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论文文献综述)
赵甲昌[1](2021)在《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南海地区特有的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将南海政策视为其亚太政策的关键一环。冷战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相继经历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表面中立、实际介入,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南海战略布局,进而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公开介入的阶段。通过梳理冷战后美国这三届政府南海政策演变的脉络发现,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是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虽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但由于政策的惯性和美国霸权战略使然,特朗普政府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延续了其前任政府的南海政策。为了维护所谓在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谋求“印太地区”大国战略平衡和挑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美国亚太地区霸权乃至全球霸权,美国特朗普政府借助“印太战略”强势介入南海问题,拉南海周边国家围堵中国,利用南海问题打造所谓亚太版“北约”,增强美国在南海及周边国家的军事存在。与冷战后前几任美国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明显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手段上的多样性等特点,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主要以军事威慑、军事介入为主,具有极大的冒险性。特朗普政府这一极具进攻性、冒险性的南海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的战略对抗,破坏了中国与南海当事国的关系,严重恶化了南海周边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
刘琳[2](2021)在《南海形势及发展趋势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南海形势加速从"南海仲裁案"裁决以来相对稳定的态势向动荡演变。受新冠疫情等域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中美南海战略博弈态势明显加剧,军事对抗风险显着升级,东盟当事国并未放缓在南海开展单边行动的步伐,法理斗争达到"仲裁案"以来的新高点,域外国家的介入也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形势的前景不容乐观。美国新政府的南海政策将走向何方,中国与东盟当事国能否妥善处理分歧并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及法理斗争后续如何演化,都是影响南海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与东盟当事国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存有共识,中美两国在危机管控方面取得进展,将为南海形势的稳定注入积极动能。
胡志勇[3](2020)在《美国“离岸平衡”战略运用及地缘影响》文中提出美国特朗普政府积极推行更具进攻性的海洋新政"离岸平衡"战略,强调以"美国优先"为原则,以"美国再次伟大"为目标,强化海军力量建设,积极推动"印太"战略并不断扩大在印太地区前沿军事存在,强化与盟友、准盟友安全合作,等等,致力于构建对美国更加有利的海洋新秩序。"离岸平衡"战略直接威胁到中国海洋利益的维护,恶化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前景的不确定性,使中国发展海洋利益面临更大挑战。
王悠[4](2019)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有其延续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调整和改革。这主要源于美国战略界围绕对华政策已经形成了竞争、施压、对抗共识。特朗普上台后,以强硬化的经贸政策为重点,以南海、台海为安全战略机动方向,并以对华意识形态竞争为新趋势,对中国开启了全面战略竞争。受到国内政治斗争、国际资源配置有限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对华政策调整是美国对华大战略转向的初期尝试和探索,并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但是,特朗普对华政策调整的确使中美战略关系中的消极面扩大,竞争性增强,风险性增高,也给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造成了深刻影响,还在国际层面改变了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从而影响着相关地区的政治秩序。
陈慈航[5](2019)在《美国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回顾、评析与展望》文中提出近年来,南海问题升级和复杂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倡导“基于规则的秩序”所引发的地区规则之争。“南海行为准则”作为地区唯一的多边规则框架和议题机制重要性凸显,也是美国外交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要抓手。在南海地区局势和地区秩序发生潜在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分析“行为准则”议题的未来走向,尤其是中美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规则制定权与议程设置权等软实力的博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美国南海政策背后的逻辑,以研判未来南海局势与地区秩序的走势,并做出积极应对。本研究主体部分共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概述了“行为准则”的起源、磋商进程及直接相关方的立场政策。第二章分析解读了“行为准则”的法律框架及现有的草案文本。第三章回顾了美国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演进。第四章阐释了“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主要方式与策略。第五章剖析了“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动因、特点并评估了其政策实效。