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维生素D_3加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婷[1](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王颖超[2](2020)在《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特立帕肽(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与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3例,其中53例接受特立帕肽(20μg/天皮下注射)治疗,50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5mg/年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补充足量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腰椎1-4(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BMD)、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所有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各部位骨密度(BMD)、骨转换标志物、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密度变化:治疗3个月后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及全髋BMD与基线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BMD较基线水平分别提高9.9%、4.9%、2.9%和15.9%、7.0%、6.6%(P均<0.05),唑来膦酸组分别提高5.1%、3.8%、3.5%和7.7%、6.5%、5.4%(P均<0.05)。其中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BMD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唑来膦酸组(P<0.05),其余时期两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骨转换标志物变化: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唑来膦酸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ALP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两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4)一般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后各时期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较基线未见明显变化(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其余时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VA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较基线水平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VAS评分均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结论: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均可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在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降低VAS评分方面,特立帕肽治疗效果优于唑来膦酸。
韦聪[3](2020)在《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Ⅱ)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益肾密骨汤加减汤剂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转换标志物及雌二醇变化量以及骨折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月监测一次血钙。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试验组在用药后2周、1个月、2个月时分别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以评估药物安全性。将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病程、身体质量指数及骨密度)上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分别在VAS评分、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l telopeptide beta specific sequence,β-CTX)、雌二醇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上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两项指标上的改善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骨形成标志物(PINP)水平上,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雌二醇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密骨汤联合碳酸钙D3片(II)和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可显着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够降低β-CTX水平,不降低PINP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碳酸钙D3片(II)和骨化三醇胶丸,并对雌二醇水平无影响。
蔡寒涛[4](2020)在《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肝益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水平、生化指标、疼痛评分等指标,采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温岭一院骨科中心骨质疏松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PMOP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治疗,治疗周期为2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BMD、疼痛评分、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1,25-(OH2)D3,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BMD、BGP、1,25-(OH2)D3、中医证候评分、疼痛评分、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左归丸联合钙剂、骨化三醇治疗PMOP的疗效要优于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用于治疗PMOP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PMOP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刘晗念[5](2020)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搜集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的已公开发表的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探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应用对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为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次以“青娥丸”、“青娥方”、“青蛾丸”“绝经后骨质疏松”等为主题词、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搜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按照规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以纳入文献中的骨密度、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VAS评分等为评价指标,使用Review Man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出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0篇,其中CNKI为36篇,万方医学为45篇,维普VIP为22,Pubmed为0篇,CBM为27篇。剔除重复文献90篇,对文章题目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文献18篇,初步得到纳入文献22篇,加上不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及不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后,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对照组为402例,试验组为403例。本文对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表、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如下:(1)各部位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MD=0.05,95%CI[0.02,0.08],Z=3.37(P=0.0007)]、[MD=0.06,95%CI[0.02,0.10],Z=3.05(P=0.002)]、[MD=0.03,95%CI(-0.00,0.07),P=0.07]、[MD=0.12,95%CI(0.05,0.18),P=0.0003]。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骨的骨密度值的增长具有积极与提升的作用;但青娥丸治疗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文献质量偏低有关。(2)VAS评分:共有4篇纳入本研究,异质性检验P=0.43,I2=0%,说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结果统计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D=-1.44,95%CI[-1.70,-1.18],Z=10.70(P<0.00001),根据上述指标可以判定: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青娥丸可以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漏斗图表示,左右两边较对称,发表偏倚较小。