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旭[1](2021)在《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达1.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1.9%。在中等或低死亡率的假设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上升到3.37-4.0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9%-26.9%。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面临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问题,如我国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已经分别达到590万(5.1%)和2390万(20.8%),与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病例的增加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锰(Manganese,Mn)是人体健康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是RNA聚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等酶的组成成分及活化剂,但高浓度锰摄入会导致锰中毒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量的锰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在早期会影响神经行为功能,进一步则会发展成类似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被认为是AD临床前期的一种综合征。研究表明,MCI可能与高水平锰暴露有关。高浓度的锰暴露会对海马结构造成影响,并作用于铜的稳态,进而使神经细胞产生变性,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因此,探索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人)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敏感性。初步探讨锰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氧化应激或脂代谢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中 8个长寿地区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共有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本研究。该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态等;身体测量收集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等;血样本生化检测收集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Plasma cholesterol,CHO)等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评分来判断认知功能是否受损,总分为30分,将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另一种是按受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组≤19分、受教育年限1~6年组≤22分和受教育年限≥6年组≤26分,否则定义为认知正常。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血锰水平。根据老年人的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别是Q1组(<8.69μg/L)、Q2组(8.69~10.71μg/L)、Q3组(10.71~13.39μg/L)和 Q4组(≥13.39μg/L)。本研究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学分析。血锰水平为偏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认知得分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通过卡方检验(针对分类变量)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受损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对哑变量进行设置,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以最低分位数组(Q1)作为参考组,计算高分位数组(Q2、Q3和Q4)相对最低分位数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以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为因变量,血锰的内暴露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模型1为单因素分析,不纳入协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吸烟、饮酒、食用坚果、ADL失能、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或心血管疾病和中心性肥胖等混杂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在不同的年龄组分别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使用SAS 9.4软件进行列联相关系数分析血锰暴露水平、SOD、MDA、TG和CHO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用Processv 3.2 by Andrew F.Haye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SOD、MDA、TG和CHO的中介效应。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共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4.5±11.4岁,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有911名、620名、523名和369名,所占比例分别为37.60%、25.59%、21.58%和15.23%。男性有1155名,所占比例为47.67%,女性有1268名,所占比例为52.33%。未接受教育的老人所占比例为52.99%,老人的吸烟率为17.41%,老人的饮酒率为17.39%,ADL失能率为17.95%;36.4%的老人患有高血压;5.06%的老人患有糖尿病;7.01%患有的老人患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36.36%的老人患有中心性肥胖。2.血锰水平:男性和女性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03 μg/L和11.06μg/L;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25μg/L、10.51 μg/L、10.60μg/L和11.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认知功能情况:在2423名调查对象中,MMSE平均得分为23.9分,其中女性为21.8分,低于男性的26.2分。65~79岁、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老人MMSE平均得分分别为28.4分、25.7分、20.8分和14.3分。共673例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27.78%,其中女性为73.11%,高于男性的26.89%。4.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关系:按照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得到的血锰水平Q1、Q2、Q3和Q4组的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分别是21.9%(132/603)、27.2%(165/607)、31.8%(193/607)和 30.2%(183/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样本人群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46(1.04~2.05);65~7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和Q4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均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61(1.22~10.69)和3.10(1.06~9.05);10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2.41(1.06~5.48)。5.SOD、MDA、TG和CHO中介效应分析:SOD和MDA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2.5%;CHO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ab/c’|=6.9%;结论本研究是针对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性研究的首次探索,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的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存在差别,女性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男性,高龄老人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低龄老人。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存在相关。其中,65~7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高血锰更为易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血锰暴露水平可能增加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但尚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谭启跃[2](2021)在《老年人重金属及类金属内暴露水平与氧化应激及甘油三酯的关联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我国九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作为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生物标志物,使用重金属及类金属(铅、镉、汞、砷、铬、锰、硒)血液检测数据作为重金属及类金属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分析重金属及类金属暴露与氧化应激水平及老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HABCS项目,在中国9个长寿地区(中国老年学会评选认定)采用目标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的筛选,最终有2361例样本纳入本次研究。