第六章比较分析了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第七章研判了“行为准则”磋商的前景及美国的政策走势。第八章从战略、政策和策略层面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行为准则”作为地区国家数十年来凝聚共识的唯一多边规则框架和议题机制,有望成为地区秩序构建的核心机制性架构,与地区权力架构共同塑造未来南海局势及地区秩序走向;第二,纵向看,冷战后美国对包括“行为准则”在内的南海问题的关注逐步加深,在奥巴马执政之前主要以间接介入手段为主,而在奥巴马政府“再平衡”战略下开始公开直接介入南海问题,并干预“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第三,横向上,美国两党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取向呈现差异,共和党注重硬实力尤其是包括“航行自由行动”在内的军事手段对中国加以制衡和威慑,民主党则更加注重通过外交手段包括干预“行为准则”等议题介入南海局势;第四,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存在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关于地区规则制定问题的竞争与互动关系,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举措得当,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第五,中国很大程度上能够借助“行为准则”从多边机制和外交层面弱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仍需关注南海地区权力架构层面的不利因素,妥善管控南海局势,并寻求早日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防止其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的中的重大阻碍。
达巍[6](2017)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初步观察与分析》文中指出在2016年大选中,美国各派政治力量就国家基本状况、美国与全球化关系、美国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特朗普的获胜,意味着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美国优先"的外交议程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新政府上任后,其外交政策虽有妥协与调整,但总体仍按照特朗普个人所期待的方向推进,也即由自由主义、国际主义向现实主义、本土主义转变。在这一大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体现出问题导向、交易性强、追求绝对"对等"等特征。其未来前景,主要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内部多重博弈的结果。
储召锋[7](2017)在《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政治的历史长河中,联盟的起源与冲突的出现一样久远。自人类社会产生冲突和战争以来,联盟便成为国家、城邦、帝国或其他政治行为体用以赢得战争、维护安全最常用有效的手段之一。合纵连横和联盟交锋的结局往往事关一个国家的兴衰、地区的稳定甚至国际体系的变迁。联盟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借以倍增力量、遏制挑战者、约束盟友、控制伙伴、保持全球优势地位的重要工具。美国从推行联盟战略中获取巨大的利益,遍布全球的联盟体系及其基础上的前沿部署是美国赢得冷战的重要砝码。冷战结束后,美国的联盟体系非但没有如众多战略家预言的那样随着共同威胁的消逝而瓦解,反而经过一番调试转型后重新焕发活力,并继续发挥着护持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推手作用。本文借助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尝试对冷战后的美国联盟战略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回顾梳理美国联盟战略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联盟战略一经形成就服务于美国大战略,自然也遵循美国大战略的演进逻辑。从策略性地运用联盟外交到坚定不移地推行联盟战略,反映了美国大战略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本质蜕变。其次,分析冷战后美国联盟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不同于历史上欧洲对抗性联盟的短命之躯,美国联盟体系拥有更加稳固的结构和更为多样的功能,因而能够成为具有较强适应力和生命力的战略形态。第三章透视塑造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动力因素。它既包含美国历史文化积淀所成的战略文化传统、战略缔造与实施的惯性等内生动力,也包含国际体系变迁、伙伴盟友关系演化等外在牵引。第四章考察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管理及效能。笔者将美国联盟管理归纳为利益协调式、制度规则式和霸权主导式三种模式。在维持和管控联盟内外行为的过程中,美国通常是综合应用这三种管理模式。第五章研判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面临的挑战,继而展望其发展前景。冷战后美国联盟的安全困境问题将愈益突出,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分歧或将成为常态。联盟是美国拥有的一项战略资产。然而,随着其转型后规模与职能的过度延伸,未来也可能变为拖累美国的战略负担。最后,分析美国联盟战略中的中国因素。中国崛起是触发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调整尤其是亚太联盟战略强化的重要外在推力。在美国不断强化亚太联盟针对中国的遏制功能的情势下,我们既要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也应在外交、政治、军事等方面多措并举,主动加强战略谋划与应对。
宋国友[8](2017)在《特朗普政府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新变局》文中认为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严重影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会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特朗普对华经贸理念带有鲜明的公平贸易、保护贸易和互惠贸易特征。尽管特朗普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受到美国国内、中美双边以及全球等三个层面因素的制约,但特朗普对华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会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为应对特朗普变局,中国应从原则、重点和机制三个方面积极作为,引导和塑造中美经贸关系,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
