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会阴自然分娩4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爱侠[1](2021)在《无创助产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及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促进自然分娩及降低会阴侧切率中,无创助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F组(50例)和观察C组(50例),对照F组实施传统的助产分娩技术,观察C组采用无创助产技术,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生产后的会阴裂伤情况、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结果产妇在分娩后,观察C组产妇会阴裂伤率为8.00%,相比于对照F组的26.00%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观察C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4.00%)与对照F组(8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C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12.00%)较对照F组(4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6,P<0.05)。结论对产妇运用无创助产技术,更加符合自然分娩的原理,能明显改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产妇的自然分娩,有很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陈玉琼,邓惠玲,许晨雅,张静平[2](2021)在《品质管理活动圈对降低产科会阴侧切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圈对降低产科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6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品质管理活动圈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及侧切率、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情况。结果实施品质管理活动圈的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质管理活动圈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可显着降低产科会阴侧切率,改善产妇会阴部裂伤情况,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
刘凤婷[3](2021)在《无保护会阴接生97例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应用在妇科接生中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194例自然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97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的会阴保护接生法进行分娩,实验组则是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病人的分娩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裂伤率68.04%低于参照组的会阴裂伤率89.70%,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病人的不良情况率8.25%低于参照组的不良情况率18.56%,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病人的分娩时长、分娩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在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妇产科自然分娩产妇的接生中,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相较于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法,产妇出现会阴裂伤的情况会显着降低,且会阴裂伤的程度也会明显改善,而且会阴水肿、尿潴留、产后出血等不良情况的概率也会明显改善,新生儿的评分也有显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宋开蓉[4](2021)在《初产妇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初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行会阴侧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构建初产妇阴道分娩时是否需行会阴侧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1333例单胎、头位、顺产、初产妇的病例资料,根据分娩过程中是否行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645例)和未侧切组(688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身情况、胎儿情况、产时情况、产后情况及助产士工作年限等其他情况,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初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行会阴侧切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该类人群的会阴侧切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等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利用R语言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与其年龄、孕龄、身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长、临产前一周内产科彩超所示的胎儿双顶径和股骨长、胎膜早破、催产素和产钳的使用、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胎儿性别、脐带绕颈、助产士工作年限、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相关(P均<0.05)。与未侧切组产妇及新生儿相比,侧切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及会阴Ⅱ°裂伤的比例均升高,侧切组新生儿1 min时的窒息比例也显着升高(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第二产程时长>60 min(OR=1.024,95%CI:1.018~1.030,P=0.000)、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OR=1.571,95%CI:1.092~2.261,P=0.015)、使用催产素(OR=1.677,95%CI:1.241~2.267,P=0.001)、使用产钳(OR=34.451,95%CI:4.477~265.133,P=0.001)、存在胎儿宫内窘迫(OR=5.105,95%CI:3.415~7.631,P=0.000)、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OR=2.245,95%CI:1.078~4.676,P=0.031)。联合以上6个独立危险指标建立初产妇会阴侧切的预测模型,其ROC曲线图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746~0.804),灵敏度是0.665,特异度是0.789。通过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进一步构建初产妇会阴侧切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其预测值同实测值大致相同,Bootstrap(自抽样300次)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77。结论:当初产妇患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第二产程时长>60 min、使用了催产素或产钳、胎儿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征象时,该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的可能性较大。联合上述6个临床指标建立的初产妇行会阴侧切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有着较高的精确度,预测效能较好,可为产科医生及助产士预测初产妇阴道分娩时是否需行会阴侧切术提供参考,更好地把握侧切时机,以改善母婴结局。
王毅,韩森吉,李振,龙天舒,刘东芳[5](2020)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和传统助产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及传统助产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助产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发生情况、会阴水肿发生情况及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围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2 d后会阴疼痛的情况轻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中,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的效果优于传统助产法,能够减少会阴侧切,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减轻会阴损伤及会阴疼痛的程度,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儿安全。