(3)临床各症状评分(腰膝酸软、腰背疼痛、步履困难、下肢抽搐):共有2篇纳入本研究,统计后经Meta分析显示:在腰背疼痛症状方面,MD=-0.42,95%CI(-0.56,-0.28),Z=5.7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腰膝酸软无力症状方面,MD=-0.51,95%CI(-0.69,-0.34),Z=5.72,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下肢抽搐症状方面,MD=0.04,95%CI(-0.11,0.19),Z=0.51,P=0.61,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在步履困难症状方面,MD=-0.27,95%CI(-0.45,-0.09),Z=2.8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漏斗图表示,左右两边较对称,发表偏倚较小。(4)不良反应:共有5篇所纳入的数据之间异质性较低,即(P=0.9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即[Z=1.11,OR=1.42,95%Cl(0.77,2.62),P=0.27]。因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故不行漏斗图分析。结论:(1)通过对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有证据表明青娥丸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较好,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2)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不良反应方面,青娥丸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3)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发现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偏少,故对研究结果的可推性产生一定影响,故今后应多开展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特别是大规模、高质量、多中心的能更好的支持本研究结论。
欧飞微[6](2020)在《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导师“和畅思想”指导下,以导师经验方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通过观察临床症状、骨密度、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方法:纳入符合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养肝健骨方+碳酸钙D3+阿法骨化醇胶囊)34例,对照组(碳酸钙D3+阿法骨化醇胶囊)33例,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骨密度(BMD)、25-羟维生素D(25-OH-D)、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1)中医整体疗效: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总评分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总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疼痛、下肢抽筋、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P<0.01),对照组可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疼痛、下肢抽筋症状(P<0.01),对改善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P<0.05),对改善耳鸣、头晕目眩(P<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改善下肢疼痛、下肢抽筋疗效相当(P>0.05)。2.BMD、实验室指标比较:(1)BMD:治疗组BMD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BM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治疗后BMD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25-OH-D:两组25-OH-D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3)E2、FSH:治疗组E2较治疗前升高、FSH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E2、FSH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改善E2、FSH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过程中两组受试者未有异常安全性指标。结论:1.导师认为,PMOP的发病尤以肝、肾二脏气血、精血、阴阳、经络、脏腑的“失和”为主要原因。2.益肾养肝健骨方是导师基于“和畅思想”在左归丸的基础上化裁而出,其旨在以“补”“活”“化”“疏”之法,使气血、精血、阴阳、经络、脏腑和畅,从而改善PMOP,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益肾养肝健骨方联合骨营养补充剂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背下肢疼痛、腰背酸软无力、下肢抽筋、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4.益肾养肝健骨方联合骨营养补充剂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可调节激素水平使E2升高、FSH下降。5.基于“和畅思想”以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本病,其临床疗效肯定,治疗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于树军[7](2020)在《Vit-D与P1NP等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合理方案。2.探讨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密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天津医院创伤髋关节一病区住院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在手术治疗后分别口服骨化三醇0.25μg/日或0.5μg/日,并均口服钙剂600mg/日。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个月、6个月血液中25(OH)D、Ca、P、P1N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骨钙素(BGP)等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含量,并测定术后6个月骨密度情况,回顾性分析25(OH)D与上述骨质疏松检测指标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天津医院髋关节中心一病区收治的268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患者腰椎、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对患者骨密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中位25(OH)D水平为10.80(4.50-29.90)ng/ml,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T值分别为-2.39±0.69、-1.83±0.73。实验1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血Ca(P<0.001)、血P(P<0.00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TH明显降低(P<0.001)。NBAP、BGP、P1NP明显升高,较治疗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β-CTx明显下降(P=0.001)。实验2组患者25(OH)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28),血Ca、P、NBAP、BGP、P1N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20,<0.001,<0.001)。PTH及β-CTx治疗后明显降低(P值均<0.001)。实验2组治疗后6个月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未达显着统计学差异。2.(1)患者中位年龄74(50-93)岁,男性102例(38.06%),女性166例(61.94%),女性中位绝经年龄50(40-58)岁。(2)患者维生素D缺乏比例达89.18%,其中严重缺乏136(49.25%)。男性维生素D缺乏比例明显低于女性(P=0.013)。患者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9.90(2.60-42.70)ng/ml,随年龄增大,25(OH)D水平逐渐下降(P=0.044),PTH水平逐渐上升(P<0.001),血清25(OH)D和PTH呈明显负相关(P<0.001)。(3)患者骨密度水平低下,腰椎、股骨颈、髋部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2.5者200例(74.63%),其中三部位骨密度T-值均≤-2.5患者74例(27.61%)。男性各部位骨密度T-值均明显高于女性(P<0.001)。随年龄增大,男性患者股骨颈骨密度水平逐渐下降(P=0.016),女性患者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水平逐渐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03)。(4)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和体重指数是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维生素D普遍缺乏,骨密度水平低下。术后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后,患者维生素D缺乏情况明显改善,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提示,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在应用骨化三醇0.5μg/日组,患者骨密度水平较前提高,整体骨质疏松状况有所改善。2.绝经后的女性与男性患者相比较,维生素D以及骨密度水平明显降低,提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吴俊琪[8](2020)在《“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特点,探讨“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寻求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至常州市中医医院接受骨质疏松治疗的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600mg/次,1次/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法能)口服,0.5u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滋阴补髓汤”加减。共治疗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形成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I型胶原N-端前肽)、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80例从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PMOP患者。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2例患者,对照组有9例患者因治疗中断,不能及时复诊或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剔除。