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张碧霞[1](2021)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核心素养新纪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1]。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新课程标准贯穿始终的基本理念。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界普遍关心的热点词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文献研究,通过对有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文献理解,并选取教育学理论基础丰富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献研究结果,得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遵循“重学生”、“重课堂”、"重过程"、“重素养”、“重育人"的理念。并从教师层面分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第二是课堂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为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是案例分析法,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种授课类型为例,依据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的一般流程,研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并提供三种课型的典型案例以供参考。综上所述,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五大理念、五大原则以及编制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创设了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并编制了三个常用课型的经典范例,为高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刘娜[2](2021)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一步推行。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用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问卷中教师选用讲授、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均高,其中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且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问卷中学生反映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高,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次,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其教育改革理念的不足;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差异。综上,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校阻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建立教师监督机制,进行多方求证;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最后,社会要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曹禹[3](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在丰富学校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尝试以“药物化学”作为学科知识背景,并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视角,设计出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首先本研究梳理了SSI教育与校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本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他们对于本课程的态度、期望和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均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持有正面态度,但目前课程资源不足。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要素,综合了师生需要与学科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本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8个专题,以“药物化学”作为主干知识,并结合了历史、人文、社会等隐性因素,力图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疫情原因,本课程未能进行课堂实施,因此邀请课程专家对本课程进行背对背评价,并依据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课程文本。科学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刘金金[4](2021)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17年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以及2019年高中语文教材的翻新,对语文教学新思考、新观念的研讨势在必行。中国古代散文中具有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篇章布局、思想内涵等文学知识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与古人沟通的纽带,也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古代散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古代散文学习存在抗拒或畏难的心理。现阶段如何解决学生对古代散文学习的逃避心理,继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论文将2017年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古代散文教学实践和师生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结果相结合,针对当前古代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及新的教学思路,希望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论文立足实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高中古代散文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对古代散文主题和写作技巧的教学不够重视、古代散文教学评价方式有待更新。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和新要求,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第一,依据2017年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第二,教师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第三,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课标、教材、课外书籍和媒体等教学资源;第四,确定完善的语文学习监督评价体系。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本论文在最后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确定并执行古代散文教学策略,以2019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下册教材为教学依托,设计了两种不同主题,不同选文编排方式的单元教学设计,具体说明“语文学习任务群”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王仪[5](2021)在《“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响应十八大号召,举国上下开启了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征程。为深入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所谓“让学”,即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各种学习过程,确保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常展开。所谓“引思”,即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引领、引发学生思考,确保一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指明了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也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笔者所在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在全校各个学科全面推行“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己几年时间了,总体上看这一次课改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毋庸讳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课题将紧密结合本人教学工作的实际,着力对“让学引思”理念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展开较深入的探究,为本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一线的同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笔者在研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归纳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多元智能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层面,对本校初中物理课堂“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实施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本校当前初二物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经探索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改进的教学策略。首先,“让学引思”理念的推行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一线教师作为课改的实施者,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针对本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笔者提出了“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策略。然后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即注重课前导学,让学生充分预习、展示;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手脑“动”起来;注重质疑解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注重迁移拓展,让学生解决问题“能”起来;注重归纳整理,让学生知识结构“全”起来;注重评价反思,让学生学习信心“足”起来等。最后,在探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一定的教学实践,将部分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并通过实践班和对照班教学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有关教学策略实践的效果,彰显了本研究具有的价值。
