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环保功能的经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苟廷佳[1](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曹正汉,钟佩,聂晶[2](2021)在《郡县制国家现代化:中央政府如何扩大公共事务治理职能》文中研究指明郡县制国家的传统职能是"管人",但是在当代,为了适应现代世界,需要加强和完善"管事"的职能。然而,加强"管事"的职能遇到的一大障碍,是"管事"与"管人"通常难以分开,带来管事与管人的冲突。在全国性公共事务上,面对管事与管人的冲突,郡县制国家的一种改革方向,即建立中央统一管理与地方属地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既扩大中央政府的治理职能,同时又发挥纵向约束机制的作用,从而能改善全国性公共事务治理。此种中央统一管理与地方属地管理相结合的体制,通常不是中央政府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改革过程中,经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策略性互动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郡县制国家蕴含着一种潜力,即在公共事务治理上,包括地方公共事务和全国性公共事务,可以引入和发挥"纵向约束机制"的作用,使得国家既保持"管人"的基本体制不变,又能提高治理能力。
广州市人民政府[3](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规[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6月25日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4](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文中提出海政发[2021]1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区内各市属公园、林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首都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5](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海政发[2021]17号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8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1年8月前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内容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南平市人民政府[6](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南政综[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许婷[7](2021)在《公众参与在线绿色行为的驱动机制及仿真研究 ——以蚂蚁森林使用行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王妍[8](2021)在《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魏梦蝶[9](2021)在《价值链下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以H水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黄光英[10](2021)在《环境传播的游戏化策略研究 ——以“蚂蚁森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森林环保功能的经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环保功能的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文献分析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文献分析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
3.2.2 生态产品价值 |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
4.1 三江源概况 |
4.1.1 地理位置 |
4.1.2 自然条件 |
4.1.3 社会经济条件 |
4.1.4 生态地位 |
4.1.5 生态保护 |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
5.1.2 问卷基本情况 |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1.4 描述性统计 |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
5.2.1 问卷基本情况 |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2.3 描述性统计 |
5.2.4 空间交叉分析 |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
6.1.1 生态农畜产品 |
6.1.2 淡水资源产品 |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
6.2.3 绿电交易现状 |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
10.1 主要研究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4)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
1.1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 |
1.1.1 国家层面 |
1.1.2 京津冀区域层面 |
1.1.3 北京市层面 |
1.1.4 海淀区层面 |
1.2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
2. 项目区概况 |
2.1 自然条件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特征 |
2.1.4 河流水系 |
2.1.5 土壤条件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2.2.1 历史沿革 |
2.2.2 行政区划和人口 |
2.2.3 经济发展概况 |
2.2.4 交通条件 |
2.3 自然资源 |
2.3.1 土地资源 |
2.3.2 水资源 |
2.3.3 湿地资源 |
2.3.4 动植物资源 |
(1)植物资源 |
(2)动物资源 |
2.3.5 旅游资源 |
2.4 生态环境状况 |
2.4.1 空气环境质量 |
2.4.2 水环境 |
2.4.3 土壤环境 |
2.4.4 声环境 |
2.4.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
2.5 特色文化 |
2.5.1 皇家园林文化 |
2.5.2 古树名木文化 |
2.5.3 大运河文化 |
2.5.4 红色文化 |
2.5.5 高等教育文化 |
2.5.6 中关村科创文化 |
3.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 |
3.1 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
3.1.1 林地资源 |
(1)总体情况 |
(2)空间分布 |
3.1.2 林种结构 |
3.1.3 乔木林特征 |
(1)林龄组成 |
(2)林分起源 |
(3)优势树种 |
3.1.4 林木蓄积 |
