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个新”

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个新”

一、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新”(论文文献综述)

程龙瑞[1](2021)在《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向来扮演重要角色,其经济、社会价值在财政税收供给、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得到深刻体现。然而国内外某些学者针对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负面作用研究甚嚣尘上,考虑到国有企业生来具有的双重性质——既追求经济利益、又履行社会使命,因而国有企业需要不同于私有制企业的治理模式。结合党组织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政治号召、经济要求以及制度响应分析,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为这种治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思路。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理论的引领与指导下,党组织如何引领与指导公司治理仍然作为重要的课题吸引着众多学者们,也涌现了一批精彩卓着的研究成果。本文期望以案例研究的方式为党组织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一定贡献。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的介绍,首先通过阐述国有企业在经济与社会价值层面的重要性与发展困局,引出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背景介绍以及理论、应用意义;其次简要介绍本文行文脉络与技术路线;再次针对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定性分析、案例分析)与研究创新的总结,完成本文基本框架;然后对于党组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概念进行阐述;最后对于国内外政党经济关系以及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进行文献综述,为后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则是案例正文。本研究选取YQ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YQA公司简介及党组织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方式与可优化之处。第三章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展开界定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嵌入理论以及资源依赖理论,其次基于理论对于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可优化之处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党组织融入程度难以合理厘清边界,党组织协调作用缺乏明确制度规范,党组织思想工作难与治理绩效挂钩这三方面原因。第四章则是对策建议。针对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可优化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包括落实决策清单制度、协调制衡机制以及量化思想政治工作这三方面。第五章介绍结论与展望。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方法、研究质量的局限性加以陈述,对于未来研究提出展望。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在党组织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需要注重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需要注重生产经营节奏比较急促时的灵活处理;在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方面,党组织需要发挥决策前置的效用,并发挥不同层次党组织的分层作用,意识到“决策前置≠事事把关”、“决策前置≠层层前置”。

井星[2](2021)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延安市三个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重要的“单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承担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多,发挥的社会作用日益重大。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需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更需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城市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短板与不足,具体表现在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薄弱;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专业性、针对性;社区资金、物质保障不足等方面。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榜样示范、渗透内化的原则;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新时代融媒体教育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与服务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健康的社区心理环境。总之,在新时代,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多方因素,形成同向合力,才能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最终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马跃[3](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寄希望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赋予极高地位,号召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堪当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当前面对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范围各种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更趋激烈。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党对青年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消除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毒瘤,避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再加之新时代青年出现新的特征变化,以及青年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要推动全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党团组织把青年工作做实、做细,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对于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重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论证青年作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国家、民族、党以及世界的作用;微观的分析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下所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析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与方向。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时代青年身上的优缺点;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分析新时代党员队伍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论文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国外学者青年研究理论与派别,形成对青年学的初步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研究的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和来源。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所涉及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诠释。分别对青年、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进行逐一解读。第二部分,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来源,其分为理论来源和文化来源。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第一部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要求、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党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和新时代青年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应运而生。第二部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孕育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萌芽阶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阶段、以及形成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丰富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保障。第四章,重点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激发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新时代要加强党对青年的全面领导,阐述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的改革再出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团的工作主线,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团的政治责任,将强“三性”去“四化”作为新时代的团改目标。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和价值意蕴做铺垫。第五章,重点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三方面的理论特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提出“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以及“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体现出了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第六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的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体现为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七章,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践行活动。一是要举国家之力,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聚社会合力,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三是要提升高校育人水平,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践个人之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运动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根据习近平自身的青年生活经历、多年执政经验与治国理政的青年工作中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创新性。二是论文关于近代青年运动文化自觉性的文化来源探究,尤其是分析了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影响,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四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研究具有创新性。五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路径选择体现出了创新性。

