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

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黄苏刚,徐雁超,邹兵凤[1](2022)在《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后轴向游隙的测量》文中研究指明为兼顾产品寿命和成本,通常在汽车车桥中采用背对背配对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现有文献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定义及测量做了诸多介绍,但均未涉及在装配预紧后特别是大负载下的轴向游隙的检测。

杨树升,司德纯,王为华[2](2021)在《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架轴承布置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煤炭生产正在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减员提效、进一步提高工作面单产成为煤炭开采的主流。滚筒式采煤机作为煤炭开采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了工作面的产量及效率。笔者从轴向窜动控制、轴向承载能力、润滑性能以及轴系刚度等 4 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滚筒式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机构行星架轴承的多种布置方案,并得出在不同要求下摇臂行星机构行星架轴承的最佳布置方案。

王珍,宁平华,潘小波,张庆丰[3](2021)在《棒材轧机减速器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该文针对某钢铁公司棒材生产线中轧机减速器的轴承失效问题,从应力数据和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其失效的原因。重点从轴承的选型、游隙的调整、润滑、减速器伞箱的轴承压盖改进、运行与监测等方面,提出预防轧机减速器中滚动轴承过早失效的改进措施,进而消除了减速器滚动轴承失效的隐患。改造后的生产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轴承使用寿命明显增加,使减速器的正常工作时间大大提高,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周献文[4](2021)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力学特性分析与测试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是铁路列车、风电机组、汽车轮毂、大型齿轮箱等大型旋转设备的关键基础部件,其具有双排锥形滚子形式、结构紧凑,工作时同时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复合载荷作用。目前在该类轴承的设计与使用中,对于所承受的复杂载荷如径向、轴向、预紧和弯矩载荷,以及在较大载荷作用下的轴承内部结构中各部件间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热、变形、刚度和振动等的分析理论与测试试验均存在较大不足。本论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滚动轴承服役性能演变机理与数字化设计方法”(编号:2018YFB2000300)以辽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大轴重铁路货车轴承”(编号:201506009)的支持下,开展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局部生热与传导的热特性、套圈局部变形特性、刚度特性以及轴承振动特性的理论分析与测试试验研究,获得复合载荷作用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力学特性,为该类轴承的设计、分析和试验测试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本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建立了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力学模型,其中考虑了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弯矩、转速效应以及预紧载荷等;获得了复合载荷工况下的典型轴承结构内部接触载荷分布特征;在拟静力学模型基础上,考虑润滑脂的流变特性、热效应以及非牛顿流体剪切稀化效应,获得了不同载荷工况对润滑脂膜厚影响的仿真计算结果,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刚度的计算提供准备。提出了基于局部生热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三维热分析有限元建模方法,获得了复合载荷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三维热分布特征,揭示了工况对轴承周向、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创新性地实现了在轴承结构空间限制条件下的内外圈多点温度测量技术,解决了轴承内圈传感信号的非接触传输难题,获得了相应的内外圈多点温度数据并验证了所建立的热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考虑轴承安装结构影响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结构变形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载荷和转速工况对套圈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现了轴承套圈多点应变的测量,解决了光纤光栅测量应变时的温度解耦问题,获得了基于光纤光栅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静态和旋转态变形的多点测量数据并验证了轴承结构变形分析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建立了考虑润滑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刚度计算模型,理论和试验相结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结构、工况以及润滑参数对轴承整体和局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或轴向的单一载荷下,双列圆锥轴承的径向和轴向刚度的变化与单列轴承的刚度变化趋势一致;径向和轴向的联合载荷下,径向和轴向刚度随载荷的变化与单列轴承刚度变化趋势不同,在轴向和径向载荷大小接近时,轴承整体的径向和轴向刚度存在刚度突然减小又增大的“突变现象”。预紧力对轴承刚度的影响最大,内、外滚道接触角对径向和轴向刚度的影响相反,滚道接触角增大,径向刚度减小,而轴向刚度增大。这类轴承刚度变化的特殊规律对轴承设计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完成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不同载荷和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测试试验研究,获得了轴承不同频段的时域和频域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以高频和中频振动为主;径向载荷增大轴承振动幅度以及振动频率幅值的分布范围随之增大;轴向载荷增大会一定程度上减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振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热、变形以及刚度和振动的分析方法,突破了恶劣环境和受限空间轴承温度和变形的多点测试技术,揭示了结构、负载、转速以及润滑参数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分析和试验测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Ken TAKAHASHI,Daisuke SUZUKI,Takafumi NAGATOMO,周贤全[5](2021)在《轴向游隙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载荷分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埋入式光纤传感器,测量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动体载荷,研究了轴向游隙对滚动体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动体载荷分布系数随轴向游隙的增大而减小。

