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数字农业”服务全国(论文文献综述)
陈娜娜,白玲玉,何煜,李茂春,刘莎[1](2021)在《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其中包括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数据资源、大数据平台、服务管理、场景应用等模块,为响应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胡立刚,张艳玲[2](2021)在《数字农业 赋能是本》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数字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数字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实践乡村振兴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忽视了数字农业建设的“本”是“赋能”,却把大屏?
段高静,渠琳莉,朱禹宣,吴青龙,朱美峰[3](2021)在《数字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测度研究——基于动态SYS-GMM模型》文中提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数字化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数字农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数字农业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加速释放数字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对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索其时空变化规律。本文利用熵权TOPSIS方法从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服务及效益三个方面对数字农业水平进行测算,探索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农业发展在空间上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态势。其次,本文从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农村发展四个维度基于CRITIC权重法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分析其发展的时空差异及规律。发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近似呈线性增长,各子系统发展相对协调一致;且在2019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中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使用动态SYS-GMM方法和门槛模型探究数字农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且该驱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即当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高于特定的门槛值时,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大幅提高。为缩小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差距,有效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坚决落实、其他地区持续推进以下政策: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支持,督促数字农业项目的建设进程;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服务;鼓励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探索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支持农村电商的大力发展,开拓农业销售新渠道等。
陈雯,任妮[4](2021)在《江苏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分析评价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对促进数字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设置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76个涉农县(市、区)报送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评价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王元宝,胡梦姚[5](2021)在《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提升的障碍与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数字化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发展数字农业是安徽农业由大做强的时代机遇,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履职安徽农业使命担当的责任需要。提升安徽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是抓住时代机遇的需要,是实现"数字江淮"农业方面重要目标的需要,是推动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安徽农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角色地位的需要。对安徽246个农户的调查分析显示,安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能力、信息服务体系、政策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现实障碍,需要重点从人才结构调整与知识传播体系建设、生产服务性质的数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作用机制杠杆点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提升安徽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
梁丽娜,李奇峰[6](2021)在《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建设路径与前景》文中研究指明产业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加快数字智能化向农业农村方向融合,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北京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系统研讨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和北京都市农业特点,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数字农业建设思路和重点,认为数字农业建设要契合都市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和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数字种业、"两田一园"精准农业,以及智能设施蔬菜、农产品透明供应链、休闲农业信息化、农村智能信息服务、农业农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农业建设工程、启动数字农业创新重大专项、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农业政策创设。最后,对未来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钟桂珍[7](2021)在《数字农业内在机理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正在成为各大产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国家在2020年1月出台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从多维度提出建设数字农业农村的思路,如完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数字生产能力、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能力,以实现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高效化、经营的网络化以及服务的便捷化。通过数字化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研究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对促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抓住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数字农业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文献发现,有关农业及其生产效率的研究正从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尤其是伴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目前国内关于数字农业的相关研究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各省份间的数字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研究尚不充分,为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首先,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数字农业的相关政策和典型模式,并结合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渗透率及农业总产值和电话、宽带拥有量情况等,系统分析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在了解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农业发展的因素,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农业用户中心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详细阐述数字农业的内在发展机理,分析并总结数字农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在借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中国农业农村部等对数字农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和指标的可获取性,通过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农业生产效率,深入探讨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时期可能提升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促进数字农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近十年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短期资本要素递增明显,长期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递增趋势相当。(2)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东部、中部、西部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之间的数字农业发展也不均衡。(3)单因素宽带或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对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均为负向影响,两因素即宽带和移动电话用户同时增加对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对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既有正向也有负向影响,有待进一步追踪调查,邮政农村快递线路里程对数字农业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政策等宏观因素对提升我国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结合上述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应对策略,如政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一、二、三产业之间和数字农业内部结构,推动数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府引导全社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将传统农业依靠经验种植的方式转变为依靠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提高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政府应鼓励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整体数字农业在应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政府应完善治理体系,尤其是经济、网络安全以及法制环境建设,为数字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慎丹[8](2021)在《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发展方向。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升,网民规模快速增长,促使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加快,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电商代表的是个人或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方式。由于各地区的农产品资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导致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程度也不同。