3.1.5 森林覆盖率 |
3.2 城区绿地特征分析 |
3.3 生态科普载体分析 |
3.4 资源管护情况分析 |
3.4.1 森林防火 |
3.4.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3.4.3 林业信息化建设 |
3.4.4 公益林管护 |
3.4.5 绿地管护 |
3.4.6 野生动植物保护 |
3.4.7 林业队伍 |
3.5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
3.5.1 森林网络 |
(1)林木覆盖率 |
(2)城区绿化覆盖率 |
(3)城区树冠覆盖率 |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5)城区林荫道路率 |
(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
(7)乡村绿化 |
(8)道路绿化 |
(9)水岸绿化 |
(10)农田林网 |
(11)重要水源地绿化 |
(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
3.5.2 森林健康 |
(1)树种多样性 |
(2)乡土树种使用率 |
(3)苗木使用 |
(4)生态养护 |
(5)森林质量提升 |
(6)动物生境营造 |
(7)森林灾害防控 |
(8)资源保护 |
3.5.3 生态福利 |
(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 |
(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
(3)公园免费开放 |
(4)乡村公园 |
(5)绿道网络 |
(6)生态产业 |
3.5.4 生态文化 |
(1)生态科普教育 |
(2)生态宣传活动 |
(3)古树名木 |
(4)市树市花 |
(5)公众态度 |
3.5.5 组织管理 |
(1)建设备案 |
(2)规划编制 |
(3)科技支撑 |
(4)示范活动 |
(5)档案管理 |
3.5.6 总体情况 |
3.6 森林城市建设潜力分析 |
3.6.1 国土增绿潜力分析 |
(1)林业用地 |
(2)村庄驻地、四旁用地 |
(3)城区绿地 |
3.6.2 森林健康提升潜力 |
3.6.3 森林服务提升潜力 |
3.6.4 森林文化提升潜力 |
3.7 优势与问题 |
3.7.1 优势 |
(1)生态区位重要,规划站位较高 |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
(3)生态格局完整,建设基础扎实 |
(4)群众基础较好,爱绿氛围浓厚 |
3.7.2 面临的问题 |
(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
(2)乡村绿化特色和乡愁生态景观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
(3)生态场所服务和生态活动传播还需进一步发动扩散 |
4. 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
4.1 指导思想 |
4.2 建设原则 |
4.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4.2.2 坚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
4.2.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 |
4.2.4 坚持近自然化理念 |
4.2.5 坚持科学节俭绿化 |
4.2.6 坚持人文生态融合 |
4.2.7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 |
4.3 规划愿景 |
4.4 规划依据 |
4.4.1 法律法规 |
4.4.2 标准规范 |
4.4.3 国家、地方文件与规划 |
4.5 规划范围 |
4.6 规划期限 |
4.7 规划目标 |
4.7.1 总体目标 |
4.7.2 阶段目标 |
(1)近期目标(2021年—2023年) |
(2)中期目标(2024年—2025年) |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
4.7.3 指标目标 |
5.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
5.1 上位规划衔接 |
5.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
(1)规划分析 |
(2)对本规划的指导 |
5.1.2《北京市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
(1)规划分析 |
(2)对本规划的指导 |
5.1.3《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
(1)规划分析 |
(2)对本规划的指导 |
5.2 总体布局 |
(1)一屏四心 |
(2)多廊多点 |
6.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
6.1 城区绿地完善工程 |
6.1.1 建设范围、人口数量 |
6.1.2 建设目标 |
6.1.3 建设内容 |
(1)公园绿地建设 |
(2)小微绿地建设 |
(3)老旧公园升级 |
(4)环境友好型社区改造 |
(5)森林城市建设示范活动 |
(6)森林城市科技主题公园建设 |
6.2 两道绿隔扩展工程 |
6.2.1 建设现状 |
6.2.2 建设目标 |
6.2.3 建设内容 |
(1)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提质增绿 |
(2)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优化扩绿 |
6.3 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
6.3.1 建设现状 |
6.3.2 建设目标 |
6.3.3 建设内容 |
(1)新建道路高标准绿化 |
(2)已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
(3)林荫停车场建设 |
6.4 生态水系打造工程 |
6.4.1 建设现状 |
6.4.2 建设目标 |
6.4.3 建设内容 |
(1)“水清岸绿”生态河渠建设 |
(2)小月河生态廊道建设 |
(3)北部生态湿地群营建 |
6.5 绿色村镇建设工程 |
6.5.1 建设现状 |
6.5.2 建设目标 |
6.5.3 建设内容 |
(1)休闲场所建设 |
(2)村庄绿化提升 |
(3)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 |
6.6 近自然片林营建工程 |
6.6.1 建设现状 |
6.6.2 建设目标 |
6.6.3 建设内容 |
6.7 自然保护地优化工程 |
6.7.1 建设现状 |
6.7.2 建设内容 |
6.8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
6.8.1 保护现状 |
6.8.2 建设目标 |
6.8.3 建设内容 |
7. 森林健康体系建设 |
7.1 高质量森林经营 |
7.1.1 林分抚育提质 |
(1)建设现状 |
(2)建设目标 |
(3)建设内容 |
7.1.2 生态公益林管护 |
(1)建设现状 |
(2)建设内容 |
7.2 生境营建 |
7.2.1 建设目标 |
7.2.2 建设内容 |
(1)完善生态廊道 |
(2)划建自然保留区 |
(3)营造鸟类栖息地 |
(4)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
(5)建设城市水鸟保护区域 |
(6)海淀区城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 |
7.3 绿地养护 |
7.3.1 建设目标 |
7.3.2 建设内容 |
(1)绿地有机覆盖 |
(2)城市林木近自然管理 |
7.4 森林火灾防控 |
7.4.1 建设目标 |
7.4.2 建设内容 |
(1)完善防火预警预测体系 |
(2)提升防火调度水平 |
(3)提升扑救火能力 |
(4)开展常态化防火宣传 |
7.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7.5.1 建设目标 |
