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时期铜桶

西汉南越时期铜桶

一、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铜桶(论文文献综述)

赵炳林[1](2021)在《汉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秦末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西汉建国之初,基本维持了中央政权与南越国的藩属关系。汉武帝时灭南越国,建岭南九郡。由于政府采取"初郡政策"等合宜措施,促进了岭南的大开发,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建筑业、水陆交通、科学技术和商业的发展等方面。但相比中原岭北而言,岭南的发展程度还是比较低的,且是发展不平衡的。

周敏[2](2019)在《汉代铁器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两汉铁器遗存和出土物的日渐丰富,如何在汉代器物工艺和时代文化语境中认识其类型、制度、主体与艺术价值,是一个亟待开展的课题。为此,必须打破汉代铁器工具价值的惯有思维,在两汉社会文化情境中,讨论它对“铁器时代”两汉时段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价值。汉代政府将铁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政治稳定的关键,故两汉铁器艺术,在战国、秦代的基础上,得到国家层面自觉的制度化推进。工艺技术上,铁矿开采、冶炼技术、加工工艺,尤其是炼钢技术的突破,促动了整个冶铁工业的变革;器物功能上,铁器加工的简便、高效与精巧化,使得农业、手工业器具,以及生活用具、兵器、其他装饰性器物应运而生,不仅满足汉代广大平民阶层生产与生活之需,也是地主贵胄阶层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器物类型,一些器物还在社会礼仪与祭祀活动中展现精神功能;生产主体上,两汉铁器遵循先秦以来“百工造物”的传统,依赖充列铁官机构中的员吏和生产一线的卒、徒、工匠;管理制度上,两汉着力推行官营模式,紧缩私营,又将其纳入中枢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专职铁官予以监管,保障了铁的开采、冶炼和器物加工的规模与效率;造型审美上,两汉铁器以其内含简括的形式美感与朴素自然的风格趋向,反映两汉百姓对美的质朴追求,体现工匠功能优先与形式充足的造物意识,蕴含人器以和的造物观念;工具价值上,铁器带来技术性革命,它提升了陶瓷工艺、汉代石刻、木雕、玉雕、砖瓦将作等工艺的效率,开拓了造型艺术材料提取、工艺加工和审美表现的能力,促生汉代艺术的多样风格。论文把技术背景、器物类型、管理制度、创作主体、审美与文化、价值影响看作阐释汉代铁器艺术的六个维度,认为只有从单个铁器,走向器物的综合应用,只有透过静态实物,观察器物的生产与使用,体察背后人的思想、观念与环境,才能相对客观地认识到,汉代铁器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面向汉代社会的大多数,在实用、简便的日常生产与消耗中,促成汉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因此,它理应被视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胡建[3](2018)在《南越国铜器船纹水上航行能力的解析》文中研究表明南越国(前203~前111年)领土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广州南越王墓和广西贵港罗泊湾墓出土提桶和铜鼓等铜器,是岭南地区土着文化代表性的典型器物,该器外表船纹为一组前后连贯的船体画面,叙说了船只的一段航行经历。南中国海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发展刺激了海洋文化的交流。南越国的番禺都城是较早开放的港口,通过水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赵眜(胡)的墓葬中均有部分海上物质文化的物证,开创了官方在南中国港口海上贸易的先河。

彭长林[4](2018)在《铜提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提筒(也有学者称之为桶、提桶或缸,本文依黄展岳意见称为提筒)是集中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的一种有对称贯耳的筒形青铜器。过去有部分学者做过介绍和研究,蒋廷瑜[1]、黄展岳[2]对中国出土的铜提筒做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其形制、年代、用途、渊源等,越南学者何文逢对东山文化的铜提筒进行了全面收集和研究[3],日本学者新田荣治综合分析了越南和两广铜提筒的类型、年代、与铜鼓

彭长林[5](2016)在《石寨山型铜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石寨山型铜鼓的型式分析,归纳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将其年代定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晚期。石寨山型源于万家坝型Ⅲ式,最早出现于东山文化,然后向四周传播,并在越南北部演变为冷水冲型。石寨山型铜鼓的纹饰与太阳崇拜及其仪式有关,受到东南地区东周时期吴越文化的深刻影响。石寨山型铜鼓的社会功能是作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但在各区域不完全一致,不能一概而论。

