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廖一明,廖海洲[1](2015)在《RPR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基于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特点,简述了RPR技术在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通信系统中应用分析,提出了项目设计目标、依据,技术要求,给出了通信网络、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设计方案,技术指标,实现功能等设计应用。
龚星宇,孟海江[2](2011)在《弹性分组环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城域网技术,在此主要讨论了弹性分组环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它的技术特点。从它的技术特点入手,分析研究RPR环形结构中自动拓扑识别、空间复用技术及QOS服务功能等。RPR技术使得运营商在城域网内以低成本提供电信级服务,在提供SDH级网络生存性的同时,降低了传送费用。弹性分组环技术集以太网的经济性I、P的智能化、光纤环网的丰富带宽和可靠性于一体,在功能上具有SDH时分复用、IP路由交换等功能,是目前宽带IP城域网运营商的最佳组网方案。
王姣侠[3](2009)在《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可靠、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煤炭行业的迫切需求。而目前的企业城域网组网技术如SDH、以太网等呈现出了技术复杂、服务质量低、可靠性差、带宽管理能力弱等缺点,弹性分组环技术融合了以太网和SDH技术的优点,并具有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环路带宽共享、公平分配、故障自愈等技术优势,为煤炭企业的数据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首次提出用RPR技术来构建煤炭企业网。首先从煤炭企业的网络现状、业务发展情况出发,研究和分析了RPR技术原理;归纳了RPR技术构建企业网的三种方案,研究和提出了最适合煤炭企业的方案;运用RPR技术设计了RPR传输加集中式路由的企业网及多业务运转和独立专用网的解决方案;并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平煤集团)企业网为例,实现了煤炭企业多业务应用、带宽管理、50ms环保护、独立专用网通道、强大路由等煤炭企业网构建,满足了煤炭企业对企业网的业务和功能需求。经过测试,验证了本方案在平顶山煤业集团企业网中的成功应用,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能力,较强的传输能力、路由能力和可靠性,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稳定、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为煤炭企业的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RPR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不过本论文只是对RPR的一种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要想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RPR,还需对其他的组网方案及实现进行研究。相信随着RPR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前进和相关产品的不断完善,RPR技术在煤炭行业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丁广,黄昆,李冠宇[4](2009)在《RPR技术在测量船光传输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根据航天远洋测量船多业务SDH光传输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特性,对几种在测量船光传输网络中应用的以太网技术从传输形式、实现方式、传输效率和最佳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验证了RPR技术在测量船光传输网络中应用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测量船光传输网络中RPR技术的几种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RPR技术在MSTP系统中具体实现方法,对应用RPR技术改善测量船以太网业务进行了展望。
曹辉[5](2009)在《RPR技术略谈》文中研究表明RPR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凭其稳定、可靠以及高质量的传输能力等诸多优势,将其与SDH、MSTP技术结合,或者内嵌于相应设备之中时的便捷性,已经成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的城域网技术,其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城域网,本文就RPR的诞生背景、RPR中的主要技术以及RPR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陈延利,周元德[6](2009)在《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结合以太网技术和SDH技术所带来的组合优势,适合于城域网的组网。文章介绍了RPR的网络体系结构、MAC层机制,分析了RPR的技术特点,用实例说明了RPR技术在校园城域网中的优势。
韩江滔[7](2009)在《弹性分组环技术在校园网部署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为切入点,介绍了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主要性能特点,从实用性的角度,对弹性分组环技术在校园网部署的优点展开详细分析,并且探讨了此技术在校园网部署的形式,目的是为校园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一种可行性参考.
