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范安安[1](2021)在《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疗效与差异,同时通过中西医治疗,提高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及胸科医院内四科住院,且符合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纳入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人。西医常规治疗:停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加用短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类药物选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原则上不加药不加量。对患者情绪进行疏导,告诫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让患者了解认识自身病情,能积极配合治疗。试验组给予通脉养心丸,40丸/次,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通脉养心丸模拟剂,40丸/次,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统计分析两组基线资料,通过通脉养心丸治疗前后西雅图SAQ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综合疗效、心绞痛症状评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生命体征、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评价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并观察安全性指标治疗后有无异常。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记录,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生命体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Grac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比较:患者经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通脉养心丸组总有效率为87.5%,模拟剂组治总有效率为55.9%,且P<0.05,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别,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显效以及有效人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无效人数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胸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口干口渴、自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拟剂组治疗前后在中医次症失眠多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医证候单一症状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胸痛、气短、倦怠懒言、口干口渴、失眠多梦等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心悸、自汗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绞痛症状积分及疗效比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患者心绞痛积分,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对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得出两组在显效与有效人数上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无效人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通脉养心丸组总有效率为81.25%,模拟剂组总有效率为58.82%(P<0.05),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差别,结果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4个单一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于疾病认知程度上,两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分析:通脉养心丸无毒副作用,治疗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研究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方通脉养心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林玲[2](2021)在《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与Cys C、UA、AIP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酸(uric acid,UA)、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中医辨证的内涵。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2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UAP患者240例,收集病历信息及四诊信息将其记录在统一制作的调查表中。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Cys C、UA、AIP等指标与UAP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UAP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危险分层等级越高(P<0.05)。高危组Cys C、AIP均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UA随危险等级升高而升高(P<0.05)。UAP患者的三个指标间两两呈正相关且分别与危险分层及BMI呈正相关(P<0.05)。2.中医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寒凝证。性别构成上,痰瘀互阻证均与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有统计学差异(P<0.05)。3.各证型年龄比较,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均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低于痰瘀互阻证(P<0.05)。4.证型在危险分层分布上,气虚血瘀证以中危组为主;气阴两虚证与阳虚寒凝证以中、高危组为主;气滞血瘀证与痰瘀互阻证以低、中危组为主。5.各证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均高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痰瘀互阻证高于气滞血瘀证(P<0.05)。6.各证型Cys C水平比较,痰瘀互阻证均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阳虚寒凝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证型UA水平比较,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均高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痰瘀互阻证高于气滞血瘀证。8.各证型AI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痰瘀互阻证均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阳虚寒凝证;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比较:痰瘀互阻证均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胆固醇(cholesterol,TC)水平比较:痰瘀互阻证均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气阴两虚证高于痰瘀互阻证(P<0.05)。9.痰瘀互阻证的Cys C、UA、AIP异常发生率较高。结论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痰瘀互阻证Cys C、UA及AIP水平最高,存在相关性,可对该证型患者进行多方位临床干预。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气滞血瘀证UA水平高于虚证及虚实夹杂证,UA水平与气滞血瘀证具有相关性,UA水平可为该证型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田盼盼[3](2021)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导师李军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饮食、外感、情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冠心病应首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气血为纲进行辨证,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心绞痛发作期,往往是由于正气大虚或邪实加重,故以补益正气或祛邪疏通为要,针对性地采用温阳宣痹、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散寒通脉、通腑降浊等治法,在心绞痛缓解或稳定的阶段,则以益气、温阳、滋阴等治本之法为主,兼以祛邪。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导师处方时注重整体观念,采用病、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从气机升降、脏腑相关等多个角度考虑处方用药。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导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整理,将其诊疗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思路及分型、常用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验证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低、中危的UA痰瘀互结证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发作频次及每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血脂水平、凝血指标等。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疗效:经4周治疗,两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0.0%,对照组的停减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后,试验组SAQ的各项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的PL、AS、AF、DP四项积分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其中试验组的PL、AS、AF、TS积分值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脂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的LDL-C和TC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7)凝血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的PT值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研究期间,受试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UA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凝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李金磊[4](2021)在《熄风解毒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熄风解毒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中医药论治UA的临床新思路,以更有效地防治各类心血管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方法:将纳入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解毒活血汤(每日早晚饭后各1次,每次200ml)。