7.5.2 建设内容 |
(1)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
(2)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
(3)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传 |
7.6 林业信息化建设 |
7.6.1 建设现状 |
7.6.2 建设目标 |
7.6.3 建设内容 |
(1)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体系 |
(2)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 |
8.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
8.1 绿道网络建设 |
8.1.1 建设现状 |
8.1.2 建设目标 |
8.1.3 建设内容 |
(1)三级绿道体系建设 |
(2)绿道服务点建设 |
(3)绿道管理养护 |
8.2 生态休闲空间发展 |
8.2.1 建设现状 |
8.2.2 建设目标 |
8.2.3 建设内容 |
(1)郊野公园休闲空间建设 |
(2)清河滨水休闲空间建设 |
(3)生态田园休闲空间建设 |
(4)森林康养休闲空间建设 |
8.3 农林产业发展带建设 |
8.3.1 建设现状 |
8.3.2 建设目标 |
8.3.3 建设内容 |
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9.1 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
9.1.1 建设目标 |
9.1.2 建设内容 |
(1)森林文化体验基地 |
(2)湿地文化体验基地 |
(3)古树文化体验基地 |
(4)园林文化体验基地 |
(5)义务植树基地 |
9.2 全民自然教育网络构建 |
9.2.1 建设目标 |
9.2.2 建设内容 |
(1)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网络 |
(2)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中心 |
(3)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
(4)自然教育驿站建设 |
9.3 生态标识系统建设 |
9.3.1 建设目标 |
9.3.2 建设类别 |
9.3.3 建设内容 |
(1)海淀区生态标识系统设计 |
(2)生态科普标识标牌布设 |
9.4 生态文化传播 |
9.4.1 建设目标 |
9.4.2 建设内容 |
(1)制作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物料,服务百姓生活 |
(2)拍摄图文视频素材全方位展示森林海淀风貌 |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
(4)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惠民活动 |
1 0.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
1 0.1 估算依据 |
1 0.2 工程总投资 |
1 0.2.1 按照建设项目与费用构成分 |
1 0.2.2 按照建设期限分 |
1 0.3 资金筹措 |
1 0.3.1 上级生态建设类项目资金 |
1 0.3.2 地方财政投入 |
1 0.3.3 社会性投入 |
1 0.4 效益评价 |
1 0.4.1 生态效益分析 |
(1)涵养水源 |
(2)保育土壤 |
(3)净化大气环境 |
(4)调节小气候 |
(5)固碳释氧 |
(6)保护生物多样性 |
1 0.4.2 社会效益分析 |
(1)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
(2)传播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3)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
(4)增加就业机会 |
1 0.4.3 经济效益分析 |
(1)直接经济效益 |
(2)间接经济效益 |
1 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1.1 全面建立林长制 |
1 1.1.1 分级设立林长 |
1 1.1.2 建立工作机制 |
1 1.2 严格考核反馈 |
1 1.3 全面统筹,保障资金 |
1 1.4 人才强林,科技兴林 |
1 1.4.1 加强人才培养 |
1 1.4.2 凸显科技创新特色 |
1 1.4.3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
1 1.5 林政资源管理 |
1 1.5.1 制定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 |
1 1.5.2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 |
1 1.5.3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
1 1.6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
(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形势 |
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着 |
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轨道 |
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取得新成就 |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疏减行动成为新亮点 |
四、生态绿网格局优化,宜居宜游进入新阶段 |
五、城市大脑逐步健全,科技支撑面向新领域 |
第二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生态制度体系仍需完善 |
二、生态环境质量还需提升 |
三、生态空间格局有待优化 |
四、科技支撑力度亟待加强 |
五、生态生活体系仍待健全 |
六、生态文化氛围仍需营造 |
第三节“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与压力挑战并存 |
一、生态文明建设迎来新机遇 |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挑战 |
第二章总体要求 |
第一节指导思想 |
第二节基本原则 |
第三节战略定位 |
第四节规划目标 |
第五节规划指标 |
第三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
第一节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
一、加强中关村科学城区域联动发展 |
二、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 |
三、构筑产业空间组织新形态 |
第二节构建创新引领的绿色经济体系 |
一、培育壮大高精尖产业 |
二、优化创新产业生态 |
三、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第三节探索开展碳中和示范创建 |
一、推动落实碳中和目标 |
二、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
三、强化示范应用和制度保障 |
第四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第一节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清新空气供给 |
一、大力推进移动源低排化 |
二、严格VOCs综合治理 |
三、精细治理扬尘污染 |
四、强化重点时段污染治理 |
第二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三水统筹” |