最后,研究病例总计59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完成本次课题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数、临床症状、骨形成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I型胶原N-端前肽)、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骨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3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15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8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19%。在观察组2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17例,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P>0.05)。对照组的ALP、PIN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ALP、PINP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P、PINP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均稍高于治疗前,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差值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可能通过升高血PINP及ALP以促进骨形成,减缓骨量丢失,改善患者血瘀状态,缓解临床症状。
张奇[9](2020)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体质类型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中医体质学类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差异,以及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中医体质学类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自愿参与研究的752例门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包括6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50岁及以上的女性,由专人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然后检测其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N端骨钙素中段分子、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基维生素D),并收集他们的中医体质类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组和非平和质组、气虚质组和非气虚质组、阳虚质组和非阳虚质组、阴虚质组和非阴虚质组、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湿热质组和非湿热质组、血瘀质组和非血瘀质组、气郁质组和非气郁质组、特禀质组和非特禀质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数据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或似然比检验,连续性变量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选择斯皮尔曼相关计算相关性,二分类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35.0%,其中,6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40.1%,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33.5%,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骨代谢指标存在差异,男性患者的P INP、β-CTX与N-MID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女性患者的P INP、β-CTX、N-MID、PTH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排名前四位的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24.9%)、阳虚质(18.5%)、阴虚质(13.7%)和血瘀质(10.0%),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男性的β-CTX和N-MID及女性的PINP、N-MID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体质的分布中具有差异性。骨质疏松症组的男性β-CTX在血瘀质组及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平和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组的女性的PINP在平和质组、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在平和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β-CTX在平和质和湿热质中均高于其对照组,在阳虚质组和血瘀质组中均低于其对照组,PTH在阳虚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25羟维生素D在痰湿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男性的BMI与平和质呈正相关,而与痰湿质和湿热质呈负相关;PINP与湿热质呈负相关,β-CTX与血瘀质呈负相关;女性的BMI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呈正相关;25羟维生素D和β-CTX与阴虚质呈正相关。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与N-MID含量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女性的骨质疏松症与PTH、N-MID、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呈正相关。男性的25羟维生素D、P I NP与BMI 呈正相关(P<0.001),P I NP、N-MID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25 羟维生素 D、N-MID、P INP 与 BMD 呈负相关(P<0.001);女性的 PTH、β-CTX、N-MID、P I NP与BMD呈负相关(P<0.001);PINP、β-CTX、25羟维生素D与BMI呈正相关(P<0.05);N-MID、P I NP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速率较高。男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基本呈正相关。中老年人群中,男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湿热质类型占比较多,女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血瘀质占比较多。骨质疏松症人群中以阳虚质和血瘀质类型多见。中老年男性湿热质的骨转换速率低,阴虚质女性的骨转换速率较高。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平和质与湿热质的女性患者的骨吸收速率与骨形成速率均较高。BMI对中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有影响,湿热质男性不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N-MID含量是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进程。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10](2019)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文中指出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该指南旨在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佳决策工具。
二、活性维生素D_3加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维生素D_3加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PMOP概述 |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治疗 |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药物治疗 |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2 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4 Meta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临床疗效 |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3.3 展望 |
2.4 结论 |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讨论 |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4.1.3 研究方法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纳入病例数 |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4.2.10 不良事件 |
4.3 讨论 |
4.3.1 针法选择依据 |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
4.3.3 药物选择依据 |
4.3.4 疗效分析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及治疗 |
1.3 观察指标 |
1.3.1 骨密度 |
1.3.2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
1.3.3 一般生化指标 |
1.3.4 骨代谢调控激素 |
1.3.5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 |
1.3.6 不良反应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
2.2 骨密度变化 |
2.3 骨转换标志物变化 |
2.4 一般生化指标变化 |
2.5 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 |
2.6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变化 |
2.7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3)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脱落病例处理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疼痛VAS评分比较 |
3 PINP的比较 |
4 β-CTX的比较 |
5 雌二醇的比较 |
6 临床疗效的比较 |
7 不良事件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PMOP的认识与治疗 |
1.1 PMOP的发病机制 |
1.2 PMOP的西药治疗 |
2 中医学对PMOP的认识与治疗 |
2.1 PMOP的病因病机 |