现场调查包括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饮食,现患慢性疾病。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图描述重金属及类金属(铅、镉、汞、砷、铬、锰、硒)水平与MDA、SOD水平及甘油三酯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金属及类金属水平与氧化应激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使用中介效应分析MDA水平或SOD水平在重金属及类金属水平与甘油三酯的中介效应。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核对无误后使用SAS 9.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361名研究对象,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为1.19(0.89,1.61)mmol/L,男、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7.9%和25.7%;SOD的平均水平为52.29(44.67,59.14)U/ml;MDA的平均水平为3.88(3.16,4.84)nmol/ml。2.女性,有配偶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拥有更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P<0.05)。饮食习惯中很少吃糖和很少喝奶以及很少吃鸡蛋的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更高(P<0.05)。3.我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清中铅(P相关<0.05,P非线性=0.76)、镉(P相关<0.05,P非线性=0.08)、汞(P相关<0.05,P非线性<0.05)、砷(P相关<0.05,P非线性=0.70)、铬(P相关<0.05,P非线性=0.90)、锰(P相关<0.05,P非线性=0.44)水平与SOD水平存在关联关系;调整协变量后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镉发生SOD水平降低的比值比分别为1.64(1.06-2.53)、1.90(1.22-2.97)和2.93(1.90-4.50);血汞发生SOD水平降低的比值比(Odds Ratio)(95%CI)分别为0.45(0.29-0.69)、0.52(0.34-0.80)和0.62(0.41-0.95);血砷发生SOD水平降低的OR(95%CI)值分别为0.88(0.59-1.30)、0.85(0.57-1.27)、0.60(0.38-0.94);血铬发生SOD水平降低的比值比分别为1.18(0.76-1.84)、1.45(0.95-2.21)和2.57(1.72-3.82);血锰发生SOD水平降低的OR(95%CI)值分别为1.10(0.73-1.68)、1.34(0.89-2.03)和1.97(1.32-2.94)。4.我国9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清中镉(P相关<0.05,P非线性=0.05)、汞(P相关<0.05,P非线性=0.78)、硒(P相关<0.05,P非线性=0.18)、砷(P相关<0.05,P非线性<0.05)、铬(P相关<0.05,P非线性<0.05)水平与MDA水平存在关联关系;调整协变量后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镉发生MDA水平升高的OR(95%CI)值分别为0.96(0.67-1.38)、0.73(0.49-1.10)和0.48(0.30-0.75);血汞发生MDA水平升高的OR(95%CI)值分别为1.05(0.66-1.66)、1.64(1.06-2.55)和2.32(1.48-3.62);血砷发生MDA水平升高的OR(95%CI)值分别为1.31(0.84-2.06)、1.85(1.20-2.87)和2.36(1.51-3.69);血铬发生MDA水平升高的比值比分别为0.90(0.63-1.28)、0.79(0.55-1.14)和0.49(0.32-0.74);血硒发生MDA水平升高的OR(95%CI)值分别为1.14(0.74-1.74)、1.48(0.97-2.24)和1.60(1.05-2.45)。5.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中MDA(P相关<0.05,P非线性=0.61)及SOD(P相关<0.05,P非线性<0.05)与甘油三酯水平存在关联关系,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10(1.05-1.16);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为0.97(0.96-0.98)。6.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中铅、镉、汞、砷、锰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相关(P相关<0.05),调整协变量后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铅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OR(95%CI)值分别为0.99(0.75-1.30)、0.87(0.65-1.17)和0.74(0.54-1.01);调整协变量后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镉发高甘油三酯血症的OR(95%CI)值分别为1.45(1.08-1.95)、1.44(1.06-1.97)和1.45(1.05-2.00);调整协变量后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汞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OR(95%CI)值分别为1.37(0.99-1.91)、1.64(1.18-2.27)和1.45(1.03-2.04);与第一四分位数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血砷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OR(95%CI)值分别为1.48(1.09-2.01)、1.27(0.93-1.74)和1.03(0.74-1.44)。7.血镉水平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危险因素受SOD水平的介导。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显示总效应为1.125(1.008-1.241),直接效应为1.082(0.971-1.192),间接效应为1.040(1.016-1.063);血锰水平对甘油三酯水平的保护因素受SOD水平的介导。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显示总效应为0.893(0.803-0.984),直接效应为0.873(0.784-0.962),间接效应为1.023(1.006-1.040)。结论:1.老年人血清中铅、镉、汞、砷、铬、锰、硒水平与氧化应激状态存在关联关系。其中血铅水平、血锰水平升高可能降低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血镉水平、血铬水平升高可能会同时降低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及氧化应激水平,血汞水平、血砷水平升高可能会同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及氧化应激水平。血硒水平轻微升高可能增加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而较高血硒水平可能会增加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2.老年人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存在关联关系,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可能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3.老年人血清中镉、汞、砷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相关,血砷水平、血镉水平、血汞水平升高可能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4.老年人血清中镉可通过降低SOD水平影响甘油三酯水平;锰可通过直接效应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但锰的暴露又会通过降低SOD水平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吴佳佳[3](2020)在《宁夏社区人群血清微量元素与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宁夏社区人群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的相关关系,为宁夏社区人群预防代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择在宁夏五个城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石嘴山市)的社区居民,共有研究对象161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水平采用ICP-MS仪器测定。结果1.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铁、铜、锌、锰、硒、锶、锑、铝、钒、钡元素的检出限依次为0.0607μg/L、0.2981μg/L、0.1973μg/L、0.0104μg/L、0.3103μg/L、0.0809μg/L、0.0028μg/L、0.0869μg/L、0.0026μg/L、0.0145μg/L;配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日内精密度小于6%,日间精密度小于14%;加标回收率范围均在75%120%之间。2.宁夏社区正常人群十种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Fe元素1346.28(534.80)μg/L,Cu元素1123.31(350.17)μg/L,Zn元素996.00(438.57)μg/L,Mn元素1.70(1.58)μg/L,Se元素81.09(54.08)μg/L,Sr元素102.52(46.18)μg/L,Sb元素1.67(0.69)μg/L,Al元素128.86(77.30)μg/L,V元素0.19(0.21)μg/L,Ba元素1.24(2.60)μg/L;男性血清Fe、Sb、Al含量均高于女性,女性血清Cu含量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男性Cu含量高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与Zn、Mn、Se、Sb、Al、V和Ba存在正相关,Cu与Zn、Se、Sr、Sb、V和Ba存在正相关,Zn与Se、Sr、Sb、V存在正相关,Mn与Sb、Al、V、Ba存在正相关,Se与Sr、Sb、Al、Ba存在正相关,Sr与Sb、V存在正相关,Sb与Al、V存在正相关,Al与V存在正相关。3.血脂异常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血脂异常组体重、BMI、腰围、TG、TC、LDL-C、FBG和DBP均高于非血脂异常组,非血脂异常组HDL-C高于血脂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Fe、Zn、Sr和Sb元素含量均高于非血脂异常组,非血脂异常组Al高于血脂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清锌低水平相比,血清锌中水平(OR=1.706,95%CI:1.291,2.255)和血清锌高水平(OR=2.099,95%CI:1.569,2.807)与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4.