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均为28天(其中依诺肝素注射液的使用天数不得超过7天),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给予对应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后各项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2.35%VS 6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 67.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通过西雅图量表中的PL、AF、AS、TS、DS五个维度比较可以得出,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接受治疗后均得到进一步提高,两组组间经t检验,P<0.05,表明熄风解毒活血汤可以较好地改善生活质量。5.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33%VS 6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试验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70.59%VS 55.59%),P>0.05,无显着性差异。7.安全性指标方面均未见异常变化,表明该临床实验安全有效。8.在24周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性心血管事件。试验组心绞痛复发率5.56%,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13.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熄风解毒活血汤能显着提高痰瘀互结型UA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在心绞痛、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硝酸甘油停用、心电图疗效方面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且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李星[5](2021)在《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7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在过程中如意见不一致则由双方协商或寻找第三方协助解决。使用Revman5.3及STATASE 1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并采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情况,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是否稳健可信。结果:最终共纳入39篇符合要求的有关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RCTs,共39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试验组2112例患者,对照组1844例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均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药常规治疗。12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Meta分析结果:SMD=-2.76,95%CI[-3.79,-1.7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发作时长,Meta分析结果:SMD=-2.03,95%CI[-2.77,-1.2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篇文献报告了 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电图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RR=1.21,95%CI[1.14,1.2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每日用量,Meta分析结果:MD=-0.78,95%C I[-1.00,-0.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硝酸甘油停减率,Meta分析结果:RR=1.23,95%CI[1.05,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MACE事件,Meta分析结果:RR=0.38,95%CI[0.22,0.6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篇文献报告了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结果:RR=3.01,95%CI[1.71,5.3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心电图有效率,减少硝酸甘油每日用量,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在减少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安全性尚可。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6](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刘子豪[7](2021)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干预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henyuan Yiqi Huoxue Capsule,SYYQ)干预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疗效、对局部心肌运动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时间自2020年10月-2021年4月,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30天内无血运重建计划的UA患者。拟纳入66名患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究周期不足,最终纳入46名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SYYQ组,n=24),安慰剂组(n=22)。患者在服用规范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自入组后连续服用SYYQ或安慰剂30天,每天3次、每次4粒。临床观察内容包括:(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2)30 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情况;(3)安全性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4)心脏结构及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局部心肌应变及应变率;(6)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名患者,2名患者分别于服药第2天和第3天改变个人主观意愿,主动要求退出本试验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名患者住院6天后出院,未能取得联系,上述3例均记为脱落病例,不纳入结果统计。最终43名患者完成本试验,其中SYYQ组22人、安慰剂组21人。两组基线资料的均衡性:SYYQ组和安慰剂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冠脉病变程度、血运重建史、基础疾病史、药物治疗等方面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SAQ积分:服药前两组患者SAQ中躯体活动受限情况(Physical Limitation,PL)、心绞痛稳定状态(Angina Stability,AS)、心绞痛发作情况(Angina Frequency,AF)、治疗满意程度(Treatment Satisfaction,TS)、疾病认知程度(Disease Perceptions,DP)各条目积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与服药前相比,两组患者服药30天后SAQ中PL、AS、AF、TS、DP积分水平均较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SYYQ组服药30天后PL、AS、AF、TS积分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30天MACE事件情况:观察周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因病情变化被迫行血运重建治疗、因心绞痛再次住院、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再次住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检测:观察期间未检测到患者出现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异常变化,无患者报告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脏结构及功能LVEDD、LVESD、LVEF变化:服药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服药7天后两组LVEDD、LVESD、LVEF较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服药7天后两组LVEDD、LVESD、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局部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服药前两组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服药7天后两组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较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7天后SYYQ组患者左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及中间段、侧壁基底段心肌应变率较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患者前间隔中间段、下壁中间段心肌应变率较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心肌节段应变率较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服药7天后两组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7天后SYYQ组患者前壁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侧壁基底段应变率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炎症因子水平:①TNF-α:服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前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血清TNF-α水平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IL-1β:服药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较前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血清IL-1β水平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IL-6:服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前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服药7天后SYYQ组血清IL-6水平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YYQ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2)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YYQ治疗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30天MACE事件发生情况无影响。(3)SYYQ临床应用安全。(4)SYYQ可改善左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侧壁基底段局部心肌应变率。