蒋廷瑜[6](2017)在《深切怀念麦英豪先生》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11月29日,我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查资料,中午在饭桌上听年轻同志说,网上载,麦英豪先生昨日病逝了。这有如晴天霹雳,使我顿时陷入沉痛的悲思。麦老是20世纪中国知名考古学家,是岭南考古的奠基人,德高望重,敬业求实。他比我大十岁,是我最敬重的师长之一。四十多年的交往,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对朋友满腔热情1979年6月5日,我们广西博物馆7人到广州调查铜鼓,当天找不到住的地方,时任广州市博物馆馆长的麦英豪先生知道后,下午5时派黄淼章找到我们,把我们安排

张荣芳[7](2017)在《深切怀念麦老师英豪先生——兼谈广州考古的麦英豪时代》文中认为2016年11月24日下午,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告诉我,麦先生病危,我开车来接你和曾琪老师一起到医院看望他。我与曾琪老师及我太太坐上全馆长的车,怀着急切的心情直奔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麦英豪病房。当时麦老处于入睡状态,没有叫醒他。他老伴黎金和儿子麦稼守候在他的身旁。我们听麦稼讲完麦老最近几天的病情,心情十分沉重,离开时请黎金老人和麦稼,待麦老醒来后,转达我们的问候,祝他早日康复。我26日出差到江门,29日回到广州,在《广州日报》上看到麦老28日逝世

史明立[8](2017)在《浅析岭南地区铜提筒上的纹饰》文中指出铜提筒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铜器,因其器形如筒,又称铜提桶、铜提筩,一般被认为是水器、酒器。目前仅见于中国的云南、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地区,中原、两湖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商周以来没有发现此种形制和纹饰的铜器。以黄展岳[1]、李龙章[2]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对铜提筒的年代、流行区域、用途和所属文化系统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但对铜提筒的纹饰关注较少。本文试对目前岭南地区出土的铜提筒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其纹饰进行详细分析,以丰富对岭南铜提筒的认识。

蓝韶昱[9](2016)在《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骆越国雄踞于南越国的西南部。南越国对骆越国的统治是松散的,骆越国有较强的独立性,骆越国是南越国的国中之国。南越国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汉人入乡随俗,鼓励汉越通婚,对越俗革陋鼎新,吸收越人参政,允许越人自治,融洽了民族关系。骆越国在先秦时期呈现明显的骆越文化特征,但在南越国时期,由于汉越文化涵化,汉文化元素增多。

陇艺梅[10](2016)在《神秘灵动 ——古滇国青铜雕刻艺术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选取中国云南古滇国文化中的青铜器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形式分析和文化符号学的方法,从美术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在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冶金科学等诸学科领域,对古滇国青铜文化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立足于艺术学本体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特别是从美术学的视角,微观地把握雕塑语言的细节,追寻其风格特质和美学价值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进行。本论文从梳理古滇国本土文明的源流及其文明基因所导引的审美观念开始,以现代美术学的研究方法,围绕青铜器的艺术语言、符号内涵等问题,来解析古滇国青铜雕塑的艺术魅力所在——因为原始宗教和方国统治氛围的笼罩,它是神秘奇异的;而多元的文化营养,又生成了它独特的灵动风格。古滇国的地理和历史,见证了几千年来的多民族融合过程;而多民族的融合致使古滇国文明具有着多元化的文化基因,这也是古滇国青铜雕塑独特、成熟的文明支撑和审美基础。以古滇国青铜雕塑的形式分析和符号学的研究作为基点,可以导引出古滇国文明与周边文明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观念的交叉研究。本文还对比分析了古滇国青铜雕塑与周边多种青铜器的异同,对古滇国青铜雕刻与周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汲取了民俗学、神话学、民族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运用形式分析法、符号学、完形心理学等学术研究方法来切入分析,力图使研究触及到古滇国青铜器所蕴含的美学内涵、文化内涵和功能意义,并力求剖析古滇国青铜器所包含的文化内蕴与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着重就其中的雕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加以梳理与探讨。以此证明,古滇国青铜器作为古滇国文明的精神符号,正是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的结果。