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间在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体重高于血糖正常组,糖尿病组腰围和BMI高于血糖正常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Zn、Sr元素含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Sb、V元素含量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与血清铁低水平相比,血清铁高水平(OR=0.586,95%CI:0.409,0.841)是空腹血糖受损的保护因素;与血清锌低水平相比,血清锌中水平(OR=1.492,95%CI:1.029,2.163)和血清锌高水平(OR=2.977,95%CI:2.090,4.241)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与血清锰低水平相比,血清锰中水平(OR=1.601,95%CI:1.144,2.241)和血清锰高水平(OR=1.481,95%CI:1.037,2.115)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血清锌高水平(OR=1.691,95%CI:1.134,2.521)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5.高血压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年龄、性别、月收入、糖尿病患病率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体重、腰围、BMI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u元素与收缩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u、Zn元素与舒张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53和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肥胖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与血清铜低水平相比,血清铜中水平(OR=1.518,95%CI:1.080,2.133)和血清铜高水平(OR=1.663,95%CI:1.182,2.339)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1.ICP-MS仪器测定大样本的血清微量元素结果准确、稳定。2.宁夏社区正常人群十种血清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依次为:Fe>Cu>Zn>Al>Sr>Se>Ba>Mn>Sb>V;血清Fe、Sb、Al、Cu含量存在性别差异;≥60岁组男性Cu含量高于<60岁组;且多种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血清锌水平的增高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及高舒张压的患病风险增大。4.血清铁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的保护因素;血清锰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5.血清Cu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水平的增高也可能是肥胖的危险因素。
肖飏[4](2019)在《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及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的关联性研究目的:环境中的多种金属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方式进入循环系统,与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性。已有研究评估了单金属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但结论并不一致。目前少有关于多金属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报道。因此,我们在中国大规模人群东风同济队列中前瞻性地展开了脑卒中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探究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东风同济队列是于2008年开始建立的动态队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研究共纳入确诊的1304名新发脑卒中病例(1035名缺血性脑卒中和269名出血性脑卒中),采用发病密度匹配法以年龄(±1岁)、性别、采血日期(±1月)进行1:1匹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研究对象基线的24种血浆金属浓度,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和弹性网络模型评估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的关联性。结果:在校正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现三种金属(铜、钼、钛)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升高有显着的关联性,其金属浓度每升高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对应的发病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分别为1.29(95%CI:1.13,1.46)、1.19(95%CI:1.05,1.35)和1.30(95%CI:1.07,1.59)。两种金属(铷、硒)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降低显着相关,每升高IQR对应的OR值分别为0.66(95%CI:0.50,0.87)和0.69(95%CI:0.51,0.91)。通过弹性网络模型筛选出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金属铜、钼、硒,及与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金属铷、硒,并通过回归系数建立了血浆金属预测评分。在校正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后,血浆金属预测评分每升高一个IQR,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为1.37(95%CI:1.20,1.56),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53(95%CI:1.16,2.01)倍。结论:该研究表明,血浆铜、钼、钛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显着相关,血浆铷、硒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显着相关。本研究结论需要在其他大样本多中心人群中进一步证实。第二部分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目的: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已有横断面研究表明砷、铅、镉等金属暴露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我们基于东风同济队列进行前瞻性设计,探究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巢式病例对照人群,排除基线已患的和新发的冠心病、脑卒中者,选取基线未患高血压的2274名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的基线24种血浆金属浓度评价金属暴露,采用Logistic回归探究血浆多金属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单金属模型中,在校正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血浆铜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显着的关联性,血浆镍、锌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降低显着相关,最高分位的铜和镍与其最低分位相比OR值分别为1.34(95%CI:1.07,1.67;P-trend=0.011)和0.74(95%CI:0.60,0.93;P-trend=0.005),每升高一个IQR的锌浓度则OR值为0.90(95%CI:0.83,0.98;P-trend=0.012)。三种金属同时纳入多金属模型时,锌与高血压的关联性不再显着,而血浆铜、镍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和单金属模型的估计值相似,最高分位铜、镍与最低分位相比OR值分别为1.34(95%CI:1.07,1.69;P-trend=0.008)和0.75(95%CI:0.60,0.94;P-trend=0.015)。结论:研究表明,血浆铜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升高显着相关。由于血浆镍不适合作为反映长期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物,需进一步探究镍暴露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张科[5](2019)在《多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相关脏器功能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冠心病已成为男性首位、女性第二位死亡原因,并且造成了最高的寿命损失。冠心病是多病因的复杂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属暴露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另外,金属可通过影响冠心病患者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与健康人群相比,冠心病患者对金属暴露的易感性更高,可能更容易出现肝、肾和甲状腺功能的损伤。因此,开展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相关脏器功能的研究,对于制定冠心病的防治策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多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以尿中金属浓度评价人群金属暴露水平,分析多种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设计,使用ICP-MS检测512对研究对象尿样中20种金属浓度,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使用阳性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控制假阳性,并运用多金属模型分析金属的联合作用。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尿中铝、锰、钴、镍、锶、钡和汞的浓度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尿中钒和铷的浓度与冠心病患病风险为负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多金属模型中,与第一分位相比,第四分位的铝、锰、镍、钡和汞浓度分别使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6.78倍(95%CI:2.29,20.06)、3.56倍(95%CI:1.15,11.05)、2.80 倍(95%CI:1.11,7.06)、3.02 倍(95%CI:1.11,8.16)和 6.11 倍(95%CI:2.72,13.74)。