张敏妮[4](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制度问题关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之所以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归根结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并逐步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当前西方负面价值观和不良社会思潮纷繁而至,持续滋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因此,在新时代的场域中开展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聚焦制度认知、制度情感、制度评价、制度对比和制度培育这五个维度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数据反馈了解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制度自信现状和制度自信培育现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并基于此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有效路径。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研究背景。该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制度自信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该部分论述了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最后,该部分还论述了本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概述。该部分首先对制度、自信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从制度认知、制度认同、制度信仰和制度实践四个维度论述了制度自信的层次。再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支撑来论述自信的理论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形成来论述自信的历史依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就来论述自信的现实基础。最后,该部分从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来论述了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该部分首先论述了问卷设计的思路和结构设置,而后从调查实施及样本数据、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布、问卷调查采样情况总体概述来论述了问卷实证研究的施测过程。第四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现状及其原因分析。该部分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调查问卷,指出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制度认知、制度情感、制度评价、制度比较和制度培育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西方不良思潮的消解影响,部分高校忽视制度自信培育途径的多样性,个别教师缺乏对制度自信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足有关。第五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有效路径。该部分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育人载体以及教育合力这五个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路径。首先,推进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就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认知。一是在国内历史比较中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二是在中西方制度比较中体现我国制度优势。其次,还要通过挖掘课程中的制度自信教育元素、增强教师的制度自信育人意识和能力以及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来发挥“课程思政”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的积极作用。再次,要创新制度自信教学方法以增强培育效果。第一,以重点热点为载体,提升教学吸引力;第二,以共性特性为前提,增强教学针对性;第三,以主导主体为切入,增强教学亲和力;第四,以“三进”为方式,强化教学系统性;此外,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要发挥党团组织、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网络媒体的育人作用,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多方联动。最后,通过夯实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社会保障力,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学校主导力,争取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家庭支持力以及提高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学生践行力,来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合力体系。

贾姝[5](2021)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S国有煤炭企业为例》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其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必须搞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国有经济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源。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关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国企的贯彻落实,在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完善。中共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国有企业党建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改革新情况,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当前,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暴露出诸多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既不利于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充分发挥,也阻碍了以混合所有制为主要突破口的国企改革进程。本文立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山西省怀仁市S国有煤炭企业为例,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展开研究,旨在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剖析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国有企业今后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有所帮助。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展开研究和探索。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阐述的是国有企业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面临的挑战,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出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存在的共性问题。第四部分以山西省怀仁市S国有煤炭企业为例,归纳其针对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并分析了对策的合理性。第五部分则根据前文得出启示,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在党建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共性经验,主要围绕思想政治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党建融入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精神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陈柔[6](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次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学术界也纷纷掀起了对文化自信的研究和讨论热潮。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为时代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够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动力支撑,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自信程度较低,其主要体现在辨别能力不足以及理想信念意识淡化,受到了多元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制度改革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从国家、学校和个人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国家要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学生本人也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把握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陈前燕[7](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转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慧珺[8](2021)在《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高静[9](2021)在《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历经世纪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2021年踏上了“十四五”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中继续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不忘初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城乡关系处理仍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德国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人关于城市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发展的本质,批判性地考察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发展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构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在专着中系统地阐述城市发展思想,但他们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却广泛地分布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哲学的贫困》(1847)、《共产党宣言》(1847-1848)、《政治经济学批判》(1858-1859)、《论住宅问题》(1872-1873)、《反杜林论》(1876-1878)、《资本论》(1843-188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1)等一系列经典着作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并系统整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发展的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着作,深挖蕴藏在其中的城市发展思想,从而系统地梳理出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体系;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形成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辩证逻辑内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全面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其理论来源一是莫尔、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二是斯图亚特、斯密及其后继者李嘉图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三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其实践基础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显现的城市病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其思想演进过程对其城市发展思想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早期阶段(1842-1845)、中期阶段(1846-1866)、晚期阶段(1867-1895)。第二部分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方面,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解析了城市的概念,梳理了城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规律,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功能的思想,重点强调了城乡关系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另一方面,立足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发展的现实,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批判考察,致力于将马克思、恩格斯散落于各部经典着作中的城市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依次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城市显现的城市病问题、城市阶级矛盾、城市住房问题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立意长远,重点以城乡关系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发展的体系构想和价值旨归展开论述。通过对城乡关系的梳理,城市发展将由原始的城乡同一逐步走向城乡分离、城乡对立,最终走向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城市发展思想的目标归宿,城乡融合目标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部分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彰显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现实关照性。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在超越传统城市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所彰显的辩证逻辑;在继往开来中,为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等提供了理论借鉴;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发展思想也将进一步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走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田军,王坤伦[10](2020)在《中国联通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文中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的重要工作方法,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保证和服务"五新"联通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入践行"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坚持