一、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 |
二、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 |
三、不断强化水生态修复 |
四、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节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洁净安全环境 |
一、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 |
二、深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 |
三、加强建设用地风险全过程管控 |
四、强化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保护 |
第四节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
一、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
二、严格危险化学品和风险源监管 |
三、保障辐射环境安全 |
四、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
第五章夯实美丽海淀生态基底,守好中心城区生态门户 |
第一节强化全域国土空间管控 |
一、优化空间布局,塑造有序发展格局 |
二、建立健全区域特色生态空间结构 |
三、严格“三区三线”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
第二节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
一、完善绿色空间体系 |
二、建设重点生态廊道 |
三、加快城市公园建设 |
四、科技提升生态品质 |
第三节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和调查评估 |
二、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 |
三、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
四、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
第六章打造宜居生态生活,着力提升民生福祉 |
第一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
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第二节加强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管理 |
一、强化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 |
二、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
三、实施塑料污染防治行动 |
第三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
一、推动形成绿色消费 |
二、推进绿色细胞建设 |
三、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
第七章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
第一节持续提升生态文化引导力 |
一、构建生态文化保护体系 |
二、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品牌 |
三、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
第二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
一、强化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
二、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 |
三、引导公众参与 |
第八章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一节全面推动生态文明重大制度落地 |
一、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及自然资源保护制度 |
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第二节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
一、健全严明的领导责任体系 |
二、健全务实的企业责任体系 |
三、健全积极的全民行动体系 |
四、健全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
五、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 |
六、健全有效的政策体系 |
七、健全规范的市场体系 |
八、建立诚信的信用体系 |
九、建立健全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
第三节提升与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相匹配的治理能力 |
一、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
二、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
三、健全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 |
四、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 |
第九章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 |
第一节重点工程 |
第二节效益分析 |
一、生态环境效益 |
二、经济效益分析 |
三、社会效益分析 |
第十章规划保障措施 |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 |
第二节加强项目支撑,多元筹措资金 |
第三节深化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 |
第四节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公众参与 |
四、森林环保功能的经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郡县制国家现代化:中央政府如何扩大公共事务治理职能[J]. 曹正汉,钟佩,聂晶. 学术月刊, 2021(09)
- [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2)
- [4]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6]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7]公众参与在线绿色行为的驱动机制及仿真研究 ——以蚂蚁森林使用行为为例[D]. 许婷.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8]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D]. 王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9]价值链下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以H水泥为例[D]. 魏梦蝶.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10]环境传播的游戏化策略研究 ——以“蚂蚁森林”为例[D]. 黄光英. 兰州财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