目前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农产品电商集中发展现象,并且随着企业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会吸引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聚集在该地区,从而形成农产品电商集聚现象,进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增强该地区的发展潜力,使得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但局限于传统流通方式的限制,出现了传统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现象,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加快,且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地市的发展并不均衡。基于此,本文以农产品电商为研究对象,以东北地区36个地市为研究区域,对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空间分布格局、集聚演化规律、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关系,以及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1)基于阿里巴巴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归纳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阶段,结合东北地区农产品网店数量、网店规模、商品销量、消费者评价等方面,对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地区集中度、区位熵指数等指标衡量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的集聚水平,同时采用超效率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方法刻画农产品电商集聚效率,并从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两方面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演化规律。(3)基于系统耦合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商集聚—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并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4)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探讨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扩散现象,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揭示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对政府政策提出建议,并为农产品电商经营者提供经验启示。通过以上研究,归纳总结出如下结论。第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基础与优良的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农产品电商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与稳定期,但在农产品网店数量、网店规模、产品销量与服务质量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着各地市农产品电商发展不平衡、网店经营管理水平低、农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第二,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的形成与演化受到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条件的双重影响。随着农产品电商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地区的经营效益不断攀升,集聚效率持续提高;失去竞争优势地区的农产品电商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各地市之间的农产品电商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形成了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优势地区的农产品电商集聚程度增强,并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并且耦合关系不断增强,但没有完全形成协调发展状态,说明当前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矛盾。同时,东北地区各地市的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关系也相对较强,对于一些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地区,耦合协调关系却相对较弱。第四,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具有溢出效应,并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空间作用关系。本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电商集聚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没有显着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对本地区的农产品电商集聚产生抑制作用。第五,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支持、产业结构与政府扶持都是影响二者发展的共同因素,对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自然资源禀赋与人力资本对农产品电商集聚没有显着影响,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电商集聚产生负向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正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因地制宜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区域间协同合作;推进农产品的电商品牌建设,打造多元化电商模式;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商配套服务体系。同时也对农产品电商经营者提供经验启示,包括:学习掌握网络运营技术,提高网店管理水平;改善客户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期扩大东北地区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业增收,加快农产品电商的健康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陆健东,张向飞,王运圣,杨红[9](2021)在《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研究》文中提出为落实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研讨会工作部署,考察评价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采用Z-score法对上海市9个涉农区2018年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发展环境、基础支撑、信息消费、生产信息化等7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评价水平为62.2%,总体处于全国领先;2018年上海市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5 54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县均财政投入346万元,与全国平均投入额616万元尚有较大差距。
李铜山,王艳蕊[10](2021)在《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数字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各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同时也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转折点。我国数字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数字农业政策法规滞后、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农业大数据平台基础差等诸多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完善数字农业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完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对策措施。
二、上海“数字农业”服务全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数字农业”服务全国(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我国数字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现状 |
3 标准体系建设 |
(1)构建数字农业农村总体标准子体系 |
1)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 |
2)数字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指南 |
(2)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子体系 |
1)软硬件设施建设标准 |
2)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估标准 |
(3)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子体系 |
(4)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子体系 |
(5)构建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与管理子体系 |
(6)构建数字农业农村场景应用标准子体系 |
4 结语 |
(2)数字农业 赋能是本(论文提纲范文)
走出去引进来,好理念催生数字农业新模式 |
留得下干得欢,多方联手共建数字农业新生态 |
旌阳区数字农业新模式启示 |
(4)江苏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方法 |
1.1 指标体系 |
1.2 数据来源 |
1.3 评价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综合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江苏省各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较好 |
2.2.2 江苏省各县域农业生产信息化不断提高 |
2.2.3 江苏省各县域农业经营信息化稳中向好 |
2.2.4 江苏省各县域乡村治理信息化日益健全 |
2.2.5 江苏省各县域服务信息化基本具备 |
3 存在问题 |
3.1 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 |
3.2 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足 |
3.3 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 |
4 发展对策 |
4.1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
4.2 加快技术创新转化 |
4.3 加强宣传引导 |
(5)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提升的障碍与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数字经济是安徽农业由大做强的时代机遇和责任担当 |
二、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是安徽农业数字化的迫切需要 |
三、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方面的农户调查分析 |
四、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的现实障碍 |
五、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的突破路径 |
结语 |
(6)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建设路径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农业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
2 北京市发展数字农业的思考 |
2.1 基本思路 |
2.2 发展目标 |
2.3 重点任务 |
2.3.1 开展种业信息化建设,助力“种业之都”提档升级 |
2.3.2 在“两田一园”实施精准农业,加快农业“调转节” |
2.3.3 发展智能设施生产技术,提升市民蔬菜周年供应和质量安全水平 |
2.3.4 发展智能养殖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品质 |
2.3.5 打造农产品透明供应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2.3.6 发展数字休闲农业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
2.3.7 大力发展农村智能信息服务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2.3.8 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
3 北京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 |
3.1 加强数字农业顶层设计 |
3.2 启动数字农业创新重大专项 |
3.3 建设北京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
3.4 推进数字农业政策创设 |
4 数字农业发展前景 |
4.1 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 |
4.2 中国达到了数字农业高速发展要求 |
4.3 数字农业将对农业农村产生重大影响 |
(7)数字农业内在机理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农业的相关研究现状 |