结论:铝、锰、钴、镍和汞等金属环境暴露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而金属钒和铷的浓度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呈负相关。第二部分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相关脏器功能的影响第一节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目的:分析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者肝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以457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尿中金属浓度,选取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 protein,A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评价肝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多金属模型探讨金属暴露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尿中锌、铷浓度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但经过FDR校正后,这两个关联均不具有显着性;尿中锌、铀浓度与DBil水平呈正相关,经过FDR校正后,尿中锌浓度与DBil的关联性依然显着;尿中硒、铷、铯、铊、铅与ALT呈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尿中铜浓度与PA水平呈负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多金属模型中,尿中铊浓度的两倍增长可使ALT水平增加24.61%(95%CI:10.21%,40.89%);尿中铝浓度的两倍增长可使ALT水平增加12.08%(95%CI:2.43%,22.63%)。结论:铝、铜、铊、铅等金属暴露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有关。第二节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目的:分析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纳入451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尿中金属浓度评价金属暴露水平,使用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估肾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多金属模型探讨金属暴露与eGFR之间的关系。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及总的冠心病患者尿中砷、锶浓度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总人群中尿中硒浓度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在总人群中,与低砷低锶暴露相比,高砷高锶暴露可使eGFR升高9.44(95%CI:2.00,16.88)mL/min/1.73m2。在多金属模型中,尿中钒和锌浓度的两倍增加可使eGFR分别下降 5.37(95%CI:1.82,8.92)和 5.04(95%CI:1.18,8.90)mL/min/1.73m2,而尿锶浓度的两倍增加可使 eGFR 升高 8.56(95%CI:4.84,12.28)mL/min/1.73m2。结论:金属砷暴露与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有关,金属硒、锶的暴露与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呈正向相关。第三节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目的:分析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以453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尿中金属浓度来评价金属暴露水平,使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对甲状腺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多金属模型探讨金属暴露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尿中金属铊浓度的增加可使FT3水平上升,而且这种趋势在经过FDR校正后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FDR<0.05)。尿中铷浓度的升高可使FT3(P=0.042)和FT4(P=0.049)水平升高,但这种趋势经过FDR校正后不再显着(PFDR>0.05)。多金属模型结果显示,尿中铊浓度的两倍增长可使FT3单位水平(pmol/L)增加0.075(95%CI:0.008,0.141)。结论:金属铊的暴露与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傅文山[6](2019)在《血浆金属水平和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白细胞端粒长度被普遍认为是反映细胞衰老的重要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细胞端粒长度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许多环境和遗传因素都能够影响端粒缩短的速度,因此发现能够影响端粒长度的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位点对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体通过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暴露于各种金属元素。一方面,必需金属元素通过参与人体重要蛋白和酶的构成对机体有保护效应,如锌和硒参与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构成,能够减少染色体损伤和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一些重金属元素能够与巯基蛋白结合或刺激机体产生氧自由基,从而对人体产生健康损伤。然而据我们了解,目前有关金属暴露与端粒长度的研究还较少。另外,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报道了许多与端粒长度相关的染色体区域,但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结果并不一致。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纳入了842名焦化厂作业工人,检测了血浆23种金属水平、TERT-CLPTM1L区域遗传多态性和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旨在探讨人体血浆金属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验证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继而研究环境金属暴露与遗传变异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影响的联合作用。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血浆金属水平与焦炉工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分析目的:探讨血浆金属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为端粒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基于武汉某焦化厂纳入842名汉族的焦炉工人,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并收集了血和尿等生物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了研究对象血浆中23种金属的浓度,基于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血浆中单个金属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并基于Bonferroni多重校正、多金属模型向后逐步剔除法(标准为P<0.1)、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相关的金属元素。另外,按照年龄(≤40和>40岁)、性别(男性、女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和>25 kg/m2)、吸烟状态(曾经吸烟、从不吸烟)和饮酒状态(曾经饮酒、从不饮酒)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探讨各亚组人群中阳性金属的血浆浓度与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结果:我们将单个金属分别纳入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金属铝、铬、铁、锰、镍、锑、钛和钒的血浆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正向关联(全部P<0.05),其中金属铝和锰血浆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经Bonferroni多重校正后仍显着(P=0.001和P<0.001,小于0.05/22≈0.002)。将多种金属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纳入广义线性模型后,仅发现了血浆金属锰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相关。我们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模型对多种金属进行筛选,同样发现血浆金属锰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最为显着。基于广义线性模型,我们发现血浆金属锰水平每增加1%,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增加0.153%[β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53(0.075,0.230),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显示血浆金属锰对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延长效应呈现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照血浆金属锰浓度的四分位数分成四个亚组(Q1-Q4)。结果发现,与Q1组(血浆锰≤1.97μg/L)的研究对象相比,Q4组(血浆锰>4.21μg/L)的研究对象相对端粒长度显着增加[β(95%CI)=0.230(0.078,0.383),P=0.003];同时随着血浆锰水平的上升(由Q1至Q4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逐渐提高(Ptrend=0.003)。