张燕鸣[6](2020)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采取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助产,联合组采取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观察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联合组的分娩产时和产后48h出血量、NRS评分指标、总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痛苦程度,也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杨娜布齐[7](2020)在《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产妇均来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的头位足月临产的阴道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初产妇,选择150名,随机分组为A组(行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B组(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C组为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的空白组,每组50人。A组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针灸,在针柄的上1/3分处夹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直到宫口开到10 cm;B组行椎管内麻醉至分娩结束,C组产妇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在三组镇痛前到宫口开10 cm期间,记录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持续时间、助产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等,并进行两两对比。结果:1.三组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1)镇痛前三组VAS评分进行对比H=1.62,P=0.45,无显着差异;(2)三组宫口开10 ccm时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示H=139.20,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进行比较:A组宫口开10cm时的VAS评分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1)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23.95.P<0.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12.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第三产程时间对比:统计分析H=0.31,P=0.86,无显着性差异。(4)总产程时间对比: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H=30.25,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产后尿潴留情况:A组的发生率为8.00%,B组36.00%,C组为32.00%,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示X2=12.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缩宫素使用率:A组使用率18.00%,B组使用率50%,C组42.00%,经X2检验分析结果X2=11.9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2)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缩短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对第三产程无显着影响。(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助产率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母婴并发症
王真[8](2020)在《产科新服务模式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产科新服务模式降低会阴侧切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产科新服务模式。统计两组会阴切除情况(会阴侧切、非会阴侧切)、疼痛程度(VAS)、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入院时、产后舒适度(GCQ)。结果 (1)实验组会阴侧切率较对照组低,会阴完整率较对照组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产后12 h、24 h实验组VAS评分较低(P<0.05);(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水肿、产褥期感染发生率较低(P<0.05);(4)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实验组心理、环境、生理评分较高(P<0.05)。结论产科新服务模式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护理中,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后疼痛,改善妊娠结局,提高舒适度。
陈倩[9](2020)在《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薰衣草吸嗅、硬膜外镇痛以及薰衣草吸嗅联合硬膜外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评价不同镇痛方式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探讨不同镇痛方式下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多途径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8年7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入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本研究共计样本254例。254例样本在宫口扩张3cm时按照产妇镇痛意愿分为对照组(62例),吸嗅组(60例),药物组(68例),联合组(64例)。对照组给予分娩常规护理;吸嗅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开始进行薰衣草间断性反复吸嗅;药物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硬膜外药物镇痛;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产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感问卷(CBSEI-32)、数字评定量表(NRS)对254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时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产妇宫口扩张4-5cm、6-7cm、8-10cm时的疼痛得分,测量生命体征和产程时间。产后记录分娩结局、泌乳情况、新生儿结局、住院情况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或Games-Howell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并做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All pairwise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并做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4-5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吸嗅组、药物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药物组与联合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6-7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药物组、吸嗅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嗅组与药物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口扩张8-10cm时,四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体温、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羊水浑浊发生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产妇住院期间舒适度以联合组的舒适度得分最高,对照组的舒适度得分最低,吸嗅组和药物组的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药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短,且对产妇和新生儿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虽然药物镇痛会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但药物的使用使得住院费用相应增加。(2)薰衣草吸嗅镇痛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在不增加住院费用的前提下,产妇分娩舒适度得到提高。(3)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虽然会增加住院费用,但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极大地满足产妇对分娩舒适度的需求。