1.2.2 生产技术效率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现有文献的综合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数字农业界定 |
2.1.1 国外对数字农业的界定 |
2.1.2 国内传统数字农业的界定 |
2.1.3 本文对数字农业的界定 |
2.2 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测算和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1 随机前沿分析概述 |
2.2.2 跨越式增长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数字农业发展历程及内在机理分析 |
3.1 国外数字农业发展历程 |
3.1.1 国外数字农业政策文本梳理 |
3.1.2 国外数字农业典型模式 |
3.2 国内数字农业发展历程 |
3.2.1 国内数字农业政策文本梳理 |
3.2.2 国内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模式 |
3.3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
3.3.2 数字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
3.3.3 数字农业现状问题分析 |
3.4 我国数字农业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分析 |
3.4.1 数字农业发展问题的初步探析 |
3.4.2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4.3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内在机理 |
第4章 我国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 |
4.1 模型设定 |
4.2 指标与数据说明 |
4.2.1 指标选取 |
4.2.2 数据来源和无量纲化处理 |
4.2.3 假设检验与模型方程确定 |
4.3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4.3.1 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模型比较和实证结果分析 |
4.3.2 各区域与省际之间数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差异 |
4.3.3 各因素对数字农业发展的影响 |
第5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的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与问题总结 |
5.1.1 主要结论 |
5.1.2 问题总结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数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5.2.2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提高数字农业发展水平 |
5.2.3 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数字农业应用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 |
5.2.4 完善治理体系,为数字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读研期间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8)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农产品电商发展形势的研究 |
1.3.2 关于农产品电商运行模式的研究 |
1.3.3 关于农产品电商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
1.3.4 关于农产品电商空间格局与集聚现象的研究 |
1.3.5 关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1.3.6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 |
2.1.2 农产品电商 |
2.1.3 农产品电商集聚 |
2.1.4 区域经济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2.2 集聚理论 |
2.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2.2.4 系统耦合理论 |
2.2.5 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 |
2.3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 |
2.3.1 农产品电商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2.3.2 区域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电商集聚的影响 |
2.3.3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
2.3.4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作用关系 |
2.3.5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 |
3.1 全国农产品电商总体概况 |
3.2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 |
3.3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阶段 |
3.4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
3.4.1 农产品网店产品经营情况 |
3.4.2 农产品网店产品销售情况 |
3.4.3 农产品网店服务评价情况 |
3.5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
3.5.1 农产品电商区域发展不平衡 |
3.5.2 农产品网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
3.5.3 农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建设滞后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测度 |
4.1 农产品电商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的关系分析 |
4.2 农产品电商集聚水平测度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研究方法 |
4.2.3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水平分析 |
4.3 农产品电商集聚效率测度 |
4.3.1 研究方法 |
4.3.2 指标体系构建 |
4.3.3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效率的静态分析 |
4.3.4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效率的动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 |
5.1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3 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 |
5.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
5.4 结果讨论 |
5.4.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
5.4.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
6.1 研究假设 |
6.2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6.2.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
6.2.2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 |
6.2.3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 |
6.3 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
6.3.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6.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6.3.3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 |
6.3.4 农产品电商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6.3.5 区域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电商集聚的影响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与实践启示 |
7.2.1 政策建议 |
7.2.2 实践启示 |
7.3 主要创新点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背景 |
1.1 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意义 |
1.2 开展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要求 |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1 指标体系 |
2.2 数据来源 |
2.3 部分指标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区指标统计结果 |
3.2 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情况 |
3.2.1 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
3.2.2 上海市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不足 |
3.2.3 上海市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仍需加强 |
3.2.4 上海市县域农产品平均网络零售额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 |
3.2.5 上海市涉农区全部设立有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门机构 |
4 讨论与政策建议 |
4.1 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4.1.1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认识有待提高 |
4.1.2 数据来源有偏差 |
4.2 发展建议 |
4.2.1 加强组织领导 |
4.2.2 夯实基础设施 |
4.2.3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
4.2.4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
(10)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农业的内涵及国内研究进展 |
1.1 数字农业的内涵 |
1.1.1 农业生产的数字信息化 |
1.1.2 农业加工的数字信息化 |
1.1.3 农业销售的数字信息化 |
1.1.4 农业机械的数字信息化 |
1.1.5 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
1.2 数字农业的国内研究进展 |
2 我国数字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
2.1 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 |
2.2 我国数字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
2.3 我国数字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
2.3.1 智能机械助推规模生产 |
2.3.2 智能温室大棚满足多样需求 |
2.3.3 数字平台扩大销售 |
2.3.4 农业大数据提供支撑 |
3 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3.1 数字农业政策法规滞后 |
3.2 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
3.3 专业人才匮乏 |
3.4 农业大数据平台基础差 |
4 促进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数字农业法律制度建设 |
4.2 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
4.3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4.4 加快完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
四、上海“数字农业”服务全国(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建设及思考[J]. 陈娜娜,白玲玉,何煜,李茂春,刘莎. 中国标准化, 2021(23)
- [2]数字农业 赋能是本[N]. 胡立刚,张艳玲. 农民日报, 2021
- [3]数字农业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测度研究——基于动态SYS-GMM模型[A]. 段高静,渠琳莉,朱禹宣,吴青龙,朱美峰. 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论文集(二), 2021
- [4]江苏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分析与思考[J]. 陈雯,任妮. 农业工程技术, 2021(27)
- [5]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能力提升的障碍与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王元宝,胡梦姚. 绥化学院学报, 2021(08)
- [6]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建设路径与前景[J]. 梁丽娜,李奇峰. 农业展望, 2021(07)
- [7]数字农业内在机理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 钟桂珍.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 慎丹.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研究[J]. 陆健东,张向飞,王运圣,杨红. 上海农业学报, 2021(03)
- [10]数字农业助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李铜山,王艳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