分层分析的结果表明:血浆金属锰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在年龄、BMI、吸烟状态的各分层组中均有显着意义;而在性别和饮酒状态的分层分析中发现,上述关联性主要体现在男性[β(95%CI)=0.167(0.077,0.257),P<0.001]和从不饮酒[β(95%CI)=0.168(0.075,0.262),P<0.001]人群中;而在女性[β(95%CI)=0.126(-0.020,0.271),P=0.091]和曾经饮酒[β(95%CI)=0.136(-0.005,0.277),P=0.059]人群中呈临界显着性关联。未发现上述分层变量与血浆金属锰水平在影响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上的交互作用(全部Pinteraction>0.05)。结论:在正常暴露水平下,血浆金属锰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关联,即随着血浆锰水平的提高,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延长,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此外,考虑到遗传因素对端粒长度的重要影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血浆金属锰水平和TERT-CLPTM1L区域遗传多态性对白细胞端粒长度的联合作用。第二部分TERT-CLPTM1L区域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血浆金属锰水平联合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目的:在汉族人群中验证TERT-CLPTM1L区域遗传多态性与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并基于第一部分的结果,分析血浆金属锰水平和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对白细胞端粒长度影响的联合作用。方法:对第一部分的研究人群采用Illumina基因芯片和基因型填补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全基因组分型,并筛选出TERT-CLPTM1L区域(GRCh37:5号染色体12532821345180)所有质控合格(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05,基因型填补质量评分>0.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采用显性、隐性和加性三种遗传模型,分析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对于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相关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采用在线工具GTEx(http://www.gtexportal.org/home/)基于公共数据库进行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分析,并结合文献筛选出标签SNP位点(tagging SNP,tagSNP)。基于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将血浆金属锰水平的75%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成高锰和低锰水平组,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血浆金属锰水平与tagSNPs位点在影响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上的联合作用。结果:本研究在TERT-CLPTM1L区域共筛选出164个SNPs位点。基于三种遗传模型,共发现了34个SNPs位点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相关(全部P<0.05)。对于该34个SNPs位点,LD分析发现其中31个SNPs位点集中于两个高度连锁的区域,eQTL分析发现其中22个SNPs位点能明显影响TERT和CLPTM1L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基于eQTL分析的阳性结果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报道,共选择出TERT-CLPTM1L基因区域上5个tagSNPs位点(分别为rs33954691、rs6554759、rs465498、rs2455393和rs31489)进行后续联合作用分析。血浆金属锰水平与白细胞端粒长度的显着关联主要在rs33954691 GG基因型[β(95%CI)=0.273(0.108,0.438),P=0.001]、rs6554759 AA基因型[β(95%CI)=0.205(0.066,0.344),P=0.004]、rs465498 AA基因型[β(95%CI)=0.200(0.040,0.360),P=0.014]、rs2455393 GT+TT基因型[β(95%CI)=0.296(0.108,0.485),P=0.002]和rs31489 CC基因型[β(95%CI)=0.210(0.050,0.369),P=0.010]的人群中体现,并未发现上述5个tagSNPs位点与血浆金属锰水平在影响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上的交互作用(全部Pinteraction>0.05)。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1)携带rs33954691 GG基因型的高锰水平人群与携带rs33954691 GA+AA基因型的低锰水平人群相比,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显着延长[β(95%CI)=0.370(0.188,0.551),P<0.001];(2)与携带rs6554759 AA基因型的低锰人群相比,携带rs6554759 AA或AG+GG基因型的高锰人群的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均显着延长[β(95%CI)分别为0.206(0.068,0.344)和0.491(0.122,0.861),P值分别为0.004和0.009];(3)与携带rs465498 AA基因型的低锰人群比较,携带rs465498 AA或AG+GG基因型的高锰人群的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显着提高[β(95%CI)分别为0.206(0.050,0.361)和0.376(0.150,0.601),P值分别0.010和0.001];(4)携带rs2455393 GT+TT基因型的高锰人群比携带rs2455393 GG基因型的低锰人群的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提高[β(95%CI)=0.400(0.211,0.588),P<0.001];(5)对于rs31489位点,与携带CC基因型的低锰人群相比,携带CC或CA+AA基因型的高锰人群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均显着延长[β(95%CI)分别为0.215(0.059,0.370)和0.362(0.135,0.589),P值分别为0.007和0.002]。上述结果提示,携带rs33954691 GG、rs6554759 AG+GG、rs465498 AG+GG、rs2455393 GT+TT和rs31489CA+AA基因型的高锰水平人群的白细胞端粒长度显着延长,5个tagSNPs位点与高血浆金属锰水平在影响白细胞端粒长度上均具有联合作用。结论:本研究验证了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同时发现其中5个tagSNPs位点(rs33954691、rs6554759、rs465498、rs2455393和rs31489)与血浆金属锰水平在影响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上具有联合作用。本部分的研究结果为环境-遗传因素影响端粒长度的联合效应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为端粒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线索。
李德富[7](2018)在《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组建广西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Manganese-Exposed Retired Workers Healthy Cohort,MERWHC),完成队列基线调查和健康体检,阐明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锰铁合金冶炼企业工人和退休工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某大型锰铁合金冶炼企业退休工人为研究对象,组建广西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MERWHC)。按其既往工作是否接触锰,将研究对象分为锰暴露组和内对照组。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退休工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日常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服药史、家族病史和职业史等进行基线调查。2.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第一位工人入厂工作时间为观察起点,确诊高血压为终点事件,观察截止时间至2016年4月,计算退休工人的生存时间、人年和发病密度,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职业锰暴露与退休工人高血压的关系。3.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广西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的退休工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检测其心肌酶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既往职业锰暴露的对退休工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结果:1.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基线调查共纳入退休工人612人,其中男性231人,占37.7%,女性381人,占62.3%,平均年龄为69.07±9.40岁。锰暴露退休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7.2%,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0.6%、10.0%、9.8%。2.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496名退休工人,总生存人年为20963人年,平均随访42.3年。观察期间共292例高血压结局事件发生,锰暴露组退休工人高血压的发病密度为1335.544/10万人年(145/10857),内对照组退休工人高血压的发病密度为1454.581/10万人年(147/101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性别、文化、吸烟、饮酒、BMI和睡眠质量等因素后,锰暴露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内对照组的0.687倍(RR=0.687,95%CI:0.506-0.933,P=0.016)。3.横断面研究纳入退休工人450人,暴露组225人(50.0%),平均年龄为69.90±8.88岁,内对照组225人(50.0%),平均年龄为70.18±8.87岁。锰暴露组退休工人的心电图QRS宽度长于内对照组(P(27)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高血压之后,锰暴露退休工人心电图异常为内对照组的1.942倍(OR=1.942,95%CI:1.121-3.364,P=0.018)。心肌酶谱分析结果显示,锰暴露退休工人的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工人(P(27)0.05)。按性别分层后,女性锰暴露退休工人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及CK异常率均高于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在男性退休工人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饮茶、饮酒情况后,女性锰暴露退休工人磷酸肌酸激酶异常为内对照组的2.583倍(OR=2.583,95%CI:1.234-5.406,P=0.012)。结论:1.本课题组建立了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可以开展前瞻性随访调查,探讨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多系统健康损害效应。2.长期职业锰暴露可能降低退休工人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3.长期职业锰暴露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增加,QRS宽度变长,引起女性退休工人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提示职业锰暴露可能导致退休工人心肌损伤,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