李彤[10](2020)在《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制定较为严谨、科学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以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为基础、以冰山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与挖掘孕妇需求,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并实施符合孕妇个人需求的分娩计划书;探讨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产妇焦虑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在查阅指南、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对产科医疗、护理、助产实践及教育领域共计1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确定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试验,进一步对形成的分娩计划书模板进行指标的修订与调整,最终确定供本研究应用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海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进行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健康初产妇9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产房分娩等常规围产期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围产期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助产士于孕妇孕28周(±3天)至分娩结束通过面对面交流、陪伴产检、微信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其建立连续性伙伴关系,结合冰山理论内涵制定分娩计划书并实施。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催产素使用率、总剖宫产率及非医学指征性剖宫产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转科率、产妇焦虑程度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等。【结果】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研制的结果本研究成功咨询15位专家,专家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宜兰(台湾)、邯郸、海口等多个地区,其中从事产科医疗实践3人、助产实践7人、产科护理实践4人、产科护理教育1人。实施两轮专家咨询后初步确立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及80项三级指标;通过预试验对指标进行调整与增减,最终确立正式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结果(1)两组基线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基本信息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存在可比性。(2)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间与第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及会阴侧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新生儿转入NICU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阿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焦虑程度比较:两组产妇入组时组间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产房待产宫口开至7-8cm时,对照组产妇焦虑程度显着高于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房待产时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入组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产妇产科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干预组产妇在孕期产检、知识宣教、疑惑解答与分娩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褥期知识宣教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构建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可靠性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可为今后分娩计划书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2.实施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可增进助产士与产妇间联系与信任,促进彼此沟通与理解;有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及新生儿转科率,增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并最终提高分娩服务满意度,有利于丰富助产士角色内涵,推动助产专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保护会阴自然分娩4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会阴自然分娩4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助产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及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对比 |
2.2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无保护会阴接生97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实验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会阴裂伤情况 |
2.2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产妇不良情况 |
2.3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分娩情况 |
3 讨论 |
(4)初产妇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会阴切开术的定义及起源 |
1.2 会阴切开术的优点及发展 |
1.3 会阴切开术的缺点 |
1.3.1 会阴侧切与疼痛 |
1.3.2 会阴侧切与感染 |
1.3.3 会阴侧切与出血 |
1.3.4 会阴侧切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
1.3.5 会阴侧切的其他不足 |
1.4 会阴侧切与会阴正中切 |
1.5 限制性会阴侧切的提出 |
1.6 会阴侧切与初产妇 |
1.7 会阴侧切的使用现状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资料选定 |
2.1.3 资料排除 |
2.2 研究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 |
3.2 初产妇行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 |
3.3 初产妇行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 |
3.4 两组孕产妇之间与母婴结局相关的临床特征比较 |
3.5 初产妇行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 |
3.6 初产妇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预测模型的建立 |
3.7 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的预测模型的评价 |
3.8 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会阴侧切与年龄 |
4.2 会阴侧切与BMI |
4.3 会阴侧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 |
4.4 会阴侧切与第二产程时长 |
4.5 会阴侧切与产钳的使用 |
4.6 会阴侧切与镇痛措施的使用 |
4.7 会阴侧切与胎方位 |
4.8 会阴侧切与羊水粪染 |
4.9 会阴侧切与助产士工作年限 |
4.10 会阴侧切与绕颈周数 |
4.11 会阴侧切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对比两组产妇分娩产时出血量、产后48h出血量以及NRS评分指标比较 |
2.2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讨论 |
(7)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
2.2.3 研究对象病史采集 |
2.3 医院技术考核 |
2.4 伦理委员会讨论 |
2.5 主要使用器材及药品 |
2.6 研究方法 |
2.6.1 分组 |
2.6.2 蒙医针灸选穴原则及取穴分寸 |
2.6.3 分娩镇痛实际操作 |
2.6.4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
3.2 专科查体资料统计与分析 |
3.3 疼痛评分对比 |
3.3.1 三组VAS评分比较 |
3.3.2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镇痛效果对比 |
3.4 缩宫素使用率的分析 |
3.5 产程时间对比 |
3.6 助产率比较 |