二、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铜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铜桶(论文提纲范文)

(1)汉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王朝对岭南的经略
二、“初郡政策”在岭南的实行
三、岭南开发的表现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农业技术的进步
    (三)手工业的发展
    (四)建筑业的发展
    (五)水陆交通的改善
    (六)商业的发展
    (七)科学技术的发展

(2)汉代铁器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铁器”与“铁器艺术”
    三、资料综述与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局限性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汉代铁器艺术的技术背景
    第一节 铁矿的初识与分布记载
        一、铁矿的初识与使用
        二、铁矿的地域分布与采铁记载
    第二节 采冶矿知识的进步
        一、找铁矿的标志
        二、采矿的方法
    第三节 冶铁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冶铁术的起源
        二、冶铁术的发展
        三、炼钢技术的进步
        四、铸造加工工艺的演进
    小结
第二章 汉代铁器艺术的基本分类
    第一节 铁器制作工具
        一、开采与冶炼工具
        二、铁的熔化与铸造工具
        三、铁器柔化处理工具
        四、炒钢与锻造工具
    第二节 铁质农具与兵器
        一、铁质农具
        二、铁质兵器
    第三节 铁质工具与生活用具
        一、铁质工具
        二、铁质生活用具
    小结
第三章 汉代铁器艺术发展的制度因素
    第一节 铁器的经营政策
        一、“纵民鼓铸”到“盐铁专营”
        二、“专营”与“官私并存”的交替
    第二节 铁器的管理体制
        一、少府系统
        二、大司农系统
        三、水衡都尉与太仆
        四、郡守与都尉
    第三节 铁官的组织构成
        一、铁官的性质与命名
        二、铁官与郡县的关系
        三、铁官作坊内部体制
    小结
第四章 汉代铁器艺术的创作主体
    第一节 创作主体与奴隶
        一、冶铁与奴隶的关系
        二、官私铁业中的奴隶成分
    第二节 铁作坊生产的人员构成
        一、管理生产的低级小吏
        二、承担生产的劳动者构成
    第三节 创作主体:卒、徒与工匠
        一、卒
        二、徒
        三、工匠
    第四节 铁匠的风俗信仰
        一、铁匠的行业风俗
        二、铁匠的信仰
    小结
第五章 汉代铁器艺术的审美与文化
    第一节 汉代铁器的造型分析
        一、功能分区与造型结构
        二、从材料组合看造型元素
        三、个性化的装饰手法
    第二节 汉代铁器的形式风格
        一、内含简阔的形式美感
        二、朴素自然的风格类型
    第三节 汉代铁器的文化承载
        一、装饰与娱乐
        二、祭祀与礼仪
    第四节 汉代铁器的造物思想
        一、内敛实用的造物意识
        二、“和”的造物观念
    小结
第六章 汉代铁器艺术对其他造型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铁器对铜器的消减与推动
        一、铜镜的商品化
        二、錾刻纹铜器的流行
        三、铜钱流通的减少
        四、铁器物参拜祈福的普遍化
    第二节 冶铁对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鼓风设备带来的瓷器发展
        二、冶铁场中的“窑”制品的多样性
        三、铁匠的冶铁与陶工的彩釉
    第三节 工具钢化带来的雕刻艺术的转变
        一、铁制工具与碑刻
        二、铁制工具与汉画像石的雕刻
        三、铁质工具与玉器雕刻
        四、铁制工具与建筑装饰
        五、铁质工具之于阳刚精神
    小结
结论
余论
参考文献
图版来源
致谢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浅析岭南地区铜提筒上的纹饰(论文提纲范文)

一、铜提筒的出土情况与时代
二、铜提筒的纹饰分析
    (一) 几何形纹晕带
    (二) 船纹 (羽人竞渡纹[21])
三、铜提筒的传播
四、结语

(9)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踞其西南:骆越国与南越国的地理关系
    (一)南越国历史地理
    (二)骆越国历史地理
二、国中之国:南越国与骆越国的政权关系
三、“和辑百越”:骆越国与南越国的族群关系
    (一)入乡随俗,革陋鼎新;汉越通婚,和睦共处
    (二)越人参政,汉越共治;一国多制,越人自治
四、汉越涵化:南越国与骆越国的文化关系
    (一)葬制
        1. 腰坑。
        2. 白(青)膏泥防腐。
    (二)青铜器
        1. 兵器。
        2. 鼎。
    (三)文字
    (四)度量衡
五、结论