周燕婷[8](2018)在《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已建立的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MEWHC)进行随访,获得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工作场所空气锰浓度监测资料,并对调查的工人进行血液免疫学指标检测,以此描述及分析队列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探讨职业锰暴露与机体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1、2017年对已建立的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进行随访,同时继续招募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用药史、疾病史及职业史等职业流行病学问卷资料,肺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等职业体检结果,以及血清、血浆、血细胞、尿液、粪便、头发、指甲等生物样本,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7年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2、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对参与2017年随访调查的工人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补体C3、C4,炎症标记物CRP等血液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并从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中获得血液炎症标记物WBC、LYMPH、MONO、NEUT、EO、BASO的检查结果。根据GBZ2.1-2007规定工作场所锰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0.15mg/m3)将496名锰暴露工人分为内对照组与暴露组,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或秩和检验、协方差分析及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n-TWA与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关系,初步探讨职业锰暴露对机体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1.2017年的随访调查中,共调查锰暴露工人828名,其中随访工人700名,新纳入工人128名,随访率为73.92%。在828名锰暴露工人中,男性559人(67.51%),女性269人(32.49%);平均年龄44.03±7.08,平均工龄为19.69±8.86;此外,工种以冶炼工占比最高(25.36%),Mn-TWA为0.2043mg/m3,Mn-TWA最高的岗位是人力破碎工(0.3085 mg/m3)。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按性别分层后,在男性工人中,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暴露组中MVV%pred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暴露组中ALT水平低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酶谱检查中,暴露组CK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中,暴露组的QRS时限、QTC间期、RV5高于内对照组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工人中,肺功能检查各指标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检查中,暴露组中AST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酶谱检查中,暴露组CK-MB、LD及?-HBD水平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中,暴露组的QRS时限及RV5高于内对照组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828名锰暴露工人中,肺功能的异常率为10.51%,肝功能异常率为14.86%,心肌酶谱异常率30.31%,GLU异常率为17.27%,血压异常率为29.47%,ECG异常率17.15%,尿常规异常率为37.20%。此外,暴露组工人的心肌酶普异常率高于内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肝功能、GLU、BP、ECG以及尿常规异常率在两组工人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内对照组与暴露组的免疫学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与内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中IgG、IgM、C3水平均降低,EO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后男性工人的C3及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分层后吸烟工人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吸烟工人的C3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与锰暴露对C3、EO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5);BMI分层后发现,BMI正常组工人的C3及EO水平在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n-TWA与免疫学指标IgG、IgM、C3、EO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n-TWA与C3呈现负相关(Beta=-0.102,P=0.018),与EO呈现正相关(Beta=0.096,P=0.033),而与IgG、IgM均无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1、基于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对工人进行肺功能,肝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检查,可以观察锰暴露工人各系统功能的变化,探讨长期职业锰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2、锰暴露可以引起工人机体免疫学指标C3水平的降低、EO水平的增加,Mn-TWA与C3水平负相关,与EO水平正相关,提示职业锰暴露可影响机体免疫学指标的水平。
王晓华[9](2017)在《某市职业接锰工人作业环境卫生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某市四家企业锰作业工人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暴露水平的监测及其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企业生产环境中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污染的程度及锰对企业职工健康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接锰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为企业职业性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1)现场检测某市四家企业2011--2014年接锰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浓度,对空气中锰进行采样,连续6-8小时监测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锰浓度(以Mn02计);并分析2011-2014年企业生产环境空气中锰浓度的变化趋势,以评价作业场所中职业卫生状况。(2)遵照《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5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所规定之标准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共收集四家企业1507名接锰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结果,并对接锰工人健康检查中的某些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指标包括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Hh)、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压以及心电图、肝功能以及尿中锰含量等。(3)根据锰暴露工人尿锰检测结果,分析尿锰与工人的性别、工种、年龄以及工龄等因素的关系;(4)统计方法:数据输入应用EpiData 3.0软件,统计使用SPSS17.0软件,使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率进行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值。