张美琳[6](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变革,教育模式在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也在不断发展。课后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走的必经之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及评价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能力。本研究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上,调查了初一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现状,研究如何提出更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首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相关概念和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并分析了目前初一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文献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改进策略;最后通过实践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针对目前初一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和作业评价策略。首先在作业设计方面,第一,作业设计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是为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是为拓展延伸本节课内容,是为下节新课的开展,还是为综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等,只有明确目的后布置的作业才会有针对性。第二,作业设计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作业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样能够带动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后期学习做好铺垫。第三,作业设计应遵循主体差异性原则,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必须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发展要求,设计分层作业。第四,作业设计应遵循适量有效性原则,教师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内容的把控决定了学生做作业的成效,同时增强作业趣味可以激发学习主动性、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以促进师生交流、问题生活化、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能够使作业更加有效。其次在作业评价方面,第一,适当选择批改作业方式,发挥各种方式的优点;第二,作业评价重在激励上进,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信心的增长,增强自身学习的内驱力;第三,作业评价要讲求艺术性,评价中要引导学生自行改错,鼓励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转变学习态度;第四,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作业讲评中以多种方式适当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笔者选取了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教学班进行了实践对比研究,以检验策略的有效性。对该班级实施了以上策略后,该班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都有所提升,因此提出的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张霞[7](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在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得以提出。自此,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该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跟随情境教学一起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还有新理念。有了新理念就有了新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如何运用就变得十分重要。导论与结语部分除外,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概述。主要论述了情境和情境教学的概念、主要特征,以及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知主义的发现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来论述情境教学的科学性。并且还提及了新课程理念对情境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第二部分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深入分析,从学科核心素养、活动型学科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三个角度论述了其必要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学情三个维度阐述了其可行性。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从问卷调查目的、问卷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结果等方面展开。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情境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缺乏深度挖掘、学生参与情境热情消散过快、教学情境新颖度不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与预设效果落差较大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是部分教师缺乏对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定位不清晰、课堂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教师职业倦怠和考试升学压力的影响。第五部分主要从情境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总结阶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运用对策。第六章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的案例,通过展示《国家财政》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来展示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总之,本文在结合教育实习以及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运用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表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认同。该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还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姜琳琳[8](202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近几年掀起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渐渐以各种形式进入到现代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代代祖先为我们创造出大量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及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更是指引华夏炎黄子孙不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影响着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中华民族基因。国家的发展与教育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必须靠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当前美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强调美育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美育的任务之一。美育要实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就必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更好地认识美和创造美。因此,作为新时代艺术教育研究者,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作为己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美学意蕴,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艺术教育中的特质,以及艺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作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的文化和思想理论基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振兴、发展与传承的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让中国儿童更多地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这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幼儿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性格、人格发展形成的最初阶段,因而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在这一阶段,让幼儿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活动环境中,是培养幼儿传统审美意识以及诱导幼儿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课程正是提高儿童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学诉求。