(10)神秘灵动 ——古滇国青铜雕刻艺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云南古滇国文明略说
    第一节 云南古滇国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
        1.1、云南石器时代文化与早期原始民族遗址分布
        1.2、云南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1.3、古滇国文化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第二节 云南古滇国地理与自然条件
        2.1、古滇地区的地理状况
        2.2、古滇地区的动物物种
        2.3、古滇地区的冶铜史略
    注释
    图注
第二章 云南古滇国青铜艺术产生的文化源流
    第一节 文明的源头与辐射
        1.1、来自中原地区商周文明的传布
        1.2、草原文明与多民族文明的交融
        1.3、百越文化的灿烂之光
    第二节 云南古滇国盛开的文明之花
        2.1、青铜时代的民族往来
        2.2、云南古滇国民族融合的现象分析
    第三节 云南古滇国青铜雕塑中的形象分析
    注释
    图注
第三章 云南古滇国青铜雕刻的种类
    第一节 象征财富与王权的贮贝器——型制、数量、规模概述
    第二节 象征神祗与崇拜的铜鼓及其成因——型制、数量、规模概述
    第三节 象征战争与必胜信念的兵器——型制、数量、规模概述
    第四节 象征万千生活图景的扣饰——型制、数量、规模概述
    注释
    图注
第四章 云南古滇国青铜雕刻中的宗教氛围
    第一节 神秘而世俗的建筑义涵
    第二节 凝重沉静的“集会”氛围
    第三节 寓意丰富的族群愿望
    第四节 单纯明晰的符号指代
        4.1、人形的符号
        4.2、象征王权的符号
        4.3、祭祀仪式的符号
    注释
    图注
第五章 云南古滇国青铜雕刻的造型特征
    第一节 写实技巧塑造的生活画卷
    第二节 激情表现的生命活力
    第三节 叠加手法的宏观效应
    第四节 镂空剪影的通透运用
    第五节 疏密法则的精彩演绎
    注释
    图注
第六章 古滇国青铜器的审美特点
    第一节 单纯厚朴—古滇国青铜器中的器形之美
    第二节 浓烈冲突—古滇国青铜器中的险峻之美
        2.1 战争的冲突
        2.2 人与动物及动物之间的冲突
    第三节 华丽空灵—古滇国青铜器中的装饰之美
        3.1.具象的装饰
        3.2 意象的装饰
        3.3 抽象的装饰
    第四节 收纳乾坤—古滇国青铜器中的空间之美
        4.1 空间中的力量
        4.2 空间中的气势
        4.3 空间中的精神
    注释
    图注
第七章 古滇国青铜雕刻的区域地位
    第一节 古滇国青铜雕刻独具风采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古滇国青铜雕刻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
        2.1 古滇国青铜文化与三星堆文明的交流
        2.2 古滇文化与古南越文化的互往
    第三节 古滇国青铜雕刻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
    注释
    图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铜桶(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J]. 赵炳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汉代铁器艺术研究[D]. 周敏. 东南大学, 2019(01)
  • [3]南越国铜器船纹水上航行能力的解析[J]. 胡建. 广州文博, 2018(00)
  • [4]铜提筒研究[J]. 彭长林. 边疆考古研究, 2018(01)
  • [5]石寨山型铜鼓研究[J]. 彭长林. 南方民族考古, 2016(02)
  • [6]深切怀念麦英豪先生[J]. 蒋廷瑜. 广州文博, 2017(02)
  • [7]深切怀念麦老师英豪先生——兼谈广州考古的麦英豪时代[J]. 张荣芳. 广州文博, 2017(02)
  • [8]浅析岭南地区铜提筒上的纹饰[J]. 史明立. 文物天地, 2017(10)
  • [9]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J]. 蓝韶昱.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5)
  • [10]神秘灵动 ——古滇国青铜雕刻艺术特征研究[D]. 陇艺梅. 西安美术学院, 2016(08)

标签:;  ;  ;  ;  ;  

西汉南越时期铜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