张颖[6](2021)在《非标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市场上的主要非标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配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基于国家标准JB/T 8236中常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分别介绍了TQO和TQI型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在有隔圈和无隔圈时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轴承厂家的实际生产及轴承使用厂家对轴承游隙的测配.

王朋伟,范强,贾松阳[7](2021)在《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主机发展的要求,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已发展出多种变型结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JB/T 8236—2010中仅给出了几种常见结构的调整方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针对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多种变型结构及组配型圆锥滚子轴承,提出了不同结构轴承的轴向游隙调整方法,以解决轴承实际生产及游隙测配时无调整方法可依的问题。

陈龙,吴婉玉,孟相旭,刘红彬[8](2020)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测试试验》文中指出采用标准规定的"分体法",用户经常使用的"整体法"以及一些国外公司采用的"凸出量法"测量并计算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以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凸出量法"是效率较高的准确测量方法,且可推广至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中。

杨福云,杨哲,王朋伟[9](2020)在《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文中指出由于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及使用性能的特殊性,目前,随着主机发展的要求,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使用范围越来越广。JB/T 8236标准中仅给出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几种常见结构的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本文针对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分别介绍了其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

王多亮[10](2020)在《地铁A型车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发展。目前,我国城轨轴箱轴承配套依然大量依靠进口。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机械工业产品国产化、自主化政策下,国内知名轴承企业开展了地铁轴箱轴承的研制工作。本文以地铁A型转向架轴箱轴承为研制目标。结合轴承工况条件、运用轴承设计理论开展了材料选择;热处理技术;滚子修型;轴承座与内圈端面防防磨设计;集成磁性编码器等研究。在轴承的理论设计基础上,结合轴承的工况条件利用软件Romax Designer对轴承进行了接触应力、载荷、疲劳寿命等指标的计算分析。从分析结果看轴承的90%可靠度寿命远大于要求的寿命指标。滚子滚动面应力分布均衡,无边缘应力集中现象。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小于2000Mpa。研发的产品经过检测其各项精度指标达到5级水平。为验证产品性能指标,在试验台上对产品进行运转性能试验、与国外某品牌轴承的性能对比试验及80万公里的耐久性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轴承温升、振动、噪音等无异常变化,符合试验规律。轴承的测量最高温度,有效最高温度;每个基本行程过程中测量的两轴箱的最高温度差;同一轴箱同一转动循环的两连续基本行程间测量的最高温度差均满足试验指标;试验轴承分解检查外圈、内圈、滚子、保持架、油脂均正常,轴承未出现剥离、异常磨损及变色。试验结果说明轴承运转性能正常。可认为地铁A型转向架轴箱轴承的国产化研制满足预期目标。

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后轴向游隙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现有轴承游隙的测量方法
轴向游隙的精确检测
结语

(2)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架轴承布置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行星架轴承布置形式
2 轴向窜动量
3 承载能力
4 润滑性能
5 轴系的支撑刚性
6 结语