(5)SYYQ可降低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部分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王瑶[8](2021)在《替格瑞洛对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替格瑞洛治疗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IMT和心电图、心绞痛疗效等数据,得出替格瑞洛治疗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疗效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各7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与阿司匹林+匹伐他汀进行治疗(阿司匹林100mg qd+匹伐他汀2mg qn),观察组患者给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匹伐他汀进行治疗(替格瑞洛60mg bid+阿司匹林1 00mg qd+匹伐他汀钙片2mg qn);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分析;进而考察替格瑞洛对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具体考察项目诸如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BMI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病程、高血压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肾病、冠脉Gensini评分等数据分析中差异性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ST段压低总和ΣST等数据差异性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NST、ΣST数据下降,观察组数据变化更加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药物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均体现出下降趋势,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均体现出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Ⅰ级~Ⅳ分级等数据差异性较小,而在治疗后,Ⅰ分级、Ⅱ分级患者比例均得到提升,而Ⅲ分级及Ⅳ分级数量降低,体现出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提升,其中观察组的疗效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整体上显效率及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对照组为86.67%,而观察组为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替格瑞洛用药可以改善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的降低机体IMT、心绞痛发作次数,并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提升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总体疗效。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9](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指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阿依娜西·热哈提[10](2021)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旨在为将来中医在本病的应用中提供参考,助力临床,为CHD患者个性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来自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行PCI术患者284例,符合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纳入排除标准者;主要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冠脉造影情况;(2)以《证素辨证学》为主要辨证导向,填写《四诊信息采集表》(见附表2),证素判定主要依据《证素权值表》(附表3)。(3)录入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获得相应的结论。结果:1.284名患者男性191例,占67.25%,女性93例,占32.75%;整体平均年龄为(61.47±10.2),男性平均年龄为(59.46±10.13),女性平均年龄为(65.52±9.09);汉族168例,少数民族116例;吸烟患者有126例,有饮酒史患者有68例;平均BMI指数(26.52±3.36)。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最多,为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其次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数较多,为87人,单纯冠心病患者有73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人数最少,为28人。整体患有合并病的患者有211例,占74.3%,明显多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四组中不同组别患者与年龄、BMI、职业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依次F=3.363,P=0.019;F=4.921,P=0.002;χ2=20.246,P=0.017)。3.284例患者甘油三酯异常为111例,占39.08%,空腹血糖异常患者有100例,占35.21%,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有135例,占47.53%,血尿酸异常的患者有45人,占15.85%。4.病位证素心(99.64%)最多,其次肺(94.72%),第三为脾(81.69%),肝(59.15%)位居第四,肾占(54.93%),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肺、脾、肝、肾。5.本病主要实性证素有寒、气滞、血瘀、痰、热,虚性证素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其中气虚、气滞、阳虚、血瘀最多,其次是血虚、痰、阴虚,其中寒,热相对较少。6.病位组合中四证组合最多见,其中心肺脾肝>心肺肝肾>心脾肝肾,心脾肝肾相对较少;其次是三证组合和五证素组合,二证组合方式和单一证素比较少见。7.病性组合以七证素(54.58%)和八证素(34.51%)为基础的组合方式最多见,七证素中痰、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最为多见,八证素中寒、痰、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最多,其次是六证素组合,五证素组合较少。8.单纯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四个组别患者与痰证素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H=48.214,P<0.001)。9.将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个组别,与不同证素进行秩合检验,结果显示汉族和少数民族与阴虚证素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H=4.934,P=0.026)。10.冠脉病变支数与痰证素之间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H=6.443,P=0.040)。11.冠脉内放置不同支架支数与脾证素、阴虚证素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依次H=9.933,P=0.007;H=8.551,P=0.014)。结论:本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证素为气滞、血瘀、寒、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心、脾、肾、肺、肝13种,其中病性组合以七证素组合和八证素组合最为多见,病位组合以四证素组合为多见。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能效检验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盲法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纳入病例基本资料的比较及描述
        3.3 纳入病例疗效对比及描述
        3.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古今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认识
        1.3 传统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2.通脉养心丸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
    3.通脉养心丸中各中药有效成分的现代研究及理论基础
        3.1 生地黄(君药)
        3.2 甘草(君药)
        3.3 麦冬(臣药)
        3.4 党参(臣药)
        3.5 制何首乌(臣药)
        3.6 五味子(臣药)
        3.7 鸡血藤(佐药)
        3.8 阿胶(佐药)
        3.9 龟甲(佐药)
        3.10 桂枝(使药)
        3.11 大枣(使药)
    4.结果讨论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心绞痛症状积分表
    附录二: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三:样本量能效检验依据
    附录四:Grace评分
    附录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综述 从五脏论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各脏腑与心的相关性
    2.从肝论治
    3.从脾论治
    4.从肺论治
    5.从肾论治
    6.“五运六气”学说以及中医整体观
    7.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与Cys C、UA、AIP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入选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一般资料
        4.2 主要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构成比、性别、年龄比较
        1.2 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 Cys C、UA、AIP 比较
        1.3 Cys C、UA、AIP与各研究指标的相关性
    2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一般指标比较
        2.1 UAP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及性别分布
        2.2 UAP各中医证型的年龄和年龄分层分布情况
        2.3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不同危险分层分布情况
        2.4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BMI情况比较
        2.5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Cys C情况比较
        2.6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UA情况比较
        2.7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血脂及AIP情况比较
        2.8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Cys C、UA、AIP异常发生率比较
讨论
    1 UAP的理论认识
        1.1 西医认识
        1.2 中医认识
    2 UAP与 Cys C、UA、AIP指标的认识
        2.1 UAP与 Cys C
        2.2 UAP与UA
        2.3 UAP与 AIP
    3 UAP患者危险分层与相关因素分析
        3.1 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的构成比、性别、年龄情况