吴怀中[9](2017)在《“特朗普冲击”下的日本战略因应与中日关系》文中认为特朗普上台前后,日本一度在心理上受到不亚于"尼克松冲击"的影响。日本的担心集中在全球体系秩序、亚太地缘政治、中日双边争端三大领域会否发生对己不利的变动上。这大体可归因为新时期安倍政府的"中国心结"。作为对策,日本在稳住同盟、维护秩序、拓宽外交、加强军事方面采取了主动措施。此类举措及背后的忧患意识近年已显,"特朗普冲击"起到了催化作用。冲击给日本及日美关系带来多方影响,短期内两者不免受到"责权利"等因素的困扰,中长期则利于日本加速迈向政军大国,助推同盟深化尤其是军事安全关系提升。受冲击影响,中日经贸关系或出现一些间接利好因素,但更明显的应是中国周边环境将出现更多的日本身影以及同盟强化与日本自强同时快进的复杂局面。中国对此宜长短结合、多向操作、综合施策,及早做好相应研判与准备。
樊瑶[10](2010)在《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美国大选到奥巴马政府执政,中美关系以及中国问题没有像以往那样成为广泛关注的议题,也没有像以往的总统上台后中美关系总要需要一段时间磨合。奥巴马政府继续沿用小布什政府后期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战略,双方的开局良好,美国在一定时期对华政策也不会做出重大的调整。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呈现出积极发展的势头。但是奥巴马总统的执政理念始终是以恢复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为己任,他会对任何可能威胁美国地位的国家保持警惕,中国就是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国家之一,所以在奥巴马政府执政后不久就出台了一些对中美关系发展不利的政策和法案,这也表明了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未来将充满变数。本文以分析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和以往几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为铺垫,以及从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因素和中美之间现存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来全面的分析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美国在与中国积极合作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政府有所提放,并且双边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也不会因为新政府的上台而有所减弱。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美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管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的平稳与否,都是与美国利益相挂钩。中美关系之所以呈现出积极态势,完全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大幅下降,奥巴马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而有求于中国而制定的政策。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过去,美国的经济渐渐恢复之时,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也会随着改变,未来的中美关系虽然不会出现大震荡,但是也不会一帆风顺。中国政府在对待中美双边关系上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在看到双边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始终客观的分析中美之间存在的消极因素,这样才能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的稳定发展。
二、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1)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课题的研究路径及主要研究方法 |
四、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冷战后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及中国主要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冷战后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南海政策 |
一、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南海政策 |
二、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南海政策 |
三、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南海政策 |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南海政策的共性与特性 |
一、冷战结束后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历届政府南海政策的共性 |
二、冷战结束后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历届政府南海政策的特性 |
第三节 冷战后至特朗普上台前中国对美国南海政策的主要应对策略 |
一、克林顿政府时期中国对美国南海政策的主要应对策略 |
二、小布什政府时期中国对美国南海政策的主要应对策略 |
三、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对美国南海政策的主要应对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特朗普上台以后的美国南海政策 |
第一节 特朗普的外交理念与对华政策的调整 |
一、特朗普的外交理念及对华认知 |
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及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内涵 |
一、借助“印太战略”强势介入南海问题 |
二、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围堵中国 |
三、利用南海问题打造亚太版“北约” |
四、加强对南海及在周边国家的军事存在 |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强势介入南海问题的目的 |
一、维护各国在南海地区的所谓“航行自由” |