从当前我国幼师的整体现状来看,社会对幼儿师资的缺乏体现在缺少具有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因此,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普及上,要让更多的教师懂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爱中华传统文化,会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综合艺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研究者来说,不仅要能构建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还要能开展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本研究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为目标,首先,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资源的阐述,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特质,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接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综合艺术课程中的现代意蕴,以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艺术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方式的理论阐述论述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鉴于本项研究的规模与对象,笔者选择行动研究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艺术课程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笔者通过实际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深入教学一线用实际行动探索适合解决一线教学问题的措施。根据行动研究的精神,以改善自己的实践为目的,亲身进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实践活动。在研究中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以及经验总结法、跨学科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针对各个研究问题进行研究。整个行动研究以各种研究调查及教学课例为基础,通过确立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计划、典型课例验证、总结及反思几个行动步骤进行了包含先导性研究的四轮研究,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现状、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行动计划,并制定行动实施方案,以典型教学课例呈现行动实施方案,最后对行动的问题、计划、实施行动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行动研究,总结出五项研究结果:第一,综合性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艺术课程的内容中的重要性;第二,要综合利用四种教学策略开展教学;第三,研究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第四,要取得家长及社会的信任和支持;第五,实现教师教学才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艺术课程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几个研究中的创新点。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探索艺术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二,总结艺术教育中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蕴;第三,分析艺术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第四,以“课程整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方法论。本研究的实践创新在于:第一,以教育行动研究作为艺术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二,本研究在先导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第三,本研究是以改善研究者自身的实践教学为目的的实践研究。尽管如此,研究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综合艺术课程”现实状况的局限;其次,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应用尚有挖掘空间;最后,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加强。
张若晗[9](2020)在《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的高中化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学习中,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化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深层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迁移能力,对高中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在了解情境教学、迁移能力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化学迁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等,提出影响高中化学知识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概括能力、定势影响和学习动机等主观因素,以及化学教材的编排和化学教师的指导等客观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减少负迁移以及贴近生活,增加教学实用性等情境创设策略。从教学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后测试卷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情境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可以促进教师适应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目标,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游婷文[10](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承担着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根本上取决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要求,这“六个要”是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应努力的方向,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六个要”具体要求为指导,在阐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学校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坚定的政治信仰尚有差距、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完善、过硬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主要是塑造教师的政治定力、培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获得感。全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意义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主要是阐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容和文献研究为指导,分析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第四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第五部分是在前四章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新纪元 |
1.1.2 新时期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
1.1.3 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
1.1.4 个人教育实践的亲身经历与感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学设计 |
2.1.2 数学教学设计 |
2.1.3 数学核心素养 |
2.1.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2 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
2.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3 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2.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
3.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3.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
3.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
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
4.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基本课型教学设计 |
4.1.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
4.1.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
4.1.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
4.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
4.2.1 课标分析:以课标为引领,贯彻数学核心素养 |
4.2.2 教材分析:深入研究教材,体会数学核心素养 |
4.2.3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突出核心素养水平 |
4.2.4 教学目标分析:精准制定目标,坚持核心素养导向 |
4.2.5 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突出学生主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 |
4.2.6 教学反思分析:注重课堂反思,升华数学核心素养 |