研究结果(1)2011~2014年某市四家企业职业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接锰作业现场锰及其化合物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后一直维持在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水平;(2)2011年对四家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及锰化合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监测,16个监测布点仅有1个监测布点超出国家限制;(3)1507名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尿锰指标超标的有57人,尿锰异常率达3.7%,提示仍然存在锰暴露的职业性损伤;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锰工人的尿锰指标与工龄和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尿锰指标与性别及工种无明显相关性;(4)健康体检锰作业工人的血压、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血小板数、肝功能、心电图以及尿锰等指标异常率分别为14.39%、7.03%、2.06%和 1.99%、3.45%、5.83%、15.33%和 3.78%;(5)男性、女性的尿锰异常率分别为3.79%、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6)电焊工种工人的尿锰水平(4.90%)略高于其他工种(3.13%)(x2=3.02,P>0.05);(7)<20、21~、31~、41~和>51岁各年龄组接锰工人的尿锰异常率分别为 0、0.37%、4.13%、5.13%和 14.61%(x2 =63.40,P<0.01);(8)<10、11~、21~和31~40年各工龄组接锰工人的尿锰异常率分别为0.89%、1.79%、5.90%和10.56%(x2=39.02,P<0.01);(9)尿锰异常组中接锰工人的白细胞数、血压、心电图及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尿锰正常组的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数的异常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所调查的某市企业劳动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良好,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浓度达到国家标准;(2)某些接锰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尿锰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异常表现;(3)接锰工人尿锰含量异常与其接锰工龄及其年龄呈显着相关性,但与工种和性别无显着相关性;(4)过量锰在体内蓄积可能与作业人员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血压以及肝功能异常有关。
马岩[10](2017)在《某汽车制造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每年生产制造的各类汽车超过千万部。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产生数十种职业危害因素。20052006年间,以全国32家汽车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揭示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中噪声、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因素为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噪声对人体可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听觉系统的特异性损害已被人们所公认。此外,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等系统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期暴露粉尘,尤其超细颗粒(UFP)粉尘,可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尘肺;粉尘还可透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汽车制造过程中,焊接等作业岗位在作业过程中会长期接触低水平的锰烟(尘)职业有害因素,可引起职业性慢性中毒。本课题调查某汽车制造厂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重点探讨作业场所内职业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目的揭示汽车制造厂车间内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重点分析生产车间内职业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对长春市某汽车制造厂作业场所内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和初步评价。根据职业因素暴露情况,选取车间未接受职业暴露的278名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不同作业车间,不同工作岗位742名一线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两组人员就业前均体检健康,无心血管疾病史。按照职业健康体检的要求,对作业场所内作业工人的健康现状进行调查,重点检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血压测定方法:安静状态下,检测者取坐位,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规定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病。心电图测量方法:安静环境中记录常规9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黄宛《临床心电图》进行诊断。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压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采用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结果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ɑ=0.05。结果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该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内,锰及无机化合物以及噪声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锰及无机化合物在二氧化碳保护焊工作岗位超标率为20%,在弧焊工工作岗位超标率25%。而噪声在二氧化碳保护焊工作岗位超标率为62%,在弧焊工工作岗位的超标率25%。其余其他粉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苯系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臭氧等因素指标在国家范围内。2.收缩压和舒张压异常:按照年龄分层,对照组和暴露组内各年龄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暴露组收缩压在<30岁和30-岁年龄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40-岁、50-60岁年龄组暴露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暴露组舒张压在<30岁、30-岁、40-岁年龄段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50-60岁年龄段,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工龄分层,对照组和暴露组内各工龄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0.05)。暴露组收缩压在10-、15-年工龄段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1、5-、20-、40-年工龄段,暴露组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暴露组舒张压在5-、10-、20-年工龄段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在1-、15-、40-年工龄段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按工种分层,暴露组各工种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3.心电图异常结果:按照年龄分层,对照组各年龄层之间心电图异常率有明显差别(P<0.05),但暴露组各年龄层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工龄分层,暴露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按照年龄、工龄分层,暴露组与对照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按照性别比较,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该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内,噪声、粉尘、锰及无机化合物是主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2.暴露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显着差异。3.职业暴露有害因素可显着增加了职业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暴露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变与年龄及工龄有关,表现为工龄10-20年以及年龄40岁以下的暴露个人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二、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内容 |
2.5 数据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
3.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人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是否受损的血锰水平 |
3.3 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3.4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 |
4.2 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情况 |
4.3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
4.4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
4.5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 |
4.6 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系的研究意义 |
4.7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锰内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老年人重金属及类金属内暴露水平与氧化应激及甘油三酯的关联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重金属及类金属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铅 |
1.1.2 镉 |
1.1.3 汞 |