二、谋求“印太地区”所谓的大国战略平衡 |
三、挑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霸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特点、影响及其遗产 |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特点 |
一、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
二、特朗普政府介入南海问题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
三、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侧重军事威慑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影响 |
一、加剧中美的战略对抗 |
二、破坏中国与南海当事国的关系 |
三、恶化南海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 |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遗产及今后美国南海政策的走向 |
一、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遗产 |
二、今后美国南海政策的走向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南海形势及发展趋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强化对华威慑,域外国家加大介入南海事务 |
(一)在中美关系对抗性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在南海多管齐下强化对华威慑及牵制阻遏 |
1.在军事上,美国大幅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和军事压力不断增大 |
2.在法理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2020年7月发表针对南海海洋主张的立场声明,全面否定中国主张的南海权益的合法性,并通过明确支持东盟当事国,离间中国与东盟关系 |
3.在外交上,美国利用东盟外长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场合,挑起南海问题并攻击中国 |
4.在经济上,美国对南海建设相关中国公司和公民进行制裁和签证限制 |
(二)其他域外国家多领域介入南海事务,南海问题国际影响的扩大化继续发生对我不利变化 |
1.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
2.加大法理层面介入力度 |
3.利用外交手段在南海问题上发声 |
二、东盟当事国推进单边行动,但在维护南海总体稳定方面与中国存有共识 |
(一)东盟当事国加紧南海资源开发、设施建设和法理斗争准备,强化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协调 |
1.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国强化在南海油气勘探和渔业活动 |
2.菲律宾、印尼加紧在南海扩建岛礁设施或加强相关军事部署 |
3.越南准备针对中国的仲裁诉讼或其他法律行动,不排除某些情况下采取实质性行动 |
4.东盟当事国表现出加强彼此协调合作的倾向 |
(二)东盟与中国“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因疫情受到影响,但各方表达继续推进磋商的意愿 |
(三)东盟当事国南海政策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与中国合作维护南海稳定的意愿仍占主流 |
1.中国与东盟当事国保持着积极的双边高层互动与沟通 |
2.中国与东盟当事国的海上合作有序推进 |
3.在美国对南海的立场逐渐“清晰化”及向东盟倾斜后,东盟各国总体反应审慎理性 |
三、东盟当事国及域外国家掀起“照会战”, 南海法律战明显升级 |
四、南海形势发展趋势展望 |
(一)美国新政府不会改变利用南海问题对华遏制政策,但可能在方式策略上有所调整 |
1.美国新政府的南海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
(1)美国的南海政策离不开其对华政策的大背景 |
(2)南海问题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南海政策将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
(3)美国新政府的南海政策将延续以往的思路和做法 |
2.美国新政府的南海政策会有所调整 |
(1)更加重视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
(2)在推动南海危机管控方面将采取更多行动 |
(3)更加重视与盟友的合作 |
(二)东盟当事国以巩固和扩大既得利益为导向的单边或联合行动及周边国家政局变动将影响南海局势,但维护地区稳定仍是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共识 |
(三)南海法律战范围和影响或继续扩大,可能上升为未来一个时期各方博弈的主战场 |
1.在南海问题上的照会战可能会继续 |
2.美国南海立场声明的持续影响不容忽视 |
3.美国及其盟友将继续利用各种外交场合阐明在南海问题上立场 |
4.东盟当事国可能在南海采取更多法律行动 |
(四)域外国家呈现更为关注印太的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强包括南海在内的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
五、结 语 |
(3)美国“离岸平衡”战略运用及地缘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离岸平衡”战略对当代国际秩序影响深远 |
二、美国新政府运用“离岸平衡”战略积极构建海洋新秩序 |
(一)阻止新兴国家利用海洋挑战美国的国家利益 |
(二)不断强化前沿军事部署,保持在海上战略优先地区的军事存在 |
1.重返制海,强化海军现代化高科技能力,维护全球海洋主导权。 |
2.积极推动海军陆战队转型。 |
3.加快美国海岸警卫队任务转型,南海行动呈常态化趋势。 |
4.重视北极地区,增加在北极圈内军事及相关设施的部署,以保持战略优势。 |
5.主动介入“南太”战略位置显要地区,不断扩大前沿军事存在。 |
(三)提升同盟合作,布局“印太”,推进“离岸战略”平衡 |
三、美国海洋新秩序构建对中国的影响 |
(4)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美国的相对衰落及中美权力关系变化 |
第二节 美国政治变革与内部撕裂 |
第三节 新一轮对华政策大反思与大辩论 |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内容 |
第一节 台湾政策调整:打破常规又维持底线 |
第二节 南海政策调整:军事化与对抗性 |
第三节 经贸政策调整:实用主义和非理性 |
第四节 其他政策调整:逐渐上升的意识形态竞争 |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动因 |
第一节 特朗普: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刺激性因素 |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动因与重点 |