3.7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3.8 产后出血量比较 |
3.9 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
4 讨论 |
4.1 蒙医传统针灸在妇产科的应用 |
4.2 一般信息与专科差异检查结果讨论 |
4.3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的分娩镇痛作用 |
4.4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
4.5 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
4.6 对助产率的影响 |
4.7 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4.8 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
4.9 缩宫素使用情况 |
5 不足之处及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
1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
1.1 导乐分娩镇痛法 |
1.2 拉玛兹呼吸镇痛 |
1.3 自由体位分娩镇痛 |
1.4 分娩球 |
1.5 水中分娩镇痛 |
1.6 穴位灸法 |
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表1: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的观察表 |
附录2: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
(8)产科新服务模式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选例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会阴切除情况 |
2.2 VAS评分 |
2.3 不良妊娠结局 |
2.4 GCQ评分 |
3 讨论 |
(9)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2.1.1 分娩疼痛的定义 |
2.1.2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 |
2.1.3 分娩疼痛在各产程的表现 |
2.1.4 分娩疼痛的不良影响 |
2.1.5 分娩镇痛的定义 |
2.1.6 分娩镇痛的发展历程 |
2.1.7 分娩镇痛的临床意义 |
2.1.8 分娩镇痛的方法 |
2.2 芳香疗法的研究进展 |
2.2.1 芳香疗法的定义 |
2.2.2 芳香疗法的发展历程 |
2.2.3 芳香疗法的给药途径 |
2.2.4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 |
2.2.5 薰衣草的生态特性与化学成分 |
2.2.6 薰衣草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
2.3 总结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方法 |
3.3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性问题 |
3.6 统计学分析 |
3.7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4.1 均衡性检验 |
4.2 产妇产时分娩疼痛情况比较 |
4.3 产妇产时情况比较 |
4.4 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4.5 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
4.6 新生儿情况比较 |
4.7 产妇住院情况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自然分娩初产妇镇痛前均衡性分析 |
5.2 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2.1 药物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
5.2.2 药物镇痛对体温的影响 |
5.2.3 药物镇痛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
5.2.4 药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5.2.5 药物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 |
5.2.6 药物镇痛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 |
5.3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3.1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
5.3.2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5.3.3 薰衣草吸嗅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
5.4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4.1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
5.4.2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
5.4.3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附录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附录4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 |
附录5 数字评定量表(NRS) |
附录6 初产妇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7 产时观察记录表 |
附录8 分娩记录表 |
附录9 随访记录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理论框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工具 |
2.1.4 质量控制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研究小结 |
3.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分娩计划书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剔除标准 |
3.1.4 样本量的确定 |
3.2 研究步骤 |
3.2.1 分组方法 |
3.2.2 干预方案 |
3.2.3 评价指标 |
3.2.4 数据收集与工具 |
3.2.5 质量控制 |
3.2.6 统计分析 |
3.2.7 伦理原则 |
3.3 研究结果 |
3.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3.3.2 研究对象资料 |
3.3.3 分娩结局指标 |
3.3.4 两组产妇主观心理指标的比较 |
3.4 讨论 |
3.4.1 基本资料分析 |
3.4.2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3.4.3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妇女主观心理的影响 |
3.4.4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助产士角色定位的影响 |
4.研究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创新点 |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分娩计划书的研制与运用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保护会阴自然分娩4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助产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及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J]. 陈爱侠. 系统医学, 2021(20)
- [2]品质管理活动圈对降低产科会阴侧切率的影响研究[J]. 陈玉琼,邓惠玲,许晨雅,张静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1)
- [3]无保护会阴接生97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 刘凤婷. 智慧健康, 2021(08)
- [4]初产妇会阴侧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D]. 宋开蓉. 兰州大学, 2021(12)
- [5]改良保护会阴无创助产法和传统助产法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 王毅,韩森吉,李振,龙天舒,刘东芳.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8)
- [6]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的效果[J]. 张燕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14)
- [7]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娜布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8]产科新服务模式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观察[J]. 王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15)
- [9]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D]. 陈倩.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10]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李彤. 海南医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