颜莉萍[8](2007)在《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融合了以太网的经济性、灵活性以及SDH的可靠性以及对服务质量严格保障等特点,能在光环网上优化数据业务传输的同时有效支持实时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下一代城域网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RPR MAC控制协议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公平性算法及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研究与改进,设计实现了具有国内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MXRPR01-7,该集成电路的设计对我国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的成果和结论有:1.深入研究分析协议中定义的公平性算法,针对其在带宽分配算法中存在的缺陷、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以及绕回保护倒换下算法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公平性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该算法解决了现有算法中上述缺陷,性能稳定,硬件实现代价小。2.弹性分组环协议中所定义源路由保护倒换倒换速度慢,丢包率高;绕回保护倒换非最佳路由,带宽利用率低;此外,弹性分组环协议视所有的链路故障均为双向链路故障,导致单向链路故障时环路具有不必要的链路带宽损失;针对这些问题,在深入研究分析弹性分组环两种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智能保护倒换方案,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高速、低丢包率、高带宽利用率的智能保护倒换,且在单向链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大的环路带宽利用率。3.在深入分析研究弹性分组环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的最终电路设计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完成了芯片的最终电路设计;利用多机通讯原理设计并实现了芯片的软件验证系统,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模块在FPGA系统验证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站点、大容量信号的实时监测问题;提出芯片样片测试方案,设计了样片测试系统;完成了芯片的系统级功能仿真、综合、后仿真、功能测试矢量生成和样片测试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芯片MXRPR01-7,填补了国内空白。
叶振[9](2006)在《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的飞速发展,对城域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域网需要承载更多的业务种类,转接更多的业务调度、更大的也流量变化。业务类型的变化对应网络的变化,对城域传输网络有更高的要求。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后文简称RPR)是一项新兴的城域网二层接入标准。它集合以太网的高效性和SDH/SONET的可靠性于其一身,以分组网络为基础,是新一代城域网组网的发展趋势,可用以平稳地向光网络过渡。并具有强壮和高效特点的技术。该技术综合了广泛的性能监视、主动的网络恢复以及灵活的调度能力。弹性分组环网络能够承载多种业务,包括对抖动和时延敏感的如话音和视频流量、以太网和IP业务等。弹性分组环将SONET/SDI和以太网中的优点集成到了一层中,从而最佳地适应了传输各种业务。 利用参加某通讯公司的预研项目,利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完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的几个重要功能和相关研究。利用C语言完成了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拓扑、保护倒换功能。并且对相关公平算法进行了研究、对比与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当前国内外弹性分组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以及RPR的发展历程。 2.深入分析IEEE802.17 RPR协议的的相关知识和RPR的体系结构。 3.分析研究RPR环的拓扑协议和实现机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程序设计
刘开银[10](2006)在《基于弹性分组环的光网络生存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到来,社会对通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网络大容量、高生存性的需求,促使具有大容量的光网络向具有高生存性的方向发展。特别在某些自然灾害或战争条件下,对网络生存性的要求更为突出。什么是网络的生存性,如何提高基于弹性分组环(RPR)的光网络的生存性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弹性分组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MAC层协议,具有很高的生存性,是未来城域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单个RPR环上的数据无法实现跨环传输,独立组建大规模网络的能力较弱,并且在单环结构中随着节点数的增加会造成网络生存性明显降低,而借助网桥与其它网络的互连互通则无法完全体现RPR的优越性。在自然灾害或战争中RPR单环容易被分割成多个小段,且无法互连互通。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高生存性的,可扩展的,充分体现RPR技术优越性的网络。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网络的生存性,并概括了网络的生存性定义,依据生存性网络的定义,分析了如何构建高生存性光网络。结合弹性分组环的生存性,介绍了一种可提高RPR单环生存性的算法-ISH(Integrated Self-Healing),并分析了其特性。依据单环RPR所具有的生存性特点提出了具有高生存性的多环RPR互连解决方案,并对其相应的帧格式进行了扩展,介绍了其拓扑发现算法,设计了其交叉节点的体系结构,该方案和标准的RPR单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目前该网络方案正在申请专利中。最后本文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进行了仿真,设计了跨环传输节点并简单仿真了其传输性能,证实了该网络方案的可行性,并为下一步进行系统级的组网提供了技术依据。