第三节 中期选举后特朗普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 |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
第二节 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三节 对地区秩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5)美国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回顾、评析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 |
二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五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进程与各方政策立场 |
一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 |
(一)倡议背景:地区“权力真空”与南海局势的新变化 |
(二)现实主义解释:运用“均势思维”对华“软制衡” |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解释:引导中国接受多边主义协商机制 |
(四)建构主义解释:通过“东盟规范”对中国进行“社会化”改造 |
二 “行为准则”磋商进程 |
(一)东盟与中国的初步接洽(1992-1999) |
(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正式磋商与《行为宣言》的签署(1999-2002) |
(三)《行为宣言》的落实与失效(2002-2009) |
(四)“行为准则”磋商的重启(2010 年至今) |
三 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政策立场 |
(一)东盟的政策 |
(二)激进声索国:菲律宾、越南 |
(三)“温和声索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
(四)特殊的“中立国”:新加坡 |
(五)其他非声索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与核心争议 |
一 “行为准则”现有草案 |
(一)1998-1999 年中国与东盟草案 |
(二)2012 年东盟国家公开讨论的三份草案。 |
二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 |
(一)促进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原则与安排 |
(二)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
(三)保持自我克制 |
(四)建立信任措施 |
(五)功能性合作 |
(六)协商原则 |
(七)尊重航行与飞越自由 |
三 “行为准则”的核心争议 |
(一)争议根源:南海地区的规则缺位与规则冲突 |
(二)争议的焦点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演进 |
一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概述 |
(一)“积极中立”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
(二)美国公开介入南海问题:战略布局与政策举措 |
二 克林顿政府:原则支持东盟与非官方介入 |
(一)官方层面:原则支持东盟立场 |
(二)非官方介入:“二轨”层面的理念引导 |
三 小布什政府:政治军事举措的间接影响 |
(一)美国初步重返东南亚为地区局势埋下隐患 |
(二)加速南海军事活动常态化损害《行为宣言》的遵守 |
四 奥巴马政府:直接官方外交介入 |
(一)美国公开介入的背景 |
(二)美国国内的论争与歧见 |
(三)奥巴马政府基本政策立场 |
五 特朗普政府:以武力威慑为主的政策 |
(一)重视美国在南海的实质利益关切而非国际法和规则维度 |
(二)强化军力建设并将武力威慑作为南海政策的核心手段 |
(三)威慑举措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方式与策略 |
一 美国对其公开介入的“合法化” |
(一)明确其“利益攸关者”身份 |
(二)将“行为准则”置于其“基于规则的秩序”之理念之下 |
二 激化局势并主导国际话语权凸显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
(一)军事上强化在地区的常规存在与轮换部署 |
(二)外交和舆论上“拉偏架”向中国施加压力 |
三 对东盟及其成员国施加影响 |
(一)美国积极支持东盟在南海议题上的“中心地位” |
(二)美国借助东盟相关机制对协商进程施加影响 |
(三)美国鼓励东盟内部率先就“行为准则”草案达成一致 |
四 国会的角色及作为 |
(一)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压力 |
(二)专门提交决议案推动政策“法律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国公开介入的动因、特点及实效 |
一 美国的政策动因 |
(一)“再平衡”战略对于地区规则和秩序的高度重视 |
(二)利用规则约束中国并巩固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关系 |
(三)是“合法”介入“行为准则”并平衡自身角色 |
二 美国的政策特点 |
(一)通过“全政府联动方式”执行其政策 |
(二)力主“协同性外交”路径展开磋商 |
(三)以“调解者”之名行主导者之实 |
(四)政策高开低走 |
三 美国的政策实效 |
(一)强化了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角色 |
(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东盟内部立场渐趋统一 |
(三)对中国的政策调整产生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 |
一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 |
(一)两国在“行为准则”问题上议题身份决定其基本价值取向 |
(二)中美在南海的利益关切形塑其对“行为准则”的预期 |
(三)政策偏好影响两国对“行为准则”的认知 |
(四)两国认知差异的具体呈现 |
二 中美围绕“行为准则”问题展开的政策互动 |
(一)第一阶段(2010.07-2012.07):美国外交介入与中国维权力度趋强 |
(二)第二阶段(2012.08-2014 年底):美国全面介入与中国维权维稳“双轮驱动” |
(三)第三阶段(2015年初至今):中国的反制与美国外交介入的 |
弱化 |
三 中美政策互动评析 |
(一)以竞争性互动为基本属性 |
(二)非直接与非对称互动模式 |
(三)以主导议题为核心目标 |
(四)以身份认同为主要互动效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行为准则”磋商的前景及美国的政策走势 |
一 “行为准则”的磋商前景 |
(一)“行为准则”框架案文及其突破 |
(二)影响“行为准则”磋商的因素 |
(三)“行为准则”达成的困境与阻碍 |
二 影响美国政策走势之因素 |