二、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新”(论文提纲范文)

(1)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1.4 相关概念
        1.4.1 国有企业
        1.4.2 党组织
        1.4.3 公司治理
    1.5 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关于政党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
        1.5.2 国有企业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
        1.5.3 文献述评
第2章 案例正文
    2.1 YQA公司简介及党组织基本情况
        2.1.1 YQA公司概况
        2.1.2 YQA公司党组织基本情况
    2.2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2.2.1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方式分析
        2.2.2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效果分析
    2.3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问题分析
        2.3.1 党组织把关权与治理层决策权相混淆
        2.3.2 党组织内控体系与公司外协体制不健全
        2.3.3 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公司思想建设不匹配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相关理论依据
        3.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3.1.2 嵌入理论
        3.1.3 资源依赖理论
    3.2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3.2.1 党组织融入程度难以合理厘清边界
        3.2.2 党组织协调作用缺乏明确制度规范
        3.2.3 党组织思想工作难与治理绩效挂钩
第4章 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对策建议
    4.1 落实决策清单制度
    4.2 优化协调制衡机制
    4.3 量化思想政治工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延安市三个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必要性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
    (二)缺乏系统成熟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三)社区党建工作不力
    (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
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二)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三)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与服务保障建设
    (四)建立健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五)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六)营造健康的社区心理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与来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青年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2.2.2 列宁的青年观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3.1 毛泽东的青年观
        2.3.2 邓小平的青年观
        2.3.3 江泽民的青年观
        2.3.4 胡锦涛的青年观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文化根基
        2.4.1 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2.4.2 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召唤
        3.1.2 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
        3.1.3 新时代需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1.4 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
        3.1.5 新时代青年展现新特征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3.2.1 孕育阶段
        3.2.2 萌芽阶段
        3.2.3 探索阶段
        3.2.4 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4.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4.1.2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先锋力量
        4.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4.1.4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4.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4.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4.2.2 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
        4.2.3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4.2.4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4.3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4.3.1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
        4.3.2 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
        4.3.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年
        4.3.5 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4.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4.4.1 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4.4.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4.4.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4.4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4.5 巩固与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4.4.6 强“三性”去“四化”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5.1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5.1.1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5.1.2 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
        5.1.3 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2 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
        5.2.1 提出“党管青年”原则
        5.2.2 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5.2.3 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5.2.4 提出“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5.3 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5.3.1 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5.3.2 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
        5.3.3 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
    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
        6.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
        6.2.2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6.2.3 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7章 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
    7.1 举国家之力
        7.1.1 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7.1.2 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7.1.3 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7.2 聚社会合力
        7.2.1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
        7.2.2 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7.2.3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7.3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7.3.1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7.3.2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3.3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7.4 践个人之行
        7.4.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7.4.2 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7.4.3 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4)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比较研究法
    (五)研究重难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六)创新之处
二、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释
        1.制度
        2.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四个层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
    (三)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的依据
        1.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支撑
        2.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形成
        3.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就
    (四)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的现实意义
        1.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
        2.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3.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
        4.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思路与结构设置
        1.问卷设计思路
        2.问卷结构设置
    (二)实证研究的施测过程
        1.调查实施及样本数据采集分析
        2.问卷调查对象的数据描述统计
        3.调查问卷采样情况总体概述
四、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现状聚焦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及其培育现状的整体分析
        1.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知比较全面
        2.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情感日益加深
        3.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评价科学合理
        4.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整体理性客观
        5.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提出更高要求
    (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及其培育存在的不足
        1.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知深度不够
        2.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情感厚度不足
        3.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评价不够科学
        4.部分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不够客观
        5.部分高校及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强调不够
    (三)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原因
        1.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2.部分高校忽视制度自信培育途径的多样性