二、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RPR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RPR技术特点 |
2 RPR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2.1 设计目标与依据 |
2.2 设计方案 |
2.2.1 通信网络 |
2.2.2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
3 结论 |
(2)弹性分组环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背 景 |
2 技术特点 |
2.1 快速的二层交换 |
2.2 自动拓扑识别 |
2.3 空间复用技术 |
2.4 基于源路由和服务等级的50 ms环保护倒换 |
2.5 多等级、可靠的QOS 服务 |
3 结 语 |
(3)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
1.3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RPR技术原理 |
2.1 RPR标准进程 |
2.2 RPR技术特点 |
2.3 RPR城域网组网特点 |
2.4 RPR产品及技术比较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大型煤炭企业传输网需求分析及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煤炭企业信息网特点 |
3.1.2 功能需求 |
3.1.3 业务需求 |
3.2 方案设计 |
3.2.1 RPR传输+集中式路由的整体架构设计 |
3.2.2 RPR传输层设计 |
3.2.3 集中式路由层设计 |
3.2.4 多业务部署平台设计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PR的平煤集团企业传输网的实现 |
4.1 平煤信息网络现状 |
4.2 RPR传输层的实现 |
4.3 集中式路由层的实现 |
4.4 平煤集团多业务部署 |
4.4.1 财务管理系统 |
4.4.2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
4.4.3 企业网站业务 |
4.4.4 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 |
4.4.5 视频应用 |
4.4.6 医疗保险系统 |
4.4.7 IP电话 |
4.4.8 宽带因特网接入服务 |
4.5 小结 |
第五章 测试及运行效果 |
5.1 测试 |
5.2 测试结论 |
5.3 业务应用效果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弹性分组环产生的背景及标准化 |
2 弹性分组环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新型MAC层机制 |
2.1 RPR帧结构 |
2.2 新型MAC层机制 |
2.2.1 环网和MAC架构 |
2.2.2 MAC帧结构 |
2.2.3 MAC数据通道功能 |
2.2.4 单一队列[4] |
2.2.5 双队列[5] |
2.2.5. 1 |
2..2.5.2 |
2.2.5. 3 |
2.2.5. 4 |
2.2.5. 5 STQ中的帧 |
3 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 |
3.1 统计空间复用技术: |
3.2 拓扑的自动识别技术: |
3.3 多等级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机制: |
3.4 带宽分配全局公平性: |
3.5 快速扩展技术: |
4 应用分析 |
5 结束语 |
(8)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背景 |
1.1.1 城域网的起源和发展 |
1.1.2 城域网的特征 |
1.2 现有的一些城域网技术 |
1.2.1 基于SDH 的MSTP 技术 |
1.2.2 城域以太网技术 |
1.2.3 WDM 技术 |
1.3 弹性分组环技术 |
1.3.1 弹性分组环技术的提出 |
1.3.2 协议分层和拓扑结构 |
1.3.3 帧格式 |
1.3.4 业务类型 |
1.3.5 分组交换结构 |
1.3.6 MAC 队列结构 |
1.3.7 弹性分组环MAC 关键技术 |
1.3.8 弹性分组环特点总结 |
1.4 弹性分组环技术发展历程 |
1.4.1 弹性分组环标准化进程 |
1.4.2 弹性分组环产业化进程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1.5.1 研究内容 |
1.5.2 主要贡献 |
第2章 弹性分组环MAC 公平性研究 |
2.1 RPR 公平性算法介绍 |
2.1.1 RPR 公平性评价准则 |
2.1.2 RPR 公平性算法工作机理 |
2.1.3 RPR 公平性算法实现 |
2.2 RPR 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
2.2.1 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 |
2.2.2 绕回保护倒换时公平性算法的问题 |
2.3 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改进公平性算法(LEMFR 算法) |
2.3.1 非平衡流下速率振荡问题分析 |
2.3.2 绕回保护倒换下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
2.3.3 现有的一些改进公平性算法 |
2.3.4 LEMFR 算法 |
2.3.5 仿真验证 |
2.3.6 LEMFR 算法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研究 |
3.1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概述 |
3.1.1 绕回保护倒换 |
3.1.2 源路由保护倒换 |
3.1.3 RPR 保护倒换协议存在的问题 |
3.1.4 RPR 保护倒换性能研究现状 |
3.2 单向链路故障下的改进源路由保护倒换 |
3.2.1 改进的源路由保护倒换方案 |
3.2.2 理论分析 |
3.2.3 仿真验证 |
3.3 集成保护倒换 |
3.3.1 方案简述和问题分析 |
3.3.2 集成保护倒换路由算法及倒换方案 |
3.3.3 仿真验证 |
3.3.4 集成倒换方案适用性 |
3.4 小结 |
第4章 弹性分组环MAC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 |
4.1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
4.2 RPR MAC 专用芯片概述 |
4.2.1 芯片概述 |
4.2.2 芯片总体设计方案 |
4.3 RPR MAC 专用芯片设计 |
4.3.1 物理层接口 |
4.3.2 客户端接口 |
4.3.3 外部转发缓存接口 |
4.3.4 环路数据判决模块 |
