白、腰膝酸软、饮食少思、脉沉细无力”这一组症状分别与熟地黄、桂枝、党参、附子关联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其中“饮食少思”与桂枝关联强度最高。从单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强度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用药以补气与补血、补肾与健脾为主要配伍原则。从与病名相关联的中药的药性及功效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以虚证为主,并以肾虚、脾虚、阳虚、气虚、血虚为多见。从证候与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说明衰老相关疾病不同证候的用药规律。从治法与中药关联可以看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温补肾阳时,可首选熟地黄、附子进行加味,温补脾肾时,可首选桂枝进行加味。从症状与中药关联结果可以看出,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中,若患者症见“饮食少思”,证属中阳不足者,可酌加桂枝。3.2五脏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患者年龄≥40岁)1)肾阳虚证与“浮肿、心悸、乏力、畏寒、咳嗽、纳呆、气短、四肢冷、头晕、腰酸”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浮肿”与肾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气虚证与“乏力、心悸、咳嗽、气短、腰酸、神疲、腹胀、腰痛、尿频、纳呆”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乏力”与肾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阴虚证与“头晕、腰酸、耳鸣、口干、浮肿、心悸、咽干、大便干燥、失眠、腰痛”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头晕”与肾阴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肾精虚证与“耳鸣、心悸、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与“耳鸣”关联强度最高。2)脾气虚证分别与“头晕、神疲、心悸、出血、便溏、浮肿、乏力”等具有较高关联度,其中“头晕”与脾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脾肾阳虚证与“乏力、浮肿、纳呆、畏寒、心悸、腰酸、神疲、腹痛、消瘦”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乏力”与脾肾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另外脾阴虚证等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3)肝虚证与症状关联分析:肝阳上亢证与“头晕、耳鸣、心悸、目胀痛、口干、恶心、头痛、头昏、呕吐、消瘦”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头晕”与肝阳上亢证关联强度最高。肝肾阴虚证与“心悸、大便干燥、头晕、口干、纳呆、头痛、耳鸣、沉默寡言、咽干、口苦、腰痛”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心悸、大便干燥、头晕、口干”与肝肾阴虚证关联强度相同且最高。另外肝血虚证、肝气虚等证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4)心阳虚证与“心悸、气短、胸闷、四肢冷”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心悸”与心阳虚证关联强度最高。心肾阳虚证与“心悸、浮肿、咳嗽、乏力、四肢冷、畏寒、失眠、气喘、腰酸”等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心悸、浮肿”与心肾阳虚证关联强度相同且最高。另外心气虚证、心阴虚证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5)肺气虚证与“咳嗽、气短、欲尿不出、浮肿、心悸、少腹下坠、纳呆、哮鸣”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其中以“咳嗽”与肺气虚证关联强度最高。肺肾气虚证与“气喘、咳嗽”具有较高关联度且呈正相关。另外肺阴虚证等与症状的关联未出现在满足最小置信度与最小支持度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与肺肾气虚证关联的症状要素也较少。以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40岁以上兼有衰老相关疾病患者,肾衰老的证候中,肾阴、肾阳、肾气、肾精虚证均可见,其中以肾阳虚证为最多见,肾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腰酸或腰痛、浮肿、乏力、头晕、耳鸣”;脾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脾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头晕、乏力”。肝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肝衰老的常见表征为“心悸、头晕”等;心衰老的常见证候为心阳虚证和心肾阳虚证,心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心悸”;肺衰老的常见证候为肺气虚证,肺衰老的常见代表性表征为“咳嗽”。4理论探讨1)结合时代背景及古今衰老相关医案部分内容,阐述了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的认识,以及时代因素的局限性形成的延缓衰老的误区。2)结合衰老相关医案的内容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脉衰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脉衰为序分别阐述了阳明脉衰、三阳脉衰、冲任脉衰以及脉道衰之表征与机理。3)结合衰老相关医案中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五脏虚证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探析了五脏衰老之表征,以及五脏衰老之相关疾病,论述了“保护肾阳”在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性。4)归纳总结了衰老相关疾病的类别与证治规律。以衰老相关疾病的典型代表---儿童早老症为例,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析了儿童早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对衰老相关医案中方药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治疗儿童早老症的方药。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9](2017)在《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文中指出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灾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二是对饲养场内外环境和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畜禽尸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0](2016)在《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文中指出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儿童常见的几种耳病防治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常见的几种耳病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2.1 身体医学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3 小结
    2.2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与身体观念研究综述
        2.2.1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相关研究
        2.2.2 近代中国身体史的相关研究