5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5.1 核心素养导向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5.2 核心素养导向下《余弦定理》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5.3 核心素养导向下《解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6 结束语 |
6.1 研究总结与创新之处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缘起 |
1.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 |
2.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选用现状 |
3.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 |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的必要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
2.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创新之处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学方式 |
1.教学方式的定义 |
2.教学方式的分类 |
(二)语文教学方式 |
(三)教师教学方式选用 |
二、研究设计 |
(一)提出研究假设 |
(二)选取研究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调查对象 |
3.课堂观察对象 |
(三)确定研究内容 |
(四)设计调查问卷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五)编制访谈提纲 |
1.教师访谈提纲 |
2.学生访谈提纲 |
三、调查结果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高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1.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讲授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
2.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均值得分低 |
四、分析与结论 |
(一)分析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频率最高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不符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差异显着 |
(二)结论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教育理念的不足 |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 |
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问题分析 |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 |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 |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 |
(四)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
(五)农村学校阻碍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
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改进建议 |
(一)教师层面 |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 |
2.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 |
3.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二)学生层面 |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
(三)学校层面 |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 |
2.建立教师监督机制,积极进行多方求证 |
3.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 |
4.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 |
(四)社会层面 |
1.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 |
2.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时代背景 |
1.1.2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 |
1.1.3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重难点 |
1.3.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内容分析法 |
1.5.2 调查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SSI |
2.1.2 校本课程 |
2.1.3 药物化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泰勒的课程原理 |
2.2.2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项目式学习理论 |
3 文献综述 |
3.1 校本课程 |
3.1.1 国内研究 |
3.1.2 国外研究 |
3.1.3 校本课程文献述评 |
3.2 SSI |
3.2.1 国外研究 |
3.2.2 国内研究 |
3.2.3 SSI文献述评 |
4 高中学生及教师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需求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工具 |
4.3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
4.4 调查结果分析 |
4.4.1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
4.4.2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
4.4.3 调查启示 |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
5.1 课程设计理念及原则 |
5.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理念 |
5.1.2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原则 |
5.2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
5.2.1 课程目标 |
5.2.2 内容总体框架 |
5.2.3 课程内容编排 |
5.2.4 教学要素分析 |
5.2.5 课程评价 |
6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
6.1 教学设计案例一: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和必然 |
6.1.1 概述 |
6.1.2 教学设计 |
6.2 教学设计案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6.2.1 概述 |
6.2.2 教学设计 |
6.3 教学设计案例三: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
6.3.1 概述 |
6.3.2 教学设计 |
6.4 教学设计案例四:中医药与药物化学 |
6.4.1 概述 |
6.4.2 教学设计 |
7 课程设计评价 |
7.1 评价表单汇总与结论 |
7.2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 |
7.3 专家评价结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问题和不足 |
8.3 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药物化学》课程设计 |
致谢 |
(4)“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1.“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研究 |
2.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 |
(三)研究方法 |
一、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一)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 |
1.教师古代散文教学现状 |
2.学生古代散文学习现状 |
(二)高中古代散文教学问题及成因 |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
二、推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性 |
(一)“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
(二)“学习任务群”对统编教材的革新 |
1.古代散文选文篇目 |
2.古代散文编选特点 |
(三)“学习任务群”突破古代散文教学的局限 |
1.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局限 |
2.突破教学内容“重言轻文”的局面 |
3.突破不同文本教学课时不均的局限 |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
(一)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
1.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 |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3.训练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
4.培养学生主动传承文化的意识 |
(二)科学设计教学计划 |
1.学期教学计划 |
2.单元教学计划 |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1.精准对照课标资源 |
2.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
3.鼓励阅读课外书籍 |
4.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 |
(四)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
1.全面的监督体系 |
2.合理的评价体系 |
四、“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设计 |
(一)古代散文单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为例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设计 |
(二)混合文体单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5)“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1.1.2 学科特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
1.1.3 本校“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深入实施的需要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让学引思 |
2.1.2 “让学引思”教学理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1.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2 教师访谈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教师访谈的实施 |