1.1.4 砷 |
1.1.5 铬 |
1.1.6 锰 |
1.1.7 硒 |
1.2 高甘油三酯血症流行病学特征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调查内容和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一般检查 |
2.2.3 实验室检查 |
2.3 相关指标定义及标准 |
2.3.1 高甘油三酯血症 |
2.3.2 高血压 |
2.3.3 Ⅱ型糖尿病 |
2.3.4 慢性肾脏病 |
2.3.5 氧化应激 |
2.3.6 重金属及类金属暴露水平 |
2.3.7 其他指标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情况 |
3.1.2 不同饮食习惯人群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特征比较 |
3.1.3 研究对象的金属、甘油三酯、MDA、SOD现况水平 |
3.2 重金属及类金属与氧化应激及甘油三酯关系 |
3.2.1 不同金属与MDA水平特征比较 |
3.2.2 不同金属与SOD水平特征比较 |
3.2.3 不同金属与甘油三酯水平特征比较 |
3.2.4 不同MDA及 SOD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特征比较 |
3.3 中介效应 |
3.3.1 MDA水平对金属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作用的中介效应 |
3.3.2 SOD水平对金属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作用的中介效应 |
第4章 讨论 |
4.1 重金属及类金属与氧化应激相关关系 |
4.2 氧化应激与甘油三酯相关关系 |
4.3 重金属及类金属与甘油三酯相关关系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宁夏社区人群血清微量元素与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问卷调查 |
2.2 体格测量 |
2.3 血液样本处理及生化指标检查 |
2.4 血清微量元素测量 |
3.研究代谢疾病及相关指标的定义 |
4.质量控制 |
4.1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
4.2 数据处理 |
4.3 实验室质量控制 |
5.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结果 |
1.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稳定性和准确性 |
1.1 检出限的测定 |
1.2 精密度 |
1.3 准确度 |
1.4 加标回收率 |
2.人群的一般情况 |
2.1 人群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
2.2 人群的患病情况 |
2.3 正常人群血清微量元素情况分析 |
3.代谢疾病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联分析 |
3.1 血脂异常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3.2 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3.3 高血压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3.4 肥胖与血清微量元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宁夏社区人群代谢疾病患病状况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 |
2.血脂异常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3.糖尿病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4.高血压、肥胖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
5.研究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4)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及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的关联性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点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多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相关脏器功能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多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相关脏器功能的影响 |
第一节 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节 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节 多金属暴露对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工作小结 |
致谢 |
(6)血浆金属水平和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浆金属水平与焦炉工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TERT-CLPTM1L区域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血浆金属锰水平联合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的建立及职业锰暴露与退休工人高血压的关系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对象招募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相关定义 |
1.7 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 职业锰暴露退休工人健康队列的建立 |
2.2 锰暴露与高血压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3.讨论 |
第二部分 职业锰暴露与退休工人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关联性研究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结局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退休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结果 |
2.2 退休工人的心肌酶谱异常结果 |
3 讨论 |
3.1 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电图的影响 |
3.2 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肌酶谱的影响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2017年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技术路线 |
1.2 研究对象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调查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828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基本情况 |
2.2 828名锰暴露工人工种分布、TWA检测及分组情况 |
2.3 828名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
2.4 828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患病情况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
1.1 技术路线 |
1.2 研究对象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496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TWA分组情况 |
2.2 496名职业锰暴露工人的基本信息 |
2.3 内对照组与暴露组之间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
2.4 Mn-TWA与血液免疫学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某市职业接锰工人作业环境卫生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调查对象及方法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10)某汽车制造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4 质量控制 |
5 结果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汽车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暴露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D]. 王振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老年人重金属及类金属内暴露水平与氧化应激及甘油三酯的关联调查分析[D]. 谭启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3]宁夏社区人群血清微量元素与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吴佳佳.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4]血浆多金属水平与新发脑卒中及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D]. 肖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5]多金属暴露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相关脏器功能的关联研究[D]. 张科.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血浆金属水平和TERT-CLPTM1L区域遗传变异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关联性研究[D]. 傅文山.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职业锰暴露对退休工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D]. 李德富.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8]广西锰暴露工人队列的随访及职业锰暴露对血液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影响[D]. 周燕婷.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9]某市职业接锰工人作业环境卫生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 王晓华. 山东大学, 2017(04)
- [10]某汽车制造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 马岩. 新乡医学院,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