(一)未来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基于规则的制度霸权和规范霸权之重视程度 |
(二)南海及南海问题在美国战略考量中的地位及其政策取向 |
(三)东盟与相关各国对美国介入的接纳程度 |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这一议题上的进展状况 |
三 未来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
(一)坚持立场原则的前提下弱化介入 |
(二)政策取向呈现出新的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的应对之策 |
一 战略层面:中国和平崛起的示范 |
(一)更加积极借助“行为准则”塑造南海地区战略态势 |
(二)将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认同与“行为准则”协商紧密联系 |
(三)通过“行为准则”推动南海地区走向海上良序 |
二 政策层面:“双轨思路”下的中国作为 |
(一)排除域外干扰并合理管控大国竞争 |
(二)在“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下开展海上合作 |
三 策略层面:“中国方案”与“东盟方式”有机结合 |
(一)中国应从规范和规则的“接受者”向创新者和制定者转变 |
(二)中国应在规范层面与东盟寻求共识以收互济之效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成果清单 |
(6)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初步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对外战略的辩论 |
二、“美国优先”外交的逻辑 |
三、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推进与妥协 |
(一)符合其竞选期间主张、上任后获得兑现的政策。 |
(二)大致延续竞选取向推进、但前景尚不明确的政策。 |
(三)大致延续竞选取向,但程度有所缓和的政策。 |
(四)特朗普主动改变或者缓和的政策。 |
(五)严重受挫的政策。 |
(六)比竞选言辞更加激烈的政策。 |
四、对华政策走向 |
(7)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美国联盟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
1.1 冷战前美国联盟外交的初步实践 |
1.1.1 美国联盟外交的肇始 |
1.1.2 美国联盟外交的初步实践 |
1.2 冷战期间美国联盟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
1.2.1 全面构筑冷战遏制联盟时期 |
1.2.2 尼克松政府联盟战略收缩时期 |
1.2.3 里根政府重新强化联盟战略时期 |
1.3 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调整与强化 |
1.3.1 冷战后初期美国联盟战略的扩展与再定义 |
1.3.2 反恐时代美国联盟战略的“变”与“不变” |
1.3.3“亚太再平衡”与美国联盟战略的强化 |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联盟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
2.1 美国联盟体系的结构 |
2.1.1 体系性联盟 |
2.1.2 地区性联盟 |
2.1.3 功能性联盟 |
2.2 美国联盟结构的特征 |
2.2.1 主导性与辅助性 |
2.2.2 整体性与独立性 |
2.2.3 相互制约与相互限定 |
2.3 美国联盟体系的功能 |
2.3.1 维持全球领导地位 |
2.3.2 遏制敌手与抑制威胁 |
2.3.3 约束盟友与控制伙伴 |
2.3.4 安全及其他外溢功能 |
第三章 塑造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动力因素 |
3.1 塑造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内生动力 |
3.1.1 战略文化传统——观念层面 |
3.1.2 战略缔造与实施惯性——制度层面 |
3.1.3 精英战争准备——决策层面 |
3.2 影响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外在牵引 |
3.2.1 国际体系转换 |
3.2.2 地缘政治变迁 |
3.2.3 盟友伙伴关系 |
第四章 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管理及效能 |
4.1 美国联盟战略管理的模式 |
4.1.1 利益协调型 |
4.1.2 制度规则型 |
4.1.3 霸权主导型 |
4.2 美国联盟管理的效能及评估 |
4.2.1 联盟管理的效能 |
4.2.2 联盟管理的限度 |
4.2.3 联盟管理的价值评估 |
第五章 美国联盟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
5.1 美国联盟战略面临的挑战 |
5.1.1 联盟议价:徘徊于争夺和妥协之间 |
5.1.2 联盟安全困境:联盟的选择性及其后果 |
5.1.3 复合安全困境:敌对关系与联盟关系的内外交织 |
5.1.4 超越联盟对抗: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的新路径 |
5.2 美国联盟战略的发展趋势 |
5.2.1 联盟纷争常态化,但仍具相当生命力 |
5.2.2 联盟调整持久化,但适应力更趋强韧 |
5.2.3 联盟样式多元化,但更趋灵活务实 |
5.2.4 联盟困境显性化,但管理日益成熟 |
第六章 美国联盟战略中的中国因素 |
6.1 美国联盟战略中的中国因素 |
6.1.1 中国因素在美国联盟战略中的地位 |
6.1.2 美国联盟体系与中国伙伴网络的交叠互动 |
6.2 中国崛起与美国亚太联盟战略的强化 |
6.2.1 中国崛起的地区意义及美国的战略应对 |
6.2.2 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发展趋势 |
6.2.3“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亚太联盟政策展望 |
6.3 关于中国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 |
6.3.1 以分化促安全,利用楔子战略瓦解对手联盟 |
6.3.2 以创新促安全,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
6.3.3 以发展促安全,利用“经济再平衡”稀释美国“军事再平衡” |
6.3.4 以制度促安全,加快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 |
6.3.5 以实力促安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特朗普冲击”下的日本战略因应与中日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朗普冲击”与日本的战略忧思 |
(一) 全球层次:担心美欧日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发生动摇 |
1. 担忧总体国际战略格局及环境变化 |
2. 担忧TPP失效导致世界经济贸易秩序及亚太规则主导权的变动 |
(二) 地区层次:忧虑亚太格局及南海局势“变天” |