3.2.3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3.3 我校初中物理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4.1 “让学引思”理念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策略 |
4.1.1 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 |
4.1.2 教师要注重相互合作交流 |
4.1.3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沟通 |
4.1.4 教师要注重尊重赞赏学生 |
4.2 “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策略 |
4.2.1 植根于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2.2 穿插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
4.2.3 交流于课外,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
4.3 “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
4.3.1 注重课前导学,让学生充分预习、展示 |
4.3.2 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
4.3.3 注重质疑解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
4.3.4 注重迁移拓展,让学生解决问题“能”起来 |
4.3.5 注重归纳整理,让学生知识结构“全”起来 |
4.3.6 注重疏导评价,让学生学习信心“足”起来 |
第5章 基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践方案的设计 |
5.1.1 实践对象 |
5.1.2 实践内容 |
5.1.3 学生学习情况和对策分析 |
5.2 实践的过程 |
5.2.1 “让学引思”物理课堂案例 |
5.2.2 案例教学反思 |
5.3 实践的效果分析 |
5.3.1 编制问卷实施调查 |
5.3.2 实践的效果 |
5.4 实践的几点体会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的收获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数学学科作业的特点 |
1.1.2 传统作业与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
1.1.3 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过程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过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作业 |
2.1.2 作业设计 |
2.1.3 作业评价 |
2.1.4 新课程理念 |
2.2 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多元智力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关于作业目的和功能相关研究 |
2.3.2 关于作业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
2.3.3 关于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的研究 |
2.3.4 关于作业的批改与反馈的研究 |
2.3.5 述评 |
第三章 初一数学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初一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现状调查相关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说明 |
3.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
3.2.1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3.2.2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
4.1 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
4.1.1 作业设计应遵循目的性原则 |
4.1.2 作业设计应遵循发展性原则 |
4.1.3 作业设计应遵循主体差异性原则 |
4.1.4 作业设计应遵循适量有效性原则 |
4.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评价策略及方法 |
4.2.1 适当选择批改作业方式 |
4.2.2 作业评价重在鼓励上进 |
4.2.3 作业评价讲求艺术性 |
4.2.4 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五章 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
5.1 实践研究相关说明 |
5.2 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学习数学兴趣测试前后对比 |
5.3.2 数学学习总体情况 |
5.3.3 数学成绩前后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概述 |
(一)情境与情境教学法 |
1.情境 |
2.情境教学法 |
3.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认知主义的发现学习观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
(三)新课程理念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情境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1.在情境创设中强化政治思想引导 |
2.情境探究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相交融 |
3.首次提出设置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
4.强调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 |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
1.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
2.情境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打造成活动型的学科课程 |
3.情境教学有利于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可行性 |
1.情境教学目标设置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 |
2.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情境教学开展提供物质支撑 |
3.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情境教学开展提供智力基础 |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调查情况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1.情境教学缺乏深度挖掘 |
2.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热情消散过快 |
3.教学情境的新颖度不高 |
4.课堂情境教学效果与预设效果落差较大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部分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
2.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定位不清晰 |
3.课堂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 |
4.教师职业倦怠与考试升学压力影响情境创新 |
五、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对策 |
(一)情境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 |
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精心搜集情境素材 |
2.依托教学重难点精选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素材 |
3.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法衔接教学情境 |
(二)情境教学的课堂实施阶段 |
1.导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探究新课情境,展开新课学习 |
3.升华教学情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三)情境教学的课后总结阶段 |
1.做好情境教学的课后评价 |
2.开展情境教学的课后反思 |
(四)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
1.深度挖掘课堂教学情境 |
2.适当创新课堂教学情境 |
3.正确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 |
六、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案例 |
(一) 《国家财政》情境教学运用的教学设计 |
(二) 《国家财政》情境教学运用的教学实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 在艺术教育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二) 国民艺术教育的现状 |
(三) 艺术课程对“综合”的需求 |
(四) 在行动和反思中创新综合艺术课程的本土化发展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四、相关概念 |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二) 综合艺术课程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一) 理论创新点 |
(二) 实践创新点 |
第一章 艺术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一) “天人合一”思想 |
(二) “和而不同”思想 |
(三) “知行合一”思想 |
(四) “整体”“辩证”“意象”思维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蕴 |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
(二)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审美形态 |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导向 |
三、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 |
(一)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的形式 |
(二)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的价值 |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可能性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 |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发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 |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综合艺术课程开发的价值 |