        2.2.3 近代中国健康观念的相关研究
        2.2.4 近代中国体检兴起的相关研究
        2.2.5 小结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概念限定与说明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2.3.4 选题意义
        2.3.5 创新性
3 身体医学化与近代中国的身体检查
    3.1 晚清民国时期体检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2 近代中国体检中的身体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3.2.1 机械论、解剖学身体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2 科学度量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3 身体影像技术与近代中国体检
    3.3 小结与研究思路
4 晚清民国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4.1 清末学生体检制度观念的萌发与初步实践(1902-1911)
    4.2 北洋政府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1912-1927)
        4.2.1 各自为政时局下的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
        4.2.2 存在的问题与统一标准的呼声
    4.3 南京国民政府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全面实施(1928-1937)
        4.3.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
        4.3.2 健康检查逐渐纳入学校行政体系
    4.4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生健康检查统计
    4.5 全面抗战时期学生健康检查(1937-1945)
        4.5.1 战时学校健康(卫生)教育与健康检查
        4.5.2 战时学生营养问题与健康检查
    4.6 民国时期学生体检——以清华大学为例
        4.6.1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学生体检(1911.4-1928.7)
        4.6.2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28.8-1937.7)
        4.6.3 抗战时期中的清华学生体检(1937.8-1946.7)
        4.6.4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46.8-1948.12)
    4.7 小结
5 民国时期职业人员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5.1 民国初年至1933年职业人员体检
        5.1.1 1931年之前职业人员体检的初步发展
        5.1.2 应考公务人员体格检验制度的正式建立(1931-1933)
    5.2 1933年以后职业人员体检概况
        5.2.1 行政公务人员
        5.2.2 铁路服务人员
        5.2.3 其他从业人员
    5.3 特殊职业体检——以军人为例
        5.3.1 陆军体检
        5.3.2 空军飞行员体检
    5.4 小结
6 民国时期孕产医学化与产检
    6.1 孕产医学化:“异常”身体的建构
    6.2 民国时期妇婴卫生行政与产检事业概况
    6.3 产检:对“异常”身体的检测
        6.3.1 时间上的监测
        6.3.2 检查人员与场所的转变
        6.3.3 检查项目与内容
    6.4 基于产检的医学统计与研究
    6.5 小结
7 讨论
    7.1 体检与近代中国身体认知观念的转变
        7.1.1 中西医“身体检查”观之比较
        7.1.2 “健康检查”与“健康”认知观念
    7.2 体检之“网”: 认知观念与制度安排的互动
        7.2.1 实践中的技术: 北平公共卫生示范区中的体检
        7.2.2 北平示范卫生区中体检知识和技术网络的生成
        7.2.3 体检网络相关行动者行为链条分析
    7.3 近代中国的体检与健康身份认同
        7.3.1 从健康的身体到健康的国家
        7.3.2 健康检查与身体隐喻
        7.3.3 健康检查与身体、健康和身份的构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四川藏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壤塘县(安多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丹巴县(嘉绒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讨论与结论
    讨论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四川藏区藏药植物名录
    附录2 民族植物学调查工作记录
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综述
    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民族植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藏区及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藏区概况
        藏族医药与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民族植物学与藏族医药
        藏族医药的巨大潜力与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
        藏药的发展现状
        民族植物学与藏药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miRNA-21/PDCD4通路对补中益气汤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miRNA与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犬中耳炎的临床概况
        1.1 犬中耳炎的概念
        1.2 犬中耳炎的病因
        1.3 犬中耳炎的病原
        1.4 发病机制
        1.5 犬中耳炎的症状
        1.6 犬中耳炎的诊断
        1.7 犬中耳炎的治疗
    2 本研究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目的意义
        2.1 发病情况调查
        2.2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2.3 病原菌的药敏性分析
        2.4 犬中耳炎的临床治疗
        2.5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中耳炎发病情况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2.2 不同月份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2.3 不同品种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2.4 单/双侧耳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2.5 不同性别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3 讨论
        3.1 犬中耳炎发病与年龄的相关性
        3.2 犬中耳炎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
        3.3 犬中耳炎的发病与品种的相关性
        3.4 犬中耳炎多为双耳发病
        3.5 犬中耳炎发病与性别无关
    试验二 犬中耳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材料来源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设备
        1.4 分离用培养基
        1.5 生化鉴定
        1.6 四种菌的16Sr DNA引物序列
        2 方法
