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一、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马旭,安涛,张宇辉,张艳华,方健,聂鋆,戴玲,胡维亨,陈筱玲,张洁,马向娟,田广明,吴頔,龙皆然,韩金娣,王洋,张自然,韩森[1](2020)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二科2012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肺癌的诊断情况、VTE的诊断和治疗情况、VTE的抗凝治疗效果和出血不良反应。通过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VTE抗凝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15例肺癌患者发生VTE,年龄为(58.5±11.0)岁(范围27岁~79岁),男性78例(67.8%)。肺腺癌76例(66.1%),肺鳞癌19例(16.5%),小细胞肺癌13例(11.3%),其他类型肺癌7例(6.1%)。VTE的抗凝治疗效果:52例(45.2%)血栓消失或者好转,32例(27.8%)未好转或复发,31例(27.0%)未复查或者情况不详。VTE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不良反应9例(7.8%)。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肿瘤分期越低(Ⅰ~Ⅲ期比Ⅳ期,比值比OR=4.839,P=0.010)和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OR=0.124,P=0.025)是VTE抗凝治疗效果较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线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计数升高(OR=4.511,P=0.034)是VTE抗凝治疗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肺癌分期较早及不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基线期或血栓发生时血小板升高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较高。

王奎[2](2018)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介入治疗+适形放疗+常规化疗,n=30)和常规化疗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6.7%(26/30),显着高于常规化疗组的60.0%(18/30)(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29/30)、83.3%(25/30)、66.7%(20/30)、53.3%(16/30)均显着高于常规化疗组80.0%(24/30)、63.3%(19/30)、46.7%(14/30)、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治疗较常规化疗疗效显着。

李涛洁,黄李华[3](2018)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介入治疗及护理的疗效以及满意度。[方法]将34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行支架植入术,并对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对照组根据病人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及对症处理,并予以对症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治疗组17例病人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7.0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介入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结合术前、术后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合理用药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是上腔静脉综合症行介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缓解临床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刘连波[4](2017)在《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先心术治疗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介入支架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P<0.05);观察组患儿脱离机械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1.3)d,(13.5±6.7)d,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6±1.6)d,(20.8±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0.8±0.2)d,(1.1±0.5)d,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0.4)d,(2.8±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流通畅人数占比为97.6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死亡率为0.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支架治疗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儿血流通畅率,同时降低死亡率。

王恬,张福林[5](2016)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文中认为目的针对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介入治疗、适形放疗、常规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缓解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以上生存率为52.5%,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0%、45.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对其实施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张雪彬[6](2013)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同步放化疗35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治疗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结果完全缓解率71.4%,部分缓解率20%,总有效率91.4%。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7.1%(34/35)、71.4%(25/35)、34.3%(12/35)。结论对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同步放化疗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是提高有效率及生存率的综合治疗方法。

徐永琼,熊恒玉,梅艳[7](2012)在《肺癌PICC带管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的风险。方法观察82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情况,并分析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症6例(7.3%),均为晚期右肺癌患者,6例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晚期右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前应加强风险评估,筛查有无隐匿性上腔静脉综合征,尤其是右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恶性积液者。

梁超,洪志鹏[8](2011)在《胸部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及进展》文中认为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上腔静脉或其周围的病变引起上腔静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导致经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受阻,从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的呼吸困难和上肢、颈和颜面部瘀血水肿,以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曲张,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缺氧和颅内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其中传统可以确定阻塞部位和性质,静脉造影可发现阻塞范围、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放射治疗能使大部分恶性肿瘤所致的症状有所缓解。本文对SVCS的各项治疗有所介绍,其中对外科治疗有详细介绍。

马旭辉,康卫国,明汇,张艳[9](2008)在《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魏金芝,朱亚芳,万志龙[10](2001)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的治疗价值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 82例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 (化疗 +放疗 +化疗 )、单纯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综合组的缓解率为 6 7.9% ,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 35 .5 % (P <0 .0 5 ) ,亦高于单纯放疗组的 39.1% (P <0 .0 5 ) ,综合治疗组的平均缓解时间和生存期亦长于单纯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结论 :肺癌并发SVCS经积极治疗 ,可减轻患者痛苦 ,延长生存时间 ,最佳治疗方案为化疗 +放疗 +化疗的综合治疗

二、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化疗组
        1.2.2 综合治疗组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情况比较
3 讨论

(3)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 1 基础护理
        1.3.1. 2 术前准备
        1.3.2 术后护理
        1.3.3 饮食护理
        1.3.4 心理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儿脱离机械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2.4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流通畅率及死亡率对比
3 讨论

(5)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4 典型病例
3 讨论
4 结论

(6)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同步放化疗3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措施
        1.2.2 放疗
        1.2.3 化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及生存率
    2.2不良反应
3 讨论

(7)肺癌PICC带管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PICC导管材料与维护方法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方法
    1.4 结果
2 肺癌PICC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风险分析
    2.1 晚期右肺癌是高风险因素
    2.2 PICC置入可能成为SVCS诱发因素和并发血栓的风险
3 护理对策
    3.1 置管前加强风险评估
    3.2 加强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SVCS征象, 及时处理

(8)胸部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因
    1. 恶性原因
    2. 非恶性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临床诊断
四、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2. 化学治疗
    3. 放射治疗
    4.外科治疗
        (1) 手术治疗
        (2) 单纯病变切除术
        (3) 姑息性分流术
        (4) 病变切除加上腔静脉重建术
    5. 介入治疗

(9)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因
    1.1 肿瘤性因素
    1.2 非肿瘤性疾病因素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检查
3 治疗现状
    3.1 一般治疗
    3.2 手术治疗
    3.3 介入治疗
    3.4 放疗与化疗

四、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潜在影响因素[J]. 马旭,安涛,张宇辉,张艳华,方健,聂鋆,戴玲,胡维亨,陈筱玲,张洁,马向娟,田广明,吴頔,龙皆然,韩金娣,王洋,张自然,韩森.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20(02)
  • [2]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J]. 王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5)
  • [3]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J]. 李涛洁,黄李华. 全科护理, 2018(03)
  • [4]婴幼儿先心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研究[J]. 刘连波. 当代医学, 2017(18)
  • [5]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J]. 王恬,张福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15)
  • [6]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同步放化疗35例临床观察[J]. 张雪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6)
  • [7]肺癌PICC带管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J]. 徐永琼,熊恒玉,梅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2(21)
  • [8]胸部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及进展[J]. 梁超,洪志鹏.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1(02)
  • [9]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概况[J]. 马旭辉,康卫国,明汇,张艳. 肿瘤防治研究, 2008(02)
  • [10]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J]. 魏金芝,朱亚芳,万志龙. 实用临床医学, 2001(04)

标签:;  ;  ;  ;  ;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