4.3.5 本地业务整形调度控制模块 |
4.3.6 前传调度模块 |
4.3.7 RPR 公平性操作模块 |
4.3.8 拓扑保护控制模块 |
4.3.9 其他接口和模块 |
4.3.10 节点数据同步处理 |
4.4 芯片设计难点及主要参数设计 |
4.4.1 芯片水线流控机制设计 |
4.4.2 基于动态堆栈的异步FIFO |
4.4.3 整形器整形参数的计算 |
4.4.4 芯片内/外部缓存容量设计 |
4.4.5 复位电路设计 |
4.5 RPR MAC 专用芯片仿真与验证 |
4.5.1 功能仿真与验证中的难点 |
4.5.2 RPR MAC 芯片功能仿真 |
4.5.3 RPR MAC 芯片FPGA 验证 |
4.6 RPR MAC 专用芯片实现 |
4.6.1 RPR MAC 芯片后端设计 |
4.6.2 MXRPR01-7 芯片特征参数 |
4.6.3 RPR MAC 芯片样片功能测试 |
4.6.4 RPR MAC 专用芯片的应用 |
4.7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2 RPR弹性分组环网 |
2.1 RPR技术基础 |
2.1.1 RPR环的结构与操作 |
2.1.2 业务类别 |
2.1.3 弹性分组环的MAC层结构 |
2.1.4 拓扑发现机制及环保护功能 |
2.1.5 带宽的公平调度 |
2.2 RPR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技术特点 |
2.2.1 空间复用技术 |
2.2.2 自动拓扑识别技术 |
2.2.3 基于不同等级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机制 |
2.2.4 带宽分配的全局性公平策略 |
2.2.5 简单的业务提供 |
2.3 RPR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和优势 |
2.3.1 RPR与SDH技术比较 |
2.3.2 RPR与以太网比较 |
2.3.3 RPR与DPT技术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3 RPR网络环拓扑发现 |
3.1 RPR拓扑发现算法概述 |
3.2 环拓扑算法纵览 |
3.2.1 初始态 |
3.2.2 加入一个节点情况 |
3.2.3 删除一个节点 |
3.2.4 span(跨距)故障 |
3.2.5 拓扑发现 |
3.2.6 检查拓扑完整性 |
3.2.7 拓扑数据库与距离检测 |
3.2.8 孤岛 |
3.2.9 确认环路ID |
3.3 拓扑发现过程描述 |
3.3.1 刚启动 |
3.3.2 接收 |
3.3.3 拓扑状态定时器溢出 |
3.3.4 孤岛 |
3.4 拓扑发现消息 |
3.4.1 拓扑包格式 |
3.4.1.1 Station capabilities |
3.4.1.2 East station address |
3.4.1.3 West station address |
3.4.1.4 East reserved bandwidth |
3.4.1.5 West reserved bandwidth |
3.4.2 具体拓扑程序帧格式的程序定义 |
3.4.3 产生时机 |
3.4.4 接收的结果 |
3.4.5 在保护情况下拓扑消息的处理 |
3.5 检查到拓扑信息的操作 |
3.6 本章小结 |
4.弹性分组环保护 |
4.1 保护倒换协议的业务和特征 |
4.2 保护倒换协议的体系和触发优先机制 |
4.3 RPR保护协议规则 |
4.4 保护模式 |
4.4.1 定向保护模式 |
4.4.2 环回保护模式 |
4.4.3 RPR网络保护了流程图 |
4.5.保护消息帧结构 |
4.6 本章小结 |
5 公平算法 |
5.1 RPR公平算法的目标 |
5.2 RPR标准公平算法公平算法(RPR-FA) |
5.2.1 RPR-FA算法的内容 |
5.2.2 RPR-FA控制过程 |
5.3 CQMA算法 |
5.3.1 CQMA公平性的实现过程 |
5.3.2 公平控制消息的处理过程 |
5.3.3 CQMA公平算法的改进 |
5.3.3.1 改进算法操作步骤 |
5.3.3.2 实现过程 |
5.3.3.3 性能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10)基于弹性分组环的光网络生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RPR 的标准化过程 |
1.3 RPR 与现在有技术的比较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RPR 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
2.1 RPR 的关键技术 |
2.2 RPR 技术的实现 |
2.3 RPR 技术的市场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生存性定义及RPR 高生存性网络实现 |
3.1 网络生存性的概念和意义 |
3.2 高生存性光网络的设计内容 |
3.3 实现高生存性光网络的方法及比较 |
3.4 光网络拓扑结构的生存性分析 |
3.5 RPR 高生存性光网络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RPR 高生存性多环网络的仿真 |
4.1 网络仿真软件介绍 |
4.2 网络仿真实现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缩略词 |
在读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文章 |
四、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RPR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廖一明,廖海洲.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2]弹性分组环技术分析[J]. 龚星宇,孟海江. 现代电子技术, 2011(14)
- [3]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D]. 王姣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4]RPR技术在测量船光传输网中的应用[J]. 丁广,黄昆,李冠宇. 无线电工程, 2009(11)
- [5]RPR技术略谈[J]. 曹辉. 科技信息, 2009(30)
- [6]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J]. 陈延利,周元德.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7]弹性分组环技术在校园网部署的分析[J]. 韩江滔.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8]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D]. 颜莉萍. 清华大学, 2007(08)
- [9]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叶振. 四川大学, 2006(03)
- [10]基于弹性分组环的光网络生存性研究[D]. 刘开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