(4)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力学特性分析与测试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滚动轴承接触力学分析
        1.2.2 滚动轴承热特性的研究
        1.2.3 滚动轴承套圈变形的研究
        1.2.4 滚动轴承刚度特性的研究
        1.2.5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分析
        1.2.6 滚动轴承的测试试验技术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复合载荷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接触特性
    2.1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特点
    2.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运动学关系
        2.2.1 几何关系分析
        2.2.2 运动分析
    2.3 油膜厚度分析
    2.4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力学模型建立
        2.4.1 受力分析
        2.4.2 载荷与变形关系
    2.5 计算流程
    2.6 复合载荷工况下接触载荷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6.1 模型对比与验证
        2.6.2 径向负载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2.6.3 轴向负载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2.6.4 弯矩负载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2.6.5 转速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2.6.6 预紧力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2.7 复合载荷工况下润滑脂油膜膜厚的影响分析
        2.7.1 径向负载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2.7.2 轴向负载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2.7.3 转速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2.7.4 预紧力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3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三维热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生热和传热
        3.2.1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生热率
        3.2.2 热流密度分配
        3.2.3 脂润滑轴承的传热
    3.3 基于FEM的轴承系统热分析方法
        3.3.1 有限元热分析基本理论
        3.3.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热分析的ANSYS建模
        3.3.3 网格尺寸灵敏度验证
    3.4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热特性影响分析的算例
        3.4.1 工况条件
        3.4.2 三维温度场分布特征
        3.4.3 轴承温升的影响分析
        3.4.4 轴承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
    3.5 轴承内外圈温度多点测试试验
        3.5.1 光纤光栅传感原理
        3.5.2 旋转光信号的非接触传输
        3.5.3 轴承温度的光纤光栅传感测量方法
    3.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温度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3.6.1 温升和温度分布特征
        3.6.2 转速对温升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3.6.3 径向载荷对温升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3.6.4 轴向载荷对温升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结构变形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轴承套圈结构变形的建模方法
        4.2.1 结构变形的建模思想
        4.2.2 有限元建模方法
    4.3 轴承套圈结构变形的仿真分析
        4.3.1 轴承套圈的结构变形特征
        4.3.2 轴承套圈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4.4 轴承套圈变形的光纤光栅测量方法
        4.4.1 光纤光栅静态和动态应变标定技术
        4.4.2 温度和应变的解耦方法
        4.4.3 试验台上的轴承套圈变形测试方法
    4.5 轴承套圈变形的试验结果分析
        4.5.1 套圈变形的分布特征
        4.5.2 非旋转态下套圈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4.5.3 旋转态下套圈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刚度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刚度的计算方法
        5.2.1 接触刚度
        5.2.2 油膜刚度
        5.2.3 动刚度
    5.3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刚度的影响分析
        5.3.1 模型对比与验证
        5.3.2 负载参数对刚度的影响
        5.3.3 结构参数对刚度的影响
        5.3.4 润滑参数对刚度的影响
    5.4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刚度的测试试验
        5.4.1 刚度辨识原理及测试方法
        5.4.2 测试结果及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振动特性分析
    6.1 引言
    6.2 滚动轴承振动的分析方法
        6.2.1 轴承振动的时域分析
        6.2.2 轴承振动的频域分析
        6.2.3 轴承振动的包络谱分析
    6.3 轴承振动特性的测试方法
    6.4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振动的影响分析
        6.4.1 工况对轴承振动时域指标的影响
        6.4.2 工况对轴承振动频域指标的影响
        6.4.3 工况对轴承振动包络谱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轴向游隙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载荷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测量方法
    2.1 测量轴承
    2.2 轴向游隙的调整
    2.3 测量系统
    2.4 测量条件
    2.5 光纤传感器校准
    2.6 光纤传感器校准结果
3 测量结果和分析
    3.1 滚子载荷分布
    3.2 载荷分布系数
4 结论