(三) 双边层次:担心同盟裂隙导致对华博弈不利 |
二、日本的因应举措与策略重点 |
(一) 稳住同盟:政治公关与经济利诱 |
1. 对特朗普开展补课、释疑工作, 说明同盟重要性以及日本对美国亚太主导权和利益的重要性 |
2. 对特朗普投其所好, 以经济合作为切入点, 以利益为诱饵, 找到构筑信赖关系的契机 |
3. 借用“中国因素”, 以“中国威胁论”“挑战美国霸权论”, 游说特朗普在安全和经济方面调整、改变政策 |
(二) 扶助体系:挽救TPP与构建“后TPP秩序” |
1. 试图争取挽救TPP或变相为其“续命” |
2. 同时推进其他的日外自贸谈判, 塑造利日贸易体制和格局 |
(三) 外交争取自主:打造战略性外交“升级版” |
1. 联合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 拓展外交空间, 打造支撑日本外交战略构想的地区支点国家体系 |
2. 开启“战略直通车”, 联系全球的战略极或力量中心, 借“大国游戏”抬高地位, 撬动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
3. 盯住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 重点投入资源, 使这两个对日本来 |
(四) 安全谋求自立 (2) :加强自主防卫能力与军事资本 |
1. 适时调整方针政策 |
2. 有条件地增加防卫费 |
3. 因势扩充装备、扩大业务 |
4. 拓展军事外交和安全合作, 自保两洋“核心利益” |
三、日美同盟前景与日本战略走向 |
(一) 同盟前景———可控的“利益矛盾”与可能的“战略拓进” |
1. 关于双边贸易摩擦和谈判 |
2. 关于分担更多的安全义务和负担 |
(二) 日本战略走向———加速走向自主自立、政军大国 |
四、关于中国应对的若干思考 |
(一) 多维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注意 |
1. 日本力促同盟强化, 导致中国宏观战略环境承压趋重 |
2. 军事自强, 增加两国的对峙频率和走火系数 |
3. 外交自主, 引发中日竞争及博弈的国际化与激越化 |
4. 使日台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变数 |
(二) 处理当前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 |
1. 经略格局, 稳住中美, 优化对日战略态势 |
2. 推进“后TPP时代”的中日双多边经济合作与利益融合 |
3. 妥善应对新时期日本加速“战略自主化”和“国家正常化” |
4. 利用“周年”机遇, 推动短线稳定与渐进改善 |
(10)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
1.1 冷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 |
1.1.1 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1.1.2 经济全球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1.1.3 国际安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1.2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 |
1.2.1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 |
1.2.2 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
第二章 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因素 |
2.1 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因素 |
2.1.1 奥巴马的个人因素与对华政策 |
2.1.2 奥巴马执政理念与对华政策 |
2.1.3 美国政治生态与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
2.1.4 美国利益集团与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
2.2 目前中美两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
2.2.1 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 |
2.2.2 中美关系中的气候问题 |
2.2.3 长期存在的台湾问题 |
2.2.4 人权问题中的西藏问题 |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 |
3.1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 |
3.1.1 奥巴马执政以来对华政策中的积极方面 |
3.1.2 奥巴马执政以来对华政策中的消极方面 |
3.2 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
3.2.1 奥巴马对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
3.2.2 对奥巴马对华政策预测性分析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论文参考文献)
- [1]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研究[D]. 赵甲昌.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南海形势及发展趋势展望[J]. 刘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1(02)
- [3]美国“离岸平衡”战略运用及地缘影响[J]. 胡志勇.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06)
- [4]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分析[D]. 王悠. 暨南大学, 2019(08)
- [5]美国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回顾、评析与展望[D]. 陈慈航. 武汉大学, 2019(06)
- [6]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初步观察与分析[J]. 达巍.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 2017(00)
- [7]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研究[D]. 储召锋.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特朗普政府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新变局[J]. 宋国友. 美国问题研究, 2017(01)
- [9]“特朗普冲击”下的日本战略因应与中日关系[J]. 吴怀中. 日本学刊, 2017(02)
- [10]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探析[D]. 樊瑶. 青岛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