(四) 中华优秀教育思想促成综合艺术课程教学观的形成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综合艺术课程中的现代意蕴 |
(一) “本土化”与“现代化”结合的综合艺术课程理论发展趋势 |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
(三) 以中华文化精神正确对待综合艺术课程中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
三、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
(一)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
(二)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应用中的目标和内容 |
(三)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应用中的方式 |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环境 |
三、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基础 |
(二) 研究方法 |
四、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分析 |
(一) 资料的收集 |
(二) 数据的分析 |
五、研究步骤与评价 |
(一) 研究的步骤 |
(二) 研究的评价 |
六、研究的流程 |
第四章 行动研究的先导性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问题的初始调查 |
(一) 明确调查的方法 |
(二) 问卷的分析结果 |
三、问题归因及分析 |
(一) 问题归因 |
(二) 调查分析 |
四、重新确立研究问题 |
五、行动研究布局 |
(一) 关于明确行动目标 |
(二) 关于把握行动节奏 |
(三) 关于行动研究的方法 |
(四) 关于自我反思能力 |
(五) 关于评估方式 |
(六) 关于典型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尝试和探索 |
一、研究的问题 |
(一) 问题的陈述与界定 |
(二) 解决问题的意义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一) 教学的选材 |
(二) 教学策略 |
(三) 共同研讨教学模式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
(一) 教学分析 |
(二) 教学设计 |
(三) 教学评价 |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
(一)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总结 |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六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 |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问题和分析 |
(一) 确定研究问题 |
(二) 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一) “外控型支持式”研究形式的实践探索 |
(二) 建立家园互动评价 |
(三) 构建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探索 |
(四) 开展主题讨论会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案例 |
(一) 教学分析 |
(二) 教学设计 |
(三) 教学评价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总结 |
(二)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七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 提升和应用 |
一、确立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
(一) 第三轮研究问题 |
(二) 第三轮行动计划 |
二、实施第三轮行动计划 |
(一) 研究者与教师同台教学 |
(二) 针对教师的培训教学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典型案例 |
(一) 教学分析 |
(二) 教学设计 |
(三) 教学评价 |
四、总结和反思 |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二)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结语 |
一、前三轮行动研究回顾 |
(一) 课程的内容要突出“综合性” |
(二) 综合利用四种教学策略 |
(三) 研究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
(四) 取得家长及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
(五) 实现教师教学才是最终目标 |
二、研究的不足 |
(一) “综合艺术课程”的现实状况 |
(二) 中华传统艺术资源在幼儿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应用尚有挖掘空间 |
(三) 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加强 |
三、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的高中化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的背景 |
1.新课程改革的提倡 |
2.高中化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国外迁移能力研究 |
2.国内迁移能力研究 |
3.国外情境创设研究 |
4.国内情境创设研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结论 |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情境教学 |
1.情境 |
2.情境教学 |
3.化学情境教学 |
(二)迁移 |
1.学习迁移、知识迁移 |
2.知识迁移的分类 |
3.迁移能力 |
三、理论基础 |
(一)情境创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情境认知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知识迁移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形式训练说 |
2.共同要素说 |
3.概括迁移说 |
4.关系转化说 |
5.近代知识迁移理论 |
四、发展学生迁移能力的情境创设策略 |
(一)前测试卷分析 |
1.测试目的 |
2.测试结果统计 |
3.测试结果分析 |
(二)影响学生知识迁移的因素 |
1.影响学生知识迁移的主观因素 |
2.影响学生知识迁移的客观因素 |
(三)策略研究 |
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掌握教学的艺术 |
4.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教学的实用性 |
5.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减少负迁移 |
五、实践研究 |
(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二)后测试卷分析 |
1.测试目的 |
2.测试结果统计 |
3.测试结果分析 |
(三)研究中的不足与反思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
一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 |
二 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
三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一)有利于回应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 |
(二)有利于发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条件 |
(三)有利于深入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内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一 坚定的政治信仰: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
(四)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
二 过硬的专业素养: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
(一)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 |
(二)成熟的教育教学能力 |
(三)创新的思维方式 |
(四)广阔的视野格局 |
三 崇高的道德修养: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
(一)高尚的人格 |
(二)深厚的情怀 |
(三)严格的自律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以海口市三所重点中学为例 |
一 调查设计概述 |
(一)问卷概述 |
(二)抽样方法 |
(三)问卷实施 |
(四)变量构成 |
(五)资料收集及分析 |
二 现状分析 |
(一)访谈提纲调查现状 |
(二)学生对教师成长情况的评价 |
三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
一 塑造教师政治定力 |
(一)坚定政治立场 |
(二)培养政治洞察力 |
(三)强化政治担当 |
(四)严守政治纪律 |
二 培育教师专业素养 |
(一)涵养崇高的师德 |
(二)厚植育人情怀 |
(三)重视躬行践履 |
三 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
(一)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
(二)坚持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
(三)善于教学反思 |
(四)勤于教学研究 |
四 增强教师职业获得感 |
(一)坚持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
(二)完善在职培训的有效性 |
(三)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与扶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D]. 张碧霞.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刘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D]. 曹禹.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D]. 刘金金.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D]. 王仪. 扬州大学, 2021(09)
- [6]新课程理念下初一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 张美琳.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7]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运用研究[D]. 张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 姜琳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的高中化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 张若晗. 鞍山师范学院, 2020(12)
- [10]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游婷文.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