(6)非标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标准轴承测配的理论基础
2 TQO系列轴承游隙的调整
    2.1 带隔圈结构
        2.1.1 内隔圈宽度c
        2.1.2 外隔圈宽度b1和b2
    2.2 无隔圈结构
        2.2.1 CC处游隙
        2.2.2 DD、BB处游隙
3 TQI系列轴承游隙的调整
    3.1 带隔圈结构
        3.1.1 外隔圈宽度b
        3.1.2 内隔圈宽度c1和c2
    3.2 无隔圈结构
        3.2.1 CC和DD处游隙
        3.2.2 BB处游隙
4 游隙调整要点
5 结论

(7)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1 游隙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2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调整
    2.1 35系列
    2.2 37系列
        2.2.1 带隔圈结构
        1)增加辅助垫块法
        2)高度差法
        2.2.2 无隔圈结构
3 组配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调整
    3.1 面对面(DF)型
    3.2 背靠背(DB)型
        3.2.1 内、外隔圈宽度差法
        3.2.2 内隔圈宽度法
        3.2.3 小结
4 TQO系列四列轴承游隙的调整
    4.1 带隔圈结构
    4.2 无隔圈结构
        4.2.1 CC处游隙
        4.2.2 DD,BB处游隙
5 TQI系列四列轴承游隙的调整
    5.1 带隔圈结构
        5.1.1 外隔圈宽度b
        5.1.2 内隔圈宽度c1和c2
    5.2 无隔圈结构
        5.2.1 CC和DD处游隙
        5.2.2处游隙
6 游隙调整要点

(8)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测试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测量方法
3 数据分析
4 结束语

(9)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游隙调整前准备
3 组配型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调整
    3.1 面对面(DF)型
    3.2背靠背(DB)型
        3.2.1 两隔圈宽度差法
        3.2.2 内隔圈宽度法
    3.3 串联(DT)型
4 实测游隙调整方法
5 结束语

(10)地铁A型车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目的和意义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轴承行业现状
    1.3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轴承研究情况
        1.3.1 国外研究情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铁A型车轴箱轴承设计
    2.1 地铁A型车轴箱轴承的工况及特点
        2.1.1 轴箱轴承的工况
        2.1.2 轴箱轴承特点
    2.2 轴承的设计
        2.2.1 轴承主参数确定及选材
        2.2.2 内部参数计算
    2.3 计算分析
        2.3.1 理论寿命计算
        2.3.2 额定热转速计算
        2.3.3 保持架转速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轴箱轴承静力学分析
    3.1 创建三维模型
    3.2 轴承寿命分析
    3.3 轴承接触载荷分析
    3.4 轴承接触应力分析
    3.5 油膜润滑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轴箱轴承试验验证
    4.1 产品精度指标
    4.2 轴承试验方案
    4.3 运转性能试验
        4.3.1 试验条件
        4.3.2 试验过程
        4.3.3 运转性能试验结果
        4.3.4 试验后轴承外观
        4.3.5 运转性能试验结论
    4.4 强化试验
    4.5 对比试验
    4.6 耐久性试验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后轴向游隙的测量[J]. 黄苏刚,徐雁超,邹兵凤. 汽车工艺师, 2022(Z1)
  • [2]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架轴承布置对比分析[J]. 杨树升,司德纯,王为华. 矿山机械, 2021(07)
  • [3]棒材轧机减速器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王珍,宁平华,潘小波,张庆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4]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力学特性分析与测试试验研究[D]. 周献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5]轴向游隙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载荷分布的影响[J]. Ken TAKAHASHI,Daisuke SUZUKI,Takafumi NAGATOMO,周贤全. 国外铁道车辆, 2021(03)
  • [6]非标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J]. 张颖.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02)
  • [7]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J]. 王朋伟,范强,贾松阳. 轴承, 2021(04)
  • [8]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测试试验[J]. 陈龙,吴婉玉,孟相旭,刘红彬. 轴承, 2020(10)
  • [9]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J]. 杨福云,杨哲,王朋伟. 哈尔滨轴承, 2020(03)
  • [10]地铁A型车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研制[D]. 王多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