        3.个别教师缺乏对制度自信培育重要性的认识
        4.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足
五、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
        1.在国内历史比较中提升大学生制度认知
        2.在中西方制度比较中体现我国制度优势
    (二)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提升大学生制度自信
        1.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制度自信教育元素
        2.增强教师的制度自信培育意识和能力
        3.用多元评价检验课程的制度自信育人效果
    (三)创新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教学方法
        1.以重点热点为导向,提升教学吸引力
        2.以共性个性为前提,增强教学针对性
        3.以主导主体为切入,增强教学亲和力
        4.以“三进”为方式,强化教学系统性
    (四)推进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多方联动
        1.发挥党团组织的育人作用
        2.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3.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4.发挥网络媒体的育人作用
    (五)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合力体系
        1.夯实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社会保障力
        2.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学校主导力
        3.争取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家庭支持力
        4.提高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学生践行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现状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S国有煤炭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理论意义
        3.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研究
        2.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的研究
        3.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个案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混合所有制改革
        2.国有企业
        3.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六)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地调研法
        3.跨学科研究法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的理论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建的新探索
        1.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
        2.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搞好企业
        3.搞好国有企业,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新论述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面临的挑战
        1.全面深化改革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2.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新任务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新考验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的基本概况
        2.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3.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的对策
    (一)健全企业党组织,强化党建意识
    (二)加强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养
    (三)树立服务思想,增强组织凝聚力
    (四)融入生产中心,调动职工力量
    (五)创新党建模式,提高工作水平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的启示
    (一)强化思想引领,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坚持融入中心,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
    (四)创新体制机制,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文化建设,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四)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相关概述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自信的概念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含义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
    (二)理论来源
        1.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
        2.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了革命文化
        3.继往开来,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四)有利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强国
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情况
    (三)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2.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知的情况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情况
        4.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程度
    (五)调查基本结论
        1.大学生文化自信所取得的成绩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豪
        (2)校园是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3)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2.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
        (2)对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狭隘
        (3)对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够关注
        (4)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五、新时代文化自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辨别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方向
    (三)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四)网络文化的不良发展对文化自信的抨击
    (五)文化体制改革不完善
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育人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
        2.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宣传革命文化
        3.通过进行劳动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加强网络管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1.利用网络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成进行文化传播
        2.净化网络环境,形成正面舆论氛围
    (四)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1.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思考,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理论来源
        二、实践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
        一、早期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考察城市相关问题(1842-1845)
        二、中期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城乡关系问题(1846-1866)
        三、晚期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转向未来城市发展研究(1867-1895)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一、城市的概念探析
        二、城市的历史起源
        三、城市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本质、动力和功能的思想
        一、城市的本质
        二、城市发展的动力
        三、城市的功能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的研究
        一、传统社会中城市乡村化
        二、工业革命后乡村城市化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批判考察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病的考察
        一、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病问题表征
        二、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病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城市阶级矛盾的考察
        一、工业城市阶级结构复杂化
        二、工业城市阶级矛盾尖锐化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住房问题的考察
        一、住房短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
        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市民社会的考察
        一、市民社会的基本概念
        二、批判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构想和价值旨归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体系构想
        一、城乡分离
        二、城乡对立
        三、城乡融合
    第二节 城乡融合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条件
        二、实现城乡融合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超越创新:超越了传统的城市发展思想
        二、辩证统一:彰显马克思主义深厚的哲学意蕴
        三、继往开来:为现代城市相关思想提供理论基石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走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联通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传家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坚持“四度”工作法,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温度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持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度

四、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新”(论文参考文献)

  • [1]YQA公司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案例研究[D]. 程龙瑞. 吉林大学, 2021(01)
  • [2]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延安市三个社区为例[D]. 井星. 延安大学, 2021(11)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D]. 马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4]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研究[D]. 张敏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党建研究 ——以山西省怀仁市S国有煤炭企业为例[D]. 贾姝.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 陈柔.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转化[D]. 陈前燕. 长江大学, 2021
  • [8]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 陈慧珺. 长江大学, 2021
  • [9]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研究[D]. 高静. 湖北大学, 2021(01)
  • [10]中国联通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J]. 田军,王坤伦. 通信企业管理, 2020(06)

标签:;  ;  ;  ;  ;  

上市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个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