        3.2 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 Cys C、UA、AIP 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4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一般指标比较
        4.1 UAP患者的各中医证型的构成、性别、年龄及其分层分布特点
        4.2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不同危险分层分布情况比较
        4.3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BMI分析
        4.4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Cys C结果分析
        4.5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UA分析
        4.6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血脂、AIP分析
        4.7 UA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Cys C、UA、AIP异常率情况分析
    5 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加拿大 CCS 心绞痛分级
    附录B GRACE 危险评分
    附录C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
    附录D 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研究病例登记表
文献综述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痰活血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 理论基础
        2 临床应用
        3 作用机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辨证思路及分型
        2.1 辨轻重缓急
        2.2 辨病在气分或血分
        2.3 辨病所在脏腑
    3 常用治法方药
        3.1 行气化痰宣痹法
        3.2 益气温阳宣痹法
        3.3 理气活血法
        3.4 散寒活血法
        3.5 清热解毒,滋阴通脉法
    4 医案举隅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6 医学伦理及注册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样本量计算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指标
        3.3 安全指标
    4 讨论
        4.1 UA的中西医认识
        4.2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研究结果
        4.4 不足与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熄风解毒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UA的认识
    2 西医学对UA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安全性比较
    6 随访情况比较
讨论
    1 选题背景
    2 组方依据
    3 方药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存在的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循证医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1.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2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研究现况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筛选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4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益气活血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3.2 Meta分析结果
    3.3 局限性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1 通心络胶囊(1C)
        3.1.3.2 脑心通胶囊(1C)
        3.1.3.3 丹蒌片(2B)
        3.1.3.4 麝香保心丸(1B)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6 丹红注射液(2D)
        3.1.3.7 红花注射液(2C)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1 通心络胶囊(1C)
        3.2.3.2 脑心通胶囊(2D)
        3.2.3.3 丹蒌片(2C)
        3.2.3.4 麝香保心丸(1B)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7 丹红注射液(1C)
        3.2.3.8 红花注射液(2D)
        3.2.3.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1 麝香保心丸(1B)
        3.3.3.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1 通心络胶囊(1C)
        3.4.3.2 脑心通胶囊(2D)
        3.4.3.3 丹蒌片(2B)
        3.4.3.4 麝香保心丸(1C)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6 丹红注射液(2C)
        3.4.3.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3.5.1.1 临床问题
        3.5.1.2 推荐意见
        3.5.1.3 证据描述
        3.5.1.3.1 稳心颗粒(1B)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1 临床问题
        3.5.2.2 推荐意见
        3.5.2.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3.5.3.1 临床问题
        3.5.3.2 推荐意见
        3.5.3.3 证据描述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3.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1 速效救心丸(1C)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3 麝香保心丸(1C)
        3.7.3.4 宽胸气雾剂(1C)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7)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干预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口服中药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干预非血运气虚血瘀证UA患者的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心肌运动的影响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随机数字分组表
附录2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3 病例报告表(CRF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替格瑞洛对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绍
    1.2 药物干预治疗介绍
        1.2.1 匹伐他汀钙
        1.2.2 替格瑞洛
        1.2.3 联合用药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相关标准
        2.3.1 稳定型心绞痛
        2.3.2 糖尿病
        2.3.3 缺血风险更高的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3.4 心功能评定标准
        2.3.5 冠脉Gensini评分标准
    2.4 临床疗效评定
        2.4.1 心电图疗效评定
        2.4.2 糖尿病疗效评定
    2.5 实验方法
        2.5.1 治疗方法
        2.5.2 研究项目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
    3.3 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
    3.4 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3.5 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3.6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3.1.3. 3 丹蒌片(2B)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3.2.3. 3 丹蒌片(2C)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3.4.3. 3 丹蒌片(2B)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3.5.1. 1 临床问题
        3.5.1. 2 推荐意见
        3.5.1. 3 证据描述
        3.5.1. 3. 1 稳心颗粒(1B)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 1 临床问题
        3.5.2. 2 推荐意见
        3.5.2. 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3.5.3. 1 临床问题
        3.5.3. 2 推荐意见
        3.5.3. 3 证据描述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 3. 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4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10)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与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数据管理与统计方法
    5 技术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病例收集表
综述 新疆地区冠心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 范安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与Cys C、UA、AIP的相关性研究[D]. 林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田盼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熄风解毒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李金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口服益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李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7]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干预非血运重建气虚血瘀证UA患者的研究[D]. 刘子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替格瑞洛对中低危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D]. 王瑶. 南昌大学, 2021(09)
  • [9]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10]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 阿依娜西·热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标签:;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