        2.1 病料的采集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2.3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2.4 生化鉴定
        2.5 PCR扩增
        3 结果
        3.1 病原菌初步鉴定结果
        3.2 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3.3 菌液PCR扩增结果
        4 讨论
    试验三 犬中耳炎病原菌的药敏性研究
        1 材料
        1.1 菌株来源
        1.2 培养基
        1.3 药敏纸片
        1.4 试验器材
        2 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2.2 判断标准
        3 结果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3.2 链球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3.3 假单胞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3.4 大肠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3.5 耐药性比较
        4 讨论
    试验四 犬中耳炎临床病例的对比治疗试验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药品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结果
        3.1 诊断结果
        3.2 治疗结果
        3.3 预防
        4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炎症反应
        1.1 PRRs与炎症
        1.2 细胞因子与炎症
        1.3 PRRS与炎症
    2 炎症的药物治疗
        2.1 非甾体类和甾体类抗炎药
        2.2 抗生素
        2.3 天然药物
    3 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PAMs炎症模型的建立
    1 试验材料
        1.1 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PAMs的分离
        2.2 重组质粒的制备
        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苦参碱对PRRSV Nsp9 活性的影响
        2.4 PRRSV5'UTR RNA的制备
        2.5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诱导PAMs炎症模型的建立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PAMs的鉴定结果
        3.2 PRRSV5'UTR RNA的制备与鉴定
        3.3 苦参碱抑制PRRSV Nsp9的活性
        3.4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分泌IL-1β
        3.5 PRRSV5'UTR RNA和LPS共刺激PAMs分泌IL-6、IL-8和TNF-α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细胞毒性试验
        2.2 PAMs分泌炎症因子的检测
        2.3 调控IL-1β产生过程相关蛋白的检测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地塞米松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2 苦参碱对IL-1β表达的影响
        3.3 苦参碱对PAMs炎症模型分泌IL-6、IL-8和TNF-α的影响
        3.4 苦参碱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苦参碱对TLR4、DHX36/MyD88和NOD2/RIPK2的影响
        3.6 苦参碱对NLRP3 炎症小体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苦参碱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4.2 苦参碱通过影响MyD88 抑制NF-κB信号通路
        4.3 苦参碱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苦参碱与抗生素联合抗炎作用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细胞毒性试验
        2.2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1β的表达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五种抗生素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2 苦参碱联合阿莫西林/金霉素在PAMs上的细胞毒性结果
        3.3 IL-1β表达的检测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
致谢
附件

(6)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七清败毒散中的主要药物研究进展
        1.1.1 七清败毒散处方组成
        1.1.2 生石膏
        1.1.3 金银花
        1.1.4 鱼腥草
        1.1.5 板蓝根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研究进展
        1.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情况
        1.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PRRSV
        1.2.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1.2.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2.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研究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动物
        2.1.4 菌株和毒株与细胞株
    2.2 试验方法
        2.2.1 解热作用
        2.2.2 抗炎作用
        2.2.3 体外抑菌作用
        2.2.4 抗病毒作用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解热作用观察
        2.3.2 抗炎作用观察
        2.3.3 体外抑菌作用观察
        2.3.4 抗病毒作用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2017年上半年湖南部分猪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检测样本
        1.1.2 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2.2 各阶段猪群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
    2.3 各阶段猪群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
    2.4 各阶段猪群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猪瘟免疫监测[7]
    3.2 蓝耳病持续阳性稳定控制[8]
    3.3 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生产阴性后代[9-10]

(8)基于数据分析的衰老相关医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古今医案衰老相关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1 古今医案的收集
    2 衰老相关医案的筛选
        2.1 制定衰老相关医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医案采集
        2.3 汇总校对
    3 数据预处理
        3.1 方剂名的数据预处理
        3.2 中药名、剂量及剂量单位的数据预处理
        3.2.1 噪声数据的处理
        3.2.2 数据分割