2.2 PMOP的中药治疗 |
3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选择的分析与讨论 |
4 试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
5 益肾密骨汤方药的分析与讨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纳入资料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方法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3 疗效观察和安全性检测 |
3.1 疗效观察指标 |
3.2 安全性检测 |
4 疗效评价标准 |
4.1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4.3 疼痛评分VAS |
5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观察评价 |
2.1 BMD |
2.2 BGP和1,25-(OH2)D_3 |
2.3 生化指标 |
2.4 疼痛评分VAS |
2.5 中医证候积分 |
2.6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2.7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
2.8 安全性分析 |
3 结果分析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PMOP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PMOP的认识 |
3 钙剂和骨化三醇对PMOP的治疗作用 |
4 选方依据 |
5 组方分析 |
6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肝肾阴虚型PMOP症状量化评分表 |
附录3 OP疗效评价表 |
附录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 |
附录5 视觉评分表VAS |
附录6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1min测试题 |
附录7 骨质疏松危险评价工具SCORE |
致谢 |
(5)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根据国际循证医学 Cochrane 协作网的工作手册标准,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质量评价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
2.5 meta分析结果 |
3.结论 |
3.1 结果分析 |
3.2 本研究的不足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1.2 发病机制 |
1.3 PMOP的临床表现 |
1.4 鉴别诊断 |
1.5 PMOP的西医治疗 |
2.祖国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2.1 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原则 |
3.青娥丸 |
3.1 青娥丸的方药组成及特点 |
3.2 方药药理分析 |
3.3 青娥丸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四、研究内容 |
五、观察指标 |
六、疗效判定标准 |
七、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一、立题依据 |
二、立方依据 |
三、阳性对照组选择依据 |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中医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Vit-D与P1NP等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Vit-D与 P1NP等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入院后25(OH)D和Ca、P生化指标及PINP、β-CTx、NBAP、BGP及骨密度等检测结果 |
1.2.2 实验1组(1组)治疗前后指标 |
1.2.3 实验2组(2组)治疗前后指标 |
1.2.4 两组患者检测指标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髋部脆性骨折患者268例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状况分析 |
2.1 病例与方法 |
2.1.1 病例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25(OH)D及其它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2.2.2 骨密度检测 |
2.2.3 骨密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1.4 其他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2.3 临床症状 |
2.4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 |
2.5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 |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
1.1 病历资料 |
1.2 伦理学要求 |
1.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疗效判别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骨形成标志物 |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
2.4 骨密度 |
2.5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滋阴补髓汤”的组方依据 |
2. “滋阴补髓汤”主要成分药理分析 |
3. 实验结果分析 |
3.1 临床症状 |
3.2 骨代谢指标 |
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
3.4 骨密度 |
结论 |
不足之处 |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1.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
1.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2.1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1.2.2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3 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4 中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 |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
1.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7 骨代谢指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一般资料采集 |
2.3.2 骨密度及中医体质检测 |
2.3.3 实验室检测 |
2.3.4 实验分组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结果 |
2.6.1 一般情况 |
2.6.2 体质分布情况 |
2.6.3 骨代谢指标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
2.6.4 骨质疏松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
2.6.5 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 |
2.6.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
2.6.7 骨代谢标志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三章 讨论 |
3.1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 |
3.2 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
3.3 中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学分布 |
3.4 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
3.5 骨代谢标志物的中医体质学分布 |
3.6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中医体质学的关系 |
3.7 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 |
3.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
3.9 骨代谢标志物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研究创新性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骨质疏松背景 |
2 《指南》 (2018) 方法学及制作流程 |
3 《指南》 (2018) 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及依据 |
推荐意见1 |
推荐意见3 |
推荐意见4 |
推荐意见5 |
推荐意见6 |
推荐意见7 |
推荐意见8 |
推荐意见9 |
推荐意见10 |
推荐意见11 |
3.1 仙灵骨葆胶囊 (片) |
3.2 骨疏康胶囊 (颗粒) |
3.3 金天格胶囊 |
3.4 强骨胶囊 |
推荐意见12 |
推荐意见13 |
推荐意见14 |
3.1 DXA骨密度检测 |
3.2 BTM |
3.3 脊柱影像学检查 |
推荐意见15 |
4 指南形成 |
4.1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 |
4.2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
4.3 指南工作组 |
4.4 利益冲突声明 |
4.5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
4.6 证据的检索 |
4.7 证据的评价 |
4.8 推荐意见的形成 |
4.9 传播与实施 |
4.10 指南的更新 |
四、活性维生素D_3加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 王颖超. 青岛大学, 2020(01)
- [3]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韦聪.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寒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D]. 刘晗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欧飞微.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Vit-D与P1NP等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于树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滋阴补髓汤”加减联合钙尔奇D加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研究[D]. 吴俊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1)
标签:骨质疏松症论文; 骨密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论文;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论文;