        3.2.3 中药名的标准化
        3.3 证候的数据预处理
        3.3.1 证候数据粒度的细化
        3.3.2 证候的标准化
        3.4 症状的数据预处理
        3.4.1 噪声数据的处理
        3.4.2 症状的规范化
        3.5 治法的数据预处理
        3.5.1 治法的数据粒度细化
        3.5.2 噪声数据的处理
        3.3.3 治法的标准化
        3.6 病名的数据预处理
        3.7 患者年龄的数据预处理
        3.8 医家年代的数据预处理
    4 建立标准化衰老相关医案数据库
        4.1 建库工具简介
        4.2 方法与步骤
第二部分 基于衰老相关医案的数据分析
    1 频数分析
        1.1 病名的频数分析
        1.2 证候的频数分析
        1.3 治法的频数分析
        1.4 症状的频数分析
        1.5 中药的频数分析
        1.6 方剂的频数分析
    2 聚类分析
    3 关联分析
        3.1 病名与中药的关联分析
        3.2 中药与中药的关联分析
        3.3 证候与中药的关联分析
        3.4 治法与中药的关联分析
        3.5 症状与中药的关联分析
        3.6 证候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3.6.1 肾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3.6.2 脾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3.6.3 肝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3.6.4 心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3.6.5 肺虚证与症状的关联分析
    4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理论探讨
    1 衰老相关医案中蕴含的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及其源流
        1.1 周秦及以前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起源
        1.2 两汉、历晋、隋、唐、宋、金元时期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形成
        1.3 明清时期至建国前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特点
        1.4 现代中医衰老与延缓衰老理论的发展
    2 从衰老相关医案析衰老表征
        2.1 脉衰之表征
        2.1.1 阳明脉衰
        2.1.2 三阳脉衰
        2.1.3 冲任脉衰
        2.1.4 脉道衰
        2.2 脏衰之表征
        2.2.1 肾衰之表征
        2.2.2 脾衰之表征
        2.2.3 肝衰之表征
        2.2.4 心衰之表征
        2.2.5 肺衰之表征
    3 医案中的衰老相关疾病及其证治规律
        3.1 衰老相关疾病及其分类
        3.1.1 因衰致病类疾病
        3.1.2 因病致衰类疾病
        3.2 衰老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
        3.2.1 从衰论治
        3.2.2 衰老相关疾病案例举隅-儿童早老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一 衰老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
    综述二 古今医案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论着及科研
致谢

(9)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一) 处理方法
    (二) 灾区畜禽尸体深埋处理技术要点
    (三) 工作人员的防护安全
    (四) 畜禽排泄物及污水处理
二、消毒
    (一) 消毒范围
    (二) 常用消毒药品及使用方法
    (三) 消毒次数
    (四) 工作人员消毒
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工作
    (一) 加强免疫, 切实提高畜禽自身抵抗力
    (二) 加强监测, 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四、预防霉变饲料中毒及饲养管理
    (一) 预防霉变饲料中毒
    (二) 加强饲养管理
五、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一) 日本血吸虫病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防治措施
        4.公共卫生与人员防护
    (二) 炭疽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疫情处置
        4.防治措施
        5.公共卫生与人员防护
    (三)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疫情处置
        4.公共卫生与人员防护
    (四) 钩端螺旋体病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鉴别诊断
        4.防治措施
        5.公共卫生及个人防护
    (五) 猪肺疫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鉴别诊断
        4.防治措施
    (六) 猪丹毒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防治措施
    (七) 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鉴别诊断
        4.防治措施
        5.公共卫生与人员防护
    (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流行特点
        2.临床症状
        3.疫情处置
        4.防治措施

四、儿童常见的几种耳病防治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D]. 王瑶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D]. 邱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3]基于miRNA-21/PDCD4通路对补中益气汤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机制研究[D]. 田柳.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2)
  • [4]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苦参碱抑制PAMs分泌IL-1β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D]. 孙盼盼.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6]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研究[D]. 王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2017年上半年湖南部分猪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J]. 何振华,李海辉,颜爱,李师师,杨铁柱,熊小军. 养猪, 2017(06)
  • [8]基于数据分析的衰老相关医案研究[D]. 刘安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12)
  • [9]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J].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2017(08)
  • [10]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J].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6(16)

标签:;  ;  ;  ;  

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